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忆读书》优秀教案1
五年级语文教案——忆读书教案5篇

五年级语文教案——忆读书教案5篇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忆读书》教案篇一【教材分析】《忆读书》是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读书明智”话题下的一篇叙事散文。
作者是中国著名女作家冰心。
文章按照时间顺序,回忆了作者童年时期的读书经历,多年的读书经验,选书的标准以及读书的方法,表达“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等感悟。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根据要求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文章的语言叙述质朴、简洁,冰心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向孩子们娓娓道来自己读书的历程和感受。
这是五年级的学生一次使用部编版教材,孩子经过五年的学习积累了一定的学习方法。
“根据要求梳理信息”这个语文要素的提出是孩子们一次接触,但是在他们平时的学习中圈点勾画这样的方法也经常用,教学中主要结合课后一题: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说说冰心回忆了自己读书的哪些经历,她认为什么样的书才是好书。
以这样一个问题为突破口,结合作者读《三国演义》的读书经历,使学生明白梳理信息的方法有很多种,选取合适的方法进行信息梳理,把握内容要点。
【教学目标】1、会认“舅、斩”等14个生字,读准词语,读通课文2、默读课文,用自己适合的方法梳理出作者童年的读书经历。
3、能说出作者童年时对“好书”的看法【教学准备】学生准备:熟读课文,完成课前预习单2、教师准备:(1)细读文本,筛选教学要点(2)课文《忆读书》(3)了解作者(4)设计教学环节3、教具准备:(1)ppt课件(2)翻页笔(3)实物投影仪教学过程:01图片导入,激发兴趣1、出示书中人物图片,指名生说2、总结并揭示课题《忆读书》(板书课题)02检查预习,了解文章顺序1、检查预习单中的读词情况(生开火车读词语)2、说说自己预习单中时间顺序的梳理(师相机板书)03初步梳理读书经历,把握文章脉络1、生快读默读课文,画出作者所读书目2、指名学生上台根据时间顺序梳理所读书目3、把握作者读书经历分为童年老年两个时期04研读童年读书经历,品味《三国演义》1、师:小组合作:先读课文第②第⑤自然段,讨论:“我”是怎样爱上读三国的?2、生小组讨论3、汇报4、根据学生的汇报,引导学生说出作者读三国的经历5、总结6、那你觉得在她七岁时认为什么样的书是好书?05同桌合作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继续梳理信息1、同桌合作梳理剩下的读书经历2、汇报06总结梳理方法,布置作业总结:孩子们这节课我们主要用圈画和分条列出信息的方法了解了作者的读书经历,如果我们想更清晰、直观的了解整个她从童年一直到到老年的读书经历,你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把这些信息整合在一起,让人一看就明白了?(列表格)老师的板书其实已经初具表格的样子,回去后同学们可以尝试自己列出一个表格,把作者读书经历进行梳理,看谁的表格设计的合理、清晰。
部编人教版五上《忆读书》教案5则

部编人教版五上《忆读书》教案5则一. 教材分析《忆读书》是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选自冰心的同名文章。
这篇课文主要回忆了冰心小时候读书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和对好书读多的感慨。
通过阅读这篇课文,学生可以了解到作者的读书经历,激发他们对读书的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文章的大意和结构有一定的把握。
但部分学生在理解作者情感表达方面可能存在一定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深入理解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读书的热爱。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读书的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读书的热爱。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情感表达,激发他们对读书的兴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教学法:关注学生情感,激发他们对读书的热爱。
六. 教学准备1.课文录音:为学生提供正确的朗读示范。
2.相关资料:关于冰心的生平介绍,以便学生了解作者。
3.教学课件:制作课件,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文录音,让学生倾听正确的朗读,感受课文的美妙。
然后,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读书的感悟,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呈现(10分钟)展示课文课件,让学生跟随作者回忆读书的故事。
在呈现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情感变化,让他们初步体会作者对读书的热爱。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模仿课文中的情感表达。
学生可以分组进行朗读,互相交流学习。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指导学生的朗读技巧,帮助他们更好地表达情感。
部编人教版五上《忆读书》教学设计 (1)

