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汽车系统可靠性分析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系统可靠性分析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系统可靠性分析随着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和能源危机的加剧,电动汽车作为一种绿色出行方式日渐受到人们的青睐。
而动力电池系统作为电动汽车的核心部件,其可靠性分析对于电动汽车的安全性和性能至关重要。
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系统由电池单体、电池模块和电池包组成。
电池单体是组成电池模块和电池包的最小单元,而电池模块则是由多个电池单体组合而成的。
电池包则是由多个电池模块组合而成。
不同层次的组合形式使得动力电池系统能够实现高能量密度和高功率输出。
可靠性分析是评估动力电池系统在实际使用中是否能够可靠工作的方法。
首先,可靠性分析需要考虑电池单体的可靠性。
电池单体在使用过程中会受到温度、容量退化、失效等因素的影响。
因此,评估电池单体的可靠性需要考虑这些因素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延长其使用寿命。
其次,可靠性分析需要考虑电池模块和电池包的组合方式。
电池模块和电池包的组合方式决定了动力电池系统的电压、容量和功率输出。
因此,合理的组合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动力电池系统的性能,还能够提高其可靠性。
同时,电池模块和电池包的组合方式还需要考虑散热和通风等因素,以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最后,可靠性分析需要考虑电动汽车使用过程中的外部环境因素。
例如,温度对于动力电池系统的可靠性具有重要影响。
高温会导致电池单体的容量衰减和损坏,而低温则会影响电池模块和电池包的性能。
因此,在设计动力电池系统时需要考虑外部环境对其可靠性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高其适应能力。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系统的可靠性分析对于电动汽车的普及和推广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通过可靠性分析,我们才能更好地了解动力电池系统在实际使用中的性能和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高其可靠性。
只有确保动力电池系统的可靠性,电动汽车才能更好地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并为环境保护作出贡献。
总之,动力电池系统可靠性分析是电动汽车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对电池单体、电池模块和电池包的可靠性分析,可以有效评估动力电池系统的性能和使用寿命。
汽车电子系统的可靠性保证

汽车电子系统的可靠性保证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汽车电子系统在现代汽车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汽车电子系统的可靠性保证是确保驾驶者安全性和驾驶体验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从设计、测试和维护等角度探讨汽车电子系统可靠性保证的方法。
一、设计阶段的可靠性保证在汽车电子系统的设计阶段,可靠性保证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需要从系统整体出发,进行系统架构设计。
合理的系统架构设计可以确保各个部件之间的协同工作,减少故障风险。
其次,对关键的电子元件进行选择和评估也是非常重要的。
使用可靠性较高的元件可以提高整个系统的可靠性。
此外,合理的电路板布局和散热设计也能够减少元件失效的风险。
二、测试阶段的可靠性保证在汽车电子系统的测试阶段,对系统进行全面、严格的测试是确保其可靠性的关键。
首先,需要进行功能测试,确保系统能够正常工作。
其次,对系统进行环境测试,模拟各种极端环境下的情况,例如高温、低温、湿度等,以验证系统在复杂环境下的可靠性。
