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殊《浣溪沙》的阅读答案
《浣溪沙晏殊》古诗阅读答案

《浣溪沙晏殊》古诗阅读答案《浣溪沙晏殊》古诗阅读答案「篇一」浣溪沙①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②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③独徘徊。
[注释]①选自《珠玉词》。
浣溪沙,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
浣,洗濯。
②无可奈何:不得已,没有办法。
③香径:花间小路。
(1)这首词多处用到对比的写法,这样写有何表达作用?试作简要分析。
(2)“夕阳西下几时回”一句寓情于景,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参考答案:1)词上片“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两句构成“新”与“旧”的对比,下片“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两句构成“来”与“去”对比。
表达作用:旧的亭台和新的词的对比,突出了物是人非的惆怅情怀;“去”的是落花,“来”的是燕子,两者对比,增加了对时光流逝的惋惜之情。
2)抒发了词人惜春伤时的惆怅和寂寞,叹惜年华将逝的情思语文阅读理解答题公式1.明主旨文学作品往往通过故事反映社会生活的某一本质方面,这就是主题。
议论文总有一个中心论题,作者阐明自己的观点并对此观点加以论证,科普文章常指出某一个课题,通过实例或实验给以科学的分析解释,即使是新闻报道,也以某一事件作为报道的主要内容,将该事件的时间、地点、原因、过程及结果等几方面交代清楚,从而引起读者的普遍关心。
因此,迅速把握文章的主题、中心、大意很关键。
2.抓要点阅读理解短文的信息较为密集,考试时并不要求每句都透彻理解并瞬间强记所有信息,在领会短文大意之后,可根据试题迅速抓住有关段落或句子核查与分析,然后作出合理判断。
3.理顺序事件的前后因果关系、地点的大小、方向方位、物品的贵重好坏、课程的内容时间、人物的思想品质等,必须根据试题要求进行重点的比较和整理,然后作出判断。
4.破疑点快速阅读中,必定会产生许多疑点,如对某些词语和句子的理解不确切、人物事件的关系不清楚、作者的观点态度不明朗等等,有时读完一篇较难的短文,甚至有"如入云里雾中"的感觉。
《浣溪沙》【2021-2022八上语文期末复习古诗词鉴赏习题精编】(解析版)

《浣溪沙》-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课内古诗词专项复习(解析版)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河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1.用“∕”给下面诗句划分朗读节奏。
(每句只能划分一处)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2.这首词多处用到对比的写法,请概括出其中一组对比。
3.“小园香径独徘徊”一句写得别有韵味,请简要分析。
【答案】1.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2.①“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两句中“新”与“旧”构成对比。
②“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两句构成“来”与“去”构成对比。
3.示例:这一句中“独”字突出了凄凉寂寞之感。
“徘徊”将词人对美丽春天,大好年华以及美好事物的无限依恋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抒发了寂寞和忧伤之情。
【分析】1.考查诗歌朗读节奏。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写对酒听歌的现境。
句意:听一支新曲喝一杯美酒,还是去年的天气旧日的亭台。
一曲:一首。
因为词是配合音乐唱的,故称“曲”。
新词,刚填好的词,意指新歌。
酒一杯,一杯酒。
去年天气旧亭台:是说天气、亭台都和去年一样。
“一曲新词”与“酒一杯”,皆名词活用为动词,意谓听一首新词饮一杯酒。
写出了词人两个动作,唱歌喝酒,故从“词”与“酒”处断开;“去年天气旧亭台”是说天气、亭台都和去年一样。
故从“气”与“旧”处断开,形成复叠错综的句式、轻快流利的语调。
2.考查词作表现手法的赏析。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把“新”与“旧”放在一起对比。
“新”是唱新词,“旧”是饮酒唱词时的环境——旧亭台,新词旧景对比,抒发了今是昨非的惆怅情思。
