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话记住“不靠谱”的文言虚词 说的比唱的好听05

合集下载

文言文虚词翻译太难

文言文虚词翻译太难

夫文言文虚词,如也、者、之、乎、矣、焉、哉等,虽无实义,然其在句中犹如桥梁,连接实词,使文意连贯。

翻译时,若不能准确把握虚词之用,则文意必遭误解。

首先,者也之乎,此四者常用于句末,以表示疑问、感叹、肯定或停顿。

例如:“子路,善人也。

”其中“也”字,用于句末,表示肯定。

若翻译为“子路,善良的人。

”则未能准确传达原句之意。

若译为“子路,真是个善良的人啊!”则更贴近原文。

其次,矣焉哉,此三者亦用于句末,分别表示肯定、疑问和感叹。

例如:“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其中“乎”字,用于句末,表示疑问。

若翻译为“孔子说:‘学习并且时常复习,不是很愉快吗?’”则未能准确传达原句之意。

若译为“孔子说:‘学习并且时常复习,岂不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吗?’”则更贴近原文。

再者,乎焉哉,此三者亦用于句末,分别表示疑问、感叹和肯定。

例如:“吾闻君子之学也,亲其亲,仁也;教民予之,善也。

”其中“也”字,用于句末,表示肯定。

若翻译为“我听说君子学习,亲近自己的亲人,这是仁;教导民众,这是善。

”则未能准确传达原句之意。

若译为“我听说君子学习,亲近自己的亲人,这是仁德;教导民众,这是善良。

”则更贴近原文。

此外,虚词之难,尚在于其与实词之搭配。

例如:“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其中“乎”字,与“为”、“与”、“传”等实词搭配,表示疑问。

若翻译为“孔子说:‘我每天反省自己:为人谋事是否忠诚?与朋友交往是否诚信?传授知识是否勤奋?’”则未能准确传达原句之意。

若译为“孔子说:‘我每天反省自己:为人谋事是否忠诚吗?与朋友交往是否诚信吗?传授知识是否勤奋吗?’”则更贴近原文。

又如:“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其中“之”字,用于连接实词,表示所指。

若翻译为“孔子说:‘了解学问的人不如喜欢学问的人,喜欢学问的人不如享受学问的人。

’”则未能准确传达原句之意。

若译为“孔子说:‘了解学问的人不如喜欢学问的人,喜欢学问的人不如以学问为乐的人。

18个文言虚词顺口溜

18个文言虚词顺口溜

18个文言虚词顺口溜句子长短不齐,纯用口语,念起来很顺口。

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关于18个文言虚词顺口溜,欢迎大家阅读。

18个文言虚词顺口溜于(与)焉何其若因为所以则而且乃之乎者也谐音:语嫣何其弱因为所以则而且乃之乎者也18个文言虚词顺口溜拓展一员工有激情,爱拼才会赢。

激励讲实效,及时才有效。

物质和精神,针对不同人。

两手都要抓,业绩顶呱呱。

早会啥内容,激励最重要。

晚会善总结,榜样要立好。

赞美是良药,常吃才有效。

天天维生素,踏上路。

花儿要有水,女人要赞美。

你夸他很帅,他能做更好。

女人要赞美,男人要面子。

赞美招数烂,反会遭人烦。

男子跨摸样,女子赞其靓。

招数有很多,现在开始练。

18个文言虚词顺口溜拓展二男人打工去挣钱!女人陪学上了县!庄稼老人没人管!鸡狗家具都卖完!进城先进衣貌店!浑身一番好打扮!超短裙子腿上穿!是冷是热全不管!头发烫的是卷卷!大风一吹好凌乱!高跟鞋子脚上穿!走起路来咯癫癫!辫子散开披两肩!舞厅广场由她转!每天都想捞点钱! 还怕下苦被土沾!一头扎进麻将馆!昏天黑地拼命玩!老公寄来生活费!一天把它全败完!钱钱一分没赚到!别人老公瞄上眼!日久生情酿祸端!抛夫弃子心安然!成天街上胡球转!拿着手机好消遗!QQ微信啥都玩!白天约好晚上见!虚拟网络把人骗!多少家庭被整乱!小娃念书没人管!原配不再入法眼!孩子考试零鸡蛋!我辈实在看不惯!前思后想吐真言!各位男人听我劝!乡里学校啥都全!省钱又!两免一补不要钱!孩子照样大学念!何必都往县里钻!坐地供出金凤凰!老婆孩子都安全!老人在家不孤单! 18个文言虚词顺口溜拓展三春风洋溢你,家人关心你,滋润你,财神系着你,朋友忠于你,我这祝福你,幸运之星永远照着你!祝新的一年大吉大利!。

