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不同人群生理特点及营养要求

5 不同人群生理特点及营养要求
5 不同人群生理特点及营养要求

《不同人群食品的生理特点及营养要求》

一、孕妇营养:

妇女从妊娠开始到哺乳终止期间,由于孕育胎儿、分娩及分泌乳汁的需要,母体要经受一系列的生理调整过程,对多种营养素的需要较正常时增加。孕妇及乳母的营养不仅与本身健康有关,还直接影响到胎儿、婴儿、青少年直至成人体力、智力的全面发展,是与整个社会、民族兴衰有着密切关系的重大问题。

1、母体营养的重要性:

1)智力影响:孕妇营养影响婴幼儿智力发育。神经系统首先在胎体内发育,大脑皮层发育在妊娠后期和出生后一年。胎龄10-38 周至出生后1 年是大脑发育的关键时期,最关键是在妊娠后3 个月至出生后半年,是胎儿、婴儿体格生长迅速、大脑发育的关键时刻,出生后12-15 个月脑细胞分化增殖基本停止。孕妇严重营养不良时可能影响到神经母细胞的形成,新生儿脑细胞的数目可能降低到正常的80%,这种婴儿到学龄

期有30%出现智力低下如反应迟钝、记忆力差等。

2)孕妇维生素不足影响胚胎发育:动物实验表明,缺VE、VB1、VPP 能引起鼠先天性异常。缺VD,婴儿患先天性佝偻症及低钙血症,缺VK 会发生新生儿低钙血症。缺VB6新生儿出现缺VB6 性抽搐。

3)孕妇营养不良可引起自身及新生儿贫血:妊娠期中孕妇自身血容量增加,常出现生理性贫血。WHO 认为Hb<10g/100ml 者诊断为贫血(正常成年女>12g%),妊娠贫血具有一定的危害性,轻者引起自身及婴儿抵抗力下降,严重时则出现早产并使新生儿死亡率增加。根据报道,我国妇女妊娠期贫血者较多。此外,孕期的营养合理才能适应孕妇因妊娠引起的各器官、系统发生的重大生理变化。若此期热能摄入不足,蛋白质、脂肪、维生素、无机盐等营养素普遍缺乏,孕妇自身不能适应孕期的重大生理变化,孕妇容易出现呼吸道、泌尿系统感染等,严重时可引起妊娠毒血症、子癫症等。

2、孕妇的营养需要:

1)妊娠期的营养生理特点:

消化功能的改变:早期常有食欲下降、恶心、呕吐等症状,12 周后逐渐消失。孕期胃酸分泌下降,胃肠蠕动减缓,常有胃肠胀气、便秘。但对某些营养素的吸收加强,后半期对铁、钙、VB12 吸收较孕前增加。

肾脏负担加重:孕妇需排出自身及胎儿的排泄物,使肾脏负担增加,肾血流量及肾小球滤过率增加。

血容量增加:由于胎儿血液循环的需要,孕妇血容量随妊娠月份增加而逐渐增加,从10 周开始到32-34 周达最高峰,以后逐渐下降,产后4-6 周恢复至孕前状态。

热能代谢改变:此期甲状腺功能旺盛,母体基础代谢率增加,孕妇体重在足月时平均增加约10-12kg,前半期3-4kg,后半期6-8kg。

水贮留增加:正常妊娠母体内逐渐贮留较多钠,除供胎儿需要外,其余分布在母体细胞外液中,随Na+贮留体内水分贮留增加。整个妊娠过程中母体含水量约增加6.5-7kg。

2)孕妇的合理营养:即是适合孕期的平衡膳食,指每餐或每份膳食中,各营养素之间合理的比例关系,既要使摄入的热量适宜,又要使各热源质营养素之间比例适当,同时供给富含各种维生素及无机盐的食物。

热能需要:妊娠4 个月起可增加200kcalQ/d,一般认为体重增加0.3-0.5kg/周为宜。此期膳食中碳水物仍应占55%-60%Q 为宜,膳食中应有一定量的膳食纤维,以促进排便。不宜过分摄取油腻食品,一般占20%-25%为宜,但要注意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蛋白质是构造、修补机体组织与调节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摄入应占15%±。

蛋白质:足月胎儿体内含蛋白质400-500g,加上胎盘及孕妇其它有关组织增加的需要,共需Pro 约900g,这些Pro 均需孕妇在妊娠期间不断从食物中获得。WHO 建议妊娠后半期每日应摄入优质蛋白质9g(相当于牛奶300ml 或鸡蛋2 个或瘦肉50g)。我国因摄入植物性食品较多,RNI 推荐在中期应每日增加蛋白质15g,相当于干黄豆40g或豆腐200g 或豆干75g,后期以增加20g 为宜。

无机盐:钙,铁,锌,碘。

维生素:V A,VD,VB1、B2、PP,叶酸,Vc,VB6 和VB12。

3、孕妇的合理膳食:

1)早期膳食(1-3 月):此期胎儿生长发育缓慢,平均增加1g/d,孕妇膳食中热能及各种营养素的需要量可与孕前基本相同。宜清淡易消化少吃多餐。

2)中末期膳食:第二阶段胎儿生长较快,平均10g/d,各种营养素及热能需要随增加;第三阶段更快,其中又以32-38 周更快(约30g/d),母体也开始在体内贮备蛋白质、脂肪、钙、铁等多种营养素,以备分娩及泌乳的需要。特别是后3 月,要提供优质蛋白质和富钙、铁的食物。

二、乳母的营养需要与合理膳食:

母乳是婴儿生长发育最理想的食品,产后有条件哺乳的母亲,应力争母乳喂养,保证婴儿健康成长。乳母膳食直接影响乳汁的质和量。乳母膳食中某些营养素供给不足,首先动用母体的营养贮备稳定乳汁成分。乳母营养继续不足将导致母体营养缺乏,乳汁分泌量也随之下降,在哺乳期中应重视乳母的合理营养,保证母婴健康。

1、热能:授乳期妇女基础代谢增加10%-20%,平均约增加250-300kcal/d。通常每产生100ml 奶耗90kcal 热量,按每日分泌850ml 计,则需多耗765kcal 热能。

2、蛋白质:母乳蛋白质平均含量为1.2%,按每日分泌850ml 乳汁算约需10g 高生物价优质蛋白质,膳食蛋白质转变为乳汁蛋白质时转变率70%,植物性蛋白质食品较多则更低。我国建议乳母蛋白质RNI 较成年女子多20g。

3、脂肪:膳食中脂肪低于1g/kg 体重时泌乳量下降,乳中脂肪量也降低,乳脂肪酸种类与膳食有关,膳食中脂肪类所含必需脂肪酸多时,乳汁中相应也多。

4、无机盐:钙,铁和铜。

5、维生素:V A 可少量通过乳腺,如食物富含V A 则乳汁中V A 增加,最高可达250IU%。水溶性维生素大多能自由通过乳腺从乳汁中分泌,也能自我调节,达饱和后乳汁中含量不会继续增加,乳母VB1、B2、PP 分别为1.8、1.7 和18mg/d,Vc 为130mg/d。

6、水分:摄入不足直接影响乳汁分泌量,除每日多饮水外,还应摄入一定量的骨头汤、肉汤、菜汤和粥等。

乳母的合理营养就是选用营养价值较高的食品,调配成平衡膳食。为保证母婴健康,每天可多餐4-5 餐,特别注意经常供一些催乳的汤类如鸡、鸭、鱼、肉汤,豆类及豆制品,花生仁熬汤,还可加入川芎、当归、木通、王不留行等各9g 加猪蹄炖汤。

三、婴幼儿的营养要求:

营养是维持生命与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婴幼儿生长发育迅速,是人一生中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时期,需要大量的营养素,营养与热能的供给合宜与否,对体力、智力的发育有直接明显的作用。但婴幼儿各种生理机能尚未发育成熟,消化吸收功能较差,故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及排泄均有一定限制。所以,婴幼儿膳食有一定特殊要求,食物供给不仅要保证营养需要,且要适合婴幼儿的生理特点,合理喂养。

1、婴幼儿生理特点:

1)小儿生长发育特点:生长发育包括整个身体器官形态上的增长、细胞组织的成熟和生理功能的完善等。小儿生长发育迅速,新陈代谢旺盛,不同年龄按一定规律分阶段进行:

胎儿期(怀孕-出生,约280d);

新生儿期(出生至1 个月);

婴儿(满月-周岁);

幼儿期(1-3 岁);学龄前(4-6 岁);学龄期(7-12 岁)。

体重:半岁前体重=出生时体重+月龄*0.6。半岁后体重=出生时体重+月龄*0.5。1 岁后体重=年龄*2+8。

12 岁后为青春发育期,体重增加较快,不按上试计算。

身长:是从头到足的垂直长度,反映骨骼发育的一个重要指标。

头围:是眉弓上方最突出处经枕后结节绕头一周的长度,反映脑及颅骨发育状态。

胸围:与胸部骨骼、肌肉及肺的发育有关。

牙齿:6 个月左右出牙,2 岁内小儿乳齿数=月龄-4~6。

腹壁和皮下脂肪厚度:正常小儿应大于0.8cm,以腹部脐旁乳头线上以拇指食指相距3cm 处与皮肤表面成90 度角,将皮脂层捏起测上缘厚度,一度营养不良0.8-0.4cm;二度低于0.4cm;三度消失。

神经精神发育:小儿生长中,神经系统不断发育逐渐成熟。

2)消化系统特点:婴儿口腔黏膜柔软,面颊部脂肪发育好,舌短而宽,有助于吸吮。婴儿胃呈水平位,喷门括约肌发育不完善,关闭作用不够强;幽门肌肉发育良好但植物神经调节功能不成熟,易紧闭,吸饱

奶后,略受震动或吞咽过多空气就易吐奶。婴儿肠管总长度约为身长的6 倍(成人为4.5 倍),利于食物消化吸收。母乳喂养婴儿(未加辅食)则金黄色糊状,偶尔稀薄略带绿色;牛奶喂养因蛋白质较多,粪便呈中性或碱性反应,为淡黄或土灰色。添加淀粉食品,大便量增加为暗褐色。

2、婴幼儿营养需要:

1)蛋白质:以占摄入总能量的15%为宜。初生~1 岁蛋白质2-4g/kg 体重(母乳2g/kg;牛乳3.5g/kg;部分或全部代乳品4g/kg)。

2)脂肪:婴幼儿约需4g/d/kg 体重,约占总能量的30%-35%为宜。1-6 岁3g/d/kg。

3)碳水物:一般占50%-55%为宜。4 个月±的婴儿能较好地消化淀粉食品,早期添加适量淀粉可刺激唾液淀粉酶分泌。充足的碳水物对保证体内蛋白质很重要,婴儿10-12g/d/kg 体重,2 岁以上约10g/d/kg 体重。

4)热能:出生后至第一周60;2-3 周100;2-6 个月110-120;1-3 岁100;4-6 岁

90kcal/d/kg。生后头几个月能量的1/4-1/3 用于生长发育。要使三大热源质之间保持合理比例,保证蛋白质需要时,要注意碳水物及脂肪等主要产能营养素的供给,后二者不足使蛋白质利用率降低,生长发育迟缓或停止。小儿蛋白质、脂肪和碳水物供给量在热能供给适宜的前提下,按热能计算:蛋白质15%、脂肪30%-35%、碳水物50%-55%。

5)维生素:膳食中应特别注意V A、VD、VB1、B2、PP、Vc 的供给。

6)无机盐:极重要又较易缺乏的有钙、铁、碘、锌、铜等。

7)水分:需要量取决于热能的需要,并与饮食的质和量、肾脏浓缩功能等有关。小儿年龄越小,需水量越大;进食量大、摄入蛋白质、无机盐多者需要量增加。婴儿需水约150ml/d/kg;1-3 岁120ml;4-6 岁100ml/d/kg 体重。

