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使用、网络特定自我效能与网络成瘾的关系
大学生网络自我效能感、网络人际信任与网络利他行为的关系研究

大学生网络自我效能感、网络人际信任与网络利他行为的关系研究网络自我效能感、网络人际信任与网络利他行为是当今社会中备受关注的议题之一。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大学生们的网络行为也变得日益活跃。
那么,网络自我效能感、网络人际信任与网络利他行为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呢?本文将对此进行探讨,并举出五个例子来证明这种关系。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网络自我效能感是什么。
网络自我效能感是指一个人对于自己在网络环境中处理信息和交流的信心和能力。
网络自我效能感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他们在网络上的行为。
在网络中,大学生表现出的网络自我效能感往往与其能够熟练地使用网络技术有关。
而对于那些在网络中缺乏实践经验的大学生,他们的网络自我效能感往往比较低。
其次,我们需要了解网络人际信任的概念。
网络人际信任是指一个人在网络中对于其他人的信任程度。
网络人际信任是与网络自我效能感密切相关的。
当大学生们在网络中具有较高的自我效能感时,他们也更容易对其他人产生信任感。
相反,当他们在网络中感受到或遭遇了不良的行为时,他们的网络人际信任就可能降低。
第三,我们需要了解网络利他行为的含义。
网络利他行为是指为了帮助他人而进行的行为,这种行为在大学生中尤其常见。
网络利他行为可以分为多种类型,例如分享知识、帮助解决问题、提供建议等等。
当大学生们具有较高的网络自我效能感与网络人际信任时,他们也更愿意参与到网络利他行为中。
下面,我们来具体探讨这三个因素之间的关系,并提供五个例子:一、网络自我效能感与网络人际信任的关系网络自我效能感和网络人际信任之间存在着比较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具体来说,当大学生具有较高的网络自我效能感时,他们更有可能对其他人产生信任感。
这是因为他们相信自己的技能足够强大,能够在网络中找到正确的答案或者处理问题。
另一方面,当大学生感到对网络技术的掌握不足时,他们往往会对其他人产生怀疑,并且缺乏对他们的信任。
因此,网络自我效能感是建立网络信任关系的一个重要因素。
大学生网络使用、网络特定自我效能与网络成瘾的关系

大学生网络使用、网络特定自我效能与网络成瘾的关系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大学生使用网络的现象日益普遍。
大学生使用网络的频率越来越高,网络已经成为他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然而,随之而来的一些问题也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比如网络成瘾、网络使用过度等。
这些问题引起了人们的担忧,那么,大学生网络使用、网络特定自我效能与网络成瘾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呢?首先,大学生网络使用量越来越大是一个不容置疑的事实。
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网络不仅为大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而且也为大学生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和学习的平台。
另外,大学生通过网络可以更方便地完成学术研究和课业任务。
其次,网络特定自我效能对大学生的网络使用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网络特定自我效能可以理解为个体对自己在网络上能够实现某种目标的信心度量。
如果一个大学生在网络上获得了很高的自我效能,那么他可能会更加自信地去使用网络,从而更加愿意花费更多的时间在网络上。
另外,一个在网络上取得成功的大学生也可能会更加倾向于将自己的精力放在网络上,从而更容易沉迷于网络。
最后,大学生网络成瘾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网络成瘾可以理解为个体无法自控地、过度地、或者无止境地在网络上花费时间和精力。
当一个大学生被网络成瘾所困扰时,他可能会表现出以下症状:网络使用过度、疏远家人朋友、丧失学习能力、心理压力过大等。
总之,大学生网络使用、网络特定自我效能与网络成瘾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一定的关系。
网络成瘾并非一种病态行为,而是一种可控的行为。
因此,在大学生网络使用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控制自己的网络时间,并且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这样才能真正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提高自身能力。
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风险感知、学习自我效能感和游戏成瘾的关系探析

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风险感知、学习自我效能感和游戏成瘾的关系探析一、本文概述随着网络科技的飞速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网络游戏已成为大学生休闲娱乐的重要方式之一。
然而,过度沉迷于网络游戏可能导致大学生出现学业成绩下滑、社交障碍、身心健康受损等问题,这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因此,本文旨在深入探究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特别是风险感知、学习自我效能感和游戏成瘾之间的关系。
