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水浒传研究剖析
《水浒传》情节剖析:道义悬疑、情感纠葛

《水浒传》情节剖析:道义悬疑、情感纠葛2023 年,虽然新时代的文化已经呈现出了许多不同寻常的变化,但作为经久不衰的人民文化,小说《水浒传》仍然备受人们喜爱与追捧。
《水浒传》整部小说中的情节,剖析起来无论从哪方面去讲,都可以拓展出许多日常生活中的道义教育,许多人情世故也不尽难审思和反思。
今天,我们就以《水浒传》这一经典之作,来一同剖析其中几个典型的情节案例,领略一下这部经典小说不凡的魅力。
首先,我要说的是故事中梁山好汉的命运起伏不定、大起大落。
这一情节,可以算是小说中最紧凑、最悬疑的部分。
在梁山这支队伍里面,碰到的事情往往都是偏重于道德价值观或是伦理道德的冲突。
因此,梁山好汉的生命命运所承载的含义,是它们一系列命运波折中,化解自身心理阴影、在追求合法的正义之路上,建立自己新的价值信仰。
许多情节是直接延续了这种思想。
例如,林冲的婚姻问题,首先是因为一时冲动而与老婆断绝关系,但在后来,他又因其忠义和道义的基础,而决定重新回到婚姻生活中去。
让林冲成功拥有了从内心深圳引发的勇敢和坚毅。
其次,小说中的李逵与小六子的口角,可以说是小说中又一经典情节。
在小说中,李逵的名字虽说天下闻名,但跟自己的毒瘤羊癫疯的病情相比,其名声显然是微不足道的。
相比之下,小六子身为一个朝廷帝师,虽然并没有李逵的巨大声名,但其生命质量和身份地位却远远超越了李逵。
正是从这样的基础出发,李逵才会在故事中为了功名和名利,不惜冒着违法的风险去杀了众多的人。
而相反地,小六子将自己担当的责任看得高于一切,将自己一辈子都托付给了大清政府,以期为家国安宁尽一份力。
在这里,仿佛有一个显而易见的改变,就是贯穿其中的中国国民所推崇的“英雄追逐的是光明而不是力量”。
因此,在这个意义上,李逵与小六子互相碰撞出的精神火花,又一次把我们引向了反思与思考的深度。
最后,小说中的必然要提到的一个情节,就是众人在关东占诈。
在这个故事情节中,梁山好汉和关东四大恶势力,围绕着匪徒冯敬等人的生死问题,有过一场刻骨铭心的比武较量。
(完整版)水浒传2024新版

《水浒传》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代表作之一,其艺术构思、人物刻画、情节安排等方面 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标志着中国古代小说艺术的成熟。
广泛的社会影响
《水浒传》通过讲述梁山好汉反抗封建统治的故事,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腐败,表达 了人民对公正和自由的渴望。作品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成为中国人民心目中的英 雄史诗。
艺术特色与文学成就
独特的艺术构思和表现手法
01 02
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融合
《水浒传》以北宋末年的社会现实为背景,通过艺术加工和虚构,展现 了梁山好汉的英勇事迹。作品既具有现实主义的真实感,又融入了浪漫 主义的传奇色彩。
巧妙的情节安排
《水浒传》的情节安排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作者通过设置悬念、伏笔 、照应等手法,使得故事情节发展自然、合理,充满了艺术魅力。中国古代四大名 著之一,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
了深远影响。
该作品开创了英雄传奇小说 的先河,以其丰富的人物形 象、生动的情节和深刻的社
会内涵而著称。
《水浒传》以其独特的艺术魅 力,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 典之作,被誉为中国长篇小说
的代表作之一。
02
故事情节与人物形象
(完整版)水浒传
• 引言 • 故事情节与人物形象 • 艺术特色与文学成就 • 社会背景与历史意义 • 思想内涵与价值观念 • 研究现状与展望
