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优秀ppt课件
合集下载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ppt课件

重点词语
①其:它的。
②为: 叫作,称为。 ③发: 出发。 ④止: 栖息。
⑤练实:竹实,即竹子 所结的子。
⑥醴泉:甘泉,甜美的泉 水。
于是鸱得腐鼠,鹓 过之,仰
重点词语
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 ①于是Biblioteka 在这时。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②鸱:猫头鹰。
[译文]在这时猫头鹰拾到 一只腐臭的老鼠,鹓 从它 面前飞过,猫头鹰仰头看着 鹓 ,发出‘吓’的怒斥声。 现在你也想用你的魏国的相位 来‘吓’我吧?”
6.庄子讲鹓 的故事用意 是什么?
既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和 志趣,又极其辛辣地讥讽了 惠子。庄子没有直言痛斥惠 子,而用讲故事的方式绕着 弯子骂人,收到既尖锐痛快 又余味不尽的效果。
7.通过这则故事,你看出惠子和庄子各有怎 样的性格? 惠子: 醉心于功名富贵 对朋友薄情寡义 庄子: 清高自守 鄙视富贵
3.《惠子相梁》这则故事对什么样的人进行了辛辣的 嘲讽? 醉心功名利禄,心胸狭小的人。 4.你认为《惠子相梁》一文表现了庄子对功名利禄的 一种怎样的态度? 清高自守,淡薄功名利禄。
5.在本文中,庄子将 鹓 、鸱、腐鼠各比 作什么? 鹓 ——自己(志向 高洁之士) 鸱——惠子(醉心功 名利禄的人) 腐鼠——做宰相(功 名利禄)
害怕。怕庄子取代他的位置。起初的反应也可能 是欣喜。可是在别人的挑拨下,他马上对庄子起了疑 心,进而大动干戈,在城里进行大搜捕,非要把庄子 拿捏在自己手里不可。说明惠子薄情寡义,见利忘义。
2.庄子对此有什么反应呢? 他没有躲,没有逃,没有破口大骂、当面痛
斥,而是大大方方地主动来到惠子面前。面对利 欲熏心、薄情寡义的惠子,给他讲了一个鹓 的故事,极其辛辣地讽刺了惠子醉心功名利禄, 心胸狭小,让惠子自己去感悟故事的用意。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PPT优秀课件

公开课课件优质课课件PPT优秀课件PP T免费 下载《 庄子与 惠子游 于濠梁 之上》P PT
公开课课件优质课课件PPT优秀课件PP T免费 下载《 庄子与 惠子游 于濠梁 之上》P PT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
论辩
惠子
是否“知鱼之乐”
知鱼之乐
非鱼,安知鱼之乐
公开课课件优质课课件PPT优秀课件PP T免费 下载《 庄子与 惠子游 于濠梁 之上》P PT
(四)成语积累 濠梁观鱼:形容悠然自得,寄情物外。
公开课课件优质课课件PPT优秀课件PP T免费 下载《 庄子与 惠子游 于濠梁 之上》P PT
公开课课件优质课课件PPT优秀课件PP T免费 下载《 庄子与 惠子游 于濠梁 之上》P PT
(五)名句积累 1.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2.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1.采用对话的形式。 本文通篇采用对话的形式,两人一句接着一句,用以
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将这场论辩深化,显示了精彩的 诡辩艺术。 2.笔法轻松,充满机智与幽默。
庄子是否知道“鱼之乐”的论辩,本是深奥的逻辑问 题,但文章却用轻松、闲适的笔调描述论辩过程,二人语言 不乏幽默,令人感受到日常生活中的诗意,并深受感染。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一文中庄子与惠 子关于人是否“知鱼之乐”的论辩,表现了庄子机 智、巧妙的论辩风格,也表现了庄子“天人合一” 的哲学观点。
公开课课件优质课课件PPT优秀课件PP T免费 下载《 庄子与 惠子游 于濠梁 之上》P PT
公开课课件优质课课件PPT优秀课件PP T免费 下载《 庄子与 惠子游 于濠梁 之上》P PT
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
此之谓物化。”
(《庄子•内篇•齐物论》)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完整版课件

在气质上,如果说惠子带有逻辑家的个性,那么庄子则 具有艺术家的风貌。在人生态度上,惠子缺乏美学意 义上的欣赏与关照,注重客观存在的事物,是现实主义 者;庄子能从自由活泼的生命中由衷地感受到轻 松、闲适、愉悦,让人感受到日常生活中的诗意并为 之深受感染,是浪漫主义者。
5.《富贵不能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两篇文章中 孟子的思想主张与《北冥有鱼》《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之上》中庄子的思想主张有很大不同。请你用简洁的语 言,分别概括这些作品中孟子与庄子思想主张的不同点。
•1.了解庄子与惠子的关系,积累常用的文 言词语、句式。
•2.体会人物对话的语气,理解本则故事所 阐述的道理。(重点)
•3.感受庄子高雅的生活情趣和先秦诸哲 的思想差异。(难点)
1.庄子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 境?
