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殊《浣溪沙》选择题及答案
浣溪沙练习题含答案

浣溪沙练习题含答案浣溪沙是中国古典诗词中的一种词牌名,由宋代词人晏殊所创。
它以五言句式为主,共八句,每句五言,其中第二、四、六、八句押韵。
浣溪沙以其流畅的旋律和优美的格律,成为词人们喜爱的词牌之一。
以下是一些浣溪沙的练习题及答案:1. 练习题:请根据以下提示,创作一首浣溪沙。
- 描述春天的景象。
- 表达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答案:春水初生,春林初盛,春风十里不如你。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2. 练习题:请根据以下词句,补全这首浣溪沙。
-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 填入合适的词句,使其成为一首完整的浣溪沙。
答案: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
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3. 练习题:请根据以下主题,创作一首浣溪沙。
- 描述秋天的景色。
- 表达对友人的怀念。
答案: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鹜齐飞。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4. 练习题:请根据以下词句,完成这首浣溪沙。
-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 填入合适的词句,使其成为一首完整的浣溪沙。
答案: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5. 练习题:请根据以下主题,创作一首浣溪沙。
- 描述冬天的寒冷。
- 表达对家乡的眷恋。
答案: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家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
通过这些练习题,可以加深对浣溪沙词牌的理解和创作能力。
希望这些练习题和答案能够帮助你更好地掌握浣溪沙的写作技巧。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浣溪沙(晏殊)》练习题新人教版(含答案)

浣溪沙浣溪沙①晏殊②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③独徘徊。
【注释】①浣溪沙:词牌名。
②晏殊: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仁宗庆历中,晏殊官至集贤殿学士,同中书门平章事(宰相)兼枢密使,欧阳修、范仲淹等都是他的学生。
③香径:带着幽香的园中小径。
【练习】一1.这首词的哪些意象表现了时间的流逝?2.所写的季节是什么时候?3.“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似燕归来”两句告诉我们怎样的生活哲理?4.这首词传达了作者的什么思想情感?【练习】二1、全诗思绪都围绕“”字来抒写。
2、“去年天气旧亭台”的意思是:,暗含着:。
3、结句“小园香径独徘徊”言尽而意无穷,请略作鉴赏。
答4、被称为“天然奇偶”的诗句是:,。
5、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这首词抒写对人事变迁、聚散无定的惆怅和对春意衰残、时光流逝的叹惋。
B.对春花落去、燕子归来的景象,词人既感到似曾相识,又觉得无可奈何。
C.词的上阕,写词人看着眼前的景况,勾起了对昔日欢聚的回顾,由此感叹时光的易逝。
D.词的下阕,描写春花的凋谢飘落及燕子的归来,抒发了词人伤春怀旧的情感。
【练习】一1.这首词的哪些意象表现了时间的流逝?去年天气、夕阳西下、花落去、燕归来。
2.所写的季节是什么时候?暮春,从花落去可以看出。
3.“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似燕归来”两句告诉我们怎样的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在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
只不过这种重现毕竟不等于美好事物的原封不动地重现,它只是“似曾相识”罢了。
4.这首词传达了作者的什么思想情感?面对美好事物的流逝,作者表现出对美好景物情事的流连,对时光流逝的怅惘,以及对美好事物重现的微茫的希望。
【练习】二1、全诗思绪都围绕“独”字来抒写。
2、“去年天气旧亭台”的意思是:天气亭台都与去年一样,暗含着:物是人非,时光不再的悲叹。
《浣溪沙晏殊》古诗阅读答案

