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考点精析:分析议论文的论证思路
初中语文解题技巧之议论文论证

初中语文解题技巧之议论文论证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沛,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
通过列举典型事例,具体有力地证明了中心论点,增强了说服力。
常见考点。
考点:①、议论文的论点第一,分清所议论的问题及针对这个问题作者所持的看法(即分清论题和论点)。
第二,注意论点在文中的位置:(1)在文章的开头,这就是所谓开宗明义、开门见山的写法。
(2)在文章结尾,就是所谓归纳全文,篇末点题,揭示中心的写法。
这类写法在明确表达论点时大多有。
“所以,总之,因而,总而言之,归根结底”等总结性的词语。
第三、分清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分论一般位于段首或有标志性词语:首先、其次、第三等。
第四、要注意论点的表述情势:有时题目就是中心论点。
一篇议论文只有一个中心论点。
第五、通过论据来反推论点:论据是为证明论点服务的,分析论据可以看出它证明甚么,确定甚么,支撑甚么,这就是论点。
考点:②、议论文的论据论据是论点立足的根据,一般全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1、用事实作论据。
事例必需真实可靠,有典型意义,能揭示事物本色并与论点有必定的逻辑联络。
议论文中,对所举事例的叙述要简明扼要,凸起与论点有直接关系的部份。
明确论据时,不但要晓得文中哪些地方用了事实论据,还要会概括事实论据。
概括时,要做到准确,必需根据论点将论据本色特色把握住,然后用确切的语言进行表述。
2、用作论据的言论,应有必定的权威性,直接引用时要原文照录,以真核对,不能断章取义;间接引用时不能曲解愿意。
考点:③、议论文的结构、层次结构有:并列式结构、对照式结构、层进式结构、总分式结构。
此考点的基本情势:作者如何证明论点的?总结:列举确凿、充沛、有代表性的事实,能够增强论述的气力和说服力。
举例论证的作用,所举的具体事例能证明论点的。
举例论证是议论文中的一种法子。
答题思路是:作者为了证明……观点,首先使用了……论据,然后对……论据进行了怎么的分析,从而证明了……观点。
症结要说清楚证明进程的层次性。
专题17议论文阅读(难点)-九年级语文期末考试划重点(部编版)(解析版)

九年级语文期末考试划重点专题17 议论文(难点)专题概述和解题方法指导一、议论文的概念。
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主张的常用文体。
议论文是以理服人的文章。
二、议论文三要素。
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
1.论点(证明什么)。
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也是文章阐述的中心问题,它是议论文的灵魂。
论点分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中心论点是全部分论点的高度概括和集中;分论点是从属于中心论点并为阐述中心论点的若干思想观点。
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这几个分论点可以是并列的,也可以是递进的,但它们都应该服从全文的中心论点(补充和证明中心论点)。
它们与中心论点的关系是:有的文章把几个分论点综合归纳起来就是中心论点;有的文章几个分论点都是中心论点的论据。
论点的特征:论点应该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是明确的判断(包括肯定和否定),在形式上应该是完整的陈述句。
寻找文章的论点。
①文章的论点可以安排在开头,也可以安排在文章的中间或结尾。
有些文章的题目就揭示了论点(议论文的标题不是表明论点就是点名论题,论题只揭示议论的范围,论点是作者的见解和主张)。
即论点可以安排在文章的任何位置,但较多情况是在文章的开头或结尾,段落论点也是如此。
从常见位置寻找文章的论点,是我们的习惯做法。
②我们判断一个句子是否就是文章的的论点,还应该通读整个文段,看这个文段的其他句子是否围绕这个句子来写,与这个句子有没有逻辑上的关系。
③可以通过“认为”“必须”“由此可见”“要”“是”“不是”等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关键词来寻找论点。
2.论据(用什么证明)。
论据:论据是作者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是论点赖以成立的基础,是文章的主体。
论据包括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两大类。
事实论据:包括有代表性的事例、确凿的数据、可靠的史实等。
所用的事例可以是具体的,也可以是概括的。
如果运用了事实论据证明论点,也就是使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
初中议论文阅读考点及答题技巧

初中议论文阅读考点及答题技巧议论文是学生在初中语文考试中经常会遇到的题型之一。
