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

合集下载

正确解读文本,是准确筛选、整合信息的基础——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方法解读

正确解读文本,是准确筛选、整合信息的基础——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方法解读
陈尚君教授 的例子 .就可证 明文 中针对的 当然不只是
值和时代精神 。 实用类文本 阅读主要考查分析综合 、 鉴赏评价 、 探 究三项能力 。在此我们主要讨论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 息, 准确解读文本 , 筛选 、 整合信息 。能力层级 c级 。
二、高考预测
实用类文本 阅读是高 中语文新课标 的选考 内容之


因其 内容贴近现实生 活 , 语 言通 俗晓畅 , 此类文体
复旦 。 而且要提倡 “ 寂寞 出学 问” , 也不只是就学者本身 而言 , 还要媒 体的力量 , 还有社会的影响等。由此得 出 的答案是 : ① 这种倡导是复旦大学发 出的。所 以“ 关 乎 复旦 ” : 同时这种倡导又是推而广之而向所 有学术界 同
是学 者的私生 活。
2 1题 , 如 何理 解文 中所说 的“ 这种 倡导 , 关乎 复 旦, 又不止于复旦 ; 关乎教师 , 又不止于教师” ?结合全 文, 请谈谈你的理 由。 这一题仍然是考查访谈 的针对性 。 信 息遍及全 文 , 访谈 的对象是复旦大学 的教授 ,而谈及的问题所涉及 的对象其实不 只是复旦大学 的学者 。文 中列举南京大 学韩儒林 的观点 , 列举 社会 上的有 目共 睹的现象 . 举 出
是文本的引子 而外 . 其余五个 问题都是 围绕着 “ 寂寞出
学问”这个 中心主题提 出的 。从三道考题设 置看 , “ 筛 选、 整合信息” 这一考点体现得十分的典型。 1 9 题. 围绕“ 寂寞 出学问 ” , 秦 绍德 从哪 三个方 面
作 了倡导? 考查 的是对整个访谈内容的理解 。回答此题有两 个 关键点 , 一是既要 看记者 的“ 问” , 又要看 被访 者 的 “ 答” 。 二是要看题 目问什么 。 秦绍德是从 哪三个方 面倡 导 的?要注意把握针对 的对象 , 对媒体 , 对学者 , 对社

现代文阅读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现代文阅读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 小说中的花轿与刻画侯菊的形象有密切关 请简要分析。( 。(6 系,请简要分析。(6分)
•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 ①要花轿,长远打算 要花轿, • ②改装花轿,心灵手巧 改装花轿, • ③出租花轿,善于经营,贤惠体贴 出租花轿,善于经营,
• 文中叙写了如今关中“麦天”的哪些变化?这些 文中叙写了如今关中“麦天”的哪些变化? 变化说明了什么?(6 ?(6分 变化说明了什么?(6分)
• • • • • •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女看娘的交通工具多了; 女看娘的交通工具多了; 麦客少了; 麦客少了; 收麦子用收割机了; 收麦子用收割机了; 收麦子的时间缩短了。 收麦子的时间缩短了。 表现乡村在向现代化发展( 表现乡村在向现代化发展(或表现了农村 的进步)。 的进步)。
• 文章第三段阐述了波兹曼的媒介文化观,请作 文章第三段阐述了波兹曼的媒介文化观, 简要概括。 不超过40个字)(6 40个字)(6分 简要概括。(不超过40个字)(6分)
• (2)结合全文,简要分析这种写法的好处。 (2)结合全文 简要分析这种写法的好处。 结合全文,
•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 通过多方面的对比,层层深入,使 通过多方面的对比,层层深入, 文章憎命达”的内涵更加丰富, “文章憎命达”的内涵更加丰富,内 容表现更加集中。 容表现更加集中。
• • 摘取法:摘录重要语句中的关键词语。 摘取法:摘录重要语句中的关键词语。 归纳法:理解内容,分类概括。 归纳法:理解内容,分类概括。
• 典型例题: 典型例题:
• 文中说都江堰“才真正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作 文中说都江堰“才真正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者这样评价的理由是什么?(6分 2009江苏卷 江苏卷) 者这样评价的理由是什么?(6分) (2009江苏卷)