《浣溪沙晏殊》古诗阅读答案《浣溪沙晏殊》古诗阅读答案「篇一」浣溪沙①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②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③独徘徊。
[注释]①选自《珠玉词》。
浣溪沙,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
浣,洗濯。
②无可奈何:不得已,没有办法。
③香径:花间小路。
(1)这首词多处用到对比的写法,这样写有何表达作用?试作简要分析。
(2)“夕阳西下几时回”一句寓情于景,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参考答案:1)词上片“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两句构成“新”与“旧”的对比,下片“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两句构成“来”与“去”对比。
表达作用:旧的亭台和新的词的对比,突出了物是人非的惆怅情怀;“去”的是落花,“来”的是燕子,两者对比,增加了对时光流逝的惋惜之情。
2)抒发了词人惜春伤时的惆怅和寂寞,叹惜年华将逝的情思语文阅读理解答题公式1.明主旨文学作品往往通过故事反映社会生活的某一本质方面,这就是主题。
议论文总有一个中心论题,作者阐明自己的观点并对此观点加以论证,科普文章常指出某一个课题,通过实例或实验给以科学的分析解释,即使是新闻报道,也以某一事件作为报道的主要内容,将该事件的时间、地点、原因、过程及结果等几方面交代清楚,从而引起读者的普遍关心。
因此,迅速把握文章的主题、中心、大意很关键。
2.抓要点阅读理解短文的信息较为密集,考试时并不要求每句都透彻理解并瞬间强记所有信息,在领会短文大意之后,可根据试题迅速抓住有关段落或句子核查与分析,然后作出合理判断。
3.理顺序事件的前后因果关系、地点的大小、方向方位、物品的贵重好坏、课程的内容时间、人物的思想品质等,必须根据试题要求进行重点的比较和整理,然后作出判断。
4.破疑点快速阅读中,必定会产生许多疑点,如对某些词语和句子的理解不确切、人物事件的关系不清楚、作者的观点态度不明朗等等,有时读完一篇较难的短文,甚至有"如入云里雾中"的感觉。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检测题(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检测题(含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1. 下列对《浣溪沙》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写对酒听歌的现境。
此句中蕴含着一种景物依旧,而人事全非的怀旧之感,在这种怀旧之感中又糅合着深婉的伤今之情。
B.“夕阳西下几时回”夕阳西下,是眼前景。
但词人由此触发的,却是对美好景物情事的流连,对时光流逝的怅惘,以及对美好事物重现的微茫的希望。
C.“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两句为天然对偶句,此句工巧而浑成、流利而含蓄,声韵和谐,寓意深婉,缠绵哀感,抒发了作者伤春惜时的感悟。
D.本词描写了西坠的夕阳、飘落的花瓣、重归的燕子、徘徊于小园中的词人等,营造了一种美丽和谐、心情愉悦的氛围。
2. 下列对《采桑子》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的一项是()A.上阕第一句“轻舟短棹西湖好”总摄全篇,点明颗意,直抒赞美之情。
B.上阕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描写了蜿蜒曲折的绿水、长满芳草的长提、动听的乐声和歌声,描绘了西湖清丽、恬静、淡远的春景。
C.下阕一、二句风平浪静,把水面比作明净平滑的琉璃:三、四句以静衬动,写涟漪微起,惊动了沙洲上的水鸟,水鸟掠过堤岸飞去,写出了西湖的动态美。
D.这首词的下阕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写出了西湖春色的多姿多彩,抒发了词人流连山水的愉快心情。
3. 下列对《相见欢》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清秋”一词,点明登楼时节,渲染肃杀氛围。
B.“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一句,以乐景写哀情。
C.“倩悲风”一语,运用了拟人手法,生动传神。
D.“吹泪过扬州”一语,富有动感,极具感染力。
4. 下列对《如梦令》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从内容上说,“常记”一词表现出作者非常怀念当初的美好生活,流露出作者对大自然的向往与赞美。
