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

合集下载

盛世重光: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盛世重光: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创新前沿|洞见Frontier of innovation“一带一路”尤其是 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提出,让中国重新认识海上丝绸之路,重新发现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代表的充满奇情壮彩的中国海洋文化。

盛世重光: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文|孙勇才孔铎7Frontier of innovation洞见|创新前沿大海是一条无比巨大的天然屏障,守护着沿海较为富庶的地区和城市。

随着航海技术的进步特别是航海者的冒险开拓,大海反而成为一条自由的贸易通道。

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一方面促进了经贸发展和民生富庶,另一方面也给国家统治带来了诸多不利因素,比如商品经济对小农经济的冲击、国家安全问题,等等。

开海、贸易,抑或禁海、安全,逐渐成为一个问题。

禁海令在我国宋代已有之,元代、明代、清代亦有海禁,因近代之于清代海禁影响最大,故此“海禁”一词多意为“清代海禁”。

被遮蔽的文化符号据《宋史》记载,宋太宗于太平兴国初年(976年)规定私自与海外诸国贸易者,满一百钱以上判罪论处,十五贯以上就在脸上刺字发配流放到海岛;雍熙二年(985年)九月,实行海禁政策,“禁海贾”。

其后,海禁政策松弛,但仁宗、神宗时期仍明文规定:“客旅于海路商贩者,不得往高丽、新罗及登、莱州界。

”(《庆历编敕》)南宋初期,宋高宗出于国家安全考虑,“禁闽、广、淮、浙海舶商贩山东,虑为金人乡导”。

宋孝宗起,开始调动军事力量打击海盗。

宋理宗于端平元年(1234年)六月,“禁毁铜钱作器用并贸易下海”。

元代共出现四次海禁。

第一次海禁起于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八月,世祖“以征爪哇,暂禁两浙、广东、福建商贾航海者”,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成宗“诏有司勿拘海舶,听其自便”。

第二次海禁于大德七年(1303年)以“禁商下海”取消市舶机构开始,到武宗至大元年(1308年)“复立泉府院,整治市舶司事”。

第三次海禁自武宗至大四年(1311年)取消市舶提举司开始,仁宗延枯元年(1314年)七月“诏开下番市舶之禁”复立市舶提举司。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武汉至最新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武汉至最新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武汉至最新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提出的一个倡议,旨在加强与沿线国家的合作,促进贸易往来和人文交流。

作为内陆城市的武汉也积极响应这一倡议,加强与海外地区的联系和合作,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

以下是关于武汉在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的最新发展的报道。

武汉,位于中国中部,是中国四大直辖市之一。

自古以来,武汉就是交通枢纽,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资源。

随着中国海外贸易的繁荣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武汉也看到了机遇和挑战。

武汉加强了与沿线国家的贸易往来。

武汉拥有中国内陆最大的港口,长江航运的节点之一。

近年来,武汉港口与海外港口之间的货运量不断增加。

与东南亚、南亚、非洲等地的贸易往来紧密相连,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窗口。

武汉还积极参与建设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如港口、公路和铁路等,进一步促进了贸易往来和经济合作。

武汉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加强与沿线国家的贸易往来和经济合作,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和发展;通过加强人文交流和合作,加深了沿线国家的友谊和合作;通过推动数字经济合作,为沿线国家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武汉将继续发挥自身的优势,积极参与和推动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为实现共同繁荣和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宁波与海上丝绸之路的故事

宁波与海上丝绸之路的故事

宁波与海上丝绸之路的故事宁波位于中国东南沿海,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海港城市之一。

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和交汇地,宁波在古代丝绸贸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古代,丝绸是中国最重要的出口商品之一。

为了促进丝绸贸易,中国的皇帝下令修建了一条海上丝绸之路。

宁波因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港口条件,成为了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之一。

