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低碳发展实践区评价指标体系
低碳园区评价指标体系

对委托方提供的任何资料以及在核查过程中所获取的受核查方的有关技术商业数据、生产经营数据、财务数据、能耗数据、碳排放数据等信息保密。
未经受核查方允许,不将其透露给委托方之外的第三方。
如有违反上述规定的行为引起投诉或纠纷,核查机构由此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低碳园区评价指标体系1体系简介根据低碳园区的特征及建设目标,本体系将低碳园区的评价指标体系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为目标层,即低碳园区评价指数;第二层为准则层,分别对应低碳发展的几个发展重点,即经济发展与碳排放、能源与低碳技术、园区建设与管理;第三层为指标层。
评价体系由8个指标组成,见下表。
表1 低碳园区评价指标体系结构2 指标解释2.1 单位GDP综合能耗指标解释:指报告期内园区综合能耗总量与园区GDP之比,反映园区能源利用效率。
园区综合能耗总量:指企业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煤、电、油等能源的消耗(包括生产取暖、降温等用能)。
各种能源均按国家统计局规定的折合系数折成标准煤计算。
(万元)园区标准煤)园区综合能耗总量(吨万元)综合能耗(吨标准煤单位GDP /GDP =2.2 单位GDP 碳排放下降率指标解释:指园区本年度相对于上年度的单位GDP 的碳排放量下降情况,是园区减排温室气体、发展低碳经济的最直观表现。
(万元)本年度园区(吨)本年度园区碳排放总量万元)碳排放量(吨单位GDP /=GDP%=GDP 单位碳排放下降率()100%-⨯上年度碳排放量(吨/万元)本年度碳排放量(吨/万元)上年度碳排放量(吨/万元)2.3 综合能耗弹性系数指标解释:指报告期内园区综合能耗总量增长率与GDP 增长率的比例。
综合能耗总量增长率指报告期内园区综合能耗总量相对上一年的综合能耗总量的增值与上一年综合能耗总量的百分比。
%=综合能耗增长率()100%-⨯当年综合能耗总量(吨标准煤)上年度综合能耗总量(吨标准煤)上年度综合能量总量(吨标准煤)增长率园区园区综合能耗增长率综合能耗弹性系数GDP =2.4 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例指标解释:指报告期内园区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消耗占总能源消耗的比例。
DB11_T1369-2016低碳经济开发区评价技术导则

ICS 13.020.01A 02备案号:52156-2017 DB11北京市地方标准DB11/T 1369—2016低碳经济开发区评价技术导则Technical guidelines for low-carbon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assessment2016 - 12 - 22 发布2017 - 04 - 01 实施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目次前言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基本原则 (2)5 评价指标体系 (2)6 评价方法 (3)7 评价程序 (9)附录A(资料性附录)低碳经济开发区评价报告提纲 (10)附录B(资料性附录)低碳经济开发区评价报告格式 (11)I前言本标准依据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组织实施。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国际工程咨询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焦跃、张晓丽、杨薇、南楠、张温远、王瑞潇、刘珊、阮琼、吴俊。
II低碳经济开发区评价技术导则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低碳经济开发区评价的一般原则、工作程序、内容、方法和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北京市国家级经济开发区,中关村自主创新示范区二级园区,市级经济开发区、金融商务服务中心区的低碳发展水平评价。
