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孔子的经济思想及当代价值

合集下载

孔子的经济思想及当代价值

孔子的经济思想及当代价值

孔子的经济思想及当代价值一、导论二、孔子经济思想概述三、孔子经济思想的当代价值四、案例分析1:中国企业家的孔子思想五、案例分析2:孔子经济思想在全球范围内的应用六、案例分析3:孔子思想对中国金融改革的启示性意义七、案例分析4:孔子思想对“新家庭主义”理论的启示八、案例分析5:孔子思想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九、结论一、导论孔子是中国先秦时期的思想家,他的思想对中国乃至整个世界的文化与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孔子思想涉及经济、政治、伦理等多个领域,其中经济思想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本文将从孔子经济思想与当代经济实践的关系出发,分析孔子经济思想的当代价值,并通过案例分析展示其实际应用情况。

二、孔子经济思想概述孔子经济思想主要涉及贸易、税收、公共财政和经济道德等方面。

孔子认为,贸易是带有风险的经济活动,需要有个人的胆识和冒险精神;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应该设法减轻贫困者的税负,而不是过度压榨穷人;公共财政需要合理管理,保证公平正义;经济道德是经济发展的基础,要求商人讲诚信、尊重道德标准等。

三、孔子经济思想的当代价值1. 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孔子强调人本主义,化解了老子思想中过于推重“自然”、忽视人的缺陷。

人是所有经济活动的核心,经济活动的意义在于实现人的需求与提高人的幸福感。

在当代,以人为本的理念对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2. 以道德为基础的商业行为标准孔子认为,商人需要守诚信,尊重道德规范,才能顺利开展贸易和维护商业信誉。

这一思想在当代依然有重要意义,促使企业关注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注重道德准则和社会责任的履行。

3. 讲究事实与效果的理念孔子提倡实践主义,强调实干和效果导向的思想。

他认为只有将想法付诸实践,才有可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在当代,这种理念与企业的客户导向、结果导向思想有很大的相似之处。

4. 财富分配与公平正义的思想孔子认为,税收是一国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应当合理分摊。

他国论“贫富差距”,主张分散财富,让穷人也能享有同等的社会福利。

孔子对当代的意义

孔子对当代的意义

孔子对当代的意义孔子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创始人之一。

他的思想和哲学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和演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对孔子的思想和哲学的理解也在不断地演变和深化。

本文将探讨孔子对当代的意义,以及他的思想和哲学在当代社会中的应用和价值。

一、孔子的思想和哲学孔子的思想和哲学主要体现在《论语》中。

他的思想和哲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仁爱孔子认为,人们应该互相关心、互相帮助,这是一种仁爱的精神。

他认为,仁爱是人类社会的基石,是维护社会正义和和谐的重要保障。

2. 中庸孔子认为,人们应该追求中庸之道,避免过分的偏激和极端。

他认为,中庸可以使人们保持内心的平衡和稳定,避免过度的情感波动和冲动。

3. 敬神孔子认为,人们应该敬神,尊重天地自然,感恩天赐的一切。

他认为,敬神可以使人们保持谦虚、虔诚和感恩的心态,避免过分的自大和傲慢。

4. 学习孔子认为,人们应该不断地学习和探索,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知识和能力。

他认为,学习可以使人们不断地进步和成长,不断地开拓自己的眼界和思维方式。

二、孔子对当代的意义孔子的思想和哲学对当代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首先,孔子的思想和哲学可以帮助人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在当今社会,人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诱惑和挑战,容易迷失自己的方向和目标。

而孔子的思想和哲学可以帮助人们明确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目标,坚定自己的信念和追求。

其次,孔子的思想和哲学可以促进社会的和谐和稳定。

在当今社会,人们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时有发生,社会的和谐和稳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而孔子的思想和哲学强调了人们之间的仁爱和中庸,可以帮助人们建立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理解的关系,促进社会的和谐和稳定。

最后,孔子的思想和哲学可以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在当今社会,科技和经济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而孔子的思想和哲学强调了不断学习和进步的重要性,可以帮助人们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略论孔子的经济思想

略论孔子的经济思想

略论孔子的经济思想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他对中国社会有着深远影响,而他的经济思想也在中国社会中留下了深远的印记。