从宁波起航,商船沿着海上丝绸之路前往东南亚、南亚、中东甚至非洲等地,成为了古代世界各地贸易联系的纽带。

商船上装载着中国丝绸、瓷器、茶叶等奢侈品,同时也带回了世界各地的香料、玛瑙、珠宝等宝贵商品。

宁波的丝绸之路贸易不仅仅是经济交流,也带来了文化的交融。

随着商船的往来,宁波开始吸收了来自海外的文化影响。

诸如印度、阿拉伯、亚述等地的商人和僧侣来到宁波,带来了它们的语言、宗教信仰、服饰等文化元素。

这些文化在宁波逐渐融合,形成了丰富多元的文化景观。

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也推动了宁波的经济发展。

宁波的商人利用这条贸易路线获得了巨大的财富,促进了宁波的城市建设和商业繁荣。

宁波港成为了中国乃至亚洲最繁忙的港口之一,为中国的外贸做出了重要贡献。

时光流转,如今的宁波依然保留着丝绸之路的痕迹。

在宁波的市区,仍保留着许多古老的建筑和街巷,见证了古代丝绸之路的辉煌过去。

旅游者可以在宁波感受到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韵味,并领略到丝绸之路带来的文化交流。

宁波与海上丝绸之路的故事就像一幅历史画卷,诉说着古代贸易、文化交流和城市发展的故事。

它不仅是宁波历史的瑰宝,也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古代贸易和文化交流对于城市的影响,并珍惜这段历史遗产带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历史趣谈海上丝绸之路的途经国家是哪些 分别是哪些国家

历史趣谈海上丝绸之路的途经国家是哪些 分别是哪些国家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海上丝绸之路的途经国家是哪些分别是哪些国家
导语:“海上丝绸之路”自从秦汉时期开通以来,就一直是沟通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一座重要桥梁,而对于东南亚地区来说,它自古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
“海上丝绸之路”自从秦汉时期开通以来,就一直是沟通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一座重要桥梁,而对于东南亚地区来说,它自古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和组成部分。

那么海上丝绸之路的途经国家又有那些?分别是哪些国家呢?
我们都知道‘丝绸之路’是当时对中国与西方所有来往通道的一个统称,但实际上并不是只有一条路。

除了陆上交通以外,还有一条就是经过海路到达西方的路线,而这就是所谓的海上丝绸之路。

其次,海上丝绸之路主要有两条航线,他们分别是东海航线和南海航线,其中,东海航线主要是前往日本列岛和朝鲜半岛,而南海航线主要是往东南亚及印度洋地区。

在宋朝时期以前东海航线主要由宁波进出港,而南海航线则主要由广州进出港。

那么到底海上丝绸之路的途经国家有多少呢?
经过相关资料的了解,我们得出海上丝绸之路的途经国家具体是这些:主要是由泉州或广州开始启航,在途经海南岛、环王国(今越南境内)、门毒国、古笪国、龙牙门、罗越国、室利佛逝、诃陵国、固罗国、哥谷罗国、胜邓国、婆露国、狮子国、南天竺、婆罗门国、新度河、提罗卢和国、乌拉国、大食国、末罗国、最后到达三兰国。