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 化。表现了庄子“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 思想。
2.在庄子和惠子的辩论中,你认为谁是胜者?
示例:从故事本身来看,庄子占了上风。结尾处,在惠子 巧妙地援引庄子的反驳建立起符合逻辑的推理后,庄子似 乎应该无言以对而就此认输了,可是他又返回争论的起始, 借偷换概念而避重就轻地将惠子的发难化解了。所谓偷换 概念,指他把惠子说的“安知”,解释成“在哪里知道”,而 惠子的本意却是“怎么(能)知道”。
示例:孟子主张为人应信念坚定,明道正行,磨砺心 智、坚韧品行方能成才;庄子主张人应摆脱客观现实的影 响和制约,自由自在地活动,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外物。
从逻辑上看,惠子是胜者。前面说过,庄子是靠 故意曲解惠子的意思,才在争论中得以维持自己 最初的判断的,而这种做法显然是有悖于逻辑判 断规则的,所以说,惠子才是胜者。
3.课文由一次出游引出辩论。这场辩论中的庄子与惠
《庄子二则——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ppt课件

晓畅文意
1.诵读文章,揣摩文意。 2.请小组相互合作,借助工具书、课内注释、 上下文推断,疏通文意。直译意译相结合, 注意特殊词语、重点句式。 3.将不能解决的字词圈点勾画出来。
限制时长5分钟。
háo
tiáo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
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
课堂小结
本文通过写庄子、惠子在 濠梁之上关于“鱼之乐”的辩 论,表现了庄子机智、巧妙的 辩论风格,也表现了庄子“天 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的思想境界。
资料助读
庄惠之交
庄子虽然祖出名门,但是到了庄子这一辈却是贫困潦 倒。庄子经常饿着肚子研究学问,可谓家徒四壁。
惠子贵为一国之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庄子的个性喜欢安静,同时又对富贵名利看得很轻。 惠子的个性喜欢热闹,并且对于追求富贵带有极大的 热情。
惠施在梁国做宰相,庄子去看望他。有人告诉惠施说: “庄子(到梁国)来,是想取代你做宰相。”于是惠施唯恐 失去相位,在国都搜捕几天几夜。庄子前去见他,说:“南 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鹓鶵,你知道它吗?那鹓鶵从南海 起飞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 不是甜美的泉水不喝。在此时鹞鹰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 鹓鶵从它面前飞过,(鹞鹰)仰头看着,发出‘喝!’的怒斥 声。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相位)来威胁我吗?”