3、婴幼儿喂养:

1)婴儿喂养:通常分为母乳喂养、混合喂养和人工喂养。母乳喂养:健康母亲的乳汁是婴儿最佳的营养品,可供婴儿食用4 个月不会出现营养不良,并有以下几方面的优点:母奶营养成分最适合婴儿需要,并能随婴儿成长改变其成分质量。母奶蛋白质、脂肪和糖比例适宜,易消化吸收,其乳白蛋白约占蛋白总量2/3,在胃内形成细软凝块易消化,且母乳中必需AA 含量与组成优于牛乳。母乳中亚油酸高,约占脂肪酸组成的12.8%,并有较多的脂肪酶,脂肪颗粒小易消化吸收。母乳中乳糖高约7.09%,易被婴儿吸收,且可增强钙镁等多种矿物质的吸收,乳糖可促进肠内生成乳酸杆菌,抑制大肠杆菌,利于大脑发育。母乳中Ca/P2:1 适宜,易吸收。母乳可增强婴儿抗病能力:初乳中含大量分泌型IgA 抗体,在肠道内不被消化,附在肠黏膜表面,抵御感染和过敏源的侵入,增强新生儿抗病力;成熟乳中含特异性抗体,具有抗胃肠道感染和抗病毒活性的作用。母乳中溶菌酶和吞噬细胞具有抗感染的作用,不易发生胃肠道疾病。母乳中牛磺酸含量>>牛乳,利于婴儿生长发育,特别是大脑的生长发育。混合喂养和人工喂养:凡不能用母乳喂养,以牛、羊奶或植物性代乳品喂养婴儿的称人工喂养,必需营养成分和能量尽可能与母乳相似,易消化吸收,清洁卫生无菌。若母乳与牛乳等同时喂养的称混合喂养。牛奶是人工喂养中应用最普遍的,与母乳所供Q 大致相等,但营养成分差异大:Pro 达3.5%,且以酪蛋白为主,在胃中形成较大的凝块不易消化。脂肪量与人奶相似,但亚油酸低,挥发性脂酸多,脂肪球较大,刺激肠胃道,难以消化吸收。乳糖低。无机盐含量偏高,Ca/P 不适宜,不利于钙的吸收。

牛奶被污染的机会多,需煮沸消毒。牛奶喂养3-4 个月婴儿需稀释降低蛋白质和无机盐,加5-8%糖类,使Q 接近人乳,成为良好的代乳品。全脂奶粉可为婴儿提供所需营养素,是较好的婴儿主食品,稀释到牛奶的浓度营养成分与鲜乳同,但在加工中热敏性物质VB、Vc、赖氨酸等可有损失,长期食用全脂奶粉的婴儿应注意补充这些营养素。豆浆Pro 的营养价值低于牛奶,但取材方便,价格便宜,其它代乳品如鸡蛋米粉等可因地制宜。

辅助食品及断奶食品:无论用人乳、牛乳或代乳品喂养,随婴儿发育将逐渐不能满足婴儿正常生长发育的需要,需及时增加各种辅食以弥补奶类的不足。添加时无论品种和数量都必需由少到多,循序渐进,并随时观察婴儿的消化适应情况,原则有四:婴儿身体健康、消化正常,结合月龄适时添加。一种辅食应少量开始,适应后逐渐增加,不能勉强。每次只能添加1 种,习惯后再加。最好在喂奶前婴儿有高度饥饿感时较易接受。

添加顺序:Vc、VD 含量较多的食品首先补充。其次是含铁丰富的食物。含淀粉丰富的食物如稀粥等半岁后可添加,7-8 月可喂烤馒头片、面包片。蛋白质丰富的食物鱼肉、肉末、豆腐和碎菜等8 个月后逐渐

添加。

2)幼儿膳食(1-3 岁):

优先保证富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等保护性食品:牛奶是首选食品,每日牛奶250-500g;瘦肉类(畜禽鱼兔)25-50g,鸡蛋1 个;动物肝或血液1-3 次/周;常吃豆腐或豆干;动物蛋白质占总蛋白质量的1/3 以上(或动物及豆类蛋白占1/2 以上)。V A、Vc、Fe、Ca 的摄入:多食黄绿色蔬菜,有条件的摄入鲜水果。

适量产能食品:碳水物及油脂。谷粮除供给能量外,还有蛋白质、B1、PP、Ca、Fe 等。油脂供能量、脂溶性维生素及必需脂肪酸,益于调味,不宜过多。

注意烹调方法:既保证营养,又要色香味美,多样化,要细软煮烂。

3)三岁以上正常幼儿(4-6 岁):可逐渐由软食过渡到普食,饮食品种及烹制方法不必限制太严,每日三餐外,可加餐1 次,牛奶仍是4 岁以上幼儿首选食品,每日至少250g,蛋半个到1 个,瘦肉50-75g,动物肝脏或血液100-125g/周,豆制品50-75g,蔬菜250g 左右,以保证蛋白质、V 的需要。

四、学龄儿童和青少年的营养要求:

1、学龄儿童的营养与膳食:

7-12 岁学龄儿童活泼好动,大脑活动量激增,应保证能量供给量充足,应为2000-2200kcal/Q,据我国学龄儿童实际情况,一日三餐在能量分配上也有问题,应在上午加课间餐,约占总能量的10%,则早餐可降为25%、午餐35%、晚餐30%。应有一定数量的动物及豆类食品及新鲜蔬菜水果,按供给标准注意Ca、Fe、Zn、V A、B1、B2、VC 丰富的食品。

2、青少年的营养与膳食:

热能需求相对成人高,蛋白质热比最好达13%-15%,由于体重、身高增加加速,Ca、Fe 等供应要充足,Zn、I、Vit 等均与组织生长有关,一日主食应包括:谷类400-600g,瘦肉类100g,鸡蛋1-2 个,大豆制品适量,蔬菜500-700g,烹调用油30-50g。膳食安排基本与成人同,早、午、晚餐分别为30:35-40:30-35。

1)合理的膳食构成:在热能供给充分的前提下,注意保证Pro 的摄入量和提高利用率。主副食搭配,充分发挥Pro 的互补作用。

2)注意保证富含Ca、Fe 及V A、VB2、Vc 摄入:应设法摄食鲜牛羊奶(富Ca、Pro、V A、VB2),并经常供给黄绿红色蔬菜,以保证各种V 及无机盐供给。

3)定期更换食谱,力争膳食多样化:粗细搭配、干稀适度。

4)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定时定量,不乱吃零食,不偏食、不暴饮暴食。

3、大学生的营养与膳食:

处于生长发育的最后阶段,营养供给也十分重要,近年一些高校膳食调查发现大学生的膳食结构不合理,一些营养素V A、VB2 明显不足,优质Pro 比例偏低,部分女生热能达不到应有水平,部分学生脂肪摄入过高,高年级学生不重视早餐甚至有不吃早餐的习惯,这些都大大影响了学生的健康状况和全面发展。要提高学生素质,需要一面向大学生宣传普及营养学知识,另一方面大力改进膳食管理,并大力向学生宣传早餐的重要性,提供可供迅速加以利用的糖。

五、老年营养要求:

衰老:机体细胞及器官随年龄增加而变化的过程,医学上称之为生理性老化(衰老),影响生理性老化进程的主要因素是遗传基因。

早衰:受各种因素影响而加速老化,医学上称为病理性老化(早衰),影响病理性老化进程的是环境因素,而环境因素对人寿命的影响是相当大的,其中营养又是一个重要方面。

1、衰老机制简介:

1)残渣理论:将细胞功能的丧失归咎于细胞中废物积累的增加。Wueff 推论随年龄增长躯体DNA 突变堆积,造成RNA 缺陷,导致合成RNA 合成酶类降低,而细胞的生成有赖于这些功能性酶类。

2)磨损撕裂学说:认为同细胞的化学及机械损耗有关,如核酸(DNA、RNA)合成中的误差导致Pro 的改变,为细胞死亡奠定了基础。

3)躯体突变学说:人机体细胞停止活动了。

4)自体免疫论:认为通常只攻击细菌及外来细胞的抗体开始进攻和消灭正常人体细胞。机体免疫力随

年龄增长而下降,但自身免疫功能即机体自身的抗原并在自身所产生的抗体却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Pro、Q 不足能降低体液与细胞的免疫反应,包括自身免疫反应而缩短寿命。

5)交叉连接学说:认为胶原分子因自由基交叉连接而固定了。机体在一生中胶原既不更新也不被取代。

6)脂质过氧化理论:认为细胞膜中脂类的氧化破坏了它们的完整性,结果使细胞受损,积累了很多脂褐质微粒。另据推测,随人的衰老,细胞会将脱氧核糖核酸形成有缺陷的核糖核酸,不健全的核酸再形成不健全的酶而无法发挥正常的细胞功能。

2、老年人生理特点:据生长发育特点人一生可分为几个不同的时期,专家认为人的生命过程,40 岁是分界线,40 岁前是发育成熟期,身体和经历都日趋旺盛;40-50岁身体形态和功能逐渐出现衰老现象。一般认为45-65 岁为初老期,65 岁上为老年期。随年龄增长,在形态和机能方面均有一系列改变。

1)细胞和构成物质的丧失:人体老化过程中,体细胞数目有下降趋势,老年人组织再生能力相对低,功能性实质细胞不断降低,功能降低。

2)细胞代谢的减慢:随年龄增长,细胞代谢下降,降低了器官(系统)功能,细胞对营养物质的吸取下降。据报告,老人白细胞内Vc 水平与同一膳食Vc 含量的青年人相比,要每日多80mg,才能取得一致的浓度,说明老年人吸取能力低。

3)老年机体代谢的改变:通过氧消耗的测定和按单位体表面积计算,基础代谢方面,90 岁比30 岁降低约20%。对G 的氧化能力下降。对脂肪的合成、分解及排泄几个方面都下降,而代谢性不活跃的脂肪成分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体脂占总体重的比65/20岁:男性11%→30%,女性由33%→45%。人体中含量最多的水分随年龄增加而下降。所以各脏器组织所需营养物质的补给、废物的排除均受一定影响,免疫力下降,易感染疾病。随年龄增长,胃肠蠕动减慢、消化液和酶分泌降低、结缔组织老化、胶原僵化、牙齿缺损、听觉、味觉、嗅觉降低,身高、体重下降等,而血清总脂质、中性脂肪及胆固醇升高。

老年期代谢特点主要表现在组织蛋白质以分解代谢占优势,易出现负氮平衡,代谢脂肪的能力下降,糖类代谢力下降,重要的无机盐、V 在体内含量降低等。所以老年人应在生活、工作和饮食营养等方面结合生理改变的特点作相应的调整。

3、老年期营养需要:

1)能量:BMR 比整个青壮年期降低10%-15%;体力活动逐渐降低,能量消耗下降,一般认为50-60 岁减少10%、61-70 岁减少20%、71 岁上减少30%。

2)蛋白质:老年人对食物蛋白质利用率下降,所以对蛋白质的需要量应比正常成人略高,特别应保证生理价值高的优质蛋白质。注意食用易于消化的Pro 食品。

3)糖类:老年人对葡萄糖耐受差,糖类过多易发生糖尿病及诱发糖源性高脂血症,所以,老人对糖类供给要适宜,使之约占总热能的60%-65%为宜。果糖对老年人最为适宜,因其在机体内易被利用,又可经氨基化和转氨基作用合成AA,再者,果糖在体内转变为脂肪的可能性比葡萄糖小,对老年人较为有利。所以,老人膳食中碳水物可包括较多的果糖;膳食中应有适量的粗粮、水果和蔬菜以提供膳食纤维。

4)脂肪:老人血清总脂、甘油三酯及胆固醇均较青壮年为高,高胆固醇血症和高甘油三酯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因素,老人不宜过多进食脂肪,尤其动物性脂肪。一般占20%-25%Q,约1g/kg 体重可满足需要,以豆油、芝麻油、花生油与动物油脂混用。

