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山东省日照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有标准答案)
山东省日照市2019-2020学年中考语文三月模拟试卷含解析

山东省日照市2019-2020学年中考语文三月模拟试卷一、选择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将中国美食与传统文化融为一体,令观众回味无穷....。
B.近来,菲律宾对中国南海黄岩岛主权的挑衅行为让中国人民义愤填膺....。
C.日本名古屋市长河村隆之竟否认“南京大屠杀”事件的存在,对此,我们要警惕日本军国主义思想死.灰复燃...。
D.受利益驱使,地沟油上餐桌、旧皮鞋熬制老酸奶等食品安全事件雨后春笋....般地冒了出来。
【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回味无穷:比喻回想某一事物,越想越觉得有意思。
符合语境,使用正确;B.义愤填膺:发于正义的愤懑充满胸中。
符合语境,使用正确;C.死灰复燃:原比喻失势的人重新得势。
现常比喻已经消失了的恶势力又重新活动起来。
符合语境,使用正确;D.雨后春笋:比喻事物迅速大量地涌现出来,褒义词。
色彩不当,使用有误;故选D。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名人传》中叙述了德国的贝多芬、意大利的米开朗琪罗和俄国的托尔斯泰充满苦难和坎坷的一生。
B.鲁迅在《二十四孝图》中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指责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将“肉麻当作有趣”。
C.通常人们在信尾写上“此致敬礼”,这个“此”是代指后面的“敬礼”。
D.《黄河大合唱》,由光未然(张光年)作词、冼星海作曲,是宣扬革命精神的音乐史诗,是中国现代大型声乐创作的重要作品。
【答案】C【解析】【详解】ABD三项正确。
C项错误。
“此”字是概括全文,了结全篇,指的是信的内容。
二、名句名篇默写3.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
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①___________________,切问而近思。
(《论语·子张》)②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_______。
(曹操《观沧海》)③马作的卢飞快,_____________________。
(辛弃疾《破阵子》)④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_____________!(陈子昂《登幽州台歌》)⑤______________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
山东省日照市2019-2020学年中考第三次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山东省日照市2019-2020学年中考第三次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一、选择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如果我们一直恪守..过去的行为模式与习惯,不寻求改变,未来我们必将深受其苦。
B.漂流道两边的怪石嶙峋..,地势险要,流泉飞瀑比比皆是。
C.为了完成在全国的市场布局,我们三年前就行动了,特别是在营销策略的制订上可谓处心积虑....。
D.像你这种偷梁换柱、李代桃僵....的做法,迟早会被明眼人识破。
【答案】C【解析】【详解】C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
“处心积虑”一般作状语,含贬义,指费尽心思做坏事。
可改为“费尽心力”等。
2.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人们常用“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来概括唐、宋、元、明、清这几个时期突出的文学形式。
B.《五柳先生传》《出师表》《岳阳楼记》《马说》《与朱元思书》《送东阳马生序》中的“传”“表”“记”“说”“书”“序”都是古代的文体。
C.古人常用“阴”“阳”表示方位,山南水北称为“阳”,山北水南称为“阴”。
D.古代的别称都很固定,如“桑梓”指家乡,“社稷”指国家,“伉俪” 指朋友,“布衣”指百姓,等等。
【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D.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
“伉俪”,指配偶、夫妇。
二、名句名篇默写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兔从狗窦入,________________。
(《乐府诗集·十五从军征》)_______________,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大漠孤烟直,______________。
(王维《使至塞上》)_____________,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山河破碎风飘絮,_______________。