目录
01
引言
作品背景及作者简介
施耐庵,元末明初的文学家,生平事 迹不详,相传为江苏兴化人,曾参与 过元末农民起义。
《水浒传》的创作背景为元末明初的 社会动荡时期,农民起义、民族矛盾 尖锐,作者通过小说表达了对社会现 实的深刻关切。
臣之间的尖锐矛盾。
道德沦丧
03
水浒传人物形象分析完整版

水浒传人物形象分析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水浒传》人物形象分析内容摘要:《水浒传》中的人物形象描写是中国古典小说中比较成功的。
林冲由“忍”到反抗,最终走上了反抗朝廷的道路;鲁智深豪爽仗义,但也粗中有细;宋江文武都不及卢俊义,相貌也不出众,却坐了梁山之主,因为他有权术,当然也有一定能力;武松因打虎而成英雄,杀嫂和西门庆替兄报仇,但在恶人的陷害下,最终只有上梁山。
关键词:忍辱负重造反上山率直粗犷玩弄权术敢作敢为一、林冲形象分析《水浒传》写人物的性格特点,有生活的依据,而且能够随着生活矛盾的发展,他的性格要产生变化。
写林冲,借情节的波澜起伏,展示其性格的前后变化,曲折有致,摇曳生姿,最有韵味。
他为什么要变化什么时候变化都是从生活出发,这是《水浒传》的现实主义。
《水浒传》中,林冲有一个突出的性格特点:能忍,忍辱负重、忍气吞声、不敢反抗。
写他的弱点,写他性格里边的弱点,不好的一面,就是能忍。
“忍”之一:一个八十万禁军教头,在光天化日之下,妻子被人家调戏,奇耻大辱,不能忍受的。
“当时林冲扳将过来,扳着他的肩胛,却认得是本官高衙内,先自手软了”。
“先自手软了”这五个字非常值得注意,这不是简单的、一般人物的动作神态的描写,而是一下子挖掘到人的内心世界。
但是“怒气未消,一双眼睁着瞅那高衙内”。
但是敢怒而不敢言,敢怒而不敢打,他忍下了这口气。
小说在这里写得非常好,写出了人物内心的活动。
鲁智深跟林冲形成鲜明的对比。
他说“你却怕他本官太尉,洒家怕他甚”,“俺若撞见那撮鸟时,且教他吃洒家三百禅杖去了”。
一个是忍辱怕事;一个是疾恶如仇。
一个是自己受侮辱、受压迫不敢反抗;一个是看见自己的朋友受压迫,就不能忍受,这两个人的性格形成鲜明的对比。
“忍”之二:接下来还是写林冲想苟安,忍。
但想苟安也不能苟安,想忍也忍不下去。
所以小说接着写高衙内又收买了陆谦,让陆谦把林冲的妻子骗到他家里面楼上。
水浒传英雄形象剖析

水浒传英雄形象剖析水浒传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被誉为“人民的英雄史诗”。
作为一部描写宋江领导的一百零八位好汉起义的小说,水浒传以其丰富多彩的英雄形象而广受赞誉。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分析水浒传中的英雄形象,包括性格、能力、价值观等方面的剖析。
一、性格的剖析1.宋江:作为水浒传的主要人物之一,宋江是一个冷静沉稳的英雄。
他具有强烈的正义感和责任感,为民除害、保护百姓不受欺凌是他的信条。
他的计谋和洞察力使他成为一位出色的领导者。
2.林冲:林冲是水浒传中的另一位英雄。
他勇猛无比,敢于和强敌搏斗,但他也有一定的莽撞倾向。
十分忠诚义气,对待朋友和兄弟更是不遗余力。
3.吴用:吴用是水浒传中的智者,他精通兵法,能够制定高明的战略。
他机智过人,细腻敏锐,善于用智慧化解危机。
二、能力的剖析1.武力:水浒传中的英雄们多具有出众的武力。
他们能够单挑百人,或自带一方兵将,战无不胜。
他们的武力既为保护自己,也为反抗不公正的统治。
2.智慧:除了强大的武力外,水浒传中的英雄们还展现了卓越的智慧。
他们能够发现敌人的弱点,制定合理的战略,并以此获得战斗的胜利。
三、价值观的剖析1.忠诚:忠诚是水浒传中英雄们的重要价值观。
他们对朋友和兄弟之间的忠诚始终如一,互相帮助和保护。
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他们选择站在正义的一方,无私地为人民服务。
2.仁爱:虽然一些水浒英雄由于身世和遭遇导致堕落,但大多数英雄在内心深处都怀抱着一颗仁爱之心。
他们痛恨社会的不公正,对弱者施以援手,并为社会正义而努力奋斗。