5)Ca 和VD:老年人体内脏器功能衰退,钙的吸收、利用和储存能力降低。

6)Fe:老人造血机能也下降,血中血红蛋白也下降,老年性贫血较为常见,且老人对铁的吸收率也比一般成人差,所以老人应吃富含易被吸收铁的食物。

7)维生素:因机体老化的一些表现与某些维生素缺乏症近似,如上皮组织干燥、增生、过度角化、机体代谢及氧化过程减弱等,而老人由于牙齿脱落咀嚼不好,胃肠道消化功能减退等,使蔬果食用量受限,或烹调过烂至维生素缺乏。所以老人膳食中应多含新鲜有色的叶菜或各种水果,食用一些粗粮,鱼、豆和瘦肉。

8)水分:老人结肠直肠的肌肉易于萎缩,排便能力较差,避免暴饮暴食。烹调方面,因牙齿脱落、咀嚼功能差,各种消化酶分泌都下降,食物应切碎煮烂或选较柔软的食物,少吃油炸或过于油腻的食品。随年龄增长肝脏合成糖原的能力下降,糖原储备较少,对低血糖耐受力较青年人差易感饥饿。在膳食制度上应少吃多餐或在主餐之间加一次点心或睡前、起床后加一些易消化的食物。

前不久,WHO 营养专家小组对老年人饮食营养提出了7 个方面的新标准:脂肪占15-30%(其中饱和0-10%、多不饱和3-7%);蛋白质10-15%Q;游离糖(GF)<10%食物总量;食物纤维16-24g;食盐<6g;

食物胆固醇<300mg。

六、特殊环境条件下人群的食品营养要求:

1、高温环境条件下人群的食品营养要求:

高温环境:通常指寒、温带地区的气温或生产场所温度>32℃或炎热地区气温>35℃或气温30℃而相对湿度>80%的工作场所。高温环境中人体可出现一定的生理功能变化如体温调节、水盐代谢、消化和循环等方面生理功能的改变,引起机体内许多物质代谢的改变,特别是大量出汗与机体过热,可使钾钠大量丢失,无机盐代谢紊乱和血清钾浓度下降,水溶性V 也大量从体内散失。由于机体过热,Pro 分解加速,消化液分泌下降,胃蠕动下降、消化功能下降。

1)水和无机盐:高温环境中,机体为散发热量而大量出汗,每天出汗量达3-5L,汗液中99%为水,0.3%为无机盐(Na 占55-65%、K20-40%、Ca20%、Mg10%、Fe5%),还有少量氨基酸,如不及时补充水和无机盐就会中暑。

高温作业者应及时按出汗量饮水(少量多次),在膳食或饮料中应补充食盐、补充KCl。要吃富钾的豆类,考虑到汗液可损失多种无机盐,不能仅补充NaCl,有建议采用混合盐片(Na、K、Ca、Mg、Cl、SO4、PO4、柠檬酸盐、乳酸盐和碳酸氢钾等)。

2)蛋白质:高温环境下生活、作业人员汗氮、尿N 和粪N 排泄均增加,应增加蛋白质供应量,建议为90-120g。

3)维生素:在各种V 中,汗液、尿液排出水溶性V 较多,首推Vc,其次B1、B2。对接触钢水的人员应适当增加V A 供给量(可达5000IU/d)。高温工作者应多食蔬菜。

4)能量:两个因素影响高温环境中的能量代谢。一方面高温环境对能量代谢特别是基础代谢可发生影响;另一方面,体力劳动的强度也影响能量需要。通过22、37℃两种环境中比较从事各项强度劳动1h 的热能消耗,认为在高温环境中热能需要可增加10%-40%,考虑到高温环境中人们的食欲较差,增加过多的热能存在困难,以10%为宜。

2、低温条件下的营养要求:

1)热能需要量:寒冷地区人体总热能需要量较温带同等劳动强度者为高,具体可因寒冷程度、防寒保温情况和体力活动的强度而不同。基础代谢在寒冷条件下可升高10%-15%。体温放散加速。防寒服装增加体力负荷。低温引起的汗颤和一些不经意的的动作造成能量需要量增加。寒冷刺激可洒甲状腺功能提高,甲状腺素分泌增加,使体内物质氧化所释放的能量不能以ATP 形式存在,以热的形式散发。低温下组织内三羧酸循环(TCA循环)和与呼吸链有关的酶类的活力增加,机体氧化产热能力增加等。所以在寒冷情况下,高者可达5500-6000kcal(一般3400kcal)。

2)对生热营养素的需要量:一般认为脂肪占总能量的35%-40%为宜。在低温条件下,大量增加膳食中脂肪含量时,还需注意碳水物含量,尚未适应寒冷气候的人,如膳食中脂肪大量增加,热能代谢将发生显著改变,能量代谢由碳水物型到脂肪型,体内有关的酶系统也发生全面改变,所以注意膳食中碳水物供给量(占总能量的45-50%为宜)。

寒冷地区蛋白质供应量也应适当增加,一般认为占能量的13%-15%为宜,更重要的是应保持合理的必需AA 构成比例,特别是蛋氨酸在代谢适应过程中起主要作用,可通过甲基转移作用提供一系列寒冷适应过程所必需的甲基。

3)对维生素的需要:寒冷地区营养调查表明,低温使人对VA、D、B1、B2、C、PP 需要增加。

3、高原地区的营养要求:

高原地区的特点是低气压、缺氧、寒冷、干燥和紫外线强。其中缺氧是影响身体健康和营养膳食的主要因素。人对高原的适应有两种不同的情况:一为急性适应,另一为逐步持久的适应。未经适应的人,在高原地区发生的高原反应(急性高山适应不全症)主要是由于缺氧造成,低氧使血液供氧不足引起各组织缺氧,呼吸加速,厌食、恶心呕吐、细胞中A TP 合成下降。缺氧可致肺动脉压升高,并由于呼吸加速引起电解质代谢紊乱,可发生肺水肿,全身水肿,导致高原性心脏病。在高原环境下生活一段时间后大多数人能适应缺氧环境,这种适应叫住高原习服。

1)能量需要增加:人对高原地区的反应,首先是为了从低氧空气中取得更多的氧而提高机体的呼吸量,

必然呼出过量的CO2,影响机体维持正常的酸碱平衡。机体营养代谢变化,热能需要高于平原工作者。高原适应5d 后,对能量需要比海平面提高3%-5%,9d 后增加17%-35%,重体力劳动增加幅度更大。

2)高原环境下各种营养素的需要量:三大生热营养素中,碳水物分子中含氧最多,氧化生热消耗机体的氧最少,能最灵敏地适应高原代谢变化。高原缺氧情况下,机体利用脂肪的能力仍保持相当程度,有较高的脂肪消化利用率,一般脂肪占10%-20%。在高原缺氧适应过程中,机体需摄入足量优质蛋白质以提高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数量,增加单位体积和血液的氧饱和度,一些AA 如谷、酪、赖氨酸对机体适应缺氧环境有积极作用。但因Pro 氧化耗氧最多,蛋白质占10%为宜。

3)维生素:应较多地摄入V A、C、B1、B6、PP(正常量的5 倍)。

4)无机盐及水:初登高原者,体内排水较多,尿量增加,这是正常的适应性反应,还要适当降低食盐摄入量,有助于预防急性高山反应。在高原缺氧初期,骨髓生成较多红细胞,应补充铁以提高机体适应能力。

4、运动条件下人群的食品营养要求:

1)运动对人体生理的影响: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时的生理变化主要因肌肉活动量大而引起。肌肉在活动时能量来源主要靠糖及脂肪的氧化分解,糖易氧化,耗氧量比脂肪少,代谢物CO2 和水,对体液pH 影响小。在运动开始和大强度运动时,糖代谢所占比例较高,而运动强度小或糖原贮备大量消化后,脂肪氧化的比例增加。运动员体内贮备的糖约375-475g,但血糖仅维持2min 快速跑,维持血糖浓度主要靠肝糖原和肌糖原的降解,故体内的糖原贮备是影响运动员耐久力的重要因素。这些糖贮备大约可供给持续90-180min 的运动。参加运动使机体代谢增加,Q 消耗增加,并短时大量出汗,机体对氮的排出明显增加,水分、无机盐、水溶性V 的丢失比正常人多。运动员在热和体力运动两种应激同时存在时处于失水、失盐状态,此时表现为体温升高、脉率加快、心血输出量下降,肌力减弱并疲劳。

2)运动员的营养要求:适当的糖类,最好是易消化的降解淀粉,既快速供能又因渗透压小不致使人感到口渴。运动员排泄1L 汗水约耗600kcalQ,所以在运动现场供应运动员的饮料应有150g 低聚糖/L。中链甘油三酯可被胰脂酶迅速水解,形成中链脂肪酸可被肠腔迅速完全吸收,经门静脉到达肝脏,氧化释放出大量热能。蛋白质供应对运动员也很重要,膳食中Pro 数量降低常使运动成绩显著降低,运动员在大运动训练和肌肉增长阶段需要较多的Pro,一定要供高生物价的优质蛋白质。维生素和无机盐:对多数运动项目来说,运动员需较多的维生素和无机盐,各类运动项目对营养有不同要求。

田径有40 多个项目:

短跑运动员不仅要速度快而且灵敏度高,膳食应高糖、高蛋白质和足够的磷(跳高、跳远基本上同短跑)。

投掷运动员应摄入比短跑运动员更多的脂肪、蛋白质和糖类。

马拉松、长跑和竞走运动员:较高的糖、VB1、C、K、Ca、Mg,适当摄入脂和蛋白质。

球类运动员应具较高的体力、速度、耐力和灵敏度,应供丰富糖、蛋白质、VB1、Vc 和磷,比赛中应提供含电解质和维生素的饮料。举

重、摔交和柔道耗能量较多,要求糖、蛋白质、脂肪都有充分的供应,并注意K、Na 和Ca 的补充。

体操和技巧运动员要求高度的速率、协调和灵敏,所以需发热量高、蛋白质和VB1、Vc、钙和磷充足的食物,限制脂肪的摄入。

游泳运动员要求速度、力量、灵敏和耐力,且水中机体散热较多,应供足够的生热营养素和VB1、Vc 和磷等。

射击和击剑项目对视力要求特高,提高V A 十分重要。

登山运动员在高山缺氧环境下进行,食物应以碳水物为主,辅以适量蛋白质,VC供应要充足。

滑雪运动员在寒冷地区进行,食物应有足够的糖、脂及一定数量的VB1、磷及食盐。

5、飞行员和驾驶员的营养要求:

思想高度集中,神经紧张,基础代谢增加,血中、尿中许多维生素含量都显著下降,所以应增加热量、脂肪,V A、B1、B2、C 和PP。

6、放射线核技术工作者的营养要求:

放射线会引起机体代谢紊乱,严重时还会引起一系列病理和生理变化,如蛋白质分解加剧,负氮平衡,

尿N 增加。在照射后1 周,尿中AA 排出量明显增加,16d 时达最高峰,高蛋白质膳食有防止辐射损伤的效果,所以核技术工作人员应补充足够的优质蛋白质、VB1、B6、B11 和Vpp 对预防和降低辐射损伤有较好的效果。

7、接触有毒物质作业人员的营养要求:

膳食补充的主要原则:首先满足机体正常合理的营养要求(数量足、质量优),通过合理营养需要的满足来增强机体对外界有害因素的抵抗力;其次是据各种有毒物质的特殊作用,给予特殊的营养补充。一般应给予保护肝脏的食物,如优良蛋白质和易吸收的碳水物并补充各种维生素,以增强肝脏解毒能力和保护肝脏的正常结构和功能。

(1)铅作业人员的营养:

