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组织学与胚胎学-血液
《组织学与胚胎学》课件——血液(人卫版)

四、血细胞发生
胚胎期造血部位的变化: 卵黄囊→肝→→脾→→→骨髓
(3周) (6周) (4个月) (胚胎后期至生后)
骨髓位于骨髓腔中,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 红骨髓是造血组织,黄骨髓为脂肪组织, 通常所说的骨髓指红骨髓。
红骨髓=造血组织+血窦
造血组织 主要由网状组织和造血细胞组成。 网状细胞和网状纤维构成造血组织的网架。
血像:血细胞形态、数量、百分比和血红蛋白含 量的测定称血像。
最常规的观察血细胞形态的方法: Wright或Giemsa染色法染血涂片。
血细胞分类和正常值
血细胞分类 正常值
白细胞分类
正常值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男:(4.5~5.5)×1012/L 女:(3.5~4.5) ×1012/L (4.0~10) ×109/L
功能:淋巴细胞是主要的免疫细胞,在机 体防御疾病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
白细胞中数量最多
血细胞中数量最少
血细胞中体积最大
胞核呈肾形、马蹄形或 不规则形等,染色质颗 粒细而松散,故着色较 浅。胞质较多,胞质染 成深浅不匀的灰蓝色
细胞核圆形,一侧常有 浅凹,染色质致密呈块 状,着色深,胞质很少, 在核周成一窄缘,染成 蔚蓝色。
血液 Blood
红细胞
血细胞 白细胞
(blood cell) 血小板
(55%)
血液
(blood) 血浆 水(90%)
(45%)
(plasma) 血浆蛋白、脂蛋白、酶、
激素、维生素、无机盐等。
血细胞生成部位:骨髓
血清(serum):在体外,血液静止后,溶解状 态的纤维蛋白原转变为不溶解的纤维蛋白,将细 胞成分及大分子血浆蛋白包裹起来,形成凝血块, 并析出淡黄色清亮液体,称血清。
动物组织学与胚胎学答案

动物组织学与胚胎学答案一、名词解释1.组织学:是研究动物体微细结构及其与功能关系的科学。
研究内容包括细胞、组织和器官组织三个部分。
2.胚胎学:是研究动物个体胚胎发育的科学。
3.内皮:衬在心、血管和淋巴管内面的上皮叫内皮。
内皮薄而光滑,有利于血液和淋巴的流动以及内皮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换。
4.肌节:肌原纤维之相邻两Z线之间的部分,称为一个肌节,是肌肉收缩的基本结构和机能单位。
5.胎盘:是胎儿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结构,它由胎盘的胎儿部分和母体部分所组成。
6.神经元:神经细胞是一种高度分化的细胞,具有很长的突起,能够感受刺激和传导神经冲动,是神经组织结构和机能的基本单位,因此又叫神经元。
7.骨单位:是位于内、外环骨板之间的一些平行于骨干长轴排列的圆柱体。
它们由许多呈同心圆排列的筒状骨板和中央的哈氏管所组成。
8.胰岛:是胰腺中的内分泌细胞团,散在分布于胰腺外分泌部的腺泡之间。
胰岛主要有A、B、D、PP动物组织胚胎学作业题(一)四种细胞,它们都具有蛋白质分泌细胞的超微结构特点;分别分泌高血糖素、胰岛素、生长抑素、分泌胰多肽。
9.尘细胞:肺巨噬细胞:数量较多,广泛分布于肺间质内,也可进入肺泡腔。
来源于单核细胞,有活跃的吞噬、免疫和分泌功能,起重要的防御作用。
当吞噬进入肺内的尘粒后,称为尘细胞10.肾单位:肾单位是尿生成和排泄的基本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两部分构成。
二、判断下列句子正确与否并用“V”或“X”标明1.原始卵泡中央的卵细胞是初级卵母细胞。