(文天祥《过零丁洋》)_____________,燕然未勒归无计上。
(范仲淹《渔家傲》)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
(晏殊《浣溪沙》)子曰:“三军可夺帅也,___________________。
山东省日照市2019-2020学年中考语文仿真第二次备考试题含解析

山东省日照市2019-2020学年中考语文仿真第二次备考试题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xiè)便往往触.(chù)他之怒。
B.我已歼.(jiān)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zhū)县的广大地区。
C.我们上了轮船,离开栈.(zhàn)桥,在一片平静的好似.(sì)绿色大理石桌面上要驶向远方。
D.凭着他对中国古文字的很深的造诣.(zhǐ),考证出这些“龙骨”是殷.(yīn)商时代传下来的。
【答案】D【解析】【详解】D项,造诣——yì。
2.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分别写到了“露水”“惊蛰”两个节气。
B.清明节又称踏青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清明节有扫墓、祭祖、踏青、放风筝等习俗。
C.古代文化中,常用社稷作为国家的代称。
这样的代称还有很多,比如:桑梓代指家乡,庙堂代指朝廷,汗青代指史册。
D.“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记叙描写,也可议论抒情,属于散文的范畴。
如《小石潭记》《醉翁亭记》就属于古典文学中的“记”类作品。
【答案】A【解析】【详解】A项有误,“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写到的是“白露”节气。
二、名句名篇默写3.默写填空。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自古以来,无数炎黄子孙为了保家卫国而忘我付出,《木兰诗》中这样描写:“__________,寒光照铁衣”;文天祥不惜以身殉国,“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__”;辛弃疾渴望重披战袍,“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____”。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__________。
”(《论语·子罕》)蒹葭萋萋,__________。
(《诗经·蒹葭》)【答案】(1)朔气传金柝留取丹心照汗青赢得生前身后名(2)匹夫不可夺志也(3)白露未晞【解析】【详解】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日照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日照市2019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2019中考语文模拟测试题一、积累与运用(20分)1.请给加点字注音,并根据拼音写汉字。
(2分)当朋友失意时,你送上几句真诚的安w鑙( );当同学无助时,你伸手帮他一把;在家里,你给疲劳的妈妈梳梳头,给劳累的父亲泡上一杯香m韓g”( );节假日里,或开心的去郊游,或悠闲地去垂钓。
有了这些,生活便多了一份温馨( ),多了一份甜蜜,多了一份qi ( )意。
2.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2分)A、为了熟悉老师讲的这种解题方法,我又重蹈覆辙地将这道题做了一遍。
B、今年以来,钢材等原材料价格涨势凶猛,对本来利润率就不高的电子信息企业造成较大影响,首当其冲的是家电行业。
C、胡锦涛主席说“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
”这句话已在老师们的心中根深蒂固了。
D、创新是时代的要求,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一旦产生小的灵感,就要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江南药业集团采取积极有效的节水措施,日用水量由去年同期的四十吨下降为现在的十吨,下降了三倍。
B、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已经越来越成为全民的共识。
C、在阅读名着中,使我们能够明白许多做人的道理,悟出人生的真谛。
D、东山中学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开展多项综合实践活动,学生们非常受欢迎。
4.默写、填空。
(6分)(1)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表达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的人生追求的句子是。
(2)王维《使至塞山》中描绘沙漠雄奇壮美景色的诗句是(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中通外直……(周敦颐《爱莲说》(4),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醉花阴》(5)蒹葭苍苍,,所谓伊人,。
