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49:18个文言虚词归纳串记练(者、之)
高考语文18个虚词总结高考语文文言文18个虚词总结(五篇)

高考语文18个虚词总结高考语文文言文18个虚词总结(五篇)关于高考语文18个虚词总结一进入高二,面对新高考的不确定性,选科后的患得患失,慢慢靠近的升学压力,越来越难的数学、物理等学科,以及丰富多彩的高中生活,各种问题开头消失。
比方:学习懈怠,不完成作业,脾气急躁、打架、早恋、结交不良朋友,甚至逃学等。
对此,一位资深年级主任曾用了一个词:“逢二必乱”。
他说,不只是某个学校有这种现象,几乎每年,许多学校或多或少都存在这种状况。
班级举办班会活动,请你就此现象,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发言稿,表达你的熟悉与思索,并提出盼望或建议。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书写标准。
【文题解析】:此题是一则任务驱动型作文。
在审题时要留意把握以下几点内容:(1)材料内容,步入高二所消失的各种问题,依据“他说,不只是某个学校有这种现象,几乎每年,许多学校或多或少都存在这种状况”,说明这些问题消失的概率很高,因此可以探讨这些问题是什么,为什么会产生这些问题,遇到这些问题又该如何解决;(2)情境意识,班级班会活动;(3)文体意识:发言稿,开头要顶格写称呼,其次段要空两格写问候,文末要写“我的演讲到此完毕,感谢大家”;(4)任务意识,在正文中要写清晰对这些“逢二必乱”产生的问题的熟悉和思索,并且在文中要提出盼望或建议。
写作时,任务不行以有遗漏。
(5)主体意识,本文是以自己为动身点来行文的。
审题立意:(1)自律的人生才是最美的;(2)只有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学习可能胜利;(3)只有依靠自己,才能避开“逢二必乱”;(4)学会自我疏导,避开消失不良心情;(5)学会辨别不正确的事情,努力让自己向优秀进展。
【参考范文】尊敬的教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很荣幸我能就“逢二必乱”这一话题在班会上进展发言,我今日发言的题目是《用自律谱写美妙人生》。
自律,指自我约束,自觉地用校规校纪约束自己,自觉地用社会公德、高尚品行标准自己,自觉地用法令制度提示自己,这就叫做严以自律。
18个文言虚词归纳串记练

18个文言虚词归纳串记练(乎、乃)3.乎记住经典归纳义项(1)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赤壁赋》)(1)助词,表疑问语气。
相当于“吗”(2)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2)助词,表反问语气。
相当于“吗”“呢”(3)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3)助词,表揣测语气。
相当于“吧”(4)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吕氏春秋》)(4)助词,表示感叹或赞美。
相当于“啊”或“呀”(5)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归去来兮辞》)(5)助词,用在句中起缓和语气作用或表示语气的停顿(6)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赤壁赋》)(6)助词,用在形容词词尾,译为“……的样子”(7)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师说》)(7)介词,相当于“于”[实战高考](1)(2017·天津高考)众会乎坐,不问不言乎:(2)(2016·全国卷Ⅰ)而必使(帝)亲临,处之安乎?乎:(3)(2016·山东高考)居圣王之室,如此,则诸侯其至乎?乎:(4)(2015·湖北高考)嗟乎!是安知古之所谓廉者哉乎:(5)(2015·湖北高考)人既已尽知之,而奚俟乎余之言耶乎:4.乃记住经典归纳义项(1)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1)代词,译为“你,你的”(2)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游褒禅山记》)(2)副词,表肯定判断,译为“是”“就是”(3)既已,无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荆轲刺秦王》)(3)表顺承,译为“于是”“就”(4)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师说》)(4)表转折,译为“却”“竟然”(5)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项羽之死》)(5)表范围的限定,仅仅,只[实战高考](1)(2017·全国卷Ⅱ)乃挟兵结客,后遂往复仇乃:(2)(2017·浙江高考)使圣人微旨不传,乃郑玄辈为注解之罪乃:(3)(2016·山东高考)公乃愿致(使归顺)诸侯,不亦难乎乃:答案:3.(1)助词,用在句中起缓和语气作用或表示语气的停顿(2)助词,表反问语气,吗(3)助词,表揣测语气,吧(4)表感叹语气,啊(5)助词,用在句中起缓和语气作用或表示语气的停顿4.(1)表顺承,于是、就(2)副词,表判断,是(3)表转折,却、竟然18个文言虚词归纳串记练(其、且)5.其记住经典归纳义项(1)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总结及练习

