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案 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年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复习教案 岳麓版

2019-2020年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复习教案岳麓版检索课标基础知识十届三中全会的召开:1、准备:①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为其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②1978年中央工作会议中,邓小平作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实际成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
2、召开:1978年12月底,北京3、内容:①重新确定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②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行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③提出了改革开放的总方针;④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4、意义:这次会议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以来“左倾”错误的束缚。
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改革开放1、改革:(1)农村的改革:①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改革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方向发展。
②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
(2)、城市的改革:1985年全面展开;国有企业改革成为重点;中心环节是扩大企业自主权;实现两个“转变”。
(3)、民营企业的勃兴。
2、对外开放:(1)经济特区:①1980年建有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
②1988年海南省建立,海南岛成经济特区。
(2)对外开放格局形成:①十四个开放城市:天津、上海、大连、秦皇岛、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
②三个经济开放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区(厦门、漳州、泉州三角地区)。
③20世纪90年代,以上海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的长江沿岸城市开放。
④新格局: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3、加入世界贸易组织:xx年世贸组织多哈会议批准加入。
民主与法制建设的成就1、法制建设的成就:(1)主要任务:维护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保护改革成果,切实保证人民行使民主权利。
(2)1982年新宪法规定实行改革开放的总方针,其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019-2020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14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教案4岳麓版 .doc

2019-2020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14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教案4岳麓版学习目标:认识邓小平理论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重点(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形成的历史过程。
难点(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
学习过程第一节认真阅读交流填空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形成:①、“十三大”(1987年)提出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②做出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2、“十四大”(1992年)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十五大”(1997年)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
4、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①、农业: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正在改变农村面貌,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②、工业:工业化程度迅速提高,建成门类齐全的工业化体系(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上海宝钢、京九铁路)③、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6位,综合国力大为提高。
第二节合作探究1、想一想, 从新中国成立到党的“十三大”召开, 我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已近40年, 为什么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因为:①生产力水平很低;②封建思想意识有广泛深刻的影响③我国经济、文化落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任务重,时间长,必须经过长期的艰苦的努力。
2、我国开始进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什么?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什么? 1956年,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基本建立, 标志着我国开始进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基本路线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即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坚持改革开放, 自力更生, 艰苦奋斗, 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3、1992年, 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 “革命是解放生产力, 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复习学案

第三单元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第8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一、十一届三中全会1.背景:(1)“文革”结束后,党的领导人仍然坚持“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
(2)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2.内容:(1)思想上: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2)政治上: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3)组织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3.意义:(1)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完成了思想、政治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
(2)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二、民主与法制建设1.背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平凡冤假错案的工作全面展开,人民群众深刻认识到加强民主和法制建设的重要性。
2.成就:(1)1982年,颁布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1986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3)此后,全国人大又通过了《义务教育法》、《劳动和社会保障法》、《环境保护法》等一系列法律。
(4)基本上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3.意义:(1)初步实现了在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社会文化生活等方面有法可依的局面。
(2)我国逐渐向依法治国的道路迈进。
第9课 改革开放一、农村改革(对内改革)1.目的: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2.措施:(1)安徽凤阳小岗村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2)农村逐步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
3.作用: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
二、国有企业改革(对内改革)1.时间:1985年开始。
2.内容:(1)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政企分开,实行经营责任制。
(3)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三、对外开放1.目的:引进资金、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现代化建设。
2.过程:(1)经济特区:1980年,我国建立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四个经济特区,后又增设海南经济特区。
八年级历史下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学案