(《诗经》)(6)请你用学过的一句古诗来表达“站得高望得远”的意思,5.名着阅读:(4分)为了打造绿色精神家园,学校开展了营造书香校园的“名着竞读”活动。
请从《西游记》《水浒》《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三部名着中任选一个典型人物,按下面两个栏目完成一期黑板报内容的撰稿。
山东省日照市2019-2020学年中考语文二月模拟试卷含解析

山东省日照市2019-2020学年中考语文二月模拟试卷一、选择题1.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是()A.那是一张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
B.侵略者的国旗昂首挺胸....,在被其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
C.使用我厂生产的涂料装饰您的居室,使您蓬荜生辉....。
D.毕业了,回想起老师对我们的谆谆教诲,.....心中不禁涌起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答案】D【解析】【详解】A.有误,“莘莘学子”指众多的学生。
该成语用错对象,它指众多的学生,不能指一个学生。
B.有误,“昂首挺胸”抬起头,挺起胸膛。
形容斗志高,士气旺。
该成语褒贬不当,它为褒义词,不能形容侵略者的国旗。
C.有误,“蓬荜生辉”指某事物使寒门增添光辉(多用作宾客来到家里,或赠送可以张挂的字画等物的客套话)。
该成语用错对象,它是敬辞,不能用于“使您……”,一般用于“使我……”。
D.正确。
故选D。
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A.狼藉./慰藉.伺.候/伺.机而动日薄.西山/薄.利多销B.悖.论/蓬勃.催.眠/摧.枯拉朽巍然屹.立/迄.今为止C.劲.头/苍劲.空间./挑拨离间.哄.堂大笑/一哄.而起D.咳嗽./洗漱.晦.涩/诲.人不倦负隅.顽抗/无独有偶.【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字音。
A、jí/jiè、cì/sì、都读bó;B、bèi/bó、都读cuī 、yì/qì;C、jìn/jìng、jiān/jiàn 、hōng/hòng;D、sou/shù、都读huì、yú/ǒu。
故选C。
二、名句名篇默写3.默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国恒亡。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渔家傲》(宋·李清照)中写词人晚年孤独无依,以及空有才华却遭逢不幸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山东省日照市2019-2020学年第四次中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

山东省日照市2019-2020学年第四次中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一、选择题1.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所谓“半称心”并非消极应付,而是一种豁达的生活态度,一种智慧的人生感悟,一种从容的处世哲学。
②万事只求“半称心”,这不是玩世,而是求是。
起伏聚散,坎坷波折,遵从本心,有舍有得。
不强求,不攀比,不自擾。
追求过,努力过,付出过,便是快乐,亦是精彩。
③人生不易,生活不易,让我们珍惜拥有,保持一份良好的心态,以求通达明智、沉浮自如。
④当然,“半称心”并不是只安于现状,而是要知晓自己的优劣,扬长避短,心存美好,不断向前。
⑤生活中,我们可能得不到某些东西,但不要让忧虑和悔恨搅扰我们的生活;我们可能达不到某项目标,但不要一味垂头丧气,让消极和不满充斥我们的生活。
⑥万事只求“半称心”,意味着知足常乐、随遇而安。
A.⑥①②⑤③④B.⑥①②④③⑤C.④⑥②①⑤③D.④②①⑥③⑤【答案】A【解析】【详解】考查句子的衔接与连贯。
仔细阅读这几个句子,围绕的是“半称心”来写的,⑥句是首句,接着解释“半称心”的概念①句,排除CD,④句“当然”指出“半称心”并不是只安于现状,是补充说明,使论证更严密,放在最后合适。
排除B,故选A。
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所谓书卷气,是一种饱读诗书后形成的气质。
书卷气来自读书,在幽幽书香的熏陶之下,浊俗可以变为清雅,奢华可以变为,促狭可以变为开阔,偏激可以变为。
捧起书来吧,你会发现里面的风景美不胜收!A.高雅淡然平静B.高贵淡泊平静C.高贵淡然平和D.高雅淡泊平和【答案】D【解析】解答此题,要弄清词语的意义及常用用法,再次弄清词语的感情色彩,尤其要注意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字词含义的变化,辨析作答。
气质有雅俗之别而无贵贱之分,所以高雅最恰当;后两空的选择则要注意语意的相对这一点,如奢华与淡泊,偏激与平和。
解答此题,可结合词义及语境辨析作答。
二、名句名篇默写3.根据提示,用作品原句填空。
山东省日照市2019-2020学年中考第一次模拟语文试题含解析

山东省日照市2019-2020学年中考第一次模拟语文试题一、选择题1.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A.蓬槁绮丽可歌可泣人声鼎沸B.晨曦瞰望义愤填膺如坐针砧C.阔绰肃穆人情炼达乐此不疲D.隐匿接济格物致知润如油膏【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
