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地球化学
岩溶洞穴滴水的水文地球化学过程及其环境意义

岩溶洞穴滴水的水文地球化学过程及其环境意义水文地球化学过程是指在地下空洞中,地下水与岩石相互作用而发生的化学反应过程。
岩溶洞穴是由地下水在溶蚀作用下形成的自然地下洞穴,其中的滴水景观在地球化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滴水的地球化学过程入手,分析其环境意义。
一、滴水的地球化学过程1.水滴进入洞穴:地表降雨通常漏至空洞内部,最终形成滴水景观。
地下水的成分通常为硬水,即含有碳酸钙、碳酸镁等碳酸盐。
在进入洞穴后,地下水的pH值通常较低。
2.滴水的形成:当地下水通过岩石孔隙或裂隙,含有溶解的碳酸盐,当地下水在洞穴内的空气中蒸发释放出二氧化碳时,过饱和度增加,碳酸盐则会析出,并遗留在溶蚀造型上。
当地下水进一步滴落时,原先溶解的碳酸盐也会随之滴下形成滴石。
3.滴水的地球化学反应:当滴水滴落到地下室内不同地点时,它与地下孔隙中的空气发生接触,地下室内空气的二氧化碳浓度比地表要高。
这些碳酸盐溶液与地下室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进行反应,产生新的碳酸盐。
4.形成滴石:滴水中的碳酸盐会在洞穴内的石壁上逐渐析出,形成滴石景观。
滴石的形成是一个缓慢的过程,需要数千到数万年的时间。
5.不同地质环境中滴水的特征:在不同的地质环境中,滴水的地球化学过程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例如,当地下水含有硫酸盐时,在地下室内,硫酸盐会与大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硫酸盐积聚,析出形成硫酸盐滴石。
二、滴水的环境意义1.洞穴景观:滴水在地球化学过程中形成的滴石、石笋等洞穴景观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成为了众多洞穴旅游景点的主要吸引点。
这些景观丰富了地质景观资源,吸引了众多游客和科研人员前来参观和研究。
2.生态环境:滴水洞穴是地下水资源的重要补给点。
滴水洞穴内存在丰富的地下水生态系统,这些生态系统对于地下水的储存和净化起着重要作用,滴水洞穴也是一些特有生物的栖息地。
3.地质科研:洞穴滴水景观记录了地球历史上的气候变迁和岩石长期的溶蚀过程,具有重要的地质学意义。
水文地球化学的含义

水文地球化学的含义。
水文地球化学是水文地质学的一部分;它是在水文地质学及地球化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形成和演化,以及各种组分在其中的迁移规律;它是探索地球壳层中各带地下水地球化学作用的学科。
水文地球化学的研究对象及意义。
对象:水文地球化学的研究对象不仅是地下水本身,而且应该揭示地下水活动过程中种种水文地球化学作用对各种地质现象的影响和关系。
意义:(1)水文地球化学研究可以解决地下水的形成和起源问题。
(2)水文地球化学研究可以查明地下水的分布和形成规律,为阐明水文地质条件、评论地下水资源增添些有效的方法(3)水文地球化学研究可阐明人类活动对地下水的影响,成为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保护、以及防止环境污染(地下水污染)等课题的理论基础。
(4)水文地球研究可为矿床的形成提供水文地质分析方面的依据,为找矿提供有用的信息。
(5)在与地下热能开发有关的地下热水、饮用与医疗矿泉水及地质环境与人体健康等各方面,水文地球化学研究成果也将显示出它的作用,并做出应有的贡献。
水分子的缔合作用:由单分子水结合成多分子水而不引起水的化学性质改变的现象,。
水的特异性质:水具有独特的热力学性质、水具有较大的表面张力、水具有较小的粘滞性和较大的流动性、水具有高的介电效应、水具使盐类离子产生水合作用的能力、水具有良好的溶解性能活度的定义:指实际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浓度,或指所研究的溶液体系中化学组分的有效浓度。
活度用于气体和蒸汽时,叫逸度或挥发度质量作用定律:一个化学反应的驱动力与反应物及生成物的浓度有关。