通过揭示这些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本文旨在为预防和干预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在研究方法上,本文将采用文献综述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通过系统梳理国内外关于网络游戏成瘾、风险感知和学习自我效能感的相关文献,了解当前研究的进展和不足。
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实证研究方法,收集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风险感知和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实际数据,并运用统计分析方法揭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本文的研究意义在于,一方面可以丰富和完善网络游戏成瘾的理论体系,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另一方面,可以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家庭教育和政策制定者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措施,帮助大学生合理使用网络游戏,促进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二、文献综述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游戏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过度沉迷于网络游戏可能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学业和社交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探讨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风险感知、学习自我效能感和游戏成瘾的关系三个方面对相关文献进行综述。
风险感知是指个体对潜在风险的主观感受和认知。
在网络游戏成瘾领域,风险感知主要涉及大学生对网络游戏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的认识和评估。
已有研究表明,风险感知与网络游戏成瘾之间存在显著关系。
当大学生意识到网络游戏可能对其学业、健康和社会关系产生负面影响时,他们更有可能减少游戏时间,降低成瘾风险。
然而,也有部分大学生可能因为对风险认知不足或忽视,而沉迷于网络游戏。
大学生网络成瘾及与自我控制关系的调查

判定标准
定义
相关统计
近年来,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比例呈现上升趋势,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影响因素
大学生活的自由度较高,学生面临的学习、就业等压力增大,以及社交网络的普及等,都是导致大学生网络成瘾比例上升的因素。
深入研究网络成瘾成因
鼓励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多学科进行合作研究,从多角度全面解析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
跨学科合作研究
研究可关注网络成瘾对大学生长期发展和心理健康的影响,为干预策略提供更长远的视野。
关注网络成瘾的长期影响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营造健康的校园文化
设定合理的网络使用时长
建立心理辅导机制
丰富校园文化活动,鼓励学生参与体育、艺术、社会实践等线下活动,降低对网络的过度依赖。
学校可设定网络使用时长限制,引导学生合理安排时间,避免沉迷网络。
针对已出现网络成瘾倾向的学生,建立心理辅导机制,提供心理干预和帮助。
1
2
3
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深入探讨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成因,为预防和干预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
通过提高大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如开展时间管理培训、心理健康教育等,可有效降低网络成瘾的风险。
01
自我控制能力
自我控制能力较强的大学生,能够较好地平衡网络使用和现实生活,网络成瘾的风险相对较低。
02
自我控制与网络成瘾的关联
数据显示,自我控制与网络成瘾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即自我控制能力越差,网络成瘾的风险越高。
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的目标人群为在校大学生。
抽样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按照年级、性别等因素进行分层,确保样本具有代表性。
大学生网络使用、网络特定自我效能与网络成瘾的关系

大学生网络使用、网络特定自我效能与网络成瘾的关系大学生网络使用、网络特定自我效能与网络成瘾的关系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快速发展,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逐渐离不开网络。
他们使用网络进行学习、社交、娱乐等各种活动,使得网络成为现代大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过度使用网络可能导致成瘾,影响大学生的学业和生活。
在这种背景下,研究大学生网络使用和网络成瘾之间的关系以及网络特定自我效能的作用,对于发展有效的干预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大学生网络使用与网络成瘾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网络的普及使得大学生可以随时随地与他人交流和获取信息。
然而,网络使用过度可能导致网络成瘾。
大学生可能过度依赖网络,对网络活动产生强烈的欲望,并且无法自控。