文言文虚词顺口溜

文言文虚词顺口溜

文言文虚词顺口溜在文言文的学习中,虚词是一个重要的部分,但它们的用法常常让人感到困惑。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这些虚词,我为大家编写了一套文言文虚词顺口溜。

“之”字用法多又多,作助词时最灵活。

“之”字作代词也常见,代人代物或代事。

主谓之间取消句独立性,宾语前置标志要记清。

定语后置也用“之”,动词“之”去、往含义明。

“其”字也不简单,作代词有多种般。

第三人称它他她,还有指示那这咱。

“其”字作语气副词时,表推测反问祈使兼。

反问语气最强硬,推测语气较委婉。

“而”字用作连词时,表并列承接与转折。

表修饰关系也常见,递进因果要分别。

顺接逆接要分清,理解句意是关键。

“以”字用法要记牢,作介词把拿用靠瞧。

因为凭借按照来,连词用法也不少。

表目的或表结果,承接关系别忘掉。

“于”字介词用处大,在到从向对给呀。

对于关于表对象,跟同与比不落下。

“乃”字作副词时多,于是就这含义说。

竟然却才也常见,判断动词要掌握。

“因”字作介词因为凭,趁着顺着也可行。

连词“因”表于是就,原因缘故要分明。

“为”字读音要注意,读 wéi 时多作词。

作为成为是动词,表判断句也能依。

读 wèi 时作介词,替给为了表目的。

“所”字结构要重视,所字加动词成名词。

“所以”一词表原因,凭借方式要明晰。

“者”字附在动词后,组成名词性短语有。

用在句末表停顿,判断句中也常留。

“何”字疑问代词用,什么怎么何处求。

“何”字作副词时,多么为何在句首。

“乎”字用作语气词,表疑问感叹和揣度。

用在句中作介词,相当于“于”别疏忽。

“也”字用在句末时,判断陈述感叹齐。

“矣”字表陈述感叹意,“焉”字兼词疑问语气。

这些虚词顺口溜,希望能帮助大家在学习文言文时更加轻松,更加高效。

当然,要真正掌握虚词的用法,还需要多读多练,结合具体的文言文篇章进行理解和运用。

只有不断积累和实践,我们才能在文言文的世界里畅游无阻,领略古人的智慧和文采。

4招教您学好文言文(附虚词顺口溜)

4招教您学好文言文(附虚词顺口溜)

【导语】相信不少同学都觉得⽂⾔⽂不好背,但是考试考还不能不背,于是就有很多同学死记硬背,到最后效果也不好记的也不牢,所以,⼀定要仔细看下⾯的⽂⾔⽂课⽂的背诵⽅法喔,最下⾯还有⽂⾔⽂虚词的记忆顺⼝溜,详细的内容就继续关注⽆忧考,欢迎阅读! ⼀、⽂⾔⽂背诵⽅法 抓关键词语背诵 所谓关键词语,⼀是指需要背诵的⽂句、语段的领头字词;⼆是紧紧抓住容易联想背诵内容的关键性动词。

如背诵《⽣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历数担当⼤任的⼈遭艰难情状的句⼦,可抓住“苦”、“劳”、“饿”、“空乏”、“拂乱”等意义、⽤法独特和在⽂中作⽤显著的词语来记忆。

按写作顺序背诵 ⽂章的写作顺序主要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按照写作顺序来梳理⽂章的思路,寻找利于背诵的策略也是常见的背诵途径。

