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主要病虫害的防治

合集下载

大豆病虫害防治措施

大豆病虫害防治措施

大豆病虫害防治措施大豆是我国的主要作物之一,对农业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具有重要的作用。

然而,大豆在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病害和虫害的侵袭,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

为了保障大豆生产的顺利进行,必须采取一系列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措施。

一、病害防治1. 灰霉病防治灰霉病是大豆上最常见的病害之一,主要影响嫩叶和茎。

防治方法:(1)选择耐灰霉病的品种进行种植。

(2)加强田间管理,保持作物通风干燥,减少病害的发生。

(3)及时清除病叶、病茎,不留下病源。

(4)采用化学防治,如苯酚醚、拜防龙、甲基硫菌灵和多菌灵等。

疫霉病主要影响大豆的根部和种子,特别是在高湿的环境中更易滋生。

防治方法:(2)注意灌溉和排水,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过湿。

(3)控制栽种密度,保持良好的气流和通风。

3. 根结线虫病防治根结线虫是嫩茎和根部的一种寄生性线虫。

它会破坏大豆的水分吸收和营养吸收,导致植株生长缓慢和凋萎。

防治方法:(1)在育苗前使用磷酸二氢钾浸泡种子,可减轻根结线虫的损害。

(2)及时消毒种子床和土壤,减少虫卵和线虫的数量。

(3)使用甲基磺菌灵等化学防治剂进行土壤处理,杀死线虫。

(1)提高田间管理水平,保持田间通风和保持一定的湿度。

(2)选择抗蚜虫的品种进行种植,如黑大豆、天义20、北大豆1号等。

(3)使用磷酸二氢钾、氮磷钾、硫酸亚铁、红磷钾等浸泡种子,对蚜虫有一定的防效。

(4)使用化学药剂进行喷雾防治,如敌百虫等。

2. 豆蝽防治(2)使用黄板进行监测,及时发现虫害。

(3)筑龙船、捕虫棚等物理防治措施。

总之,大豆病虫害防治是大豆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需要种植户进行认真细致的田间管理和农药使用,以保障大豆生产的顺利进行,提高大豆的产量和品质,为农业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

大豆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及防治

大豆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及防治

大豆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及防治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大豆,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重要的农产品之一。

由于大豆生长周期较长,且受病虫害影响较大,导致产量波动较大。

了解大豆的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措施对于保障大豆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一、大豆主要病害1.大豆花叶病大豆花叶病是大豆在生长期内较为普遍的一种病害。

主要通过空气、种子和土壤传播。

发病初期,叶片出现淡黄色小斑点,后渐渐变成褐色大斑点,严重时叶片会变为焦黄色并掉落。

严重影响大豆的光合作用,导致产量减少。

2.大豆根腐病大豆根腐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病害,主要通过土壤传播。

该病病原菌会侵入大豆根部,造成根部腐烂,导致大豆吸收养分和水分能力下降,影响生长发育。

1.大豆蚜虫大豆蚜虫是大豆上天敌虫,主要通过叶片吸食植物汁液为生。

大豆蚜虫主要在大豆的生长期内出现,植株上的叶片会出现黄化、卷曲、脱水等现象。

严重时会导致叶片干枯并掉落,影响大豆的正常生长。

2.豆莨铃虫豆莨铃虫主要危害大豆的花朵和幼小的豆荚。

其危害主要表现为叶片片部变黄并干枯,严重时还会导致豆荚畸形和减产。

三、大豆病虫害的防治措施1.选择抗病抗虫品种为了降低病虫害对大豆的影响,种植者可以选择具有一定抗病抗虫能力的大豆品种进行种植。

通过育种工作,提高大豆的抗病抗虫能力,减少病虫害对大豆产量的影响。

2.合理施肥合理施肥,提高地力,增强植物的抗病抗虫能力。

通过施用有机肥、磷肥等,提供养分和营养物质,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提高其抗病抗虫的能力。