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
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
‘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
之/濠上也。”
濠水上的桥。
一种白色小鱼。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
21《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课件(共19张PPT)

庄子( 反唇相讥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惠子( 类比推理 ):我非子,固不知子矣; 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 鱼之乐。
庄子(偷换概念 ):汝安知鱼乐 知之濠上也
庄子返回争论的起点,把安知解释成哪里知道,而惠子 本意是怎么知道。庄子偷换概念,避重就轻化解了发难。
研读课文,感受辩论之趣
3.揣摩庄子与惠子辩论时的语气变化,并进行现场演读, 再现辩论情景,
庄子对鱼似乎情有独钟,昨天刚带着我们见识了 北冥的鲲鹏,今天又要领着我们去桥上看鲦鱼。就让 我们一起走进《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去感受 他们在辩论过程中展现的思想认识。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
学习目标
1.了解《庄子》及庄子的思想主张,把握文意。(重点) 2.欣赏《庄子》中雄奇瑰丽的想象和机智巧妙的论辩。
文言知识梳理
古今异义
①安知鱼之乐 古义:疑问代词,怎么 今义:安定;安全 ②请循其本 古义:追溯 今义:遵守,依照,沿袭
一词多义
固不知子矣 副词,固然
是鱼之乐也 结构助词,的
固 子固非鱼也 副词,本来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动词,巩固
之
助词,用于主谓 子之不知鱼之乐 之间,取消句子
独立性,无实义
汝心之固 形容词,顽固、固执
再读诗歌——结合注释,读通诗意
哪里。
已经。
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
追溯话题本源。循,追溯。
助词,用于句末,表
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提”顿,以引起下文。
庄子说:“请追溯话题本源。你说‘你哪儿知道鱼快乐’的 话,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在问我,我是在濠水的 桥上知道的啊。”
拓展阅读
庄周梦蝶 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 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周 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惠子( 类比推理 ):我非子,固不知子矣; 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 鱼之乐。
庄子(偷换概念 ):汝安知鱼乐 知之濠上也
庄子返回争论的起点,把安知解释成哪里知道,而惠子 本意是怎么知道。庄子偷换概念,避重就轻化解了发难。
研读课文,感受辩论之趣
3.揣摩庄子与惠子辩论时的语气变化,并进行现场演读, 再现辩论情景,
庄子对鱼似乎情有独钟,昨天刚带着我们见识了 北冥的鲲鹏,今天又要领着我们去桥上看鲦鱼。就让 我们一起走进《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去感受 他们在辩论过程中展现的思想认识。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
学习目标
1.了解《庄子》及庄子的思想主张,把握文意。(重点) 2.欣赏《庄子》中雄奇瑰丽的想象和机智巧妙的论辩。
文言知识梳理
古今异义
①安知鱼之乐 古义:疑问代词,怎么 今义:安定;安全 ②请循其本 古义:追溯 今义:遵守,依照,沿袭
一词多义
固不知子矣 副词,固然
是鱼之乐也 结构助词,的
固 子固非鱼也 副词,本来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动词,巩固
之
助词,用于主谓 子之不知鱼之乐 之间,取消句子
独立性,无实义
汝心之固 形容词,顽固、固执
再读诗歌——结合注释,读通诗意
哪里。
已经。
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
追溯话题本源。循,追溯。
助词,用于句末,表
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提”顿,以引起下文。
庄子说:“请追溯话题本源。你说‘你哪儿知道鱼快乐’的 话,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在问我,我是在濠水的 桥上知道的啊。”
拓展阅读
庄周梦蝶 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 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周 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课件

VS
和谐共生的理念
庄子的哲学思想强调万物之间的和谐共生 。这启示我们要注重人与自然、人与社会 的和谐共生,避免过度开发和破坏环境, 实现可持续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惠子的观点
惠子则更注重客观真理和逻辑分析, 他认为真理是客观存在的,需要通过 逻辑推理来认识。
文章中的难点解析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语言难点
历史难点
该文语言较为深奥,有些词汇和句式 较为生僻,需要结合上下文和语境进 行理解。
战国时期的社会背景和思想环境对于 理解该文也有一定影响,需要了解当 时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哲学难点
人生观
庄子的人生观主张自由、独立、自 然,反对过度追求名利和权力,对 后世的知识分子和普通百姓的人生 观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惠子思想的影响
政治思想
惠子的政治思想强调法治、公正 和秩序,对后世的政治制度建设 和治理方式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逻辑学
惠子在逻辑学方面有着重要的贡 献,其提出的“假言推理”等思 想对后世的逻辑学研究和发展产
互补性
虽然庄子和惠子的思想有所不同,但它们的互补性使得它们在很多方面都可以相互借鉴和应用。例如 ,庄子的自然哲学可以与惠子的法治思想相结合,为现代的环境保护和治理提供有益的启示。
05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的 现代启示
对个人修养的启示
道家思想与个人成长
庄子的哲学提倡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这启示我们在个人成长过程中,要 学会放下过多的欲望和执念,遵循内 心的自然发展,而不是过度追求外在 的成功和名利。
心境的平和与宁静
庄子在濠梁之上的故事中表现出一种 超然物外的心境,这启示我们要学会 在忙碌和压力中找到内心的平静,保 持一颗平常心,不被外界的纷扰所影 响。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精品 课件

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 鱼的快乐呢?”
