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涂料检测方法比较

合集下载

各类涂层的检测技术介绍及对比分析

各类涂层的检测技术介绍及对比分析
图 2-4 阻抗谱法设备原理图
复合涂层阻抗谱检测可以分为两种,即高温干燥环境中应用的阻抗谱法 (IS) 和电解液中测量使用的电化学阻抗谱法 (EIS)。两者在复合涂层无损检测方面各 具优势,如 EIS 在测量过程中,电解液能够渗入复合涂层 的孔洞、微裂纹等缺 陷,EIS 在检测复合涂层的孔隙率、孔的尺寸和形状、甚至机械性能等方面具有 很大的优势。Sohn[8]等采用 EIS 技术测量 复合涂层 中液体电解质的阻抗变化, 确定了 复合涂层 微观结构演化与电化学阻抗响应之间的关系。Gómez-García 等[9]采用 EIS 技术将恒温氧化后 复合涂层 阻抗谱响应与其机械性能相关联, 证明该技术有能力评估 复合涂层 的微观结构的退化和机械性能的衰减。IS 在 表征 YSZ、TGO 以及两者界面处微观结构和组成成分的演变方面具有优势。 Ogawa 等首次应用 IS 技术研究了大气等离子喷涂 复合涂层 退化过程中反应层 的形成和 YSZ 陶瓷层中裂纹的检测。在此基础上,Xiao 等应用 IS 技术监测了 恒温氧化下 TGO 的演化、YSZ 面层的烧结和相变、TGO 和粘结层的界面裂纹 扩展,为预测服役期间复合涂层剩余寿命奠定了基础。
2.3 红外热成像技术(IRT)
红外热成像技术 (IRT) 是一种基于瞬态热传导的无损检测方法。样品内部 缺陷会影响热量传递,导致表面温度分布不均,IRT 技术通过红外热像仪记录表 面的热像图,识别出样品损伤,其原理如图 2-3 所示。根据红外辐射来源,红外 热成像分为两类:主动式红外热成像 (外部加载产生热激励) 和被动式红外热成 像 (试样本身的红外辐射)。主动式红外热成像根据加热方式的不同,分为脉冲 热成像、调制热成像、阶跃热成像、辐射热成像等,其中最常用的是脉冲热成像 和调制热成像。

防火涂料检测标准及项目解读课件

防火涂料检测标准及项目解读课件
制定标准化的检测操作流 程,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 性和可靠性。
自动化检测设备
采用自动化检测设备,提 高检测效率,减少人为误差。
数据处理与分析
对检测数据进行处理、分 析和挖掘,为防火涂料的 研发和应用提供有力支持。
PART 04
防火涂料检测标准解读
标准条款解析
标准概述
对防火涂料检测标准的制定背景、 目的和意义进行概述。
PART 03
防火涂料检测方法与流程
样品采集与处理
01
02
03
采集代表性样品
从不同部位、不同楼层等 不同角度采集防火涂料的 样品,确保样品的代表性 和广泛性。
样品处理
将采集的样品进行破碎、 混合、缩分等处理,制备 成符合检测要求的样品。
样品标识与记录
对每个样品进行唯一标识, 并详细记录采样地点、时 间等信息,以便追溯。
常规检测项目主要包括对防火涂料的外观、颜色、粘度、细度、柔韧性、附着力等基本物理 性能的检测。这些项目的检测是评价防火涂料质量的重要指标,也是保证涂料能够正常施工 和发挥防火性能的前提条件。
基础评价
常规检测项目是评价防火涂料质量的重要指标,涉及到涂料的外观、颜色、粘度、细度等多 个方面,是保证涂料能够正常施工和发挥防火性能的前提条件。
随着建筑、石油化工等行业的快速发 展,防火涂料的需求量不断增长,对 防火涂料检测服务的需求也将随之增 加。
技术创新推动市场发展
防火涂料检测技术的不断创新和进步, 将进一步推动防火涂料检测市场的快 速发展,提高市场竞争力。
THANKS
感谢观看
标准范围
明确标准所涉及的防火涂料类型、 应用范围和检测对象。
标准技术要求
详细解读防火涂料的技术指标,如 耐火时间、阻燃性能、环保性能等。