例如《核⾈记》的写作是空间顺序,背诵时就可以按照这个顺序来处理:整⾈→船中→船头→船尾→船背。

⽂章中的每⼀段都有⼀个暗⽰空间顺序的语句,同学们可以先将这些语句记熟。

然后再拆分每⼀段的结构,梳理每⼀个段落的背诵思路。

整分联背诵法 整分联背诵法是指整体背诵法、分段背诵法与联合背诵法,这⼏种⽅法各有不同的特点、⽤途,并有⼀定的联系。

⼀般⽽⾔,整分联背诵法要求学⽣先对课⽂进⾏整体阅读,然后对每个语段进⾏分别背诵,将每个段落背熟记牢,然后再将所有的段落联合起来进⾏记忆。

对于较长篇幅的古诗⽂背诵篇⽬,如《曹刿论战》、《出师表》等篇⽬,这种⽅法是切实、有效⽽便捷的。

尝试回忆背诵法 朗读有助于背诵,但若⼀遍⼜⼀遍地单纯重复,记忆效果还是⽋佳的,的办法是在朗读到⼀定程度后,合上书试背,尝试对记忆内容进⾏回忆,这样能增强背诵的效果。

⼆、⽂⾔⽂虚词顺⼝溜 之 之字可代⼈事物,定名之间可译“的”;⽤作动词“去、往、到”,⽤作助词可不译。

1、⽤作代词 可以代⼈、代物、代事。

代⼈多是第三⼈称。

译为“他”(他们)、“它”(它们)。

例:策之不以其道,⾷之不能尽其材,鸣之⽽不能通其义,执策⽽临之,⽈:“天下⽆马!”(《马说》) 2、⽤作助词 a、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 ⽤在定语和中⼼语(名词)之间,可译为“的”,有的可不译。

常见文言虚词用法口诀

常见文言虚词用法口诀

高三材料常见文言虚词用法口诀同学们的文言虚词学习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掌握得不全面,二是时间一长便模糊。

为解决这两个问题,我们将文言虚词用法编成有意义的顺口溜,这些顺口溜就比无意义的枯燥的条条杠杠的好记多了。

一旦背下这些顺口溜,该虚词的用法便终身不会忘掉。

1、而口诀:而你像并蒂莲,因羞却成假。

口诀解释:“而”是该虚词“而”,顺口溜必带之,下同;“你”表示可解释为第二人称代词,如“某所,而母立于兹”;“像”表可解释为动词“像”,如“军惊而坏都舍”;“并”表可作列连词,一般不译,也可译为又,如“蟹六跪而二螯”;“蒂”表可作递进连(“莲”)词,译为“并且”或“而且”。

如“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因”表可作因果连词,如“表恶其能而不用也”《赤壁之战》;又如: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及夫游之乐也。

“羞”表可作修饰连词,修饰关系,连接状语与中心词,可译为“地”也可不译。

如“吾尝终日而思,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却”表可作转折连词,转折关系,译为“但是”或“却”。

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成”表可作承接连词,承接关系,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如“吾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

“假”表示假设关系,译为“如果”或“假如”。

死而有知,其几何离?易混点区别:并列连词前后互换不影响、不改变语意表达;非六类者皆归入承接连词,数量多;“登高而招”是承接,“顺风而呼”“跂而望矣”是修饰,关键看前边动作是否已完成,还是一直持续,作为后一动作发生时的状态。

2.乎口诀:呼风唤雨,雨中鱼尾停口诀解释:“呼”是“乎”;“风唤”衬词;“雨”是“语”气词;“中”是用于句“中”的情况;“鱼”表示作用相当于“于”,如“生乎吾前,其闻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尾”表形容词尾,如“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停”表句中停顿,如“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易混占区别:句尾语气不难,看句子语气;句中“乎”的用法可将三个意项代入看看,选择合适的。