他们可能整天沉浸在社交媒体、在线游戏等网络活动中,忽视了学习和其他必要的活动,从而影响了他们的学业和生活。
其次,网络特定自我效能对大学生网络使用和网络成瘾之间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
网络特定自我效能是指大学生对自己在网络上完成任务的能力和信心的评估。
当大学生对自己在网络上的能力和信心较高时,他们更有可能更理智地利用网络,控制自己的网络使用量,避免过度使用网络和网络成瘾的发生。
而反之,当大学生对自己在网络上的能力和信心较低时,他们可能更容易沉迷于网络,并且无法自控。
因此,提升大学生的网络特定自我效能,有助于减少网络成瘾的发生。
为有效帮助大学生解决网络成瘾问题,提高他们的网络特定自我效能,以下是一些建议:1. 提高大学生的网络素养和技能。
通过开设相关的网络素养培训课程,教授大学生正确和有效地使用网络,提高他们在网络上的技能和自信心。
2. 引导大学生进行合理规划和时间管理。
教育大学生如何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将网络使用和其他活动进行平衡,避免过度依赖网络。
3. 增加线下社交和娱乐活动。
大学生在校内外举办各种活动,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拓宽社交圈,减少对网络的依赖。
4. 建立良好的家庭和社会支持系统。
大学新生网络使用时间与网络成瘾的关系_有中介的调节模型

大学新生网络使用时间与网络成瘾的关系_有中介的调节模型引言: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大学生对于网络的依赖程度逐渐增加,网络使用时间也呈现出日益增长的趋势。
然而,过度使用网络可能导致网络成瘾,这对大学生的学业和身心健康都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大学新生网络使用时间和网络成瘾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构建中介的调节模型。
一、网络使用时间与网络成瘾的关系在当前社会中,大学新生使用网络的时间逐渐增加。
虽然网络为大学生提供了许多便捷的学习和生活方式,但是过度使用网络也可能成为一种不健康的行为。
研究表明,长时间使用网络会导致身体久坐、眼睛疲劳和学习效率下降等问题。
此外,网络使用时间过长还会占用大量的学习和社交时间,影响大学生的社交能力和亲密关系的建立。
网络成瘾是指个体对互联网的强烈依赖和无法自控的现象。
大学生因为学业压力、人际关系的困扰等原因,更容易陷入网络成瘾的泥淖。
研究发现,网络成瘾会对大学生的学业表现产生负面影响,进而影响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此外,网络成瘾还可能引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伤害。
二、网络使用时间对网络成瘾的中介作用网络使用时间对网络成瘾具有一定的影响。
长时间使用网络会增加个体进入网络陷阱的风险,进而导致网络成瘾。
研究显示,每天使用网络超过4小时的大学生,其网络成瘾的风险明显增加。
此外,网络使用时间还通过影响人的学习动机、社交关系和心理健康等方面,进一步间接影响网络成瘾。
长时间使用网络会使个体对学业失去兴趣,降低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从而增加网络成瘾的可能性。
同时,过度使用网络可能导致与家人和朋友的社交时间减少,给社交关系带来压力,进而导致网络成瘾。
此外,过度使用网络还可能使个体产生孤独感、焦虑和消极情绪等,进而使其更容易陷入网络成瘾的状态。
三、社会支持对网络使用时间与网络成瘾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社会支持在大学新生网络使用和网络成瘾之间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良好的社会支持可以减缓网络使用时间对网络成瘾的中介作用。
大学生网络成瘾与自我同一性、自我控制能力的关系

c le e su e t ol g t d n s,a d t fe v d n e f rt e p e e to fi tm e d i t n i olg t de t . eho S ud n s n o o fr e i e c o h r v n in o n e ta d ci n c le e su n s M t ds o t e t wee r c u td fo 1 ls e n a c ran u ie st n Hu e r vnc y t e me o fsr t i d r n o s mpl . r e r ie r m 6 c a s s i e t i n v riy i b ip o i e b h t d o tai e a d m a h f i ng
表 2 两组自 我同一 性三尺 自 度、 我控制能力的差异比较( s ±)
北 省某 所大 学选 取 大 一到 大 四共 1 6个 班 级 的学 生 作 为 被试 , 发放 问 卷 23 0份 , 除 不 完 整 的 数 据 后 , 0 剔 得
到有 效 问 卷 196份 , 效 率 为 8 . % 。其 中男 生 8 有 63 9 5人 , 6 女生 10 1人 。其 中量 表 为 纸 笔 自陈 问 卷 , 2 采 用统 一 的指 导语 , 测试 完成 后 当场 回收 问卷 。
大学生网络使用与网络成瘾的关系研究

维普资讯
§
£
0
5 2
茂 名学 院学报
5
4
3
2
20 06年
l
2 网络成囊问卷 根据美 国匹兹堡大学教授 Y ug ) on 设计 的网络 成瘾 问卷修订而成 。包括 2 o个 问题 , 个 问题 按上 网 每
频率 分 五级 水 平 的调 查 问卷 , 问 卷 调 查 中所 得 的 分数 越 高 , 明 沉 迷 于 互 联 网 的程 度 就 越 严 重 , on 使 用 的 过 程 中有 在 表 Y ug在
大 学 生 网络 使 用 与 网络 成 瘾 的关 系研 究
李 志鸿
( 名学院师范学院, 茂 广东 茂 名 550 ) 200
摘
要 : 大 学 生 网络 成 癌 现 象 日益 引起 学校 和社 会 的 关 注 , 2 4名 大 学 生 的 网 络 使 用 和 网络 成 癌 的调 查 表 对 网的使用正在给用户的生活造 成许多 严重 的问题 , 需要 立即去解 决。本研 究采用 这个 分 类标准 , 把被试分为没有成瘾症状 、 有轻微成瘾症状和有严重成瘾症状 。
13 施 测 .