进入人体的途径主要是消化道和呼吸道,引起慢性/急性中毒。1)Vc:对预防铅中毒有较好效果,一是补充损失的Vc,另一是Vc 与铅结合形成溶解度较低的抗坏血酸铅盐,降低铅的吸收,可减轻铅在体内吸收。

2)Ca/P 比与酸碱食品:铅在体内代谢情况与钙相似,当机体体液反应趋向酸性时,Pb 形成PbHPO4,反之则形成Pb3(PO4)2,前者在水中溶解度是后者的100 倍,故主要在血液中出现,后者则主要在骨骼中沉积。急性铅中毒期应供多钙少磷的碱性食品,使铅以磷酸铅形式暂时沉积在骨骼中,待急性期过后,改用低钙多磷或正常磷的成酸性膳食为住,使骨中铅以PbHPO4 的形式溶出排出体外。

3)蛋白质:一方面要供足够的蛋白质(14%-15%),另一方面要重视蛋白质的质,多摄入蛋、胱氨酸可减轻体重降低症状,蛋氨酸和Vc 还有促进红细胞生成作用,但应考虑到蛋白质中有较多的S、P,最终代谢产物为酸性,是酸性食品。

4)脂肪可促进铅在小肠中的吸收,故铅作业人员保健餐中脂肪量不宜过多。

5)果胶:可使肠道中铅沉淀,降低铅的吸收,所以可多吃含果胶的水果,但水果、蔬菜皆为成碱性食品。

6)V A、B2、B11、B12:在预防铅中毒方面均有一定作用。

综上:品质优良充裕的蛋白质,额外补充Vc125-150mg,其次有控制地食用少钙多磷的成酸食品(1:8),最好与正常膳食、高钙高磷膳食或高钙少磷膳食交替使用;适量饮牛奶,多吃富果胶的水果,每天补充V A1000-2400IU(或胡萝卜素2-3mg),多食富VB1 食物(改善神经症状)。

(2) 苯作业人员的营养和膳食:

1)蛋白质和脂肪:蛋白质对预防苯中毒有一定意义,当蛋白质不足时,高脂肪可增强机体对苯的易感性。苯为脂溶性,所以膳食中脂肪过多可促进苯的吸收,但动物试验苯中毒家兔血中谷胱甘肽含量比喂以低脂饲料稳定,所以脂肪营养与苯中毒关系难以肯定。

2)维生素:摄入苯的豚鼠摄入大量Vc 可缩短其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额外补充120mgVc/d。Vk 对治疗苯中毒有一定疗效,对苯中毒时的氧化还原过程恢复有显著促进作用。B1、B2、PP 对治疗苯中毒都有良好效果。

(3) 磷作业人员的营养:

1)VC、B1、B2:磷接触人员易缺Vc,牙龈易出血,由于Vc 可促进磷在体内氧化,每日应补充Vc150mg;B1、B2 耗量同样增加,应分别补充4、1.5mg。

2)蛋白质:应摄入营养价值较高的蛋白质,每日至少应供90g,膳食中还要有丰富的碳水物,脂肪应较少,以更好地保护肝脏。

(4) 农药作业人员的营养:

生产使用农药的人员都会受农药的危害。常用农药是有机氯和有机磷,在进入体内后可长期蓄积,损害中枢神经系统和肝肾实质器官。酪蛋白高的膳食可缓解农药造成的危害,接触农药者每日应补充Vc150mg。

(5) 汞:

毒害表现在中枢神经系统和肾脏受损,接触汞人员应补充优良蛋白质,其中胱氨酸的巯基可与Hg 结合排出体外。果胶物质可与Hg 结合,加速其排泄。硒和VE 可缓解Hg 中毒的作用。

儿童少年的生理特点

第一节儿童少年的生理特点 一、运动系统 (一)骨豁与关节特点 1.骨骼儿童少年时期,骨骼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软骨成分较多,骨组织中有机物与无机物之比为5:5,而成人为3:7,所以,其骨韶弹性大而硬度小,不易完全骨折,但易弯曲变形。骨的成分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发生变化,无机盐增多,坚固性增强,韧性减小。 在生长过程中,骺软骨迅速地生长使骨伸长,并逐渐完全骨化。四肢骨男子在17—18岁,女子在16—17岁完成骨化,脊柱的椎体一般要到20-22岁,筋骨一般要到19岁后完成骨化。在骨完全骨化前,该部位的任何过大负荷都会影响骨骺的正常生长。 2.关节儿童少年在关节结构上与成人基本相同,但关节面软骨较厚,关节囊较薄;关节内外的韧带较薄而松弛,关节周围的肌肉较细长,所以其伸展性与活动范围都大于成人,关节的灵活性与柔韧性都易发展,但牢固性较差,在外力的作用下较易脱位。 (二)肌肉的特点 儿童少年肌肉中含水量较多,蛋白质、脂肪以及无机盐类较少,肌肉细嫩。与成人相比,收缩能力较弱,耐力差,易疲劳,但恢复较成人快。 不同年龄人的肌肉重量比例和肌力 儿童少年身体各部分肌肉发育,躯干肌先于四肢肌,屈肌先于伸肌,上肢肌先于下肢肌,大块肌肉先于小块肌肉的发育。肌力的逐年增长也是不均匀的,在生长加速期,肌肉纵向发展较快,但仍然落后于骨骼的增长,其肌力和耐力均较差。生长加速期后,肌肉横向发展较快,肌纤维明显增粗,肌力显著增加。女孩在15-17岁,男孩在18-19岁肌力增长最为明显。 (三)体育教学与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 1.要注意培养正确的身体姿势。体育锻炼时,应避免跳跃着地动作过猛,避免作单一肢体长时间、负荷较大或左右腿负荷不匀的动作;在作一些静止性动作时要多休息,变化体位及着力点,防止造成脊柱弯曲,骨盆和肢体畸形。负重练习要慎用,过重负荷可能会使骨化过早完成,影响身高的发育。 2.可充分发展其柔韧性,但也要重视发展关节的牢固性,以防关节损伤。 3.在生长加速期,多采用伸展练习发展力量。要有计划地发展小肌群的力量和伸肌力量,促进少儿肌肉平衡发展。学龄儿童应避免进行大数量、大强度的专项技术训练,要以身体全面发展为主。

人群特征分析

人群特征分析: 老人(心理特征/行为习惯/相关产品): 老年期的涵义: 生命周期这个概念源于生物学,后移植到社会 科学领域中,指一个个体从出生到逐渐成长、衰退 再到死亡的一系列形态和功能的变化过程。通常我 们将人的生命周期分为婴儿、儿童、少年、青年、 中年、老年几个阶段,显然,老年期是人生的最后 一个阶段。年龄,是标记人的生命周期的时间尺度, 老年期的界定也是以年龄为标准的。 生理特点: 视觉能力减退,难以发现目标。思维持续性不佳,行动能力降低,位置控制能力减弱。手与脑的配合能力降低,动作与思维不同步。容易被外界干扰,中断原进行中的动作。听觉能力降低。对周遭环境敏感度降低。视力听力较差,注意力不易集中,动作与反应均较慢。生理年龄指以正常个体生理学上和解剖学上的发育状况为标准确定的年龄,这一年龄是根据个体目前的健康状况(如细胞、组织、器官、生理功能等)以及反映其健康状况的生理指标来确定的。一般来说,生理年龄会随着生命年龄的递增而增长,也就是说机体的结构和功能会随着增龄而发生老化性改变。人们把这种变化分成四个阶段:0-19岁为生长发育期,20-39岁为成熟期,40-59岁为衰老前期,60岁以上为衰老期。生理年龄在60岁以上的人,其机体内各脏器组织的活动已呈现老化,并逐渐衰竭,因此称之为“老年人”。 当然,生理年龄并不完全等同于生命年龄。由于先天遗传因素和后天环境、疾病、营养、运动等因素的不同影响,机体的生理功能、组织结构的老化速度是不同的,个体差异很大。例如,同为60岁,有的人身板硬朗,精神抖擞,显得非常年轻,有的人却步履蹒跚,百病缠身,看上去很苍老。 心理特征: 心理年龄是根据个体心理活动的程度与功能确定的个体年龄,也叫“智力年龄”。人的心理年龄分为三个时期:0-19岁为未成熟期,20-59岁为成熟期,60岁以上为衰老期。心理年龄在60岁以上的被认为是老年人,它反映出一个人在经历了漫长的人生中其主观感受方面的老化程度。 心理年龄和生命年龄、生理年龄并不完全同步。例如,有些人年纪不大,但心理上却“未老先衰”、“老气横秋”,整日意志消沉,感叹生命苦短;而有些人年纪虽大,仍然思维敏捷、动作稳健,情绪乐观,可谓“老当益壮”、“人老心不老”。很明显,后者的心理年龄要低于前者。 孤独感伴随着与社会的脱离而与日俱增。渴望与人交流,证实自己能力。不

不同生理人群的营养与膳食

特定人群营养 第一节孕妇营养 一、孕期营养生理特点 (一)代谢改变 孕期合成代谢增加、基础代谢升高,对碳水化物、脂肪和蛋白质的利用也有改变。(二)消化系统功能改变 消化液分泌减少,胃肠蠕动减慢,常出现胃肠胀气及便秘,孕早期常有恶心、呕吐,对某些营养素如钙、铁、VB12和叶酸的吸收能力增强。 (三)肾功能改变 肾脏负担加重。 (四)血容量及血液动力学变化 孕期血容量增加幅度大于红细胞的幅度,使血液相对稀释,可出现生理性贫血。孕早期既有血清总蛋白的降低,孕期除血脂及维生素E以外,几乎血浆中所有营养素均降低,血浆营养素水平的降低可能与营养素在胎盘的转运机制有关。 (五)体重增长 健康妇女若不限制饮食,孕期一般增加体重10~12.5kg。孕早期(1~3个月)增重较少,而孕中期(4~6个月)和孕后期(7~9个月)则每周稳定地增加约350~400g。 二、孕期的营养需要 (一)热能 ?总热能需要量增加。孕期的额外能量需要量包括胎儿体内各区室中的蛋白质和脂肪等的 能量需要量,加上胎儿增加这些组织需要增加的能量消耗量。 ?我国的RNI为在平衡膳食的基础上每天增加0.84MJ。(+200kcal) (二)蛋白质 ?孕期对蛋白质的需要量增加,以满足母体、胎盘和胎儿生长的需要。推荐增加量: 第一孕期5g/d, 第二孕期15g/d, 第三孕期20g/d。 (三)矿物质 由于孕期的生理变化、血浆容量和肾小球滤过率的增加,使得血浆中矿物质的含量随妊娠的进展逐步降低。孕期膳食中可能缺乏的主要是钙、铁、锌、碘。 1 钙: 妊娠贮存增加30g,几乎在孕后3个月积存于胎儿。 胎儿骨骼牙齿的钙化于孕8月后加速--注意钙补充。 胎儿脐带血钙浓度较母体血钙水平高。 不足:母体钙动用—导致母体骨质软化。 钙需要量增加,孕妇从肠道吸收钙能力增加 推荐量:中期 1,000 mg/日 后期 1,200 mg/日 来源:奶制品、海产品、豆类、豆制品、绿叶蔬菜。 2、铁 含量:健康成人 3500mg;妊娠期间增加1000mg。