部编人教版五上《忆读书》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忆读书》是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通过作者回忆自己小时候的读书经历,表达了对读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求。
课文内容丰富,情感真挚,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能够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本文主要讲述了作者在童年时期,受到母亲的影响,养成了热爱读书的好习惯。
在读书过程中,作者获得了知识,提高了写作水平,也培养了自己的品格。
文章以记叙为主,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对课文内容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和解读。
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能对一些生僻词汇和句子结构存在理解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引导他们学会提取关键信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此外,学生对读书的认识和体验各不相同,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理解和感受课文所传达的情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了解作者的读书经历和感悟。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学会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读书的热爱,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感受读书带来的快乐和收获。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了解作者的读书经历。
2.教学难点:深入理解课文中所传达的情感,从中受到启发,培养自己的阅读兴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和表达欲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从而达到理解课文的目的。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带2.生字词卡片3.PPT课件4.课堂练习题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带,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文内容。
随后,教师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及课文背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忆读书教案(优秀3篇)

忆读书教案(优秀3篇)《忆读书》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一)整体感受,把握课文记叙的主要内容。
(二)概括事例,理清记叙的顺序。
(三)深入理解"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意义,联系生活实际,交流读书经验与启示。
二、课时安排2课时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活动导引课前预习。
要求如下:1、读准音,在文中圈画应积累的词语,查词典,正音、释义。
2、读顺文,能够流畅、清晰的朗读课文。
3、读懂意,指文章大意,并能够指出不同时期的不同书本带给作者的影响。
导入新课:诗人徐志摩曾表达过读书后的不可言说的愉悦:"我觉得读到好的诗的时候,真如听到绝妙的音乐,五官都受了感动,精神上好像复新了一般。
在诗里,似乎每一个字都是有灵魂的,它们在那里活泼地跳跃着。
许多字合起来,就如同一个绝大的音乐会,很和谐地奏着音乐。
这种美的感觉,音乐的领会,只有自己在那一瞬间觉得,不能分给旁人的。
"他指出了读书给人的愉悦享受、精神熏陶。
世纪老人,冰心女士,在回忆自己的读书经历时,也为我们总结了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
(二)诵读活动1、同桌或前后桌的两位同学为一组,互相听、读,诵读全文。
2、诵读要求与策略:能准确、清晰地读文,要忘我、深入地体会;指出对方同学朗读中的失误与不足。
(三)正音释义笸箩天罡地煞无聊朦朦胧胧无病呻吟不能自已(四)思考活动1、学生活动与要求请同学快速浏览全文,圈画出能概括本文主要内容的语句。
2、教师辅助策略同桌为一组,交流意见。
(五)交流活动1、关于本文的主要内容明确:课文通过回忆作者幼时、少时读书的经历及多年来读书的经验,勉励青少年"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2、课文紧紧围绕着"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一中心内容来组材、选材的,请同学在文中圈画作者回忆了幼时、少时哪些读过的书。
明确:在2-10段,有《三国演义》、《聊斋志异》、《水浒传》、《精忠说岳》、《茶花女遗事》、《红楼梦》等。
忆读书教案(3篇)

忆读书教案(3篇)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忆读书》教案篇一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我们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
经过初唐诗人的开拓创新,诗歌这一文学体裁到了盛唐便迎来了它的全盛时期。
高昂雄浑、恢宏阔大的盛唐之音成为了诗歌的主流。
