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品牌正快速进入并垄断中国市场

合集下载

外资进入对国内企业的影响

外资进入对国内企业的影响

外资进入对国内企业的影响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自由贸易的加速发展,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和投资合作趋于频繁。

作为全球性的经济体系,外资进入已成为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

然而,这种趋势对国内企业产生哪些影响,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本文从不同角度来探讨外资进入对国内企业的影响。

一、激发竞争,促进创新外资进入引起的竞争压力,可以迫使国内企业加速创新转型,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以适应市场的需求,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并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

例如,在20世纪90年代,外资大规模进入中国汽车市场,引发了国内企业的激烈竞争。

在这种竞争中,国内车企不断向国外先进技术进行学习和开发,加速了自身的技术升级和品质提升,最终推动了中国汽车行业的高速发展。

二、促进资本、技术流入外资进入不仅带来了大量的资本流入,而且也将更加先进的技术、管理经验等引入到国内企业中,为国内企业的长期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持和管理经验。

比如,苹果公司在中国建立了多个研发中心和工厂生产基地,为国内企业提供了就业机会和技术学习的平台,更让中国的苹果供应链不断向上升级。

同时,苹果公司的先进管理经验也被国内企业所借鉴和学习,帮助国内企业更快速、更有效地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三、影响国内业态格局外资进入也会影响到国内行业的格局和发展方向。

在外资的进入下,一些原本由国内企业垄断的行业逐渐向多元化、国际化的方向发展,如互联网、金融业、物流等。

同时,外资也为一些行业引入了新的业态和经营模式,对国内企业形成了推动和促进的作用。

例如滴滴出行、UBER入驻后,中国出租车市场重新洗牌,打破了原本不允许外资的局面,进入了新一轮进化。

四、对国内企业造成压力然而,外资进入也给国内企业带来了压力。

在国内企业本身实力相对较弱的情况下,不能承受外资带来的高水平产品和服务竞争,导致一些企业不得不面临倒闭、兼并等风险。

例如,瑞典家具巨头宜家的进入给国内家具企业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尽管在品质和技术上有所差距,但是宜家的营销和服务等方面做得非常优秀,让国内消费者有了更多的选择权,国内家具企业也必须进行转型和提升才能与之匹敌。

外资进入中国市场的影响

外资进入中国市场的影响

外资进入中国市场的影响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外资陆续涌入中国市场。

外资作为一股强大的经济力量,其进入中国市场的影响可谓是深远而复杂的。

接下来,我将从三个方面探讨外资进入中国市场的影响:经济、文化和社会。

一、经济:外资进入中国市场,首先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一方面,外资可以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中国企业的升级换代,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增强国内企业的竞争力;另一方面,外资还可以促进中国市场的开放和国际化,增加市场竞争,促进价格竞争,使消费者受益。

同时,外资还可以为中国带来巨大的外汇收入,促进人民币国际化和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

但是,除了带来经济增长和创造就业机会,外资进入中国市场也带来了某些负面影响。

例如,外资的迅速扩张可能会导致某些行业的垄断,削弱国内企业的竞争力;另外,外资可能会把一些价格竞争力弱的国内企业挤出市场,给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因此,在引入外资的同时,政府还需要加强产业政策和监管力度,维护市场的公正和竞争。

二、文化:外资的进入也会对中国文化产生影响。

外资引进的文化产品和消费模式会对传统的中国文化产生冲击和影响,从而促进中国文化的转型和现代化。

同时,外国文化也会对中国年轻一代产生影响。

相信许多人都有看过美剧、日剧、韩剧的经历,这些作品的推广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快了国际文化的交流,加深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了解。

然而,外资并不一定是文化的完全功臣。

随着外资的进入,一些国内企业更迭,本土文化渐渐消失。

去年,就有不少网友痛斥国内某热门电影剧院舞台衍生“代开场”,批评这种从外国文化引进、人云亦云、单调埋伏的文化环境。

三、社会:外资带来的不仅仅是经济、文化上的影响,它还会对中国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首先,外资的进入可以促进员工和企业的素质提升。