B.“沉醉”二字流露了作者心底的欢愉,“不知归路”也曲折传达出作者流连忘返的情致,这是一次给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十分愉快的游赏。
浣溪沙晏殊测试题

《浣溪沙晏殊》测试题姓名:
一、《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作者字,(朝代)著名词人、诗人、散文家。
浣溪沙,。
二、默写全词
三、《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主题:
四.解词
一曲:
去年天气旧亭台:
似曾相识:。
形容见过的事物再度出现。
后用作成语,即出自晏殊此句。
徘徊:
五、1、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2、赏析“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3、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抒写对人事变迁、聚散无定的惆怅和对春意衰残、时光流逝的叹惋。
B.对春花落去、燕子归来的景象,词人既感到似曾相识,又觉得无可奈何。
C.词的上阕,写词人看着眼前的景况,勾起了对昔日欢聚的回顾,由此感叹时光的易逝。
D.词的下阕,描写春花的凋谢飘落及燕子的归来,抒发了词人伤春怀旧的情感。
4、下列对本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夕阳西下几时回?”一句,表面是在发问,实际上是在抒发一种深重的感慨。
B.“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两句将景与情紧密地融合在一起,景中寓情,情景交融。
C.“小园香径独徘徊”一句中“徘徊”反映了词人的心绪不宁,“独”字更道出了词人孤寂之深,伤感之重。
D.词人巧妙运用典故,善于用白描的手法写景抒情,语言平实直白。
(完整版)晏殊《浣溪沙》选择题及答案

2、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3、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在消逝的同时仍然有 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只不过这种重现毕竟不等于 美好事物的原封不动地重现,它只是“似曾相识”罢了。 4、面对美好事物的流逝,作者表现出对美好景物情事的流连,对时光流逝 的怅惘,以及对美好事物重现的微茫的希年同样的季节还是这种楼台和亭子。 天边西下的夕阳什么时候才又转回这里? 花儿总要凋落是让人无可奈何的事。 那翩翩归来的燕子好生眼熟的像旧时的相识。 在弥漫花香的园中小路上,我独自地走来走去。 选择题: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抒写对人事变迁、聚散无定的惆怅和对春意衰残、时光流逝的叹惋。 B.对春花落去、燕子归来的景象,词人既感到似曾相识,又觉得无可奈何。 C.词的上阕,写词人看着眼前的景况,勾起了对昔日欢聚的回顾,由此感叹 时光的易逝。 D.词的下阕,描写春花的凋谢飘落及燕子的归来,抒发了词人伤春怀旧的情 感。 2.下列对本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夕阳西下几时回?”一句,表面是在发问,实际上是在抒发一种深重的 感慨。 B.“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两句将景与情紧密地融合在一起, 景中寓情,情景交融。 C.“小园香径独徘徊”一句中“徘徊”反映了词人的心绪不宁,“独”字更 道出了词人孤寂之深,伤感之重。 D.词人巧妙运用典故,善于用白描的手法写景抒情,语言平实直白。 参考答案:
《浣溪沙
晏殊《浣溪沙》选择题及答案
》是一首是宋代词人晏殊的代表作,接下来由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晏殊《浣溪 沙》选择题及答案,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注释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总复习 古诗词知识选择题(含参考答案)

古诗词知识选择题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 )”出自《汉乐府·长歌行》。
A.悲伤B.伤悲C.忧伤2.晏殊的《浣溪沙》中“无可奈何花落去”的下句是( )。
A.似曾相识鸟归来B.似曾相识雁归来C.似曾相识燕归来3.《七步诗》的作者是( )。
A.曹植B.曹丕C.曹操4.“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 )”。
A.阴山B.边关C.燕山5.杜甫的《春夜喜雨》中“晓看红湿处”的下句是()。