自由能:指一个反应在恒温恒压所做的最大有用功活度系数的计算对于矿化度>100mg/L的天然水离子强度< 0.1mol/L用Debye-Huckel试饱和指数的概念:是确定水与矿物处于何种状态的参数,以符号“SI”表示。
E o指在标准状态下,金属与含有该金属离子且活度为1mol/L的溶液相接触的电位,称为该金属的标准电极电位:脱硫酸作用:在缺氧、有脱硫酸菌存在的情况下,SO42-被还原成H2S等的过程氯化物水:地下水中的Cl-含量随地下水矿化度的增高而增高。
水文地球化学基础知识要点

水文地球化学基础知识要点1.水的起源:地球上的水主要来自于地球形成过程中的原始水以及后来的陨石和彗星碰撞。
水可以存在于固态、液态和气态,并在地球不同的储存库中循环。
2.水文循环:水循环是指水在地球上不断循环的过程,包括蒸发、降水、融化、冷凝和蒸发等过程。
在循环过程中,水通过地表和大气之间的相互作用,影响了气候和地质过程。
3.地球化学现象:地球化学是研究地球物质的组成、性质、分布和演化过程的学科。
地球化学现象包括水体中溶解的矿物元素、元素的转化和富集、岩石的风化和溶解等。
4.溶解质和溶液:在水中,溶解质是指溶解在水中的物质,可以是离子、分子或大分子物质。
溶液是指溶解质完全溶解在水中形成的混合物。
溶解质的溶解和溶液的浓度会受到温度、溶剂性质和溶质性质的影响。
5.pH和酸碱性:pH是衡量溶液酸碱性的指标,它表示溶液中氢离子的浓度。
pH值介于0到14之间,pH低于7表示酸性,pH值高于7表示碱性,pH等于7表示中性。
6.水体的化学组成:水体的化学组成受到地形、岩石成分、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影响。
不同类型的水体中含有不同的溶解质和悬浮物,如河水中的溶解氧、湖水中的盐度和海洋中的盐度等。
7.水质污染:水质污染是指水体中出现的可疑、异常或有害物质的现象。
水质污染可以来自农业、工业、城市污水、生活废水等多种源头。
常见的污染物包括有机物、无机物和微生物等。
8.水文地球化学模型:水文地球化学模型是用来模拟和预测水体中的化学组成和变化的工具。
这些模型可以帮助研究人员理解水体中的物质转化过程,并评估环境变化对水体的影响。
9.水文地球化学的应用:水文地球化学的研究成果可以应用于环境监测、水资源管理、生态保护、地质勘探等领域。
它们对于了解和保护地球的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至关重要。
总结起来,水文地球化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了水文过程和地球化学现象之间的相互作用。
通过研究水的起源、循环、质量变化以及与地球化学过程之间的关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管理地球上的水资源。
水文地球化学电子教案

水文地球化学电子教案第一章:水文地球化学概述1.1 水文地球化学的定义1.2 水文地球化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1.3 水文地球化学的发展简史1.4 水文地球化学的重要性第二章:水文地球化学基本概念2.1 地球化学的基本概念2.2 水的性质和分类2.3 地下水的形成和运动2.4 水文地球化学循环第三章:水文地球化学元素与同位素3.1 元素的性质和分布3.2 常见元素的水文地球化学行为3.3 同位素的水文地球化学应用3.4 元素和同位素在水文地球化学研究中的应用第四章:水文地球化学分析方法4.1 水文地球化学样品的采集与处理4.2 水文地球化学分析技术4.3 数据处理与质量控制4.4 水文地球化学分析方法的进展与挑战第五章:水文地球化学应用实例5.1 地下水污染的水文地球化学研究5.2 地下水资源评价与管理5.3 环境水文地球化学问题5.4 水文地球化学在工程中的应用第六章:水文地球化学循环与地球化学过程6.1 水文地球化学循环的基本原理6.2 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之间的水文地球化学循环6.3 地球化学过程在水文地球化学研究中的应用6.4 典型水文地球化学循环案例分析第七章:水文地球化学野外调查与采样技术7.1 野外调查的基本方法7.2 