3.合理浇水合理浇水,保持土壤湿润,降低病虫害的发生。

过湿或者干旱的土壤环境都会导致大豆的生长不良,易受病虫害侵害。

合理浇水,保持土壤湿润是减少病害发生的重要措施。

4.管理留茬在大豆种植的轮作中,合理安排大豆的留茬管理,降低病虫害的发生。

通过留茬管理,减少土壤中病虫害的存活,降低病虫害发生的机会。

5.化学控制对于大豆的主要病虫害,可以采用化学防治措施,使用合适的农药进行喷洒防治。

大豆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_大豆主要病虫害及防治

大豆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_大豆主要病虫害及防治

大豆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_大豆主要病虫害及防治1 大旦锈病大豆锈病主要侵染叶片、叶柄和茎,严重者影响到全株,使叶片变黄脱落,形成瘪荚。

大豆整个生育期内均能被侵染,在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灰褐色小点,以后病斑稍扩大呈黄褐色小斑或红褐、紫褐及黑褐色病斑。

病斑表皮破裂后由夏孢子堆散发出很多锈色夏孢子。

在发病后期可产生冬孢子堆,内聚生冬孢子,冬孢子堆表皮不破裂,不产生孢子粉。

在温、湿度适于发病时,夏孢子可多次再侵染。

防治:发病初期喷洒75%百菌清司湿性粉剂600倍液或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500倍液,50%BAS--3170F1000倍液、10%抑多威乳油3000倍液,每667m2喷兑好的药液40L,隔10天左右1次,连续防治2--3次。

上述杀菌剂不能奏效时,可喷洒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50%萎锈灵乳油800倍液、50%硫磺悬浮剂300倍液、25%敌力脱乳油3000倍液、6%乐必耕司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40%福星乳油8000倍液。

2 大豆霜霉病大豆霜霉病在整个生育期均有发生,主要危害叶片和籽粒,成株叶片土;病斑敞生,呈圆形或不规则形的黄绿色小斑点,叶背有灰霉,呈星芒状,病斑扩大后呈黄褐色,周围深褐色,与健康部分分界明显,发病重时,病斑汇成大斑。

叶片干枯早期大量脱落。

病粒表面粘附有灰白色毒层,病粒健粒大小差异不大,但百粒重与含油量显著降低,病菌在种子、病荚和病叶上越冬,第二年病菌侵入幼苗后,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

防治:(1)选用无病种子,用50%福美双按种重的0.5%或用70%敌克松、乙磷铝按种重的0.3%拌种,可以控制田间中心病株出现,延缓全田发病。

(2)实行秋翻轮作,以消除田间病株,减少苗源。

(3)用55%代森锌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500倍液,也可用50%退菌特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每亩用稀释液75公斤,喷两次。

(4)用25%甲霜灵0.3%拌种(5)80%克霉灵300-400倍液喷雾。

大豆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及防治

大豆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及防治

大豆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及防治大豆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之一,然而由于其栽培规模大、种植地区广以及栽培技术相对简单,导致病虫害的发生较为常见。

下面将介绍大豆主要的病虫害以及相应的防治措施。

一、病害1.灰斑病:灰斑病是大豆的主要病害之一,发病初期在叶片上出现灰色小点,随后扩大形成圆形或不规则的灰斑。

防治方法:选用抗病性强的品种进行种植,合理施肥、控制植株密度,及时清理病叶、病株,药浆喷洒。

2.根腐病:根腐病是由土壤中的病原菌引起的,主要危害大豆的根部和地下茎。

植株生长受阻、叶片发黄、根系腐烂是其明显的症状。

防治方法:选择抗病性强的品种进行种植,合理轮作,加强土壤消毒,提高土壤养分和通气性。

3.霉菌病:霉菌病主要通过叶片上大豆病斑的扩大传播,导致大豆的叶片呈现黄色、白色或棕色,并逐渐变薄、凋谢。

防治方法:适时进行田间管理,采取合适的种植密度,及时清理病叶,药物防治。

4.白粉病:白粉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病害,主要导致大豆叶片上出现白色霉毛状物质,随着病害的发展,叶片逐渐干枯、凋落。