18 上 网学 生 的调 查 中发 现 ,6. % 的学 生 患有 网络 综 合 症 口 。钱 铭 怡 对 北 京 l 高 校 近 50名 本 科 生 进 行 抽 测 , 56名 3 4 】 2所 0 结
果 表明有 64 .%的大学生有 网络成瘾倾 向 。因此 , 】 本研究通过对大 学生上 网情 况的调 查分析 , 了解 大学生 的 网络 使用 和 网络成瘾状况及其关系, 为引导大学生科学使用 网络提供依据。
成 为研 究 的 热 点 。
网络成瘾是指在无物质成瘾 物作用下的上网行 为冲动失控 ,随着上 网乐趣 的增强而 沉溺于 网络世 界 ,忽视现 实生活 的存在或对现实生活不满足,最后导致个体 明显 的社会 、心理功能损害I 。作为 网络使 用的主力军 ,大学生正在 成为 网 t 】 络成瘾 的高发人群。Shr 19 ) 的研究 表明 ,l%的大学 生 网络 使用 过度 ,有 负面效 应。在一 项对 广州 五所 大学 ee r(97 e 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引言
目前, 我国网络使用越来越普及, 网民规模持续
大学生网络使用的 这 种 现 状, 以及网络使用给大学 生带来的危害, 引 起 了 研 究 者 的 广 泛 关 注。众 多 研 以期为 究者开始探讨影响 大 学 生 网 络 成 瘾 的 原 因, 预防干预大学生网 络 成 瘾, 进而减少网络成瘾对大 学生的危害提供依据 。 现有的研究取得了丰富的研 究成果, 分别在网络自身的特点 、 网络使用者的个体 因素, 以及环境因素等三个方面发现了网络功能 ( Li & Chung , 2006 ) 、 Phillips , & 个 体 的 自 尊 ( Armstrong , Saling , 2000 ) 、孤 独 ( Moody ,2001 ) 、人 格 特 点 ( Young , 1998 ; 林 绚 晖, 2001 ; 雷 雳, 2005 ) 、 柳 铭 心, Mastro , & Eastin , 2001 ) 、 个体认知 ( LaRose , 父母教 2003 ) 、 Kim , & 养方 式 ( 张 兰 君, 家 庭 暴 力 ( Park , Cho , 2008 ) 等因素在 大 学 生 网 络 成 瘾 中 的 作 用 。 然 而, 纵观这些研究, 尚不能很好地回答这样一个现实 的问题, 即为什么很多大学生都在使用网络, 但有的 会发展成网络成瘾, 而有的却没有? 显然, 在网络使 用行为与网络成瘾之间还存在一些影响到两者关系 的因素 。 目前, 在行为研究领域, 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认识 Larson , & Arm到自我效能对行为的重要 性 ( Bonitz ,
* 基金项目: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资助项目( IRT0710 ) ;北 京 师 范 大 学 认 知 神 经 科 学 与 学 习 国 家 重 点 实 验 室 资 “十一五 ” 助项目;国家教育科学 规划 2010 年度国家 重 点 课 题 ( ACA100004 ) ;北 京 市 教 育 科 学 规 划“十 一 五 ” 重点课题 ( AFA07095 ) . E-mail : fangxy@ bnu. edu. cn 通讯作者:方晓义,
表1 大学生的性别 、 年级 、 专业类型 、 学校 类型的分布
性别 年级 大一 大二 大三 大四 总数 人数 男 364 273 309 175 1121 219 146 161 111 637 女 142 124 144 64 474 文科 136 134 136 34 440 理工科 228 139 173 141 681 重点 211 123 103 50 487 一般 153 150 206 125 634 专业类型 学校类型
摘
100875 ; 2. 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 430074 )
100875 ; 3. 华中科技大学政教系 , 武汉
要 : 为了探讨大学生的网络特定自我效能对网络 使 用 行 为 与 网 络 成 瘾 之 间 关 系 的 影 响 , 选取武汉五所大学的
