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阅读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浣溪沙》阅读答案

《浣溪沙》阅读答案

《浣溪沙》阅读答案《浣溪沙》阅读答案篇1浣溪沙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1.写出下列词句的含义。

(1)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2.“夕阳西下几时回?”这句寓情于景,抒发了怎样的感情?3.“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这两句看似写实,实中有虚,有情有理。

请问什么是情?什么是理?4.“小园香径独徘徊”与词中哪一句相呼应?为什么?参考答案:1.(1)一曲新词,一杯酒,想起去年和今年一样的`暮春天气,一样的楼台亭阁。

(2)花凋落了,我很无奈,似曾相识的大雁飞回来了。

(意思对即可)2.感叹年华将逝的情感。

(意思对即可)3.情:叹惜“花落去”,借“燕归来”抒写美妙的事物。

理:人事兴哀,无往不复。

(意思对即可)4.无可奈何花落去《浣溪沙》阅读答案篇2浣溪沙·忆旧长记鸣琴子贱②堂。

朱颜绿发映垂杨。

如今秋鬓数茎霜。

聚散交游如梦寐,升沉闲事莫思考。

仲卿③终不避桐乡。

注:①此词别本有小序云:“赠陈海州。

陈尝为眉令,有声。

”苏轼,眉州眉山人。

②宓子贱为官时,以礼乐教化人民,达到“政简刑清”的效果。

③西汉中叶时人朱邑,字仲卿,在桐乡为官,深受人民爱戴,病重时,叮嘱其子将其葬于桐乡。

1、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两项是()()A、上阕运用“鸣琴而治”的典故,借宓子贱为官时,以礼乐教化人民,达到“政简刑清”的效果来赞美陈海州治理眉州有方。

B、下阕借用“朱邑归葬桐乡”的`典故表达陈海州得眉山百姓的爱戴,抒发了苏轼对曾经任家乡父母官的陈海州的一片感谢之情。

C、“朱颜绿发映垂杨。

如今秋鬓数茎霜”两句借景,写出从前绿柳垂杨环绕朱漆厅堂,现在却被秋霜掩盖的萧索情景,表达了世事变迁之感。

D、“聚散交游如梦寐”运用了比方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人生聚散浮沉犹如梦境一般,与《念奴娇怀古》中的“人生如梦”有异曲同工之妙。

苏轼《浣溪沙》阅读答案

苏轼《浣溪沙》阅读答案

苏轼《浣溪沙》阅读理解及答案苏轼《浣溪沙》阅读理解及答案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我们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阅读理解,同时阅读答案有助于我们领会解题思路,掌握知识点。

那么问题来了,一份好的阅读理解及阅读答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关于苏轼《浣溪沙》阅读理解及答案,欢迎阅读!苏轼《浣溪沙》阅读理解及答案 1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6.发挥想象,描绘“山下兰芽短浸溪”所展现的画面。

(2分)7.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阅读答案6.山下溪水潺湲,溪边的兰草才抽出嫩芽,蔓延浸泡在溪水中。

评分意见:景物全1分,适当合理想象,语言优美1分。

7.体现了作者热爱生活、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评分意见:意思对即可,不必苛求字字对应。

苏轼《浣溪沙》阅读理解及答案 2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

入准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

人间有味是清欢。

【注释】①雪沫乳花:形容煎茶时上浮的白泡。

②午盏:午茶。

③蓼(liǎo)茸:蓼菜嫩芽。

④春盘:旧俗,立春时用蔬菜水果、糕饼等装盘馈赠亲友。

13.上阕中,▲ 和▲ 两种景物增添了晴天河滩的妩媚。

(2分)14.“人间有味是清欢”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答案:13.烟(淡烟)、柳(疏柳)《浣溪沙苏轼》阅读答案14.表达了作者欣赏美景的喜悦,品茶尝鲜的舒畅,远离世俗干扰的闲适。

苏轼《浣溪沙》阅读理解及答案 3菊暗荷枯一夜霜,新苞绿叶照林光。

竹篱茅舍出青黄。

香雾噀①人惊半破,清泉流齿怯初尝。

吴姬三日手犹香。

注①噀:xùn,喷。

6.“香雾噀人惊半破,清泉流齿怯初尝”两句中哪两个字最生动传神?请结合诗句加以点评。

答案“惊”:吃惊、惊讶。

“怯”:胆怯、害怕。

擘开橘皮,芳香的油腺如雾般喷溅,初尝新橘,汁水齿舌间如泉般流淌。

惊于橘皮迸裂时香雾溅人,怯于橘汁的凉冷和酸味。

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初尝新橘时的感受,表达喜爱之情。

“浣溪沙(周邦彦)”阅读试题及答案及赏析(精选五篇)