2.介绍原因或目的。为了,因为。
①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天论》)
3.介绍涉及的对象。给,替。
①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廉颇蔺相如列传》)
4.对,向。
①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3.作定语,可译为"什么","哪"。
①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琵琶行》) ②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
(二)用作疑问副词。 1.用在句首或动词前,常表示反问,可译为"为什么","怎么"。
①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战》) ②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2.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可译为"怎么","多么","怎么 这样"。
【为……所】“为”和“所”呼应,组成"为……所……"的格式,表示被动。
①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报任安书》)
【所以】 1.表示行为所凭借的方式、方法或依据,相当于“用来……的方法” ,“是用来……的”等。
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
2.表示原因。相当于“……的原因(缘故)”。
①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 ——各位如果有这个意愿,看我的马头行事就可以了。
②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6.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
①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 ②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
7.表示因果关系。可译成“因此”“因而”。
高考语文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及其举例

d府_再拜ß,长叹空中,作计乃尔立ÿ:孔雀`YÞ;Ā
5.0v1 ÿNĀ用作ï词,又分ñ种情况ÿ 1.第O人Āï词2作属性定语,可译"他的","它的"ÿ包括复数Ā2 d臣从v计,大王ð幸赦臣2ÿ:廉蔺相如W传;Ā 2.第O人Āï词2作谓短语中的小语,à译"他""它"ÿ包括复数Ā2 d秦王恐v破壁2ÿ:廉蔺相如W传;Ā evĀ道a固YP吾2ÿ:师说;Ā 3.活用第N人Ā或第Ð人Ā2译<s的=<sÿ自ýĀ=或者<你的=<你=2 dÎ肃迎操,操`ñ肃ßÞ乡党,Õv]位,犹O失Q曹从Ï2ÿ:赤壁之战;Ā e而余ð悔v之而Oß极{游之Ra2ÿ:游褒þ山记;Ā f老臣ñ媪长Ü君计短a,故ñv爱O若燕^ÿ:触龙说赵z^;Ā 4.指示ï词,表示à指2可译"那""那个""那些""那Ý"2 d及vû,Y或咎v欲û者2ÿ:游褒þ山记;Ā eÎ操ß荆Þ,奄pv地2ÿ:赤壁之战;Ā fO嫁O郎体,vß欲何云?ÿ:孔雀`YÞ;Ā 5.指示ï词,表示à指,相`于<à=<à个=<à些=2 dp蒋氏者,_v利O世ø2ÿ:捕蛇者说;Ā eÎ`vqOàß2ÿvÿàĀ 5.指示ï词,表示"v中的",^面Z数词2 d于乱石间择vNÐ扣之2ÿ:石钟山记;Ā ÿÐĀ用作副词2 1.â强祈使语,相`于<可=1<ß是=2 d寡人欲ñÞÝ之地wÜ÷,Ü÷君v许寡人!ÿvÿ可要Ā e攻之O克,围之O继,吾vßa2ÿ:烛之o秦师;Ā fP尔O÷,尔v无á乃父之à!ÿ:伶à传序;Ā 2.â强揣测语,相`于<恐怕=1<或许=1<大概=1<可能=2 d圣人之ñ圣,愚人之ñ愚,v皆û于mP?ÿ:师说;Ā e王之好R甚,Y齐国vþñP?ÿ:庄暴É孟子;Ā 3.â强à问语,相`于<难道=1<怎N= 2
高中18个文言文虚词,考场考法最全汇总,整理完毕

