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颤动病人的观察及护理要点

合集下载

心房颤动病人行左心耳封堵术的观察及护理

心房颤动病人行左心耳封堵术的观察及护理

心房颤动病人行左心耳封堵术的观察及护理摘要:目的:总结心房颤动病人行左心耳封堵术的观察及护理措施。

方法:回顾性分析 2021 年 8 月—2022 年 9 月在我院心内科行左心耳封堵术的 48例心房颤动病人的围术期护理,包括完善术前准备和检查,术后严密观察病情,严防并发症,做好出院健康宣教。

结果:48 例心房颤动患者均手术顺利,恢复良好出院。

结论:在心房颤动患者行左心耳封堵术过程中给予严密的观察及精心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关键词:心房颤动;左心耳封堵术;护理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患者具有较高的血栓栓塞发生风险。

血栓栓塞并发症是致死、致残的重要原因。

90% 心房颤动患者的血栓来自左心耳[1]。

由于来自左心耳,栓子的形态较复杂、直径较大,所诱发的脑卒中,较继发于动脉粥状硬化性脑血管病所诱发的脑卒中,具有梗死面积更大、致残率更高、死亡率更高、愈后更差等特点[2]。

经皮左心耳封堵术系指使用特制的封堵器闭塞左心耳,从而达到预防房颤血栓的目的[3],为采用射频消融等手术效果欠佳及不能用抗凝剂的患者到来了希望。

我院心内科于2021年起逐步开展这项介入治疗手术。

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选取2021年8月—2022年9月在我院行左心耳封堵术的心房颤动患者 48例,男19例,女29例;年龄56~ 86岁。

病人均为非瓣膜性心房颤动;于手术治疗前通过经食管超声心动图(UCG)将左心房血栓存在的可能性排除。

48例患者均成功封堵出院。

1.护理2.1 术前护理2.1 .1健康宣教一般患者均缺乏对左心耳封堵术这项新介入技术的了解,同时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很多家属不能陪伴,所以患者对手术都伴有一种恐惧心理,如焦虑、烦躁等不安定情绪,因此,在做好心理护理的同时,需要将左心耳封堵术的优点、操作过程、注意事项等为患者进行详细解释,消除患者的疑虑,以最好的状态配合医师完成手术。

2.1.2 术前准备①积极配合医生完成相关检验、检查项目,尤其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或左房增强 CT扫描是为了排除左心耳血栓必须要做的检查。

房颤护理护理查房ppt课件

房颤护理护理查房ppt课件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治疗情况等。
体格检查
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特别是 心率、心律、血压等心血管指 标。
实验室检查
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如血 常规、生化、甲状腺功能等, 以帮助评估患者整体健康状况 。
器械检查
如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以 评估心房结构与功能。
常见护理问题及原因分析
血栓栓塞
房颤患者易形成血栓,血栓脱落可能导致栓塞事件,如脑 卒中、心肌梗死等。原因包括心房丧失收缩功能,血液淤 积在心房内,以及血液高凝状态等。
定期监测患者的心率和心律,及时发现异常 情况。
避免诱发因素
避免过度劳累、紧张、情绪波动等诱发因素 ,减少房颤的发作。
记录症状和体征
记录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如心悸、气短、胸 闷等,为医生提供诊断依据。
特殊护理措施(如抗凝、抗心律失常等)
抗凝治疗
对于房颤患者,尤其是长期持续性房颤或伴有栓塞危险因素的患者,需要使用抗 凝药物预防血栓形成。护理人员需指导患者正确使用抗凝药物,并监测凝血功能 。
发展趋势预测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健康 需求的不断提高,房颤护理将更加注重 个体化、综合性和全程管理。同时,随 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发展 ,房颤护理将更加智能化和精细化。
VS
挑战应对策略
面对未来发展趋势的挑战,房颤护理需要 不断加强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提高护理 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服务质量。同时,需要 加强跨学科合作和信息化建设,推动房颤 护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方案设计
01
02
03
方案设计原则
以问题为导向,注重实效 性,关注重点问题和关键 环节。
方案设计方法
采用PDCA循环法、品管 圈等质量管理工具,制定 持续改进方案。

