超声引导技术在麻醉科的应用
超声技术在临床麻醉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超声技术在临床麻醉教学中的应用分析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医疗技术水平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高分辨率的超声设备也处于不断更新与发展的过程中。
不仅在超声介入治疗、超声心动图、超声造影等领域超声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而且在心血管麻醉、麻醉部位的能够领域超声技术也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除此之外,超声技术还在胃内容物评估、硬膜外穿刺和辅助插管等方面获得了深入性的研究。
这就要求麻醉专业的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要对超声技术进行熟练掌握,对其相关知识进行全面了解,以便于今后能够合理开展工作,培养高水准的医学人才。
标签:超声技术;临床麻醉教学;应用分析The application of ultrasonic technology in clinical anesthesia teachingHU Ge ji hu(Inner Mongolia medical university affiliated hospital,INeimenggu Huhehaote 010050,China)随着超声显像技术改进、超声数字处理技术发展以及成像模式出现,超声技术在重症监护、手术期麻醉以及疼痛诊疗等领域的应用得到了不断扩展。
超声技术在麻醉中的应用主要包括术前评估、术中监测与手术期疼痛治疗、术后疼痛诊疗与镇痛等[1]。
本研究主要针对超声技术在临床麻醉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1 术前评估中的超声技术在术前评估中,超声技术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在进行麻醉教学的过程中,要指导学生采用二维超声心动图和常规M型超声能够对室壁运动幅度、心腔大小、室壁厚度进行准确测量,对心室局部功能进行全面性的评估[2]。
告知学生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有利于对大血管和心脏内的血流方向、血流量和血流速度进行准确测量,对心输血量进行有效计算,最终完善心功能评估。
2 术中检测中的超声技术在心血管手术围手术期指导、监测与诊断中,经心外膜超声心动图检查的应用十分广泛。
教师在临床麻醉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经心外膜超声心动图具有操作简单、诊断可靠、稳定、不会对手术操作进行影响等诸多优点,在大血管和心脏结构、功能、瓣膜病变、心脏舒缩功能、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因素等各方面的评价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围手术期和临床麻醉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3]。
超声技术在麻醉中的有什么用处

超声技术在麻醉中的有什么用处随着当代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超声显像技术在医学上得到广泛应用。
超声技术的作用领域在于重症监护、手术麻醉和疼痛治疗方面。
超声技术作为可视化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麻醉过程中能取得更好的进展,超声技术在麻醉手术时必定掀起新的浪潮。
很多人对于超声技术在麻醉过程中的意义不够了解,下文介绍了超声技术在麻醉中的用处。
一、什么是超声技术?所谓超声技术就是利用超声波对患者进行检查,由于超声波方向性更好而且穿透能力强,所以常常被用于测量、检测、消毒杀菌等等,超声波在医学、农业、工业上都有很好的应用。