防治方法:选择抗病性强的品种进行种植,掌握适宜的施肥水肥管理,适量喷洒药物。

二、虫害1.大豆蚜虫:大豆蚜虫主要为大豆的害虫之一,通过吸食大豆植株的汁液,导致病株生长不良、叶片变黄、干瘪、甚至早期凋落。

防治方法:定期监测虫情,发现虫情严重时及时施药,控制虫危害。

2.棉铃虫:棉铃虫是大豆的重要害虫之一,它以大豆的嫩叶和茎为食,造成植株叶片被钻孔、杂乱、叶片增大等。

防治方法:采用拦截器和黏虫板进行监测,发现虫情时适时施药。

3.菜豆螟:菜豆螟以大豆的叶片为食,造成叶片被啃食、卷曲等。

防治方法:埋设黏虫板和拦截器,及时对虫害严重的地方采取合理的化学防治措施。

4.绿披虫:绿披虫以大豆叶片为食,导致叶片被蛀,形成蛀食斑。

防治方法:选择抗虫性强的品种进行种植,合理轮作和休耕,最大限度地减少绿披虫的繁殖。

也可采用生物防治的手段,如引入寄生蜂等天敌。

大豆主要的病虫害包括灰斑病、根腐病、霉菌病、白粉病以及大豆蚜虫、棉铃虫、菜豆螟、绿披虫等。

大豆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及防治

大豆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及防治

大豆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及防治大豆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同时也是人们饮食中常见的主食和蛋白质来源。

然而,在大豆的生产中,病虫害的发生对其生长发育和产量带来了严重威胁。

因此,科学防治大豆病虫害已经成为农业生产管理中的重要措施之一。

1. 大豆花叶病大豆花叶病俗称大豆白粉病,主要发生于花期和结果期,如得不到有效控制,会直接影响豆荚的发育和成熟。

主要症状为花、叶、荚上出现灰白色蜘蛛网状的白粉,受害部位会出现变形、变黄、干枯。

防治方法:加强通风和阳光照射,消除病源。

可用药剂:乙酰丙嗪、喹酮酸铜、多菌灵等。

大豆炭疽病主要发生在大豆的幼苗期,会使大豆的地上部分逐渐干枯,影响种子的萌发和成长。

主要症状为病斑先呈小水渍形,随着病情加重,呈现出黑色圆形菌斑,斑上有明显的黄白色菌丝边。

防治方法:合理施肥,增强植物抗病能力。

采用药剂:苯硫甲钠、真菌灵等。

3. 大豆蚜虫大豆蚜虫是豆类农作物生产中危害极大的虫害之一,点两黄蚜和大豆蚜虫是其主要类型。

蚜虫吸食植物汁液会导致叶片变黄、失绿、枯萎。

另外,它们在吸食植物汁液时也会传播病毒。

防治方法:采用火烧、震荡、喷洒等方式进行。

选用药剂:嘧菌酯、氯氰菊酯等高效防治药。

二、主要防治技术1. 农业措施大豆病虫害的防治首先要从农业措施做起,合理的渠道管理、施肥等措施是防治病虫害的基础。

在大豆的生长期内,还可以通过疏芽、梢剪、错期种植和轮作等方式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2. 生物控制与传统的化学防治不同,生物防治通过利用天然界中的有益生物来控制农作物病虫害。

在大豆的生长中,可以利用微生物等天然有益生物进行控制,以减少化学药物的使用。

3. 化学防治大豆病虫害的化学防治是一种常规、直接有效的方法。

合理选用用药品种、浓度、施药时期和施用方法是关键。

同时,化学防治应尽量错时使用,以减少其对环境的影响。

总之,大豆病虫害的防治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全面、综合措施来进行。

在生产中,采取科学的防治方法和技术,才能实现大豆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和高效增产的目标。

大豆主要虫害及综合防治措施

大豆主要虫害及综合防治措施

大豆主要虫害及综合防治措施大豆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然而,它也容易遭受各种虫害的侵袭。