掌握好阅读议论文的考点和解题技巧,对于取得好成绩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是初中议论文阅读考点及答题技巧的详细介绍。
一、考点1.文章主题:阅读理解时,要迅速抓住文章的主题,确定文章所讨论的问题,这是正确理解文章的基础。
2.观点分析:议论文的核心就是作者的观点。
阅读时要明确作者的观点、态度和立场,理解作者给出观点的理由和论证方式。
3.论证方法:议论文的核心是作者的观点,而作者为了使自己的观点更有说服力,通常会利用各种论证方法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如举例、比较、对比、引用权威等。
4.修辞手法:初中议论文中常使用修辞手法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要学会辨析和理解这些修辞手法,如排比、夸张、反问等。
5.论点分析:在理解作者观点的基础上,还要分析作者观点的利弊、优劣、正当性以及可能产生的后果。
二、答题技巧1.先读题:阅读前先读题可以帮助快速抓住文章的重点和目的。
通过读题可以了解文章主题,提前猜测一些可能出现的观点和论证方法,有助于对文章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
2.抓住重点:阅读时要重点关注作者的观点、论证和论点。
可以在阅读的过程中用铅笔圈出重要的句子或段落,并在文章边空做简单的标记,帮助记忆。
3.结合上下文理解:在阅读理解中,经常会出现一些陌生的词语或句子,可以通过结合上下文的意思,推测出其含义。
4.尊重作者观点:在阅读时要秉持客观、理性的态度,尊重作者的观点,而不是试图引入自己的主观情感和立场。
6.语言能力:提高对议论文的理解和解答能力,需要具备一定的语文基础。
平时要多读一些英语文章,扩大词汇量,提高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通过掌握初中议论文阅读的考点和解题技巧,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答议论文题目,提高语文成绩。
这些技巧不仅在考试中有用,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提高语文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
学生要多加练习,并注重对阅读技巧的总结和归纳,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
中考语文专题突破-22.议论文之理清思路,分析论证

(2)明了常见论证方法的作用。如举例论证,使论证更为具体, 增强说服力;道理(引用)论证,使说理更深刻、透彻,增加论据的 权威性;比喻论证,则使论证生动形象,易被人接受;对比论证, 形成了鲜明对照,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增强了说理的透彻性。
答题模式:分析论证方法的作用,先从内容上考虑,再从论证 角度考虑。常用的模式为:这一段(句)运用了……论证方法,论证 了……(论点),使得说理……(好处)。
4
答题模式:分析论证方法的作用,先从内容上考虑,再从论证角 度考虑。常用的模式为:这一段(句)运用了……论证方法,论证 了……(论点),使得说理……(好处)。
5
技法分析
考点一:辨析论证方法 题型:指出语段运用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答题技巧: (1)了解常见的论证方法及特点。常见的论证方法有: ①举例论证,列 举确凿的事例来证明论点。②道理论证,用定律、公式、名言警句等来证明论 点。③对比论证,用正反两方面的事实或道理进行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 ④比喻论证,用人们比较熟悉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
一个人一旦与书本结缘,极大的可能是注定与崇高追求和高尚情趣相联系 的人。说“极大的可能”,指的是不排除读书人中也有卑鄙和奸诈,况且,并 非凡书皆好,在流传的书籍中,并非全是劝善之作,也有无价值的甚而起负面
9
效果的。但我们所指读书,总是以其优好品质得以流传一类,这类书对人的影响 总是良性的。我之所以常感读书幸福,是从喜爱文学书的亲身感受而发。一旦与 此种嗜好结缘,人多半因而向往于崇高一类,对暴力的厌恶和对弱者的同情,使 人心灵纯净而富正义感,人往往变得情趣高雅而趋避凡俗。或博爱、或温情、或 抗争,大抵总引导人从幼年到成人,一步一步向着人间的美好境界前行。笛卡尔 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这就是读书使人向善;雨果说: “各种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影响下,仿佛烤在火上一样渐渐溶化。”这就是 读书使人避恶。
关于议论文论证思路的考点梳理(学生用)