豪放飘逸的李白诗,沉郁顿挫的杜甫诗,形成了唐诗的巅峰,而以孟浩然和王维等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也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深受世人关注。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王维的山水田园世界,去领略其中的奥妙二。
品读鉴赏1、题解:山居秋天的傍晚2、在山居秋天傍晚诗人感受到了怎样的景象?首联:紧扣诗题,点出了时间、地点、季节。
给全诗创造了一个空寂,清新,幽雅的环境。
颔联颈联:动静结合,以动衬静:明月松间照(静),清泉石上流(动)——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视觉、听觉结合:竹喧归浣女(听觉),莲动下渔舟(视觉)。
总结:不仅是诗中有画,而且是有声的画面,体现出一种自然美、生活美。
3、面对如此美景诗人发出了怎样的感慨?热爱田园生活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喜爱和满足心情。
几个问题1、诗中明明写有“浣女”“渔舟”为什么下笔说是“空山”?“浣女”“渔舟”的活动是为了反衬山的幽静空旷;山中树林茂盛掩盖了人们的活动;这是诗人的感受,这里人迹罕至犹如世外桃源。
(供参考)2、关于“王孙”可以直一般贵族子弟也可以指诗人隐居之人。
补充:1、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与孟浩然齐名,称为“王孟”。
他继承和发扬了谢灵运开创的山水诗而独树一帜,使山水田园诗成就达到高峰,在中国诗歌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由于他常以一位禅者的目光览观万物,才使他的诗有了一种其他诗人所难以企及的静美、澄旷、寂悦。
特别是他在描写大自然中一刹那间的纷纭动象,是那样的清净与静谧,禅韵盎然,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飞鸟,时鸣春涧中。
”(《鸟鸣涧》)以及名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山居秋暝》)等,往往荡涤读者之胸襟,给人以恬淡宁和的无尽遐思。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忆读书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忆读书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忆读书公开课教案第【1】篇〗一、《忆读书》课堂实录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读书吗?”(众:喜欢)“大家喜欢读什么样的书?”“我喜欢读科幻的。
”“我喜欢读侦破的。
”“我喜欢读人物传记。
”师: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纵览古今,横观中外,许多名人都和书结下了不解之缘。
诗人汪国真说过:“最优秀的读者,不一定是最优秀的作家,最优秀的作家必定是最优秀的读者。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现代著名的女作家冰心的《忆读书》。
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出示多媒体:冰心不同时期的照片)请同学们交流一下收集到的有关作者的资料。
生:“我在图书馆查到的资料,冰心是我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家,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
”“我上网查到,冰心在1921年出版了《繁星》、《春水》两个诗集,后赴美留学,把旅途和异邦的见闻写成散文寄回国内,结集为《寄小读者》。
”一学生又补充一些:冰心有许多散文作品,如《樱花赞》、《小橘灯》等,还翻译了许多外国文学作品,如泰戈尔的《园丁集》、《泰戈尔剧作集》等。
师:同学们能充分利用课外学习资源获取信息,非常好。
(出示多媒体)我们来看一下冰心的简历。
在中国的文学史上,女作家寥若晨星,冰心是文学界的长青树,从19岁成名到晚年仍在创作,她之所以能取得这么高的文学成就是与她热爱读书分不开的,让我们看看她对读书有什么见解。
师:同学们,讨论一下,这篇课文我们学什么呢?生1:结合单元提示,学习本文应提取文章要点。
生2:我认为要抓住文章思想内容的要点。
师:那我们学习这课就理出文章的内容要点。
大家同意吗?生:同意!学生默读课文,并思考提出的问题。
师:读完课文,文中哪句话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为什么?“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因为可以指导我读书。
”“我也同他一样对这句话印象深刻,因为它是作者对自己一生的读书经验的总结,给我启迪。
”师:请同学们解释“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句话的意思。
《忆读书》教案优秀6篇

《忆读书》教案优秀6篇《忆读书》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清文章的记叙顺序,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知识竞赛体验学习乐趣;通过自由朗读整体初步把握课文主要内容;通过小组合作形式,结合朗读、圈画、思考、讨论等手段品味语言,理解作者各阶段的读书生活及读书感受,联系实际思考自身读书体验。
3、情感目标与价值观:树立“开卷有益”的思想,培养自主阅读的兴趣与合作探究的精神,掌握良好的阅读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作者的读书经历及感受,学会从作者复杂的读书经历中归纳读书对于成长的种种好处。
2、教学难点:在阅读中反思自己的读书经历并交流心得体会,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