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
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
D项正确,其他各项书写错误的词语应更正为:A:“蓬槁”应为“蓬蒿”。
B:“如坐针砧”应为“如坐针毡”。
C:“人情炼达”应为“人情练达”。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她俩虽是孪生姐妹,性格却大相径庭....。
B.随着社会的发展,昔日繁华的小镇如今万人空巷....,人迹罕至。
C.我和好朋友约好周末在书店见面,我们果然按时到达,不期而遇....。
D.小家伙脑瓜子很灵活,常常能够随机应变,见异思迁....。
【答案】A【解析】【详解】B“万人空巷”指成千上万的人涌向某处(参加盛典或观看热闹),使街巷暂时空寂,不是街巷空空无人之意。
C“不期而遇”是指没有经过约定而相遇。
D“见异思迁”是看见别的事物就想改变原来的主意。
指意志不坚定,喜爱不专一。
含贬义。
二、名句名篇默写3.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①有约不来过夜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约客》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端居耻圣明。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③辛弃疾在《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赞扬在京口开创伟业的少年英雄孙权,气魄极其宏大雄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三峡》一文中的“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一句与《与朱元思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异曲同工之妙。
山东省日照市2019-2020学年中考语文仿真第四次备考试题含解析

山东省日照市2019-2020学年中考语文仿真第四次备考试题一、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寒喧荟萃文绉绉真知卓见信手拈来B.仓皇漫谈脾气躁矫揉造作不屑置辩C.呕气账簿三部曲变本加厉置若罔闻D.座落造诣万户侯脍炙人口共商国事【答案】B【解析】【详解】关于字形,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
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
B项正确。
ACD三项修改为:A.寒暄.真知灼.见;C.怄.气;D.共商国是.。
2.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曹操是个了不得的人物,在事业上是英雄,在做诗方面也是天才。
他在诗史上的作风与其他人不甚相同,因其永远是睁开眼正视现实,其他人在大部分的诗作中都是醉眼的。
在很多人心中,他是个反面形象,总给人以的印象,殊不知这种印象,完全是身旁无人可商可量、无人能帮忙的结果。
他的思想、行为不易为人所了解、同情,他的也无人可代为解决。
A.而恍惚特立独行艰巨B.而朦胧一意孤行艰难C.且朦胧特立独行艰难D.且恍惚一意孤行艰巨【答案】B【解析】【详解】运用排除法解答即可。
“睁开眼正视现实”与“其他人在大部分的诗作中都是醉眼”两个分句之间的根本关系是转折关系,所以选“而”。
排除CD。
因为“在很多人心中,他是个反面形象”,所以他给人的印象是“一意孤行”(贬义词),而不应该是“特立独行”(褒义词)。
排除A。
所以选B。
【点睛】答此类题需先将所给词语逐一浏览,就词义与词性做到全面掌握。
总之,判断正确答案要从多角度去考虑,把语境、语法、常识、固定搭配等有机地结合起来综合考虑是做好选词填空题的最佳方法。
选词填空一定要观察语境,然后斟酌词义,选择后再通观一遍。
二、名句名篇默写3.诗文默写。
我是你簇新的理想,__________。
(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以是人多以书假余,__________。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正是江南好风景,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试题(满分120分,时间120分钟)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页。