在外资公司成长起来的员工,大多是在外资公司学到的工作方式和方法。

因此,可以预见,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中,外资公司逐渐成为许多年轻人的梦想。

但是,正如刚才所提到的,外资进入也可能导致某些行业的垄断,从而引发社会不公平的现象,导致失业人口增加,对社会造成影响。

我国外资并购中的反垄断法律问题

我国外资并购中的反垄断法律问题
3 9
现 在 产 品的价 格方面 ,如单方 涨价或 者 限制 生产 数 量 。一旦 合并企业 这么做 了, 那么该产 品的上下游 产 业 或者是直接消 费者就会或多或 少地 受到影响 , 至 甚
于改变市 场结 构 , 出现 “ 一边倒 ” “ 、 一手抓 ” 局面跚。 的
的价值 所在 , 与其在 消费市场 上厮杀 , 不如在资 本 远
市场上 收购竞争 对手更 为有利 。而此时 正是外资 大 鳄并 购中国企业 的绝佳 机会 。因此在某些 行业的 并 购不但 没有减少 反而 愈加剧烈 。 外 资并购一 方 面 。作为市场 经济条 件下一种 优 胜劣 汰的机制 , 有调 节生 产, 具 优化 资源配置 , 强公 增 司实力 与竞 争力 进而推 动我 国整 体经济 和技 术发 展 的 巨大 积极 作用 。 国公 司在 中国的发展 . 跨 还更新 了 中国企业 的发展 观念 , 对整个社会 层面 的观念 、 并 结
G P并不 能真正 反映 一个 国家 的发达 程度 , 是个 D 它 地域 的概 念 , 虽然财 富在这个 国家创造 出来 了 , 但如 果 控制权 掌握在外方 手中 ,于一个 国家而 言也没有
太多 的好 处 ,可 能还会直接威 胁 国家经济 安全和 国
家主权 。 必须绝 对控股 、 须是行业 龙头 企业 、 “ 必 预期 收益 必 须超 过 1 %” 这 三个 “ 须 ” 一 些外 国企 5 , 必 是 业 目前在 华并 购战略 的基 本要 求 [。根据 已有 的并 1 ] 购实例 , 方先是 凭借 自身 规模 、 金 、 外 资 技术 、 才 、 人
管理 、 形资产等方 面的优势 , 无 同时利用 我 国急于招 商引资 的心理和行政 上的压力 。提 出种 种不平 等条 件, 如坚持 与我企业 的优质资产 合资 、 求控股 独资 要 或 者控制企 业经营权 等 : 然后在 并购后 提 出“ 资扩 增 股” 建议 , 垮 中方 意志 , 拖 迫使 中方 出让 全部股权 。 一

触目惊心:外资对中国市场的控制

触目惊心:外资对中国市场的控制

触目惊心:外资对中国市场的控制据商务部《2004跨国公司在中国报告》显示,在轻工、化工、医药、机械、电子等行业中,跨国公司子公司所生产的产品己占据国内1/3以上的市场份额。

据《中国产业地图》(中国并购研究中心)一书指出,中国每个已开放产业的前5名都由外资公司控制,在中国28个主要产业中,外资在21个产业中拥有多数资产控制权。

啤酒行业:60多家大中型企业只剩下青岛和燕京两个民族品牌,其余全部合资;玻璃行业:最大的5家已全部合资;电梯行业:最大的5家均为外商控股,占全国产量的80%以上;家电行业:18家国家定点企业中11家合资;化妆品:被150家外资企业控制;医药行业:20%为外商控制;汽车工业:外国品牌占销售额90%!在感光材料行业,美国柯达于1998年仅出资3.75亿美元就实行在华全行业并购,2003年又收购了乐凯20%国有股,已占有中国感光材料市场至少50%的份额,富士公司对中国市场的占有率超过25%。

据国家工商总局调查:美国微软占有中国电脑操作系统市场的95%,瑞典利乐公司占有中国软包装产品市场的95%,法国米其林占有中国子午线轮胎市场的70%;在手机行业、电脑行业、IA服务器、网络设备行业、计算机处理器等行业,跨国公司均在中国市场占有绝对垄断地位。

在高科技领域:如手机行业,由于本土企业上游技术、关键零部件乃至生产线大部分从跨国公司购买,跨国公司早已从中赚够了。

近期跨国公司开始采用低价策略,挤压国内手机厂商的利润空间,意在赶尽杀绝。

国内手机行业除了自有品牌外没有核心部件的核心技术,2005年以来全部亏损,市场占有率严重萎缩,纷纷退出市场。

在流通领域,占有主导份额的大型超市领域,外资控制的比例已高达80%以上,中国零售企业只能在中低端市场经营。

随着外资的延伸,低端市场也将面临逐渐萎缩的危险。

零售业是最能吸纳劳动就业人口的领域,竟然也任由外国的‚资金密集型‛企业前来掌控,真是走火入魔。

业内有人指出:流通渠道可以控制工业命脉,如果放任外资企业占领我国的流通渠道,中国的企业终将沦为国外流通企业贴牌产品的加工车间。

浅析化妆品的品牌文化塑造—以佰草集为例

浅析化妆品的品牌文化塑造—以佰草集为例

浅析化妆品的品牌文化塑造—以佰草集为例摘要在西方化妆品牌逐步向中国渗透,并占据垄断地位的同时,上海家化旗下的高端化妆品牌佰草集凭借独特的品牌理念和文化内涵及传播方式,突破了国际强势品牌的重重包围,成为第一个进入国内一线百货公司开设化妆品专柜、第一个在法国丝芙兰连锁门店内进入销售前10名并实现盈利的中国化妆品品牌。