关于议论文论证思路的考点梳理(学生用)一、考点分解《2014年上海市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考试手册》中关于议论文阅读的考试目标有:(1)能读懂文章的内容,能提取并解释文章中的信息;(2)能概括文章要点和主旨;(3)能梳理文章的思路,分析文章的结构:议论文(总分、并列、层进、对照);(3)能辨别论证方法(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并分析其作用;(4)能依据文意,对文章的思想内容、表达方式、语言特点,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据此,议论文阅读的考点可以分解为:1.整体感知文章内容,能正确理解、提取、概括论点(包括分论点);2.能准确区分、概括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把握论据与论点的关系,并能根据需要为文章补充恰当的论据;3.能正确辨别各种论证方法,分析其作用;4.能结合具体语境,阐释抽象语句,解释含蓄语句,明确指示代词及过渡句(段)的作用;5.理清论证思路,概括论证过程;6.能准确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从文章的观点中获取有益的启示,或进行切合实际的拓展。
二、论证思路的定义论证思路就是作者为了证明某个观点,先后都做了哪些事。
首先,①直接提出……的论点(或引出……的论题);②通过写……的事例(或趣事、典故、传说、寓言等)(或引用名言),提出……的论点(或引出……的论题);接着,①用……的事例(典故、传说、寓言等或引用名言)从正面(或反面)论证论点。
②从……几方面论证论点。
(当有分论点时可用此格式)……最后,①得出……的结论;②总结全文……③归纳论点:……④发出号召、提出希望等。
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引论)——(本论)——(结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例题分析从三到万马南邨①学习文化知识能不能走终南jié径呢?这是许多初学的同志时常提出的问题。
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不能过于笼统。
一定说能或不能,都不恰当。
这要看学习的是什么人,学什么,用什么方法等等,要按照具体情况进行分析。
但是,一般地说,学文化应该一点一滴地慢慢积累,特别是初学的人不宜要求过急。
部编版九年级(下)语文第四单元知识点归纳

部编版九年级(下)第四单元知识点归纳议论文文体知识1.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
论点是议论文灵魂。
2.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
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的则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以证明或补充中心论点。
3.把握议论文的论点一般可从三方面入手:第一、审清题目。
有的议论文它的题目本身就是文章的论点;有的议论文,它的题目虽然不是文章的论点,但是表明了文章的论题,提供了把握文章论点的线索。
第二、找中心句。
议论文往往在开头或结尾有作者对所论问题表明态度的语句,这语句就是文章的论点。
有时,这类中心句会出现在文章的中间。
第三、提炼归纳。
即弄清作者对论题的基本态度,然后据此进行概括。
如果文章是对几个分论点分别进行论述,那将就几个分论点适当地加以汇集,以一个完整、明确的语句表达出来。
中心论点的提出,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1标题就是中心论点。
2文章开头提出中心论点。
3文章结尾出现中心论点。
4在论述过程中提出中心论点.论点的呈现方式:有的议论文的论点在文章中用明确的语句表达出来,我们只要把它们找出来即可;有的则没有用明确的语句直接表述出来,需要读者自己去提取、概括。
论点的提出和确立要注意:①正确性。
论点的说服力根植于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而这又取决于作者的立场、观点、态度、方法是否正确,如果论点本身不正确,甚至是谎谬的,再怎么论证也不能说服人。
②鲜明性。
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要非常鲜明,而不能模棱两可,含混不清。
③新颖性。
论点应该尽可能新颖、深刻,能超出他人的见解,不是重复他人的老生常谈,也不是无关痛痒、流于一般的泛泛而谈,应该尽可能独到、新颖。
论据是议论文中用来证明论点、支撑论点的材料。
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是论据的两种基本形式。
事实论据指有代表性的确凿的事例、史实及统计数字等。
道理论据指经过实践检验的、正确性已为人们公认的革命导师的理论、名人的言论、科学领域的定理及生活中的常识等。
议论文中论点和论据的关系非常密切。
(名师整理)最新人教部编版语文中考《议论文阅读——论证思路及结构》专题复习教案(含答案)

议论文阅读2——论证思路及结构教学目的1、明确把握议论文考点(论证思路及结构)及相应答题格式;2、真题演练,知识点学以致用,提升阅读能力。