(V)2.大脑皮质由浅入深依次是分子层,外锥体细胞层,内锥体细胞层,多形细胞层,外颗粒层和内颗粒层。
(X)3.骨骼肌和心肌是横纹肌,为随意肌;平滑肌无横纹,为不随意肌。
(X)4.黄骨髓可以转化为红骨髓,所以骨髓是唯一的终生性造血器官。
(X)5.动脉数量比静脉多,管腔也较大,故动脉血容量较静脉的大。
(X)6.组织处于静息状态时,微循环中的大部分血液流经真毛细血管。
(X)7.子宫壁的组织学结构为黏膜、肌层和外膜三层。
组织学与胚胎学血液讲课文档

形态结构 网织红细胞(reticulocyte)
图6
• 新生的红细胞从骨髓进入血液,细胞
血红蛋白 内尚残留部分核糖体,用煌焦油蓝染
变形性 血型
色呈细网状,故称网织红细胞。在血 流中1天后完全成熟,核糖体消失 • 正常值:占红细胞总数的0.5%~1.5%
寿 命 • 临床意义:骨髓造血功能障碍和贫血
网织红 细胞
疗效的评价
第十页,共67页。
概述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淋巴 骨髓 血细胞发生
白细胞(leukocyte, white blood cell)
中性粒细
胞
• 从骨髓进入血液,24小时内以变形运动
嗜碱性粒 细胞
穿过血管壁,进入结缔组织或淋巴组 织
• 根据有无特殊颗粒,分为有粒白细胞
嗜酸性粒 细胞
和无粒白细胞
胞
核右移(4~5叶):骨髓造血功能障碍
图8-10
嗜碱性粒
细胞
• 嗜天青颗粒:浅紫色,20%,为溶酶体,
含酸性磷酸酶、髓过氧化物酶等酸性水解
嗜酸性粒 酶类
细胞
• 特殊颗粒:浅红色,80%,为分泌颗粒
单核细胞 ,含溶菌酶、吞噬素等 • 功能:趋化作用,吞噬细菌和异物
淋巴细胞 大量吞噬后死亡,变为脓细胞
第十二页,共67页。
形态结构
• 正常值:于男性为120~150g/L,于女 血红蛋白 性为 110~140g/L
变形性 血型
寿命
• Hb结合与运输O2和CO2,即供给全身细 胞所需的O2,并带走细胞所产生的大 部分CO2
• Hb与CO 结合更牢固,可导致煤气中毒
网织红 细胞
第六页,共67页。
概述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淋巴 骨髓 血细胞发生
血液、淋巴和血发生--组织学与胚胎学

功能:趋化作用和吞噬功能 吞噬功能。 功能:趋化作用和吞噬功能。 趋化作用 变形运动 吞噬细菌
酸性磷酸酶 过氧化物酶 溶菌酶 脓C
杀死细菌
嗜酸性粒C( 嗜酸性粒C(EM)
Eosinophilic granulocyte
致密结晶体
嗜酸性粒C( 嗜酸性粒C(LM)
Eosinophilic granulocyte
功能:止血和凝血. 功能:止血和凝血. 血栓 血管受损 破裂 血小板 黏附 血块
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
血C发生
造血器官: 造血器官:
(Haemopoiesis)
胚胎:卵黄囊壁的血岛、 胚胎:卵黄囊壁的血岛、 肝脏、 胸腺、 肝脏、脾、胸腺、 红骨髓。 红骨髓。 成人:红骨髓。 成人: 骨髓。
淋巴(1)
• 光镜结构
??? ???
• 电镜结构
中性粒C!!! 中性粒C!!!
•光镜结构
• C大 •“马蹄”核 马蹄”
• 电镜结构
• 单核C!!! 单核C
• 光镜结构
• 电镜结构
嗜酸性粒C! 嗜酸性粒C!
• 光镜结构
???
• 电镜结构
淋巴C 淋巴C!!!
淋巴C 淋巴C(2)
单核C EM) 单核C (EM)
Monocyte
单核C LM) 单核C (LM)
Monocyte
微绒毛
单核C 单核C(1)
(Monocytes)
数量: 数量:3-8%. 大小:血液中最大的 最大的C 大小:血液中最大的C, 肾形,马蹄形,着色较浅. C核:肾形,马蹄形,着色较浅. 丰富,弱嗜碱性,灰兰色. C质:丰富,弱嗜碱性,灰兰色.