“无可奈河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中“花落去”与“燕归来”形成对比,惋惜与欣慰的交织中,蕴含着某种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检测题(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检测题(含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1. 下列对《浣溪沙》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写对酒听歌的现境。
此句中蕴含着一种景物依旧,而人事全非的怀旧之感,在这种怀旧之感中又糅合着深婉的伤今之情。
B.“夕阳西下几时回”夕阳西下,是眼前景。
但词人由此触发的,却是对美好景物情事的流连,对时光流逝的怅惘,以及对美好事物重现的微茫的希望。
C.“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两句为天然对偶句,此句工巧而浑成、流利而含蓄,声韵和谐,寓意深婉,缠绵哀感,抒发了作者伤春惜时的感悟。
D.本词描写了西坠的夕阳、飘落的花瓣、重归的燕子、徘徊于小园中的词人等,营造了一种美丽和谐、心情愉悦的氛围。
2. 下列对《采桑子》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的一项是()A.上阕第一句“轻舟短棹西湖好”总摄全篇,点明颗意,直抒赞美之情。
B.上阕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描写了蜿蜒曲折的绿水、长满芳草的长提、动听的乐声和歌声,描绘了西湖清丽、恬静、淡远的春景。
C.下阕一、二句风平浪静,把水面比作明净平滑的琉璃:三、四句以静衬动,写涟漪微起,惊动了沙洲上的水鸟,水鸟掠过堤岸飞去,写出了西湖的动态美。
D.这首词的下阕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写出了西湖春色的多姿多彩,抒发了词人流连山水的愉快心情。
3. 下列对《相见欢》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清秋”一词,点明登楼时节,渲染肃杀氛围。
B.“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一句,以乐景写哀情。
C.“倩悲风”一语,运用了拟人手法,生动传神。
D.“吹泪过扬州”一语,富有动感,极具感染力。
4. 下列对《如梦令》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从内容上说,“常记”一词表现出作者非常怀念当初的美好生活,流露出作者对大自然的向往与赞美。
B.“沉醉”二字流露了作者心底的欢愉,“不知归路”也曲折传达出作者流连忘返的情致,这是一次给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十分愉快的游赏。
晏殊浣溪沙阅读答案

晏殊浣溪沙阅读答案晏殊浣溪沙阅读答案「篇一」浣溪沙[宋]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山行[宋]叶茵青山不识我姓字,我亦不识青山名。
飞来白鸟似相识,对我对山三两声。
(1)根据晏殊《浣溪沙》的语境,仿照下面的示例,赏析“小园香径独徘徊”。
示例:“青山不识我姓字,我亦不识青山名”,运用拟人手法,从“山”与“我”的关系着笔,叙述诗人一人独行于从未到过的山中的经历,写出了诗人左顾右盼中的孤凄感受。
(2分)(2) 对《浣溪沙》和《山行》赏析不正确的是(2分)()A.《浣溪沙》在伤春的表层意象中,蕴涵着强烈的时间意识和生命意识,给人以哲理性的启迪和美的艺术享受。
B .“无可奈何花落”,意为对春花的凋落感到没有办法,形容留恋春景而又无法挽留的心情,后来泛指怀念已经消逝了的事物的惆怅心情。
C.《山行》给我们展示了一幅又一幅的山中绚丽景色,抒发了自己到一座从未到过的`山时所产生的特有感受。
一人独行山中,左顾右盼中似觉孤凄;而空寥中突然传来几声鸟鸣,于是顿有“似曾相识”之感。
D. 《浣溪沙》语言婉丽,画面生动;《山行》用语质朴,似无意“着色”,但青山、白鸟的如实绘出,显得素净、淡雅。
(3)晏殊和叶茵的作品,都写见到了鸟儿(燕子、飞鸟)的“似曾相识”之感,但包含其中的情感相同吗?请作简析。
参考答案(1)“小园香径独徘徊”,融情于景(或情融景中,或寓情于景,或景中含情)(1分),诗人独自一人在花间踱来踱去,心情不能平静。
写出了诗人伤春、惜春的感情。
(1分)(2)(2分) C (作者并没有给我们展示山中一幅幅绚丽景色,而是只谈了自己的一点感受,是到一座从未到过的山时所产生的特有感受:一人独行山中,左顾右盼中似觉孤凄;而空寥中突然传来几声鸟鸣,于是顿有“似曾相识”之感。
)(3)不同。