不同人群营养配餐能量需要量的计算

不同人群营养配餐能量需要量的计算 能量供给量快速查看表(单位:卡) 就餐对象全日能量早餐能量午餐能量晚餐能量学龄前儿童1300 390 520 390 1~3年级1800 540 720 540 4~6年级2100 630 840 630 初中学生2400 720 960 720 高中学生2800 840 1120 840 脑力劳动者2400 720 960 720 中等体力劳动者2600 780 1040 780 重体力劳动者>3000 >900 >1200 >900 注:以上表能量供给量是就餐对象个段平均值. 不同人群营养配餐能量需要量的计算,是这样的: 1)根据成人身高,计算他的标准体重:公式为? 标准体重(kg)=身高(cm)---105 2)根据成人的体质指数(BMI),判断其属于正常\肥胖还是消瘦. 公式为:体质指数(kg/m2)=实际体重(kg)/身高的平方(m2) 亚洲成人体质指数 体质指数类别患病机会 <18.5 过轻低 18.6~22.9正常正常 23.0~24.9过重增高 25.0~29.9肥胖高 =或>30.0痴肥严重 成年人每日能量供给量(单位:卡) 体型体力活动量 极轻体力劳动轻体力劳动中体力劳动重体力劳动 消瘦30 35 40 40~45 正常20~25 30 35 40 肥胖15~20 20~25 30 35 3)计算成人日能量: 全日能量供给量(卡)=标准体重(kg)*单位标准体重能量需要量 如:某男40,身高172cm,体重68kg,从事中等体力劳动,每日所需要能量:计算他的体质指数=68/(1.72*1.72)=23 属于正常体重

男人必须了解的自己在不同年龄段的生理特征

男人必须了解的自己在不同年龄段的生 理特征 通常情况下,男人最初的衰老是在20岁—22岁身体发育完全成熟时开始的。不过,不必为此感到抑郁和恐慌,男人必须了解自己在不同年龄段的生理特征,有针对性地采取各种保健方法。 20岁—30岁:少吃甜食,少量饮酒,少吸香烟 这一年龄段,男人的身体新陈代谢开始放慢,甜食由于含热量过高,容易转化成脂肪堆积在腹部,最好是少吃或戒掉。由于这一年龄段的男人正是干事业、交朋友的大好时机,平时娱乐、喝酒的机会较多,因此要注意少喝酒。 酒能使人增加患肝癌、口腔癌和喉头癌的可能性,酒还能使血压升高,导致患心脏病或心肌梗死。过量地饮酒还会影响性生活的质量,而大量的酒精更会对人体精子造成损害。 不要抽烟,抽烟会使你平均减少10年寿命。由于吸烟会增加心血管病、肺癌和呼吸器官疾病的危险,因此,这一年龄段的男人最好戒烟,如一时戒不了,应多吃胡萝卜、葱蒜、菠菜和橙黄色的水果6,多吃鱼类、经常喝茶重庆最好的妇科医院等以减轻烟害。要经常锻炼身体,可以时常做做深呼吸,其好处会慢慢体现出来。为延缓肌肉衰老,要多做运动。 但运动项目的选择颇有学问,只有那些更像娱乐的运动而不是高强度的训练才对此有帮助,否则将会适得其反。这些运动既可促进体内多余热量的燃烧,又可维持正常的物质代谢。如果此时不加紧时间锻炼身体,70岁时体能就会下降三分之二。 这一年龄段正是成家立业的最佳时机。据统计,结婚有偶者的早死率比独身、丧偶和离异者低。要选择好自己最适合的职业,合适的职业对寿命有着巨大影响。 30岁-40岁:劳逸结合,防止噪音,护好皮肤 进入而立之年,皮肤开始松弛,眼睛周围开始出现皱纹。这时应该少晒太阳,经常涂抹润肤霜,以防止皮肤干燥。 这一年龄段的男子所面临的另一个问题是听觉下降,这是工作和生活环境中的噪音造成的。如果你是音乐发烧友,就少听一些重金属音乐,在噪音比较大的岗位上工作一定要戴上耳塞。 血液中胆固醇的含量会随年龄而升高,堵塞血管的低密度脂类物质也不断增加,而有助废物排泄的高密度脂蛋白却在减少。因此,注意饮食便显得尤为重要,切忌暴饮暴食。为增加高密度脂重庆妇科医院蛋白的含量,宜进食较为清淡的食物。要控制脂肪,构成每天能量的脂肪摄入量不得超过30%,但不得少于15%。 专家建议,这一年龄段的男性应该着手预防肾脏疾病,每天喝8到10杯清水。35岁后,男人的小腹很容易凸起,进行体育活动时千万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不同人群的营养需求

不同人群的营养需求 少年儿童:体格和智力发育时期,代谢合成大于分解——蛋白质、钙、锌、铁、维生素A、B、C。中青年:压力大,消耗多,往往饮食又没有规律,亚健康症状明显——蛋白质、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均需要。 老年人:代谢功能下降,骨质疏松居多,衰老迹象明显——蛋白质、维生素B、钙、镁、铁和抗氧化、防衰老的营养素均需要。 不同顾客的营养需求 妇女:因生理特征而容易出现缺钙、缺铁、长斑,情绪不稳定——蛋白质、钙、镁、铁、维生素B、C、E和类胡萝卜素。 孕妇:营养需求量逐步增加——蛋白质、铁、钙镁、叶酸、维生素B、C、E和类胡萝卜素,多不饱和脂肪酸均为所需。哺乳妇:营养需求应多于正常量的20﹪。 营养素分组 第1组—基础组:A组(大补):蛋白质.倍立健。B组(温补):蛋白质.Vb.钙镁。 ◆第2组—抗氧化组:Vc.Ve.类胡萝卜素。◆第3组—血液组:鱼油.茶族.纤维素.铁片。 ◆第4组—功能组:银杏.松果菊.越橘.香蒜片。◆第5组—儿童组:儿童产品系列。 常见病症及营养素 亚健康——第1组,再结合症状加其他产品。 ◆免疫力低下——第1组+Vc,视情加松果菊。◆高血压——第1组+第2组。 ◆高血脂——第1组+第3组,视情况加减。◆肿瘤——第1组+第2组+香蒜片。 ◆肥胖病——第1组+第3组。◆糖尿病——第1组+第2组+纤维素。 ◆骨质疏松症——第1组+Vc 。◆痛风症——第1组+第2组。大量饮水。 常见病症及营养素 ◆消化道疾病——第1组+Va,视情加香蒜片。◆便秘——第1组+纤维素。 ◆呼吸系统疾病——第1组+第2组。◆疼痛酸胀——第1组+Vc、Ve。 ◆手术病人——第1组+Vc、Ve。◆青少年——第1组+银杏。 ◆孕妇——第1组+第2组+铁片+鱼油。◆男性ED——第1组+Vc、Va+银杏+鱼油。 ◆更年期——第1组+第2组+银杏+鱼油。 营养素补充量的相关因素—钙 1、成年人每日需要摄入钙800mg。 2、压力大者和某些特殊人群,每日摄入量应达1000mg~1200mg。 3、中国人日常饮食平均只能摄入约450mg。 4、纽崔莱钙镁片每片提供钙216.7mg,每日食用三片,摄入量为650.1mg。 5、计算:450mg+650mg=1100mg。 6、假设每日补充六片:450mg+1300mg=1750mg 7、钙的可耐受最高量为2000mg,1750mg绝对安全。

04-不同人群的生理特点及营养-历年试题

11年11月 21.学龄前儿童膳食中应以( D )为主。 A.蔬菜 B.水果 C.肉类 D.谷类 40.卧式标准量床或量板适用于( B )。 A.5岁-6岁的儿童 B.3岁以下的儿童 C.10岁以上的少年 D.所有人55.按《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的建议,孕中、晚期维生素A的RNI为( C )。A.600μg/d B.700μg/d C.900μg/d D.1000μg/d 97.关于婴儿的胃说法错误的是( BD )。 A.胃容量小,但出生10天可增长2-4倍 B.对含蛋白和脂肪丰富的乳类胃排空快C.1岁时胃容量可达300-500ml D.胃蛋白酶活力强是消化蛋白质的主要酶E.胃排空人乳的时间为2-3h 11年5月 13.( × )由于铁不能通过乳腺进入乳汁,一般情况下,乳母也没有因月经失铁,所以哺乳期妇女不需要补充含铁较高的膳食。 14.( √ )中国营养协会建议孕妇在早、中、晚期膳食蛋白质RNI增加值分别为5g/、15g/、20g/每日。 19.( × )早产婴儿在出生的头6个月,应补充维生素E13mg/kg体重。 32. 为学龄前儿童安排食物时,应注意粮食与( D )一同食用。 A.蔬菜 B.水果 C.糖类 D.豆类 50. 4岁儿童的理想体重为( B )。 A. 10Kg B. 15Kg C. 18Kg D. 20Kg 51. 怀孕妇女血浆中,浓度升高的有( A )。 A. 葡萄糖 B. 氨基酸 C. 胡萝卜素 D. 叶酸 54. 有关乳母膳食对乳汁成分的影响,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A. 乳母膳食的蛋白质质量较差,将会影响乳汁中蛋白质的含量 B. 乳母营养状况的好坏将直接影响乳汁中营养素的含量 C. 乳母膳食中维生素B1缺乏有可能会引起婴儿出现急性脚气病 D. 为了保证乳汁质量,乳母要注意平衡膳食与合理营养 55. 孕期保证适宜能量摄入的最佳途径是尽量选择摄入营养素密度____的食物,尽量控制单纯能量密度____的食物( A )。 A.高,高 B.低,低 C.高,低 D.低,高 98. 下列关于妊娠期孕妇饮食说法正确的有( ABD )。 A. 前六个月营养较好对婴儿发育更有利 B. 怀孕最后三个月营养过量的孕妇,新生儿出生体重可能较重 C. 母乳喂养的婴儿容易发生肥胖 D. 用配方奶粉喂养的婴儿相对于炼乳喂养的婴儿不容易发生肥胖 E. 怀孕期间的饮食对婴儿健康没有影响 10年11月 12.( √ )卧式标准量板用于3岁以下婴幼儿身长的测量。 15.( √ )学龄前儿童食物应专门制作。 26.学龄儿童膳食能量中应有(B )由蛋白质供给。 A.10~12% B.12~14% C.20~30% D.55~65%