一、孔子强调节俭经营。

他说:“人之所以有利,在乎节俭;人之所以有害,在乎浪费。

”孔子强调,要努力节俭,不要浪费资源,否则会破坏社会生产力。

二、孔子主张平等交易。

他认为,在交易中,双方应该遵循公正原则,不能牺牲一方的利益而损害另一方。

这样,社会就会出现公平竞争,使得社会经济发展更加健康有序。

三、孔子强调自愿交易。

他认为,交易必须是自愿的,不得强迫交易,以免造成不公平的交易环境,影响社会发展。

四、孔子重视农业经济的发展。

他认为,农业是国家的基础,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因此,必须重视农业经济的发展,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增加民众的物质生活水平。

总之,孔子的经济思想,既重视利用自然资源,又强调节俭经营、平等交易,以及自愿交易,使中国经济发展得到了长期发展。

《论语》所述孔子思想体系及其现代价值

《论语》所述孔子思想体系及其现代价值

《论语》所述孔子思想体系及其现代价值摘要:孔子是全世界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对后世影响深远,虽说他“述而不作”,但他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千古圣人”,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

后世尊称他为“至圣”、“万世师表”。

他的主要著作是《论语》。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论语》的语言简洁精炼,含义深刻,其中有许多言论至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

孔子思想以“治平为本,以仁为核心,以和为贵”,他的思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源头活水。

礼乐文化的重要依据,价值观念的是非标准,伦理道德的规范所依,构成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基本精神。

以孔子儒家思想为主体的中华民族文化,正在更深地影响着全世界。

当今的圣贤力推孔子思想,在全世界各国设立孔子学院达一千多家,这对传播和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是一个极大的创举。

是一个极大的创举。

关键词:孔子孔子 论语论语 思想思想思想 教育教育教育 意义意义意义 现代价值现代价值两千五百多年来,以孔子思想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使中华民族在发展过程中孕育了两千五百多年来,以孔子思想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使中华民族在发展过程中孕育了灿烂的中华文化灿烂的中华文化,,同时这种思想渗透进了中华民族的血脉当中,塑造了中国人的性格,形成了宝贵的思想文化传统,形成了宝贵的思想文化传统,对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对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对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价值取向、道德规范、教育理念、审美情趣等等,都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论语》作为记载孔子思想和言行最为权威的一部著作,也成为儒家学派和儒家思想的奠基之作。

孔子的思想影响了中国的礼乐文化、政治文化、制度文化、伦理道德、思维方式、价值观念、风俗习惯等众多方面,其儒家思想致广大而精微,既有崇高的价值理想,又有切实的百姓日用,是中国古代思维的精华结晶。