相信大家通过上面的了解,对海上丝绸之路的途经哪些国家应该是有所了解了吧。

海上丝绸之路的资料有哪些
自千百年来,我们的先辈历经艰险、拓海开洋、一起打造了连通东
生活常识分享。

海上丝绸之路研究

海上丝绸之路研究

海上丝路历史
• 魏晋 • 广州秦代造船工场遗址 •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拓展时期。在这一时期,广州已成为计
算海程的起点。通过广州来中国经商的国家和地区大为增加,有15个之多。 • 隋唐 • 唐中后期,陆上丝绸之路因战乱受阻,加之同时期中国经济重心已转到南方,
而海路运量大成本低安全度高,海路便取代陆路成为中外贸易主通道。与中 国通商的国家有赤土、丹丹(今马来西亚吉兰丹)、盘盘、真腊、婆利等。
海上丝路历史
• 两汉 • 最早、最详细记载海上“丝绸之路”航线的是著名的《汉书・地理志》。西
汉初年,汉武帝平南越后,即派使者沿着百越民间开辟的航线远航南海和印 度洋,经过东南亚,横越孟加拉湾,到达印度半岛的东南部,抵达锡兰(今 斯里兰卡)后返航。汉武帝时期开辟的航线,标志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端。
• 三国时代,东吴雄踞江东,竭力发展经济,开创造船业,训练水师,以水军 立国,并派遣航海使者开发疆土,与外通好。东吴时期因为同曹魏、刘蜀在 长江上作战与交通的需要,积极发展水军,船舰的设计与制造有有了很大的 进步。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 进入新世纪特别是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后,中国 在全球经济中的作用开始 凸显,政治地位也明显提升,并被看做下一个超级大国。美国在建立“两国 集团”(G2)或中美国(Chimerica)的愿望落空后,转而实行“重返亚太” 或“转向亚洲”(pivot to Asia),并在 2013 年调整为“亚太再平衡”。客 观地看,再平衡政策是盎格鲁撒克逊的传统地区战略,迥异于冷战时期的对 苏遏制战略。但从安全与经济角度看,中国显然是美国再平衡的主要对象。海Biblioteka 丝路历史• 郑和下西洋路线图
海上丝路历史
• 清代
• 清代,由于政府实行海禁政策.其间广州 成为中国海上丝绸之路惟一对外开放的贸 易大港,广州海上丝绸大路贸易比唐、宋 两代获得更大的发展,形成了空前的全球 性大循环贸易,并且一直延续和保持到鸦 片战争前夕而不衰。而这在清代的外贸史 上也是重要的转折点。进口商品中,鸦片 逐渐占据了首位,并从原来的走私演化到 合法化。

泉州在“海上丝绸之路”扮演的角色及其发展

泉州在“海上丝绸之路”扮演的角色及其发展

泉州在“海上丝绸之路”扮演的角色及其发展1. 引言1.1 泉州在“海上丝绸之路”扮演的角色及其发展泉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在丝绸之路的发展历史上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自古以来,泉州以优越的地理位置和繁荣的海外贸易而闻名,是中国海外贸易的重要港口之一。

泉州位于闽南金三角地带,地处福建省东南部,面向台湾海峡,紧邻温州、台州、广州等城市,具有得天独厚的海洋优势。

在海上丝绸之路中,泉州承担着连接中国与东南亚、南亚、中东以及非洲等地区的重要任务。

泉州作为海上贸易的重镇,为丝绸、茶叶、陶瓷等中国产品的输出提供了便利条件,也吸引了许多外国商人来往。

泉州本身也是一个繁荣的商业城市,吸引了许多外国商人来此定居和经商。

泉州在海上丝绸之路中的地位不可替代,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繁荣的海外贸易使其成为中国海外贸易的重要枢纽之一。

泉州的海外贸易和文化交流对其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也为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搭建了桥梁。

在未来,泉州将继续发挥其在海上丝绸之路中的重要作用,促进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合作与文化交流。

2. 正文2.1 泉州的地理位置优势泉州位于中国东南沿海福建省中部,地处闽南金三角地带,紧邻台湾海峡。

泉州的地理位置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泉州拥有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优势。

作为沿海城市,泉州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包括海产品、海洋能源等。

海洋资源的丰富为泉州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泉州处于闽南地区的中心位置,连接福建省北部的厦门市和福州市以及闽南各县市,形成了一个重要的经济走廊。

这一地理位置让泉州成为了福建省的重要交通枢纽,极大地促进了泉州与周边地区的经济合作与发展。

泉州还处于福建省与台湾的交汇点,距离台湾仅有不到100公里的海域,是两岸交流的重要枢纽之一。

泉州的地理位置让其在海上丝绸之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

泉州的地理位置优势为其海外贸易和文化交流提供了便利条件,使得泉州在海上丝绸之路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大型集装箱船舶进出希腊比雷埃夫斯港的安全思考