1121 名学生为被试开展研究 。 测量问卷包括陈淑 惠 编 制 的 中 文 网 络 成 瘾 量 表 、 根 据 CNNIC 报 告 改 编 的 网 络 使 用 问卷 、 经修订的 Eastin 和 LaRose 的网络使用自我效能问卷和 自 编 的 网 络 控 制 自 我 效 能 问 卷 。 研 究 结 果 发 现 , 大学 生最经常使用的网络功能是在线娱乐 , 其次是信息收集 , 再次是网络游戏和网 络 社 交 , 使用最少的是网上交易。大 学生的网络使用行为存在性别和年级差异 。 在受测群体 中 , 有 12. 2% 的 大 学 生 网 络 成 瘾 , 成瘾比例存在性别和年 级差异 。 大学生的网络特定自我效能存在性别和 年 级 差 异 。 大 学 生 的 每 周 上 网 天 数 、 网 络 游 戏、 网络社交和网上 交易等行为对网络成瘾有直接的预测作用 。 大学生的网络使用行为不但会直接 影 响 网 络 成 瘾 , 而且还通过网络使 用自我效能和网络控制自我效能间接影响网络成瘾 。 结果对网络成瘾的预防和干预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关键词 : 网络使用 ; 网络成瘾 ; 网络使用自我效能 ; 网络控制自我效能 ; 大学生
络成瘾的关 系;( 4 ) 网 络 使 用 自 我 效 能 和 网 络 控 制 自我效能在网络使用行为与网络成瘾的关系中的作 用 。 我们假设:( 1 ) 大 学 生 的 网 络 使 用 行 为 存 在 性 别和年级差 异;( 2 ) 不 同 性 别 和 年 级 的 大 学 生 网 络 成瘾的比例 不 同;( 3 ) 不 同 性 别 和 年 级 的 大 学 生 的 网络特定自 我 效 能 存 在 显 著 差 异;( 4 ) 大 学 生 的 网 络使用行为 对 网 络 成 瘾 具 有 预 测 作 用;( 5 ) 大 学 生 的网络使用自我效能和网络控制自我效能对这种预 测关系的作用不同:网 络 使 用 行 为 通 过 网 络 使 用 自 我效能, 对网络成瘾有正向的预测作用;而通过网络 控制自我效能, 对网络成瘾有负向的预测作用 。
2 2. 2. 1
研究工具 网络成瘾 采用陈淑惠编制的 中 文 网 络 成 瘾 量 表 ( Chinese
CIAS ) 。 该 量 表 有 26 题, Internet Addiction Scale , 分 为网络成瘾核心症 状 和 成 瘾 相 关 问 题 两 个 分 量 表 。 其中网络 成 瘾 核 心 症 状 分 量 表 包 括 网 络 成 瘾 耐 受 性、 强迫性上网行 为 、 网 络 成 瘾 戒 断 反 应 三 个 维 度, 成瘾相关问题分量 表 包 括 人 际 与 健 康 问 题 、 时间管 “1 = 很 不 符 理问题两个维度 。 问 卷 为 4 点 计 分, 从 “4 = 非常符合 ” , 合” 到 总 分 在 26 - 104 分 之 间 。 得 分越高, 代表网络 成 瘾 倾 向 越 严 重, 总 分 高 于 63 分 即可判定为网络成瘾 ( Ko et al. ,2009 ) 。 在 本 研 究 中, 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 0. 94 。 2. 2. 2 网络使用 采用自 编 问 卷 。 根 据 中 国 互 联 网 络 信 息 中 心 ( CNNIC ) 2006 年 7 月 发 布 的 第 18 次《中 国 互 联 网 619
2010 年 4918 ( 2010 ) 060618626 文章编号 :1001-
心理发展与教育 中图分类号 : B844. 3 文献标识码 : A
第 6 期
大学生网络使用 、 网络特定自我效能与网络成瘾的关系
罗喆慧
1
*
万晶晶
3
刘勤学
1
方晓义
1, 2
( 1. 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 , 北京 习国家重点实验室 , 北京
扩大, 互联网普 及 率 平 稳 上 升 。 根 据 中 国 互 联 网 络 信息中心 ( CNNIC ) 2010 年 7 月 发 布 的 第 26 次《中 , 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 统 计 报 告 》 截 至 2010 年 6 月 30 日, 中国网民规模达 到 4. 2 亿 人, 较 2009 年 底 增 长 2. 9% 。 网络 是 一 把 双 刃 剑, 在带来很多益处的 同时, 也导致了 很 多 问 题 。 其 中 比 较 突 出 的 就 是 网 络成瘾 。 第 24 次《中 国 互 联 网 络 发 展 状 况 统 计 报 ( CNNIC , 2009 年 7 月 ) 中 指 出, 目前中国有 告》 16. 4% 的网 民 表 示 一 天 不 上 网 就 感 觉 难 受, 也有 17. 4% 的网民觉得与现实相比, 更愿意待在网上, 平 均每 6 个网民里有 1 个有上网成瘾的倾向 。 在规模 庞大的网民中, 大学生已经成为各个人群中网络使 用最多的一个群体( 第 23 次《中 国 互 联 网 络 发 展 状 , 2009 年 1 月) 。 大学生不仅成为网络 况统计报告 》 而且网络使用给大学生身心 使用最多的一个人 群, 2008 ; 姚 发展带来了 很 多 负 面 影 响 ( 顾 潍 文, 陈 越, 2007 ;余一昊, 2007 ) 。 玉红, 郝清华, 刘格林, 杜亚松,