此外,还需要进行可靠性试验和持久性测试,以确保系统在长时间的使用和恶劣条件下的工作表现。
三、维护阶段的可靠性保证在汽车电子系统的维护阶段,定期的检测和保养对于保证系统的可靠性至关重要。
首先,需要建立完善的维护计划,按照制定的周期对系统进行检查和保养。
其次,及时发现并处理系统中的故障和问题也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发现系统存在故障或者异常情况,应及时进行维修和调整,以避免系统的进一步损坏。
此外,还可以通过软件升级等方式对系统进行优化和改进,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总之,汽车电子系统的可靠性保证是确保驾驶者安全性和驾驶体验的重要环节。
在设计阶段,需要合理选择元件和设计系统架构;在测试阶段,需要全面、严格地进行各种测试;在维护阶段,需要定期检测和保养,并及时处理故障和问题。
只有通过综合的方法,才能够有效地保证汽车电子系统的稳定和可靠运行,为驾驶者提供更好的体验和保障。
汽车可靠性 PPT课件

主要内容
▪ 汽车可靠性理论 ▪ 汽车零部件失效理论 ▪ 汽车维护工艺 ▪ 汽车修理工艺 ▪ 汽车零件修复方法 ▪ 汽车维修质量评价 ▪ 主要总成检修
6
汽车可靠性理论基础
一、汽车可靠性概述 ▪ 1. 汽车可靠性:是指汽车产品在规定的使
用条件下,在规定的时间或者规定的里程 内完成规定功能的概率。
▪ 汽车可靠性包含四个要素,即汽车产品、规定条 件、规定时间、规定功能。
▪ 汽车产品的可靠性水平,与制造、 材料、设计水平有关,构成汽车固有可
靠性,对生产成本和经济效益影响。 ②通过可靠性分配,确定各子系统(总成、零部件)的可靠 性指标。
▪ 汽车是复杂的机械电子产品。实现整体的可靠性指标,必须依靠各子系统、 零部件的可靠性加以保证。
③通过可靠性分配,有利于设计部门间的联络和配合。
11
▪ (2)奠基期。20世纪50年代起,可靠性问题愈加突 出。 美国军用雷达:因故障不能工作的时间占84%; 陆军电子设备:在规定时间内有65% ~75%因 故障不能使用。 1952年美国国防部“电子设备可靠性咨询小组”; 1957年发表“军用电子设备的可靠性报告”,提出 了在研制、生产过程中对产品可靠性指标进行试验、 验证和鉴定的方法,以及包装、储存、运输过程中 的可靠性问题及要求。 该报告是电子产品可靠性工作的奠基性文件,可靠 性理论研究开始起步。
设系统下属组件的可靠度分别为分别表示系统和单元的正常工作状态则依据串联系统的定义串联系统中正常事件是交的关系逻辑上为与的关系系统要正常工作必须各子系统都正常工作则有系统正常工作的概率为各单元概率之积因此由于所以33对于指数分布相应组件的失效故障概率分别为并设并联系统的失效故障概率为qs定义
汽车维修工程 (理论)
新能源汽车电池管理系统的可靠性分析与优化

新能源汽车电池管理系统的可靠性分析与优化随着新能源汽车的迅速普及,电池管理系统的可靠性成为了汽车制造业关注的焦点。
因为不可靠的电池管理系统可能导致汽车事故,并且不可靠的电池管理系统会严重损害电池的寿命。
本文将对新能源汽车电池管理系统的可靠性进行分析,并提出优化建议。
首先,新能源汽车电池管理系统的可靠性问题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电池管理系统的软件和硬件质量。
电池管理系统的软件质量指的是软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而硬件质量指的是硬件的可靠性和耐久性。
如果电池管理系统的软件和硬件质量不佳,那么就容易发生故障,从而导致汽车事故。
其次,新能源汽车电池管理系统的可靠性不仅取决于软件和硬件质量,还取决于电池的寿命。
电池寿命的长度影响新能源汽车使用寿命,高质量的电池通常拥有更长的寿命,而低质量的电池会导致电池快速老化。
为解决新能源汽车电池管理系统的可靠性问题,以下是一些优化建议:1、优化电池管理系统的软件和硬件质量:为保证电池管理系统的高质量,汽车制造商需要对电池管理系统进行严格的测试和验证。
同时,汽车制造商也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以确保电池管理系统的软件和硬件质量得到保障。
2、提高电池的寿命:提高电池的寿命可以通过以下措施实现。
比如,可以使用高品质的电池以及优化电池的充电和放电控制等。
通过优化电池的寿命,可以大大降低电池管理系统故障率。
3、使用灵敏的故障检测和诊断系统:若电池管理系统的硬件和固件遇到故障,汽车的故障诊断系统可以很快地检测出来,提高了维修的速度。