大型集装箱船舶进出希腊比雷埃夫斯港的安全思考

大型集装箱船舶进出希腊比雷埃夫斯港的安全思考作者:程忠贤来源:《航海》2022年第01期摘要: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纵深推进,希腊比雷埃夫斯港(Port of Piraeus)(以下简称“比港”)已成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通往欧洲的重要门户。

2016年,中远海运集团收购比港67%的股份正式成为比港经营者。

近年来,也将其作为中国集装箱船从亚洲向欧洲出口的转运枢纽。

笔者近几年一直从事中欧航线集装箱船运输,经常靠泊比雷埃夫斯港,对集装箱船舶进出该港有一定的经验,现分享给同行以作参考。

关键词:集装箱船舶;进出港;安全0 引言“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作为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方面,联通陆地和海洋,推动陆海经济发展,开创新型陆海贸易新格局。

中欧贸易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两大区域经济体的紧密联系和协作,将进一步推动人类经济文明发展。

海上交通运输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重要平台支撑,随着中欧贸易的繁荣和发展,也必将走向发展的高峰。

集装箱运输具有能源消耗低、低碳环保的优势,且能够实现陆海多式联运,为海陆贸易提供更多更便捷的运输方式,其也必将成为未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运输方式。

希腊比港是希腊最大的港口,也是全球50大集装箱港及地中海东部地区最大的集装箱港口之一。

比港海运条件优越,拥有深水港区及维护良好的港口设施,是船舶通过地中海前往大西洋、通过红海前往印度洋、通过土耳其马尔马拉海前往黑海的良好中转港,它既能为海上贸易提供便利,又可通过铁路联通“中欧陆海快线”和匈塞铁路直达东欧腹地。

笔者近几年一直从事中欧航线集装箱船运输,经常靠泊比雷埃夫斯港,对集装箱船舶进出该港有一定的经验,现分享给同行以作参考。

1 比港港口概况比港全港货物吞吐每年在3 000万t以上,为希腊最大吞吐港,也是东地中海国际中转港之一,其中集装箱吞吐量在2017年突破415万TEU。

1.1 港口位置比港位于希腊东南沿海萨罗尼克湾东北岸,概位: 37-57.00N/23-38.00E,希腊首都雅典的西南侧,频临爱琴海,北距该国第二大港萨洛尼卡港256 n mile,东北距伊斯坦布尔港360 n mile,东距伊兹密尔港198 n mile,东南距累梅索斯港522 n mile,南距塞得港590 n mile。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海上丝绸之路的影响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201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访问东盟国家时提出来的。

古老的海上丝绸之路自秦汉时期开通以来,一直是沟通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而东南亚地区自古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和组成部分。

习近平总书记基于历史,着眼中国与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十周年这一新的历史起点上,为进一步深化中国与东盟的合作,构建更加紧密的命运共同体,为双方乃至本地区人民的福祉而提出的战略构想。

同时,“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我国在世界格局发生复杂变化的当前,主动创造合作、和平、和谐的对外合作环境的有力手段,为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创造良好的机遇和外部环境。

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3月5日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抓紧规划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海洋是各国经贸文化交流的天然纽带,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全球政治、贸易格局不断变化形势下,中国连接世界的新型贸易之路,其核心价值是通道价值和战略安全。

尤其在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全球政治经济格局合纵连横的背景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和拓展无疑将大大增强中国的战略安全。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丝绸之路经济带,上海自贸区,高铁战略等都是基于这个大背景下提出的。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合作伙伴并不仅限与东盟,而是以点带线,以线带面,增进同沿边国家和地区的交往,将串起连通东盟、南亚、西亚、北非、欧洲等各大经济板块的市场链,发展面向南海、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战略合作经济带,以亚欧非经济贸易一体化为发展的长期目标。

由于东盟地处海上丝绸之路的十字路口和必经之地,将是新海丝战略的首要发展目标,而中国和东盟有着广泛的政治基础,坚实的经济基础,21世纪海丝战略符合双方共同利益和共同要求。