地下水采样技术7.3 岩石和土壤样品的采集7.4 数据处理与质量保证第八章:水文地球化学实验室分析技术8.1 常用实验室分析方法概述8.2 岩石和矿物分析8.3 水质分析8.4 同位素分析技术第九章:水文地球化学模型与应用9.1 水文地球化学模型的类型与构建9.2 地下水流动模型9.3 污染物迁移与转化模型9.4 水文地球化学模型在环境管理中的应用第十章:水文地球化学在我国的应用案例研究10.1 我国水文地球化学研究概况10.2 典型地区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分析10.3 地下水资源评价与保护案例10.4 环境水文地球化学问题研究与治理案例第十一章:水文地球化学与环境健康11.1 水文地球化学与水质关系11.2 地下水中有害元素的来源与迁移规律11.3 水文地球化学指标在环境健康评估中的应用11.4 环境健康案例分析第十二章:水文地球化学在农业领域的应用12.1 农业水文地球化学背景12.2 土壤-植物系统中元素迁移与富集12.3 农业水文地球化学调查与评价方法12.4 农业水文地球化学应用案例第十三章:水文地球化学在能源领域的应用13.1 能源水文地球化学概述13.2 地下水资源在能源开发中的作用13.3 能源开发活动对水文地球化学的影响13.4 能源水文地球化学案例分析第十四章:水文地球化学在灾害防治中的应用14.1 地质灾害的水文地球化学因素14.2 水质预测与灾害预警14.3 水文地球化学在地质灾害防治中的应用14.4 灾害防治案例分析第十五章:水文地球化学研究的前沿与挑战15.1 水文地球化学研究的新技术与发展趋势15.2 跨学科研究在水文地球化学中的应用15.3 水文地球化学在全球变化研究中的作用15.4 未来水文地球化学研究的挑战与机遇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教案全面覆盖了水文地球化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应用领域及前沿挑战。
水文地球化学,同位素,温泉,地球化学特征

水文地球化学,同位素,温泉,地球化学特征水文地球化学揭示了关于物质运转、物理结构和化学组成的复杂信息。
它将地球化学中的传统成分,如元素和化合物,与水的复杂性结合在一起,并使用有关水的特性来表征地表和潜在过程的研究。
一、水文地球化学的组成水文地球化学的研究包括:1. 同位素:它可以提供对水的示踪组分的活动、形成、运移和改变的信息。
这些组分的活动过程的时间尺度可通过同位素来识别,因为它们具有不同的衰减率和示踪率,有助于了解水的可达性、来源和频率,以及历史流域范围内水的过渡。
2. 温泉:温泉研究理解了水的生成深度,原位置,成分特征和其他可能的流体矿物特征,这些用于建立温泉的地质结构,从而确定温泉的常见特征。
3. 元素组成:水文地球化学可以改变水的元素组成,揭示有关水不同来源和活动状态的元素组成特征。
比如,氯、钠和钾等在水与岩石作用过程中的改变可确定其水文学特征。
4. 化学组成:水文地球化学也可以表征水中的氧化、还原和酸碱度,这些是地球化学特征的重要参数。
例如,酸碱度和氧化还原反应可以表征和验证水的有机和无机化学特征,而水的痕量元素快速筛选可以为后续研究提供重要的知识基础。
二、水文地球化学的重要性水文地球化学可以帮助改善和开发水资源,促进水资源管理系统的改善。
它也可以计算和模拟水的运行行为,帮助能源利用者和其他参与者建立水管理合同,并使社会经济资源的重新利用成为可能。
此外,水文地球化学有助于减少水系统中的污染行为,为水质保护和治理提供必要的数据,它还可以用于评估水文学特征,如水面的相对可利用蒸发量。
总之,水文地球化学是一种新兴的重要学科,它可以为水资源开发和管理提供重要信息,帮助社会经济发展和水環境保護。
它涵盖了水文学和地球化学等多种研究领域,其结果可以为决策者提供实用的参考信息。
水文地球化学

当 pH <9时,上式中的 (H+)、 (OH-) 和(CO32-)的浓度比 (Ca2+)和 (HCO3-) 相对小得多,因此,可忽略不计,则方程可变为:
2(Ca2+) = (HCO-3) ,或 (Ca2+) = (HCO3-)/2
以上为描述碳酸平衡系统的最基本的方程
5、地下水系统中的碳酸平衡
碳酸平衡
在稀溶液中,挥发性溶质的分压以巴为单位,等于溶 质的摩尔数(亨利定律),适用于难溶气体