血小板(LM) 血小板(LM)
组织学与胚胎学名词解释

内皮(endothelium):分布于心、血管和淋巴管腔面的单层扁平上皮,其表面光滑,利于血液、淋巴液的流动。
间皮(mesothelium):分布于胸膜、腹膜和心包膜表面的单层扁平上皮,其表面光滑,利于内脏的运动。
微绒毛(microvillus):上皮细胞游离面伸出的微细指状突起;微绒毛在小肠上皮细胞游离面紧密排列成纹状缘,在近曲小管处为刷状缘;在电镜下,其胞质中可见纵行排列的微丝。
微绒毛可扩大细胞表面积,利于物质的吸收。
基膜(basement membrane):位于上皮细胞基底面与结缔组织间的一层均质状薄膜,电镜下分为基板和网板。
浆细胞(plasma cell):呈圆形或卵圆形,胞核圆,常偏位,染色质常呈粗块状,在核膜下排列成车轮状,胞质丰富,呈嗜碱性,核旁有一浅染区;电镜下,浆细胞胞质内可见大量平行排列的粗面内质网、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及中心体位于核旁浅染区。
由B淋巴细胞分化而成,能合成、分泌免疫球蛋白,即抗体。
分子筛(molecular sieve):许多蛋白多糖分子立体构型构成许多微孔隙的结构,以透明质酸为主链,侧面有许多蛋白多糖亚单位,具有防御功能。
微孔能限制大分子物质通过,使基层有屏障作用;但却能让小分子营养物质通过,起到物质交换的作用。
网织红细胞(reticulocyte):是外周血中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占红细胞总数0.5%-1.5%。
熿焦油蓝染色可见其内有蓝色的细网或颗粒,为细胞内残留的核糖体,主要合成血红蛋白。
它既是判断骨髓造血功能的重要指标,也是判断贫血疗效的指标。
贫血(anemia):红细胞少于3.0×10^12/L,血红蛋白少于100g/L即为贫血。
骨板(bone lamella):骨质结构呈板层状,同层骨板的纤维平行排列,相邻骨板的纤维垂直排列。
软骨陷窝(cartilage lacuna):软骨细胞在软骨基质中所占据的腔隙。
肌节(sarcomere):是相邻两Z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由1/2I带+A带+1/2I带组成,是骨骼肌纤维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动物组织及胚胎学

动物组织学与胚胎学1.内皮:心脏、血管、淋巴管腔面的单层扁平上皮2.间皮:胸膜、腹膜、心包膜的单层扁平上皮3.HE染色:又叫苏木精—伊红染色。
苏木精(碱性染料)可将细胞核内的染色质和细胞质内的核糖体染成蓝紫色,伊红(酸性染料)可将多数细胞的细胞质染成粉红色4.组织学:是研究正常畜禽有机体微细结构及其相关功能的科学5.胚胎学:是研究畜禽机体的发生、发育规律及其机制的科学6.嗜中性:对酸性染料、碱性染料亲和力均不强的结构为嗜中性7.异染性:有的细胞或组织,用某些碱性染料染色时,其染色结果与原有颜色不同,这种颜色的变异性称为异染性8.胚胎学发展阶段:胚前发育、胚胎发育、胚后发育9.神经纤维:由神经元的长突起和包在它外面的神经胶质细胞构成的结构。
分为有髓神经纤维和无髓神经纤维10.嗜酸性:伊红为酸性染料,能被其染色的结构为嗜酸性(粉红色)11.嗜碱性:苏木精为碱性染料,能被其染色的结构为嗜碱性(蓝紫色)12.嗜铬细胞:肾上腺髓质细胞又称为嗜铬细胞,经铬盐处理后,胞质内可见黄褐色嗜铬颗粒13.生发中心:发育完善的淋巴小结,在中央有一淡染区域称生发中心14.软骨陷窝:在基质内的椭圆形小腔。
15.滤泡旁细胞(C细胞/亮细胞):常单个嵌在滤泡上皮细胞与基膜之间,或成群的分布在滤泡间结缔组织之中,胞体大,卵圆形,胞质着色淡,胞质内含嗜银颗粒,其功能是分泌降钙素。
16.肠绒毛:小肠上皮和固有层共同突入肠腔形成的指状突起17.足细胞:肾小球毛细血管袢的管壁外层的上皮细胞即肾小球囊的脏层18.窦周隙(狄氏隙):血窦内皮细胞与肝细胞之间的微小裂隙,肝细胞的微绒毛侵入其中,是肝细胞与血液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19.原尿虑过膜:是指肾小球毛细血管袢的管壁。
它由三层构成,最里层是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中层为基底膜,外层为上皮细胞(也称足细胞,即肾小球囊的脏层)。