•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固:本来
惠施说:“我不是你,本来就不知道你; •子固非鱼,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可以 肯•庄定子的曰!” :“请循其本,循 本::从 最初…说的起话题
庄子说:“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云者:如此如此
庄子与惠子的关系?
拓展阅读 (一)阅读下文,请直译:
注释:①郢:春秋战国 时楚国的国都。“郢人”
庄子送葬
指楚国都城里的某人。
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 垩:石灰
谓从者曰:“郢人垩慢其鼻 慢:通“墁”,涂抹。 端若蝇翼,使匠石斲之。匠 ②匠石:工匠名。 斲: 石运斤成风,听而斲之,尽 削,清除。 垩宋而元鼻君不闻伤之,,郢召人匠立石不曰失:容。③斤④运:听:斧:挥头任动 凭。 。 ⑤宋元 ‘尝试为寡人为之。’匠石 君:宋国国君。
曰:‘臣则尝能斲之。虽然,⑥质:对手。
臣之质死久矣!’自夫子之 ⑦夫子:指惠子。
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
与言之矣!”
(庄子给亲朋送葬,经过惠施的坟墓,回头对 随从的人说:“郢人在他的鼻尖上涂象苍绳翅 膀那样大小的白土子,让匠石把白点砍掉。匠 石运斧如成风,声声作响地砍它,砍尽了白土 子而没伤鼻子,郢人站立面不改色。宋元君听 到此事,召匠石说:‘试试为我砍一次看看。’ 匠石说:‘我以前砍过,但是,我砍的对象已 经死很久了。’自从先生死了后,我没有对手 了,我没有辩论的对象了!” )
• (2)从逻辑上看,惠子是胜者。 前面说过,庄子是靠故意曲解惠 子的意思,才在争论中得以维持 自己最初的判断,而这种做法显 然是有悖于逻辑判断规则的,所 以说,惠子才是胜者。
•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固:本来
惠施说:“我不是你,本来就不知道你; •子固非鱼,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可以 肯•庄定子的曰!” :“请循其本,循 本::从 最初…说的起话题
庄子说:“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云者:如此如此
庄子与惠子的关系?
拓展阅读 (一)阅读下文,请直译:
注释:①郢:春秋战国 时楚国的国都。“郢人”
庄子送葬
指楚国都城里的某人。
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 垩:石灰
谓从者曰:“郢人垩慢其鼻 慢:通“墁”,涂抹。 端若蝇翼,使匠石斲之。匠 ②匠石:工匠名。 斲: 石运斤成风,听而斲之,尽 削,清除。 垩宋而元鼻君不闻伤之,,郢召人匠立石不曰失:容。③斤④运:听:斧:挥头任动 凭。 。 ⑤宋元 ‘尝试为寡人为之。’匠石 君:宋国国君。
曰:‘臣则尝能斲之。虽然,⑥质:对手。
臣之质死久矣!’自夫子之 ⑦夫子:指惠子。
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
与言之矣!”
(庄子给亲朋送葬,经过惠施的坟墓,回头对 随从的人说:“郢人在他的鼻尖上涂象苍绳翅 膀那样大小的白土子,让匠石把白点砍掉。匠 石运斧如成风,声声作响地砍它,砍尽了白土 子而没伤鼻子,郢人站立面不改色。宋元君听 到此事,召匠石说:‘试试为我砍一次看看。’ 匠石说:‘我以前砍过,但是,我砍的对象已 经死很久了。’自从先生死了后,我没有对手 了,我没有辩论的对象了!” )
• (2)从逻辑上看,惠子是胜者。 前面说过,庄子是靠故意曲解惠 子的意思,才在争论中得以维持 自己最初的判断,而这种做法显 然是有悖于逻辑判断规则的,所 以说,惠子才是胜者。
《庄子二则-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课件(共31张ppt)

乐?