高中18个文言文虚词,考场考法最全汇总,整理完毕
人有逆天之时,最难学的莫过文言文,尤其是这18个文言文虚词,不同语境意思还不相同,想要学好实属不易!
不要担心,18个文言文虚词,考场考法最全汇总,整理完毕,后附常考题+答案,家长给孩子收藏保存,经常复习巩固,学会不再惧怕,孩子轻松搞定文言文!
#教育听我说#
举报
评论 14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评论
•
读尽作者
赞
这18个文言文虚词,不同语境意思还不相同,想要学好实属不易!不要担心,18个文言文虚词,考场考法最全汇总,整理完毕,后附常考题+答案,家长给孩子收藏保存,
回复·11小时前
•
xiongdaliu
赞
18个文言文虚词,考场考法最全汇总,整理完毕,后附常考题+答案,家长给孩子收藏保存,经常复习巩固,学会不再惧怕,孩子轻松搞定文言文!。
语文通用版:特色训练49 18个文言虚词归纳串记练(者、之)+Word版含答案.doc

特色训练4918个文言虚词归纳串记练(者、之) 17.者[实战高考](1)(2017·全国卷Ⅱ)而仇家皆疾病,无相距者.者:(2)(2017·全国卷Ⅱ)赵憙真长者也..者也:(3)(2017·天津高考)王充者.,会稽上虞人也者:(4)(2017·浙江高考)向者.仆之期足下之心,果为不缪者:(5)(2017·浙江高考)仆常念百代之下,未必为不幸,何者.者:18.之[实战高考](1)(2017·全国卷Ⅱ)憙素与奉(人名)善,数遗书切责之.之:(2)(2017·全国卷Ⅲ)是绝其自新之.路也之:(3)(2017·浙江高考)今之.①言者必曰:“使圣人微旨不传,乃郑玄辈为注解之.②罪。
”之:(4)(2017·山东高考)贞哀毁羸瘠,终不能之.官舍之:(5)(2017·山东高考)顷之.,敕起还府之:(6)(2016·浙江高考)华之.未读者,二十年内书之:答案:17.(1)代词,用在动词之后,组成“者”字结构,……的人(2)表判断,是(3)助词,用在主语后,起提顿作用,引出判断(4)代词,用在时间词语的后面,表示“……的时候”(5)助词,放在疑问句句末,表示疑问语气等18.(1)代词,作宾语,他(2)结构助词,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的(3)①音节助词,用以调整音节或表示提顿,没有实在意义;②结构助词,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的(4)动词,到、去(5)音节助词,用以调整音节或表示提顿,没有实在意义(6)结构助词,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美文欣赏1、走过春的田野,趟过夏的激流,来到秋天就是安静祥和的世界。
秋天,虽没有玫瑰的芳香,却有秋菊的淡雅,没有繁花似锦,却有硕果累累。
秋天,没有夏日的激情,却有浪漫的温情,没有春的奔放,却有收获的喜悦。
清风落叶舞秋韵,枝头硕果醉秋容。
秋天是甘美的酒,秋天是壮丽的诗,秋天是动人的歌。
2024高考文言18个虚词汇总系列17:者

高考文言高频18个虚词:者17.者<助>“者”作结构助词。
①常附在动词或形容词的后面组成名词性的结构,一般可译成“的”,或“……的人(事、物等)”。
(形式:名/形+者=名词性质)例: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杜甫《石壕吏》)例: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例:京中有善口技者.。
(林嗣环《口技》)②用在判断主语的后边,起提顿作用,引出判断(或作出解释)。
常与“也”搭配。
例:“离骚”者.,犹离忧也。
(司马迁《屈原列传》)例: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韩愈《师说》)有时候,也可以解释原因或引出条件。
例: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刘向《邹忌讽齐王纳谏》)③用在后置定语后,作定语后置的标志,有时与“之”搭配。
例: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韩愈《马说》)例: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苏轼《石钟山记》)<助>“者”作语气助词。
①常用在句末,有时在句中表示某种语气(疑问语气、假设语气,强调语气等),译为“呢”等,或不译。
例: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例: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贾谊《过秦论》)②用在时间词后面,可理解为补足音节,无实义,不译。
(如同“静言思之”的“言”的作用)例: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司马迁《鸿门宴》)例: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司马迁《鸿门宴》)<代>“者”作代词。
①用在数词后,译文“个”“件”“种”。
例:子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范仲淹《岳阳楼记》)例: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孟子·鱼我所欲也》)②用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组后面,起区别作用,可译为“这样的”“这个”等,有时不必译。
例:王曰:“然,诚有百姓者.。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注意】文言虚词“者”,翻译时一定要灵活。
高考文言文复习18个常用虚词详解