总之,新型汽车的出现创新了汽车行业,新型汽车的电池工作安全,电池的寿命长短以及电池辅助控制计算机(电池管理系统)的可靠性等都是该领域中比较研究的问题,通过严谨的设计和制造质控,以及积极采用创新技术,将能推动该技术蓬勃发展,促进交通运输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的可靠性分析

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的可靠性分析第一章:前言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的可靠性愈加受到关注。
本文将会对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的可靠性进行分析,并探讨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的发展方向。
第二章: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的介绍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包含电池、电机、电控、综合控制器、功率器件等多个部分,通过电能的转换驱动车辆。
与传统燃油汽车相比,新能源汽车的核心在于电池和电机,功率器件和控制器的作用是将电池电量转换成驱动力,实现车辆行驶。
第三章: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可靠性来源分析1. 电池系统:电池可靠性是影响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性能的关键因素,电池管理系统的可靠性直接决定了电池安全和寿命。
常见影响因素包括气候、温度、充电速度、内阻等。
2. 电机系统:电机系统主要涉及到电机的可靠性、电机控制系统的可靠性,对于电机的磨损、过热、故障等问题都需要进行可靠性分析。
3. 电控系统:电控系统涉及到电子元器件、芯片、电子传感器等,对于电控系统的可靠性需要进行长时间的抗干扰测试。
4. 综合控制器:综合控制器是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的智能核心,安全稳定性和可靠性是设计和应用中的重要目标。
综合控制器的工作状态在车辆行驶中直接影响着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性和效能。
第四章:可靠性测试方法为更好的保证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的可靠性,需要开展可靠性测试。
可靠性测试通常分为以下几种:1. 实际路试测试:通过设定测试场景,对电池、电机等关键部件进行路试测试,考察新能源汽车在实际驾驶中的可靠性。
2. 模拟测试:通过建立模拟测试平台,对电池、电机等关键部件进行可靠性测试。
模拟测试可以节省测试成本,避免因实际测试条件不足导致的测试误差。
3. 器件可靠性测试:针对电电子器件、芯片等部件,进行可靠性测试,研究器件在不同工作条件下的可靠性。
4. 环境耐久测试:通过模拟不同环境、不同工况下的测试,考察零部件的耐久性和可靠性。
第五章: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的发展方向1. 提升电池技术:目前新能源汽车电池寿命较短、价格较高,需要进一步提升电池技术,扩大电池容量。
四. 汽车系统可靠性分析 可靠性设计课件

显然: Rs m i1~in{nRi} 即串联系统的可靠度总是不大于系统中任何一个单元的可靠度。
另有观点认为,串联系统应是一种链式系统模型,即系统的可靠 性取决于其中最弱环节的可靠性,因此有:
s im 1~inn{i}
即串联系统的工作寿命总是等于系统中寿命最短的一个零件的寿命。
2、并联系统:系统中只要有一个零件正常,系统系便统分正析3 常,只有 在全部零件发生故障后,整个系统才不能工作。
图4—5后备系统逻辑图
相同条件下,各简单系统的可靠度大小顺序: 贮备系统>并联系统>n中取m表决系统>串联系统
6、复杂系统:在工程应用中,会遇到大量非串联、非并联的复杂系统, 如图所示的桥形网络是典型的复杂系统。
复杂系统可靠度的计算方法:条件概率法、割集与连集分析法、联络矩 阵法、布尔真值表法、卡诺图法、边值法。
在相同的条件下,串并联系统的可靠度大于并串联系统的可靠度。
例:
有三个单元组成的系统,单元的可靠度分别为:R1 =0.98, R2 =0.95, R3 =0.90,求系统的可靠度。
3
1
2
串并联系统
3
33子系统可靠度
2
Rs3(t)1 (1Ri(t)) i1