第04讲 文本信息的筛选、整合和概括(讲义)(解析版)

第04讲  文本信息的筛选、整合和概括(讲义)(解析版)

第04讲文本信息的筛选、整合和概括目录文本信息的筛选、整合和概括筛选,就是在阅读的过程中根据阅读目的取舍信息的思维活动,捕捉和选取有效的、符合阅读目的的重要的语句,体会有关语句的隐含信息,舍弃无关紧要的内容。

整合,就是将筛选出来的信息进行整理、综合、转换的过程。

“筛选并整合”:一是指能够辨别材料中信息的正误;二是指能够从文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有关语句,进行简单表述。

筛选信息的前提是审清题目要求,筛选出的信息要与题目相关;而整合信息则要对筛选出的信息进行分类集中,重新组合,粗略概括。

概括:“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包含概括段落中心、归纳内容要点、概括全文中心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其中,分析理解是基础,综合归纳是核心,概括表达是关键。

信息类阅读试题关于文本信息的筛选、整合和概括,可以在选择题中出现,也可以在主观试题中出现。

试题形式灵活多样,这种考点的试题,一般出现在选择题和简答试题中,这是考查学生概括信息的能力,要有对信息进行筛选和整合的能力。

概括信息筛选整合信息实战技法整合信息题型一概括内容所谓“重要概念”,就是指含义丰富深刻,能够蕴含文章主题思想,能够体现作者观点态度的概念,一般涉及以下三点:①根据上下文推断含义深刻的概念;②根据上下文把握重要概念的语境义;③根据作者的观点理解重要概念的隐含义。

新高考现代文阅读Ⅰ,往往考查对“重要概念”内涵、属性和外延的理解。

此类题的阅读材料多为科普文。

【教材实例】阅读统编版教材选择性必修下第13课《宇宙的边疆》,从宇宙、行星系、恒星、太阳系、地球这几个说明对象中任选一个感兴趣的进行分析,找出说明对象的本质特征,并给它下定义。

【关联高考】[解析]下定义时应注意其“类属”和“特征”。

首先应明确历史地理学是一个学科。

然后根据材料梳理出它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特征、时代等要素,将其组合成一句完整的话语。

回答本题时还应注意不能将其与“沿革地理”混淆。

[参考答案]①历史地理学是现代地理学的分支学科,②具有时空结合的特征,③以自然和人文地理现象的产生、形成及其演化的过程为研究对象,④探寻这些现象产生、形成及其演化背后的原因和规律。

信息类文本之 抓住概念,锁定信息,精准筛选整合

信息类文本之 抓住概念,锁定信息,精准筛选整合

(2)统观意识和结构意识
概念
阐释
意义
首先必须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做
题前一定要通读全文,学会整理 如果缺乏统观意识,没有理
统观 意识
阅读印象:①文本主要说的是什 么问题;②作者的立场、观点、 态度是怎样的;③文本是按照怎
清基本思路,就不能很好地 把握内容重点,就容易为局 部问题所牵引,先入为主,
样的顺序谋篇布局、组织文章的, 出现疏漏。
同时注意信息分布的特点: a.同一信息:文章往往在表述同一内容时会变换不同的说法,但这 些不同说法体现的信息是一样的,判断信息是否同一是整合信息的一个 难点。 b.遥远信息:在一篇文章中,解说同一观点的材料可能不集中在同 一段落或相邻的段落,可能相距较远;或能支持某一观点的句子、名言、 例子相距较远,这些信息不聚在一起,但解说的是同一观点。阅读时要 善于寻找遥远的信息,并把它们拉近,使其聚在一起。寻找遥远信息是 阅读文章,特别是阅读论述类文本经常遇到的问题和难点,也是考查筛 选、整合信息的重点之一。
材料二: 陋习往往与不良的传统消费观念相关,在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因素 中,所谓非理性消费也在此列。革除陋习不仅要靠法律强制,而且要靠 倡导正确的消费观念,在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使之成为人们的自觉 行动。
绿色消费是党中央提出的绿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是消费 者选择绿色产品或服务。有学者运用排除法对非绿色商品进行了类型化 列举:危害到消费者和他人健康的商品;使用来自稀有动物或自然资源 的原料的商品;生产中涉及对动物进行残酷或不必要剥夺的商品;对其 他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产生不利影响的商品。显然,滥食野生动物与 这些排除要素完全吻合。又如,使用高污染高排放的汽车、没有合理回 收措施的一次性用品、不自觉实行垃圾分类、浪费能源资源等各种不良 消费行为,尽管有些并非法律所禁止,但本质上都属于陋习之列。