孔子的经济思想及对当代的启迪

孔子的经济思想及对当代的启迪

孔 子是 春秋 末期 著名 的思 想 家 、 教 育家 、 儒 家 学 求功名 , 并 以功名身份获得 相应 的物质利 益。在利 派 的创 始 人 , 同时 也是 一位 杰 出 的经 济 学 家 。在 其 与义 发生 冲突 时 , 孔子 强调 应 当遵 循 先 义后 利 、 重 义 经济理论体系 中, 所提 出的“ 以义统利” 的财富观 , 轻利的原则。“ 不 以其道得之 , 不处也。 ” ( 《 里仁》 ) “ 使 民以时 ” 的生产 观 , “ 轻 徭薄 赋 ” 的赋税 观 , “ 不 患 “ 不义而富且贵 , 于我如浮云。 ” ( 《 述而》 ) 同时 , 指出 寡而患 不均 ” 的分 配 观 , “ 崇 俭 黜奢 ” 的 消 费观 , 都 对 在 求利 而不 可得 时 , 要安贫乐道, “ 君 子 固穷 ” “ 君 子 后 世 产 生 了 深远 影 响 , 成 为 维 护社 会 经 济 秩序 的重 谋道不谋食 , 忧道不忧贫 。 ” ( 《 卫灵公》 ) 可见 , 孔 子 要 标准 。 当下 , 随 着 孔 子学 院 和读 经 教 育 的风 靡 全 虽 然肯定 “ 求富” 是 人 的本性 , 但 这种 本 性 是 以不 违 球, 儒学重新焕发出巨大的生命力 , 更有西方学者宣 “ 道” , 不害“ 义” 为 前提条 件 的 。 称“ 人类 要想 在 2 1世纪 生存 下 去 , 必 须从 2 5 0 0年 前 ( 二) “ 使 民以 时、 取 予有 时” 的促进 生 产发展 的 的孔 子那 里去 汲 取 智 慧 。 ” 因此 , 重 新 研 究 以孔 子 为 思想 代 表 的儒 家 经 济 思想 并 从 中汲 取力 量 , 对 解 决 当前
( 《 阳货》 ) 孔子充分认识到四时变化 、 万物生长都有 其 自身的规律性 , 所 以主张贤明君子应遵循 天地 自 然变 化 的客 观规 律 , 不违 背 时宿 , 不逆 日月 而 行 , 做 到“ 使 民 以时” 。并 告 诫 统 治 者 说 : “ 使 民 如 承 大 祭。 ” ( 《 颜渊》 ) 在役使老百姓时 , 要像祭祀天地祖先 那 样毕 恭毕 敬 , 小心谨 慎 , 千万 不 要 违 时 、 过长 、 过 频 征派徭 役 , 由是 而打 乱 民众 的正 常生 产 生 活 , 造 成 农 业 的凋 敝 。“ 时使 薄 敛 , 所 以子百 姓 也 ”( 《 孔 子 家 语 哀公问政第十七》 ) , 孔子将劳役不误农时 , 减少赋 税, 作 为君 主爱 民如子 的原 则 。 同时 , 孔 子 注重 资 源 的保护和生产 的可持续性。“ 子钓而不 纲, 弋不 射 宿。 ” ( 《 述而》 ) 即是说孔子捕鱼用钓竿而不用网 , 用 带生丝的箭射鸟却不射杀巢宿 的鸟 , 为 的是避免破 坏 生物 的繁 衍 和 再 生 , 造 成 资 源 枯 竭 。孔 子对 于谷 物瓜果之类 , 亦是“ 不时, 不食” ( 《 乡党》 ) , 并特别痛 恨那种竭泽而渔、 覆巢毁卵的暴殄天物 的残酷行 为, “ 刳胎杀天则麒 麟不至郊 , 竭泽而渔则蛟 龙不合 阴

孔子的思想体系与当今社会的联系

孔子的思想体系与当今社会的联系

试论孔子的思想体系与当今社会的联系内容提要:孔子开创的儒家思想成为了封建专制统治的核心,尽管,一度它受到了别的流派的挑战,但是,它仍然以它的精辟、实用等优点,在九流十家中稳稳地坐在第一把交椅上。

儒家思想涵盖了孔子的思想体系,他的思想体系适应了古代社会的发展和繁荣,同时,在当今社会,也依然能够学习、传播与应用。

关键字:孔子思想体系当今社会联系一、孔子的政治思想与当今社会的联系孔子政治思想的核心是“礼”与“仁”,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

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礼治”。

这种方略把德、礼施之于民,实际上已经打破了传统的礼不下庶人的信条,打破了贵族和庶民间原有的一条重要界限。

所谓“仁”,其基本涵义有二:一是爱人。

就是人与人的关系,要友善相亲,相互帮助。

爱有差等。

二是克己复礼。

“克己”是自觉地约束自己。

“复礼”是一切言行要纳于礼。

这里强调的是人的道德自觉,人们通过克制自己,达到自觉守礼的境界,达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视听言动都合于礼,这也就是仁的境界。

礼的含义也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属于根本政治制度方面的规定。

二是礼仪上的规定,就是有关朝廷的祭祀、出征、朝聘,以至婚丧嫁娶,侍人接物到生活细节,按不同等级、身分,都有不同的礼仪规定,这叫“仪”。

这里的“仪”实际是“社会秩序和社会制度”的具体形式。

在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统治中,帝王都会学习孔子这种“仁”、“礼”的思想,把这种政治思想运用到国家的统治中去。