“浣溪沙(周邦彦)”阅读试题及答案及赏析(精选五篇)

“浣溪沙(周邦彦)”阅读试题及答案及赏析(精选五篇)第一篇:“浣溪沙(周邦彦)”阅读试题及答案及赏析浣溪沙(周邦彦)水涨鱼天拍柳桥,云鸠拖雨过江皋①。

一番春信入东郊。

闲碾凤团②消短梦,静看燕子垒新巢。

又移日影上花梢。

【注】①云鸠:形容云色如黑色的鸠。

江皋:江岸。

②凤团:一种名茶。

(1)请分析本词第二句中“拖”字的妙处。

(3分)答:(2)请找出下片中能表现词人情思的词语(至少两个),结合词句分析词人的思想情感。

(5分)答:参考答案:12.(1)“拖”写黑云的移动(1分)。

用拟人的手法(1分),写出了云带雨来移过江岸的情景。

墨云似乎有意拖动着春雨,很有情味(1分)。

(2)“闲”“静”“又”(答出两个即得2分)。

“闲”字:看似悠闲,实则是词人短梦后心有愁思难以遣除,所以借饮茶来消解梦后的惘然。

“静”字:燕子筑巢的忙与人的静形成对比,暗示词人无聊的心绪:大好春光而无事可为。

“又”字:时光流转,不知觉间,日影又已移上花梢。

一个“又”字,暗示无事可为,每日空对春光的伤感。

(答到意思即可)【诗意简析】开篇便春意盎然。

“水涨鱼天拍柳桥”。

水涨,点春讯。

春来涨潮,浮起了鱼天,水与岸齐,拍打着柳桥。

鱼游于水,如翔于天,可见当涨潮托起春水之后,那春水仍是莹澈空明。

“云鸠拖雨过江皋”,云鸠形容墨云行雨,其色如鸠。

上句写春水空明,此句写春江烟雨,一阴一晴,阴晴不定,正是春天的特征之一。

“一番春信入东郊”,春从东来,东郊先得春信,这是词人下笔极细致之处。

下片从江郊转为室内。

“闲碾凤团消短梦,静看燕子垒新巢。

”上句写自己沏茶。

春日人常渴睡,短梦常有。

饮茶之意,在破睡提神。

句首下一“闲”字,语似不经意,实则大可玩味。

方才一晌短梦,竟有难遣之愁,故须饮茶以消梦后的惘然。

下句写燕子垒巢。

燕子极忙,词人则静。

下一“静”字,暗示词人无聊的心绪:大好春光而无所作为。

结句转为室外,“又看日影上花梢”。

时光流转,不知不觉,日影又已移上花梢。

《浣溪沙》阅读答案15篇

《浣溪沙》阅读答案15篇

《浣溪沙》阅读答案《浣溪沙》阅读答案15篇现如今,我们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阅读答案,通过对照阅读答案可以发现自己的知识盲区。

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能切实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浣溪沙》阅读答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浣溪沙》阅读答案1浣溪沙①苏轼麻叶层层苘叶光,谁家煮茧一村香?隔篱娇语络丝娘。

垂白杖藜抬醉眼,捋青捣麨②软饥肠,问言豆叶几时黄?[注]①此词为苏轼在徐州谢雨道中作。

谢雨,旱后喜雨而去谢神。

②捋青捣麨:从未全熟的麦穗上捋下麦粒制成干粮。

12. 下列对这首宋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层层”和“光”写出久旱之后喜降甘霖,农作物长势茂盛的景象。

B. 写未进村落就先闻到煮茧香气,旨在说明蚕茧气味独特,香远益清。

C. “络丝娘”本为虫名,鸣声如机杼,颇为动听,此处借以指缫丝女。

D. “抬醉眼”写村中老人为庆贺丰收而醉酒,表现了农人的质朴乐观。

E. 尾句写作者询问叶黄豆熟还要多久,流露他对农人生活的关切之情。

13. 这首词富有农村生活气息,作者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分析。

【答案】12. BD 13. ①选择典型的景、物、人、事来表现。

如麻叶、豆叶、络丝娘、煮茧等都颇具农村风情。

②采用视觉、嗅觉、听觉等相结合的描写手法,多角度立体呈现农村田园风光。

③运用细节描写的手法,写了“隔篱娇语”“捋青捣麨”等生活细节,富有农村情味。

【解析】【12题详解】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宋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浣溪沙》阅读附答案