以下是大豆常见的主要虫害及综合防治措施。

1.豆荚蝇:豆荚蝇是大豆生产中的一种重要虫害,主要危害豆荚,导致豆荚变形、裂缝、腐烂。

防治措施包括:清理田间杂草和豆荚上的虫卵,及时收获成熟豆荚,可以采用黄板诱虫、粘虫球等黏陷剂进行监测和防治。

2.豆蝽:豆蝽是大豆生长期内的主要虫害之一,它以吸食豆荚汁液为主,会引起豆荚畸形、减产。

综合治理方法包括:合理轮作和间套作,增加有害昆虫天敌的数量,及时进行防治,如使用化学药剂或生物农药等。

3.大豆蚜虫:大豆蚜虫是大豆病害的重要传播者之一,它会引起大豆叶片黄化、卷曲、凋落,还可能传播大豆花叶病毒等病毒病害。

综合治理方法包括:清除野外寄主植物,增加天敌的数量,适时采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

4.大豆蛾:大豆蛾是大豆生产中的一种较为常见的虫害,幼虫以大豆的茎、叶片为食,导致大豆逐渐萎黄、减产。

综合治理方法包括:培育具有抗病虫能力的品种,采用化学药剂喷雾、灌根等方式进行防治。

5.金银花蝽:金银花蝽是大豆生长期内的一种常见虫害,以吸食大豆的茎、叶片汁液为主。

综合治理方法包括:尽早发现发生虫害的苗圃,清除虫害的泉源,加强调查监测和早期预警,及时采取化学药剂进行防治。

综合防治大豆虫害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选择抗病虫害的品种,选用耐虫害的大豆品种进行种植,减少虫害发生的可能性。

2.必要时可采取化学药剂进行防治,注意选择合适的农药,并按照使用说明进行合理使用。

3.配合使用生物农药,通过增加天敌数量、释放捕食性昆虫等方法进行防治。

4.合理耕作管理,及时清理田间杂草和秸秆,减少虫害滋生的环境。

5.加强田间巡查,及时发现并处理病虫害早期状况,防止虫害扩散。

6.采用合理的轮作和间套作制度,减少虫害的滋生和传播。

7.积极利用生物防治,利用天敌等自然方式控制害虫数量。

8.引入机械防治技术,如粘虫球、黄板诱虫等,用于监测和防治。

大豆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技术

大豆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技术

大豆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技术大豆是我国主要的经济作物之一,被广泛种植和应用。

大豆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常常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袭,导致产量减少,甚至影响豆荚质量。

科学合理地控制和防治大豆病虫害对于保障大豆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介绍大豆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技术,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保护大豆作物。

一、病害防治1、炭疽病炭疽病是大豆的主要病害之一,主要侵袭大豆的叶片和豆荚,给大豆生长发育带来严重的危害。

为了有效防治炭疽病,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选用抗病品种。

通过选择对炭疽病抗性较好的大豆品种种植,可以有效减少病害的发生。

(2)合理施肥。

及时为大豆施用适量的氮、磷、钾等营养元素,提高大豆的免疫力,减少病害的发生。

(3)合理密植。

适当增加大豆的密植程度,可以有效减少病害的传播。

(4)喷洒药剂。

在发病初期,可喷洒杀菌剂,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5%百菌清等,以减少病害的扩散。

2、霜霉病(1)合理轮作。

大豆不宜连作,可适当轮作其他作物,减少霜霉病的发生。

(2)加强通风。

及时修剪大豆植株,增强通风透光,减少病害的发生。

3、根腐病(1)改良土壤。

选用排水性好、通气性强的土壤种植大豆,减少根腐病的发生。

(2)适当施肥。

控制施肥量,避免过量施肥导致根系腐烂。

1、大豆蚜虫(3)人工捕杀。

在发现大豆蚜虫时,可采取人工捕捉、振打等方法,减少虫害的数量。

2、豆莺蛾(1)采用生物防治。

可选用豆莺蛾的天敌豆实蝇进行生物防治,减少害虫的数量。

大豆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技术

大豆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技术

大豆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技术大豆(学名:Glycine max)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重要的农产品出口品。