超声技术在医学上的主要应用在于血管穿刺、麻醉、临床监护和指导治疗方面。
值得说明的是超声技术已经逐步进入临床麻醉中,其应用价值也得到了充分的认可。
二、超声技术在麻醉过程中的作用在早期对病情的评估中,超声技术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医师在进行麻醉过程中,要仔细观察二维超声心电图,对室壁运动幅度、心腔大小、壁室厚度进行准确的测量。
超声技术在不同的麻醉手术中起到做的作用也不一样,让我们来看看以下几种情况吧。
(一)超声技术在小儿麻醉的应用充分的术前评估关系这患儿安危,超声引导早小儿外周神经阻滞的应用上有着关键的作用,超声引导下可以观察外周神经分布以及周围的血管和脏器等等。
在注射麻药是可以观察到麻药扩散的过程,减少麻药的使用量,根据麻药的扩散明确神经的阻滞的作用时长。
超声技术的引用,很大程度的解决了传统神经的阻滞的盲目性,大大的提高了麻醉的作用效果。
超声技术的使用,提高了小儿麻醉的效率,减少了多种并发症的发生,降低了患病风险。
(二)经食道超声在麻醉中的作用对于目前的医疗条件来说,经食道超声可以更好的避开肺、骨组织的干扰。
经过超声的检测可以提供更加清晰的图像。
通过对心脏和大血管超声,更加准确的了解心脏的负荷状态,了解心室和大血管的充盈情况,从而指导麻醉医师对患者进行相应的处理。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是目前唯一能够在手术过程中连续观察的影像技术。
超声可视化技术在临床麻醉的应用

超声可视化技术在临床麻醉的应用很多人在医院做手术时都需要麻醉,麻醉是麻醉学的重要内容之一,麻醉学是医学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探索及历史的沉积,迄今为止,已发展成为一门研究临床麻醉、生命机能调控、重症监测治疗和疼痛诊疗的科学,是临床医学中重要的二级学科。
麻醉科作为手术的枢纽科室、平台科室,其学科水平将体现医疗机构的整体学科水准。
21世纪以来,社会不断的发展进步,医学技术也迅猛革新。
超声可视化技术异军突起,在快速康复外科和精准医疗领域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超声技术在麻醉科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促进了该领域的创新与变革,也推动了我国医学事业的进步。
那么接下来,我们就分析一下超声在临床麻醉的多种应用途径吧!一、超声在区域麻醉中的应用在百年的麻醉发展历史中,区域麻醉逐渐成为麻醉学科极其重要的一项核心技术,并在临床麻醉中发挥了及其重要作用。
如何提高区域麻醉的准确性,降低区域麻醉并发症或神经损伤的风险,是临床麻醉工作者长期思考的问题。
自从有了超声用于引导区域麻醉穿刺的报道,随着超声技术自身的飞速发展和麻醉工作者不断的探索,超声引导区域麻醉在短短30年间发生了巨大变化,可以预见超声技术未来会成为麻醉科关键核心技术之一。
麻醉医师对于学习和掌握超声引导区域麻醉技术的热情也很高。
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证实了采用超声引导区域阻滞能使麻醉效果更确切,也能明显减少麻醉并发症和神经损伤的风险。
在临床区域麻醉工作中,我们主要将超声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1超声引导上肢不同入路的臂丛神经、以及臂丛神经分支阻滞;2、超声引导下肢神经阻滞,包括超声引导髂筋膜间隙阻滞、股神经阻滞、闭孔神经阻滞、股外侧皮神经阻滞,股后皮神经阻滞、坐骨神经阻滞等。
3、超声引导腰骶部神经阻滞,包括腰丛神经、腰神经根、骶神经阻滞、阴部神经阻滞、骶管阻滞等。
特别提到的是超声引导在腰段椎管内穿刺的应用。
腰段椎管内阻滞在麻醉镇痛和慢性疼痛治疗中都占据着重要的作用。
超声在麻醉、疼痛科的应用

TEE与经胸壁超声心动图相比优点:
1)离胸壁较深远的结构如心房大血管可得到 更清晰的图像;
2)不影响心血管手术的进行而连续监测; 3)因角度不同能更清晰地看到一些重要结构, 如心耳、肺静脉、房间隔和左冠状动脉等; 4)与心脏之间无肺组织,避免了气体的干扰。