不乐?
用庄子自己的道理,来反驳庄子,体现 了惠子很会逻辑推理。
深入探究
偷换概念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曰:“ 知请 吾循知其之本而。问子我曰,:我‘知汝之安濠知上鱼也乐。’”云者,既已
“安知鱼之乐”在庄子和惠子口中意思一样吗?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怎么
安
乐? 不乐?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 哪里
(2)庄子智辩,重观赏,对事物持
艺术欣赏的心态。对于外界的认识,将 主观的情意发挥到外物上。移情于物, 物我两忘。
庄子 道家代表 推崇自然
惠子 名家代表 追求现实
知识链接
惠子,姓惠,名施,战国中期宋国商丘 (今河南商丘)人。著名的政治家、哲学 家,他是名家学派的开山鼻祖和主要代表 人物,也是庄子的至交好友。庄子具有艺 术哲学家的风貌,惠子则带有逻辑家的个 性。友。
round2 庄子 胜
深入探究
庄子把“安知”,解释成“哪知 道”或“怎么知道”(方式),而惠 子本意是“怎么能知道(可能性)”。 庄子偷换概念,避重就轻,化解了发 难,机智灵活跃然纸上。
深入探究
看完二人的辩论,你认为谁才是胜者?
VS
庄子
惠子
深入探究
(2)看完二人的辩论,你认为谁才是胜者?
从故事本身看,庄子占据了上风。 结尾处,在惠子巧妙援引庄子的反驳建 立起符合逻辑的推理后,庄子又返回争 论的起始,借偷换概念而避重就轻地将 惠子的发难化解了。
复习巩固
庄子,名 周 , 宋 国蒙人。 战国 时期 哲学 家, 是 道家 学派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 老庄 ”。政 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其代表作品为《庄子》 ,名 篇《逍遥游》《齐物论》。
《庄子》亦称《南华经》,《庄子》一书是 庄子及其 后学 的著作,现存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 篇11篇。《北冥有鱼》选自内篇中的《逍遥游》。《逍遥 游》是《庄子》内篇中的第一篇,在全书中占有特殊地 位。本文选自外篇中的《秋水》。
不乐?
用庄子自己的道理,来反驳庄子,体现 了惠子很会逻辑推理。
深入探究
偷换概念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曰:“ 知请 吾循知其之本而。问子我曰,:我‘知汝之安濠知上鱼也乐。’”云者,既已
“安知鱼之乐”在庄子和惠子口中意思一样吗?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怎么
安
乐? 不乐?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 哪里
(2)庄子智辩,重观赏,对事物持
艺术欣赏的心态。对于外界的认识,将 主观的情意发挥到外物上。移情于物, 物我两忘。
庄子 道家代表 推崇自然
惠子 名家代表 追求现实
知识链接
惠子,姓惠,名施,战国中期宋国商丘 (今河南商丘)人。著名的政治家、哲学 家,他是名家学派的开山鼻祖和主要代表 人物,也是庄子的至交好友。庄子具有艺 术哲学家的风貌,惠子则带有逻辑家的个 性。友。
round2 庄子 胜
深入探究
庄子把“安知”,解释成“哪知 道”或“怎么知道”(方式),而惠 子本意是“怎么能知道(可能性)”。 庄子偷换概念,避重就轻,化解了发 难,机智灵活跃然纸上。
深入探究
看完二人的辩论,你认为谁才是胜者?
VS
庄子
惠子
深入探究
(2)看完二人的辩论,你认为谁才是胜者?