八年级历史下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学案教学目标基础知识了解“四项基本原则”内容、邓小平理论形成及其指导地位确立的过程掌握十二大、十三大、邓小平视察南方重要讲话、十四大、十五大的内容能力训练过程方法顺时归纳整理知识运用列大事年表方法,“以史带论”地形成“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总设计师”这个历史概念识图分析判断特征利用教材有关邓小平南巡活动的照片及其说明文字,强调他的愿望是“让全国人民都发财”(体现了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基本特征)情感态度价值观衷心敬仰总设计师邓小平解决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成为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他的丰功伟绩将永载史册正确树立人生理想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在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的影响,有志者应该沿着他所指引的道路前进,确立起为祖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教学重点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教学难点为什么说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组织学生复习有关内容: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
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建设成就日新月异、辉煌灿烂。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新时期的主要任务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其“特色”就是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实行改革开放。
邓小平在这个过程中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成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安排学生先阅读全文,作读书标记;然后探索、交流、讨论、练习)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为什么要提出“四项基本原则”?(那时出现了资产阶级自由化问题)2“四项基本原则”的四个“必须坚持”是什么?(指导学生从课本45页注解寻找答案:共产党的领导、社会主义道路、人民民主专政、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
)教师指出:这“四项基本原则”不仅是我们的立国之本,也是实现现代化的基本前提。
八年级历史下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案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案新人教版【课程标准】认识邓小平理论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教材分析】本课位于《中国历史》八年级下P48——51,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改革开放的新时期,这个新时期的主要任务就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邓小平理论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形成的,在这一过程中,邓小平发表了许多重要讲话,阐明了一系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逐渐形成了邓小平理论。
【学情分析】本课涉及的政治术语较多,对于世界观尚未形成的初二学生来说,理解起来较为困难。
因此,在进行本科教学时,教师应利用大量的文字、图片、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层层深入,探究学习。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看录像、阅读课文、探究问题,使学生了解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的“四项基本原则”;十二大上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十三大上邓小平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邓小平视察南方的重要讲话;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十四大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十五大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过程与方法:通过“为什么说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的思考,培养学生独立归纳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逐步确立为祖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教学重点】本课重点“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
【教学难点】本课难点是理论性强,学生不易理解,特别是难于理解为什么说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
教学过程:教学步骤教学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学生欣赏歌曲,教师由此导入新课。
“这首传唱大江南北的歌曲,歌颂的老人是谁?他对中国有什么巨大贡献呢?”贴近学生的生活去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019-2020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 八下 第三单元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案 新人教版

2019-2020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八下第三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案新人教版(一)表解知识点1.伟大的历史转折2.改革开放3.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二)剖析重难点1.“两个凡是”方针的提出和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文革”结束后,全国人民要求纠正“左”的错误,根除不良影响,但是一些领导人提出“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持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即“两个凡是”,实质上仍是“左”倾错误的表现,反对彻底纠正“文革”的错误。
为了反对“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肯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认识,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打破了长期以来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
这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2.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1)从党的指导思想看,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改变了长期以来“左”倾错误的思想路线。
(2)从党的工作重心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代替了“以阶级斗争为纲”。
(3)从经济体制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开始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4)从发展动力上看,以发展社会主义经济为目的的改革开放取代闭门式的发展模式。
3.关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企改革经济体制改革在农村的主要体现就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是一项适合于我国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广大农民愿望的重大改革。
建国初期,中国农民在劳动和分配上都实行绝对的平均主义,这种吃“大锅饭”的结果是饭越吃越少,人越过越穷,无法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到了20世纪70年代末,安徽凤阳县小岗村一批农民率先把村里的土地承包到自己家里去种,搞起了“包产到户”,调动了生产积极性,提高了生产效率。
之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得到推广。
这种体制实际上就是由集中经营、平均分配到分散经营、按劳分配的重大调整。
部编八下历史第3单元第10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学设计

部编八下历史第3单元第10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八下历史第3单元第10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要讲述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经济建设、政治体制改革、科技教育、文化事业等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
本课旨在让学生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过程,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对于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改革取得的成绩有一定的认识。
但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意义以及制度优越性等方面的理解尚浅。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过程,感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过程,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2.难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学生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理解和感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过程。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从而深入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4.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八下历史教材第3单元第10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023_2024学年部编八下历史第三单元10《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学设计