涂料光泽度检测标准

涂料光泽度检测标准

涂料光泽度检测标准涂料的光泽度是指其表面的反光能力,是涂料表面光洁度的一种表现。

光泽度的大小直接影响着涂料的美观度和质量感,因此对涂料光泽度的检测标准也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将介绍涂料光泽度检测的标准及相关内容。

一、检测方法。

1. 视觉比较法。

采用人眼观察法,将被检测的涂料与标准样品进行比较,根据两者之间的光泽度差异来判断被检测涂料的光泽度等级。

这种方法简单直观,但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较大,容易出现误判。

2. 光泽度计测量法。

使用光泽度计进行测量,通过仪器的光源和接收器来测量涂料表面的反射光强度,再根据测得的数值来判断涂料的光泽度等级。

这种方法准确性较高,但需要专业的仪器设备和操作技术。

二、检测标准。

1. GB/T 9754-2007《建筑涂料光泽度的测定》。

该标准规定了建筑涂料光泽度的测定方法,包括视觉比较法和光泽度计测量法两种方法,以及对不同光泽度等级的涂料的要求和判定标准。

2. ASTM D523-14《标准试验方法用于确定涂层和塑料的光泽度》。

这是美国材料和试验协会发布的关于涂层和塑料光泽度测定的标准方法,包括了使用光泽度计进行测量的详细步骤和要求。

三、检测要点。

1. 样品准备。

在进行光泽度检测前,需要对样品进行准备,确保样品表面平整、干净,无杂质和划痕,以免影响测量结果。

2. 仪器校准。

使用光泽度计进行测量时,需要先对仪器进行校准,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测量环境。

在进行光泽度测量时,需要保持测量环境的稳定,避免外界光线和影响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干扰。

四、检测结果判定。

根据测得的光泽度数值,参照相关标准,判定被检测涂料的光泽度等级,从而评估其质量和适用范围。

五、检测意义。

光泽度检测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有利于规范涂料生产和质量控制,提高涂料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同时,也为用户提供了选购和使用涂料的参考依据,保证了涂料使用效果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六、总结。

涂料光泽度检测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涂料行业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涂料常用检测方法标准第三方涂料检测机构微谱

涂料常用检测方法标准第三方涂料检测机构微谱

涂料常用检测方法标准第三方涂料检测机构微谱第一篇范本:正文:一、引言本文档旨在介绍涂料常用检测方法标准,为涂料创造商和使用者提供参考。

涂料作为一种常用的建造装饰材料,在使用过程中需要进行各项检测,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二、涂料常用检测方法2.1 干膜厚度检测方法2.1.1 单点测量法2.1.2 多点测量法2.1.3 X射线测量法2.2 干燥时间检测方法2.2.1 硬度测试法2.2.2 可溶性测试法2.2.3 黏着力测试法2.3 密度检测方法2.3.1 比重计法2.3.2 浸水法2.3.3 测量密度计法2.4 耐候性检测方法2.4.1 光照老化试验法2.4.2 盐雾试验法2.4.3 自然曝露试验法三、第三方涂料检测机构微谱3.1 机构介绍3.2 检测项目3.2.1 干膜厚度检测3.2.2 干燥时间检测3.2.3 密度检测3.2.4 耐候性检测四、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测量设备清单、检测记录表。

五、法律名词及注释5.1 涂料质量检验标准:国家标准GB/T 1728-20035.2 干膜厚度:涂膜干燥后的厚度5.3 可溶性:涂膜的可溶性指标5.4 自然曝露试验:将样品暴露在自然环境下进行的耐候性测试第二篇范本:正文:一、引言本文档旨在介绍第三方涂料检测机构微谱,为涂料创造商和使用者提供标准检测服务。