5 不同人群生理特点及营养要求

《不同人群食品的生理特点及营养要求》 一、孕妇营养: 妇女从妊娠开始到哺乳终止期间,由于孕育胎儿、分娩及分泌乳汁的需要,母体要经受一系列的生理调整过程,对多种营养素的需要较正常时增加。孕妇及乳母的营养不仅与本身健康有关,还直接影响到胎儿、婴儿、青少年直至成人体力、智力的全面发展,是与整个社会、民族兴衰有着密切关系的重大问题。 1、母体营养的重要性: 1)智力影响:孕妇营养影响婴幼儿智力发育。神经系统首先在胎体内发育,大脑皮层发育在妊娠后期和出生后一年。胎龄10-38 周至出生后1 年是大脑发育的关键时期,最关键是在妊娠后3 个月至出生后半年,是胎儿、婴儿体格生长迅速、大脑发育的关键时刻,出生后12-15 个月脑细胞分化增殖基本停止。孕妇严重营养不良时可能影响到神经母细胞的形成,新生儿脑细胞的数目可能降低到正常的80%,这种婴儿到学龄 期有30%出现智力低下如反应迟钝、记忆力差等。 2)孕妇维生素不足影响胚胎发育:动物实验表明,缺VE、VB1、VPP 能引起鼠先天性异常。缺VD,婴儿患先天性佝偻症及低钙血症,缺VK 会发生新生儿低钙血症。缺VB6新生儿出现缺VB6 性抽搐。 3)孕妇营养不良可引起自身及新生儿贫血:妊娠期中孕妇自身血容量增加,常出现生理性贫血。WHO 认为Hb<10g/100ml 者诊断为贫血(正常成年女>12g%),妊娠贫血具有一定的危害性,轻者引起自身及婴儿抵抗力下降,严重时则出现早产并使新生儿死亡率增加。根据报道,我国妇女妊娠期贫血者较多。此外,孕期的营养合理才能适应孕妇因妊娠引起的各器官、系统发生的重大生理变化。若此期热能摄入不足,蛋白质、脂肪、维生素、无机盐等营养素普遍缺乏,孕妇自身不能适应孕期的重大生理变化,孕妇容易出现呼吸道、泌尿系统感染等,严重时可引起妊娠毒血症、子癫症等。 2、孕妇的营养需要: 1)妊娠期的营养生理特点: 消化功能的改变:早期常有食欲下降、恶心、呕吐等症状,12 周后逐渐消失。孕期胃酸分泌下降,胃肠蠕动减缓,常有胃肠胀气、便秘。但对某些营养素的吸收加强,后半期对铁、钙、VB12 吸收较孕前增加。 肾脏负担加重:孕妇需排出自身及胎儿的排泄物,使肾脏负担增加,肾血流量及肾小球滤过率增加。 血容量增加:由于胎儿血液循环的需要,孕妇血容量随妊娠月份增加而逐渐增加,从10 周开始到32-34 周达最高峰,以后逐渐下降,产后4-6 周恢复至孕前状态。 热能代谢改变:此期甲状腺功能旺盛,母体基础代谢率增加,孕妇体重在足月时平均增加约10-12kg,前半期3-4kg,后半期6-8kg。 水贮留增加:正常妊娠母体内逐渐贮留较多钠,除供胎儿需要外,其余分布在母体细胞外液中,随Na+贮留体内水分贮留增加。整个妊娠过程中母体含水量约增加6.5-7kg。 2)孕妇的合理营养:即是适合孕期的平衡膳食,指每餐或每份膳食中,各营养素之间合理的比例关系,既要使摄入的热量适宜,又要使各热源质营养素之间比例适当,同时供给富含各种维生素及无机盐的食物。 热能需要:妊娠4 个月起可增加200kcalQ/d,一般认为体重增加0.3-0.5kg/周为宜。此期膳食中碳水物仍应占55%-60%Q 为宜,膳食中应有一定量的膳食纤维,以促进排便。不宜过分摄取油腻食品,一般占20%-25%为宜,但要注意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蛋白质是构造、修补机体组织与调节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摄入应占15%±。 蛋白质:足月胎儿体内含蛋白质400-500g,加上胎盘及孕妇其它有关组织增加的需要,共需Pro 约900g,这些Pro 均需孕妇在妊娠期间不断从食物中获得。WHO 建议妊娠后半期每日应摄入优质蛋白质9g(相当于牛奶300ml 或鸡蛋2 个或瘦肉50g)。我国因摄入植物性食品较多,RNI 推荐在中期应每日增加蛋白质15g,相当于干黄豆40g或豆腐200g 或豆干75g,后期以增加20g 为宜。 无机盐:钙,铁,锌,碘。 维生素:V A,VD,VB1、B2、PP,叶酸,Vc,VB6 和VB12。 3、孕妇的合理膳食: 1)早期膳食(1-3 月):此期胎儿生长发育缓慢,平均增加1g/d,孕妇膳食中热能及各种营养素的需要量可与孕前基本相同。宜清淡易消化少吃多餐。

各类人群的营养

孕期的生理特点 一、孕期内分泌的改变: (a)母体卵巢及胎盘激素分泌增加 (b)孕期甲状腺素和其他激素水平的改变 二、孕期消化功能改变:孕期易出现饱胀感、便秘及消化不良,还会引起反胃等早孕反应 三、孕期血液容积和血液成分的改变:血浆容积随孕期进展逐渐增加 四、孕期肾功能改变:肾血流量及肾小球滤过率增加,但肾小管再吸收能力未有相应增高,故常有妊娠糖尿 五、孕期体重变化: 孕期营养需要量及参考摄入量 一、能量:孕中期后在非孕基础上增加200Kcal/d。 二、蛋白质:早、中、晚三期蛋白质增加值分别为5d/g、15d/g、20d/g。 三、脂类:孕期需积累3-4kg脂肪,以备产后泌乳所需。建议孕妇膳食脂肪供能百分比为20% - 30% 四、微量营养素: (a)钙:孕中期妇女钙的推荐值为1000mg/d,孕晚期为1200mg/d,UL值为2000mg /d。

(b)铁:推荐孕妇铁摄入量为25mg/d,UL值为60mg/d ?碘:推荐孕期碘为摄入量200ug/d, UL值为1000ug/d (d)锌:孕中期后为16.5 mg/d, UL值为35mg/d。但建议妊娠者应额外补锌15mg/d,还建议妊娠期间治疗缺铁性贫血的孕妇补充锌15mg/d。 (二)维生素 (a)VA:推荐孕早期维生素A参考摄人量为800ug/d(较非孕期增加100ug),孕中、晚期900ug/d。UL值为2400ug/d。 (b)VD:推荐孕中、晚期VD参考摄入量为10ug/d,UL值为20ug/d。 ?VE: 推荐孕期VE的参考摄人量为14mg/d。 (d)VK:产前补充VK,或新生儿补充VK均可以有效地预防VK缺乏性出血症 (e)VB1:孕期VB1的RNI为1.5mg/d。 (f)VB2 :建议孕期VB2的RNI为1.7mg/d。 (g)VB6:建议孕期VB6的RNI为1.9mg/d 。 (h)叶酸:建议围孕期叶酸RNI为600 ug/d。 孕妇合理膳食基本原则 一、满足胎儿生长发育与母体自身营养需要。 二、减少妊娠反应、妊高征、难产、产伤及感染的发生。 三、为产后泌乳并保证乳汁质量提供物质基础。

人的生理特性

人的生理特性 (一)人的感觉与感觉器官 l,视觉 1)常见的几种视觉现象 ①暗适应与明适应能力。人眼对光亮度变化的顺应性,称为适应,适应有明适应和暗适应两种。暗适应是指人从光亮处进入黑暗处,开始时一切都看不见,需要经过一定时间以后才能逐渐看清被视物的轮廓。暗适应的过渡时间较长,约需要30min才能完全适应。 明适应是指人从暗处进入亮处时,能够看清视物的适应过程,这个过渡时间很短,约需1min,明适应过程即趋于完成。 人在明暗急剧变化的环境中工作,会因受适应性的限制,使视力出现短暂的下降,若频繁地出现这种情况,会产生视觉疲劳,并容易引起事故发生。为此,在需要频繁改变光亮度的场所,应采用缓和照明,避免光亮度的急剧变化。 ①眩光。当人的视野中有极强的亮度对比时,由光源直射或由光滑表面的反射出的刺激或耀眼的强烈光线,称为眩光。眩光可使人眼感到不舒服,使可见度下降,并引起视力的明显下降。 眩光造成的有害影响主要有,使暗适应破坏,产生视觉后像;降低视网膜上的照度;减弱观察物体与背景的对比度;观察物体时产生模糊感觉等,这些都将影响操作者的正常作业。 3)视错觉。人在观察物体时,由于视网膜受到光线的刺激,光线不仅使神经系统产生反应,而且会在横向产生扩大范围的影响,使得视觉印象与物体的实际大小、形状存在差异,这种现象称为视错觉。视错觉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其主要类型有形状错觉、色彩错觉及物体运动错觉等。其中常见的形状错觉有长短错觉、方向错觉、对比错觉、大小错觉、远近错觉及透视错觉等。色彩错觉有对比错觉、大小错觉、温度错觉、距离错觉及疲劳错觉等。 在工程设计时,为使设计达到预期的效果,应考虑视错觉的影响。 (2)视觉损伤与视觉疲劳 ①视觉损伤。在生产过程中,除切屑颗粒、火花、飞沫、热气流、烟雾、化学物质等

从不同人群营养需求分析大学生膳食搭配对策

从不同人群营养需求分析大学生膳食搭配对策 作者:易艳婷 摘要 食物是多种多样的,而各种食物所含的营养成分不完全相同,所以任何一种天然食物都不能提供人体所需的全部营养素。由于各类食物中含营养素不尽相同,要选择多样食物的搭配才能满足人体对多种营养素的需要,达到合理营养、促进健康的目的,因而要提倡人们广泛食用多种食物。与此同时,年龄也是决定饮食结构的重要依据。 关键词:食物,营养,年龄,饮食结构 前言 中国饮食结构走谷食多,肉食少的道路。谷类食物是中国传统膳食的主体。这种膳食结构既由经济生活水平、人口与农业资源的平衡所决定,同时也是由人民千百年来的饮食生活经验积淀而成。然而,随着经济发展,生活改善,人们倾向于食用更多的动物性食物。根据近几年全国营养调查的结果,在一些比较富裕的家庭中动物性食物的消费量已超过了谷类的消费量。这种“西方化”或“富裕型”的膳食提供的能量和脂肪过高,而膳食纤维过低,对一些慢性病的预防不利。提出谷类为主是为了提醒人们保持我国膳食的良好传统,防止发达国家膳食的弊端。 正文 正所谓“民以食为天”,饮食是否得当、膳食结构是否合理将成为影响人类机体健康的主要因素。下面我们先把人类分为婴幼儿,少年,青壮年,中老年几个人群段,再一一讲解每个阶段的人群的营养需求特点。 (一)幼儿的营养需要特点: 1.幼儿消化系统的发育不完善,因此,在食物的选择要尽量选择易消化吸收的食物,如选择鱼、虾、仔鸡肉等作为蛋白质的来源;蔬菜尽量选择嫩的茎、叶 2.幼儿生长发育的速度比较快,对钙、铁等营养素的需要量比较高,因此,每天要喝牛奶,一周要有一至二次小动物的肝脏供应 3.幼儿的胃容量比较小,一日三餐不能满足其需要,最好是每日加餐二至三次,加餐的量应控制在占正餐能量的10-15%;选择全价食物,不能将纯热能食物,如巧克力、膨化食品等作为副餐; 4.对幼儿食物的烹调,要注意多采用炖、煮、蒸、煨等烹调方法,尽量减少炸、煎、烤、腌等,以减少脂肪摄入量的过多; 5.食物制作要体现幼儿的的心理特点,多样化、不重复、进餐环境和餐具儿童化,以增加幼儿的食欲。 (二)少年营养需要的特点: 1.青少年,特别是小学高年级和中学生,生长发育的速度比较快,因此,营养素与能量的需要不亚于成年人,甚至高于成年人,例如能量、蛋白质、钙、铁、维生素C等; 2.少年三餐热能量的分配应为30%;35-40%;30-35%;应特别注意早餐的能量和营养素供

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征

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征 随着生理机能的逐渐衰退,老年人的大脑功能也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这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运动反应迟缓: 视觉和触觉等感官接受到外界给与信号后的瞬间,便向大脑传输针对性极强烈的感官信号,再经大皮层分析处理后,将反馈信号传输给运动系统,出现一系列动作。 老年人的感官系统随着机体的衰老,将发生反应迟缓,传输信号减慢或减低,而这样的变化常常表现在老人们的行走,持物动作,发音,等诸方面。 老年人的反应速度较比青年和成年人的反应速度减慢20%-30%,可以出现显而易见的迟缓表象。 2、记忆能力的错位: 人的记忆力在45岁之后将进入逐渐衰退的阶段,达到70岁之后又将进入另一个记忆力明显降低的阶段。因此记忆力降低是老年人一个显著的特征。 其特点如下: (1)理解记忆保持较好,机械记忆明显衰退。 (2)回忆能力衰退明显,再认能力衰退不明显。

(3)记忆速度明显减慢。 (4)短时记忆能力明显下降。 (5)远事记忆良好,近事记忆衰退。 3、思维衰退速度较慢: 年老过程中思维的衰退出现较晚,尤其是熟悉的专业有关的思维能力在年老时仍能保持。但老年人由于感知和记忆力方面的衰退,在概念、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方面的能力有所减退,而其中尤为明显的则是思维的敏捷性、流畅性、灵活性、独特性以及创造性。 4、人格的改变: 老年人的价值、信念较少改变,因而常给人一种保守的印象;老年人由于脑生理功能衰退,表现出心理能量的减少,在生活中表现出一种被动、退缩和迟缓的印象,这不是消极的,而是一种主动地自我保护,老年人学会了将有限的生活能量用在最有效的生存活动上,是一种适应性变化。老年人由于生理功能减退和慢性疾病发病率高使其常常体验到躯体不适,因而容易产生抑郁感和孤独感。 5.老年人的情绪特点 (1)老年人更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调查结果表明,老年人比青年人和中年人更遵循某些规范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尤其表现在控制自己的喜悦、悲伤、愤怒、和厌恶情绪方面。