618
罗喆慧
万晶晶
刘勤学等:大学生网络使用 、 网络特定自我效能与网络成瘾的关系
strong , 2010 ; Luszczynska , Benight , & Cieslak , 2009 ; 2009 ;孟慧, 2010 ) 。 张韫黎, 陆昌勤, 梁巧飞, 时艳阳, 自我效能( self-efficacy ) 的概念最早来源于 Bandura , 是指人们对组织和执行某一行为以达到某种成绩所 1986 ) 。 当个体拥有高 需要的能力的判断( Bandura , 水平的自我效能时, 他对于完成某一行为的信心也 就越高, 他也越 可 能 会 去 执 行 这 一 行 为 。 在 网 络 使 有研究者针对网络使用提出了网 用行为研究领域, ISE ) 的概念, 络自我效能 ( Internet self-efficacy , 指的 是相信一个人有能力组织和执行网络活动来达到指 2004 ) 。 目前, 定目标的信念( Hsu & Chiu , 网络自我 效能 成 为 研 究 网 络 成 瘾 影 响 因 素 的 一 个 新 趋 势 ( Whitty & McLaughlin , 2007 ;魏 岚, 梁 晓 燕, 高 培 霞, 2007 ) 。 有些 研 究 发 现, 网络使用的时间和网络自 我效 能 之 间 存 在 一 定 的 相 关 ( Eastin & LaRose , 2000 ; Tsai & Tsai , 2003 ; Wu & Tsai , 2006 ; Hong , 2006 ; Whitty et. al. , 2007 ) ;网络 使 用 和 网 络 自 我 效 能是相互 促 进 的 一 个 过 程 ( 梁 晓 燕, 魏 岚, 章 竞 思, 2007 ) 。 但也有研究 者 发 现 两 者 之 间 没 有 显 著 的 相 关 ( Yang , Lay , Tsao , Liou , & Lin , 2007 ; Lee & Tamborini , 2005 ) 。 不过, 在很长一段时间研究者关 注的都是网络使用 自 我 效 能, 即个体认为自己能够 有研究者在网 使用网络功能的 能 力 的 信 心 。 后 来, 络使用自我效能 的 基 础 上 提 出 网 络 特 定 自 我 效 能, 并发现网络特定自我效能可以更好地预测网络的使 2007 ) 。 有 研 究 者 进 一 步 地 从 用( Kevin & Stephen , 网络特定自我效能 中 又 分 出 网 络 控 制 自 我 效 能, 指 的是个人认为自己能够控制自己网络使用行为的能 力的信心, 并发现 网 络 自 我 控 制 效 能 与 网 络 使 用 有 2009 ) , 关( 欧阳益, 自我控制与网络游戏成瘾负相 关( Kim ,Namkoong ,Ku ,& Kim ,2008 ) 。 纵观目前的研究, 主要存在以下两方面的不足: 其一, 几乎没有研 究 者 在 一 个 研 究 中 同 时 考 察 网 络 使用自我效能和网 络 控 制 自 我 效 能 的 不 同 作 用, 也 没有对两种网络 特 定 自 我 效 能 的 作 用 进 行 比 较 的; 其二, 先前的研究 或 者 考 察 了 网 络 使 用 行 为 和 网 络 自我效能的关系, 或者考察了网络成瘾和网络自我 效能的关系, 鲜有考 察 网 络 特 定 自 我 效 能 对 网 络 使 用行为和网络成瘾之间关系的影响 。 而本研究希望 通过考察 网 络 特 定 自 我 效 能 对 上 述 两 者 关 系 的 影 来解释为什么大学生都在使用网络, 有些网络成 响, 瘾, 有些没有网络成瘾 。 我 们 将 通 过 研 究 探 讨:( 1 ) 大学生的网 络 使 用 行 为 的 特 点;( 2 ) 大 学 生 网 络 特 定自我效能 的 特 点;( 3 ) 大 学 生 网 络 使 用 行 为 与 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