微谱作为一家专业从事涂料检测的机构,通过使用先进的检测设备和方法,可以对涂料进行全方位的检测,以确保其质量和符合标准。

二、机构介绍2.1 公司概况2.1.1 公司名称2.1.2 公司地址2.1.3 公司连系方士2.2 检测设备2.2.1 干膜厚度测量仪2.2.2 干燥时间测试设备2.2.3 密度测量仪器2.2.4 耐候性测试设备2.3 检测方法2.3.1 干膜厚度检测方法及仪器使用说明2.3.2 干燥时间检测方法及仪器使用说明2.3.3 密度检测方法及仪器使用说明2.3.4 耐候性检测方法及仪器使用说明三、检测项目3.1 干膜厚度检测3.2 干燥时间检测3.3 密度测量3.4 耐候性测试四、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检测设备清单、检测记录表。

多彩涂料的标准与检测方法

多彩涂料的标准与检测方法
引言
多彩涂料具有色彩丰富、花纹优雅、 体 感强、装饰效果独特和优良的耐水 、耐碱 、耐 洗刷等性能 ,是 目前最流行 的内墙装饰 材料。 由于 它 在 国 内属 新产 品 ,大 多 数用 户 及 厂 家 对 其质量标准及性能检验方法均不太了解 ,现向 读者介绍国内已有的企业标准和检验方法。 1日本标准与企业标准 目前多彩涂料生产厂多达几十家 ,主要集 中在江苏、上海 、浙江等地 ,现在除引进技术 和设备的厂家是采用 国外的产品标准外 ,其它 厂大多是 自订企业标准 。标 准是参照 日本标 准 J K 6 7多彩花纹内墙涂料 ,圉家 G 9 5 — N 5 6 B 7 5 8 、G 9 5 — 8合成 树脂 乳液 内 、外墙 涂料 8 B 76 8 标 准 , G 9 5 — 8溶 剂 型 外 墙 涂 料 标 准 ,并 B77 8 结合多彩涂料本身的特点 ,用户对产 品性能要 求 ,最后经 当地标准局审定 通过 ,表 1 、表 2 是 日本 JS K 6 7与 国 内某企 业 的企 业 标 准 。 I 5 6
在上述各项性能的测试 中,如某项技术要 求不合格 ,则应重新取样 ,对不合格项进行复 验 ,如仍不符合规定 ,则该批产品判为不合格
品、
把 多 彩 涂 料 喷到 门板 纸 f ,不 时 用 于 指 后 21 .. 2测试样板要求 : 轻触涂膜表面 ,如感到有些发枯 , 手指不被 可选用石棉水泥板 ,该板的吸水量不得超 沾污 ,便可认为涂料 已表干 ,这段时间间隔即 过 重 量 的 2 % , 平 均 密 度 不 少 于 1 . n, 为 表 干 时 问 ( f 不 是 涂 膜 完 全 干 燥 ).不 1 67 “ 表 : 还 . 厚度为 3 4 m,且存放 时间 的 1d以上 ( -r a 5 从 同 的底 板 ,表 十 日问 不 同 。 l 『 生产 日期开始计) ,以确保该板 的稳定性: 224涂膜 外 观 : .. 试板需进行预处理。用水砂纸将光丽打磨 把 标 准 板 样 板 币 叠 1 / 4面积 , 眼睛 与试 平整,清除表面浮灰 ,浸水若干小时 ,使该板 样 离 3 e 左 右 ,约 成 10 】0度 角 ,在 天 0r a 2~4 P H值为 1 左右 ,最后晾干备用 ,试板 的尺 O 然 散射光下 比较 二块板 的色差 和外观是 否 一 及数量列在表 2中。 致 ,如 { 小 多 .则 为 合 格 }差 I 制板过程有三道工序 ,底 、中涂采用涂刷 225附 着 力 : . . 法 ,用 1 . 的底纹 笔进行涂 刷。底涂一遍 , 5寸 用 单面 刀 片 和刻 度 尺 ,存试 板 纵 横 方 向 各 中涂二遍 。底涂 、中涂 间隔时 间为 2 ,第 一 划 1 条 间 距 为 】 的 切痕 ,交 叉 成 10 正 h l mm 0个 遍 中涂 和第 二 遍 中涂 间 隔 2 h 4 。底 、中 涂 完 成 方形 . .切割 时 用 力要 匀 ,所有 切 口要 穿透 到 底 后把试板在试验环境条件 下存放 2h 4 ,等涂膜 板 表 面 。刀 片 的每 个 尖端 只能 做 一 实验 , 以 次 完全干燥后再 喷面涂,喷涂后养护 5 d才能进 保持刀片的锋利 。以割后用底纹笔轻轻沿着正