从故事本身看,庄子占据了上风。 结尾处,在惠子巧妙援引庄子的反驳建 立起符合逻辑的推理后,庄子又返回争 论的起始,借偷换概念而避重就轻地将 惠子的发难化解了。
复习巩固
庄子,名 周 , 宋 国蒙人。 战国 时期 哲学 家, 是 道家 学派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 老庄 ”。政 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其代表作品为《庄子》 ,名 篇《逍遥游》《齐物论》。
《庄子》亦称《南华经》,《庄子》一书是 庄子及其 后学 的著作,现存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 篇11篇。《北冥有鱼》选自内篇中的《逍遥游》。《逍遥 游》是《庄子》内篇中的第一篇,在全书中占有特殊地 位。本文选自外篇中的《秋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
译文:
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 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惠施说: “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 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 是完全可以肯定的了!”
14
原文: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 ‘汝安 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 之濠上也。”
重点字词:
请:请允许我。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你说“你哪 里知道鱼是快乐的”等等。云者,助词, 用于句末,表提顿,以引起下文。
31
庄子以“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反 问摆脱被动,面对尴尬境地,偷换概念, 在“安”字的不同意思上故意歪解,最终 让惠子无言,足见庄子的从容不迫、机智 应对。此外庄子“鱼之乐”的观点也反映 了他“天地与我共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的追求,表现出庄子偏于美学上的观赏, 具有艺术家的风貌。
机智巧妙之处。
(难点)
3.学习惠子对事理本源寻根究底的精神和庄子悠然从 容、浪漫洒脱的人生态度,感受其中所蕴藏着的日 常生活的诗意。
5
庄子视富贵荣华如敝屣,其高洁的生活情趣,使他很难找到知 己。惠子就是庄子的一个谈得来的朋友。他们都好辩论,辩才犀 利无比;他们亦很博学,对于探讨知识有浓厚的热情。庄子与惠 子由于基本观点的差异,在讨论问题时,便经常互相抬杠,通常 情况下,庄子都是站在自己的哲学观点上,而他最大的用意,则 在于借惠子来抒发己意。他们两人在现实生活中固然有距离,在 学术观念上也相对立,但在情谊上,惠子却是庄子的挚友。《庄 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一文中这个历史上最有名的论辩,便是 他们散步时引发的。
29
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 ‘汝安知鱼 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 知之濠上也。”
【答案】庄子依然不正面回答,而是将 辩论拖回原点,然后巧妙地偷换概念 ,一击制胜,语气依然是缓和、冷静 、从容。
30
四、研读探究,把握个性之迥异
从二人对话的语气中,大家能推断出二人怎样 的性格,从哪些句子可看出这样的性格? 【答案】惠子紧抓“子非鱼”不放,把庄子逼 到几乎尴尬的境地,语气咄咄逼人,可看出惠 子好辩,对于事物更多的是一种寻根究底的认 知态度,着重知识论的判断,带有逻辑家的个 性。
6
自学指导一 预习与交流
读一读字音
háo
濠梁
tiáo
鲦鱼
xún
循其本
7
注意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1.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2.安知鱼之乐 3.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4.子之不知鱼之乐 5.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8注意Biblioteka 列句子的朗读节奏1.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2.安知/鱼之乐 3.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4.子之/不知鱼之乐 5.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27
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
【答案】庄子不正面回答,而是以问对问 ,读出庄子针锋相对但又从容不迫的语 气。
28
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 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答案】惠子前半句是让步,后半句则 以庄子的逻辑发起气势汹汹的反攻,最 后的“全矣”则表现出一种胜券在握的 得意。
前面我们学习了庄子的《北冥有鱼》,它节
选自庄子的《
》。在这篇文章中有一句
话描绘出了大鹏迁徙南海,直上九万里高空的壮
丽景象。这个句子是:(
)
1
庄子名言积累 1.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2.君子之交淡若水,
小人之交甘若醴。 3.人生天地间,若白驹过隙,忽然 而已。
2
通过《北冥有鱼》一文的学习,我们
9
请结合注释,疏通文意,圈点 勾画,标示出疑难词句。
10
原文: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 “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重点 是:这。 字词 子:古时对人的尊称,多指男子,相当于
“您”(汝、君、尔、卿、公、夫子、足 下、阁下) 非:否定词,可理解为“不是”“无” (莫、勿、毋、未) 安:疑问代词,怎么,哪里。
22
自学指导二 合作与探究
• 一、整体感知 复述本文故事情节
23
二、庄子与惠子围绕什么话题展开了 辩论? 他们的观点和依据各是什么?