超声在麻醉中的应用--血管穿刺
血管穿刺 1)动脉穿刺 2)中心静脉的穿刺置管(锁骨下静脉和静外静脉及PICC置管)
超声引导的好处: 1)增加首次穿刺成功率 2)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刺穿动脉、气胸、穿刺失败等) 3)改善病人的体验 4)缩短操作时间
动脉穿刺引导
有创动脉血压监测:是将穿刺管直接插入动脉内,通过测压管连 接换能器直接测压的监测方法。
慢性疼痛 持续时间较长 (>3 个月 )
病因可能不明 预后不明
酸痛,烧灼样痛 需多学科综合治疗 腰痛,癌痛,骨转移痛
疼痛科常用微创技术和治疗
冲击波技术(软组织痛) 椎间孔(孔镜)技术
疼痛科常规手术和治疗
一级手术 硬膜外阻滞手术、关节腔注射、外周神经阻滞、神经干扰手术、 外周神经射频手术 二级手术 深部神经、神经干及神经丛阻滞及射频、椎体成形术 三级手术 卵圆孔半月板神经节射频毁损、颈腰椎椎间盘射频消融术、胸腰 椎椎间孔镜手术、癌痛介入手术 四级手术 鞘内吗啡泵植入术、脊神经电刺激植入术
更广的临床应用,相信未来超声会是每个麻醉医生都掌握一 项技术 超声仪会象无影灯一样,成为每个手术室必备的设备
镇痛衔接紧密(术中&术后)/减轻PPP 交感神经阻滞、消除应激反应 显著减少阿片药物用量(Morbid obesity) 抗凝治疗病人仍可考虑 改善呼吸功能/循环稳定/PONV少/尿潴留少 PVB减少术后肺部并发症,保持75%肺功能,而TEA55% 早期康复训练/快速恢复/改善生活质量/缩短住院日
超声技术在麻醉科的应用

超声技术在麻醉科的应用摘要:随着超声技术在麻醉领域的广泛使用,可以使临床麻醉更安全、有效,在便利麻醉医师工作的同时也使患者得到更舒适的医疗服务关键词:超声技术;麻醉科;应用一、围术期超声运用的历史超声技术在麻醉领域的应用是由麻醉医生在处理心脏手术时首次发现的,他们利用心外膜超声心动图获取了更为精确的心排出量。
1994年,Kapral和其同事在进行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时,首次观察并报道了局麻药物在臂丛神经周围的扩散情况。
这种操作客观上消除了在这一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从而奠定了超声在麻醉领域应用基础。
近年来,随着麻醉领域可视化呼声的增高,超声在麻醉领域的应用更是如火如荼,超声作为一种麻醉辅助工具,从应用于局部麻醉到术中监测,是一个自然进程,更多的麻醉超声专用器械也必将逐步面世。
二、超声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1、经食道超声在心血管手术中的应用经食道超声技术在心血管手术中的应用,冠状动脉移植术和瓣膜手术中,经食道超声可补充诊断指数,引导血液动力学处理,同时也可以对手术效果进行评估,让不完整的手术在短时间内就能得到矫治。
经食道超声探头近距离的接近心脏,可以清楚地观察心脏结构和其功能,通过观察得到的结果对于冠状动脉移植术、瓣膜成形及替换术、胸主动脉瘤手术以及先心病手术等的治疗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冠状动脉移植术中经食道超声可以检测和诊断心肌缺血及心肌梗塞。
在手术中出现心肌缺血的患者多数在手术后会发生心肌梗塞,手术中血液动力学的改变不能有效预测心肌缺血,并且诊断心肌缺血经食道超声比其它的检测方法都敏感,经食道超声对心肌梗塞的预测非常准确。
体外循环后很容易出现心肌缺血和术后并发症,其中心肌缺血与冠状动脉桥的异常、冠状动脉进气和冠状动脉痉挛有着紧密的联系,在处理时应针对不同的原因进行治疗,麻醉医生和外科医生应共同商量如何对患者进行处理。
当出现心肌缺血时,通过经食道超声可以看到心室壁节段运动异常。
经食道超声对节段性心室壁运动异常的部位进行确定,然后根据节段性心室壁运动异常部位来判断冠状动脉病变部位。
超声技术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进展

4 2 8・
I , J 』
盘 2 0 1 5 年1 0 月第 l 4 卷第5 期J o u r n a l o f C l m i c d P e d i a t i r c S u r g e r y , O c t o b e r 2 0 1 5 , V o 1 . 1 4 , L 麻 醉 中 的应 用进 展