汽车工业常用涂料涂膜性能检测标准

汽车工业常用涂料涂膜性能检测标准

汽车工业常用涂料、涂膜性能的检测方法由于汽车的特殊性,汽车涂料已成为涂料的一个独立分支,各大汽车厂都有适合于自己需要的涂料技术条件和某些特殊的检测方法。

改革开放以来,许多汽车制造厂和汽车涂料生产厂引进了技术或合资生产,因而,也引进了国外许多先进的检测方法,目前,要标准和统一汽车涂料和涂膜的检测方法是不大可能的。

但是,在非合资厂中,涂料及涂膜的检测方法有很多还是采用国家标准,或是等效采用国外先进标准,所以,有必要对于在汽车普遍采用的国家标准做一总汇,以便于查找;对于国外一些常用的先进方法,也有必要做一些简要介绍。

汽车设计网汽车涂装中常用的国家检测标准在我国的国家标准中,没有专门为汽车涂料及涂层检测定单独标准,除了某些汽车有一些自定的企业标准之外,都是选用国家的有关标准。

这类标准已不少,为便于工作时查找,表8-8列出常用的国家检测标准的名称及标准号。

表8-8汽车涂装常用的国家检测标准标准号标准名称.1.涂料性能检测标准GB/T1723-93涂料粘度测定法GB1724-89涂料细度测定法GB6751-86涂料固体含量测定法GB1726-89涂料遮盖力测定法GB6750-86涂料密度测定法GB-86涂料储存稳定性试验方法2.涂料施工性能检测标准GB1728-89GB9278-88.GB1720-89GB9761-88GB1730-89GB/T1731-93GB/Tl732-93GB/T1734-93GB1764-89GB/Tl766-95GB1767-89GB1768-89GB5209-85GB6739-86GB9276-88GB9277·1-88*GB9277·2-88*GB9277·3-88*GB9277·4-88*GB9277·5-88*漆膜、腻子膜枯燥时间测定法涂料试样状态调节和试验的温湿度.漆膜性能检测标准漆膜附着力测定法漆膜颜色及外观测定法漆膜硬度测定法摆杆限尼试验漆膜柔韧性测定法漆膜耐冲击测定法漆膜耐汽油性测定法漆膜厚度测定法漆膜耐候性评级方法漆膜耐候性测定方法漆膜耐磨性测定方法色漆和清漆耐水性的测定浸水法涂膜硬度铅笔测定法色漆和清漆涂层天然老化试验的指导性文件色漆涂层老化的评价第一局部:通那么和评级方法色漆涂层老化的评价第二局部:起泡等级的评定色漆涂层老化的评价第三局部:生锈等级的评定色漆涂层老化的评价第四局部:开裂等级的评定色漆涂层老化的评价第五局部:剥落等级的评定GB9286-88色漆和清漆漆膜的划格试验 GB9753-88 色漆和清漆杯突试验200、600和850镜面光泽的测 GB9754-88色漆和清漆不含金属颇料的色漆漆膜之 GB9761-88定色漆和清漆色漆的目视比色涂层光泽测定法.光泽测定在GB9754-88?不含金属颜料的色漆漆膜之 20°、60°和85°镜面光泽的测定?标准中己有了规定。