高三语文 怎样筛选并整合议论类和实用类文本的信息

高三语文 怎样筛选并整合议论类和实用类文本的信息

怎样筛选并整合议论类和实用类文本的信息一、问题描述怎样筛选和整合议论类文本、实用类文本中信息?二、复习范围从信息论角度看,不管是议论类还是实用类文本,都是信息的组合。

进入试卷的议论类和实用类文本,不仅指原文作品本身,还应该包括命题者编写的注释、导语和题干。

为了命题需要,改编者把文本中的信息分为两类,一类是有用的信息(适合试题答案要求的),一类是无用信息(干扰阅读答题的迷惑信息)。

1. 什么是议论类文本的信息议论类文本中的信息主要指体现论点的论证语句信息和证明论点的论据信息,以及连接两者的“论证”信息。

把握这些信息,是解读文本的关键。

阅读议论类文本,了解政论文、学术论文、时评、书评等论述类文体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达方式,都需要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

2. 什么是实用类文本的信息“文中的信息”在不同的实用文本中有不同的表现:在新闻类文体中,信息主要指消息、情报;在访谈类文体中,信息主要指被访谈人物提及的知识、观点和人生理念;在调查报告类文体中,信息主要指相关的学科知识和调查获得的事实和结论;在人物传记中,信息主要指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感情、态度与价值观。

就高考实用类文本而言,这些信息往往表现为文中的词语、句子,或者是隐藏在语句里的深层含义,闪烁在字里行间的隐含意义。

阅读评价中外实用类文本,了解传记、新闻、报告、科普文章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都需要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

总之,“文中的信息”,并不是指一般意义上的信息,而是文章中的重要信息。

它一般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概括地说:筛选就是提取有效信息、删除无用信息。

筛选出来的信息往往是零乱、甚至是零碎的,就需要对其加工处理,使之完整、条理化,这就是整合。

“筛选并整合信息”是按照考题要求从文中寻找出符合要求的信息,即把符合考题要求的字、词、句等语言材料筛选出来并加以整理合成。

它是深入阅读的基础,不管是鉴赏评价还是探究,必须以此为前提。

三、方法指引1.筛选并整合议论类文本信息的具体步骤第一步:审题→明确筛选的标准。

答题思路信息筛选与整合

答题思路信息筛选与整合

信息的筛选与整合如果是简答题,信息筛选出来后,有的可以照抄,有的要加以整合,即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如果明确“用自己的话回答”、“请概括说明”、“请阐述理由”等等,那么肯定不能照抄。