A.花重绵阳城B.花重锦州城C.花重锦官城6.“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出自叶绍翁的()。
A.《游园不值》B.《夜书所见》C.《春夜喜雨》7.“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诗人()的名句。
A.王勃B.李白C.白居易8.“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是文天祥的名句。
A.汉青B.汗青C.汗轻9.“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中“坐”的意思是()。
A.因为B.坐下C.座位10.杜牧的《江南春》中“南朝四百八十寺”的下句是()。
A.多少楼台烟波中B.多少楼台风雨中C.多少楼台烟雨中11.“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是诗人( )的名句。
A.王维B.王之涣C.王勃12.《天净沙·秋思》是一首小令,作者是元代的( )。
A.关汉卿B.马致远C.元好问13.“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句出自( )。
A.王昌龄《出塞》B.杜牧《江南春》C.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1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写的是( )。
A.春色B.梨花C.雪景15.“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出自诗人( )的《无题》。
A.李贺B.李商隐C.李清照16.“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出自诗人杜甫的( )。
A.《登高》B.《蜀相》C.《茅屋为秋风所破歌》17.“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是( )的词句。
A.岳飞B.辛弃疾C.陆游18.龚自珍《己亥杂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句中,“红”是指( )。
A.红色B.花C.树叶19.“海上生明月,( )共此时”是张九龄的名句。
晏殊浣溪沙阅读答案

晏殊浣溪沙阅读答案晏殊浣溪沙阅读答案「篇一」浣溪沙[宋]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山行[宋]叶茵青山不识我姓字,我亦不识青山名。
飞来白鸟似相识,对我对山三两声。
(1)根据晏殊《浣溪沙》的语境,仿照下面的示例,赏析“小园香径独徘徊”。
示例:“青山不识我姓字,我亦不识青山名”,运用拟人手法,从“山”与“我”的关系着笔,叙述诗人一人独行于从未到过的山中的经历,写出了诗人左顾右盼中的孤凄感受。
(2分)(2) 对《浣溪沙》和《山行》赏析不正确的是(2分)()A.《浣溪沙》在伤春的表层意象中,蕴涵着强烈的时间意识和生命意识,给人以哲理性的启迪和美的艺术享受。
B .“无可奈何花落”,意为对春花的凋落感到没有办法,形容留恋春景而又无法挽留的心情,后来泛指怀念已经消逝了的事物的惆怅心情。
C.《山行》给我们展示了一幅又一幅的山中绚丽景色,抒发了自己到一座从未到过的`山时所产生的特有感受。
一人独行山中,左顾右盼中似觉孤凄;而空寥中突然传来几声鸟鸣,于是顿有“似曾相识”之感。
D. 《浣溪沙》语言婉丽,画面生动;《山行》用语质朴,似无意“着色”,但青山、白鸟的如实绘出,显得素净、淡雅。
(3)晏殊和叶茵的作品,都写见到了鸟儿(燕子、飞鸟)的“似曾相识”之感,但包含其中的情感相同吗?请作简析。
参考答案(1)“小园香径独徘徊”,融情于景(或情融景中,或寓情于景,或景中含情)(1分),诗人独自一人在花间踱来踱去,心情不能平静。
写出了诗人伤春、惜春的感情。
(1分)(2)(2分) C (作者并没有给我们展示山中一幅幅绚丽景色,而是只谈了自己的一点感受,是到一座从未到过的山时所产生的特有感受:一人独行山中,左顾右盼中似觉孤凄;而空寥中突然传来几声鸟鸣,于是顿有“似曾相识”之感。
)(3)不同。
《浣溪沙》中的主人公看到“似曾相识”的燕子,包含了物是人非的无奈和怀旧伤今之情;而《山行》的主人公独行山中遇见飞鸟,则流露出惊喜之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面对美好事物的流逝,作者表现出对美好景物情事的流连,对时光流逝的怅惘,以及对美好事物重现的微茫的希望。
赏析
这是晏殊词中最为脍炙人口的篇章。此词虽含伤春惜时之意,却实为感慨抒怀之情。词之上片绾合今昔,叠印时空,重在思昔;下片则巧借眼前景物,重在伤今。全词语
言圆转流利,通俗晓畅,清丽自然,意蕴深沉,启人神智,耐人寻味。词中对宇宙人生的深思,给人以哲理性的启迪和美的艺术享受。