初中文言文虚词顺口溜

初中文言文虚词顺口溜

初中文言文虚词顺口溜文言文学习对于初中生来说,是语文学习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而虚词的理解和运用,更是其中的难点。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初中文言文中的虚词,我特地编写了这篇虚词顺口溜,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之字用法多又多,用作代词代人物。

“之”作动词“去、往”,“辍耕之垄上”记住。

结构助词“的”来用,“水陆草木之花”瞧。

用在主谓间取消,“虽我之死”莫忘掉。

凑足音节无实义,“怅恨久之”别混淆。

其字也不简单哟,人称代词他她它。

指示代词那那些,“其喜洋洋者矣”啦。

“其真无马邪”表反问,加强语气作用大。

“其如土石何”表疑问,意思是“又能怎样呢”。

而字连接前后文,表并列承接与转折。

“溪深而鱼肥”是并列,“温故而知新”承接呀。

“而钱不湿”表转折,关系要分清别抓瞎。

以字用途真不少,用作介词把拿用。

“以衾拥覆”用被子,“何以战”凭借啥。

表目的来译为“来”,“以光先帝遗德”呀。

认为当作也是它,“皆以美于徐公”夸。

于字在文言常出现,引出动作的时间、处所和对象。

“于舅家见之”在舅舅家,“战于长勺”在战场。

“万钟于我何加焉”对我,可要记牢不迷茫。

乃字意思要知晓,于是就叫才竟然。

“乃大惊”于是吃惊,“乃不知有汉”竟然啦。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是,判断句中作用大。

则字也有多重意,就、那么和却、如果。

“则凡可以得生者”就,“则霸业可成”那么呀。

“入则无法家拂士”却,“则汉室之隆”如果啦。

者字常见不复杂,指代人、事、物呀。

“肉食者谋之”指人,“二者不可得兼”物呀。

“后遂无问津者”的人,用对不难要记下。

也字语气多舒缓,判断句尾表肯定。

“陈胜者,阳城人也”是,“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真呀。

句中表停顿来用,“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啦。

乎字用作语气词,表疑问、感叹和揣测。

“不亦乐乎”表疑问,“美哉乎,山河之固”感叹呀。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乎”揣测,理解不难笑哈哈。

焉字用法要记清,兼词“于之”在那里。

疑问代词哪里呀,“且焉置土石”要想。

句末语气词也有,“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啦。

一句话记住“不靠谱”的文言虚词 说的比唱的好听05

一句话记住“不靠谱”的文言虚词  说的比唱的好听05

一句话记住“不靠谱”的文言虚词说的比唱的好听05以下为《文言文那些事儿》语音课程第五讲文字内容: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拆迁人。

各位朋友大家好,经过漫长的等待,咱们的《文言文那些事儿》语音课程第五讲又回来了。

上回书我们说完了虚词的概念和内容,明确了虚词就是只存在于逻辑层面的虚拟的词汇,它包括了介连副,助叹象这六类词语。

有同学可能会问了:你讲的这些玩意儿跟文言文都没啥关系啊,你这课程可是《文言文那些事儿》啊!你这不是挂羊头卖狗肉吗?哼!你这无良的奸商!在这里呢,大王老师表示十分理解大家的心情,因为我也是非常讨厌奸商的!我也是被奸商欺骗过的!怎么回事儿呢。

大王老师小的时候啊,没喝过矿泉水,看着电视里面那些人喝的有滋有味,特别的羡慕。

就攒了一个星期的零花钱,准备奢侈一回。

老板娘见我一小孩儿要买矿泉水,就跟我说矿泉水多么的好喝,味道倍儿棒,吃嘛嘛香,买一瓶尝尝吧!诱使我掏出了那珍贵的两块钱,结果一喝,呸!跟白开水没啥两样,弄的我还以为这瓶味道倍儿棒的饮料里面掺水了呢!结结实实地被奸商骗了一回。