其他经济开发区可参照此标准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3331 能源管理体系要求GB/T50878 绿色工业建筑评价标准HJ 274综合类生态工业园区标准DB11/T 825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北京地区)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3.1经济开发区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中央及地方政府为整合经济、高新技术资源或实验示范而划定的功能区,通过给予政策优惠集聚人才、资金、技术各类资源,在一定空间范围内进行科学整合,突出产业特色,优化功能布局,以适应产业升级和市场竞争需要的产业园区。
发展低碳经济 构建低碳城市——以上海市为例

、
国外 主要 发 达 国家 和城 市 发 展 低 碳 经 济 的举 措 和 实 践
“ 低碳 经 济 ” 概念 最早 正式 出现在 英 国能 源 白皮书 《 们 能源 的未 来 :创建 低碳 经 济》 ( u 我 Or E eg uue raigaL w C ro c nmy 中 ,在 其 后 的 “ n ryF tr —C et o ab nE o o ) n 巴厘 路 线 图 ” 中被 进 一步 肯 定 , 20 0 8年 的世 界环 境 日主题 定 为 “ 转变 传统 观念 ,推 行低 碳 经济 ” ,更是 希望 国际社 会 能够 重视 并
视 , 并 成 为 我 国推 动 经 济 社 会 转 型 的 重 要 导 向 。 在 此 背 景 下 , 上 海 培 育 发 展 低 碳 经 济 有
着极 其 重要 的战略 意 义 ,着 眼 于发 达 国家和 大城 市的 经验 ,上 海要 结合 城 市特 点 ,体现
具有 自身特 色的低 碳 经济 内涵 ,并 从低 碳 实践 区和低 碳 试 点 区这 两类重 点 区域切 入 ,在
①
任 力 :《国外 发 展 低 碳 经 济 的政 策 及 启 示 》,《 市 发 展 研 究 》 2 0 城 0 9年 第 2期 。
43
社会 科 学
21 第 1 0 0年 0期
沈 露 莹 :发 展 低 碳 经 济 构建 低 碳 城 市
2 美 国。在本 轮经 济危 机 中 ,美 国一 改在 应对 气 候 问题 上 的消极 态 度 ,发动 “ 、 能源新 政 ” ,
希望通 过发 展低碳 经济进 一 步 占据全 球 优势 地 位 。2 0 0 9年 6月 ,美 国 众议 院通 过 了 旨在 降 低 美 国温室 气体 排放 、减少美 国对 外 国石 油依 赖 的 《 国清 洁能 源安 全 法案 》 美 。该法 案规 定 的减 排 目
从理念走向实践——上海市低碳实践区建设探索

a t n s o h t lw a b n e eo m e t i a ig r a c r m c n e tt a t e hs c i h ws t a o c r o d v lp o n s kn g e tpa e fO t o c p o pr ci .T i c a t l ds u s s b u t e i ic n e o e t bihn lw c r o p a t e o e n h n a ri e ic s e a o t h sgnf a c f s a l ig o c i s a b n r c i z n i S a gh i c
低 碳 城 市 建 设 专 栏
从 理念走 向实践
上 海 市 低 碳 实 践 区建设 探 索
上 海 市发 展 改 革研 究 院 总 经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师 兼 能 源 交通 研 究所 唐 忆 文
摘
要 :2 1 年 , 海市人 民政府 对虹桥 商务 区、 01 上 崇明县 、 宁区虹桥 地 区、 长 临港地 区( 包括产 业区和 主城
握 的四个关键点 . 供有 关部 门参考 。
关 键 词 :低 碳 发 展 : 碳 实 践 区 建 设 : 新 突破 低 创
F O Co c p o r c ie — Ex Ir g t e E t b ih r m n e tt P a t — c pO i h s a l me t o a g a n s n f Sh n h i L w r o a t e Z n o Ca b n Pr c i o e c
征 , 别是 目前在体 制框 架还 没 有与 之衔 接 到位 的 特 情 况 下 , 府 的 引导 是 低碳 实 践 的根 本 保 证 , 以 政 所 必 须充 分 发 挥 政 府 的主 导 作 用 。 过 规 划 、 针 和 通 方
中国八大碳评价指标体系