不同人群的营养与膳食

目录 第一章绪论 (1) 第二章人体所需能量 (2) 第三章营养素 (6) 第四章食品的营养价值 (10) 第五章合理膳食 (18) 第六章不同人群的营养与膳食 (22) 第七章营养与疾病 (37) 第一章绪论 本章内容: 一、营养与膳食的概念 二、营养与膳食研究简史 三、营养与膳食指导在医学上的意义 四、我国营养与膳食研究简介 一、营养与膳食的概念 营养:人体摄取、消化、吸收和利用;食物中的营养成分;维持生长发育、组织更新和良好健康状态的动态过程。 膳食:食物经过选择搭配和加工烹调后所组成的各种饭食,是人类直接摄入体内的食物形式。 合理营养是健康的物质基础,平衡膳食的达到合理营养的唯一途径。因此,营养与膳食对人体的健康极为重要。 健康:指人体不仅没有躯体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营养与膳食指导》主要内容: 1.机体的能量需要 2.营养素 3.食物的营养价值 4.合理膳食 5.不同人群的营养与膳食 6.营养与疾病 7.医院膳食及管理 二、营养与膳食研究简史 在我国营养学的发展远比西方要早。 现代营养学的发展的三个阶段: 18世纪中叶~19世纪初:发展的初始阶段 19世纪~20世纪中叶:发展的有极盛时期 20世纪中叶以来,营养科学进入了实验营养阶段 在现代医学发展过程中,营养与膳食的研究成果起了重要作用:

20世纪70年代以前,工作主要是研究如何用不同的治疗膳食来治疗各种疾病→难以满足病人对营养的需求 ↓临床营养学的首次革命 20世纪70年代,研究方向,从一般营养→临床营养,其重点是研究对住院病人如何输入营养素,从而引发了全静脉营养与全胃肠道营养 ↓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确认了肠道是人体的第三种生物免疫屏障,引起了临床营养学的二次革命,建立营养治疗的新观念。 三、营养与膳食指导在医学上的意义 营养素的摄入不足、过多或不平衡均会引起疾病,合理营养已成为一种重要的防病治病手段。 四、我国营养与膳食研究简介 我国约在20世纪初建立了现代营养学,但在当时条件下,发展十分缓慢。1918年才有关于食品成分分析方面的报告。到1950年止,公开发表的关于营养学的论文公37篇。解放后营养学在我国得到较快发展。进行三次全国性营养调查(1959年、1982年、1992年)。1985年由国家科委正式批准成立中国营养学会,下设有7个专业组(公共营养、妇幼营养、老年营养、特殊营养、临床营养、科普、新资源),使营养学得到稳步发展。 第二章人体所需能量 本章内容: 一、概况 二、机体的能量消耗 三、能量消耗量的测定及计算 四、能量的需要量与供给量 一、概况 能量是营养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人体为维持生命代谢和从事体力活动,每天都需要一定的能量,已知食物中能产生能量的营养素是蛋白质、脂肪、糖类物质。 人体不仅在活动时需要能量,在安静状态时也需要能量以维持体温、心跳、呼吸等各项基本生命活动,日常生活中这些能量是从外面每天所摄取的食物中获得。 能量的单位: 焦耳(joule, J):指以一牛顿的力将一公斤的物体水平移动一米所需要的能量。 千焦(kilojoules, KJ):等于1000焦耳 兆焦(Megajoules, MJ);等于1000千焦 卡(calorie, Cal):将一克纯水从15OC升温到16OC 所需要的能量。 千卡(kilocalories, Kcal):等于1000卡 1 Kcal=4.184 KJ 1MJ=239kcal 1 KJ=0.239 Kcal 能量的作用及意义: 供生长、代谢、维持体温以及从事各种体力劳动;

-第三章 不同人群的营养

第三章不同人群的营养 4学时 同生理条件下人群营养需要、母乳喂养的优点、特殊劳动条件下人群的营养需要。 第一节孕妇营养 一、孕期营养生理特点 (一)代谢改变 孕期合成代谢增加、基础代谢升高,对碳水化物、脂肪和蛋白质的利用也有改变。 消化系统功能改变 消化液分泌减少,胃肠蠕动减慢,常出现胃肠胀气及便秘,孕早期常有恶心、呕吐,对某些营养素如钙、铁、VB12和叶酸的吸收能力增强。 (二)肾功能改变 肾脏负担加重。 (三)血容量及血液动力学变化 孕期血容量增加幅度大于红细胞的幅度,使血液相对稀释,可出现生理性贫血。孕早期既有血清总蛋白的降低,孕期除血脂及维生素E以外,几乎血浆中所有营养素均降低,血浆营养素水平的降低可能有利于将营养素转运至胎儿有关,其中胎盘起着生化阀而有利于胎儿的作用。 (四)体重增长 健康妇女若不限制饮食,孕期一般增加体重10~12.5kg。孕早期(1~3个月)增重较少,而孕中期(4~6个月)和孕后期(7~9个月)则每周稳定地增加约350~400g。 二、孕期的营养需要 (一)热能 总热能需要量增加。孕期的额外能量需要量包括胎儿体内各区室中的蛋白质和脂肪等的能量需要量,加上母儿增加这些组织需要增加的能量消耗量。我国的RNI为在平衡膳食的基础上每天增加0.84MJ。 (二)蛋白质 孕期对蛋白质的需要量增加,以满足母体、胎盘和胎儿生长的需要。推荐增加量在第一孕期5g/d,第二孕期15g/d,第三孕期为20g/d。

(三)矿物质 于孕期的生理变化、血浆容量和肾小球滤过率的增加,使得血浆中矿物质的含量随妊娠的进展逐步降低。孕期膳食中可能缺乏的主要是钙、铁、锌、碘。 1.钙妊娠期间钙的吸收率增加,以保证胎儿对钙的需求,而不须动员母体的钙。推荐量在第一孕期800mg/d,第二孕期1000mg/d,第三孕期为1200mg/d。 2.铁推荐量在第一孕期15mg/d,第二孕期25mg/d,第三孕期为35mg/d。 3.锌推荐量在第一孕期11.5mg/d,第二和第三孕期16.5mg/d。 4.碘孕妇碘缺乏可致胎儿甲状腺功能低下,从而引起以严重智力发育迟缓和生长发育迟缓为主要表现的呆小症。推荐量整个孕期为200ug/d。 (四)维生素 许多维生素在血液中的浓度在孕期是降低的,这与孕期的正常生理调整有关,并不一定反映明显地增加需要量。孕期特别需考虑的维生素为维生素A、D 及B族维生素。 1. 维生素A 摄入足够的V A可维持母体健康及胎儿的正常生长,并可在肝脏中有一定量的贮存。RNI:在第一孕期为800ugRE/d,第二和第三孕期900ugRE/d。 2. 维生素D 孕期缺乏维生素影响胎儿的骨骼发育,也能导致新生儿的低钙血症、手足搐搦、婴儿牙釉质发育不良及母亲骨质软化症。RNI:在第一孕期为5ug/d,第二和第三孕期10ug/d。 3. 维生素B1 由于维生素B1参与体内碳水化物代谢,且不能在体内长期贮存,因此足够的摄入量十分重要。RNI:整个孕期为1.5mg/d。 4. 维生素B2RNI:整个孕期为1.7mg/d。 5. 烟酸RNI:整个孕期为15mg/d。 6. 维生素B6对核酸代谢及蛋白质合成有重要作用。RNI:整个孕期为1.9mg/d。 7. 叶酸为满足快速生长胎儿的DNA合成,胎盘、母体组织和红细胞增加等所需的叶酸,孕妇对叶酸的需要量大大增加。孕早期叶酸缺乏已被证实是导致胎儿神经管畸形的主要原因。孕期叶酸缺乏可引起胎盘早剥或新生儿低出生体重。其RNI为:整个孕期600ug/d。 8. 维生素B12当维生素B12缺乏时,同型半胱氨酸转变成蛋氨酸障碍而在血中蓄积,形成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还可致市使四氢叶酸形成障碍而诱发巨幼红细胞贫血,同时可引起神经损害。其AI为:2.6ug/d。 9. 维生素C 孕期母血维生素C下降50%±,为保证胎儿的需要,会消耗母体的含量。其RNI为:在第一孕期为100mg/d,第二和第三孕期130mg/d。

私人教练—不同人群的生理特点

不同人群的生理特点 文章来源:赛普刘老师 一、儿童 儿童在这一阶段的生理特点首先表现为生长发育迅速,能量消耗以及营养素的需求增长很快。如婴儿在2~3个月时体重就能达到出生时的两倍,身高到周岁时一般为出生时的1.5倍左右。其次是各部分的生长速度不同,各部分发育的前后也不同,四肢比躯干、下肢比上肢先发育。另外生长发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各个阶段快慢,伸展不一而又相互影响、环环紧扣,任何一个阶段的发育受到阻碍,都会对后一阶段产生不良的影响。 二、青少年 在这一时期青少年肌肉中含水分较多,含蛋白质和无机盐较少,肌纤维之间的间质相对较多,肌肉较松软,横断面积小,肌纤维细,肌肉收缩力量弱,肌能源物质储备较少。关节的关节面差度大,软骨厚,关节囊及韧带松弛、薄弱性大,关节周围的肌肉细长而薄弱。心脏的心肌纤维短而细,弹力纤维分布较少,心脏瓣膜发育尚不完善,心脏重量及容积都比成人小,心脏收缩力量弱,每搏输出量和每分钟输出量少,血管的内径宽但血管短。呼吸系统发育特点肺泡数目少,肺泡壁的弹性小,呼吸运动幅度小,又受胸廓狭小限制而导致肺容量、肺活量小。 三、成年男士 生长发育基本结束,身体各系统进入成熟稳定期,男性在22岁以后,身体的肌肉、骨骼、心血管系统等各系统都已发育完善,进入成熟稳定期。 四、成年女士 1、月经周期 从青春期到更年期,月经周期贯穿于女性的几十年生活里,成为女性生理特性的一个重要指标。月经给女性带来了多方面的生理影响,如神经紧张、易怒、沮丧、失眠、头痛、恶心等,其中由于经期失血造成铁的丢失对健康的影响尤其需要特别重视。据测算,育龄妇女平均每天丢失约1.5毫克的铁。 2、孕妇及哺乳期 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同时承载着自身及胎儿或婴儿的生理需求,且由于内分泌及代谢、消化系统、肾功能、血容量等方面的变化。易患骨质疏松。 3、更年期 女性在35岁时骨质便达到最高密度,随后开始逐渐流失,如果未及时注意到这个问题,会很容易令骨骼内部变得单薄,造成中空疏松,无法承受体重或日常生活所造成的压力,容易骨折。更年期女性更因为女性荷尔蒙的分泌减少,影响钙质吸收,令身体钙质流失速度加快。 五、老年人 1、脂肪蓄积,血脂上升 老年人新陈代谢减慢,加上活动量较少,需要的热量也较低,此时如果摄取过量餐食及点心,体内会积存过多的热量而肥胖起来。体内总血脂也随年龄增加而增加。其中主要是总

不同人群休闲消费有什么特点

不同人群休闲消费有些什么特点? ----老年人特定消费群体调研报告 [内容摘要]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而且是目前老龄化人口最多的国家,截止2001年,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经达到1.32亿,占总人口的10.35%,而且在今后的十年里,老年人口数字将以每年3.2%的速度递增。这一人口变化趋势,一方面给社会、政府和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他们需要解决老有所养的问题;另一方面也孕育着无限的上级,老年市场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市场。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休闲消费