《浣溪沙》中的主人公看到“似曾相识”的燕子,包含了物是人非的无奈和怀旧伤今之情;而《山行》的主人公独行山中遇见飞鸟,则流露出惊喜之情。
浣溪沙晏殊赏析题

浣溪沙晏殊赏析题浣溪沙晏殊赏析题浣溪沙是一首我们耳熟能详的词,各位,我们看看下面的浣溪沙晏殊赏析题吧!浣溪沙晏殊赏析题晏殊《浣溪沙》浣溪沙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试题】1.词人徘徊于小园香径,精心选择了、和等景物,描绘了一组优美的画面.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两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千古名句,简析这两句诗好在哪里。
【答案】1.夕阳、落花、归雁。
2.抒发了作者伤春惜时的感情。
3、两句话对仗工整,音调和谐;画面生动,通过对易逝的自然春光的描写,抒发了对青春易逝的感慨,情感浓郁,寓意深刻,发人深省,因而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不要求面面俱到,学生能从某个角度作较深入赏析即可)4.诗歌借哪些意象抒发怎样的情感?【试题】(1)词中作者借助曲、酒、夕阳、落花、燕子及自己的观察与感受,抒写对生活的体验,对人生思考,做到了______________结合,浑然一体。
(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千古名句,试简析这两句好在哪里。
(3)“夕阳西下几时回?”一句寓情于景,请简要分析此句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4)“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这两句看似写实,其实实中有虚,有情有理。
请问是什么情、什么理?(5)“小园香径独徘徊”与词中的哪一句相呼应?为什么?答案:(1)情景或景情(2)(开放题,不要求面面俱到,学生能从某一个角度比较深入准确的赏析即得2分。
)参考答案:示例一:两句话对仗工整,音调和谐,堪称佳对;示例二:景物描写典型,画面生动;示例三:蕴含着生活哲理,通过对易逝的'自然春光的描写,抒发了对青春易逝的感慨;示例四:情感浓郁,寓意深刻,发人深省。
(3)抒发了词人惜春伤时的惆怅和寂寞,叹惜年华将逝的情思。
(4)首句写词人对“花落去”而终究无力挽回的叹惋,次句借“燕归来”抒写因美好事物归来而欣慰。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古诗-赏析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古诗-赏析3、两句话对仗工整,音调和谐;画面生动,通过对易逝的自然春光的描写,抒发了对青春易逝的感慨,情感浓郁,寓意深刻,发人深省,因而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不要求面面俱到,学生能从某个角度作较深入赏析即可)4.诗歌借哪些意象抒发怎样的情感?参考答案:坠落的夕阳、无声的落花、寻旧垒的归燕几个意象,可体会到全词的感情基调是抒写对人事变迁的无比惆怅之情。
就其不变者而言,天气、亭台阁与去年毫无二致;就其变者而言,夕阳虽美好,但终究要沉没。
好鸟相鸣似有意,但落花流水却无情。
词人在好鸟娇花中叹人生的虽美好,终将消亡。
但似曾相识燕归来寓意着消亡中又含有的存在而令人欣慰。
5、浣溪沙是这首词的词牌名,请再写出两个你知道的词牌名:西江月、渔歌子。
6、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对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所表达的情感的理解。
答:词人把酒听新词,意兴无穷,但是突然记起去年也是此时、此地、此情、此景,一样的天气,一样的亭台,一样的一曲新词酒一杯,于是感慨光阴的流逝,未免深深叹息。
7、赏析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意蕴。
答:对仗工整:无可奈何似曾相识是情感的描摹;花落去燕归来是物象的对仗,是时间的有形流逝。
无可奈何花落去对春光的流逝示惋惜之情;似曾相识燕归来对巢燕的归来兴怀旧之感。
人间生死,同花开花落一样,不由自主,所以说无可奈何;旧地重游,前尘往事,若幻若真,所以说似曾相识。
透露在词中的是一种人生惆怅。
阅读练习二:(1)词人精心选择了西坠的夕阳、飘落的花瓣、重归的燕子以及徘徊于小园的诗人,构成一组优美的画面,把自然的春光和人的青春年华很自然地结合在一起,表达了年华易逝要珍惜的情怀,这是运用了以景传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2)从风格上看,这是一首婉约词。