2、如果搜索出来的信息是形象的语言,恐怕也要将之抽象、概括出来。

3、要点比较分散,那么也要概括,否则,照抄下来,就是大段文字,等于还要阅卷教师为你再加工一次,那肯定要扣你的分了。

4、有现成的结论性的语言可供筛选,应当尽量使用原文。

一关于“原因”的信息筛选与整合答题思路:1、注意句间关系。

要对文章中的句子的不同功能有足够的敏感,知道哪些是要点句,哪些是阐释句。

2、注意某些提示原因的词语:如“于是”“为什么”。

3、看分值判断得分点,切勿漏点。

4、用“因为……所以……”来检验答案的正误。

高考真题:④学校的创建者认为,必须形成一个新的设计学派来影响本国的工业界,否则一个艺术家就不能实现他的理想。

学校设立了纺织、陶瓷、金工、玻璃等科目。

学生进校后先学半年初步课程,然后一面学习理论课,一面在车间学习手工艺,三年之后考试合格,可以取得“匠师”资格。

学校强调自由创造,反对因袭模仿。

在设计中重视实用需求,摒弃虚浮奢华;讲求材料自身的质地和色彩,反对附加的修饰和包装。

他们注重发挥结构本身的形式美,采用不对称的构图法,灵活多样、造型简洁,他们的造型艺术风格被称为“包豪斯风格”。

这种风格体现在建筑中,也体现在器皿、家具、灯具、织物等物品的设计上,家具中的钢管椅子就是他们最具有代表性的成果之一。

⑤有人以为包豪斯的成就在于创立了现代艺术教育和现代主义的设计风格。

其实,创建者的明确目标,是要彻底摧毁传统的关于艺术的“神话”,这是包豪斯的理念中最具革命性的核心。

包豪斯所尝试的,是把艺术从贵族和富人的高堂华厦中、从艺术的“神坛”上解放出来。

它要让艺术家变成这样一种人,即能用他的灵感和技艺为千千万万人塑造美、营造舒适生活的工作者。

换句话说,在包豪斯的观念中,艺术家的任务,是让每一个人,特别是那些平凡的工人、农民、小职员,都过上“人”所应该有的生活,让每一个人都能平等地享有生活的尊严。

高中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复习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筛选与整合,归纳与概括 (高三)

高中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复习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筛选与整合,归纳与概括 (高三)

高中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复习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筛选与整合,归纳与概括(高三)专题一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教案(二)筛选与整合,归纳与概括教学目标1.掌握此一考点的命题特点和一般规律。

3.科学训练,掌握答题的方法技巧。

教学重点熟练运用此类试题的答题方法技巧。

教学难点提高答题的正确率。

教学过程:一、考点探究突破“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是新课标考试大纲分析综合这一能力层级的要求。

筛选信息就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经过辨别把相关的信息提取出来;而整合信息就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将文中相关的而又分散的信息集中起来,并加以处理。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主要通过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弄清文章主要内容,根据文章内容总结中心。

在论述文章中这一考点也常常为必设试题,分值一般为3分。

所谓“信息”,就科学类文章而言,是指文章传达给读者的新概念、新知识、新思想、新经验以及有关对它们的解释与阐述,它可以是事实、理论,也可以是观点、设想;或代表某些信息的符号、数据、图形等。

所谓“筛选”,即根据阅读要求搜寻、辨别、提取文中的有关信息,也即根据题目要求,区分信息的主次、轻重,去伪存真,进行比较、选择,从中选出所需要的词语或句子,挑选出符合考题要求的语言材料。

筛选的关键是找准与选项对应的原文。

所谓“整合”,就是对筛选出的信息进行转换、概括、组合等再加工,综合、归纳,使之符合考题要求。

选择题的各个选项,已经对有关信息进行了整合,要求判断所作的整合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

二、答题方法技巧“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可按照下列步骤进行:第一步,要通读全文,初步了解文章信息。

这是筛选信息的必要准备。

做题之前,要快速地通读全文,逐段了解文章的基本意思,并明确以下问题:文章讲述了了一种什么新理论、新技术、新成果?总的观点倾向怎样?全文可分为几个层次?通过阅读原文,对全文作出整体感知判断,获得整体印象。