中国八大碳评价指标体系1碳减排指数★中国首个碳减排指数;★“中国碳金融之父” 之称的孔英提出;★奠定了中国的碳减排领域自己的学术研究基准;★为未来的企业碳排放及碳交易等制定了科学的计算标准;★为国家科学节能减排体系的构建;2上海交通大学碳系列指数★应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结合行业、企业的生产经营和污染物排放状况,创建实时动态的碳污协同减排指数体系;★碳系列指数包括了碳排放指数、碳目标指数、碳经济指数;★对减排潜力、减排责任、能源消耗进行综合监控和动态评估;★实时了解和掌握碳污排放特征、碳汇平衡关系;3电力碳排放指数体系★由电力碳排放总量指标、电力碳排放强度指标和零碳电能占比指标三个部分组成;★从时域、地域和成分三个维度精准刻画;★其计算方法可适用于年、月、日和实时等不同时间尺度;★对煤电、燃气机组等碳排放电能成分进行专门分析;4中国双碳大数据指数★国内首个以城市作为被评价主体;★运用大数据手段建立的碳达峰、碳中和高质量发展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四大板块:发展导向、发展水平、发展进展和发展管理;5中国城市碳达峰碳中和指数★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科研团队联合公众环境研究中心组建;★开展了中国城市碳达峰碳中和指数评价研究;★评价研究涉及110 个重点城市;6碳排放效率指数、公平指数、碳减排潜力指数★由碳排放效率指数和公平指数两个变量组成的碳减排潜力指数;★分析中国各省市的减排政策;★比较中国各省市的碳排放效率指数和公平指数;7中国低碳指数★北京环境交易所融合了35 家中国上市公司推出;★指数覆盖太阳能、风能、核能、水电、清洁煤、智能电网、电池和垃圾处理等;★采用修正市值权重法;8中国城市低碳发展指标体系及指数★由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发布;★包括低碳发展理念、低碳发展水平、低碳发展进展、低碳发展管理4个一级指标。
上海猛推三大“低碳经济试验区”

曾刚此前接 受采 访时 也建议 ,一 定 要实 现跨越式发 展 ,否则 很可能重新 走
造 ,安装净 化池 ,将污水集 中处理 ,这
些都是要靠项 目来落实 。 资金 的来 源成 为重 中之重 ,而缺少
更 深 意 义 上 ,像 上 海 这 样 的 城 市 以 五 分
之 一的土地 来建 设生态 岛,这在其他 国
家 和 地 区 是 没 有 过 的 ,生 态 岛 建 设 将 使
杨建文 却认 为 ,如何 协调产 业发 展 与生态保 护 的关 系始终是建 设生态 岛的 难题 。他 表示 ,崇 明岛 的生 态保护并 不 是 原生态 的保护 ,而是要在 发展 中进行 保 护 ,而崇 明长期 以来落后 于上海市 的 经 济社会发 展水平 ,而没有工业 发展 的
41
力 推 “ 大 低 碳 三 经 济 试 验 区"
在这 个 节点 推 出崇 明 岛发 展 规划 ,
上主要 依靠投 资推动 和 自然资源 消耗 的 粗放 型发展道路 ;崇 明可以发展 总部经 济 、发展 功能 区 ,发展低碳 经济 和清洁
能 源 。圈
资金的支持 ,这些项 目将难 以完成。 纲要 中提 出,“ 统筹平 衡市级层 面对
上 海 有 着 更 深 的布 局 。
据 了解 ,上 海将 打造三 大低 碳经济 实 践 区,其 中就包 括崇 明岛。另外两个
是 临 港 新 城 和 虹 桥 枢 纽 。根 据 上 海 市 的
部 署 ,这三个 实践 区将 根据 自身特点探
索 低碳路径 ,崇明 岛将 建立低碳 生态实 践 区、临港新城将建立低碳发展实践区 ,
我国城市低碳发展水平综合评价与分析

我国城市低碳发展水平综合评价与分析引言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低碳发展逐渐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目标。
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的低碳发展水平成为检验国家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指标。
本文将对我国城市低碳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与分析,以期为城市低碳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低碳发展理论框架低碳发展是指通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经济社会进步和环境可持续发展。
低碳发展理论框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温室气体排放–温室气体的定义和主要成分–温室气体的排放源和排放量测算方法–温室气体排放对气候变化的影响2.低碳发展政策–国家层面的低碳发展政策和目标–城市层面的低碳发展政策和实施措施–低碳发展政策对城市经济和环境的影响3.低碳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评价指标的选择和构建方法–低碳发展评价指标与城市经济、环境指标的关联性分析–低碳发展指标体系在城市间的比较与分析我国城市低碳发展现状分析城市低碳发展政策与目标在我国,政府积极推动城市低碳发展,通过发布一系列政策文件和实施举措,提出了一系列城市低碳发展目标。
这些目标主要包括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能源结构调整、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