房颤病人的护理 ppt课件

房颤病人的护理  ppt课件
ppt课件 23
因房颤不可能根治,加强对患者 及家属的宣教及其重要!
ppt课件 24
出院指导
• 1.指导患者及家属了解心律失常的常见诱因, 病因及防治知识,解释心律失常诱发因素: 情绪激动,刺激性饮料,吸烟,酗酒等。 • 劝导患者少食多餐,选择清淡,易消化, 低脂和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ppt课件
25
ppt课件 3
房颤的临床表现
• 症状取决于心室率的快慢,当心室率 >150次/分时可有相应的症状,甚至发 生左心衰,心绞痛或心源性休克。
ppt课件
4
房颤常见的临床症状包括:
(1)心悸:感到心脏跳动紊乱或心跳加快, 体力疲乏或者劳累; (2)眩晕:头晕眼花或者昏倒; (3)胸部不适:心前区感到疼痛、压迫感; (4)气短:在轻度体力活动或者休息 时感觉呼吸困难;此外有些病人可能 没有任何症状。
ppt课件
19
适合抗凝治疗的人群
• 年龄≥65岁; • 以前有过中风病史或者短暂脑 缺血发作 • 充血性心力衰竭; • 高血压;糖尿病 ;冠心病; • 左心房扩大; • 超声心动图发现左心房血栓
ppt课件 20
抗凝药使用的注意事项
• 抗凝过度可能导致出血,抗凝强度不够则 没有预防作用,特别是用药初期,及过程 中需要反复抽血化验,许多病人不能长期 坚持。华法林的作用很容易受到其它药物 或饮食的影响,使用剂量的调整不好掌握。 对于一些不能耐受华法林的病人可以用阿 司匹林,低分子肝素等。
ppt课件 9
正常心电图
ppt课件
10
正常与房颤的对比
ppt课件
11
V1导联上的房颤
ppt课件
12
房颤
• • • • P波消失 出现形状大小,间隔不均匀的f波 QRS波间隔绝对不规则 QRS波形态规则

心房颤动患者护理的研究进展

心房颤动患者护理的研究进展

心房颤动患者护理的研究进展【摘要】心房颤动(房颤)是21世纪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心血管疾病.我国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房颤患病率约0.77%,房颤患者约有800万例.有效的房颤管理模式也亟待摸索,房颤的预防、诊治等工作迫在眉睫.近年来,国外陆续有中心建立了一体化的房颤综合管理项目,依据治疗指南,为房颤患者提供系统化管理.房颤综合管理项目是通过整合院内外相关优势技术和力量为房颤患者提供便捷诊疗通道的机构,是综合管理的重要载体.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用通俗的话说就是患者出现了“心脏乱跳”的现象。

正常的心跳频率是60~100次/分,而且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可以保持心脏正常泵血功能。

一旦发生房颤,心房的激动频率高达300-600次/分,且激动传导杂乱无章,心房失去正常的收缩,不但影响心脏的泵血功能,导致或加重心衰,还容易在心房内形成血栓,血栓脱落即可引起中风等并发症。