涂料常用六种指标检测方法

涂料常用六种指标检测方法

涂料常用六种指标检测方法一、成膜厚度检查:应采用针穿刺法每100平米刺三个点,用尺测量其高度,取其平均值,成膜厚度应大于2毫米。

穿刺时应用彩笔做标记、以便修补。

二、断裂延伸率检查:在防水施工中,监理人员可到施工现场将搅拌好的料,分多次涂刷在平整的玻璃板上(玻璃板应先打蜡),成膜厚度1.2-1.5毫米,放置7天后,在1%的碱水中浸泡7天,然后在50℃土2℃烘箱中烘24小时,做哑铃型拉伸实验,要求延伸保持率达到80%(无处理为200%)。

如达不到标准,说明在施工中乳液掺加比例不足。

三、耐水性检查:将涂料分多次涂刷在水泥块上,成膜厚度1.2-1.5毫米,放置7天,放入1%碱水中浸泡7天,不分层,不空鼓为合格。

四、不透水性检查:在有条件下,应用仪器检测,其方法是将涂料按比例配好,分多次涂刷在玻璃板上(玻璃板先打蜡),厚度为1.5毫米,静放7天,然后放人烘箱内50℃±2℃烘24小时,取出后放置3小时,做不透水实验,不透水性为0.3MPa。

保持30分钟无渗漏为合格。

若条件不具备,可用目测法检查防水效果,方法是将涂料分4—6次涂刷到无纺布上,干透后(约24h)成膜厚度为1.2-1.5毫米,做成缓盒子形状吊空,但不得留有死角,再将1%碱水加人盒内,24h无渗漏为合格。

五、粘结力检查:G型聚合物防水砂浆,可直接成形“8”字模,24小时后出模。

放人水中浸泡6天,室内温度25℃±2℃干养护21天,做粘结实验。

G型防水砂浆,灰:水:胶=1:0.11:0.14,G型防水砂浆为2.3MPa。

将R型涂料和成芝麻酱状,将和好的涂料涂到两个半“8”字砂浆块上,放置7天做粘结实验,R型配比(高弹),粉:胶=1:1.4;(中弹),粉:胶=1:0.8-1。

R型为0.5MPa,大于等于粘结指标为合格。

六、低温柔度检查:在玻璃板上打蜡,将施工现场搅拌好的涂料分多次涂刷在玻璃板上,成膜厚度1.2-1.5毫米,干透后从玻璃板上取下,放置室内(25℃±2℃)7天,然后剪下长120-150毫米,宽20毫米的条状,将冰箱温度调至-25℃,将试片放人冰箱内30分钟,用直径10毫米圆棒正反各缠绕一次,无裂纹为合格。

涂料及涂层的性能检测方法

涂料及涂层的性能检测方法

涂料及涂层的性能检测方法涂料及涂层性能检测方法是涂料与涂层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旨在确定其物理化学性能、结构特征、耐久性等指标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下面简单介绍几种常用的涂料及涂层性能检测方法。

1. 膜厚测定法:膜厚是涂料涂层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对于不同的应用领域和工艺要求,其要求的膜厚也不尽相同。