尤其一些帝王特别重视这一政治思想,在治理国家的时候,充分体现了这一思想。

汉武帝首先将儒家思想奉为治国的主流思想,所以,他在统治国家的时候,将“仁”、“礼”充分落实了;唐太宗的贞观之治也是施行仁政的结果。

古代帝王用以“仁”,“礼”治国,当今中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是否也还会沿用孔子的政治思想?是的,“仁”,“礼”在当今社会中仍然存在。

孔子思想的当代价值_孔子思想价值概述

孔子思想的当代价值_孔子思想价值概述

孔子思想的当代价值_孔子思想价值概述当今社会人的道德水平不断滑坡,要改变这一两头,需要恢复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传统,向先师孔子吸取智慧,孔子思想并未因为时代不同而失去其价值。

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孔子思想的当代价值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孔子思想的当代价值(一)孔子思想与爱心培养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回忆和生存压力的加大,使得人际关系日益淡漠,一些人自私自利,对他人缺少宽容,缺少同情,缺少关心。

尽管人人都在呼唤“让世界充满爱”,可还是看到许多心的沙漠与荒原。

物欲的不断膨胀使一些人变得刻薄寡恩,麻木冷漠。

一些人心之原已蔓草丛生,掩盖了他们那颗本具仁爱的心。

孔子思想从改变人心性上出发,注重以人为本,强调社会中个人品质的不断完善,以培养仁爱之心为个人修身的根本内容,孔子这种强调人的自觉意识的教化方法,不仅在以小农经济为主的封建时代发挥了巨大作用,相信在以工业经济为主的现代社会依然实用可行。

心病还须心药来医,人的心性得不到改造,谈改变社会风气亦是徒然。

我们需要回望历史,从孔子那里学习,注重修心,注重自律,知善恶,明廉耻,让一颗颗迷失的本真之心逐步透出仁爱的光辉,照亮华夏大地,以心温暖心,以爱呼唤爱。

否则,割裂传统,空谈爱心,只会停留在表层上,难以奏效。

(二)孔子思想与行为自律现代社会,由于人们不注重自我道德完善,导致外在行为失当,缺少必要的规范。

一些人不懂礼貌,不讲诚信;在家不讲孝道,工作缺乏敬业精神。

一事当前,全凭自己好恶行事,不去分辩是非曲直,不知行当行之事,不知止当止之事,缺少约束,缺乏自律,尽管各种规章条文多如牛毛,还是很难规范现代人那颗我行我素的心。

孔子重视个人行为规范的培养,以“礼、义、忠、信”等教育后学,言简意赅,切实可行。

当今时代,我们不应不分青红皂白一概排斥之,事实上,今天重提的“明礼”、“诚信”也没有走出传统道德的范畴,只有继承古代道德传统,才能促进现代社会道德体系的重建,人们的一切行为如果能遵循孔孟倡导的“义”的本质是羞恶从善的,作为一种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义”字已为古人高度认同,而在今天,人们“义”的观念比较淡化,缺乏自律,不以不义为耻辱,比如人民群众十分痛恨的腐败问题,为什么屡禁不止,究其原由是腐败者廉耻之心的丧失,见利忘义,违背了圣人“见得思义”的训导。

试论孔子的经济思想及当代价值

试论孔子的经济思想及当代价值

试论孔子的经济思想及当代价值一、孔子经济思想的基本特征孔子在经济思想方面主张“道贯天地,德润物之情”,强调道德约束和忠诚、诚信等道德品质的作用。

孔子在其思想体系中,将政治统治和经济发展结合起来,认为“治国必先治经济,治经济必先治人心”,强调社会道德和人性方面的问题,通过建立道德规范来调整和改进社会经济模式,提高商业信用,促进经济发展。

二、孔子经济思想的核心要素孔子经济思想的核心要素包括:文化信仰、人性道德、政治经济、商业德行和地方发展等方面。

其中,文化信仰决定了经济发展的宗教和道德基础,人性道德决定了市场经济调节和制约的基础,政治经济决定了经济发展的政治优先权,商业德行决定了市场交易的道德规范和准则,地方发展决定了经济发展的空间布局。