CO 2 ( g ) H 2O H 2CO 3 (aq)
K CO 2
H 2CO 3
PCO 2
H 2CO3 H HCO
3
K1
H HCO
HCO H CO
3、温度和压力
温度和压力对某些矿物,如石英、玉髓、非晶质 SiO2的溶解度有显著影响。
在结晶岩地区的热泉口,由于温度和压力降低,SiO2 的溶解度也降低,形成硅华;
碳酸盐矿物的溶解度取决于CO2分压,pH值,温度等,
一般而言, CO2分压越高、温度越低,气体在水中的
溶解度越大,如CO2分压降低则发生脱碳酸作用,形
2、pH值
pH值是决定天然水中许多元素溶解性的重要因素
Na、Ca、NO3和Cl等少数几种离子可存在于各种pH条
件下的天然水中;
多数金属元素在酸性条件下以阳离子形式存在,而当
pH值增高时,即以氢氧化物或偏碱性的盐类形式从水
中沉淀出来(如Fe3+);
一些金属元素(如Cu、Zn等)发生沉淀的pH略高一 些(Cu为5.3, Zn为7)
水文地球化学及其应用

水文地球化学及其应用水文地球化学是地球化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其研究对象是水与地球物质的相互作用、反应和转化过程。
水文地球化学地位重要,尤其是在环境保护和自然资源管理方面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本文将着重探讨水文地球化学的基本理论、应用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一、水文地球化学的基本理论1、水文循环水文循环是地球上水分子在不同地方以不同形态的运动。
水分子在不同状态下所体现的物理、化学性质也不同。
水循环包括蒸发、降水和地下水的形成,它是水文地球化学的基础。
2、岩石和土壤岩石和土壤是水文地球化学的重要研究对象。
岩石化学和土壤化学是水文循环的重要环节。
岩石和土壤可以分解成不同的化学组分,并对水的特性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研究它们的化学特征和变化过程对于水文地球化学研究至关重要。
3、水文地球化学过程水文地球化学过程是指地球上水的循环、沉积、蒸发、降水等过程中与水相互作用、反应和转化的物质。
包括水分子与矿物、溶解气体、有机物和微生物的相互作用。
水文地球化学的过程是广泛且多样的,对其进行分析研究可以形成修正以及完善生态环境政策。
二、水文地球化学的应用现状1、水资源管理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资源之一,对于保障人类健康和经济发展大有裨益。
水文地球化学对于水资源管理有着重要的作用。
科学有效的管理水资源是现代社会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水文地球化学则可以提供一系列的分析方法和数据供管理层面参考,使得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保护得以实现。
2、水污染治理随着城市化的加剧和经济发展的快速发展,水污染已成为了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
水文地球化学为水污染治理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
在处理水体中的化学物质时,可以运用水文地球化学的更准确的能力寻找有效的污染治理方法及杀菌程序,有效保障水生态的平衡和协调。
3、环境保护水文地球化学在环境保护领域有广泛应用。
例如,可以用化学和物理方法来检测大气、水、土壤污染程度以及其它人为污染物质的存在。
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环境的水文地球化学变化是关于地球气候科学和环境科学的。
水文地球化学基础沈照理

水文地球化学基础沈照理水文地球化学是研究水体与地球化学相互作用的重要领域,它涉及了水文学、地球化学和环境科学等多个学科的交叉。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会通过深度和广度的方式来探讨水文地球化学基础沈照理的相关内容,帮助读者更全面、深刻地理解这一主题。