所以呢,为了不当奸商,今天我们就来说说文言文中虚词。

也就是文言文中的虚词有着什么样的特点,我们该如何把握文言文中的虚词!在白话文,甚至外语中虚词都是学习的难点,因为虚词的本质特征决定了它难以把握(虚的嘛)。

而放在文言文中,就更是难上加难了,因为文言文中的虚词实在“不靠谱”!我们现在形容一个人说话不靠谱还经常借用文言文的虚词:这小子,满口的“之乎者也”,真是不靠谱。

说到“不靠谱”这三个字,我们现在经常用来形容一个人说话办事没有章程,变化多端。

今天还在老老实实地上班,明天就要吵着闹着去流浪。

如果按照这个标准来看,文言文虚词可以说是不靠谱他妈给不靠谱开门--不靠谱到家了。

又或者说是把不靠谱放到手推车上--忒不靠谱!之前我们提到过中学阶段需要我们掌握的虚词实际上就只有18个,别看数量少,但这18个虚词就像周星驰电影中的少林寺十八铜人一样厉害,得罪了方丈就不让走!没少折腾人。

初中语文文言文虚词顺口溜及分类总结 建议收藏

初中语文文言文虚词顺口溜及分类总结 建议收藏

初中语文文言文虚词顺口溜及分类总结建议收藏摘要:一、引言二、虚词的分类与作用1.介词2.代词3.连词4.助词三、顺口溜记忆法1.初中阶段常见虚词顺口溜2.高级阶段虚词顺口溜四、虚词在文言文中的运用技巧1.分析句子结构2.结合语境理解3.转换为现代汉语五、总结与建议正文:一、引言文言文是古代汉语的书面语,其中虚词的运用丰富多样,掌握虚词的使用对于理解文言文具有重要意义。

为此,我们整理了一份初中语文文言文虚词顺口溜及分类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二、虚词的分类与作用1.介词:如“于”、“在”、“向”、“于”等,表示事物之间的关系,如时间、地点、方向等。

2.代词:如“吾”、“余”、“尔”、“彼”等,代替名词,起到指代作用。

3.连词:如“且”、“然”、“则”、“以”等,连接词句,表示并列、递进、转折、因果等关系。

4.助词:如“者”、“也”、“矣”、“乎”等,用于词尾,表示语气、时态、疑问等。

三、顺口溜记忆法1.初中阶段常见虚词顺口溜(1)介词:“于”字当头,“向”字随后,“在”字不离“土”。

(2)代词:“吾”字当头,“余”字并肩,“尔”字相近,“彼”字相对。

(3)连词:“且”字相连,“然”字相承,“则”字表转折,“以”字表因果。

(4)助词:“者”字表结果,“也”字表肯定,“矣”字表过去,“乎”字表疑问。

2.高级阶段虚词顺口溜(1)介词:“于”字表范围,“在”字表存在,“向”字表方向。

(2)代词:“吾”字表自谦,“余”字表实指,“尔”字表亲昵,“彼”字表尊敬。

(3)连词:“且”字表并立,“然”字表结果,“则”字表转折,“以”字表手段。

(4)助词:“者”字表强调,“也”字表肯定,“矣”字表过去,“乎”字表疑问。

四、虚词在文言文中的运用技巧1.分析句子结构:掌握虚词在句子中的位置和作用,了解句子成分之间的关系。

2.结合语境理解:根据文章背景和句子含义,判断虚词所表达的意义。

3.转换为现代汉语:将文言文句子中的虚词替换为现代汉语相应词汇,便于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句话记住“不靠谱”的文言虚词说的比唱的好听05
以下为《文言文那些事儿》语音课程第五讲文字内容: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拆迁人。

各位朋友大家好,经过漫长的等待,咱们的《文言文那些事儿》语音课程第五讲又回来了。

上回书我们说完了虚词的概念和内容,明确了虚词就是只存在于逻辑层面的虚拟的词汇,它包括了介连副,助叹象这六类词语。

有同学可能会问了:你讲的这些玩意儿跟文言文都没啥关系啊,你这课程可是《文言文那些事儿》啊!你这不是挂羊头卖狗肉吗?哼!你这无良的奸商!
在这里呢,大王老师表示十分理解大家的心情,因为我也是非常讨厌奸商的!我也是被奸商欺骗过的!怎么回事儿呢。