第二步,要审清题意,确定重要信息的范围。

文本阅读中信息筛选与整合的解题技巧例谈

文本阅读中信息筛选与整合的解题技巧例谈

雨迷 蒙,黄叶铺地 ! 草堂 ,草堂 ,此 时此 际的草堂在诉说什 在 ,是 其 深 层 的人 生 意 蕴 所 在 ,也 是 中 国 历 史 上 人 才 的 成
么 呢 ?从 开元 到 天 宝 , 《 壮游 》 “ 吏 ” “ 别 ” 《 征 》 三 三 北
就与命 运的二 律悖反 ”提取 整合成第 三点 ,即 “ 文章憎命
只 要 彼 此 间 是 并 列 关 系 , 如 果 我 们 确 定 有 要 点 在 其 中一 句 面 — — 憎 和 恨 , 却 须 在 稍 稍 接 触 人 事 以后 。 乡 土 的一 山 一 中 , 那 么 与 之 并 列 的 其 他 几 句 必 然 也 是 答 题 要 点 ,这 点 很 水 , 一 虫 一 鸟 ,一 草 一 木 ,一 星 一 月 , 一 寒 一 暑 ,一 时 一 容 易 理解 不 再 赘 述 。 ( )分 值 。有 经 验 的 学 生往 往 会 从 赋 俗 , 一 丝 一 缕 ,一 饮 一 啜 ,都 溶 化 为 童 年 生 活 的血 肉 , 不 3
社,2 9 . 00
[】 5 张慧. 语丈练习题 的设计导向 【]语 文教 学通讯,2 0 , ( 1 J. 01 0 ).
[] 6 中国科学院语 言研 究所词典编辑 室. 现代汉语词典 [ . z 北京 :商 ]
务印书馆,1 3 7. 9
7 任环. 反馈技 能练 .技能 【] 北京 :人 民教育 出版社 ,2 0. - j - M. 01 哲 学有 云 : “ 践 是 检 验 真 理 的 唯 一 标 准 。 ” 从 认 识 [] 实 8 曾天德等主编. 心理学 ( 修订版 )[]厦 门 . 门大学出版社 , M. 厦 论 观 点 看 ,训 练 过 程 是 一 个 实 践— — 认 识 —— 再 实 践— — 再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确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
作者:宋淼焱
来源:《高中生·高考指导》2012年第05期
高考现代文(文学类)阅读题中,信息筛选概括题是必考的内容,它重点考查:①将隐含信息明示,概括化的能力;②将初始信息加以转换的能力;③重组初始信息、推断新结论的能力。

信息筛选题的类型,可以有不同的分法。

从答题区间来看,可分为全文信息概括筛选题和局部筛选题;从命题方向来看,可分为内涵(内容)概括题、原因概括题等。

例1 (2011年高考全国大纲卷第16题,选文为《针挑土》)文中反复出现的“针挑土”有哪些丰富的内涵?
答:。

该题为全文信息概括筛选题、内涵概括题。

参考答案①黑妮工作状态的写真:从一点一滴做起,持之以恒,积土成山。

②“湘援游”现状的隐喻:苗族传统文化正慢慢消退,要促使湘西生态和文化可持续发展,如针挑土。

③水滴石穿、永不言败的象征:“成家好似针挑土”,“赚钱好似针挑土”,“世世代代”,生生不息。

例2 (2011年高考湖南卷第16题,选文为《想飞》)为什么只有“饿老鹰”成了“我做孩子时的‘大鹏’”?
该题为局部筛选题、原因概括题,信息点主要集中在选文第二段。

参考答案①庄子笔下“大鹏”的飞令“我”神往,但“大鹏”在现实中“不容易见着”;②现实中麻雀、蝙蝠、燕子的飞是“我”不屑的;③撑开大翅在天空中盘旋的“饿老鹰”暗合了“我”心目中的“大鹏”形象。

1.抓句子,理清结构。

抓取重要句子,快速把握文章结构。

重要句子主要有三类:一是中心句、主旨句(包括全文和局部),二是结构句(如总领句、过渡句、总结句和体现作者思路的句子等),三是特色句(指运用一定表达技巧的句子,也包括结构超长或复杂的句子)。

从结构思路分析入手,全文信息概括筛选题的答题就有了方向。

例3 (2011年高考重庆卷第15题,选文为《论诚意》)文章围绕“诚意”展开讨论,请分析文章的思路。

参考答案首先提出诚意是品性,也是态度。

接着进一步指出只把诚意当作品性是片面的,率性是诚意,客气也有诚意,由此说明诚意作为态度是有价值的。

最后得出结论:为了别人的好,做戏也有诚意。

2.明段意,锁定区间。

明段意的方法主要是通过抓句子(主要是总领句、主旨句、中心句)、分层次来进行。

如果只是从大体上了解段落的意思,有时会对答题有障碍。

只有明确层次划分、详细了解段意,才能真正有助于整体把握文章。

例如2011年高考湖南卷《想飞》,全文可分为四个层次:见云雀而生“飞”的渴望,“饿老鹰”是儿时“飞”的偶像(“我做孩子时的‘大鹏’”),大多数人却忘了“飞”,“飞”的意义和历史。