三、孔子经济思想的当代价值孔子经济思想的当代价值在于它提出的一些原则和观念,如企业家精神、公正和诚信、分类管理与分权制约、合作和共赢等等,与当代经济发展的现实场景有着重大的关联。

由此看来,孔子经济思想对于当前世界商业和经济发展都具有深远的启示和指导作用。

四、孔子哲学的创新性孔子创立的思想体系具有创新性,其重要地位在于凝聚和引领了中国古代思想和文化的发展方向,成为一个文化、社会、经济、政治等方面的重要支撑,具有深远的意义和巨大的影响。

由此看来,孔子哲学的创新性对于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五、孔子学派的传承与发展传承与发展是一个文化体系的重要属性,也是一个智慧体系的重要标志。

孔子学派的传承与发展不仅体现在思想传承和文化习俗上,还凝聚了历代人民在经济、政治、宗教和社会等方面的实践和探索,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以下是5个相关案例及其分析:案例1: 基于孔子的经济理论,对中国的人性化经济发展进行思考人性化经济发展是当前经济学领域的热点课题,其中信息化和文化因素占据重要的地位。

如何将孔子经济思想与当代经济理论结合,促进经济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是中国经济学家所面临的难题,也是一个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孔子的经济思想及当代价值关词:孔子;经济思想;利民;重义利;尚俭经济全球化21世纪人类社会发展的新趋势,不仅需要雄厚的经济资源作后盾,且也需要思想文化资源大力支持。

孔子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不仅在历史上曾起巨大的作用,在今天对于类摆脱资源困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于孔子经济思想的研究,姚电、平荣(2007)认为,孔子极入世的参政情怀和济世抱负决定他必然关注社会的济改革和发展。

他特别提出贸易由、“信”以生利的换伦理观;依“名”配财、“不患而患不均”分配伦理观;“戒奢尚”的消费伦理观等容[1]。

唐明贵(2008)认为,孔子思想在济全球化的今天其中的义利思想和的思想以及诚信思想仍具可资借鉴的价值[2]。

丹忱(2008)发现,子的义利观是其德治方略经济主张的理论基础,认为人们的欲利和求富念乃人性所在,但“利”应“义”制约,应义主利从、重义利[3]。

雷永强(2009)提出孔的“仁”学体系中有着丰富的经济理思想内涵。

他积入世,关注社会的经济改革发展,提出了体力劳动脑力劳动二分、“富国而”的生产劳动伦理观;易自由、“尚义守”的交换伦理观;不患寡而患不均”、依“、位”配财的分配伦观;节用崇俭而“度于礼的消费伦理观[4]本文在上学者理论的基础上,认孔子的经济思想与政治想和社会理想紧密联系,且反映其政治思想社会理想。

总体说,孔子的经济思想主要包括:藏富民与利民的思想,经济活动从道德规范的重义轻利想,社会可持续发观中的尚俭思想和先富后教想。

孔子的经济思想对于解决目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一些题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藏富于民与利民的思想孔所处的春秋末年,是一个社剧烈变动的时期,从经济上看,一重要的变化是土地有制的出现。

原来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土地全王室所有,公元前594,鲁国“初税亩”制度,反映土地已经开始私有。

人们用各种手来扩大对土地的占,结果就出现了诸侯于周天子,私家富于室的情形。

《左传·哀公》这样的记载:季氏要用田赋度增加赋税,使冉有征求孔子的见,孔子主张“施取其厚,举其中,敛从其薄,但是冉有仍旧听从季氏,行田赋制度聚敛。

孔不满冉有这样的行,评论说:“百乘家,不畜聚敛之臣。

与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5],并且不认冉有是自己的徒弟:“季氏富于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

小子鸣而攻之,可也。

’[6]孔子认为,财富中危害极大,“财聚则民散”[5],财产过于集中,而百姓就要失,国家就有灭亡的危险,“聚者,召寇、肥敌、亡国危身之道也。

”[7]孔子盛富有天下而自己却独自占有的舜和禹“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与焉”《论语·泰伯),赞扬均分财富的博拖于民而能济众”(《论语·雍》)是圣人之德,提了对后世影响很大的配主张:“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8]孔子认为财富不应该集中于诸侯天子,而应该使人民富裕。