大豆种植中常常会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袭,严重影响产量和质量。

下面将介绍大豆主要的病虫害及防治技术。

一、病虫害种类及其特征:1. 大豆霜霉病:是大豆常见的重要病害之一,其特征是叶片上出现灰白色霉斑,逐渐扩大,使叶片变黄褪绿,最终落叶。

该病主要在气温较低、湿度较大的环境中发生。

2. 大豆炭疽病:是一种由炭疽菌引起的病害,其特征是在叶片和茎腐烂处出现黑色小斑点,逐渐扩大并形成溃疡,最终导致叶片、茎枯死。

3. 大豆叶蝇:是大豆的主要害虫之一,其特征是幼虫在叶片中蛀食形成白色蛀斑,严重时可导致叶片枯萎、凋谢。

二、防治技术:1. 农艺措施:(1)合理选择适宜的品种。

选择对病虫害抵抗力强、适应能力好的大豆品种。

(2)合理轮作。

避免连作大豆,合理轮作其他作物,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3)土壤改良。

选用有机肥和矿质肥进行合理施肥,提高大豆的抵抗力。

2. 化学防治:(1)及时进行病虫害的防治。

在发现病虫害初期,使用合适的农药进行防治,阻止病虫害的进一步扩散。

(2)注意药剂配方和浓度的选择。

根据不同病虫害进行针对性的选择药剂,按照要求的浓度进行使用,避免药物过量使用。

3. 生物防治:(1)利用益生菌进行防治。

选择对大豆病虫害有效的益生菌,通过种植益生菌植物或使用益生菌制剂进行防治。

(2)引入天敌进行防治。

有些病虫害的天敌对害虫起到很好的控制作用,可以通过引入天敌进行防治。

4. 防治技术结合运用:根据不同的病虫害情况,综合运用农艺措施、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技术,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提高防治效果。

大豆的病虫害防治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技术手段,包括农艺措施、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等,同时还需合理管理土壤和合理施肥,提高大豆的抵抗力和适应能力,从而有效地控制病虫害的发生,保证大豆的产量和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豆主要病虫害的防治
作者:李维东
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20年第10期
大豆原产于我国,国内各地均有栽培,尤以黑龙江省产出的大豆最为著名。