各地区和城市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应的低碳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
城市低碳发展综合评价为了评价各城市的低碳发展水平,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
我国城市低碳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温室气体排放量–城市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和单位GDP排放量–主要温室气体排放源和排放工业部门的排放情况2.能源结构和能源消费–城市能源消费总量和单位GDP能耗–各种能源消费比例和结构–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情况3.低碳技术应用–城市使用低碳技术的情况和效果–低碳技术在建筑、交通、工业等领域的应用情况4.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城市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的投入和成效–城市绿地覆盖率和森林覆盖率等生态环境指标城市低碳发展水平分析通过对各城市的低碳发展综合评价指标进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城市间低碳发展水平存在差异不同城市的低碳发展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发达地区和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低碳发展水平相对较高,而相对落后地区的低碳发展水平较低。
SZDB∕Z 308-2018 低碳园区评价指南

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率 ≥50%
[35%,50%) [20%,35%)
得分 6 4 2
5.2.11 单位工业增加值新鲜水耗
单位工业增加值新鲜水耗指园区每万元工业增加值所消耗的工业新鲜用水量,单位:立方米每万元。 新鲜用水量指园区内企业用水单元或系统取自任何水源被该企业第一次利用的水量不包括生活用水。 单位工业增加值新鲜水耗评分规则见表12。
低碳园区评价指标分值一级指标分值二级指标分值三级指标分值低碳规划23规划建设23单位建设用地工业增加值低碳生产55能源节约16单位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污染控制16单位工业增加值废水产生量资源利用23单位工业增加值新鲜水耗低碳管理22运营管理22低碳管理能力52评价规则521单位建设用地工业增加值单位建设用地工业增加值指园区单位用地面积产生的工业增加值单位
表 10 单位工业增加值固废产生量评分规则表
单位工业增加值固废产生量 (吨每万元) ≤0.02 (0.02,0.1]
得分
5 3
5.2.10 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率
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率指园区分类收集的生活垃圾量占生活垃圾清运总量的百分比。 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率评分规则见表11。
表 11 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率评分规则表
表 9 单位工业增加值废水产生量评分规则表
单位工业增加值废水产生量 (立方米每万元) ≤0.26 (0.26,0.30]
得分
5 3
4
SZDB/Z 308—2018
5.2.9 单位工业增加值固废产生量
单位工业增加值固废产生量指园区每万元工业增加值产生的工业固体废物总量,单位:吨每万元。 工业固体废物产生总量指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半固体和高浓度液体状废弃物的总量,包括冶炼废 渣、粉煤灰、炉渣、煤矸石、危险废物、尾矿和其他废物等,不包括矿山开采的剥离废石和掘进废石(煤矸 石和呈酸、碱性废石除外,酸性和碱性废石指采掘的废石,其流经水、雨淋水pH<4或pH>10.5)。其他废物 包括污泥、工业垃圾等工业固体废物。污泥指工业废水处理中所排出的固体沉淀物(以干泥量计)。工业垃 圾包括机械工业切削碎屑、研磨碎屑、废型砂等,食品工业的活性炭渣,硅酸盐工业和建筑业的砖、瓦、碎 砾、混凝土碎块等。 单位工业增加值固废产生量评分规则见表1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