杜 真 综述 张溪英 屈双 权 审校
随着 微 电子技术 、 生物 技术 的飞速 发展 , 超声 的
成像模式 、 数字处理及显像设备的改进 , 高分辨率探
准确地在 目标脊神经节段周围扩散 , 减少局麻药 的 用量。同时降低了传统神经阻滞方法可能出现的神 经内、 血管 内注射等的发生率, 提高硬膜外穿刺成功 率, 减少出血及穿刺后腰疼等并发症 , 提高麻醉的安
全性 引。
头技术及便携式超声设备 的出现, 使超声技术在临
床麻醉中的应用得以不断扩展。现从超声引导下的 神经 阻滞 、 血管穿 刺 置 管 和危 重 症 患儿 围麻 醉期 床 旁超声监测与治疗三个方面来介绍超声技术在t l , J L 临床 麻醉 中 的应 用进 展 。 超声引导下 的神经阻滞 目前超 声被认 为是 近年 来小 儿区域 麻醉 中神经 定位 方 面 的一 大 进 步 J 。 由于 小 儿 的生 理 功 能 和
颈内静脉到皮肤的距离及角度同时可动态观察穿15suresh等研究发现在超声引导下行小儿tap能刺针针尖的所在位置通过改变探头方向和位置找22提供的平面在t10l1能获得预期的效果但是其出最佳穿刺路经显著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有起效时间较长故在阻滞后20min才开始切皮以保效避免了依据体表解剖标志盲穿出现的并发症23
率高 、 镇 痛效果 好 。Y a n g等 报 道 了 4例接 受 上肢
麻醉科超声技术使用可行性报告

麻醉科超声技术使用可行性报告一、引言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超声技术在麻醉科的应用日益广泛。
为了更好地评估麻醉科超声技术的使用可行性,我们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和分析。
二、超声技术在麻醉科的应用概述(一)神经阻滞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能够清晰地显示神经的位置、走行以及周围的解剖结构,大大提高了神经阻滞的准确性和成功率,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二)血管穿刺在进行中心静脉穿刺和动脉穿刺时,超声可以实时显示血管的位置、管径和深度,有助于选择最佳的穿刺部位,提高穿刺的成功率,降低误穿动脉等风险。
(三)围术期心肺功能评估超声能够对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进行评估,如心腔大小、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等,还可以监测肺部的情况,如肺水肿、气胸等,为麻醉管理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四)其他应用超声还可用于引导椎管内麻醉、评估胃内容物、诊断创伤等。
三、麻醉科超声技术的优势(一)提高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传统的麻醉操作主要依靠解剖标志和操作者的经验,具有一定的盲目性。
而超声技术能够提供实时的可视化图像,使麻醉医生能够更准确地定位目标结构,避免损伤周围的重要组织和器官。
(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由于操作的准确性提高,相应地减少了出血、神经损伤、气胸等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安全性。
(三)缩短操作时间在超声引导下,能够快速找到目标结构,减少了尝试次数和操作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四)便于教学和培训超声图像直观清晰,有助于年轻医生和实习生更好地理解解剖结构和操作技巧,加快学习曲线。
四、麻醉科开展超声技术的条件(一)设备需求需要配备高性能的超声设备,包括便携式和台式超声仪,以满足不同场景的使用需求。
同时,还需要配备不同频率的探头,以适应不同部位和深度的检查。