《浣溪沙》阅读附答案

《浣溪沙》阅读附答案
浣溪沙①
欧阳修
湖上朱桥响画轮②,溶溶春水浸春云,碧琉璃滑净无尘。

当路游丝萦醉客,隔花啼鸟唤行人,日斜归去奈何春。

【注】①这首词是作者任颍州知州时所写,描述的是人们到颍州西湖游春的景象。

画轮,指装潢华丽的车轮。

(1)第二句中“浸”字的妙不可言,请作赏析。

(2分)
(2)词的最后一句“日斜归去奈何春”常被人津津乐道,它表现了作者怎么的心理状况?请结合词的意境作具体分析。

参考答案:
(1)“浸”字把“映射”说成“浸泡”,把“云影”说成“真云”,形象写出湖水的清彻。

(2分,每点1分。

意思接近便可)(2)作者由日斜人归想到美妙的春光行将逝去,这是无可奈何的事;西湖春游,渡过了一天欢快的日子,归去之际,不免若有所失,由欢喜而转入惆怅,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表现了作者由欢快转向悲凉的心理状况。

(4分。

结合词意具体分析2分,只要触及其中一方面分析公道便可;心理状况2分,答悲凉或惆怅给1分)。

浣溪沙古诗阅读答案7篇

浣溪沙古诗阅读答案7篇

浣溪沙古诗阅读答案浣溪沙古诗阅读答案7篇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古诗吧,狭义的古诗,是指产生于唐代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近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体裁。

还苦于找不到好的古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浣溪沙古诗阅读答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浣溪沙古诗阅读答案1浣溪沙周邦彦楼上晴天碧四垂,楼前芳草接天涯。

劝君莫上最高梯。

新笋已成堂下竹,落花都上燕巢泥。

忍听林表杜鹃啼。

17.(1)词中能反映时序变化的两句是(2分)(2)赏析“楼上晴天碧四垂”一句中“垂”字的妙处。

(3分)(3)请结合“芳草”和“杜鹃”两个意象赏析本词所表达的感情。

(5分)参考答案:17.(1)新笋已成堂下竹,落花都上燕巢泥。

(2分)(2)“垂”,准确地描绘出词人从楼上看四周,只见晴朗高旷的碧天,与四周的旷野浑然一体,难以区分的情景。

(2分)着一“垂”字,一个广阔的立体空间尽收眼底(构成人们自上而下的立体空间感),境界开阔。

(1分)(3)以无边无际的“芳草”,写家乡的遥远;(2分)以“杜鹃”的悲啼,写思乡的悲切(2分)。

全词抒发了作者客居异乡、欲归不能的羁旅思乡之情,词中渗透着漂泊的疲倦感。

(1分)浣溪沙古诗阅读答案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21~22题。

(7分)浣溪沙【清】纳兰性德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注】①、被酒:醉酒。

②、赌书泼茶:用李清照、赵明诚典。

形容伉俪(kànglì,指夫妻。

)情深,志趣相投。

21、上片写“西风”“黄叶”“残阳”有什么作用?(2分)22、结合全词,请简要赏析“当时只道是寻常”。

(5分)参考答案21.上片选用“西风”“黄叶”“残阳”意象描写了萧瑟、凄清的秋景,烘托出人物凄凉、悲伤的情感。

(2分)22.此句平淡如家常的话语道出了作者对早逝的妻子的无限思念和对往昔生活的深情怀想。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浣溪沙》含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浣溪沙》含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浣溪沙》含答案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浣溪沙①苏轼麻叶层层苘叶光,谁家煮茧一村香?隔篱娇语络丝娘②。

垂白③杖藜抬醉眼,捋青捣麨软饥肠④。

问言豆叶几时黄?【注】①苏轼任徐州太守时,当地曾发生严重春旱,他前往石潭求雨,得雨后,又往石潭谢雨,沿途写了一组《浣溪沙》,这是第三首。

②络丝娘:指缫丝的女子。

③垂白:老人。

④捋青捣麨软饥肠:把没有成熟的青麦炒干后捣成粉末充饥。

15.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上阕描写农作物的生长状况和人的活动,既充满田园情趣,又富有生活气息。