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等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第Ⅰ卷每题选出答案后,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号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的区域内,在试卷上答题不得分;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一、(共18分,每小题2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窗扉.(fēi)绮.(qǐ)丽戏谑.(nüè)惟妙惟肖.(xiào)B.庇荫.(yìn)轩.(xuān)昂贮.(zhù)存叱咤.(zhà)风云C.癖.(pǐ)好谮.(zèn)害苋.(xiàn)菜扣人心弦.(xuán)D.蓬蒿.(ɡāo)哂.(shěn)笑伧.(cānɡ)俗无动于衷.(zhōnɡ)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渺茫迥然根深缔固黯然失色B.仰慕慰籍引颈受戮如法炮制C.枯燥吞噬不可理谕矫揉造作D.沉湎黝黑前仆后继相形见绌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传统书信承载..了太多的文化内涵,一封信,就是一份沉甸甸的敬意。
B.网络用语可以反应..出普通人的生活关注,呈现出市井百姓的人生百态。
C.散文诗《雪》写的是江南的雪和北方的雪,作者却别有用心....地从描写雨开篇。
D.综艺节目《喜剧小品欢乐汇》中,演员们的表演常会让观众忍俊不禁....地笑起来。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B.要实现梦想,必须付出更多的心血与努力,准备好了吗?同学们。
C.美的对象能陶冶人们的性情,因为它有两种特性,一是普遍;二是超脱。
D.王羲之《兰亭集序》帖是我国古代书法艺术最灿烂的瑰宝,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A.屠呦呦科研团队研究出了用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方法,使全球数亿人受益。
B.针对近来频频发生的校园暴力事件,几个学校的领导进行了深刻反思。
C.家长要让孩子接受“吃苦教育”,以此提高孩子自食其力的能力和独立自主的精神。
D.一堂堂看似普通的体育课,不仅潜移默化地影响青少年的体育价值观,更直接地关系到他们的身体健康。
6.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宋代朱熹抽取其中的《大学》《中庸》两篇,和《论语》《孟子》编在一起,称为“四书”。
B.2016年4月,曹文轩获得了“国际安徒生奖”,他的长篇小说《》曾获“宋庆龄文学奖金奖”,《孤独之旅》就选自这部作品。
C.“总角”“垂髫”均代指童年;“豆蔻”指称十三四岁的少女;“及笈”指古代男子到了十五岁时,把头发簪起来表示已成年。
D.词,兴起于唐五代,极盛于宋代。
在唐五代时,一般称为“曲”“曲子”“曲子词”,后来才称为“词”,又称“乐府”“诗余”“长短句”等。
7.下列有关名著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水浒》塑造了一些上层人物被迫造反的典型,如林冲曾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因丢失“生辰纲”,被逼上梁山。
B.《西游记》构造了一个幻想的世界,塑造了一群神话人物,其中“单打二龙山”“三打白骨精”等情节也很受读者喜欢。
C.乔纳森·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讲述了英国船医格列佛因海难流落到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慧骃国等地的奇遇。
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柯察金身负重伤,双目失明,身体瘫痪,但仍以顽强意志创作长篇小说《暴风雨所诞生的》,他未完成作品就去世了。
8.日常交际要注重礼貌用语,选用恰当措辞。
下列各句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A.赵老师找小华到办公室谈话,小华说:“找我什么事?有话快说,我还得写作业呢!”B.明明晨练时遇见一位舞剑的白发老人,问道:“爷爷,您老身体真硬朗,今年高寿?”C.张强遇到困难求助领导时,他说:“请您务必帮忙,一定要帮我度过难关!”D.芳芳送给婷婷一件生日礼物,婷婷说:“我非常喜欢这个礼物,我就笑纳了。
”9.下列句子的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民间常听到“金算盘”“铁算盘”之类的比喻,多指“只算进,不算出”的精明。
②自古以来,算盘都是用来算帐的,也被赋予了很多象征意义。
③除了与钱财相关的象征意义以外,算盘也常被用来象征“出入平衡,分豪不差”。
④这些关于算盘计算功能之外的引申,把算盘植入了中国历史文化之中。
⑤在北京东岳庙内挂着两副大算盘,左右批有“毫厘不爽,乘除分明”以示公正严明。
A.②①③⑤④ B.④②③①⑤ C.②③⑤④① D.④③⑤①②二、(共6分,每小题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①“书卷长留伴一生”。
书简翰墨的馨香,总能滋润干渴的心田,拂去灵魂的浮躁,撇除精神的泡沫。
②然而,当白纸黑字变为虚拟数字,当实体书籍容身数码屏幕,读屏与读书的“华山论剑”,总是会在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如期上演。
有的人认为,数字化乃是大势所趋,读屏不但无可厚非,还能开阔个人眼界、填平信息鸿沟。
相反,有的人则笃定,数字阅读助长了碎片化、片段式阅读,也容易让人丧失专注力。
争论一再出现,似乎意味着,读书与读屏生来就是非此即彼、非黑即白的对立关系。
③其实不然。
回望人类阅读历史,无论是文字载体,还是阅读方式,本来就是处在不断变化、与时俱进之中。
书籍的数字化,不过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开卷有益。