常见的膜厚测定方法有刮板涂布法、流延涂布法、干膜厚度仪法等。

其中刮板涂布法是比较常用的方法,其原理是将一定量的涂料涂在平板试验片上,再通过刮刀刮去多余的涂料,然后将试片放在测膜厚仪上进行测量,从而得到涂料的膜厚。

2. 粘度测定法:粘度是衡量涂料流动性的重要参数,它受到涂料成分、含量、温度、搅拌方式等因素的影响。

通常采用黏度计来测定涂料粘度,可以通过旋转、倾斜或压缩黏度计来计算涂料在不同温度下的黏度。

在实际应用中,粘度还可以用来监控涂料制备过程中的变化,提高涂料生产质量。

3. 硬度测定法:涂料涂层的硬度直接影响其抗刮擦、抗冲击等性能,因此硬度测试也是涂料涂层质量控制的关键。

常用的硬度测试方法包括划痕法、压痕法、弹性球法等。

其中划痕法是一种定量的硬度测定方法,通过使用不同硬度的划痕工具在试样表面作一定规格的痕迹,然后测量其长度或深度来反映涂层硬度。

4. 耐候性测试法:耐候性是指涂料和涂层在不同气候、环境下的老化和破坏程度,它是衡量涂料和涂层长期使用性能的重要指标。

常用的耐候性测试方法包括盐雾试验、紫外线老化试验、水循环试验等。

在实际应用中,耐候性测试结果可以为生产制造、产品使用和标准制定等提供有力的参考。

涂料及涂层性能检测方法与质量控制紧密相关,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可以有效提高涂料及涂层的质量和可靠性,保证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外涂料检测方法比较一、涂料半成品和成品一般物理性质的检验这方面的标准包括z洁谣、清油及稀释剂外观和透明度的测定标准,请潦、清油及稀释剂颜色测定标准,涂料比重测定标准,涂料粘度测定标准,涂料细度测定标准,涂料固体含量测定标准,涂料酸值测定标准,涂料水分测定标准,涂料流平性测定标准和涂料使用量测定标准等。

现择其主要者比较如下:1.涂料粘度制定法我国标准GB1723-79和国际标准ISO2431一72均使用形状相同的流量杯,其尺寸基本一致。

这两个标准相比,ISO2431一72最突出的特点是列出了条件粘度(秒)与运动粘度(厘由〉的关系式u==1.37t-200/t。

有了这一关系式,便可以很容易地运用运动粘度的定义式计算出以厘泊表示的绝对粘度μ,这样就使条件粘度在理论上和实际上都有了可比性。

上述公式能否用于涂一4帖度杯,还不能断定。

我国GB1723-79还规定了涂-1粘度计和落球粘度计,但都是测定条件粘度的。

除了目前没有办法换算成绝对粘度外,还有一些问题也得不到解决。

第一照规定,涂一1粘度杯是测20秒以上粘度的,涂-4.杯测150秒以下的,然而用涂一1杯测定]5-0秒以上的粘稠液体时,也得有个上限范围,因为毕竟涂-1杯的漏咀内径比拉-4杯仅仅大1,6毫米。

落球粘度计按规定可用于测定粘度较高的透明液体涂料产品的粘度,但究竟适用多高的粘度,还是个未知数。

这说明我们的标准对仪器的测定范围规定不严;第二,没有规定运用什么仪器测定自粘度的涂料产品。

相比之下,SO2884就规定用该标准测定剪切速率等于5000~20000秒的涂料的运动粘度。

ISO标准规定的仪器是旋转粘度计,这种粘度计我国尚没有成批生产。

对于非牛顿型液体,据说可用旋转枯度计测定其粘度,这有待于我们去研究。

2.涂料固体含量测定法应较详细地讨论一下这一标准。

所谓涂料固体含量,就是不挥发的组分。

无论是GB 1725-79,还是ISO1515一73,均采用高温烘烤测定法。

虽然涂料中可与氧化合的物质在此温度下与氧化合,使固体分数值偏高,但是这种方法简单易行,故通常都认为吸氧数值可略而不计。

将我国标准与国际标准相比,下列几点颇值得研究。

(I)取样克数:GB1725千79对不同类型的涂料规定了不同的取样克数,但按折干计算,取样克数彼此相差不大,而国际标准却规定一律取样2士0.2克。

(;豆l烘烤温度z国标对不同种类的涂料规定了八个温度,而国际标准一律规定为105±2℃,播剂能不能全部挥发,值得怀疑。

③国标规定烘烤半小时后取出冷却,然后称重,如此周而复始,直到两次称重之差不大于0.01克为止,而国际标准却机械地规定烘烤三小时,有的涂料洛剂挥发不完,有的涂料则用不着这么一规定来看,国际标准长时间。