自2003年中国与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以来,携手开创了“黄金十年”。

,中国东盟博览会连续举办十年,以经济合作为重点,逐渐向政治、安全、文化等领域延拓,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抗击重大灾害中守望相助、同舟共济,形成了合作交流的良好局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上丝绸之路是指古代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进行经济文化交流交往的海上通道。

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从中国东南沿海起程,途经中南半岛和南海诸国,穿过印度洋,进入红海,抵达东非和欧洲,成为中国与外国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的海上大通道,并推动了沿线各国的共同发展。

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于唐汉时期,发展于三国至隋朝时期,繁荣于唐宋时期,转变于明清时期,是已知的最为古老的海上航线。

21
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经马六甲海峡到印度洋,延伸至欧洲。

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向南太平洋延伸。

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开辟了国际文化与物质交流的新渠道,加速了世界经济、科技及社会发展,增进了沿线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

其间,海上丝绸之路的几大港口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上海港
自古以来,上海就是我国对外交通和贸易往来的重要港口。

早在唐天宝年间就在此设立镇治,发展港口,供船舶往来停靠。

北宋政府在此设市舶提举司,征收关税,管理航运。

1853年,上海成为全国最大的外贸口岸。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建设和发展,上海港已成为一个综合性、多功能、现代化的大型主枢纽港,并跻身于世界大港之列。

目前上海港与全球214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个港口建立了集装箱货物贸易往来,国际班轮航线遍及全球各主要航区。

2016年,上海港完成货物吞吐量7.02亿吨,完成集装箱吞吐量3713万标准箱,自2010年以来连续7年保持世界第一。

宁波港
宁波古称“明州”,位于中国南北海运航线的终端,辐射内陆,通江达海,是东海航线的主进出港。

宁波的海外交通始于东汉晚期,唐长庆元年(公元821年)兴建港口,置官办船场,成为中国港口与造船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不仅跻身四大名港,而且造船技术居世界领先地位。

宋元时期明州港就是中国三大国际贸易港之一,北宋淳化二年(公元991年)始设市舶司,成为中国通往日本、高丽的特定港,同时也通往东南亚诸国。

清代设在宁波的浙海关是当时全国四大海关之一。

如今宁波港是一个集内河港、河口港和海港于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的现代化深水大港,智慧海洋供应商励图高科等高新技术企业的的发展也促进了港口的快速发展,它现已是中国超大型船舶最大集散
港和全球为数不多的远洋运输节点港。

2016年,宁波舟山港累计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156万标准箱,同比增长4.5%,增幅位居全球前五大港口之首。

泉州港
泉州古称“刺桐”,作为中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泉州曾在东西方文明交流中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古代泉州府的管辖范围包括如今的泉州、厦门、金门、钓鱼岛、澎湖以及台湾。

古泉州港有“四湾十六港”之称。

“四湾”包括泉州湾、深沪湾、围头湾、湄洲湾,每个港湾中又各有4个支港,从而组成了著名的海上丝绸之路港口。

泉州的海上交通起源于南朝,发展于唐朝,宋元时期海上贸易活动达到鼎盛,被誉为“东方第一大港”,并成为世界性的经济文化中心。

正是这座曾给泉州带来了“市井十洲人”“涨海声中万国商”繁荣景象的千年古港,如今再展“海上丝绸之路”的雄风。

从2012年开始,泉州辖区港口货物吞吐量已连续4年破亿吨,与世界60多个国家和地区通航。

广州港
广州古称“番禺城”,自秦汉起,海陆相交的地缘地理条件,使其成为岭南乃至两广地区的地缘中心。

自3世纪30年代起,作为中国“南
大门”的广州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主港,中国与南洋和波斯湾地区的定期航线都集中在广州。