大王老师小的时候啊,没喝过矿泉水,看着电视里面那些人喝的有滋有味,特别的羡慕。

就攒了一个星期的零花钱,准备奢侈一回。

老板娘见我一小孩儿要买矿泉水,就跟我说矿泉水多么的好喝,味道倍儿棒,吃嘛嘛香,买一瓶尝尝吧!诱使我掏出了那珍贵的两块钱,结果一喝,呸!跟白开水没啥两样,弄的我还以为这瓶味道倍儿棒的饮料里面掺水了呢!结结实实地被奸商骗了一回。

所以呢,为了不当奸商,今天我们就来说说文言文中虚词。

也就是文言文中的虚词有着什么样的特点,我们该如何把握
文言文中的虚词!在白话文,甚至外语中虚词都是学习的难点,因为虚词的本质特征决定了它难以把握(虚的嘛)。

而放在文言文中,就更是难上加难了,因为文言文中的虚词实在“不靠谱”!我们现在形容一个人说话不靠谱还经常借用文言文的虚词:这小子,满口的“之乎者也”,真是不靠谱。

说到“不靠谱”这三个字,我们现在经常用来形容一个人说话办事没有章程,变化多端。

今天还在老老实实地上班,明天就要吵着闹着去流浪。

如果按照这个标准来看,文言文虚词可以说是不靠谱他妈给不靠谱开门--不靠谱到家了。

又或者说是把不靠谱放到手推车上--忒不靠谱!之前我们提到过中学阶段需要我们掌握的虚词实际上就只有18个,别看数量少,但这18个虚词就像周星驰电影中的少林寺十八铜人一样厉害,得罪了方丈就不让走!没少折腾人。

这些个虚词到底不靠谱到什么程度呢?我们就拿最常见的“之”字来举例,我们先来明确一下这“之”字在虚词当中到底是属于什么词性呢?A:介词,B:助词。

你选哪个?先别着急给出答案。

有一句话不知道是谁说的:世界上最痛苦的事情就是:在生活给出的选择题中,我费尽心力终于得出一个认为正确的选项的时候,现实却告诉我:同学,这其实是一道多选题。

是的,你猜对了。

我给出的选择题也是多选题!这个“之”字它既是介词也是助词,它既上班又流浪!而且它在助词中
又分别可以充当结构助词,语气助词,衬音助词。

它不仅流浪,还搞花式流浪!晕了吧?别着急,还没完呢。

它不仅仅在虚词界当中充当万金油,甚至还跨界到了实词界:“之”字还可以充当代词,动词。

所以要判断一个“之”字的用法,就必须把实词与虚词通吃,了解所有词性的特点的判定标准!有可能“之”字在这句还是助词,在另外一个句子中就变成了代词,今天还是结构助词,明天就变成了语气助词,真可谓不靠谱到家了。

光这个不靠谱的“之”字可能就已经弄的大家晕头转向了。

可是我还是要残忍地告诉各位:先别着急晕!因为这还只是18个虚词当中一个而已,其它的17个虚词也个个不是省油的灯,它们几乎每个都有着多重词性,可能在每个句子中都不一样,甚至在同一个句子当中的相同的字都不一样。

这就是文言文虚词的总体特点,不靠谱!那么为什么文言文虚词这么不靠谱呢?归根到底还是因为古人想省事儿(所以说文言文简洁),有几个虚词能凑合用就行了,分那么清还得发明新词,太费事儿,结果就凑活成了这个样子,害苦了现在的我们。

那么问题来了,这18个磨人的小妖精到底都是哪些词呢?又怎么样才能记住这18个词呢?嘿,咱们最精彩的部分要来了。

我们先给这18个磨人的虚词亮个相:而、何、乎、乃、其、
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相信大部分同学听我读完这18词的名字是记不住的,除非你有照相机一样的记忆力,而且是镜头盖打开的照相机。