君不见,数码产品层出不穷,电子书籍成为“标配”,不是让阅读更加方便了吗?在地铁公交上,通过数字阅读,对知识的点滴汲取,不是让生活更加充实吗?“忙时读屏,闲时读书”,又有何不可?④事实上,人们对数字阅读的批评,与其说是对阅读形式的责难,毋宁说是对阅读内容的不满。
数字化让阅读更便利的同时,也打开了传播无效信息、庸俗信息的“潘多拉魔盒”。
对于每一个人而言,沉浸于微博、微信等社交网络,自然很难让信息沉淀下来,成为思想的养料;钟情于娱乐至死,甚至是低俗不堪的网络内容,难免会让自己的灵魂染上低级趣味;习惯于“快餐式”信息,更是只会给自己留下一个虚幻的阅读假象。
说到底,阅读无关形式,根本乃在于内容。
⑤阅读,绝不仅仅只是一个知识获取的过程,更关乎人的精神趣味。
正如一句名言,“未经反省的人生不值得过”,未经筛选的信息同样是不值得读。
而这,恐怕才是读屏与读书之争的关键点所在。
其实,书本身是有分量的。
只不过,书的分量从来都不体现在纸张的厚薄、墨色的浓淡,而体现在内容的深浅、品格的高下。
当前,数字阅读还没有完全摆脱掉“碎片化”“肤浅化”的标签,这需要我们推动传统媒体的数字化转型,助力新旧媒体形态融合发展,为数字阅读提供更好的内容和载体。
⑥宋代大儒朱熹曾如此诠释读书之法:“无他,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
”事实上,只有自己挑选的书籍和内容本身有分量,“深阅读”才有可能顺理成章地展开。
在这个意义上,读屏时代,勿忘阅读品格。
坚守这一点,恐怕比争论该不该读屏,意义重要得多。
(选自《人民日报》2016年4月22日第11 版,陈凌作)10.下列对本文主旨的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A.数字阅读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B.阅读无关形式,根本在于内容。
C.阅读关乎人的精神趣味。
D.读屏时代,勿忘阅读品格。
11.下列有关“数字阅读”的表述,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数字阅读是指阅读的数字化,既指文字载体的数字化,也指阅读方式的数字化。
B.数字阅读会给忙碌的人们带来更多的阅读便利,使他们的生活变得更充实。
C.数字阅读难以让信息沉淀下来,会让灵魂染上低级趣味,使人产生虚幻的阅读假象。
D.数字阅读需要传统媒体的数字化转型来提供更好的内容和载体。
1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①段运用排比句式,语言生动形象且富有诗意,阐释了书籍对人的重要作用。
B.第②段作者通过列举正反两种观点,来阐明读书与读屏生来就是一种对立的关系。
C.第⑥段引用朱熹的话阐明了读书要讲究方法,即专心致志,虚心研读,反复赏玩。
D.本文从读书与读屏的争论谈起,运用多种论证方法,有力地证明了本文的中心论点。
三、(共6分,每小题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5题。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宋濂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3.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游:交往 B.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 质:询问 C.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 再:又一次 D. 腰.白玉之环 腰:腰佩 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B .C .D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作者写年少时家境贫寒,无力购书,只好向别人借书抄录来读,天寒手冷也不放松。
B .“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写出了作者求学态度谦和,有自卑心理,以至于不敢出声。
C .在艰难的求学生活中,作者对同舍生的豪华生活毫不艳羡,是因为精神上的富足战胜无从致书以.观 属余作文以.记之 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何陋之.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虽.杀臣,不能绝也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复前行,欲穷其.林了物质上的贫困。
D.选文从四个方面叙述了作者求学艰难:抄书之辛,叩问之难,奔走之艰,住读之苦。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90分)四、默写(共10分)16.按要求默写诗文名句。
(10分,每小题1分)(1)逝者如斯夫,。
(《论语·子罕》)(2),君子好逑。
(《诗经·关雎》)(3)夕日欲颓,。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4),带月荷锄归。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5)共看明月应垂泪,。
(白居易《望月有感》)(6),燕然未勒归无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