(3)词中能表现一切必然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必然消逝,但是,阻止时仍然会有美好事物出现的语句是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2023年上海市青浦区中考语文一模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3年上海市青浦区中考语文一模试卷1. 默写与运用。
(1) 醉翁之意不在酒,。
((欧阳修《醉翁亭记》)(2),到乡翻似烂柯人。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2) 无可奈何花落去,。
(晏殊《浣溪沙》)(3) 树树皆秋色,。
(王绩《野望》)(4) 《飞越荆楚》栏目组在长江实地取景,当看到江流突破万重峡壁,崇山峻岭被它抛向身后的景象时,主持人脱口吟诵起李白《渡荆门送别》中的两句诗“,”。
2. 阅读下面两篇选文,完成问题。
【甲】ㅤㅤ①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ㅤㅤ②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ㅤㅤ马后①闻得.元府库②输其货宝至京师,问太祖曰:“得元府库何物?”太祖曰:“宝货耳。
”后曰:“元有是宝,何以不能守而失之?盖货财非宝,抑帝王自有宝也。
”太祖曰:“皇后有意,朕知之矣,但谓以得贤为宝耳。
”后曰:“妾每见人家产业厚则骄生,时命顺则逸生,家国不同,其理无二。
故世传技巧,为丧国斧斤,珠玉为.荡心鸩毒③,诚哉是言。
但得贤才,朝夕启沃④,共保天下,即大宝也。
”【注释】①马后:明太祖朱元璋的皇后马氏。
②府库:收藏文书财物和兵器的地方。
③鸩毒:毒酒。
④启沃:谓竭诚开导,辅佐君王。
(1) 【甲】文的作者是(填姓名)(2) 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①得.元府库何物②珠玉为.荡心鸠毒(3) 对【乙】文画线句意思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A.货物财宝不是宝贝,要阻止帝王有自己的宝贝。
B.货物财宝不是宝贝,或许帝王自己是有宝贝的。
C.货物财宝不值得珍惜,要阻止帝王有自己的宝贝。
D.货物财宝不值得珍惜,或许帝王自己是有宝贝的。
(4) 【甲】【乙】两文都涉及到“人才”的话题。
晏殊《浣溪沙》原文及赏析6篇

晏殊《浣溪沙》原文及赏析晏殊《浣溪沙》原文及赏析6篇晏殊《浣溪沙》原文及赏析1原文: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赏析:词的大意是:填一曲新词听丽人演唱,倒一杯美酒仔细品尝,只觉得非常惬意而宠辱皆忘。
时令气候依旧,亭台池榭依旧,都与去年没有什么两样。
夕阳已经西下,什么时候才能回转再现光芒?无可奈何啊,百花总是要凋零;那似曾相识的春燕,又归画檐。
美丽的事物总是无法挽留,即使再现也与先前决非一样,只不过是似曾相识而已。
想到这些怎不令人感伤,于是“我”独自在充满花香的幽径里徘徊彷徨,思量追忆。
这是晏殊一首脍炙人口的小令。
抒写的是伤春、好景不常的愁怀,又暗寓相思离别之情。
它的语言圆转流利,明白如话,意蕴却极宽广,能给人一种哲理性的启迪。
上片的起首,“一曲新词酒一杯”,以赋笔起,平平叙来,以淡墨点染,写对酒听歌的现境。
次句“去年天气旧亭台”暗点题,“去年天气”、“旧”,时间概念;“亭台”,空间概念,一起合成物是人非的“怀旧”境界,情深似海,凄婉动人。
从复叠错综的句式、轻快流利的语调中可以体味出,词人在面对现境时,开始是怀着轻松喜悦的心情,带着潇洒安闲的意态的。
但边听边饮,这现境却又不期然地触发出对“去年”所经历的类似情形的回忆:也是和今年一样的暮春天气,面对的也是和眼前一样的楼台亭阁,一样的清歌美酒。
然而,在似乎一切依旧的表象下又分明感觉到有的东西已经起了难以逆转的变化,这便是悠悠流逝的岁月和与此相关的一系列人事。
于是词人不由得从心底涌出这样的感叹:“夕阳西下几时回”,以比兴之笔再渲染怀旧深悲。
“夕阳无限好”,暗喻去年的赏心乐事;“西下”喻都成过去;“几时回”,作“何时可再回”解。
从夕阳西下这眼前景起,词人由此触发的,却是对美好景物情事的流连,对时光流逝的怅惘,以及对美好事物重现的希冀。
这是即景兴感,但所感的实际上已不限于眼前的情事,而是扩展到整个人生,其中不仅有理念活动,而且包含着某种哲理性的沉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晏殊《浣溪沙》的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浣溪沙 ① 晏 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②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③独徘徊。
[注释]①选自《珠玉词》。
浣溪沙,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
浣,洗濯。
②无可奈何:不得已,没有办法。