3.义气:水浒传中的英雄形象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义气观念。
英雄们之间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无论在任何时候,他们都守护着彼此,并向着共同的目标奋斗。
综上所述,水浒传的英雄形象多种多样,各具特色。
他们性格鲜明,能力出众,并奉行忠诚、仁爱和义气等重要价值观。
这些英雄形象的塑造不仅表达了作者对于正义与公平的追求,也揭示了中国古代社会中对于英雄品质的崇尚和推崇。
水浒传中的人性描写剖析

水浒传中的人性描写剖析《水浒传》是一部以描写水泊梁山英雄豪杰为主线的古代小说,不仅囊括了众多英雄人物的故事,也通过对人性的描写展现了人们在特定环境下的欲望、爱恨情仇以及生死存亡的各种表现。
本文将对《水浒传》中的人性描写进行剖析,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故事情节的推进。
一、人性的多面性《水浒传》中的人性描写非常丰富多样,呈现出人性的复杂性和多面性。
首先,有的人物表现出坚毅与无畏的一面。
比如,宋江率领梁山泊的好汉们,他们义薄云天,英勇搏杀,对待敌人毫不留情。
其次,一些人物展示了贪婪与野心的一面。
例如,梁山泊中的扬州知府张叔夜,明知梁山泊好汉不可降服,却仍然贪图权势,终遭到他们的反抗和制裁。
另外,人性的温和与善良也在小说中有所体现,比如武松在打死了恶霸潘金莲之后选择了归隐田园,展现出了侠义之心与善良品质。
二、人性的冲突与矛盾小说中的人性描写还经常呈现出人性的冲突与矛盾。
例如,鲁智深是一个豪爽憨直的人,但他却容易冲动,甚至有时会因为一些小事而动用武力,导致误伤无辜。
这种善良与暴力之间的矛盾是他人性的一种体现。
另外,小说中还有许多人物在正义与私利之间犹豫不决,既想成就一番事业,又顾及个人的安逸和享乐。
这种对利益的纠结和个人欲望的挣扎反映了一种内心的矛盾。
三、人性与社会环境《水浒传》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密切相关,人性的表现往往是社会环境的产物。
例如,梁山好汉们的出现与社会的腐败和苦难息息相关,他们的英勇与义气是对统治者无能和剥削的一种反抗。
此外,一些人物的阴暗和贪婪也是社会黑暗势力腐化他们的结果。
可以说,社会环境塑造了人物的人性,同时人物的人性又通过特定的行动和选择来影响和改变社会环境。
四、人性的影响与转变《水浒传》中的人性描写还表现出人性的影响和转变。
一些人物在经历了挫折和磨难后,从一个原本的善良与无助者逐渐成长为力量强大的英雄人物,如宋江和晁盖等。
他们通过不断面对困难与危险,正视自身的缺点与局限,最终实现了自我价值的提升。
水浒传的江湖文化剖析

水浒传的江湖文化剖析水浒传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它以创新的视角和生动的描写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
故事情节曲折离奇,人物形象丰满多样,其中融入了丰富的江湖文化元素。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对水浒传中的江湖文化进行剖析。
一、江湖义气水浒传中展现了浓厚的江湖义气。
主人公宋江等人本是被逼无奈走上江湖的英雄,他们为了正义和良知,组成了义军抗击腐败政府。
这种江湖义气在小说中贯穿始终,表现出水浒传中人物的特点和价值观。
他们以义气为荣,重视兄弟间的忠诚和团结。
这种江湖义气在社会中也起到了传承正义、抵制邪恶的作用。
二、武艺高强在水浒传中,江湖人物的武艺高强是显著的特点。
他们常常以剑指定江山,用刀斩恶龙,拳脚相交,义胜魔王。
例如林冲、鲁智深等人,他们个个闯荡江湖多年,拥有深厚的武功。
江湖文化注重个人的力量和实力,强调拳脚正义、以武制恶,并通过独特的武技体现出水浒传中江湖人物的英勇和坚韧。
三、江湖规矩江湖文化中有着一套独特的规矩和制度。
水浒传中的江湖人物常以江湖为家,彼此间有一套讲究忠诚、义气、信任的相处方式。
他们讲究江湖道义,信守诺言,维护江湖的和平与正义。
这种江湖规矩在水浒传中被准确地描绘,体现了江湖文化中的自律和纪律,也成为江湖人物交往的基础。