前言 (4) 一、背景 (5) 二、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 (6) 三、老年休闲市场的构成 (7) (一)老年旅游市场 (7) (二)老年体育健身市场 (8) (三)老年文化娱乐市 (8) (四)老年玩具市场 (9) 四、我国老年人口休闲消费总体分析 (9) (一)老年人的消费共性 (9) 1、求实性消费特征 (9) 2、习惯性消费特征 (10) 3、方便性消费特征 (10) 4、补偿性消费特征 (10) 5、服务性消费特种 (10) 6、自我性与利他性消费特种 (10) 7、情趣性消费特征 (10) (二)我国老年人的休闲消费总体特征 (11) 1、粗放型休闲消费主导:基于结构层次的分析 (11) 2、三重三轻:基于消费内容的分析 (11) 五、对策与建议 (12) (一)消费者自身 (12)

(二)政府方面 (13) (三)企业方面 (13) 六、结论 (14) 参考文献 (16)

前言 我国现已处于人口老龄化阶段,一方面社会的负担加重,另一方面,老年群体拥有相当的经济实力。因此,开发针对老年人的休闲产品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可以让老年人老有所乐,还可以创造一种“以老养小”的模式,为个人、企业、社会带来效益。

第一章人体的基本结构及儿童少年的生理特点

绪论 (一)健康的概念 WHO的健康定义:健康是指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健全状态,而不只是没有疾病或虚弱现象。 整体的健康观:1、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方面2、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之间是密切关联、相互影响的。(身体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基础,心理健康又是身体健康的必要条件) (二)维护和增进儿童健康的意义 从身体的发展来看:身体处于幼儿到第二次身体发育期间,生长发育相对迅速和旺盛 各器官、系统发育不够成熟,机能不完善,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差、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弱。且肌肉力量弱,耐力差。 处于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心理能力十分脆弱,且身心之间相互影响 从社会的发展来看: 现代社会也需要身心健康的公民去从事社会的各项工作。而重视儿童身心健康,不断提高其健康水平,必将能提高新一代人素质,使其将来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多方面发展需要,更好地为社会做出贡献 (三)儿童健康的标志 健康儿童应该在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都是健全、良好的,并处于和谐发展的状态 身体健康是指身体发育正常和机能协调发展,体质强健 主要标志 生长发育良好,体型正常,姿势端正,机体对内外环境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体能发展良好 心理健康是指整个心理活动和心理特征相对稳定、相互协调、发展较充分,并能与客观环境相统一和适应。 主要标志 智力发展正常,具有良好情绪特征,个性特征良好,具有良好社会适应能力,具有良好生活态度、生活方式和行为,没有较明显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 1)智力发展正常,智商(IQ)70以上为正常。2)情绪稳定协调。3)心理特点符合实际年龄。4)行为协调、反应能力适度。5)人际关系心理适应。6)个性稳定和健全。7)注意力集中、适度耐受各种压力、能容纳自己和认同他人、有社会责任心、有现实人生目标等。 (四)影响儿童健康的因素 1、环境因素 自然环境:良好的自然环境能为幼儿提供各类物质条件,维持和促进其正常的生命活动和健康的发展。不良环境因素则危害幼儿的健康 社会环境:良好的社会环境有益于幼儿的健康成长;反之,则会对幼儿的身心健康产生不利的影响。 2、机体自身因素 生物因素:遗传、先天发育、营养、药物损害、机体损伤或发育障碍等都会影响幼儿的身心健康 心理因素:情绪反应、认知水平、个性特征等也会影响幼儿的健康

不同年龄阶段的人对营养的需求word版本

不同年龄阶段的人对营养的需求

医学专家又将人生划分为四个时期:儿童期、青少年期、成年期及老年期。就饮食营养方面来研究,不同的年龄群由他们的饮食状况界定。由此我们认为,人的一生应分为婴幼儿期、儿童期、青少年期、成年期及老年期5个人生阶段。 婴幼儿时期 婴幼儿主要生理特点是生长发育,为此,要合理安排幼儿的膳食,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种类要多样化:要富有营养和易于消化,不宜粗硬或油炸,可由原来的肉末、蛋羹、菜泥等形式改为肉丁、肉丝、菜丝等形式; 要定时定量:一般l~2岁婴幼儿每日供食5次,早、中、晚三餐,再加上、下午点心各一次;

注意饮食卫生:食品需清洁、卫生和新鲜;不宜给婴幼儿有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酸菜、咖啡、茶等,注意色、香、味俱全,能够促进婴幼儿食欲; 蜜含有许多对人体有益的有机化学物质,不含激素,是婴幼儿食用的理想甜味剂。过敏性体质的小孩和1周岁以内的婴幼儿都不宜食用蜜糖。父母应根据孩子不同年龄的生理需求,对各类食品进行调配,在调配食品时尽量荤素搭配、粗细搭配、米面搭配,每天吃些豆制品、水果,还可以适量辅加多种维生素糖浆。某种营养过多或某种营养不足都不可取。千万不要为了“进补”,既忙碌了父母,又使宝宝脏器“过度负荷”。 不宜让婴幼儿大量吃鱼肝油丸 婴幼儿在4个月时唾液分泌量增加,唾液和肠道中的酶也逐渐能消化淀粉类食物。婴幼儿早期添加的谷类食品最好是大米制品,米饭要稀。婴幼儿的食品基本分为四大类:奶及奶制品、蔬菜和水果、大米等谷类、蛋和肉类。当宝宝逐渐适应谷类食物后,每餐或每日的食物中应尽量包括上述四种食物,以使宝宝的营养更加均衡。家长们应懂得小儿接触新食物时,也正是饮食习惯培养的开始,从小培养婴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对他今后的健康成长是很关键的。 维生素B1能增进婴幼儿食欲(主要存在于谷类的胚芽和外皮) 婴幼儿不宜常饮酸奶 但是,酸奶中含乳酸菌,如果饮用酸奶过多,就会破坏人体的正常菌群,引起乳糖不耐症。 其次,酸奶是脱脂奶,含有维生素A,而维生素A是脂溶性的,故只适用于对脂肪消化不好的婴幼儿临时使用。 第三,酸奶中不含钙,故对婴幼儿的骨骼发育没有促进作用。 所以,正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婴幼儿,是不宜常饮酸奶的。 婴幼儿习惯了吃谷类食品和水果后,就可以给他的饮食里加入熟蔬菜了。在给婴幼儿吃水果之前先补充蔬菜对孩子有好处,因为这样不会让他养成爱吃甜食的习惯。一开始给婴幼儿吃的蔬菜是专用的瓶装菜泥,或绿色的油白菜、花茎圆白菜、甘蓝、菜花和洋葱等。还有一些豆类、南瓜类蔬菜也可以给婴幼儿吃。 通常,婴幼儿对蔬菜比对谷类食品和水果挑剔得厉害。可能会发现有一两种蔬菜孩子不喜欢吃。这时,不要强迫他吃,可以将所要喂的蔬菜和谷类或水果食品混在一起试一试。说不定他这下子吃出“味儿”来了。 注意:婴幼儿刚开始吃蔬莱时,大便里可能会出现没有消化的蔬菜,这是正常的,只要大便不稀,没有黏液,就不用害怕。如婴幼儿尿液颜色变深,并且大便颜色变红,可能是甜菜在作怪,而不是血,就没有什么值得担心的。另外,绿色蔬菜常常把粪便的颜色变成绿色。过一段时间后,要慢慢地增加各种蔬菜给孩子吃,并慢慢增加数量,直至孩子的消化系统学会处理这类蔬菜为止。如果某种蔬菜导致孩子泻肚或者大便中含有黏液,可以暂时停止喂他这种蔬菜,过一段时间再少量试着让他吃。 菠菜里也含有很多的草酸。而草酸能和食物中的钙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白色沉淀物——草酸钙。钙质一旦变成草酸钙后,人体就无法吸收利用了。婴幼儿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骨骼和牙齿主要靠钙生长,所以特别需要钙。婴幼儿经常吃菠菜,可能会造成钙质缺乏,从而引起佝偻病、手足抽搐症或牙齿发育不良。 因此,婴幼儿是不宜经常多吃菠菜的。但是,由于菠菜除含有铁、草酸外,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B1、B2、C等,因此,禁止婴幼儿吃菠菜也是不当的。只是不要让婴幼儿经常吃、多吃就行了。另外,在烹调菠菜时,注意先将菠菜用开水烫一下,把烫菠菜的水倒掉,这样可以去掉一部分草酸。 孩子再大一点,粗纤维食物更利于健康成长。含粗纤维的粮食有玉米、豆类等。含粗纤维数量较多的蔬菜有油菜、韭菜、芹菜等。 婴幼儿补钙:可以多吃虾皮,促进维生素D的吸收从而促进钙的吸收。 婴幼儿吃早餐有利于发育成长:早餐的营养素要全面 一般要有米粥、牛奶、豆浆;有主食,如面包、馒头、面条等;有蛋白质丰富的食物,最方便的是鸡蛋、火腿肉;再配以适量的蔬菜水果,如一个苹果、橘子、西红柿或一根黄瓜即可。 早餐要吃饱 主食应达到50~100克,一个鸡蛋加汤、菜基本上可以满足婴幼儿一上午的营养需要。 增加婴幼儿的食欲 有些婴幼儿早餐没有食欲。怎么办呢?最好的办法是早晨让婴幼儿早起一会儿,做做户外活动,跑跑步,这样就可以增加婴幼儿的食欲。儿童时期 儿童在这个阶段,饮食可以多样化,各种风味的食物都让他试着去适应。儿童的正常生长发育与合理的营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例如,维生素A和B能促进生长发育;维生素C可以保持牙齿、血管和肌肉的正常功能;维生素D能促进钙、磷的吸收。人体缺乏维生素以后会有各种症状,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婴幼儿表现得更为突出,如食欲不振、烦躁不安、睡觉时容易出汗等。 儿童自6岁起进入小学学习至12岁小学毕业为学龄期,或称小学生。这一阶段儿童体格生长速度较前更趋平稳,较少患病。体重每年约增加2千克,身高每年增长5.8~6.5厘米。但到小学五六年级(10~12岁)时,部分儿童已进入青春前期,体格生长进入第2次发育加速期,每年平均体重增加可高达4~6千克,身高每年平均可长7~8厘米。 因此,对于儿童来说,蛋白质的供应要量够质优。优质蛋白质仍应高于1/3,蛋白质供能占总热量的10%~14%。脂肪不宜过多,所供能量占总热量的25%~30%。总能量的60%以上由糖类提供,故这一时期饮食供给量应逐年增加。由于骨骼、牙齿的迅速发育,需要大量钙、磷等矿物质作为骨骼钙化的材料,微量元素铁、锌、铜、碘、硒也不可缺少。 儿童到13岁左右,就会快速地成长,对于食物与营养素的需求也大量地增加。这个时期,钙质及蛋白质的供给非常重要,乳酪与牛奶是这两样物质的丰富来源,最好能够每天食用。此外,维生素B族的需求量也逐渐增加,尤其是处于青少年期的男孩。应该尽量给他们吃未精制过的谷类食品及天然砂糖。 蛋、动物肝脏及绿叶蔬菜也应该是每日饮食所必备的食物。维生素C可以预防贫血,因此在每日食谱中,应该有大量柑橘类的食物,也可以服用50毫克的维生素C片。维生素C具有酸性,可以帮助铁质的吸收。另外,儿童期要多吃水果。 常吃彩色食品对儿童不利:科学研究表明,儿童经常食用彩色食品不利于健康。要知道,彩色食品生产所用的染料是合成色素,它是从石油或煤焦油中提炼出来后用化学方法合成的,含有一定的毒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