③香径:花间小路。
(1)这首词多处用到对比的写法,这样写有何表达作用?试作简要分析。
(2)“夕阳西下几时回”一句寓情于景,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参考答案: (1) 词上片“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两句构成“新”与“旧” 的对比, 下片“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两句构成“来”与“去”对 比。
表达作用:旧的亭台和新的词的对比,突出了物是人非的惆怅情怀;“去” 的是落花,“来”的是燕子,两者对比,增加了对时光流逝的惋惜之情。
(2)抒 发了词人惜春伤时的惆怅和寂寞,叹惜年华将逝的情思 给个采纳吧 补充: 1。
从季节、时间的角度看,这首词写的是作者什么时候的心情? ——————2。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个名句蕴含着怎样的 人生哲理?————3。
下列对本次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这是一首怀念旧时 友人的词。
此种“夕阳”“花”“燕”都可以理解为往日岁月和昔时友人, 是熟 悉的事物或情感的象征。
b“花落去”既是惋惜芳醇匆匆归去,也是惋惜美好生 活的消逝。
其实, 人生的盛衰浮现, 生死聚散, 不也如同花开花落。
c 着一“独” 字,点醒题旨,词中的“新词、饮酒、天气、亭台、夕阳、落花、归燕”无一不 是“独徘徊”中所见、 所忆、 所感。
d 全词用语香艳, 用词雕琢, 词句清新婉转。
语言工整精巧,笔姿摇曳,《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 此词虽含伤春惜时之意,却实为感慨抒怀之情。
词之上片绾合今昔,迭印时 空,重在思昔;下片则巧借眼前景物,着重写今日的感伤。
全词语
言圆转流利,通俗晓畅,清丽自然,意蕴深沉,启人神智,耐人寻味。
词中 对宇宙人生的深思,给人以哲理性的启迪和美的艺术享受。
起句「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写对酒听歌的现境。
从复迭错 综的句式、轻快流利的语调中可以体味出,词人在面对现境时,开始是怀着轻松 喜悦的感情,带着潇洒安闲的意态的。
但边听边饮,这现境却又不期然而然地触 发对「去年」所历类似境界的追忆:也是和今年一样的暮春天气,面对的也是和 眼前一样的楼台亭阁,一样的清歌美酒。
然而,在似乎一切依旧的表像下又分明 感觉到有的东西已经起了难以逆转的变化, 这便是悠悠流逝的岁月和与此相关的 一系列人事。
于是词人不由得从心底涌出这样的喟叹: 「夕阳西下几时回?」夕 阳西下,是眼前景。
但词人由此触发的,却是对美好景物情事的流连,对时光流 逝的怅惘,以及对美好事物重现的微茫的希望。
这是即景兴感,但所感者实际上 已不限于眼前的情事,而是扩展到整个人生,其中不仅有感性活动,而且包含着 某种哲理性的沉思。
夕阳西下,是无法阻止的,只能寄希望于它的东升再现,而 时光的流逝、人事的变更,却再也无法重复。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一联工巧而浑成、流利而含蓄,在 用虚字构成工整的对仗、 唱叹传神方面表现出词人的巧思深情, 也是这首词出名 的原因。
但更值得玩味的倒是这一联所含的意蓄。
花的凋落,春的消逝,时光的 流逝, 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 虽然惋惜流连也无济于事, 所以说 「无可奈何」 , 这一句承上「夕阳西下」;然而在这暮春天气中,所感受到的并不只是无可奈何 的凋衰消逝, 而是还有令人欣慰的重现, 那翩翩归来的燕子不就像是去年曾在此 处安巢的旧时相识吗?这一句应上「几时回」。
花落、燕归虽也是眼前景,但一 经与「无可奈何」、「似曾相识」相联系,它们的内涵便变得非常广泛,带有美 好事物的象征意味。
在惋惜与欣慰的交织中,蕴含着某种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 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 但在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 生 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
只不过这种重现毕竟不等于美好事物的原封不动 地重现,它只是「似曾相识」罢了。
此词之所以脍炙人口,广为传诵,其根本的原因在于情中有思。
词中似乎于 无意间描写司空见惯的现象, 却有哲理的意味, 启迪人们从更高层次思索宇宙人 生问题。
词中涉及到时间永恒而人生有限这样深广的意念,却表现得十分含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