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诗专题教案1

合集下载

盛唐 杜甫 诗歌鉴赏教案

盛唐 杜甫 诗歌鉴赏教案

盛唐杜甫诗歌鉴赏教案教案标题:盛唐杜甫诗歌鉴赏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盛唐时期的文化背景和杜甫的艺术成就;2. 学习盛唐诗歌的鉴赏方法和技巧;3. 分析杜甫的代表作品,理解其主题和表达方式;4. 培养学生对于诗歌的欣赏能力和文学素养。

教学准备:1. 杜甫的诗歌选集;2. 盛唐时期的历史资料和文化背景介绍;3.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盛唐时期的背景图片,引发学生对于盛唐文化的兴趣;2.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堂课学习的内容,复习唐代诗歌的特点和鉴赏方法。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盛唐时期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繁荣;2. 简要介绍杜甫的生平和艺术成就;3. 解释盛唐诗歌的鉴赏方法和技巧,包括诗歌的格律、意象和修辞手法等。

三、诗歌鉴赏(30分钟)1. 分发杜甫的选定诗歌给学生,要求他们先自行阅读并理解诗歌的基本意思;2. 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主题、情感和表达方式,讨论其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3.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解读诗歌。

四、诗歌创作(20分钟)1. 鼓励学生根据杜甫的诗歌风格和主题,自行创作一首盛唐风格的诗歌;2. 提供一些写作的提示和指导,如选择合适的主题、运用修辞手法等;3. 学生可以在小组内互相交流和修改,最后选择一位同学朗读自己的作品。

五、总结与展示(10分钟)1.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盛唐诗歌鉴赏方法和技巧;2. 邀请学生展示自己创作的诗歌,分享彼此的成果;3. 引导学生思考盛唐诗歌对于当代文化的影响和意义。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进一步阅读杜甫的其他作品,并进行深入的诗歌鉴赏;2. 组织学生参观相关的文化展览或艺术活动,加深对盛唐文化的了解;3. 引导学生探究其他盛唐时期的文学作品和文化现象,拓宽视野。

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创作环节中的积极程度;2. 诗歌鉴赏能力:评估学生对于诗歌主题、意象和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3. 创作能力:评估学生创作的诗歌质量和表达能力。

隋唐五代文学教案:第二章盛唐诗

隋唐五代文学教案:第二章盛唐诗

隋唐五代文学教案:第二章盛唐诗第二章盛唐诗教学目的:了解盛唐诗坛的特点及其主要诗人诗歌特点。

重点:盛唐诗坛不同于初唐的特点。

难点:“盛唐气象”。

节盛唐诗歌概述一、盛唐诗的划定在诗歌划分上,为什么我们把安史之乱后的十年也划入盛唐时期?原因:1、生活在盛唐的大诗人在安史之乱后的十年左右的时间里都还活着,且创作更丰富,如李杜。

2、安史之乱后的十年的诗歌与乱前的诗歌相比虽有变化,但其总体风貌是一致的。

新教材上的分类,是以风格分:以王维为首的创造静逸明秀之美的诗群,以王昌龄为首的创造清刚劲健之美的诗群,以高适为首的创造慷慨奇伟之美的诗群。

老的分类,都倾向于按题材分,分为王、孟山水诗派和高、参边塞诗派。

思考题:那一种分类法好些?还可有哪些分法?第二节盛唐诗坛的特点诗歌走向社会,全方位地表现生活。

初唐诗歌发展的脉络是从宫廷御用转向个人抒情。

盛唐诗歌普遍的主题是社会政治主题,盛唐诗歌反映了唐人重视事功、富有理想、高度自信、胸怀开朗、热情豪迈的总体风貌。

诗歌注重表现新的体验。

即使是旧题材,也写出新体验。

如边塞诗。

比较初唐诗歌的精细来,盛唐诗歌境界阔大。

王湾《次北固山下》: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李白: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州。

第三节盛唐诗的风貌特点盛唐诗歌是唐诗的黄金时代,代表了唐诗的貌特点。

盛唐诗歌之盛,主要表现在诗歌的质量和韵度风貌上而不是指“量”。

如果从时间跨度和作家、作品的数量上看,盛唐不及中唐。

此时期的诗歌艺术水平高,同时具有可以称为“盛唐气象”的美学风貌。

初唐沈宋重声律,陈子昂重风骨——盛唐声律风骨兼备。

殷璠、严羽的论述:殷璠《河岳英灵集•叙》:“夫文有神来、气来、情来。

……开元十五年后,声律风骨始备矣。

实由主上恶华好朴,去伪从真,使海内词场,翕然尊古,南风周雅,称阐今日。

”又云:“既闲新声,复晓古体,文质半取,风骚两挟。

言气骨则建安为传,论宫商则太康不逮。

”殷璠在评陶翰诗时说:“既多兴象,复备风骨。

初中校本课《中国传统文化之唐诗篇——盛唐诗人》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校本课《中国传统文化之唐诗篇——盛唐诗人》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中国传统文化之唐诗篇——盛唐诗人(一)备注:中国传统文化之唐诗篇——盛唐诗人共包括两课时内容:盛唐诗人群体和飘逸豪放的李白。