综上所述,水浒传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充分展示了江湖文化。
江湖义气、武艺高强和江湖规矩都是这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江湖文化不仅反映了古代人们追求正义和争取自由的精神,也让读者深切感受到江湖人物的坚韧、忠诚和勇敢。
水浒传的江湖文化不仅是这部小说的独特魅力所在,更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水浒传江湖义气剖析

水浒传江湖义气剖析水浒传,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一部以江湖义气为主题的传世之作。
它描绘了一群具有农民出身的英雄人物,面对官府的欺压和社会的不公,选择了流浪江湖,以义气和正义为准则,与不义之徒展开了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故事。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对水浒传中的江湖义气进行剖析。
首先,江湖义气是水浒传的精神内核。
在水浒传中,无论是及时雨宋江、豹子头林冲还是小旋风鲁智深,他们都是基于面对不公时的义愤而加入梁山泊,共同抗争的。
他们虽然出身低微,但因为对命运的不满和对正义的追求,他们聚集在一起,彼此信任和支持。
这种义气精神体现在他们日常生活中的互助和对困境中同伴的忠诚。
例如,鲁智深奋不顾身,大战温建等恶人,就是为了拯救被骗入官府的戴宗。
而宋江等人也常常合力对付敌人。
江湖义气所表现出的相互扶持、忠诚和勇敢,对于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来说,无疑是一种极具鼓舞和激励作用的力量。
其次,江湖义气在水浒传中展现了复杂的人性。
在江湖乱世中,水浒传中的人物或充满正义感,或顺应利益选择与恶人合作。
例如,宋江表面上是一个仁义明主,但他却招纳了像柳二娘、李逵这样的强盗为自己效命,而这些人在原本官僚腐败的社会中也是迫不得已才选择了盗贼生涯。
这种多元的人性在水浒传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示,给予了人物灵魂的厚度。
同时,不论正邪,他们都不拘泥于现实,勇敢地站出来为自己和同伴争取尊严和正义。
水浒传剖析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环境对人性的影响,使得读者对于人性的理解更加全面。
最后,江湖义气凸显了对权利的质疑和反叛。
水浒传的主人公们大多是被逼上梁山的农民或地主,他们在士族官僚的统治下受到了不公正待遇,因而选择了流亡江湖。
他们反抗权贵的斗争,带有一种无畏和义愤的倾向,这与当时的社会环境相呼应。
水浒传中的人物不仅仅是一群蛮横无礼的盗匪,他们对于君主专制的反叛与抵抗是对于封建社会体制的深层批判。
这种正义的斗争精神是水浒传的一大亮点,也为后来许多作品提供了启示。
总之,水浒传是一部集义气、人性、反叛于一体的作品。
(完整)水浒传鲁智深人物分析

读《水浒传》有感之鲁智深人物剖析《水浒传》是施耐庵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在该部小说当中塑造了一百零八位梁山好汉的英雄形象,人物众多且个性鲜明,细读无数遍仍然让人感觉如初读。
其中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的人物是鲁智深。
作为施耐庵在小说起始阶段就重点刻画并且在结尾也浓墨重彩的人物形象,鲁智深在《水浒传》的地位和分量不言而喻.我在小说文本解读的基础上,尝试对鲁智深人物形象进行了细化分析,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一、鲁智深的生平鲁智深是中国古典章回小说名著《水浒传》里的重要英雄形象,在梁山一百零八好汉中排名十三。
他姓鲁名达,出家后法名智深,“胖大和尚,脱的赤条条的,背上刺着花绣",故又被人称为“花和尚”。