2、相当于“他(们)”。例:见~发矢十中八九|余嘉~能行古道。 3、相当于“自己”。例:余悔~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4、相当于“这”、“那”。例:有蒋氏者,专~利三世矣|~人视端容寂。 5、相当于“其中的”。例:一狼径去,~一犬坐于前|于乱石间,择~一二扣之。 ⑵副词。1、表示估计、推测。相当于“大概”。例:先生~此类乎? 2、表示希望。相当于“应当”、“还是”。例:诸君~筹之|吾~还也。 3、表示反问。相当于“难道”。例:且行千里,~谁不知? 4、表示强调。例:如~克谐,天下可定也。 5、表示动作发生在未来。相当于“将要”。例:我今不乐(行乐),日月~除(逝去)。 ⑶连词。1、表示选择。相当于“还是”。例:~真无马邪?~真不知马也! 2、表示假设。相当于“如果”、“假如”。例:~济,君之灵也;不济,则以死继之。 3、表示承接。相当于“至”。例:~在高宗,时旧劳于外。 4、表示转折。相当于“然则”、“那么”。例:先君若问与夷,~将何辞以对? ⑷助词。1、作发语词。例:~以沛为联汤沐邑。 2、作语助,表示限定。例:若是~甚与(像这样地严重么)? 3、作语助,无义。例: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几矣!⑸名词。姓。 ㈡[jī]助词。作语助,表示疑问。例:夜如何~? ㈢[jì]助词。作语助,无义。例:彼~之子。
十二、矣[yǐ] ⑴助词。句末语助词。1、表已然。相当于“了”。例:使人索扁鹊,已逃秦~。
2、表将然。相当于“了”。例: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 3、表必然。相当于“了”。例: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 4、表命令或祈使。相当于“吧”。例:状河伯留客之久,若皆罢去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色训练4918个文言虚词归纳串记练(者、之) 17.者
[实战高考]
(1)(2017·全国卷Ⅱ)而仇家皆疾病,无相距者.
者:
(2)(2017·全国卷Ⅱ)赵憙真长者也
..
者也:
(3)(2017·天津高考)王充者.,会稽上虞人也
者:
(4)(2017·浙江高考)向者.仆之期足下之心,果为不缪
者:
(5)(2017·浙江高考)仆常念百代之下,未必为不幸,何者.
者:
18.之
[实战高考]
(1)(2017·全国卷Ⅱ)憙素与奉(人名)善,数遗书切责之.
之:
(2)(2017·全国卷Ⅲ)是绝其自新之.路也
之:
(3)(2017·浙江高考)今之.①言者必曰:“使圣人微旨不传,乃郑玄辈为注解之.②罪。
”
之:
(4)(2017·山东高考)贞哀毁羸瘠,终不能之.官舍
之:
(5)(2017·山东高考)顷之.,敕起还府
之:
(6)(2016·浙江高考)华之.未读者,二十年内书
之:
答案:17.(1)代词,用在动词之后,组成“者”字结构,……的人
(2)表判断,是(3)助词,用在主语后,起提顿作用,引出判断
(4)代词,用在时间词语的后面,表示“……的时候”(5)助词,放在疑问句句末,表示疑问语气等
18.(1)代词,作宾语,他(2)结构助词,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的(3)①音节助词,用以调整音节或表示提顿,没有实在意义;②结构助词,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的(4)动词,到、去(5)音节助词,用以调整音节或表示提顿,没有实在意义
(6)结构助词,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