本文从几个方面浅析了佰草集的品牌文化建设,希望对国内化妆品企业构建品牌文化和提升品牌文化竞争力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品牌定位;文化理念;传播方式;文化竞争力Analysis cosmetics brand cultureshape-HerboristSummaryWith the Western make-up brand penetrating into China market gradually and taking the place of monopoly, high-end brand Herborist of Shanghai Jahwa's beat the surrounded interna tional brand and became the first to enter the domestic first-line department store by setting up cosmetics counters and the first Chinese cosmetic brand domestic brand who entered into top 10 in sales and profit in France Sephora chain because of a unique brand concept and culture c onnotation and mode of transmission. This paper briefly analysis the Herborist brand culture c onstruction from the following aspects, Hope it can draw lessons from a meaning for the build up of domestic cosmetics enterprises brand culture and improvement of brand culture compet itiveness.Keywords:Brand positioning; Culture ideas; Mode of transmission; Cultural competitiveness目录一、引言 (1)二、文献综述 (1)三、中国化妆品市场现状分析 (3)(一)本土化妆品与国际化妆品企业的竞争和差距 (3)1、国际品牌独霸化妆品的中高端市场,民族品牌在高端市场上近乎空白 (3)2、外资、合资企业占据中国化妆品的大部分市场份额 (3)3、国际品牌开始延伸到二、三级市场,本土品牌面临更严峻的考验 (4)(二)民族化妆品品牌的出路 (4)四、“佰草集”的发展历程 (5)(一)“佰草集”企业简介 (5)(二)“佰草集”品牌发展之路 (5)五、“佰草集”品牌文化的建设 (6)(一)独具特色的产品定位 (6)(二)深刻而丰富的文化内涵 (6)(三)自然平衡的品牌理念 (7)(四)彰显中国韵味的品牌传播 (7)(五)时尚精准的体验营销方式 (8)六、对化妆品塑造品牌文化的建议 (9)(一)注重重产品创新,发挥独特的文化优势 (9)(二)坚持品牌的宣传推广,采用全方位的销售模式 (9)(三)突出品牌文化内涵,塑造民族品牌形象 (10)(四)打造优质服务品牌,塑造良好的品牌文化 (10)七、结束语 (11)参考文献 (12)致谢 (13)浅析化妆品的品牌文化塑造—以佰草集为例一、引言在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版图中,化妆品业是一个正处在蓬勃发展当中的朝阳产业,也是中国市场增长速度最快的行业之一。

外资并购在我国的正负效应

外资并购在我国的正负效应

外资并购在我国的正负效应外资并购是指外国企业通过购买我国企业的股权或资产来投资的行为。

作为中国逐渐开放的一项重要经济政策,外资并购在我国的发展引起了广泛关注。

这一现象既带来了积极的影响,也引发了一些负面效应。

正效应一:促进经济发展与结构调整外资并购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外国企业带来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为我国企业提供了重要支持,推动了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

外资并购不仅加速了在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等领域的发展,还活跃了市场竞争,提高了经济效益。

正效应二:促进就业和人才流动外资并购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外国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为我国劳动力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同时,外资并购还促进了人才流动与交流。

外国企业的引入,可以增加我国员工的国际化视野,提高他们的职业技能,从而推动我国人才的培养与流动。

正效应三: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外资并购带来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可以促进我国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外国企业在并购过程中将先进的管理方法、生产技术和研发能力引入我国企业,从而提高了我国企业的创新能力。

同时,外资并购还带来了更多的研发投入,推动了我国技术创新的进程。

正效应四:促进市场竞争与资源优化配置外资并购进一步推动了市场竞争,激发了企业活力。

外国企业的进入,不仅加大了市场竞争的强度,也促进了资源的合理配置。

市场竞争的增加,通过淘汰低效率企业和促进优胜劣汰,优化了资源配置,提高了我国经济的整体效率。

负效应一:挤出本土企业与产业外资并购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主要表现为挤出了一部分本土企业的市场份额。

随着外资企业的进入,他们拥有更多的资本、技术和品牌优势,容易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使本土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更加弱势。