唐宋时期广州为中国第一大港,而且被誉为世界著名的“东方港市”。

明清两代是中国历史上海上丝绸之路最重要的港口,也是世界海上交通史上唯一的2000多年长盛不衰的大港。

步入21世纪,在腹地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支撑下,广州港快速发展,目前已与马士基、地中海、法国达飞、中国远洋、中国海运等全球知名航运企业建立合作关系,航线通达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50多个港口,成为全球物流链中重要的一环。

北海湾港
北海湾港口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部,是我国内陆腹地进入中南半岛东盟国家最便捷的出海门户。

早在2000多年前,北海湾港便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之一,与东南亚各国和西方国家的海上交通贸易往来十分频繁。

19世纪末被列为通商口岸后,一度成为我国南方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之一。

近年来,北海市充分利用既有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基础和位于北部湾之滨的独特区位优势,大力推进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和谐可持续发展。

今年一季度,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港口主业货物吞吐量稳步增长,目前已开通内外贸航线42条,其中外贸航线27条,内贸航线15条。

并于2月21日正式接管文莱摩拉港集装箱码头的运营,标志着“文莱—广西经济走廊”的旗舰项目顺利落地。

海路与港口相互依托,在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进程中,港口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国坚持公开透明和互利共赢的原则,发挥中国的经验优势,与沿线有关国家和地区合作投资建设港口,帮助发展临港产业和腹地经济,开辟通畅安全高效的运输大通道。

巴基斯坦瓜达尔港
瓜达尔深水港位于巴基斯坦西南俾路兹斯坦省瓜德尔市,南临印度洋的阿拉伯海,位于霍尔木兹海峡湾口处。

瓜达尔深水港是巴基斯坦第三大港口,是东亚国家转口贸易及中亚内陆国家出海口。

中国企业修复和完善了瓜达尔港港口生产作业能力,推进配套设施建设,2016年11月,由中资公司建设、运营的瓜达尔港正式通航。

希腊比雷埃夫斯港
地处巴尔干半岛南端、希腊东南部的比雷埃夫斯港(比港)是希腊最大的港口,被称为“欧洲的南大门”。

比港既是希腊第一大港,同时也是地中海东部地区最大的集装箱港口和全球50大集装箱港口之一。

2016年4月8日,中远海运和希腊共和国发展基金签署股权转让协议和股东协议,中远海运收购了比港管理局67%的股权,成为最大股东,这也是中国企业首次在海外接管整个港口。

10年来,比港成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上的一颗明珠,熠熠生辉。

现有业务板块包括集装箱码头业务、邮轮码头业务、汽车码头业务、渡轮码头业务以及修造船业务等。

肯尼亚蒙巴萨港
蒙巴萨港是东非第一大港,在整个东非地区占有重要地位,其集装箱中转覆盖坦桑尼亚、乌干达、南苏丹、卢旺达和布隆迪等众多国家的港口。

2013年8月,由中国路桥公司承建的蒙巴萨港第19号泊位正式启用,这是中国公司在肯尼亚承建的第一个港口项目,提升了蒙巴萨的货物吞吐能力。

斯里兰卡科伦坡南港国际集装箱码头
由中国企业投资建造的斯里兰卡科伦坡南港国际集装箱码头已于2013年正式启用。

科伦坡南港集装箱码头项目是斯里兰卡最大的外商投资项目之一,科伦坡南港是南亚地区止最大的深水港,可以停靠世界上最大的18000标准箱的货柜轮,它不仅能服务南亚次大陆、远东和亚太地区,还可以服务东西主航线。

南港集装箱码头开港将给斯里兰卡带来强大的竞争优势,有助于其实现成为区域航运中心的愿望,并以此为依托不断寻求扩大投资合作。

斯里兰卡汉班托塔港
汉班托塔港位于斯里兰卡南部,距离印度洋上的国际主航运线仅10海里,全球50%以上的集装箱货运、1/3散货海运及2/ 3石油运输要取道印度洋,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目前由中国企业承建的汉班托塔港口项目一期和二期工程已经全部完工,依托港口建设中斯工业园的项目也已经启动,这将助推斯里兰卡经济发展,重塑其在海上丝绸之路中的重要地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