在我们深入研究水文地球化学基础沈照理之前,首先需要明确什么是水文地球化学。
水文地球化学是研究地球化学在水环境中的反应与迁移的学科,它以溶解态的物质为研究对象,包括了水体中的元素、化合物和有机物等。
我们来探讨水文地球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
水文地球化学主要通过实地观测和实验研究来揭示水体与地球化学之间的关系。
通过对水体中溶解物质的特征和浓度的测定,可以了解地球化学过程对水体的影响。
还可以通过水体中不同元素的同位素比值来追踪元素的来源和迁移路径。
水文地球化学在解释地下水形成机制、水体补给过程以及寻找地下水资源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
我们将深入研究水文地球化学基础沈照理的理论和方法。
沈照理是国内水文地球化学研究的权威专家,他提出了“溶解平衡理论”和“物化共控理论”等重要理论。
溶解平衡理论认为,在特定条件下,溶解物质的平衡浓度与溶解体系的温度、pH值、离子强度和气体压力等参数有关。
物化共控理论则强调了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共同驱动着水体中溶解物质的形成和迁移。
这些理论为水文地球化学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并推动了该领域的发展。
我们来总结和回顾一下水文地球化学基础沈照理的研究成果和意义。
沈照理教授的研究成果涵盖了水文地球化学的多个方面,包括了地下水水化学特征、水体变质过程、污染物迁移和水文地球化学模型等。
他的研究不仅提升了我们对地球化学过程与水体相互作用的认识,也为水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拓展水文地球化学的研究领域,加强对水体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理解,以应对日益严峻的环境挑战。
水文地球化学是一个涉及多学科交叉的重要领域,通过深入研究水文地球化学基础沈照理的相关内容,我们可以更全面、深刻地理解地球化学在水体中的反应和迁移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同位素。
按进入环 境的方式
人工施放同位素:专指在研究 过程中通过有目的人为投放而 进入环境的部分人工同位素
环境同位素:包括自然环境中原 本存在的天然同位素和在各种 人工核反应过程中,自然进入 天然环境的人工同位素
• 地下水中的同位素
水自身的氢、氧同位素 地下水中 的同位素
第四章 同位素水文地球化学
同位素水文地球化学,是直接或间接地应用水和水溶
物质中保存的与水体来源、形成环境和演化历史有关 的天然同位素信息,去揭示各种水体的成因、赋存条
件及演化规律 ,为查明水和水资源服务的学科。
地下水补给的更新能力及地下水污染程度
的评价是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中的重要
问题。用环境同位素研究地下水补给和可
皖北地区深层地下水H、O同位素
委托编号 LY1 LY2 LY3 LY4 样品名称 地下水 地下水 地下水 地下水 δD(V-SMOW)‰ -64.0 -66.1 -63.6 -61.1 δ18O(V-SMOW)‰ -8.82 -9.05 -8.99 -8.67
LY5
LY6 LY7
地下水
地下水 地下水
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技术测定地下水的年龄
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地下水
的运动规律,确定水文地质参数
临涣矿 区地下 水溶解 碳酸盐 碳氧稳 定同位 素关系
利用稳定同位素技术研究水中化学组分的来源
临涣矿 区地下 水氢氧 稳定同 位素组 成及混 合端元
位置
利用稳定同位素技术研究地下水的起源和形成过程
(1) 低温条件下的同位素分馏作用一般要强于高温条件 下的分馏,因此低温条件下的同位素分馏系数通常要 大于高温条件下的同位素分馏系数; (2) 稳定同位素的分馏程度与重轻同位素相对质量差的 平方成反比,这意味着原子核的质量数越大,其分馏 程度越低。例如,在相同的条件下,100Ru和101Ru之 间的分馏程度还不及10B和11B之间分馏程度的1%。