著名诗人聂绀弩曾作诗《水浒人物五首》,其中便有《鲁智深三首》,精炼地概括了鲁智深的一生。
《水浒人物五首之鲁智深三首》其一肉雨屠门奋老拳,五台落发不参禅。
姻缘说破销金帐,游戏闹翻碧柳天.有我深林无冤鬼,送君明月满山川。
惺惺只顾惜惺惺,天地古今孰此贤。
其二何处何人有祸灾,洒家未肯挺身来?独撑一杖巡天下,只为三拳上五台.匹妇匹夫仇不复,行云行雨泪谁揩。
桃花村自师经后,岁岁桃花烂漫开。
其三横身截挡人祸灾,截得人灾已上头。
打罢三拳游代北,飞来一杖到沧州。
佛灯狗肉几馋死,村夜桃花为嫁羞。
欲访吾师何处所,海潮声里衲衣秋.鲁智深在上梁山之前是经略府提辖,因救民女金氏而打死当地恶霸镇关西,为避祸在五台山文殊院出家为僧.在寺院因酒后闹事,在智真长老的推荐下往投汴京大相国寺,并在东京相国寺守留菜园期间偶遇林冲并与之结下深厚的友谊。
后在林冲蒙冤受难之际救下林冲,直到后来遇到杨志,与曹正等人夺得二龙山并做头领,在三山聚义大战呼延灼后,同其他人一起上了梁山。
鲁智深上梁山后英勇善战,反对招安。
梁山归顺朝庭平定辽国后,鲁智深重上五台山谒见智真长老问询前途.智真长老曰:“逢夏而擒,遇腊而执,听潮而圆,见信而寂。
"后来,鲁智深果然擒得方腊大将夏侯成,并亲手抓获方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致可以分为简本和繁本两个系统: 简本文字简略,描写细节少;繁本描绘 细致生动,文学性较强。
这两个系统的先后问题,研究者有 不同看法,但大多学者认为繁本在先, 所谓“简本”,是繁本的节本。
繁本系统:
(1)在繁本系统中,现在所知的最早 版本是《忠义水浒传》一百卷。
(2)繁本中还有一种一百二十回本, 是袁无涯刻行的,但增入了一般繁本系 统所没有而只有简本系统才有的“平田 虎、王庆”故事,并作了增饰。书名因 此称为《忠义水浒全传》。
救刘太公女儿,大闹野猪林救林冲;
柴进门招天下客,专门招接天下往来的好汉; 宋江平生只好结交江湖上好汉,喜救济别人。
宋江、朱仝舍命通风报信,放走晁盖等人,
?讨论:
《三国演义》里的“义”与《水浒传》的 “义”有什么不同?
第三节,《水浒传》的艺术成就
一、语言: 白话文在唐代变文和话本中就开始
运用,但还是文白相杂、粗糙简朴; 元话本中一些较好的作品在运用白
牛二道:“你敢剁铜钱么?” 杨志道:“你便将来,剁与你看。” 牛二便去州桥下香椒铺里,讨了二十文当三 钱,一垛儿将来放在州桥栏干上,叫杨志道:“ 汉子,你若剁得开时,我还你三千贯!” 那时看的人虽然不敢近前,向远远地围住了 望。 杨志道:“这个直得甚么!”把衣袖卷起, 拿刀在手,看较准,只一刀把铜钱剁做两半。 众人喝采。
杨志道:“祖上留下宝刀,要卖三千贯。”
牛二喝道:“甚么鸟刀!要卖许多钱!我 三十文买一把,也切得肉,切得豆腐!你的鸟 刀有甚好处,叫做宝刀?”
杨志道:“洒家的须不是店上卖的白铁刀。 这是宝刀。”
牛二道:“怎地唤做宝刀?”
杨志道:“第一件,砍铜剁铁,刀口不卷; 第二件,吹毛得过;第三件,杀人刀上没血。”
牛二道:“我不信!你把刀来剁一个人我 看。”
杨志道:“禁城之中,如何敢杀人。你不 信时,取一支狗来杀与你看。”
牛二道:“你说杀人,不曾说杀狗!”
杨志道:“你不买便罢!只管缠人做什么? ”
牛二道:“你将来我看!” 杨志道:“你只顾没了当!洒家又是你撩拨 的!”牛二道:“你敢杀我!”
杨志道:“和你往日无冤,昔日无雠,一 物不成,两物见在,没来由杀你做甚么。”
自宋元之际始,水浒故事以说话、戏 剧为主要形式,在民间愈演愈盛。因此, 它投合了老百姓的心理与爱好。
这些故事虽然分别独立,而相互之间 却有内在的联系。
《水浒传》中的人物和故事,基本上 都是出于艺术虚构,除了“宋江”这个人 名和反政府武装活动的大框架外,它与历 史上宋江起义的事件没有多少关系。
二、作者施耐庵(31页末段)
第十二回,《汴京城杨志卖刀》
当下立住脚看时,只见远远地黑凛凛一条大 汉,吃得半醉,一步一颠撞将来。杨志看那人 时,却是京师有名的破落户泼皮,叫做没毛大 虫牛二,专在街上撒泼,行凶,撞闹,连为几 头官司,开封府也治他不下;以此,满城人见 那厮来都躲了。却说牛二抢到杨志面前,就手 里把那口宝刀扯将出来,问道:“汉子,你这 刀要卖几钱?”