房颤患者的心跳不但快慢不等,还会出现心跳强弱不齐以及“脱跳”,也就是说,如果同时测每分钟心率和脉率,会出现脉率低于心率的情况。

目前多国临床研究表明,房颤的总发病率约为1%,并呈上升趋势。

房颤的发生与年龄相关,年纪越大,房颤的发病率越高。

据统计,房颤患者的中风发生率高达常人的7倍。

房颤最大的危害是导致患者总死亡率增加、心脏逐渐扩大、心力衰竭及脑卒中发生率增加。

房颤发作时会导致人体出现严重的不适症状,一般来说比较常见的就是心慌气短、胸口发闷的情况,部分患者会有头晕昏倒、双眼一黑的情况发生。

但也有部分患者房颤时心室率不快,尤其是慢性房颤者;这种情况下,患者可能无任何症状,直至因为心衰或者出现中风才就诊发现心房颤动。

因此,房颤的危害及治疗的必要性,并不取决于患者症状的轻重,房颤患者无论有无症状均应到专科医院行系统检查,评估房颤的危险分层,由专科医生指导下一步的治疗。

一、接照心房颤动发作的持续时间长短,可将其分为:阵发性心房颤动:是指心房颤动的持续时间在1~2周以内。

高血压并发心房颤动患者护理干预效果的观察

高血压并发心房颤动患者护理干预效果的观察
论 著
CARNEARM 口固 叠● H E DLEE ■■ ■ IFIMCT N —譬 NOG I A T T●
高血压并发 心房颤动患者护理 干预 效果 的观察
黄 琦 李 宁榕 官玲燕
广东省汕头市龙 湖人 民医院门诊部 . 广东汕头
5 54 10 1
【 摘要】 目的 去除心房颤动诱发 因素 , 时观察 、 确处 理并 发症 。方法 对高血压并发心房 颤动进行仔细的病情观察 、 及 正 提出
tn i .M e h d o t a b l t n c mp iae y hg l o r su e e s o l o d c a eu l e s o s r ain r p s o t o s F ra r lf r l i o l td b i h b o d p e s r ,w h u d c n u t c rf l i n s b e t ,p o o e i i i ao c l v o n ri g c r o l a d f r l t u i g c r a u e .Re u t r v n i g a d r d c n h c u r n e o o l ai n u n a e g as n omu ae n r n a e me s r s s s s l P e e t n e u i g t e o c r c fc mp i t .Co ・ s n e c o n cu i n Ac u a e i n s b e v t n a d n ri g c r a u e a e p st e s n f a c n ara b i ain c mp ia e y h g l so c rt l e so s r ai n u s a e me s r sh v o i v i i c n eo t lf rl t o l td b ih l o n i g i i i l o c bo dp es r. lo rsu e

心房颤动的护理课件

心房颤动的护理课件

外科手术治疗
外科手术治疗是另一种非药物治 疗方法,通过手术直接消除心律 失常的起源,从而达到治疗心房
颤动的目的。
外科手术治疗适用于症状较重、 发作频繁的心房颤动患者,以及 无法接受药物治疗或导管消融治
疗的患者。
外科手术治疗需要专业的医生进 行手术操作,术后患者需要遵循
医生的建议进行康复和护理。
患者自我管理与护理
病因与病理生理
病因
心房颤动的病因多种多样,包括心血 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以及不 良生活习惯和家族遗传因素。
病理生理
心房颤动时,心房肌细胞内钙离子浓 度升高,导致心房肌细胞兴奋性异常 ,引发心律失常。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心房颤动患者可能出现心悸、胸闷、乏力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心力衰竭和脑 卒中等并发症。
定期随访
定期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 ,评估治疗效果,及时调 整治疗方案。
心理支持
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提 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辅导 ,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 的信心。
05
心房颤动护理的挑战与展望
护理中的挑战与问题
01
02
03
04
患者教育不足
许多患者对心房颤动的认知有评估困难
总结词
室率控制药物主要用于控制心房颤动患者的心室率,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详细描述
常见的室率控制药物包括β受体拮抗剂、钙通道拮抗剂等。这些药物通过抑制交感神经兴奋或舒张血 管平滑肌来降低心率和舒张期压力,从而减轻心房颤动引起的心悸、气短等症状。在使用室率控制药 物期间,需要密切监测心率变化和药物不良反应。
04
心房颤动的预防与控制
预防策略与措施
健康生活方式
遗传咨询与筛查