本节课学习第一课时:盛唐诗人群体。

一、【学习目标晓多少?】1、了解盛唐诗人群体中主要人物的文学常识及其代表作品;2、通过知识拓展,感受唐代文学的独特魅力。

二、【知识拓展会多少?】格律诗也称近体诗,是唐以后成型的诗体,主要分为绝句和律诗。

(1)绝句,每首诗由四句话组成。

如果每句话五个字,则属于五言绝句;如果每句话七个字,则属于七言绝句。

(2)律诗,每首诗由八句话组成,每两句话组成一联,第一二句是首联,第三四句是颔联,第五六句是颈联,第七八句是尾联。

如果每句话五个字,则属于五言律诗;如果每句话七个字,则属于七言律诗。

三、【盛唐诗人知多少?】群体一:王维、孟浩然与创造静逸明秀之美的诗人此类诗人主要有王维、孟浩然、裴迪、储光羲、常建等人,他们通常被后人称之为山水田园诗人。

1、王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被称为“诗佛”。

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其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

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知识拓展】(1)文学居士知多少?樊川居士:杜牧青莲居士:李白淮海居士:秦观东坡居士:苏轼香山居士:白居易易安居士:李清照六一居士:欧阳修柳泉居士:蒲松龄石湖居士:范成大(2)诗人别称知多少?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鬼:李贺诗魂:杜牧诗佛:王维诗囚:孟郊诗奴:贾岛诗杰:王勃诗僧:齐己诗豪:刘禹锡诗魔:白居易诗王:白居易诗骨:陈子昂诗狂:贺知章【王维诗词知多少?】《鹿柴》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2024年《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唐诗歌优质教学课件

2024年《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唐诗歌优质教学课件

2024年《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唐诗歌优质教学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版《中国古代文学史》第六章“唐朝诗歌”的第二节“盛唐诗歌的繁荣”。

具体内容包括:盛唐诗歌的社会背景、主要代表诗人及其作品风格特点,以及盛唐诗歌的艺术成就。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盛唐诗歌的社会背景,掌握盛唐诗歌的主要特点。

2. 通过分析代表诗人及其作品,提高学生对盛唐诗歌的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他们对古代诗歌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盛唐诗歌的艺术手法和风格特点。

重点:盛唐诗歌的社会背景、代表诗人及其作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中国古代文学史》学习笔记、课外阅读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盛唐时期的社会景象图片,引导学生了解盛唐诗歌的社会背景。

2. 讲解:详细讲解盛唐诗歌的社会背景、主要代表诗人及其作品风格特点。

3. 实践情景引入:以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为例,分析其艺术手法和风格特点。

4. 例题讲解:以李白的《将进酒》为例,讲解其创作背景、艺术手法和意境。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析杜甫的《春望》诗歌的艺术特点。

六、板书设计1. 盛唐诗歌社会背景2. 盛唐诗歌代表诗人王之涣李白杜甫3. 盛唐诗歌艺术特点雄浑豪放意境高远艺术手法丰富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诗歌的艺术特点。

2. 答案:要求学生从题材、情感、艺术手法等方面进行分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外阅读盛唐诗歌,提高诗歌鉴赏能力,培养文学素养。

组织诗歌朗诵比赛,激发学生对古代诗歌的热情。

重点和难点解析1. 盛唐诗歌的艺术手法和风格特点。

2. 实践情景引入和例题讲解的具体操作。

3. 作业设计中的分析题目和答案要求。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盛唐诗歌的艺术手法和风格特点1. 夸张:在盛唐诗歌中,夸张手法被广泛运用,如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通过夸张描绘出瀑布的壮观景象,展现了诗人豪放的性格。

盛唐诗专题教案

盛唐诗专题教案

《与诸子登岘山》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 初步熟悉孟浩然的生平事迹及其诗歌的主要特征。

2.理解诗人是如何表达怀古伤今之情的。

二、自主学习1.查找资料,了解孟浩然的生平事迹。

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

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世称孟襄阳。

前半生主要居家侍亲读书,曾隐居鹿门山。

40岁游京师,应进士不第,返襄阳。

在长安时,与张九龄、王维交谊甚笃。

有诗名。

后漫游吴越,穷极山水,以排遣仕途的失意。

因纵情宴饮,食鲜疾发而亡。

孟浩然诗歌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题材不宽,多写山水田园和隐逸、行旅等内容。

虽不无愤世嫉俗之作,但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

他和王维并称,其诗虽不如王诗境界广阔,但在艺术上有独特造诣,而且是继陶渊明、谢灵运、谢眺之后,开盛唐田园山水诗派之先声。

孟诗不事雕饰,清淡简朴,感受亲切真实,生活气息浓厚,富有超妙自得之趣。

如《过故人庄》、《春晓》等篇,淡而有味,浑然一体,韵致飘逸,意境清旷。

孟诗以清旷冲澹为基调,但冲澹中有壮逸之气,如《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一联,精力浑健,俯视一切。