这样,解答第16题时就很容易锁定答题区间为第二自然段了。

3.分层次,筛选整合。

分层次与明段意是分不开的,通过在明段意部分的示例,考生也会发现这一点。

分层次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段内层次,二是全文层次。

总之,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主要包括信息的筛选和整合两个方面,即能够对照材料辨别试题中信息的正误,筛选出与问题有关的语句,整合所需要的信息,从而达到阅读的目的。

【实战演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逝者如斯祝勇
①两千年前我就应当来到这里,如果我早知道它的存在。

②人类最早、最朴素的情感来自江河,人类对生命的最初体悟也是来自江河。

江河将零散的人心连接起来,江河里包含着我们希望了解的一切秘密。

千年奔腾不息的江河,是这个世界最敏感的神经。

一位现代书生发出过这样的感喟:或许河水向人们提醒的最惊心的东西,乃是孔子所说的“逝者”。

那从容而恒常的流逝乃是时间的赋形,时间无情地离去恰像这河水,而时间正是人生的本质,人生实际上是一种时间现象,你可以战胜一切却不可能战胜时间。

因而河流昭示着人们最关心也最恐惧的真理,流水的声音宣示着人们生命的密码……面对河流你会想起你已经失去和必将失去的一切,想起在这永恒的消逝中生命的短暂和渺小,会有一种无法安慰的绝望攫住你的心,你感到一种无限凄凉的脆弱与感伤。

在这种冰冷的空虚中你想抓住点什么,你想靠住点什么,你的心渴望着慰藉。

于是男人就想起了“窈窕淑女”,女人就想起了少年。

爱情成了人类无望人生中唯一的救赎,这时候这种同样短暂的东西却获得了一种神秘的永恒力量,人们就凭借这力量与残酷的世界抗衡。

③真正的江河是属于诗人和哲人的。

这里的诗人和哲人绝不是一种头衔,而是一种生命态度和生存方式,一旦选择了这种生命态度和生存方式,你就是诗人,你就是哲人了。

真正的江河是孤独的,它们更深邃的孤独则在于,这世上很少有人号准它们的脉搏,读懂它们的奥义。

诗人可以做到这一点,哪怕是《诗经》里那些从未留下名字的草民。

诗人与江河有着一种天生
的亲缘关系。

诗人一生都沿着江河行走,河流的走向就是他们人生的地图,他们诗中的平仄来自流水的节奏,河水在他们的想象中蜿蜒成宇宙间最美的构图。

④除了爱情,江河还跟死亡连接在一起。

江河既然是诗人们冥想生命、体会世界的温床,自然也是他们最理想的归所了。

宫殿和庙宇不属于他们,舞榭歌台不属于他们。

如果一定要将他们的生命物化,那最多也仅仅是一只老旧的木船。

岸上到处是腐恶的沙场,于是,木船就成了他们的桃源。

他们在不同的朝代里,以相同的方式漂泊。

屈子乘着扁舟,涉水行吟。

在参透了人间的一切悲欢之后,江河便是他灵魂的祭坛。

杜甫也是死在船上的。

这位病中在夔州发出“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慷慨悲歌的苦命人,就在湘江的江面上,黯然逝去。

死后多日,尸体才被发现。

他最后的岁月,属于江河。

⑤而江河是不死的。

它是人类心路历程的最重要的证人。

它像不死的精灵,永远在不紧不慢地讲述着生命的寓言。

这样的江河,不值得我为它伫立千年吗?(有删改)
最后一段中,作者把江河称作“人类心路历程的最重要的证人”,结合全文,请概述江河作为证人的理由。

参考答案江河中产生了人类最早、最朴素的情感和人类对生命的最初体悟;江河告诉我们,人生的本质是像江河一样流逝的,生命短暂而渺小;江河中包含爱情和死亡,让人们冥想生命、体会世界,最后成为理想的归所。

(责任编校曾向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