起句“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写对酒听歌的现境。从复叠错综的句式、轻快流利的语调中可以体味出,词人面对现境时,开始是怀着轻松喜悦的感情,带着潇洒安闲的意态的,似乎主人公十分醉心于宴饮涵咏之乐。的确,作为安享尊荣而又崇文尚雅的“太平宰相”,以歌侑酒,是作者习于问津、也乐于问津的娱情遣兴方式之一。但边听边饮,这现境却又不期然而然地触发对“去年”所历类似境界的追忆:也是和“今年”一样的暮春天气,面对的也是和眼前一样的楼台亭阁,一样的清歌美酒。然而,似乎一切依旧的表象下又分明感觉到有的东西已经起了难以逆转的变化,这便是悠悠流逝的岁月和与此相关的一系列人事。此句中正包蕴着一种景物依旧而人事全非的怀旧之感。在这种怀旧之感中又糅合着深婉的伤今之情。这样,作者纵然襟怀冲澹,又怎能没有些微的伤感呢?于是词人不由得从心底涌出这样的喟叹:“夕阳西下几时回?”夕阳西下,是眼前景。但词人由此触发的,却是对美好景物情事的流连,对时光流逝的怅惘,以及对美好事物重现的微茫的希望。这是即景兴感,但所感者实际上已不限于眼前的情事,而是扩展到整个人生,其中不仅有感性活动,而且包含着某种哲理性的沉思。夕阳西下,是无法阻止的,只能寄希望于它的东升再现,而时光的流逝、人事的变更,却再也无法重复。细味“几时回”三字,所折射出的似乎是一种企盼其返、却又情知难返的纡细心态。
B.对春花落去、燕子归来的景象,词人既感到似曾相识,又觉得无可奈何。
C.词的上阕,写词人看着眼前的景况,勾起了对昔日欢聚的回顾,由此感叹时光的易逝。
D.词的下阕,描写春花的凋谢飘落及燕子的归来,抒发了词人伤春怀旧的情感。
2.下列对本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夕阳西下几时回?”一句,表面是在发问,实际上是在抒发一种深重的感慨。
B.“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两句将景与情紧密地融合在一起,景中寓情,情景交融。
C.“小园香径独徘徊”一句中“徘徊”反映了词人的心绪不宁,“独”字更道出了词人孤寂之深,伤感之重。
D.词人巧妙运用典故,善于用白描的手法写景抒情,语言平实直白。
参考答案:
1.B、2.D、
问题:
1、从季节、时间的角度看,这首词写的是作者_______时的生活和心情。
译文
听着一曲诗词
喝着一杯美酒。
想起去年同样的季节还是这种楼台和亭子。
天边西下的夕阳什么时候才又转回这里?
花儿总要凋落是让人无可奈何的事。
那翩翩归来的燕子好生眼熟的像旧时的相识。
在弥漫花香的园中小路上,我独自地走来走去。
选择题: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抒写对人事变迁、聚散无定的惆怅和对春意衰残、时光流逝的叹惋。
②去年天气旧亭台:是说天气、亭台都和去年一样。此句化用五代郑谷《和知已秋日伤感》诗:“流水歌声共不回,去年天气旧池台。”晏词“亭台”一本作“池台”。去年天气,是说跟去年此日相同的天气。旧亭台,曾经到过的或熟悉的亭台楼阁。旧,旧时。
③夕阳:Hale Waihona Puke 日。④西下:向西方地平线落下。
⑤几时回:什么时候回来。
⑥无可奈何:不得已,没有办法。
晏殊《浣溪沙》选择题及答案
《浣溪沙
》是一首是宋代词人晏殊的代表作,接下来由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晏殊《浣溪沙》选择题及答案,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注释
①一曲新词酒一杯:此句化用白居易
《长安道》
诗意:“花枝缺入青楼开,艳歌一曲酒一杯”。一曲,一首。因为词是配合音乐唱的,故称“曲”。新词,刚填好的词,意指新歌。酒一杯,一杯酒。
⑦似曾相识:好像曾经认识。形容见过的事物再度出现。后用作成语,即出自晏殊此句。
⑧燕归来:燕子从南方飞回来。燕归来,春中常景,在有意无意之间。
⑨小园香径:花草芳香的小径,或指落花散香的小径。因落花满径,幽香四溢,故云香径。香径,带着幽香的园中小径。独:副词,用于谓语前,表示“独自”的意思。徘徊:来回走。
此词之所以脍炙人口,广为传诵,其根本的原因于情中有思。
2、词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联工整流畅,风韵天然,是深受后人赞赏的名句。
3、“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似燕归来”两句告诉我们怎样的生活哲理?
4、这首词传达了作者的什么思想情感??
答案:
1、春天黄昏
2、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3、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在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只不过这种重现毕竟不等于美好事物的原封不动地重现,它只是“似曾相识”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