2023_2024学年部编八下历史第三单元10《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的第十课。
本课主要介绍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特点和成就。
教材内容涉及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政治体制改革、文化建设、社会保障体系等方面。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过程,认识其独特的特点和取得的伟大成就。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社会主义建设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解尚浅,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进一步深化对其的认识。
此外,学生对现实问题的关注度较高,通过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特点和成就,掌握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政治体制改革、文化建设、社会保障体系等方面的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联系实际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认同感,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特点和成就。
2.难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规律和经验。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2.合作探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联系实际: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
4.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事例,使学生深入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特点和成就。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认真研究教材,了解教学内容,准备相关教学案例和素材。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简要介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背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案新人教版【教师寄语】伟大的转折民族的复兴【学习目标】1.了解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起因及结果。
2.知道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时间、地点、内容、意义。
3、认识到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重点难点】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难点: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与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内在联系【学习过程】一、预习自测题1.粉碎“”以后,人们要求平反冤假错案,纠正“”的错误。
2、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的讨论,使人们认识到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3、年底,在召开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4、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上来,实行的伟大决策。
形成了以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5、年,中共中央为恢复名誉,使党的历史上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
6、年颁布了第四部《》这是新时期第一部比较的宪法。
二、知识梳理,完成知识结构。
1、党中央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针。
背景2、思想理论界展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 _______ 年。
十一届三中全会思想上:。
政治上:。
组织上:。
意义:。
平反冤假错案。
1980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民主与法制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建设加强颁布法律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学法指导学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时,对会议内容的学习不能满足于记忆上,要弄清哪些是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拨乱反正,要理解会议内容,在理解中分析会议的意义。
四、合作探究1、党的八大与十一届三中全会有什么共同点?这两次会议各产生了什么影响?(提示:从两次会议的内容和意义入手分析)五、课堂小结简述中国共产党历次重要会议(可参考巩固练习第二题)六、巩固练习一、选择题1、1978年5月,《光明日报》发表的一篇文章揭开了“文化大革命”后思想解放运动的序幕。
它使人们认识到()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B、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C、尊重知识,尊重人才D、百花齐放,百家争鸣2、在理论界展开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否定的错误观点是()A、“两个凡是”论B、“以阶级斗争为纲”论C、“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论D、“打倒一切,全面内战”3、(2006.宁夏)下列内容属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是()①决定把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②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③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政策④制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⑤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A、①②③B、②③C、①④D、③④⑤4、之所以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是因为()A、平反了大批冤假错案B、恢复了邓小平的职务C、做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伟大决策D、讨论了加快农业发展的决定5、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际上形成了以()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集体。
A、叶剑英B、邓小平C、华国锋D、胡耀邦6、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标志是()A.新中国的成立B.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C.十年“文化大革命”的结束D.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二、某校八年级(2)班的同学以“中国共产党历次重要会议”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
他们搜集到这样几则资料,请将资料对应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A、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B、遵义会议;C、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D、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
1、会议做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是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大转折()2、会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革命开天辟地的大事。
()3、会议重新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该会议是()4、会议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取得重要成果。
该会议是()三、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图一:中共一大会址图二:遵义会议会址图三:邓小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的讲话1、图一会议宣告了什么?图二会议确立了谁在党中央的核心地位?2、图三会议后,在农村实行了什么责任制使我国农业得到大发展?3、以上哪两次会议对党和国家的发展起重大转折作用?七、【收获与困惑】收获困惑八、【教学后记】第九课改革开放【教师寄语】:改革开放,强国之路【学习目标】:1.掌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决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迅速发展,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国有企业的改革。
2.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学会分析问题。