《论语颜渊》中说:“哀公问于有若:‘年饥,用不足,如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二,吾忧不足,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足,君孰与足?’”有若关于百姓足”的看法,体现了儒“藏富于民”的一贯想。

有若提出十抽一的税,与孔子反对统治者对姓进行贪得无厌的搜刮,特别反对那些“苛政猛于虎”[9]的君,主张薄敛轻税的思想也是相吻的。

孔子在《论语·尧曰》中一步把“百姓足”的观发展为“因民之所而利之”,并且认为这是达到“惠而不费”,作为“尊美,屏四恶,斯可以从政”的第一美。

二经济活动服从道德规的义利观孔子的经思想还体现在他的义观中,虽然“子罕言”[10],但在孔子为数不多言利的记载中,还是以看出孔子义利观的两层义:第一层是指孔子的义观不是单一的,而一个体系,他对于不同的对象不同的价值要求,这就是“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孔是说,君子应该明白,晓义,在价值取向上义后利,而小人即普通百姓是讲求质利益的。

儒家道德人格的模型是君子”,对于君子来说,仁义德是其生命的价值所在,是关重要的东西,仁义道德也就成为们至上的追求。

在《语》中,有多处对君子先义的行为要求,比如“君子以义为上[11],“君子以义为质”[12],“见义不为,无勇也”[13]。

而小人,即普百姓是讲求物质利益的,“君子怀,小人怀土;君子怀刑,人怀惠”[14],小人不同于子的根本之处,在于他们不是以仁道德为做人之根本,他们于仁义,却明于财利。

第二层是指如何取和对待利。

《论语·子罕中说:“子曰:‘富与贵,是之所欲也;不以其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之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论语·述而》说:“富而可求也,虽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见,对于财利,儒不同于道家采取完排斥、绝对轻贱的态度,在符某种原则的前提下儒家也是看重财利的,其原就是“义”,以“”作为财利取舍的绳。

“欲富贵而恶贱”,虽是“人之常情”,但不合于“义”的财利,君子是坚决不的,即“非其义也,非其也,禄之以天下,弗顾;系马千驷,弗视也”[15],果符合于“义”,“舜受尧之天下,不以为泰”[16]。

可见,儒家并是不要利,只不过他们是用“义这样一种尺度限定了一取利的范围,求取的义中之利。

孔子还以义”作为求取利禄的途径,不仅“义”作为财利面前决定舍的尺度,而且把“义”为迂回取利的手段。

《论语·子》有樊迟请学稼一条,”樊请学稼。

子曰:‘吾不如老农’。

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

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如是,则四方之民襁其子而至矣,焉用稼?’孔子认为,君子只要讲礼、讲、讲信,天下的老百姓就会归顺他,供他们役使,供养他们物。

这样义就转化为了。

孔子认为,参与生劳动,追求物质生活要的满足,这些并不是成君子人格的本质内容,君子必然视和疏远这一类经济活动与任何人一样,君子也不能离开质资料而生存。

物质资料的取得不开生产劳动,而生劳动只能由普通老百姓承担孔子看来,稼与圃只能是小人之,作为君子根本不去考虑这类事务。

谓“有大人之事,有人之事……或劳心,或劳力;劳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天下之通义也”[17]就是个道理。

儒家总是以道德的政治的眼光看待问题。

一事物的取舍、褒贬、扬抑,皆决于它们是否符合儒家所立的道德律令和政治准则。

虽然经对于人们生命的维持、延续、展是须臾不可离开的,但在儒那里,它没有成为凌于道德和政治之上的首要任务经济与道德、政治之间,在儒家那是一种头足倒置的关系。

经济活往往被看做是由道德生活和治生活决定的,经济的运行和发,只有在遵循他们定的道德的和政治的规则时具有价值。

三、社会可持发展观中的尚俭思和先富后教思想孔子提节俭,反对奢侈。

孔所说的节俭,包括两方面的意义一方面节俭财产物用减少资金支出;另一方面又反对奢浪费。

孔子认为治好一个国家,节约财物,减少出是很必要的。

有次,齐景公向孔子请教何治理国家,孔子直截了当地回答:“政在节约”[18]。

孔子一生都过着俭朴的生活不赏繁华,“饭疏,饮水,曲肱而枕之,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浮云”[19],而且要求有德情操的人“君子食无求饱,居无安”[20]。