(二)人员培训麻醉医生需要接受系统的超声技术培训,包括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
培训内容应涵盖超声的基本原理、图像解读、操作技巧等方面。
此外,还需要定期进行复训和考核,以保证技术水平的持续提高。
(三)操作空间和环境应设立专门的超声操作区域,保证操作空间充足、光线适宜、环境整洁。
《超声在麻醉科应用》课件

加强与其他科室的合 作,共同推进超声技 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 和发展。
加强科研和临床研究 ,探索超声在麻醉科 应用的更多可能性。
05
结论
超声在麻醉科应用的意义
提高麻醉效果
通过实时监测,超声可以精确指 导麻醉药物的注射,确保药物准 确到达作用部位,提高麻醉效果
。
降低并发症风险
超声能够清晰地显示血管和周围组 织的结构,有助于避免麻醉过程中 的血管损伤和神经阻滞,降低并发 症风险。
超声在麻醉科应用的前景
超声在麻醉科的应用范围将进一步扩大,不仅限于诊断,还将用于指导 治疗和监测。
超声将与麻醉技术结合,实现精准的麻醉和疼痛管理,提高手术效果和 患者舒适度。
超声将为麻醉科医生提供更全面的患者信息,有助于医生做出更准确的 诊断和治疗方案。
如何应对挑战和抓住机遇
加强超声技术培训, 提高医生操作技能和 诊断水平。
优化手术流程
通过超声引导,麻醉科医生可以更 准确地评估患者的生理状态,为手 术提供更为精准的麻醉管理,优化 手术流程。
对临床麻醉工作的启示和建议
01
02
03
加强培训与教育
对于临床麻醉医生,应加 强超声技术的培训和教育 ,提高医生对超声引导麻 醉的认知和应用能力。
规范操作流程
制定和完善超声在麻醉科 应用的操作流程和规范, 确保技术的安全有效应用 。
多学科合作
加强与其他相关科室的合 作,如影像科、外科等, 共同推进超声技术在临床 麻醉中的应用。
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技术优化与改进
针对超声技术的局限性, 进一步研究和改进技术, 提高其在复杂病例和特殊 情况下的应用效果。
临床实践与验证
开展更多的临床实践和对 照研究,验证超声在麻醉 科应用的疗效和安全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P
BP
头端
SA
RIB
BP—锁骨上臂丛神经 SA—锁骨下动脉 RIB—第一肋
BP SA
头端
RIB
BP—锁骨上臂丛神经 SA—锁骨下动脉 RIB—第一肋
20G穿刺针 RIB
BP
SA
头端
BP—锁骨上臂丛神经 SA—锁骨下动脉 RIB—第一肋
头端
16G穿刺针
BP
SA
RIB
BP—锁骨上臂丛神经 SA—锁骨下动脉 RIB—第一肋
头端
16G套 管
BP
SA
RIB
BP—锁骨上臂丛神经 SA—锁骨下动脉 RIB—第一肋
头端
硬膜外导管
SA BP
RIB
BP—锁骨上臂丛神经 SA—锁骨下动脉 RIB—第一肋
臂丛神经阻滞——锁骨下径路
头 端
头 端
头 端
头 端
穿刺
臂丛神经阻滞——腋路径路
超声引导下腋路臂丛神经阻滞 --平面内技术操作过程
二、折射 因不同介质中声速的变化而引起的声传播方
向改变的过程。
三、声衰减
声波在介质内传播的过程中,随着传播距 离的增大,声波的能量逐渐减少。与介质对
声波的吸收(主要因素)、散射及声束扩散
等原因有关。
四、多普勒效应
由于声源和接受体之间的相对运 动而引起声波频率发生改变的现
象。 两者作相向运动时,接收到的声 波频率高于声源所发出的频率。 两者运动方向相反时,接收频率
低于声源发出的频率
超声多普勒技术用于检测心 血管内的血流方向、流速等
超声设备
B型超声
M型超声彩色多普勒 彩色多普勒超声仪
频谱多普勒
三维成像
二维灰阶(B型)超声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可形象直观的 显示血流的方向、速度及血流性质
Doppler频谱曲线可检测有关血流动力学 参数以及反映器官组织的血流灌注。
2.5-5MHz 用于心脏、腹部成像。特点穿透力强, 穿透深度15-20cm。
声速=频率X波长.人体组织内声速基本确定
频率越高波长越短,穿透力低,分辨力高,
近场图象好,用于浅表器官。