3.了解:改革开放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并逐步确立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贡献的人生理想。
【重、难点】:重点: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难点: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社会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学习过程】:一、预习自测题1.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政策。
改革先从开始。
2.安徽农民首先实行,自负盈亏。
农村逐步实现以为主的责任制.3.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和福建的建立四个经济特区,后来又增设经济特区。
4.设立开发区,已发展成为国际化的和。
5.形成了———,这样一个、、、的对外开放格局。
6.从年起,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的改革。
二、阅读课本,完成知识结构。
农村:实行,作用:对内改革乡镇企业迅速发展,为和开辟新路改城市: 1985年改革重点是革 1992年,提出建立开经济特区:、、、,后来放对外开放的。
个沿海开放城市。
开发区是国际化的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
开放格局:三、学法指导本课重点多,理论性强。
学习时,可按照“为什么改革开放?----怎么改革开放?-----改革开放的意义是什么?”这条思维路线来进行探究学习。
四、合作探究阅读下列材料对内改革,是对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等方面进行改革,改革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管理体制和政策,建立各种责任制。
对外开放,是为了引进国外资金及先进科学技术和企业管理经验,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发展民族经济。
请回答:(1)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方针是那次会议上制定的?其目的是什么?(2)责任制在农村的突出表现是什么?(3)为了实施对外开放,我国先后采取了哪些重大措施?五、课堂小结六、达标测试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的对内改革,首先从哪里开始()A.农村 B.城市 C.工厂 D.国家机关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农村改革的主要发展方向是()①专业化②商品化③集体化④社会化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3.1980年,我国在福建设立的经济特区是 ( )A.深圳B.珠海C.汕头D.厦门4.我国对外开放开始起步在以后()A. 中共八大B.“文化大革命”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D.三大改造5.20世纪70年代,首先进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的是()A.安徽肥西B.安徽凤阳C.河北沧州D.贵州关岭6.“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歌词中赞扬的领导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站起来”和“改革开放富起来”的领袖分别是()A.毛泽东、周恩来B.毛泽东、邓小平C.邓小平、江泽民D.江泽民、胡锦涛7.材料分析识图下图,回答问题:(1)图中A、B、C、D、E、是我国的经济特区,这些经济特区分布的特点是什么?(2)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窗口的城市是(填写字母)(3)2008年是我国最大经济特区建立20周年,祖国大陆的奥运火炬传递活动选此处为首站,这个经济特区是(填写字母)(4) F发展成为国家化的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它的名称是。
(5)我国对外开放形成了怎样的新格局?七、学后感我的收获:我的疑惑:八、教后记:第十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讲话、十四大、十五大等基础知识。
2、通过学习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提高自己独立归纳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习,激发自己对总设计师的敬爱之情,确立为祖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做贡献的人难点: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邓小平提出要实行。
实行改革开放后,他针对我国改革开放中出现的问题,又提出:“在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坚持。
”2、年,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人大代表大会上,邓小平明确指出:走自己的路,建设。
”3、.在党的“十三大”会议上,邓小平阐明了的理论,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做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分步走的战略部署。
4、---------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5.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遇到等问题的困扰。
这些问题如不及时解决,就会影响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在这关键时刻,邓小平于年初到南方视察。
6._______年,中国共产党召开的第十四届全国代表大会,高度评价了,确立了它在全党的。
这次大会形成了以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
7.在党的_________(会议上)确定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学法指导列表归纳法。
设计《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形成和确立大事简表》,运用按时序归类整理历史知识的方法。
歌谣记忆法:改革开放好形势,感谢小平设计师,特色理论有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经济建设“三步”走,“一个中心”、“两坚持”,富强民主和文明,基本路线是宗旨。
九二南方去巡视,澄清姓“社”和姓“资”,发展才是硬道理,“三个有利”是尺子。
四、合作释疑.下图是位于深圳市深南路的一幅巨幅画像,每逢节日,尤其是每年的2月19日,人们都要来这里观光、献花、拍照,用各种各样的方式缅怀这位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深圳人民对创始有着特殊的感情。
他是谁?为什么深圳人民对他如此爱戴?人们为什么把他称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五、课堂小结六、达标测评,检验目标【基础能力训练】1、被誉为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的是()A、毛泽东B、周恩来C、刘少奇D、邓小平2、四项基本原则是①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②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③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④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⑤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②④⑤D、①③④⑤3、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会议是()A、十一届三中全会B、中共十二大C、中共十三大D、中共十四大4、“发展就是硬道理”是谁的提出来的?()A、毛泽东B、周恩来C、邓小平D、江泽民5、高度评价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确立它在全党的指导地位的会议是:()A、中共十二大B、中共十三大C、中共十四大D、中共十五大6、形成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是()A、中共十二大B、中共十三大C、中共十四大D、中共十五大7、中共“十三大”明确提出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其中“一个中心”是()A、以改革开放为中心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C、以四项基本原则为中心D、以社会主义道路为中心8、2004年8月22日是一位老人百年诞辰,为此,人民日报文艺部与人民网联合举办、深圳市农产品股份有限公司协办“春天的故事”文艺征文,你知道人们纪念的那位老人是()A、邓小平B、毛泽东C、叶剑英D、周恩来9、2002年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进党章,至此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应包括①马克思列宁主义②毛泽东思想③邓小平理论④“三个代表”()A、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董文华在演唱的歌曲《春天的故事》中唱道:“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请你想一想,歌中的“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指的是哪一件事情?这件事有怎样的历史意义?七、学后感我的收获:我的疑惑:八、教后记:第三单元复习课学案【一】复习目标:1.认识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伟大转折2.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以及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