这可能导致本土企业生存困难,甚至出现一些行业垄断的现象。

负效应二:技术依赖与差异化不足外资并购带来的技术帮助是积极的,但也存在技术依赖和差异化不足的问题。

在并购过程中,我国企业可能过于依赖外国企业的技术和产品,无法形成自主创新能力。

我国反渗透膜行业竞争现状:市场仍然被杜邦水处理等外资企业所垄断

我国反渗透膜行业竞争现状:市场仍然被杜邦水处理等外资企业所垄断

我国反渗透膜行业竞争现状:市场仍然被杜邦水处理等外资企业所垄断根据政策要求,从2016年起地级市及以上城市和部分有条件的县级单位需定期发布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信息。

在此背景下,上海、杭州、深圳等地分别制定发布了饮用水达标提标行动,对现有饮用水标准进行提升,引导供水企业提高饮用水水质要求。

上述地方政府的举措具有较强的示范作用,推动市政饮用水深度处理市场的快速成长,也进一步刺激膜法水处理在该领域的应用。

据中国水利企业协会脱盐分会不完全统计,截至2019年底,我国采用超、微滤膜技术的自来水厂家有近160家,产能达到1288.61万立方米/日,采用反渗透或纳滤工艺进一步处理的产能为167.93万立方米/日。

采用反渗透或纳滤技术自来水厂累计产能变化数据来源:观研报告网《2022年中国反渗透膜市场分析报告-行业调查与发展战略评估》反渗透膜以膜元件的形式进行使用,行业内通常以反渗透膜元件直径尺寸来区别不同大小的反渗透膜。

根据膜元件直径进行划分,工业用反渗透膜元件可分为2.5英寸、4英寸和8英寸3种标准型号,其中8英寸反渗透膜元件作为大型海水淡化、市政水深度处理或污水再生利用普遍应用的产品型号,是反渗透膜用量最大的产品类型。

根据中国膜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19年,杜邦水处理市场份额占比达到456%,处于市场绝对领先地位;而唯赛勃8英寸反渗透膜元件销量占国内总销量的3%,在境内企业中位居前列。

2019年中国8英寸反渗透膜元件产品市场格局数据来源:观研报告网《2022年中国反渗透膜市场分析报告-行业调查与发展战略评估》竞争方面,在反渗透膜及纳滤膜市场上,国外企业起步较早,行业经验丰富,研发和生产技术先进,占据了全球大部分市场空间。

根据中国膜工业协会相关资料显示,2019年全球海湾以外国家和地区反渗透膜市场几乎被美国杜邦水处理(原陶氏化学有限公司)、日东电工集团/美国海德能公司、日本东丽、科氏、苏伊士(原美国通用水处理)、中国时代沃顿等七家公司垄断;在国内市场,我国反渗透膜及纳滤膜市场曾长期依赖进口,被国外企业所垄断。

也谈外资进入对我国产业安全的影响

也谈外资进入对我国产业安全的影响

也谈外资进入对我国产业安全的影响内容摘要:外资进入我国的规模正在不断扩大,外国直接投资的进入对我国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改善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本文从外资进入后对我国市场的占有率、我国行业的进入壁垒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认为外资进入规模的扩大可能影响我国产业安全,并提出了相应的防范对策。

关键词:利用外资产业安全防范对策外资在我国发展的现状外资进入我国的数量、速度是有目共睹的。

根据外资进入的特征,把外资进入我国的数量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新中国成立至1978年。

我国对外资基本上是封锁和排斥的,我国主要从苏联和东欧一些国家引进全套设备、技术和资金。

第二阶段:1979年至1990年。

在改革开放的基础上,我国逐步制定了各种对外资优惠政策。

因此,在1979年至1990年我国吸引外资逐步上升,利用外资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1984年外商直接投资26.51亿美元,1990年外商直接投资达到65.96亿美元。

这一阶段主要是以我国香港、澳门地区的投资为主体,主要投资的领域为劳动密集型的加工行业,投资的区域集中在一些沿海地区。

第三阶段:1991年至迄今。

在世界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我国1991年至1995年利用外资出现了高度发展,在这一时期我国成为了发展中国家利用外资最多的国家。

其中1993年实际利用外资1114.36亿美元创造了我国利用外资之最。

但是随着世界经济的萧条和亚洲金融危机,1996年至1999年我国利用外资总额呈现下降的趋势。

由于世界经济的萧条,其他国家利用外资的水平也在下降,随着我国加入WTO,外资利用又逐步上升,2001年利用外资为691.95亿美元,2002年利用外资827.68亿美元,2004年外商直接投资606.3亿美元,2005年1-11月,外商投资新设立企业39679家,同比增长1.17%;合同外资金额1672.12亿美元,同比增长23.99%;实际使用外资金额531.27亿美元,同比下降1.9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资品牌快速进入并垄断中国市场,为何难见本土品牌踪影?相信说到银鹭花生牛奶,这个市面上最常见的饮料大家都知道,甚至很多人也喝过。