20.门管区:是相邻几个肝小叶之间的结缔组织内,小叶间动脉、小叶间静脉和小叶间胆管所伴行的区域21.黄体:排卵后,血液排空,血管收缩,颗粒细胞和卵泡膜细胞分泌孕激素,抑制排卵。
动物组织与胚胎学名词解释

1、绪论+细胞动物组织学:在显微镜下研究动物有机体细微结构的科学。
组织: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相同或相似的细胞和细胞间质构成的具有一定形态结构和一定生理功能的细胞群体。
嗜酸性:组织和细胞中含的碱性物质,与酸性染料如伊红等有较强的亲和力,结果呈红色,这种物质的染色特性称嗜酸性。
嗜碱性:组织和细胞中含有的酸性物质,与碱性染料如苏木精等有较强的亲和力,结果呈蓝色,这种物质具有的染色特性称为嗜碱性。
异染性:有些组织或细胞的结构染色时会呈现出与染色完全不同的颜色,如甲苯胺蓝染软骨基质中的糖胺多糖,不呈现蓝色,而呈现紫红色,这种颜色上的异常称为异染性。
HE染色法:用碱色染料苏木精和酸性染料伊红染色进行的复合染色方法。
PAS反应:过碘酸雪夫式反应,用于显示糖类。
银染法:用硝酸银显示神经细胞、神经纤维和网状纤维。
基质:在真核细胞中,除去可分辨的细胞器以外的半透明胶状物质称细胞质基质。
包含物:细胞内临时存在的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包括糖原、脂肪、蛋白质和色素等。
细胞器:细胞质内具有一定形态结构和执行一定功能的小器官。
内质网:由封闭的膜系及其围成的腔沟通成网状结构。
溶酶体:一种异质性细胞器,是分解蛋白质、核酸、多糖等生物大分子的细胞器。
常染色质:只能在电镜下看到,染色较浅的低度集缩甚至完全伸展的核小体链。
异染色质:高度集缩,光镜下明显可见的染色较深的蓝色颗粒。
微管:由微管蛋白装配成的长管状细胞器结构。
中间纤维:又称中间丝,是最稳定的细胞骨架成分,起支撑作用。
细胞核:真核细胞内最大、最重要的细胞结构,是细胞遗传与代谢的调控中心,是真核细胞区别于原核细胞最显著的标志之一。
细胞周期:细胞从前一次分裂结束到下一次分裂完成的过程。
分裂间期:细胞前一次分裂结束到下一次分裂开始的过程。
细胞分化:在个体发育中,由一种相同的细胞类型经细胞分裂后逐渐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形成稳定性的差异,产生不同细胞类群的过程。
细胞凋亡:一个主动的由基因决定的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
组胚期末复习题

组胚期末复习题动物组织学与胚胎学复习题⼀,细胞1.⼀般把凡是具有内外两层电⼦密度⼤、深暗,中间层电⼦密度⼩、明亮,这种三层结构的膜称作:CA.细胞膜B.质膜C.单位膜D.核膜2.细胞器是指:CA.细胞质中所有的⼩器官B.细胞质中各类有形成分C.细胞质中具有⼀定形态结构、执⾏⼀定⽣理功能的⼩器官D.仅指线粒体、内质⽹、⾼尔基复合体3.多聚核蛋⽩体的结构是B:A.由多个核糖体⾃由聚集在⼀起B.多个核糖体由mRNA链串连在⼀起C.多个核糖体由tRNA链串起来D.以上都不是4. DNA的复制是在细胞间期的:BA.G1期B.S期C.G2期D.以上都不是5. HE染⾊时,伊红主要⽤于染:DA. 细胞核B. 核仁C. 细胞器D. 细胞质1、解释名词概念:单位膜,染⾊体细胞增殖周期细胞分化:分化是指胚胎细胞或体内幼稚细胞演变为成熟细胞的过程,也是细胞从低级阶段向⾼级阶段发展的过程。
同源细胞逐渐变为结构、功能与⽣化特征相异的细胞的过程称细胞分化。
细胞凋亡,是⼀种主动的、程序性的、细胞故有的⽣物学过程,是由基因控制的细胞⾃主性死亡的⼀种⽅式。
液态镶嵌模型学说2、什么是细胞器?其种类、形态结构和功能如何?(重点掌握: 线粒体、内质⽹、⾼尔基体、细胞⾻架系统)3、简述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