第三章、水浒传
第一节,作者、版本
一、概述: 《水浒传》的故事源于北宋末年的宋江起义。其事
在《宋史》之《徽宗本纪》、《侯蒙传》、《张叔夜 传》以及其它一些史料中有简略的记载,大致可以知 道:以宋江为首的这支武装有首领三十六人,一度 “横行齐魏”,“转略十郡,官军莫敢撄其锋”,后 在海州被张叔夜伏击而降。(30页2段)
“忠”,首先和主要地表现为对皇帝与朝 廷的忠诚。
“酷吏赃官都杀尽,忠心报答赵官家。” (第十九回)
梁山上不主张“忠”的:
黑旋风李逵:“杀去东京,夺了鸟 位”。
只是这种力量始终处在以宋江为代 表的“忠”的力量的抑制下,而宋江最 终把梁山大军引到了被朝廷招安的道路。
“义”: 鲁智深拳打镇关西救金翠父女,大闹桃花村,
在政权的中层,有受前者保护的梁 世杰、蔡九知府、慕容知府、高廉、贺 太守等一大批贪残暴虐的地方官;
在此之下,又有郑屠、西门庆、蒋 门神、毛太公一类胡作非为、欺压善良 的地方恶霸。
(二),忠义
《水浒传》的全称是《忠义水浒传》, “忠义”是梁山好汉行事的基本道德准则,作 为一个完整的概念,它是传统道德的范畴。
(3)明末金圣叹将繁本的《水浒传》 砍去梁山大聚义(七十一回)以后 的部分,又把第一回改为楔子,成 为七十回本,诈称是一种“古本”。 因为它保存了原书最精彩的部分, 文字也有所改进,遂成为清代300年 间最流行的版本。
第二节,《水浒传》的思想倾向
(一),替天行道
“天”这一居于人间权力之上的最高意志, 总是被解释为佑护朝廷的;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牛二道:“喝甚么鸟采!——你且说第二 件是甚么?”
杨志道:“吹毛得过;若把几根头发,望 刀口上只一吹,齐齐都断。”
牛二道:“我不信!”——自把头上拔下 一把头发,递与杨志,“你且吹我看。”
杨志左手接过头发,照着刀口上尽气力一 吹,那头发都做两段,纷纷飘下地来。
众人喝采。 看的人越多了。
牛二又问;“第三件是甚么?” 杨志道:“杀人刀上没血。” 牛二道:“怎地杀人刀上没血?” 杨志道:“把人一刀砍了,并无血痕。只 是个快。”
牛二紧揪住杨志,说道:“我偏要买你这 口刀!”
杨志道:“你要买,将钱来!” 牛二道:“我没钱!” 杨志道:“你没钱,揪住洒家怎地?” 牛二道:“我要你这口刀!” 杨志道:“我不与你!” 牛二道:“你好男子,剁我一刀!”
“道”作为合理的政治原则与道德原则的 抽象总和,也是为统治阶级所专有。
《水浒传》通过大量揭露北宋末政 治的普遍性的黑暗现象,证明了梁山好 汉“替天行道”的必要性与合理性。
高俅在全书第一个出场,寓有“乱 自上作”的意味。(33页,3段)
在政权的上层,有高俅、蔡京、童 贯、杨戬等一群祸国殃民的高官;
话上有明显进步,但成就和影响都还有 限。
《水浒传》:中国白话文学的一座里程碑。
《水浒传》的作者以很高的文化修养,驾 驭流利纯熟的白话,来刻画人物的性格, 描述各种场景,显得极其生动活泼。
《水浒传》使白话文体在小说创作方面的 优势得到了完全的确立,这在整个中国文 学史上的意义极为深远。
小说的语言特色之一,在于明快、洗炼, 无论叙述事件或刻划人物,常常是寥寥 几笔,就达到绘声绘色,形神毕肖的地 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