分布式供能和区域能源中心建设情况(2分)
建设有分布式供能系统的,得2分。
10
六、低碳建筑(10分)
新建建筑节能低碳
(8分)
新建建筑均达到绿色星级标准,得2分;
23
低碳产品和装备生产、研发与技术应用(4分)
区域生产低碳产品和装备,且产值明显提高的[7],得2分;
区域开展低碳技术研发或推广应用的[8],得2分;
24
加分项
(10分)
\
在低碳制度创新和新技术推广应用方面开展探索
在能源或温室气体排放总量控制、低碳新技术推广应用、节能低碳新机制创新、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编制、温室气体统计排放核算体系建立等方面有突破创新、取得明显成效的,每一项加2分,最多加10分。
6
加强能力建设(4分)
编制区域低碳发展建设导则的,得2分;
进行低碳发展相关政策、低碳技术和产品、低碳示范项目推广、低碳科普知识等方面的宣传和培训,得2分。
7
低碳发展
实践
(50分)
五、能源低碳化
(9分)
燃煤(重油)锅炉清洁能源替代(3分)
区域内实施燃煤(重油)锅炉清洁能源替代项目,得3分。
8
可再生能源利用(4分)
附件1:
上海市低碳发展实践区评指标体系
(基础项100分;加分项10分)
方面
指标项
指标内容
评分标准说明
得分
1
低碳发展
目标
(20分)
一、低碳目标(20分)
低碳发展总体目标完成情况(20分)
实践区低碳发展边界清晰,碳排放总量或强度目标设置清晰,得10分;
完成低碳发展目标,得10分;完成低碳发展目标80%以上,得5分;完成低碳发展目标不足80%,不得分。
(9分)
公交系统建设(3分)
公交站点或自行车停放点合理布置,得3分。
13
慢行交通系统建设
(3分)
建设区域慢行交通系统的(自行车道和步行道),得3分。
14
低碳交通工具和设施(3分)
推广新能源汽车,得2分;道路采用可渗透路面,得1分。
15
八、资源综合利用
(8分)
生活垃圾分类(2分)
宣传并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形成一定效果的,得2分。
3栋以上建筑达到高标准节能要求,或采用外遮阳与建筑一体化、立体绿化等低碳技术,得2分;
3栋以上新建建筑采用装配整体式施工或全装修,得2分;
开展绿色施工,或创建节约型工地的,得2分。
11
既有建筑实施节能改造(2分)
既有建筑实施门窗、外遮阳、LED高效照明、空调等节能改造[1],得2分。
12
七、低碳交通
完成区域低碳发展相关统计体系构建,得2分;
提出低碳发展总体目标相关的统计方法,得2分。
4
四、区域管理(20分)
区域低碳管理和实践情况(12分)
区域内企业组织开展碳排放年度报告或碳披露,得2分;
发布区域内重点排放企业名单,并开展相应低碳管理,得2分;
区域内企业参与碳标识、碳审计、碳认证、碳排放因子监测、CDM清洁发展机制、自愿减排等活动,得2分;
16
水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4分)
推广使用节水设备的,得2分;
实施中水回用、雨水回收、江河水等非常规水资源利用等示范工程的,得2分。
17
秸秆资源化利用(2分)
开展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2],得2分。
18
九、碳汇
(6分)
绿化覆盖率(2分)
绿化覆盖率较申报时有一定提升,或高于本市要求,得2分。
19
森林覆盖率(2分)
2
低碳发展
管理
(30分)
二、组织领导(6分)
区域低碳发展工作推进框架和目标责任评价考核情况(6分)
申报单位形成低碳发展工作组织管理推进体系,并定期推进的,得2分;
申报单位明确低碳发展推进机构的职责,得2分;
将低碳发展目标任务纳入区域有关责任评价考核体系,得2分。
3
三、统计体系(4分)
区域低碳发展目标相关统计体系情况(4分)
合计
注:[1]评分针对“既有城区”设置,[2] - [4]评分针对“郊区”设置,[5] - [8]评分针对“产业区”设置。若评价时,上述基础项指标无法计分,则按照实际得分折算为100分制
区域内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全部按要求安装分项计量装置,得2分;
重点用能单位全部按要求建立能源计量体系,得2分;区域内宾馆、餐饮、商场和社区等场所积极践行和宣传低碳生活和消费理念,得2分。
5
探索创新出台低碳发展政策机制(4分)
研究制定区域低碳发展相关支持或约束政策,得2分;
安排低碳发展专门资金,得2分。
森林覆盖率较申报时有一定提升,或高于本市要求[3],得2分。
20
自然湿地保有率(2分)
自然湿地面积或生态效果较申报时有一定提升[4],得2分。
21
十、低碳制造和产业
(8分)
产值能耗水平(2分)
产值能耗水平较申报时或本市相关要求有所降低[5],得2分。
22
清洁生产认证(2分)
区域内企业开展清洁生产认证[6],得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