心房颤动病人的观察及护理要点

心房颤动病人的观察及护理要点

自我监测与管理的指导
总结词:自我监测
详细描述:指导病人如何在家进行自我监测,包括监测心率、心律、症状等,并告知出现异常情况时 的紧急处理措施。
定期复查的重要性
总结词:定期复查
详细描述:强调定期复查对心房颤动病人管理的重要性,指导病人按照医生建议的时间间隔进行复查,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 案。
总结与展望
VS
展望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心房颤 动认识的深入,心房颤动病人的护理将更 加专业化和精细化,有望为患者带来更好 的护理效果和生活质量。
THANKS.
确保病人按时服药,避免漏服或错服, 同时向病人说明药物治疗的重要性, 提高其治疗依从性。
预防药物副作用
了解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副作用,如恶 心、呕吐、头晕等,及时采取措施减 轻病人的不适感。
生活方式的指导
饮食调整
指导病人保持低盐、低脂、低糖 的饮食习惯,避免过度摄入刺激
性食品,如咖啡、茶、酒等。
适量运动
病因与病理生理
病因
心房颤动的病因多种多样,包括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等。
病理生理
心房颤动时,心房肌肉细胞内的电信号传导受阻,导致心房肌肉收缩不规则, 引发心率加快和心律不齐。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心房颤动患者可能出现心悸、气短、 乏力、头晕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心 力衰竭和脑卒中等并发症。
05
心房颤动病人护理的挑战与对策
挑战
心房颤动病人的护理面临许多挑战, 如病情复杂多变、患者认知不足、治 疗依从性差等。
对策
针对这些挑战,需要采取有效的护理 措施,如加强病情监测、提高患者认 知水平、加强心理支持等,以提高护 理效果。
未来研究方向与展望

艾司洛尔治疗高血压合并快速心房颤动的观察与护理

艾司洛尔治疗高血压合并快速心房颤动的观察与护理
龄 4 ~8 (7 5±6 5 岁 。所 有 病 例 均 符 合 19 9 65 . .) 9 9年 世 界 卫 生 组 织 和 国际 高 血 压 协 会 ( H IH) 血 压 诊 断 标 准 , 颤 w O/s 高 房 经 病 史 询 问 及 心 电图 证 实 , 且 心 室率 ≥ 10次 / n 并 0 mi。
生 活 质 量 , 者 危 及 生 命 。 因此 , 速 有 效 地 控 制 房 颤 的快 速 重 快 心 室率 , 是减 少房 颤 急性 并 发 症 , 持 血 流动 力 学 稳 定 的重 要 保 环节… 。我院 20 0 6年 8月 -2 0 0 7年 9月 应 用 艾 司洛 尔 治 疗 高血压合并快速心房 颤动患者 8 7例 , 得 满 意 疗 效 , 将 护 取 现 理体会报道如下 。
和 器 材 , 阿托 品 、 如 肾上 腺 素 、 丙 肾 上 腺 素 、 多 卡 因 、 巴 异 利 多
胺、 电除 颤仪 及 心 脏起 搏器 等 , 以便 及 时抢 救 。 2 4 用 药 护 理 因艾 司洛 尔对 静 脉 有 一 定 的 刺激 性 , 量 或 . 大 长 期 应 用会 出 现 静 脉 炎 , 浓 度 给 药 ( 1 / ) 造 成 严 重 高 > 0g L 会
结 自律 性 , 长 窦 房 结 恢 复 时 间 , 长 窦 性 心 律 及 房 性 心 律 时 延 延 的 AH 问 期 。 药 物 过 量 时 甚 至 会 出 现 心 脏 停 搏 , 电机 械 分 离 。 本 组 中 有 1例 用 药 后 出 现 心 动 过 缓 , 即 静 脉 注 射 阿 托 品 立
mg (g ri)连 续 静 滴 不 超 过 4 。若 血 压 控 制 不 理 想 加 /k ・ n , a 8h
还 应 观 察 患 者 的 精 神 状 态 、 识 、 命 体 征 及 有 无 胃 肠 道 反 意 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概 念及 病因
一、心房颤动(Af)简称房颤,是最 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是由心房多 个异位节律点各自已不同的速度发 放冲动所致。
二、病因 阵发性心房颤动可见于情绪激动、
手术后、或者急性酒精中毒;持续 性心房颤动常见于高血压病、冠心 病、瓣膜病、慢性肺部疾病、心肌 病、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栓塞、 甲亢、心包炎等。心脏与肺部疾病 病人发生急性缺氧、高碳酸血症、 代谢或动力学紊乱也可出现房颤。
七、 药物 治疗 的观