⼆,上⽪组织1. Which of the following specializations of the apical surface of epithelial cells contain microtubules? BA.Microvilli B, Cilia C, Stereocilia D, Both B and C are correct2. 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is NOT true for the epithelium? CA. Epithelium is avascularB. Epithelium contains very little intercellular materialC. Epithelial cells lack mitotic activityD. All epithelial cells of a pseudostratified epithelium on a basal lamina3. Stratified squamous epithelia are characterized by always having: DA.A keratinized layerB.Squamous cells in proximity to the basement membraneC.Majority of cells that are squamous in shapeD.Squamous cells at the free surface4. Mesothelium can be defined as: BA. A simple squamous epithelium lining the blood vesselsB. A simple squamous epithelium lining the body cavitiesC. A transitional epitheliumD. A pseudostratified epitheliumE. None of the above is correct5. The type of cell junction that prevents the contents of the stomach or urinary bladder from leaking into surrounding tissues is the EA. intermediate junction.B. gap junction.C. hemidesmosome.D. desmosome.E. tight junction.1、概念内⽪间⽪微绒⽑纤⽑连接复合体胞吐分泌2、被覆上⽪的类型及分布位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白细胞
白细胞的分类
中性粒细胞
有粒白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
无粒白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 单核细胞
淋巴细胞
2. 白细胞
(1)中性粒细胞
细胞呈圆球形,数量较 多,约占白细胞总数的 30~40%,直径为7~15μm, 胞核嗜碱、形态多样是其特 点,有的呈香肠状,称为杆 状核,有的核分为2~3叶, 甚至更多,中间有细丝相连, 称为分叶核,核分叶越多越 近衰老。胞质嗜中性色极浅, 含有许多直径为0.3~0.7μm 淡紫色和淡红色颗粒。
颗粒。
分化为巨噬细胞后发挥吞
噬作用。
少,淡蓝色,有少量嗜天 构成免疫系统最主要的细
青颗粒。
胞群。
3. 血小板
血小板是从骨髓内 的巨核细胞脱离下来的 胞质小片,直径2~4µm, 单个的血小板呈圆形或 椭圆形,机能旺盛有小 突起而呈不规则形,表 面有完整的细胞膜和含 有凝血因子的薄层血浆, 内部无细胞核。
在正常循环血中主要 是小淋巴细胞,占血 液淋巴细胞总数的90 %,细胞核大、呈圆 形或椭圆形,胞核的 一侧常有小凹陷,着 色深。
2. 白细胞
(5)无粒白细胞-淋巴细胞
几种白细胞形态和功能的比较
白细胞 细胞核
细胞质
功能
中 性 杆状核 粒细胞 分叶核
嗜酸性 多为双叶核 粒细胞
中性,色浅,有嗜天青颗 能做变形运动,具有吞噬 粒(溶酶体)和具有杀菌、功能 溶菌作用的特殊颗粒。
第六章 血液
组成特点:血液由有形的血细胞和液态的细胞间质 (血浆)组成。新鲜血液呈红色,有形的血细胞 混悬于液态的血浆中。所以,血液属于一种液态 的结缔组织,具有流动性。
分布:流动在心脏和血管系统内,分布于全身各部。 功能:主要功能是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
血液的组成
血清(蛋白、糖、脂肪、维生 血浆 (细胞间质) 素、激素、代谢产物及无机盐)
2. 白细胞
(3)嗜碱性粒细胞