重难点1、熟练掌握议论文考点;2、灵活运用答题格式。
一、论证思路作者在具体论述某个观点时的思维过程(三段论式)提出问题(是什么)引论分析问题(为什么)本论解决问题(怎么办)结论二、议论文结构①并列式:Ⅰ总分总;Ⅱ总分;Ⅲ分总。
②递进式。
1常考题型1:论证思路1.作者是如何证明论点的?2.作者第X段的论证思路是怎样的?3.文章/段落的论证过程是怎样的?分析思路:1.通读全文/段落,明确结构层次。
2.逐层分析(论点是什么?用了哪些论据?是否有正反两面的分析说理?最后的结论是什么?)3.结合议论文三要素进行回答,对于观点、结论之类的文字,直接引用。
答题方法:首先作者提出/表明观点......,然后.......,接着.......,最后得出......的结论。
[练习]分析下面两段话的论证思路。
1、古今中外,凡是获得重大成就的人,都具有坚持精神。
马克思为了撰写《资本论》,不顾疾病折磨、生活窘迫和反动势力的迫害,坚持写作四十年,终于完成这部辉煌居住。
数学家陈景润在攻克“哥德巴赫猜想”这个数学堡垒的过程中,不怕讽刺挖苦,忍受着疾病的痛苦,在工作环境很差的条件下,夜以继日的钻研,仅他运算的稿纸就有几麻袋,有个英国数学家称赞他在数学上“移动了群山”。
由此可见,坚持是取得一切成就的必由之路。
首先,作者表明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找准)然后,列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事例来证明观点;(具体明了)最后,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找准)22、个人应该懂得畏惧。
孔子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天命就是老天爷赐予的命运;大人是指有地位、有号召力的人;圣人之言,是指古往今来那些道德高尚的人所发表的言论。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议论文》复习教学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议论文》复习教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议论文中论据和论点的关系,能把握文章的中心论点2.理解议论文的基本思路3.理解和分析常见的论证方法4.领会议论性语言严密、概括的特点5.了解立论、驳论两种基本论证方式,理清文章的论证结构6.善于表达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的判断。
【教学步骤】引入:1、议论文的特点:以议论为主要的表达方式,可兼用其他表达方式;以鲜明的态度表明观点或主张;以充分的材料证明其观点或主张。
2、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对所论述的问题所持的观点、态度。
论点有中心论点、分论点两种,有的议论文只有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中心论点、分论点均有。
论据——对论点进行论证的材料、依据。
论据有事实论据(代表性的确凿的事例与史实、统计的数字等);道理论据(自然科学的定义、定理,名言警句,俗语谚语等)论证——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3、议论文的分类:立论——从正面论述其观点、说明其观点的正确。
驳论——批驳错误观点,然后确立其正确观点。
议论文按论证方式分类可分为:立论文和驳论文。
一、把握中心论点1、从题目入手①题目即为观点。
例:《多一些宽容》、《人的高贵在于灵魂》;②有的题目是论题,从文中找出直接回答这个论题的语句,就能把握论点。
例:《论美》《学问与智慧》《成功》2、从文中运用的论据推断出论点。
论据是支撑论点的材料。
即抓住文中所运用的事实或道理论据用来证明什么,尤其要抓住的是作者对论据所阐述的话,也能把握论点。
3、捕捉文章的“中心句”。
根据论点常见位置[一般在篇首或篇末,也有在篇中的]来寻找。
审视开头是不是中心论点,也要慎重,必须通读全文,才可确认。
放在结尾的,往往先提出分论点,层层论述,在结尾处归纳出中心论点。
4、借助理清论证思路来把握论点。
要很好地研究文章和题目的各种关系,才能归纳出来。
先分析、后归纳的结构,论点常出现在篇末;总、分、总结构,论点一般是在开头。
5、审察论题。
通过阅读明确文章的论题是什么,对文章的论题还是能把握的,然后在这一论题中作者的看法、主张是什么,这样一来作者的观点就会比较明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精析:分析议论文的论证思路
本文探讨山水画的意境,先提出论点,然后运用两个设问,先后提出“什么事意境”“怎样才能获得意境呢”两个问题,分层展开论述,最后又补充论述意境与意匠的关系,指出意匠是表现意境的方法。
全文层层阐述,论证思路清晰。
考点解读:
议论文的论证思路就是指作者论证某个观点时的思维过程。
分析论证思路考查综合能力,对考生的理解能力、辨析能力、概括能力等都提出较高的要求,因此分析论证思路也是中考阅读的一个高频考点。
常见的考查方式:
1.本文的论证思路是怎样的?
2.分析本段(全文)的论证过程。
3.作者是怎样证明中心论点的?