B.上阕综合运用视觉、嗅觉和听觉描写,把雨后农村的景象写得有声有色有味。

C.下阕描写了谢雨途中遇到的一位农村老人,这位老人因久旱逢雨而喜悦醉酒。

D.这首词对农村风物人情的细致描写,隐藏着作者对百姓生活的深切关怀。

16.对比上阕和下阕,作者的心情有怎样的不同?为什么?请简要分析。

(6分)参考答案:15.C16.上阕,心情喜悦;下阕,内心忧虑。

作者内心喜悦,是因为看到久旱雨后农村生机勃勃的景象;内心忧虑,对百姓的关切,是因为看到一位老人要用没有成熟的青麦充饥,看到了春旱给百姓造成的灾难之重,表现了词人的爱民之意,对百姓的关切之心。

【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C.“这位老人因久早逢雨而喜悦醉酒”分析有误。

并非醉酒,只是眼神迷离似醉,好像喝醉之人的眼睛。

下阕主要写老人因久旱无食物充饥,只好从未全熟的麦穗上捋下麦粒,想要捣碎做成干粮充饥,展现的是老人生活的困难而非因久早逢雨而喜悦。

故选C。

16.本题考查对作者情感态度的理解能力。

上片“麻叶层层苘叶光,谁家煮茧一村香?隔篱娇语络丝娘”,主要写了麻叶因甘霖的滋润焕发着光泽,村庄里弥漫着煮蚕的香味,还听到缫丝的妇女在隔着篱笆悦耳的谈笑声,展现的是农村生活的情趣,表现了词人对初夏时节农村生活的喜爱。

下片“垂白杖藜抬醉眼,捋青捣麨软饥肠”写年迈老人因没有食物充饥而不得不从还没有熟的麦穗上捋下麦粒,想要做成干粮。

高考语文诗歌阅读理解《浣溪沙》含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阅读理解《浣溪沙》含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阅读理解《浣溪沙》含答案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浣溪沙①苏轼其一覆块青青麦未苏,江南云叶暗随车。

临皋烟景世间无。

雨脚半收檐断线,雪床②初下瓦跳珠。

归时冰颗乱粘须。

其五万顷风涛不记苏,雪晴江上麦千车。

但令人饱我愁无。

翠袖倚风萦柳絮,绛唇得酒烂樱珠。

樽前呵手镊霜须。

(注)①作于词人被贬黄州期间。

有小序云:“十二月二日,雨后微雪,太守徐君猷携酒见过,坐上作《浣溪沙》三首。

明日酒醒,雪大作,又作两首。

”②雪床:指霰粒。

1.下列对两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雨脚”三句描绘了雨后微雪的情景,由雨景写到雪景,层次清晰,逼真传神。

B.“翠袖”二句回忆与徐君猷筵间欢闹情景,含蓄表达了对及时行乐、醉生梦死生活的批判。

C.“但令”句与杜甫“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所寄托的情感有相似之处。

D.其五用词准确自然,形象突出,对比强烈,情思深婉,具有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

2.两首词的结尾句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从中可见怎样的词人形象?请简要分析。

(3分)【答案】1.B2.(1)其一尾联运用拟人手法,将雨雪拟人化,写出了苏轼略带诙谐的形象,也表现了词人不以贬谪为意的洒脱形象。

(2)其五尾联抓住富有典型特征的动作,写出了词人的忧思,表达了词人对百姓生活的担忧,刻画了一个忧国忧民的词人形象。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B.“含蓄表达了对及时行乐、醉生梦死生活的批判”错,下片回叙前一天徐君猷过访时酒筵间的情景,以白雪萦绕翠袖和鲜艳的绛唇与“呵手镊霜须”对比,表达了作者的忧思。

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写作手法及鉴赏人物形象的能力。

其一尾联写“归来冰颗乱粘须”,将雨雪人性化,冰颗胡乱地粘在胡须上,一个“乱”字,苏轼与徐君猷的诙谐之情跃然纸上。

此句反映了苏轼将自然美与人性美高度融会的写作技巧,也表现了其五尾联写词人在酒筵歌席间,呵着发冻的手,捋着已经变白了的胡须,思绪万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浣溪沙阅读题及答案
【篇一:古诗文阅读理解:浣溪沙(含答案解析)】
照绣面芙蓉一笑开。

斜飞宝鸭衬香腮。

眼波才动被人猜。


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

月移花影约重来。

【注】宝鸭:
用宝石镶嵌的飞鸭状的头饰。

12.诗词之妙,妙在炼字炼句,言简而意丰。

请赏析“绣面芙蓉一笑开”中“开”的妙处。

(5分)答: 13.联系整首词的内容,请简要分析词中女主人公
得形象。

(6分)答:
动。

13.全词描绘了一位美丽多情,对爱情大胆追求的少女形象。

词的上片以“绣面芙蓉”
“斜飞宝鸭”刻画了女主人公的美丽外表,以“眼波才动”写出了少女
美目流盼、情窦初开
的神态;下片着力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写少女的思念、幽怨与主
动写信相约。