辩题:庄子是否知道“鱼乐”。
24
庄子的观点:我知道鱼的快乐。 庄子论据一: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 的快乐。庄子论据二:你说“你从哪里知道鱼乐” 时,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是快乐的,还问我。 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鱼儿是快乐的。 惠子的观点:你不知道鱼的快乐。 惠子论据:我不是你,不知道你;你不是鱼, 你也不知道鱼。
11
译文:
庄子与惠施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 子说:“白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然 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惠施说: “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
12
原文: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 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 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 全矣!”
重点字词:
固:副词,固然、本来。 子之不知鱼之乐 助词,用于主谓 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18
全: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完全,完备]
全石以为底
(整个的)
19
重点句式
(三)文言句式 1.判断句 是鱼之乐也。 “……也”表判断。 2.倒装句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庄子与惠子于濠 梁之上游”。
20
成语积累 濠梁观鱼:
形容悠然自得,寄情物外。
21
名句积累 1.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2.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了解了庄子(
)的思想。今天
我们来学习庄子的另外一篇文章《庄子与
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在这篇文章里,他
与惠子两个人又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呢?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走进课文,在朗朗读
书声中,找出答案。
3
21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4
1.根据文下注释,疏通文意,能复述故事。 (重点)
2.品读庄子与惠子的论辩,把握二人的论辩逻辑和
15
译文: 庄子说:“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
起。你说‘你哪儿知道鱼快乐’的话, 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在问我 。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啊。”
16
理解辨析
(一)古今异义 循其本 古义:追溯。今义:遵守;依照;
沿袭。
17
(二)一词多义 之:是鱼之乐也 (结构助词,“的”)
子之不知鱼之乐 (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 独立性)
25
三、诵读品味,体会论辩之巧妙
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答案】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他愉悦
心境的投射与外化,要读出庄子悠然自得 、愉悦的语气。
26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答案】此句是无疑而问(反问),惠子
认定庄子不可能知道“鱼乐”,要读出 惠子问中带着肯定,甚至有意刁难、咄 咄逼人的语气。
译文:
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 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惠施说: “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 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 是完全可以肯定的了!”
14
原文: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 ‘汝安 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 之濠上也。”
重点字词:
请:请允许我。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你说“你哪 里知道鱼是快乐的”等等。云者,助词, 用于句末,表提顿,以引起下文。
31
庄子以“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反 问摆脱被动,面对尴尬境地,偷换概念, 在“安”字的不同意思上故意歪解,最终 让惠子无言,足见庄子的从容不迫、机智 应对。此外庄子“鱼之乐”的观点也反映 了他“天地与我共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的追求,表现出庄子偏于美学上的观赏, 具有艺术家的风貌。
机智巧妙之处。
(难点)
3.学习惠子对事理本源寻根究底的精神和庄子悠然从 容、浪漫洒脱的人生态度,感受其中所蕴藏着的日 常生活的诗意。
5
庄子视富贵荣华如敝屣,其高洁的生活情趣,使他很难找到知 己。惠子就是庄子的一个谈得来的朋友。他们都好辩论,辩才犀 利无比;他们亦很博学,对于探讨知识有浓厚的热情。庄子与惠 子由于基本观点的差异,在讨论问题时,便经常互相抬杠,通常 情况下,庄子都是站在自己的哲学观点上,而他最大的用意,则 在于借惠子来抒发己意。他们两人在现实生活中固然有距离,在 学术观念上也相对立,但在情谊上,惠子却是庄子的挚友。《庄 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一文中这个历史上最有名的论辩,便是 他们散步时引发的。
29
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 ‘汝安知鱼 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 知之濠上也。”
【答案】庄子依然不正面回答,而是将 辩论拖回原点,然后巧妙地偷换概念 ,一击制胜,语气依然是缓和、冷静 、从容。
30
四、研读探究,把握个性之迥异
从二人对话的语气中,大家能推断出二人怎样 的性格,从哪些句子可看出这样的性格? 【答案】惠子紧抓“子非鱼”不放,把庄子逼 到几乎尴尬的境地,语气咄咄逼人,可看出惠 子好辩,对于事物更多的是一种寻根究底的认 知态度,着重知识论的判断,带有逻辑家的个 性。