胺碘酮
适应症适用于利多卡因无效的室性心动过速和急 诊控制房颤、房扑的心室率,心室颤动。
用法和用量静脉滴注:负荷量按体重3mg/kg,然 后以1~1.5mg/min维持,6小时后减至0.5~ 1mg/min,一日总量1200mg。以后逐渐减量,静脉 滴注胺碘酮最好不超过3~4天。
西地兰
药理作用:强心药,加强心肌收缩。
适应证:急性心力衰竭,心房颤动,室上 性心动过速。
用法:口服:饱和量1-1.6mg,分次服, 维持量每日0.25—0.5mg;静注或肌注: 快速饱和量,第1次0.4~0.8mg,以后每 2~4小时再给0.2~0.4mg,总量1~1.6mg。
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心脏毒性,神经 系统症状。
四、 护理 观察
严密观察心率、心律、呼吸、
面色、血压变化。患者诉心悸、 气短、胸闷、乏力,尤其在体 力活动后心室率明显增加,并 可出现晕厥,尤其是老年患者, 由于脑缺氧及迷走神经亢进所 致。重的患者由两名护士
同时测量,一人听心率,另一 人脉率,由听心率发出“起” 或“停”口令,记时1分钟。以 分数式记录,记录方式为心率/ 脉率。如心率200次/分,脉率 80次/分,记录200/80次/分。

二、 临床 表现
心房颤动症状的轻重受心室
率快慢的影响。快速型房颤时 可感 心悸、胸闷、气短、活动 受限。心室率超过150次/分时, 可诱发心绞 痛、充血性心力衰
竭。心室率不快时可无症状。 心房颤动时心房有效收 缩消失, 心排血量比窦性心律减少25%。 心房颤动时有较高的体循环栓
塞发生危险。主要表现为第一 心音强弱不等,心律极不规则 及脉搏短绌。
不良反应(1)窦性心动过缓、一过性窦性停搏或 窦房阻滞,阿托品不能对抗此反应。(2)房室传 导阻滞。(3)偶有Q-T间期延长伴扭转性室性心 动过速。(4)促心律失常作用,特别是长期大剂 量和伴有低钾血症时易发生。(5)静注时产生低 血压。偶可发生低血钙及血清肌酐升高。静脉用 药时局部刺激产生静脉炎,宜用氯化钠注射液或 注射用水稀释,或采用中心静脉用药。禁忌严重 窦房结功能异常者禁用。Ⅱ或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双束支传导阻滞(除非已有起搏器)者禁用。心 动过缓引起晕厥者禁用。各种原因引起弥漫性肺 间质纤维化者禁用。对碘过敏者禁用。
三、 心电 图特

(1)P波消失,代之以f波。
(2)f波频率为350~600次/分, 其大小、形态和振幅不同。
(3)心室率绝对不规则,未治 疗时通常为100~160次/分当发 生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时,心 室率可完全均齐。
(4)QRS波群形态正常。当发 生室内差异性传导时,QRS波 群可宽大畸形。
六、 治疗
房颤的治疗分为药物治疗和消融治 疗。
药物治疗主要包括药物转律(胺碘 酮,商品名可达龙),药物控制心 率(如西地兰,盐酸美托洛尔,维 拉帕米等)以及抗凝治疗(华法林, 阿司匹林)。
消融治疗分为内科介入治疗及外科 术中消融。其中,心脏瓣膜疾病合 并房颤,在瓣膜手术同时,术中进 行房颤消融,可大大降低围手术期 风险,改善患者预后,提高长期生 存质量。
注意事项:静注需慢,应注意心率,心律 的变化。
先用利尿剂,后用强心剂,避免因左、右 心室排血量不平衡而加重肺淤血和肺水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