【篇二:浣溪沙晏殊阅读试题附答案】
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1、这首词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这首词表达了作者面对暮春残景的
叹惋惆怅,抒发了春光易逝、人生易老的感慨。

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已成为千古名句,谈谈你对
这两句诗的理解。

答:花开花落是自然规律,所以人是无可奈何的;燕子每年都回业寻旧巢,所以说似曾相识。

这是作者对时光流逝的
慨叹。

3、这首词中多处用到对比的写法,清找出其中的一个例子,
并简要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答:示例:“新”与“旧”的对比;(或:“去”与“来”的对比。

)好处:“新”是唱新词的环境,“旧”是饮酒唱词时的
环境——旧亭台,新词旧景对比,抒发了昨是今非的怅惘情思。

(或:“去”是花落去,“来”是燕归来,来去对比,表达了对时光逝去的惋
惜之情。

) 【解析】本题考查对“对比”手法的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诗,要抓住写景的特点,分析景物所营造的氛围与意境。

这首词的妙处
在于不作态,不用典,通过时间和景物对比,不言愁苦,而愁苦自见。

通观全词,我们不难看出,作品始终贯穿着一种对时光年华易
逝难留的愁苦与无奈,但是也从另一个角度在警醒后人,应努力抓
住今天,不要给自己留下日后的无奈和哀愁。

4、“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两句脍炙人口,请作赏析。

答:这两句既是现实生
活里的春景,也是词人往昔美好生活情感的记忆,“花落去”是伤春,“燕归来”是伤别,白描手法写景抒情,寓情于景,富有哲理。

5、分
析这首词中作者的思想感情,并谈谈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作品
始终贯穿着一种对时光年华易逝难留的愁苦与无奈,但是也从另一
个角度在警醒后人,应努力抓住今天,不要给自己留下日后的无奈
和哀愁。

【篇三:初中语文《浣溪沙》练习及答案】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1.诗人徘徊小园香径,精心选择了等景物,描绘了一组优美的画图。

把自然的春光和人的青春年华自然地结合在一起,表达
了情怀,这是运用了的表现手法。

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千古名句,试简析这两句
词好在哪里。

3、“夕阳西下几时回?”一句寓情于景,请简要分析此句抒发了什么
样的感情。

4、这首词是怀人之作,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至少写两句)
5、“小园香径独徘徊”中的“独”字透露出作者的情感;词中“”一句已
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社会人生中无法言喻的无奈,都可以用此语
感叹一番。

6、“小园香径独徘徊”写了什么内容,与词中的哪一句相呼应?“独”
字透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7、词人通过什么时节哪些景物的描写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8、词中构成“新”与“旧”对比的词句是。

9、朱自清在散文《匆匆》中写道:“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
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本词中也有表
达这类似感慨的词句,这两句是。

【参考答案】 1、夕阳落花归燕感时伤春以景传情 2、两句话(1)对仗工整,音调和谐,画面生动,通过对易逝的自然春光的描写,(2)抒发了对青春易逝的感慨,感情浓郁,(3)寓意深刻,
发人深省,揭示了人生易逝,轮回无穷的人生哲理,因而成为千古
传诵的名句(千古奇偶)。

3、抒发了词人民惜春伤时的惆怅和寂寞,叹惜年华将逝的情思。

4、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似曾
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5、孤寂伤感无可奈何花落去6、写
出了作者在遍地落花和溢满花香的小路上独自徘徊的孤独和失落。

落寞,孤独无可奈何花落去
7、通过暮春时节,日落时分,物候的变化的描写,抒发了词人对年
华流逝的感伤之情。

8、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9、无可
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阅读下面的诗词,然后回答问题。

(6分)
【甲】《约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乙】《浣溪沙》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1)甲、乙两首诗词描写了不同季节的景物,仔细阅读后填写下列
表格(2分)
(2)仔细评味甲、乙两首诗词,并简要分析两位作者在面对自然
界的景物时不同的心境。

(4分)甲:乙:
(1)甲:(家家)雨、(处处)蛙(1分)乙:春天(或暮春)
(1分)(2)甲:雨夜期客不至的焦灼之情,百无聊赖。

(如学生
理解成“闲逸、散淡、恬然自适”也可以)(2分)(言之成理即可)乙:即景兴感,感慨年华流逝。

(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