技法点拨:
解答此类问题,可采用以下步骤:
1.判断结构类型。
议论文的一般结构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结构类型通常分为并列式、总分式、递进式。
可先通读全文(全段),圈画关键词句,判断分析属于哪种结构类型。
2.具体分析每一层,分析哪里是论证,论证运用了什么方法,然后加以概括。
3.作答时用“首先”“然后”“接着”“最后”等词语缀连。
答题模式:首先作者提出…的观点,然后运用…论证方法,论证…,接着…,最后得出…的结论。
试题链接
背书是写作的基本功
梁衡
语文学习的方法固然很多,但我以为最基本的也是最简便的方法之一就是背书。
一切知识都是以记忆为基础的。
语文学习更是如此。
要达到一般的阅读、书写水平,你总得记住几千个汉字;要进一步使文字自然、流畅、华丽、优美,你就得记住许多精词妙句;如要再进一步使文章严谨、生动、清晰、新奇,你就得记住许多体式、结构。
正像跳舞要掌握基本舞步一样,只有肚子里滚瓜烂熟地装上几十篇范文,才能循规为圆,依矩成方,进而方圆自如,为其所用。
至于文章内容的深浅,风格的高下,那是其他方面的修养,又当别论。
当然,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便于记忆,所以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时要尽量讲清字、词、文章的含义。
但遗憾的是人脑的生理规律正好相反,年轻时长于记忆,稍长时长于理解,如果一切等理解之后再记便会“失之东隅”。
因此有必要少时先背诵记忆一些优秀诗文,以后再慢慢加深理解。
我国古代的幼儿语文教学多用此法,现在国外教育也很注意这点。
苏联在小学低年级教材中就加进普希金的诗歌,让学生背诵。
这种知识的积累方法,好比先贮存上许多干柴,以后一有火种,自然会着。
前不久,我在娘子关看瀑布,那飞泉后的半壁山上长满青苔葛藤,密密麻麻,随风摆动。
我观察良久,总难对眼前景物加以描绘。
猛然想起柳宗元《小石潭记》里“蒙络摇缀,参差披拂”的描写何其传神!当初对柳文只是记住了,理解得并不深,现在通过对生活的观察、印证,便立即融会贯通。
这有点像老牛吃草,先吃后嚼,慢慢吸收。
但是假如牛事先不吃进草去,它闲时卧在树下,就是把自己的胃囊全翻出来,也是不会反刍出新养分的。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这文章之“炊”,就是从字、词、句之“米”组成的。
要使自己的语言准确、生动,便要有足够的后备词句来供选择,这就要记要背。
比如那鸟的动作吧,小时作文只须一个“飞”字,就全部解决。
后来背的诗多了,脑子里记下许多:燕剪春风、鹰击长空、雁横烟渚、莺穿柳浪等,亦后再遇到这种情况,那笔握在手里,却晃来晃去,半晌落不下去,好像笔干得流不出墨一样,其实是脑子里干得想不出恰当的词。
这时就更恨当初记得少。
强调背和记,决不是限制创造,文学是继承性很强的,只有记住了前人的东西,才可能进一步创新。
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名句都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作。
宋词人秦观的“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就是君隋炀帝杨广“寒鸦千万点,流水绕孤村”的诗中化来;王勃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则脱于庾信的“落花与芝盖同飞,杨柳共春旗一色”。
就是毛泽东诗词中也有不少如“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取于古人的句子。
试想王勃肚子里如果不装有前人的那么多佳词丽句,决不可能即席挥就那篇《滕王阁序》。
高明的文章在熟读前人文章的基础上,不但能向前人借词、借句,还能借气、借势,翻出新意。
文章相因,从司马迁到韩愈、柳宗元,再而苏轼、欧阳修,总是在不断地学习,创造,再学习,再创造。
你看,人们现在不是多记住了秦、王等后人的名篇佳句,倒忘了杨、庾、等前人的旧作吗?这正说明文学在继承中前进。
我们应该多记多背些最新最美的诗文,好去提高语文水平,到时也会压倒秦观、王勃的。
1.文章是从哪四个方面论述中心论点的?请概括。
(4分)
2..简要分析文章第4自然段的论证过程。
(4分)
3.文章语言不乏生动之处,请从第3自然段中列举一处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3分)
4.从作者的观点出发,你认为语文学习在多背的同时还应注意哪些问题?(2分)
答案:
1.(1)语文学习是以记忆为基础的。
(2)少时先背诵记忆,以后再慢慢理解。
(3)要使语言准确、生动,需要平时记背的词句来供选择。
(4)只有记住了前人的东西,才可能进一步创新。
2.作者以一句俗语引出观点,然后进行论证。
首先列举小时候作文时写鸟的动作的事例正面论证观点,其次以自己写作时遇到的情况反面论证观点。
解析:分析论证过程,实际就是考查议论文的论证思路。
首先要明确本段运用了总分式结构,先提出观点,然后论证。
其次分析论证的内容,可以分为两部分,先是列举小时候写鸟的动作的事例正面论证,再以自己写作时遇到的情况反面论证。
分析清楚后,用恰当的词语串联起来即可。
3.【示例】例句:这有点像老牛吃草,先吃后嚼,慢慢吸收。
4.语文学习中,在多背的同时要加强对所记忆的内容的理解;在强调背诵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