1(10.90)20.99
系统可靠度
R s(t)R 1(t)R 2(t)R s3(t)
最小割集:割集的最小子集合。根据最小割集中所包含的单元数,分为1阶 最小割集,2阶最小割集……等。
割集法原理:
找出系统中的每一个最小割集(最小割集中的每一个单元是并联的),将每 一个最小割集串联后,转化后的新系统与原系统等效,求该新系统的可靠度 即为原系统的可靠度。
系统最小割集的求取
汽车可靠性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一系列的实验,对汽车的整体可靠性进行评估。
实验内容主要包括汽车的动力系统、制动系统、转向系统、悬挂系统、电气系统等方面的可靠性测试。
通过实验,了解汽车各系统的性能,分析影响汽车可靠性的因素,为提高汽车质量提供依据。
二、实验方法1. 实验设备(1)汽车动力系统测试设备:发动机功率测试仪、油耗仪等。
(2)汽车制动系统测试设备:制动性能测试仪、制动鼓磨损测试仪等。
(3)汽车转向系统测试设备:转向角度测试仪、转向力矩测试仪等。
(4)汽车悬挂系统测试设备:悬挂刚度测试仪、悬挂行程测试仪等。
(5)汽车电气系统测试设备:电气负荷测试仪、电压测试仪等。
2. 实验步骤(1)动力系统可靠性测试① 测试发动机功率,了解发动机的输出功率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② 测试发动机油耗,分析发动机燃油经济性。
(2)制动系统可靠性测试① 测试制动性能,包括制动距离、制动减速度等。
② 测试制动鼓磨损情况,了解制动系统的磨损规律。
(3)转向系统可靠性测试① 测试转向角度,了解转向系统的精度。
② 测试转向力矩,分析转向系统的稳定性。
(4)悬挂系统可靠性测试① 测试悬挂刚度,了解悬挂系统的抗扭性能。
② 测试悬挂行程,分析悬挂系统的适应性。
(5)电气系统可靠性测试① 测试电气负荷,了解电气系统的负荷能力。
② 测试电压,分析电气系统的稳定性。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动力系统可靠性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发动机功率和油耗均符合设计要求,说明动力系统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2. 制动系统可靠性分析制动性能测试结果显示,制动距离和制动减速度均达到设计要求,制动鼓磨损情况良好,说明制动系统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3. 转向系统可靠性分析转向角度测试结果显示,转向系统精度较高,转向力矩稳定,说明转向系统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4. 悬挂系统可靠性分析悬挂刚度测试结果显示,悬挂系统具有良好的抗扭性能,悬挂行程测试结果显示,悬挂系统具有良好的适应性,说明悬挂系统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教学大纲-汽车可靠性

《汽车可靠性》课程教学大纲1、课程名称:汽车可靠性Automotive Reliability2、学时:30 学分:23、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4、先修课程:汽车构造,汽车诊断与维修5、适用专业: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本科生6、考核方式:考查7、建议教材、教学参考书:汽车可靠性。
肖生发主编。
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8.08一、课程性质、目的和培养目标汽车可靠性是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专业选修课。
汽车可靠性主要介绍汽车可靠性的基本概念,汽车系统可靠性分析,汽车可靠性设计,汽车可靠性试验和汽车失效分析,汽车可靠性管理等内容。
期望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不仅可以使学生们熟悉和掌握汽车可靠性的基本知识,而且可以强化学生对汽车可靠性的实际应用能力,以便于在今后的工作中开展汽车可靠性方面的实践,也能有助于提高我国汽车行业汽车可靠性的研究水平。
二、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本课程主要采用课堂讲授的教学方式,成绩评定综合考虑,其中平日考勤占30%,期末成绩占70%。