生产中,危害大豆的主要病害有霜霉病、灰斑病、斑枯病、病毒病、灰霉病等,主要虫害有地老虎、红蜘蛛、食心虫等。

无论发生那种病虫害,都会影响大豆的生长发育,导致减产减质。

本文主要介绍霜霉病、灰斑病、斑枯病、地老虎、红蜘蛛、食心虫等的防治。

一、主要病害及防治
1、霜霉病。

霜霉病是危害大豆的重要病害,各产地均有发生,尤以黑龙江、吉林发病率高且发病重,严重影响大豆产量。

发病后一般可造成10%~20%的减产,严重时减产可达30%~50%。

霜霉病属真菌性病害,幼苗、成株叶片、荚及豆粒均可染病。

幼苗发病,初期叶片基部生出褪绿病斑块。

发展后逐渐沿主脉及支脉扩展。

后期全叶褪绿。

严重时全株叶片褪绿。

成株发病,叶片生有圆形或不规则形的黄绿色病斑。

气候潮湿时,病叶背面生有灰白色霉层。

严重时叶片干枯,脱落。

豆荚染病,在荚内出现黄色厚霉层。

病籽粒色白无光泽,表面附有黄白色粉末。

霜霉病高发于生育期气候凉爽的地区。

品种抗性差、昼夜温差大,雨水多、湿度大、排水不良、管理粗放等都易引起霜霉病的高发流行。

2、灰斑病。

大豆灰斑病是世界性病害,也称为褐斑病、斑点病或蛙眼病,属真菌性病害,是生产中常见的病害之一,是我国大豆主产区的重要病害,尤以东北三省为重。

发病后,一般可造成5%~10%的减产,严重时减产可达30%~50%,给农户造成巨大损失。

灰斑病主要危害叶片、籽粒,茎、荚也可染病。

苗期发病,子叶上出现稍凹陷的圆形、半圆形或椭圆形病斑,呈深褐色。

成株期发病,叶片上出现红褐色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的病斑。

病斑中央呈灰白色,病健分界明顯。

高湿环境下,病斑背面布满灰色霉层。

严重时一叶片上可生几十个病斑,导致叶片早脱落。

荚发病,出现圆形或椭圆形病斑,病斑中央呈灰白色,病健分界明显。

种粒上的病斑为中央灰色,边缘红褐色的圆形至不规则形,似蛙眼。

温度和湿度是灰斑病发生流行的重要因素,适宜发病的温度为21~26℃,相对湿度为80~90%,湿度越大发病率越高。

黑龙江省大豆灰斑病发病初期是7月初,8月下旬~9月初达到高峰。

3、斑枯病。

大豆斑枯病属真菌性病害,是危害大豆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主要危害叶片。

叶片发病,从底部叶片开始出现症状。

子叶发病,出现暗褐色不规则状病斑,斑上有小黑点。

真叶发病,生出棕褐色,散生小黑斑点。

严重时多个病斑融合形成大斑块,叶片黄化脱落。

茎和叶柄发病,出现边缘不清晰的暗褐色短条状病斑。

荚染病,生出不规则棕褐色斑点。

温暖多雨,湿度大,夜间多雾,结露时间长等情况易因其病害的高发。

4、防治方法。

防治病害应遵循农业防治与药物防治相结合的原则。

(1)农业防治。

优选抗病品种,与玉米,小麦,高粱,谷子,马铃薯等作物实行3年以上的科学轮作,能够有效减少根腐病、霜霉病、地老虎、蛴螬等病虫害的高发。

整地要彻底,底肥要施足,适时播种。

播种前,要进行拌种处理,可用克霉灵、福美双及敌克松、瑞毒霉等拌种。

田间管理要及时,发现病苗病株,立即清除,减少病原。

结合天气、降水、田间相对湿度等方面的具体情况,科学浇水、控水。

及时追肥,根外追肥,以保证养分充足,从而确保植株健壮生长,为稳产增产奠定基础。

(2)药物防治。

霜霉病,可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5%霜尽可湿性粉剂600倍液,68%倍得利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或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25%瑞毒霉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喷雾防治,10天喷1次,连喷2~3次。

灰斑病,在始荚期至盛荚期,可用50%多菌可湿性粉1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或40%多菌灵胶悬剂1000倍液等喷雾防治,8~9天喷1次,连喷2~3次。

斑枯病,可用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30%绿得保悬浮剂3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7%可杀得微粒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喷雾防治,10天左右喷1次,连喷2次。

二、主要虫害
危害大豆的主要虫害有地老虎、红蜘蛛、蚜虫、食心虫等。

1、地老虎。

苗期,害虫咬断幼苗,造成缺苗断垄。

成株期,害虫取食近地面植株根部表皮,导致根部受伤,使根部的吸收能力下降,植株枯萎死亡。

防治方法。

与玉米、水稻等实行3年以上的轮作。

翻耕整地要彻底,适当晒田,减少虫源。

加强田间管理,培育壮苗健株。

及时清除杂草,控制好田间湿度,为植株创造适宜的生长环境。

利用害虫具有趋光性的特点,进行黑光灯诱杀成虫。

充分利用害虫天敌,如蜘蛛、螳螂、赤眼蜂等防治虫害。

可用2.5%溴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或50%杀螟硫磷1000~2000倍液,或50%杀螟硫磷1000~2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800倍液等喷雾防治。

2、红蜘蛛。

大豆红蜘蛛是危害大豆生产的重要虫害,一般可造成20~30%的减产,高发、严重地块可造成70~90%的减产,可谓损失惨重。

防治方法。

充分利用害虫天敌,如七星瓢虫、食虫蓟马、草蛉等防治虫害。

可用25%克螨特乳油3000倍液,或73%灭螨净3000倍液,或20%扫螨净等喷雾防治,8天左右喷1次,连喷2~3次。

3、食心虫。

大豆食心虫是北方地区常见的害虫。

幼虫蛀入豆荚,取食豆粒,严重时吃光豆粒,严重影响大豆的产量和质量。

防治方法。

充分利用害虫天敌,如赤眼蜂、胡蜂、小茧蜂、白僵菌等防治虫害。

可用80%的敌敌畏乳油制成毒棍进行熏蒸防治,或用2.5%溴氰菊酯乳油、5%来福灵等喷雾防治。

大豆生产中,及时防治各种病虫害的发生发展,是保证大豆产量和质量的前提条件之一,是确保增产增效的重要措施和方法。

(作者单位:161134黑龙江省龙江县杏山镇乡村振兴发展服务中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