对于“一箪食,瓢饮,在陋巷,不堪其忧,回不改其乐”[21]颜回大加赞赏,而对“志于道,恶衣恶食”和“士而怀居”[22]的“士”则得不屑一顾。

儒家的俭是礼、义为其存在前提的或者说,俭是“义”种道德规范在消费领域具体表现。

一方面,俭保持“义”这种道德节操的手段与处理财利关系时碰到的问题样,儒家看到了“义”与质生活享受之间的矛盾。

为了获或保持君子的道德人格,才宁愿活在清贫之中,即所谓“不义富且,于我如浮云。

”另一方,俭又不能有损于礼义。

如,子贡因为鲁君废了每月初祭告祖庙的礼就想索省去祭告时所用的一只羊,孔却不同意。

从社会持续发展的度出发,孔子主张“先富后教”[23]。

认为在解决吃饭问后,抓教育就成为头等事,主张“有教无类”[12],普及教育,通过教育手段高全体人民的素质,从而使社持续稳定的发展。

四、对孔子经济思想评价1.孔子的经济想有严重抑制经济发展的一,其抑制作用主要表现在首先,孔子经济思想弱化了经济体。

儒家把生产活动的主体界定为道德的小人,这种小给社会以这样一种反面范作用:在思想上使们对生产劳动产生轻贱在行动上引导了人们尽逃离生产劳动。

在这种免费论文载中心情下,人们读书、学习知识,不是服务于生产,促进经济发展,是将其作为逃离生产劳动一种途径。

这样,就把知识与生劳动远远地隔离开来,把抱负创事业的人统统引向生领域之外,生产劳动就能由那些缺乏知识的低素质人来从事。

其次,没有驱动经发展的内在动力机制。

经济的速发展,离不开有效的在动力机制,即离不开利的刺激作用。

儒家的济规范没有哪一条能够作为济发展的内在动力源,却多成为阻碍经济发展的屏障。

俭,淡了人们的取利之心;义礼则捆绑了人们的取利之手。

一个摆脱了利益诱惑,必然轻经济事务;一个民摆脱了利益诱惑,必然使会经济的发展陷于痪。

孔子经济思想虽然未能使华民族每一个成员脱利益诱惑,但却使很大一批人着这个方向努力。

2.孔子经济思想也给经的发展留下了一定的间。

它虽然有阻滞经济发展的作,但它并没有将经济发展的手脚紧捆死。

生产劳动虽然为君子不齿,趋于财利虽然不合于子的道德追求,但对于人来说,这些却是理所应当的事情儒家在君子的道德圈外给经济活动下了一定的空间,并把君之外从事生产劳动的小人视为经济动的合理主体。

孔子济思想也有个别促经济发展的积极因素。

仁作统治者经济政策的规范,要统治者一方面关心和重视老百的生产,另一方面减对老百姓的剥削,这在一定度上能够促进生产的发展,经济发展具有积极响。

3.孔子经济思想当代价值。

(1)孔子的利民思想以往各个朝代都没有得充分的重视,只是在社剧烈变革的时候,统治阶级打出所谓的“爱民”的一面旗帜,如李厚所说只是缓和社会矛盾的“解毒”而已。

而在当代,中国共产党吸了传统文化的精华,最广的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继十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之后,在十七大报告中提了适应时代要求和人民愿望的行动领和大政方针,折射民生亮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了新的更高要求,处体现着中国共产党对人民幸福安康深切关注,站在新历史起点上眺望,一百姓美好生活的新图景清晰显现:加丰富的小康内涵、更加注重全共享、更加均等化的公共务、更多活力激发财富创造、有保障的基本文化权益、多更切实的民主权、更加公平的社会环境……以说,党的利民爱民思超越于以往任何一个时。

(2)我们在深化经济体制改的过程中,存在一些场监管不到位,法律约不足的情况,如近年来出现的“三氰胺”、“地沟油”、“毒大米等个别事件,都是个别经济主体求个体利益最大化钻制度空子的典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