三、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设计说明新课导入1、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的反馈2、高尔基与歌德关于“读书”的名言3、出示课题《忆读书》文学知识小竞赛简要介绍作者冰心1、通过知识小竞赛让学生了解班级课外阅读的整体情况,激发他们的自豪感,也让他们认识到自己与别人的差距。
2、以名人名言来调动学生读书的兴趣,为本课学习奠定情感基础。
3、让学生介绍作者资料,从而检查其预习情况。
整体感知提问:1、文章介绍冰心先生读了哪些书?是按什么顺序来记叙她的读书经历的?2、冰心先生一生酷爱读书,请问读书给她感情上带来什么?(用原文回答)——引导学生朗读,体会这句话所包含的热爱读书的情感。
学生回顾思考一学生回答在文中找出最集中地体现出冰心先生读书体会的话(散读、个别读、齐读,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和对重要词语的品读,体会这句话所包含的冰心先生热爱读书的情感)1、前两个问题是让学生整体把握文章内容,为下面研读文本做好铺垫。
2、“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这句话是本文的关键句,也是这节课教学的一个突破口。
研读文本提问:1、文中哪些词句具体表现冰心先生对读书的热爱?(指导学生通过圈画、批注、朗读等多种形式,感受冰心热爱读书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实践,进一步体会这种情感)2、冰心先生如此热爱读书,从本文看,读书有什么好处?(指导学生圈划、交流自己找到的句子,同时引导学生谈谈自己课外阅读的收获)默读全文,思考文中哪些词句可以体现冰心对读书的热爱,将其圈画出来,并在旁边简单批注;交流自己圈画的词句,感受冰心热爱读书的思想感情;回忆自己的读书经历,说说自己阅读某本书的感受。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26.忆读书》【优质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26.忆读书》【优质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对读书的理解和热爱。
2.能够用自己的话语解释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
2.熟悉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三、教学难点
1.启发学生思考读书的意义。
2.引导学生从课文中领悟人生哲理。
四、教学准备
1.课文《26.忆读书》
2.多媒体设备
3.黑板、彩笔
五、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
老师可以通过一段简短的读书故事或者相关视频来引入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对读书的兴趣。
2. 学习课文
1.听读课文,让学生跟读,熟悉课文内容。
2.解释课文中生词和重点句子,确保学生理解课文。
3.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语复述课文内容,加深对内容的理解。
3. 分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读书的益处,并选择一个代表发表意见。
4. 课堂讨论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对读书的看法,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5.作业布置
布置相应的作业:写读书笔记、朗读课文或者分享读书心得。
六、教学反思
通过课堂观察,学生对读书的认识有所提升,但在表达能力上还有待加强。
下一堂课可以增加口语练习或演讲环节,帮助学生提高表达能力。
七、教学延伸
引导学生自主阅读相关读物,拓展对读书的理解,提升阅读能力。
以上是本节课《26.忆读书》的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读书的重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26《忆读书》人教(部编版)26忆读书导学案设计课题忆读书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认识“舅、斩”等14个生字,读准“传、着、卷”3个多音字,会写“舅、津”等14个字,会写“舅父、津津有味”等15个词语。
2.能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感知各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3.体会作者所说的“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深刻含义。
教学重难点1.感知课文内容,说说作者回忆了哪些读书经历。
2.体会作者所说的“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含义和现实意义。
课前准备1.准备字卡、词卡,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2.预习课文,完成预学案作业。
(学生)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教学提示一、谈话导入,简介作者(用时:4分钟) 1.板书课题,引导学生说出作者,并交流作者的相关资料。
2.以“文章回忆了冰心读书的哪些经历”引导学生开始本节课的学习。
1.齐读课题,交流自己搜集到的冰心资料和主要作品。
2.带着老师提出的问题,做好学习本课的准备。
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搜集资料,对冰心的生平和主要作品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用时:24分钟) 1.组织学生展开小组合作,读文识字。