在学完本课程之后,学生能够:(1)清晰明了汽车可靠性的概念以及相关的技术指标。
(2)能独立完成汽车可靠性的分析与设计。
(3)全面掌握汽车可靠性实验。
(4)了解汽车可靠性管理。
知识点和教学要求(1)汽车可靠性的概念,指标及常用方法.(2)实验的熟练理解.(3)汽车可靠性的设计与管理.能力培养要求(1)掌握汽车可靠性分析方法.(2)对汽车可靠性试验的全面了解.(3)对汽车能进行基本的汽车可靠性设计.三、教学课程学时分配撰写人:刘建房系(部)公章:系(部)教学主管签字:时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 汽车可靠性工程理论基础 汽车可靠性试验 汽车系统可靠性分析 汽车可靠性设计 汽车维修性工程基础 汽车失效工程分析
第四章 汽车系统可靠性分析
系统是由零件、部件、子系统等组成。系统的可靠性,不仅 取决于组成系统零部件的可靠性,而且也取决于各组成零部件的 相互组合方式。 机械(汽车)系统可靠性设计的目的,就是要使系统在满足规 定可靠性指标、完成预定功能的前提下,使系统的技术性能、重 量、成本、时间等各方面取得协调,求得最佳设计;或是在性能、 重量、成本、时间和其它要求的约束下,设计能得到实际高可靠 性的系统。
3、混联系统:是一种串联系统和并联系统混合组合起来的系统。
图4—3(a)所示为一复杂的串并联系统
图4—3
串并联系统的简化
其处理方法如下: ①先求出串联单元3,4和5,6两个系统R34,R56的可靠度分别为 R34=R3R4,R56=R5R6 ②求出R34和R56以及7和8并联的子系统的可靠度分别为 R34,56 [1 (1 R34 )(1 R56 )]
割集法原理:
找出系统中的每一个最小割集(最小割集中的每一个单元是并联的),将每 一个最小割集串联后,转化后的新系统与原系统等效,求该新系统的可靠度 即为原系统的可靠度。
系统最小割集的求取 1)找出所有最小通路 最小通路:如果在系统输入和输出之间的某一通路中没有两次或以上 经过同一结点,该输入和输出之间的通路就是最小的。
可以看出表决系统的可靠度不高于并联系统,但不低于串联系统。 串联系统是n/n(G)表决系统,并联系统是1/n(G)表决系统。
5、后(贮)备系统:这种系统也是并联系统,但是有的单元并不工 作,当某一个工作单元失效后,原来未参与工 作的单元开始工作,而将失效单元换下、修理 或更换,故又称为后备冗余系统,也称非工作 后备系统。后备系统的逻辑图如图4-5所示。
例:
有三个单元组成的系统,单元的可靠度分别为:R1 =0.98, R2 =0.95, R3 =0.90,求系统的可靠度。
3 1 2 3
2
串并联系统
33子系统可靠度
Rs 3 (t ) 1 (1 Ri (t ))
i 1
1 (1 0.90) 2 0.99
系统可靠度
Rs (t ) R1 (t ) R2 (t ) Rs 3 (t )
2、并联系统:系统中只要有一个零件正常,系统便正常,只有 在全部零件发生故障后,整个系统才不能工作。
系统分析3
由于并联系统有单元的重复,而且只要有一个单元不失效就能维 持整个系统工作,所以又称为工作冗余系统。并联系统的逻辑图 如图4—2所示。
4-2 并联系统的逻辑
设各单元的可靠度分别为R1,R2,…,Rn,则各单元的失效概率 分别为(1-R1),(1-R2),…,(1-Rn)。如果各单元的失效互相 独立,则由n个单元组成的并联系统的失效概率 可根据概率乘 法定理按下式计算
R78 [1 (1 R7 )(1 R8 )]
③于是得到—个等效串联系统,如图4-3(c)所示,其可靠度
RS R1R2 R3456R78 R1R2[1 (1 R34 )(1 R56 )][1 (1 R7 )(1 R8 )]
在相同的条件下,串并联系统的可靠度大于并串联系统的可靠度。
最小通路:
AC
BD
AED
BEC
本例中无一阶割
本例中的二阶割为AB、CD,由于不存在一阶割,所以二阶割AB、CD就是最小
二阶割。
本例中的三阶割为ABC、ABD、ABE、ACD、ADE、BCD、BCE、CDE,从中
去掉包含二阶割AB、CD的三阶割,最后得到最小三阶割ADE和BCE。
割集法可靠度近似计算
图4—4
三中取二表决系统逻辑图
当各元件的可靠度分别为R1、R2和R3时,则
RS R1R2 R3 (1 R1 ) R2 R3 R1 (1 R2 ) R3 R1R2 (1 R3 )
当各元件的可靠度相同时,则有
R S R 3 3 R 2 3R 3 3R 2 2 R 3
Rs (t ) Ri (t ) Ria (t ) n
i 1
n
Ria (t ) Rs (t )
1 n
◆ 按子系统复杂度分配法
◆ 按子系统重要度分配法
Rs f ( R1、R2、 Rn ) ... (对于串联系统Rs Ri .....)