电镜下,嗜碱 性颗粒呈圆形或椭 圆形,有膜包被, 颗粒内充满细小微 粒,呈杆状或螺纹 状分布。
2. 白细胞
(3)嗜碱性粒细胞
三种粒细胞超微结构模式图的比较
2. 白细胞
(4)无粒白细胞-单核细胞
约占白细胞总数的3%~6%, 是白细胞中体积最大的细胞,直 径10~20µm。细胞核分叶少, 呈卵圆形、肾形、马蹄形等,常 偏位,着色较浅。马和牛的单核 细胞的核常为分叶形。胞浆丰富, 因弱嗜碱性而呈浅灰蓝色,有很 少的小嗜天青颗粒,直径约 0.1~0.2µm。
胞体积略大,在血涂片
上难与红细胞区别,若
用煌焦油蓝染色,可见
网织红细胞内有蓝色的
细网或颗粒,这是胞核 被排出后残留的核蛋白 体。
网织红细胞所占红细胞总数
的百分率可反映骨髓生成红细胞 的能力。
2. 白细胞
白细胞因无色而得名,白细胞的数量可因 动物种类、生理状态或病理状况而变化。 白细 胞有核、细胞器和一定的内含物,有些白细胞 能作变形运动,可游走,并具有吞噬细菌和异 物的作用,属于一类吞噬或防卫细胞 。
2. 白细胞
(4)无粒白细胞-单核细胞
电镜下,细胞表 面有皱褶和微绒毛, 细胞浆内有许多吞噬 泡、线粒体和粗面内 质网,嗜天青颗粒为 溶酶体结构,内含过 氧化物酶、酸性磷酸 酶、脂酶和溶菌酶等 物质。
2. 白细胞
(5)无粒白细胞-淋巴细胞
数量约占白细胞总数的25%~40%,细胞呈球形,依 其体积可分小、中、大三种类型,直径分别为5~8µm、 9~12µm、13~20µm。
2. 白细胞
(2)嗜酸性粒细胞
电镜下,颗粒有膜包被,颗粒内有高电子密度的方形或 长方形结晶体,含有酸性磷酸酶、组胺酶、芳基硫酸酯酶和 过氧化物酶等。
2. 白细胞
(3)嗜碱性粒细胞
在白细胞中数量最少, 仅0.5~1%。细胞呈球形, 直径10~15µm,胞核分 叶或呈肾形,着色较浅, 胞浆内含大小不等(直 径0.1~1.2µm)、分布 不均、色深浅不同的嗜 碱性颗粒。
具有大小均匀、圆形的嗜 减弱过敏反应和变态反应,
酸性颗粒
能杀灭寄生虫
嗜碱性 粒细胞
单核 细胞
淋巴 细胞
分叶核或肾 形核
肾形或马蹄 形,牛马为 分叶核
核大,一端 有小凹陷
大小不等、分步不均、色 肥大细胞样作用(含肝素、 深浅不同的嗜碱性颗粒 组胺和白三烯),参与过
敏反应和变态反应
弱嗜碱性,有少量嗜天青 穿越毛细血管进入组织后
纤维蛋白原
血液
有形成分
红细胞
中性白细胞
有粒白细胞 嗜酸性白细胞
白细胞
嗜碱性白细胞
无粒白细胞 淋巴细胞
血小板
单核细胞
一、血浆
血浆属于血液组织的间质部分,为流动的液体。血 浆中含有多种蛋白质,包括白蛋白、球蛋白和纤维蛋白 原,统称为血浆蛋白。其中纤维蛋白原属于大分子蛋白 质,在血浆中呈溶解状态,当其流出血管外时,就会由 溶解状态转为凝固状态的纤维蛋白,并网络血细胞,使 血液发生凝固。血浆析出纤维蛋白原后的剩余部分,为 浅黄色透明的液体,称血清。血清除血浆蛋白外,还含 有糖、脂肪、维生素、激素、代谢产物及细胞
中性粒细胞电镜图 ( ↑特殊颗粒 △嗜
天青颗粒)
2. 白细胞
(1)中性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模式图(示杆状核演变至5叶核)
细胞核
吞噬的细菌 糖原
特殊颗粒
吞噬体
中性粒细胞吞噬细菌电镜图
2. 白细胞
(2)嗜酸性粒细胞
数量较少,约占白细 胞总数的3~8%,细胞呈 球形,直径8~20µm,核 常分为2叶,胞浆内充满 大小均匀、略带折光性的 园形嗜酸性颗粒,颗粒较 大,直径约0.5~1.0µm, 橘红色。但不同动物的嗜 酸性粒细胞的颗粒大小有 差异,马和狗的颗粒较大, 直径可达3µm。
二、有形成分
1.红细胞
红细胞胞体呈 双凹的圆盘状, 中央较薄,周缘 较厚;鱼类和禽 类红细胞有核。 胞质内充满血红 蛋白,细胞膜为 一种半透膜,具 有特殊的ABO血 型抗原。
二、有形成分
1.红细胞
1.红细胞
正常的血液中,还有
少量尚未完全成熟的红
细胞,称为网织红细胞,
仅占红细胞总数的
0.5%~1.5%。网织红细
2. 白细胞
(1)中性粒细胞
电镜下颗粒分两种,一 种为嗜天青颗粒,为溶酶体, 约占颗粒总数的20%,体积 较大,呈圆形或椭圆形,内 含酸性磷酸酶、过氧化物酶 等,能消化分解吞噬的异物。 另一种为特殊颗粒,体积细 小,约占颗粒总数的80%, 呈圆形、椭圆形或哑铃形, 内含碱性磷酸酶、吞噬素和 溶菌酶等,能杀菌和溶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