(1)自读课文,找出生字,认读音节。
(2)朗读带有生字的句子,巩固字音。
(3)小组合作,检测生字的认读情况。
2.组织学生展开开火车比赛,集中检测生字认读情况。
3.指导学生自学本课的三个多音字,读准字音,并根据字音分别组词语。
4.指导学生观察写字表,提出难写的生字。
1.结合自己的识字经验,展开小组互助识字活动。
(1)大声朗读课文,圈出本课生字,并借助上面的音节读准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句子,要将生字字音读准。
(3)组长利用手中的生字卡片,请组员逐一认读,并订正组员的错误读音。
2.以小组为单位,抽读字卡,并口头组词语,准确无误的小组获胜。
3.利用字典查找“传”“着”“卷”的字音,并读一读对应的词语。
1.本课生字与学生学习生活有一定距离,实际困难较大,因此,要关注语言环境,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句中认识字音,巩固字音。
2.教师要重点引导学生5.针对同学提出的书写难点,范写生字。
6.引导学生自主练写生字,并巡视做个别指导。
7.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的书写成果,针对书写情况进行点评。
4.逐一观察每一个生字,看清楚每个生字的笔画,提出识记困难的字。
5.仔细观察教师的范写,重点看清楚难写之处。
6.自由练写,观察好字形,再根据老师的意见进行修改。
7.认真观察例字,并根据老师的讲解修改自己的书写。
认读“浒”“寇”“栩”的字音,还可以结合生活中的姓氏认读“贾”的字音。
3.“煞”字也是多音字,但不太常用,可以引导学生多读一读字音,多找一找组词。
读shà时,可组词为煞费苦心;读shā时,可组词为煞车。
三、再读课文,感知内容(用时:10分钟) 1.指导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默读全文,一边读一边再次思考文章写了冰心读书的哪些经历。
2.组织学生进行汇报交流。
3.引导学生从“读书生活、读书的感受、对读书的认识”三个方面细读课文,想一想每一部分具体是怎样说的。
1.一边默读课文,一边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可以圈出重点内容。
2.交流总结:文章是从冰心读书的生活、读书的感受、对读书的认识三个方面来讲的。
3.从这三个方面入手,一部分一部分地细读课文,可以圈画出其中的重点句子,想一想自己的感受。
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可以针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圈画相关内容,也可以把自己的感受记录在空白处。
四、布置作业,巩固知识(用时:2分钟) 将课文读给家人听,请他们说一说对读书的认识。
在家长的配合下完成作业。
教师要注重学生对文本的感知和交流,让学生在与家长的互动中,丰富对文本的理解。
第二课时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教学提示一、直接入课,引发交流(用时:2分钟) 直接交代本节课学习任务:借助朗读课文,感知冰心的读书经历。
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进入本节课的学习活动之中。
教师要对学习任务有明确交代,提高学生听课的针对性。
二、朗读课文,感悟体会(用时:30分钟) 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思考:冰心都读了哪些书?2.以“冰心的读书经历及感受”为主题,引导学生展开小组合作,结合重点语句进行交流。
3.引导学生围绕“冰心列举的这些书,你读过吗?怎样读的?有何感受”展开自由交流。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关于冰心读书的语句,体会冰心当时的情感。
5.引导学生结合文中冰心的建议和自己的读书经历,说一说什么样的书才算是好书。
6.组织学生围绕“你读过这样的好书吗?这些书给你带来了哪些快乐”展开拓展交流。
7.引导学生结合刚才交流所得谈一谈对“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这句话的体会。
8.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写读书好处的句子,鼓励学生积极读书。
1.一边默读课文,一边圈出冰心读过的书。
2.仔细读一读课文中与读这些书相关的内容,结合这些句子,说一说冰心是怎样读这些书的,当时感受是怎样的。
3.自由表达,读过哪一本书就说哪一本书,读同一本书的同学可以相互补充,说清楚自己的读书经历和想法。
4.选择符合要求的句子,联系自己的体验有感情地朗读。
5.交流明确:要对书的优劣比较选择,能感染人、陶冶人、有助于写作、扩大知识面的书是好书。
6.自由交流,先简单介绍自己读过的书,再重点谈一谈自己的收获,说清楚自己的想法。
7.先读一读这个句子,再想一想刚才和同学的交流,再从自己读书获得快乐的角度谈体会。
8.有感情地朗读“写读书好处”的句子。
1.“作者是怎样读这些书的?”这个问题可从以下几方面来回答:由一知半解到越看越明白,到越来越爱读《三国演义》;忆《水浒传》和《荡寇志》;忆自己读《水浒传》的过程;忆十二三岁时看《红楼梦》与中年时看此书的不同感受;忆《西游记》和《封神榜》。
2.可以引导学生从读书带给我们知识,让我们多认识人物,增加我们的生活经验,懂得更多道理等几个方面谈对句子的理解。
三、总结提升,拓展运用(用时:8分钟) 1.引导学生运用文中的句子概括冰心对我们提出的读书建议。
2.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1.交流总结: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2.先想一想读书带给自己的收获,自己都读了哪1.可以根据班级实情,如果学生不能很好地联系读书经历,谈一谈对“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句话的理解。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诵读“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4.布置作业:将“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个句子推荐给身边的人,让他们像我们一样爱上书,会读书,与书为伴。