事实上,上列方程是无定解的,若要解,需加以约束条件。
◆ 等可靠度分配法 ◆ 按子系统复杂度分配法 ◆ 按子系统重要度分配法 ◆ 按相对失效率分配法
i 1
n
◆
可靠度的再分配法
等可靠度分配法 这是最简单的一种分配方法。它是对系统中的全部元件分配以相等的可靠 度。 1.串联系统 如果系统中n个元件的复杂程度与重要性以及创造成本都较接近,当把 它们串联起来工作时,系统的可靠度则为Rsa,各元件分配的可靠度为 Ria , 由下式 可得串联系统各元件的 可靠度:
显然: Rs min {Ri }
i1~ n
即串联系统的可靠度总是不大于系统中任何一个单元的可靠度。
另有观点认为,串联系统应是一种链式系统模型,即系统的可靠 性取决于其中最弱环节的可靠性,因此有:
s min {i }
i 1~ n
即串联系统的工作寿命总是等于系统中寿命最短的一个零件的寿命。
图4—5后备系统逻辑图
相同条件下,各简单系统的可靠度大小顺序: 贮备系统>并联系统>n中取m表决系统>串联系统
6、复杂系统:在工程应用中,会遇到大量非串联、非并联的复杂系统, 如图所示的桥形网络是典型的复杂系统。
复杂系统可靠度的计算方法:条件概率法、割集与连集分析法、联络矩 阵法、布尔真值表法、卡诺图法、边值法。
(1)条件概率法
计算复杂系统可靠性指标的条件概率法是选出系统中的主要单元,按照该单 元处于正常与失效两种状态,把系统逐步分解为串/并联结构的子系统,然 后把这些子系统重新组合起来,运用全概率公式计算系统的可靠度。因此, 条件概率法也称为分解法。
例:
(2)割集法
割集:是系统中一些单元的集合,当该集合失效后,会导致系统失效;但如 果此集合中只要有任何一个单元没有失效,该集合不会失效。 最小割集:割集的最小子集合。根据最小割集中所包含的单元数,分为1阶 最小割集,2阶最小割集……等。
Hale Waihona Puke 机械(汽车)系统可靠性分析的基本问题: 机械(汽车)系统可靠性的预测问题:
系统分析1
在已知系统中各零件的可靠度时,如何得到系统的可靠度问题。 机械(汽车)系统可靠性的分配问题: 在已知对系统可靠性要求(即可靠度指标)时,如何安排系统中 各零件的可靠度问题。 这两类问题是系统可靠性分析相互对应的逆问题。
一、系统可靠性的预测
系统分析2
1、串联系统:系统中只要有一个零件失效,系统便失效。
图4-1
串联系统逻辑图
例如,齿轮减速器是由齿轮、轴、键、轴承、箱体、螺栓、螺母等组成。从功能关系 看,它们中任一部分失效,都会使减速器不能正常工作,因此,它们的逻辑图是串联的。 又如起重机的起升机构是由电动机、联轴器、制动器、减速器、卷筒、钢丝绳、滑轮组、 吊钩装置等部件组成。它们中任一部分失效,都会使起升机构不能工作,因此,它们的 逻辑图也是串联的。
由于同一单元可以出现在多个割集中,故虽然一个割集与其它割集之间以串 联形式联结,却不能直接应用串联系统的原理公式。但有下列可靠度近似计 算法:
(3)布尔真值法
二、系统可靠性分配
系统分析5
问题:已知系统的可靠性指标(可靠度),如何把这一指标分配到各零件 中去。这是可靠性分析的反问题。 分配问题相当于求下列方程的解:
0.98 0.95 0.99 0.923
4、表决系统:一个由n个元件组成的并联系统,只要其中任意m个 不失效,则系统就不会失效,这就是n中取m表决系统。 记为:m/n(G)表决系统,G表示系统完好。
图4-4所示为三中取二表决系统逻辑图。此系统要求失效不多于一个元件, 故有四种成功的工况:即没有失效,只有第1个元件失效,只有第2个元件 失效,只有第3个元件失效。按概率乘法定理和加法定理,可求得系统的 可靠度。
Fs F1 F2 Fn (1 Ri ) Rs 1 (1 Ri )
i 1 i 1
n
n
显然有, n↑→Rs↑。 并联系统的工作寿命总是等于系统中最长的一个零件的寿命。 当提高元件的可靠度受到限制的情况下,采用并联系统,可以 提高系统的可靠度。在机械系统中实际上用得较多的是n=2的情 况。
若组成零件的可靠度为:R1、 R2、… Rn,各零件的可靠事件是 相互独立的,则系统的可靠度为:
Rs R1 R2 Rn Ri
i 1
n
由此可见,串联系统的可靠度 RS 与串联单元的数量n及可靠度 Ri 有关。在串联系统中,随着单元可靠度的减小和单元数量的增加, 串联系统的可靠度将迅速降低,必要时应采取措施来提高系统的可 靠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