就此三点统一规定来看,国际标准显然弊多利少,不宜采用。

然而ISO 1515-73也有可效法之处,即规定在每次烘烤(不包括第一次〉之前,用搅n棍划破结皮以利溶剂挥发。

这一点正好补上了我国标准的漏白,值得采纳。

ASTM D2369一73规定用注射器取样,使取样误差更小,因而更科学化了。

二、涂膜制备及物理机械性能的检验1.涂膜-假制备法我国标准GB1727-79规寇了六种底材和四种制板方法,ISO1514规定了四种底材以及涂捧前对各种底材的预处理方法,没有规定涂装方法。

ASTM D823-53(1970)一规定了四种制备均涂膜的方法:①自动喷捧机P②自动浸涂器F e涂膜自动刮涂器F④涂膜机动〈马达带动〉刮涂器。

其中①法膜厚与平均膜厚的偏差不得大于1.3微米,②法为3微米。

这些方法是否可行,尚待验证。

2.涂膜干燥时间测定法涂膜的表干时间测定法,我国国标规定的有棉球法和指触法(GB1728一79),与ISO 1517一73规定的方法(撤玻璃珠法〉原理差不多,都切实可行。

值得研究的是实际干燥时间的测定法,因为涂膜干透与否,直接影响物理-机械性能(例如硬度〉测定的准确性。

ISO3678一1976相当于GB1728-79,它规定用压滤纸法和压棉球法测定实际干燥时间。

与GB1728一79不同之点在于:①国际标准所用的是聚酷脑纱网而不是滤纸和棉球F②纱网上盖着橡皮圆板〈直径22毫米),橡皮圆板的面积相当于我国干燥硅码的底面积的四倍,其上再压上硅码〈重200克、500克或1000克),@压砖码的时间是10分钟而不是30秒。

在这样的橡皮圆板上压上800克的醋码,相当于我国检验实干时间的负荷,但作用时间如此之长,看起来一般要求严格一些。

ASTM D1640对干燥阶段规寇得很详一细,每阶段都有严格的测定方法。

共八个干燥阶段:①触指固化,-②不沾尘干F③不发粘干F④触指干,⑤硬干,®透干F⑦干得可再涂漆,@元压痕干。

初看起来,这样细分是太繁琐了,但实际上,这还是比较科学的。

大家恐怕有这样的经验,用国标测寇干燥时间,从数据上看是实干了,但做物理-机械性能检验时就会发现有的涂膜并没有干透,例如测定附着力时有时就发现涂膜底部发粘。

如果用GB1728-79规定的丙法〈刀片法〉测定实干时间,就能看出涂膜到底干透没有。

有一种能自动测寇涂膜表干和实干时间的仪器(日本产品〉,简单轻便,能减轻检验人员的劳动量,我国能否订为标准,有待研究证明。

3.涂膜附着力测定法我国GB1720-79规定的方法所测出结果,实际上不是真正的附着力,而『是许多力的综合结果,而ISO2409一72所规定的方法,与GB1720一79并无原则差异,只是把划圈法改为划格法而已。