为了避免这样尴尬的情况出现,我呢发挥我的聪明才智(这样说好像有点不要脸哈),编了一句口诀用来记住这18个虚词。

说起口诀,那可是快速记忆的一项法宝,最成功的口诀莫过于用来记忆金庸作品的那副对联形式的口诀: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

一下就记住了金庸的所有作品的名字,因此以后遇到记忆困难的时候不妨试试口诀记忆。

回到正文,这虚词口诀是我将18个虚词顺序重新排列,从而让它们成为一个有意义的句子,大家记住这个句子,也就记住了这18个虚词了。

大家听好了啊:
之乎者也,所为何焉?若以其因,则且而乃与于。

我猜大家听完这句口诀的第一反应就是掰着指头数一数这
口诀是不是18个字,相信听到这里你们这手指头也掰完了。

没错,是18个字吧?那我就解释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方便大家记忆。

首先是“之乎者也”,这四个字已经成为了文言文在大众心中的形象代言人,大家一听到文言文就会想到一群留着大辫子的人摇头晃脑在那儿满口的“之乎者也,呜呼哀哉”。

所以在这“之乎者也”我们就理解为“文言文”的意思。

“所为何焉?”,意思就是“是什么玩意儿呢?”,加上前面的“之
乎者也”就成为了一个完整的问句,“之乎者也,所为何焉?”意思就是:文言文是个什么玩意儿呢?后面半句就是答案了,“若以其因”,意思是“如果从它的成因来看”,这几句都很好理解。

最后这“则且而乃与于”要重点解释一下了,要知道这18
个词都是虚词,所以要把它们凑成一句语意完整的话是不可能的,因此我只能使用一些手段了。

这句话我用了谐音的手法,说的更高端一点就是运用了“通假字”的手法。

“而”通“尔”(文言文中确实是有这种用法的。

),“乃”通“奶”,“与”通“语”,“于”通“余”(这三个通假字纯属我个人瞎掰)。

这样一通假,“则且而乃与于”就变成了“则且尔奶语余”了。

那就很好理解了,“尔“是“你”,“余”是“我”,所以这句话的意思就是“那么就姑且当做是你奶奶跟我说的话吧”。

这里大王老师要特别声明啊,我这句话里面虽然有“奶奶”这个词,但是却是没有半点骂人的意思的,这跟我们经常听到“他奶奶的”这句话是有本质区别的。

在第一节课程《文言文是什么玩意儿》中我提到过,文言文是古人用书面语的形式来记录口头语内容的一种文体,所以是文言文从起因来看呢就是古人说的话。

虽然咱们的“奶奶”还没达到成为古人的地步,但也是我们的长辈,这里我们就姑且委屈一下“奶奶“,让当古人的形象代言人吧。

这样也顺带可以祝福奶奶
们健康长寿,这样说起来也挺好的。

因此,“之乎者也,所为何焉?若以其因,则且而乃与于。

“这句口诀的意思就是:(你要问我)文言文是个什么玩意儿呢?如果从它的成因来看,就姑且当作是你奶奶(古人)跟我说过的话吧。

你看,这句口诀有问有答,挺好记的吧?虽然显得有些开玩笑的意味,不是很正经。

但比起有的同学记忆英语单词而让全家死光光的情况(Bus是“爸死“,Yes是”爷死“,Girls 是”哥死“,Miss是”妹死“,School是”死光“),我们这句口诀实在不足为道了,大家能记住这18个虚词就好。

书到最后,我们照例做一个总结:文言文中的虚词特点就是复杂多变,用一个词来概括就是“不靠谱”,这不靠谱的18个虚词用口诀记起来呢就是“之乎者也,所为何焉?若以其因,则且而乃与于。

”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虚词。

至于这18个虚词的具体意义与用法呢,已经有很多人整理总结过了,我在这里就不多说了。

有需要的同学可以自己找找,找不到可以来找我。

另外呢,我们的《文言文那些事儿》第一期的语音课程到这里也就告一段落了,至于关于文言文更多的内容,什么语法、文体等等,就请大家期待以后的文字及视频课程吧。

就此别过,我们他日再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