(三)同位素交换反应
同位素交换反应是指,在同一体系中,物质的化学
成分不发生改变(化学反应处于平衡状态),仅在不同
的化合物之间,不同的物相之间或单个分子之间发 生同位素置换或重新分配的现象。 例如:大气圈与水圈之间发生氧同位素交换反应
2H 2 O O2 2H 2 O O2
18 16 16 18
δX-A ,δX-B ,δB-A 分别为样品对标准A、样
品对标准B和标准B对标准A的δ值。
三、同位素分馏
• (一)基本概念
同位素以不同比例分配于两种物质或物相中的现象
称为同位素的分馏。 例如:
16 蒸发相中富含 O 18 16 H2 O 18 16 H 2O 蒸发 . O / O O / O液 汽 18 18 H2 O 液相中富含 O 16
• 同位素丰度有相对丰度和绝对丰度之分
绝对丰度:是指自然界各种核素存在的总量,它 与组成核素的核子数量和结构有关,反映核素的 稳定性。
当原子序数Z<20时,N/P=1,核素最稳定,绝对丰
度高;
当20<Z<83时,N/P=1.5,最稳定;
当Z>83时,N/P偏离1或1.5,核素不稳定,绝对丰
度低。
3.千分偏差值( δ值) δ值能直接反映出样品同位素组成相对于标准样 品的变化方向和程度。
例如:δ 18O = +10 ‰,表示样品中的18O 比标准 样多10 ‰。 定义δ值的目的在于:
① 因为自然界的稳定同位素组成的变化很微,
用δ值可以明显表示变化的差异;
② 便于全世界范围内数据大小的对比。
H、 O 水中溶质的同位素 C,S,Cl,N,Si,Fe, Sr…
地下水中的同位素分类:
地下水中的同位素
天 然 同 位 素
人 工 同 位 素
稳 定 同 位 素
放 射 性 同 位 素
人 工 施 放 同 位 素
环 境 同 位 素
二、同位素组成及其表示方法
同位素组成是指物质中某一元素的各种同位素的
相对丰度:指同一元素各同位素的相对含量。 例如大气中三个氧同位素的相对丰度是:
16O:99.763%; 17O:0.0375%;18O:0.1995%。
2. 同位素比值 (R)
指物质(样品)中某元素的重同位素与常见轻同位素
含量(或丰度)之比,即:
X* R X
式中X*和X分别表示重同位素和常见轻同位素含量。 1)绝对比率(R):用两个同位素比值直接表示,
第一节
同位素基本理论
一、地下水中的同位素及分类
1、同位素的概念 元素 核素
同位素
• 1、同位素的概念
元素---原子核中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核素----同一种元素由于其原子核中中子数不同可 存在几种质量不同的原子,其中每一种原子称为 一种核素。 同位素---周期表中占有同一位置,其原子核中质 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某一种元素的原子,即
大量实测资料表明:价态和相态差别大的化学反应, 同位素交换反应更明显。
交换反应的特点:
A. 可逆反应;元素的各种同位素化学性质相同,只
在不同化合物或物相之间产生轻重同位素原子或分 子的重新分配,而不发生化学反应,交换前后系统
中的同位素原子或分子的总数保持不变;
B. 交换只限于同一体系中,不同物相或化学组分的
①在世界范围内居于该同位素成分变化的中间位置,可
以做为零点;
②标准样品的同位素成分要均一;
③标准样品要有足够的数量;
④标准样品易于进行化学处理和同位素测定。
为了准确的比较不同样品间同位素比值的变化,国
际上用统一的标准(表4-1)。 表4-1 O ,H,S,C国际标准
元素 O H 标准 维也纳标准平均海水 维也纳标准平均海水 美国亚理利桑娜州卡杨 迪亚布峡谷陨硫铁 美国南卡罗娜州白垩系 皮狄组箭石 代号 VSMOW VSMOW 同位素的组成
所含的重同位素越多。例如,对于各种相态的水来
说,δ18O固态水>δ18O液态水>δ18O气态水;
同位素动力分馏是偏离同位素平衡分馏的一类同位 素分馏现象。 在动力分馏过程中同位素在不同物质或物相中的分 配是随时间和反应过程而变化的。 例如:光合作用: 生物优先吸收
12C, 1H;
目前研究比较成熟的是同位素平衡分馏,其中最具 代表性的就是同位素交换反应和Rayleigh分馏
=1.0407,说明CO2比与其平衡的水富
含40.7‰的18O .