些书,读了多少本书,然后结合句子说出自己心里的真实想法。
3.带着自己读书的感受,朗读这个句子。
4.将这句话写在书签上面送给身边的人,并说一说自己从这句话中获得的感悟,并和身边的人一同看书。
个人经历理解这个句子,可以引导学生再次回到文中,联系冰心的读书经历来理解。
2.抓住作业契机,引领学生广泛阅读。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6 忆读书人教(部编版)26 忆读书文本分析:这篇文章是冰心老人八十九岁时写的,时值国际扫盲日和教师节前夕。
文章中,作者娓娓道来,就像一位慈祥的奶奶在与同学们谈话,让人感受到老人近九十年的生命岁月中始终有缕缕书香滋养和丰富她的人生。
作者生动地回忆了幼年和少年时代读书的经历及多年读书的经验,告诉青少年“读书好”,勉励青少年要“多读书,读好书”。
文章条理清晰,首先总说自己对读书的感受很多;接着叙述幼年和少年时代的读书经历,生动地表现了读书的乐趣;然后以自己的读书经历谈读书的经验——读好书;最后概括全文的主旨——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教师在教学时可采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学习相结合的方法,帮助学生抓住文章要点,有效而透彻地理解全文,掌握分析文章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舅、斩、凯”等17个生字(包括3个多音字),会写“津、斩、限”等14个生字。
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写作顺序。
3.品读文中富有感染力、让人印象深刻的语句,感受作者“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的情感。
4.理解作者所说的“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激发学生阅读好的书籍的兴趣,提高品德修养。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本文,使学生体会到阅读的乐趣,引起读书的兴趣,养成读书的良好习惯。
教学难点:1.理解文中的主要观点。
2.了解文中提到的众多作品。
课时安排:2课时1.会认“舅、斩、凯”等17个生字(包括3个多音字),会写“津、斩、限”等14个生字。
2.了解冰心及其代表作品。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
4.感知课文内容,划分层次,概括层意。
1.读写、积累并运用生字新词。
2.读懂文章内容,梳理文章层次,概括层意。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教师课件出示有关读书的名言,学生读名言,感受读书的重要性。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苏联]高尔基◇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
——[英国]莎士比亚◇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德国]歌德◇任何时候我也不会满足,越是多读书,就越是深刻地感到不满足,越感到自己知识的贫乏。
——[德国]马克思2.教师谈话导入新课。
导语:读书可以让我们了解古今中外的历史、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和文化艺术,品味成长过程中的烦恼、困惑,体悟作品中人物的性格及命运。
我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冰心又是如何看待读书的呢?让我们到《忆读书》一文中去寻找答案吧!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教师板书:忆读书。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1.学生默读课文,圈画出生字、新词。
2.教师介绍作者及相关背景知识。
◆简介作者:冰心(1900—1999) 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
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
五四运动爆发后,她受到很大影响,以冰心为笔名写了《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秋风秋雨愁煞人》等小说,在社会上引起了较大的反响。
受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又写出了短诗集《繁星》和《春水》,受到文坛的瞩目。
冰心的作品体裁广泛,在小说、诗歌、散文等方面均有建树。
◆了解背景:本文是一篇叙事性记叙文,写于1989年9月8日国际扫盲日、中国教师节前夕。
当时,作者已是近90岁的老人。
她在文中回忆了自己幼时、少时的读书经历,并向青少年朋友传授多年积累的宝贵的读书经验,告诉人们识字读书有诸多好处,提醒人们要多读书、读好书。
3.教师检测学生字词预习情况。
(1)出示带拼音的字词卡片,指名认读。
教师纠正字音,学生识记生字。
舅ji ù父 津j īn 津有味 斩zh ǎn 无限xi àn 凯k ǎi 葛ɡě 贾ji ǎ 盛衰shu āi 述sh ù说书刊k ān 烦琐su ǒ 质朴p ǔ 篇pi ān 章 某m ǒu 水浒h ǔ 传zhu àn 着zhu ó力 地煞sh à荡寇k òu志 万卷ju àn 书 栩x ǔ 栩x ǔ如生 呻sh ēn(2)播放生字书写视频,提醒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笔画及笔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