而了解这款饮料的途径,我们大多都是通过在电视上的广告。

银鹭作为一款知名的国有品牌,在九十年代推出的八宝粥和系列饮料获得了绝大多数消费者的青睐。

中国银鹭食品事业始创于1985年,主要是以罐头食品和饮料生产经营,从最初只有6名创业者的小作坊,成长为如今的中国罐头和饮料行业领先企业,位居全国农业产业化领域的领军企业之一。

而就是这样一个中国食品行业的知名企业,却突然传出被全球最大食品集团雀巢公司收购的消息。

其实如果有心关注中国市场的话,对于这事已经见怪不怪了。

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纷纷看中中国市场的这块肥肉,不断地收购与吞并中国本土的民营企业。

外资巨头们吞并中国市场的实际目的是什么呢?
其实就是“以资本换市场”。

外资公司并没有按照当初承诺的对国有品牌进行推广,而是往往采取压制、雪藏的手段逐渐使国产品牌在人们视野中消失,从而达到外资品牌快速进入并垄断中国市场的目的。

以饮料行业举例,当时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纷纷入驻中国,不到几年的时间,就把中国8家饮料厂中7家拉下马,使得中国饮料市场几乎全军覆没。

当时最为知名的民族品牌像北冰洋、天府可乐等瞬间销声匿迹。

而可口可乐、百事可乐使用的方法就是融资和收购之后“雪藏”该品牌。

而这种并购模式对中国的国有市场造成了很大的伤害,使得国有企业在市场上的话语权越来越小。

这就意味着以后中国市场几乎将被外资寡头垄断,更难见本土品牌踪影。

许多民族品牌想要被跨国公司收购,想要通过跨国公司的管理经验帮其提升内部治理,希望得到资金、研发、营销等资源方面的支持,当然也可能包括原有管理层或投资者的退出等。

“保护民族品牌”被认为是天经地义,呼吁者甚至强烈要求将这种保护落实在具体的政策举措上,因为“中国的民族品牌已经被蚕食得差不多了”。

然而民族品牌想要做大做强,又不想被收购,只能通过国家扶持。

然而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并非源于国家保护了某些产业,而来自放弃保护,开放竞争。

所以“民族品牌”只能走品牌并购之路,这不仅是现实的选择,也是最理想的选择。

纵观近些年来被收购的本土品牌,像美加净、中华牙膏、三笑等现有的市场业绩惨不忍睹。

而小护士品牌,尽管收购它的欧莱雅公司没有关闭这个品牌,但是已经停止了投入,让
其自由发展,消费者只能在三线城市才能很少看到。

而苏泊尔、太太乐、双汇、南孚电池等却在市场占有率上不断攀高。

由此看来,外资入驻的品牌运作发展有好有坏。

有些企业被收购后能够借助资本的力量茁壮成长,有些则被雪藏,逐渐走向倒闭的命运。

什么叫品牌?
品牌是一种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是一种积累的资产,并且年复一年,持之以恒,坚持自己的定位,信守对消费者所作的承诺,使得品牌形象深入人心,历久不堕。

什么是民族品牌、本土品牌?
这是一个从来就没有准确定义的一个伪命题。

我们说的民族品牌,是指注册地在中国的?股东全是中国人的?还是仅仅是指那些用中文写成的商标呢?如果是前两者,我们现在看到的娃哈哈、今麦郎、蒙牛、青岛啤酒,都早就不是民族品牌了。

他们不是注册在国外,就是由国外的资金控制的,包括汇源,也是注册地在开曼,资金成份也包括达能和华平基金。

因此,从来就没有所谓民族品牌,大家一定要清楚这一点。

品牌只有两种,一种是成功的,大家能看见的,一种是失败的,那些大家已经遗忘的。

想要被大众所熟知,那就需要打造好品牌,这样也要求品牌力要够,具有足够的辨识度,才能被大家认可。

所以,在全球化的市场下,已经没有纯粹的民族品牌,“只求所在,不求所有”,只要企业品牌还存在,不用管它到底是谁拥有的,只要它能提供良好的产品和服务就可以了。

消费者大可不必带有太强烈的民族情绪。

营销推广是一种比传统营销方式更精准更灵活的推广手段。

汇桔网为您在您所在区域提供当地最优质的营销推广公司,给您的企业提供完整的品牌营销解决方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