只要测得一个体系内两种物质的δ值,也可求得它们 之间的同位素分馏系数:
δA =[(RA/R标)-1]×1000
(RA/R标)= (δA /1000)+1
RA = [(δA /1000)+1]. R标
同样: RB= [(δB /1000)+1]. R标
例如RD =D/H R18O =18O/16O R34S =34S/32S 等
2)相对标准样品R的绝对比率差(ΔR)
ΔR = R样品 - R标准
3.千分偏差值( δ值)
指样品的同位素比值 (R 样 ) 相对于标准样品同位素比值
(R标)的千分偏差,即:
δ(‰)=(R样—R标)/R标×1000 式中: R样—样品中的同位素比值 R标—标准中的同位素比值 若 δ(‰)>0 δ(‰)<0 表示样品比标准富含重同位素 表示样品比标准富含轻同位素
对富D和18O。
两种物质(或两种不同相)之间,同位素分馏程 度用两种物质中同位素比值之商表示:
A B
R A , RB
式中: A B —A,B 物质或相中的同位素分馏系数,
—A,B 物质或相中的同位素比值,
RA RB
A B 1,说明A物质比B物质富含重同位素; A B 1, 则说明B物质比A物质富含重同位素; A B 1 ,说明A、
(3) 对于氧化还原反应,平衡分馏使得重同位素通常 趋向于在高氧化态的组分或化合物中富集。例如,
SO42-一般要比硫化物富含34S,CO2一般要比 CH4中
的13C含量高,反硝化作用常使得残留NO3-中14N和
18O的含量同步增大。
(4) 对于同一化合物的不同物相态或同一元素的不同
组分,一般来说物质的密度越大,平衡分馏就使其
B物质中的重同位素含量相同。
• 例如: CO2—H2O系统中氧同位素分馏系数
C O2 H O C O2 H O
16 18
18 2
16 2
CO H O
2 2
RCO2 R H 2O
( O / O) CO2 ( O / O ) H 2O
18 16
18
16
co 25℃时,
2 H 2O
更新性,追踪地下水的污染是当前国内外
较为新颖的方法之一。
同位素技术技术在水文地球化学领 域的应用
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技术测定地下水的年龄;
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地下水的运动规
律,确定水文地质参数;
利用稳定同位素技术研究地下水的起源和形成过 程; 利用稳定同位素技术研究水中化学组分的来源;
-61.7
-52.6 -56.5
-8.30
-6.53 -7.52
LE1
LE2 LE3
地下水
地下水 地下水
-60.5
-62.2 -62.4
-8.30
-8.40 -8.86
样品的δ值可通过质谱仪直接测得,但δ值的大小与选
用的标准样品直接相关。
同位素分析资料要能够进行世界范围内的比较,就必须
建立世界性的标准样品。世界标准样品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