ISO4624规定的拉开试验法,是一种测定真正附着力的方法,比较严格。

它是测定固定横截面积的试样与底材之间的最小张力强度的。

这个张力的方向是与底材垂直的,它的大小就是从底材上把单位面积的涂膜拉掉(而不是从涂膜中间断开〉所使用的力的大小。

这种方法第一要使用张力试验机,第二要选择适当的粘结剂把涂膜和上测头粘接起来。

所规定的粘结剂有三种,即①氨基丙烯酸醋粘结茄lJ②双组分无榕剂环氧粘结剂F③过氧化物催化聚酣粘结剂。

ASTM D3359与ISO2409类似。

日本制造的扭开附着力仪使定仪,使用方法与来开发稍有区别,仪器更简便一些。

4.涂膜硬度测定法我国国标尚没有测定硬度的方法。

部标HG2-507-67沿用已久,大家公认此法准确度较高,但较费时,又累眼睛,现准备改成用光电计数法来测寇硬度。

ISO1522一73规定的摆杆全是单摆,值得推荐。

我国部标规定摆的总质量为120土1克,而ISO1522-73规定为200土0.2克或500土0.1克。

看来ISO的摆杆似乎不大适用于我国情况,因为我国有时涂膜干得并不透就测硬度,故硬度数值就会变化很大。

ASTM01474规定了两种测定刻痕硬度的方法,比起摆抨硬度计来,原理上接近于真实硬度,但仪器较复杂。

5.涂膜厚度测定法GB1764一79规定了两种方法z千分尺法和磁性测厚仪法。

前者在用于破坏性测试的情况下,比较切实可行,而后者问题就比较多了z第一,底材不是铁板怎么办?第二,采用什么仪器没有规定,第三,即使样板底材是铁的,但当涂层中含有某些颜料(如铁红等),磁性测厚仪法就不灵了。

在这种情况下须规寇此法的使用范围。

根据我们的经验,磁性测厚仪与千分尺配合使用,就能使测试结果比较符合真实值,在测试样板量大时,较宜用此法。

ISO2808规起了六种测定涂膜厚度的方法z①通过干膜质量与干膜厚度的关系来测定干膜厚度,适用于涂膜太软不能用仪器测定的场合,如测寇自干涂料在国化初期的涂膜厚度。

测定精度不高,但可用于测定规定范围之内的平均涂膜厚度,属于非破坏性测试,②千分尺法,@用带表头的千分尺测寇法z④用显微镜测定干膜厚度法,⑤干膜厚度非破坏性测定法,它又分为a.适用于测定磁性底材上非磁性涂膜厚度的方法,b.适用于测定涂在非磁性底材上的涂膜厚度和c.s-射线反向散射法F⑥湿膜厚度测定法,它又分为轮形测厚仪法和梳形测厚仪法,前者用于试验宣,精度较高,后者用于涂装现场,精度稍差。

三、涂膜光学性质的检验1.涂膜光泽测定法GB1743一79规定用45。

角的光泽计测寇涂膜的光泽。

ISO2813则规定了三个角度(20·..60。

和85丁,以适用于不同的测定对象。

大家知道,同一块样板,从不同角度看,光浑显然不一样。

如果只从一个角度来观察涂膜的光泽,恐怕不能正确反映所有涂料样品的光泽,看来今后应向国际标准靠拢。

根据定义,光泽有两个含义z一是反射光的明亮程度,二是从反射光所能看到的物体映象的清晰程度。

在投影式光泽计(如以前用的涂1-5型光泽计〉中,这两方面能如实及映出来。

光电光泽计的光泽读数就是这两方面的综合反映。

另外,样板稍有变形,测试数据就明显不稳寇。

由于天然曝晒样板大,易翘曲,故容易出现数据不稳定现象。

今后,天然曝晒样极能否用投影式光泽计检验,值得研究。

2.涂料遮盖力测定法GB1726一79规定用黑白格板测定涂料的遮盖力,其优点是仪器简单,缺点是不大容易掌握终点,测试结果误差较大。

ISO2814-1973规定在黑白格玻璃板上贴上聚醋薄膜,然后用涂布器在薄膜上制成涂膜。

使用涂布器是该法的优点之-涂膜在规定时间和规定条件下子燥后,用反射率。

3.颜料粒径和耐候性为了改进颜料的耐候性能而探索新的化学结构的物质,这是今后颜料开发的一个方向但是,通过改变颜料粒子的大小,也可改变其耐候性能。

例如,作为偶氮系的透明双偶氮黄色颜料的颜料黄83通常粒径为0.05~0.01微米,用于塑料照相凹版油墨较好。

如果把粒径加大到0.3~1微米,遮盖力增加,吸油量下降,流动性变好,开拓了在涂料中的应用,对于耐候性能好的嗦叮吮酮系颜料亦类似,如表16所示。

关于颜料黄74,也在进行颜料的耐候性和粒径关系的研究今后,作为涂料用颜料,其粒径大小、形状、粒度分布等,将更加受到重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