6
自学指导一 预习与交流
读一读字音
háo
濠梁
tiáo
鲦鱼
xún
循其本
7
注意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1.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2.安知鱼之乐 3.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4.子之不知鱼之乐 5.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8注意Biblioteka 列句子的朗读节奏1.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2.安知/鱼之乐 3.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4.子之/不知鱼之乐 5.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27
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
【答案】庄子不正面回答,而是以问对问 ,读出庄子针锋相对但又从容不迫的语 气。
28
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 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答案】惠子前半句是让步,后半句则 以庄子的逻辑发起气势汹汹的反攻,最 后的“全矣”则表现出一种胜券在握的 得意。
前面我们学习了庄子的《北冥有鱼》,它节
选自庄子的《
》。在这篇文章中有一句
话描绘出了大鹏迁徙南海,直上九万里高空的壮
丽景象。这个句子是:(
)
1
庄子名言积累 1.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2.君子之交淡若水,
小人之交甘若醴。 3.人生天地间,若白驹过隙,忽然 而已。
2
通过《北冥有鱼》一文的学习,我们
9
请结合注释,疏通文意,圈点 勾画,标示出疑难词句。
10
原文: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 “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重点 是:这。 字词 子:古时对人的尊称,多指男子,相当于
“您”(汝、君、尔、卿、公、夫子、足 下、阁下) 非:否定词,可理解为“不是”“无” (莫、勿、毋、未) 安:疑问代词,怎么,哪里。
22
自学指导二 合作与探究
• 一、整体感知 复述本文故事情节
23
二、庄子与惠子围绕什么话题展开了 辩论? 他们的观点和依据各是什么?
辩题:庄子是否知道“鱼乐”。
24
庄子的观点:我知道鱼的快乐。 庄子论据一: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 的快乐。庄子论据二:你说“你从哪里知道鱼乐” 时,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是快乐的,还问我。 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鱼儿是快乐的。 惠子的观点:你不知道鱼的快乐。 惠子论据:我不是你,不知道你;你不是鱼, 你也不知道鱼。
11
译文:
庄子与惠施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 子说:“白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然 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惠施说: “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
12
原文: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 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 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 全矣!”
重点字词:
固:副词,固然、本来。 子之不知鱼之乐 助词,用于主谓 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18
全: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完全,完备]
全石以为底
(整个的)
19
重点句式
(三)文言句式 1.判断句 是鱼之乐也。 “……也”表判断。 2.倒装句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庄子与惠子于濠 梁之上游”。
20
成语积累 濠梁观鱼:
形容悠然自得,寄情物外。
21
名句积累 1.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2.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了解了庄子(
)的思想。今天
我们来学习庄子的另外一篇文章《庄子与
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在这篇文章里,他
与惠子两个人又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呢?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走进课文,在朗朗读
书声中,找出答案。
3
21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4
1.根据文下注释,疏通文意,能复述故事。 (重点)
2.品读庄子与惠子的论辩,把握二人的论辩逻辑和
15
译文: 庄子说:“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
起。你说‘你哪儿知道鱼快乐’的话, 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在问我 。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啊。”
16
理解辨析
(一)古今异义 循其本 古义:追溯。今义:遵守;依照;
沿袭。
17
(二)一词多义 之:是鱼之乐也 (结构助词,“的”)
子之不知鱼之乐 (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 独立性)
25
三、诵读品味,体会论辩之巧妙
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答案】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他愉悦
心境的投射与外化,要读出庄子悠然自得 、愉悦的语气。
26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答案】此句是无疑而问(反问),惠子
认定庄子不可能知道“鱼乐”,要读出 惠子问中带着肯定,甚至有意刁难、咄 咄逼人的语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