频率越低则波长越长,穿透力高,远场图像
好分辨力有所下降,用于腹部。
目前报道的超声在麻醉领域应用情况
各种相对浅表的血管穿刺 各种浅表的神经阻滞 较深层的神经阻滞(借助于神经刺激
人体组织的物理特性
无回声:胆囊、血液、胃液、尿液。 等回声:如肝脾、甲状腺。 低回声:如肾实质、胸锁乳突肌。 高(强)回声:肾窦;含气肺组织、钙化或气体、
神经,结石高回声伴后方声影。
医学诊断超声常用频率:
(不同电振荡频率形成不同频率超声波)
7-10MHz 用于浅表器官成像,如甲状腺、神经、 颈部及四肢血管,穿透4-8cm。
器) 硬膜外穿刺 慢性疼痛治疗
超声在本科室应用现况
臂丛神经阻滞
肌间沟径路 锁骨上径路 锁骨下径路 腋路
颈丛阻滞
浅丛 深丛
股神经阻滞 腹横肌平面阻滞 颈内静脉穿刺 股静脉穿刺 动脉穿刺 坐骨神经 髂筋膜
臂丛神经阻滞
锁骨上臂丛及周围结构
锁骨上臂丛及周围结构
锁骨下 血管周围鞘 血管旁间隙
标定时限测定心腔及大血管内径、室壁运
动,精确显示瓣膜开放关闭在心动周期不 同时限的曲线运动轨迹。
➢ 声学造影检查,了解肿瘤微血管灌注,判断良、 恶性。
➢实时三维超声成像
医学诊断用超声的回声分类
无回声=液性回声 等回声:均质性实质结构。
低回声:均质性实质结构,回声略低。
高回声(也称强回声) :回声较亮, 如钙化或含气性结构
操作声像图--U
A=动脉 LA=局麻药 M=正中神经 MC=肌皮神经 R=桡神经 U=尺神经 V=静脉 白箭头所指为穿刺针
U 穿刺时
U 穿刺后
操作声像图--T
A=动脉 LA=局麻药 M=正中神经 MC=肌皮神经 R=桡神经 U=尺神经 V=静脉
三、波长 声波在完成一次完全振动的时间内所传播的距离也就是一个
波周期在空间里的长度。声速=频率X波长。
声速基本确定,频率与波长的关系为:频率越高波长越短,频率越低则波长越长。
四、声阻抗 用来表示传播超声波能力的一个重要的物理量。声阻抗=
介质的密度X声波在该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超声波的特性
一、反射 声波入射到两种声阻抗不同的介质之间的分 界面上,界面的线度远大于波长,便会引起 部分或大部声能的返回。
1 = 探头位于轴向斜面,肌间沟径路 2 = 探头位于冠状斜面,锁骨上径路
3 = 探头位于旁矢状平 面,锁骨下径路
4 = 探头位于横断面, 腋窝径路
5 = 探头位于横断面, 肱骨中段径路
臂丛神经阻滞——肌间沟径路
C7
胸锁乳突肌
CA
前斜角肌
IJ
中斜角肌
穿刺技术
平面内技术
臂丛神经阻滞——锁骨上径路
红
19世纪80年代,美国医生 Halsted和Hall就应用可卡因阻 滞尺神经、肌皮神经、滑车神 经和眶下神经
神经阻滞的方法
解剖定位 异感定位 神经刺激仪
超声引导
我们的GPS
In 1978 La Grange et al. reported the use of a Doppler flow ultrasound detector for facilitating supraclavicular brachial plexus block,2 which was, to our knowledge, the first paper describing the indirect use of ultrasonographyin regional anesthesia. The main limitation of more advanced applications of ultrasound at that time was the inability to obtain high-resolution 2D images.
超声波 振动频率每秒在20000
次(Hz,赫兹)以上,超过人耳听觉 阈值上限的声波。医学诊断用超声频率1-10MHz。
声波的物理参数
一、频率与周期 频率:每秒内介质所振动的次数,单位:Hz或MHz
二、声速
周期:介质在平衡位置来回振动一次所需的时间, 单位:秒(s)
声波在传播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一般规律:软组织—1470-1570m/s,气体—350m/s,骨骼2600-4000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