但这类诗在孟诗中不多见。

总的来说,孟诗内容单薄,不免窘于篇幅。

现通行的《孟浩然集》收诗263首。

2.了解羊祜的故事(结合注释)三、同伴互导:1. 结合诗人的遭际及羊祜的故事,初步感知此诗,说说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作者求仕不遇,心情苦闷。

他登上岘山,想到羊祜当年的心境,想起羊祜说过的“登此山者多矣,皆烟灭无闻”的话,与自己的处境正相吻合。

“烟灭无闻”正是对自己遭遇的写照,触景生情,倍感悲伤,不禁潸然下泪。

全诗借古抒怀,感情深沉这首《与诸子登岘山》是抒发他登临岘山时抚今思昔的感慨和不能实现抱负的悲哀的怀古诗。

2. 与诗歌“触景生情”的传统写法相比,本诗开端有何特色?诗的首联(开端两句)就起得很突兀,这两句凭空落笔,初看好象于题目无关,实际上是题外生情,抒发了作者登临所感,和全诗貌离而神合。

正如前人所评“起得高古”,有“俯视一切,抗怀千载”的气概。

盛唐 教案

盛唐 教案

《望月怀远》《送魏万之京》上课时间:总课时:学习目标一、学生能说出有关张九龄、李欣的文学常识张九龄(678---740),一名博物,字子寿,韶州曲江(今广东省韶关市)人,唐中宗景龙初年进士,唐玄宗开元时历官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中书令,唐代有名的贤相;举止优雅、风度不凡。

对安禄山、李林甫等奸佞所为,痛斥其非,并竭力挫败其阴谋。

他的诗歌成就颇高,独具“雅正冲淡”的神韵,一直为后世人所崇敬、仰慕。

李颀(?-753?),赵郡人。

居河南颍阳(今河南登封西),他曾任新乡尉,因久未升迁,便辞官归隐于颖阳东川。

和当时的诗人王维、高适、王昌龄、崔颢等均有唱和之作。

擅长七言歌行和七律,善于描写边塞风光,刻画人物形象,对于音乐声情的描绘更具特色。

白居易的《琵琶行》和李贺的《李凭弹箜篌》曾受李颀诗的影响。

二、学生能说出诗中重点字词的释义①遥夜:长夜。

②竟夕:通宵。

③怜:爱。

滋:生。

④盈手:双手捧满之意。

⑤还寝:回卧室再睡。

⑥之:往;到……去。

⑦关城:指潼关城。

⑧御苑:君王居住的宫室,这里指京城。

⑨向晚:傍晚。

⑩蹉跎:虚度光阴。

三、学生能理解诗歌,说出诗歌的大意。

《望月怀远》海上升起了一轮明月,远在天涯的人与我同样望月,思念对方。

多情的人埋怨漫漫长夜,整个晚上都在想念着亲人。

熄灭蜡烛怜爱这满屋的月光,披上衣服觉得露水渐渐重了。

不能把这满手的月光赠给你,还是回去睡觉吧,希望与你在梦里相见。

《送魏万之京》清晨听到游子高唱离别之歌,昨夜下薄霜你一早渡过黄河。

怀愁之人最怕听到鸿雁鸣叫,云山冷寂更不堪落寞的过客。

潼关晨曦催促寒气临近京城,京城深秋捣衣声到晚上更多。

请不要以为长安是行乐所在,以免白白地把宝贵时光消磨。

四、学生能背诵这两首诗学习过程望月怀远1、师:“生”字好在哪里?“天涯共此时”有何含义?(分钟)生:“生”字赋予明月以生命,她与大海共同生长,共同生活。

一是诗人与远在天涯的伊人共此一轮明月;二是融融月光洒满人间,天下离人此时都在望月怀远。

《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第一课时(苏教版高二必修教学设计)

《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第一课时(苏教版高二必修教学设计)

《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第一课时(苏教版高二必修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从宏观上大致了解盛唐诗歌的主要特点,加深对所谓“盛唐气象”的理解。

2、领会张九龄诗作意境雄浑阔大的特质。

体会颈联的画面和情感。

3、理解把握李颀《送魏万之京》内容及对远行之人的关切嘱望之情。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作情感。

教学难点赏析并理解张九龄《望月怀远》诗作中的雄浑博大气象。

教学媒体教学过程复备栏一、导入新课简说盛唐诗歌就时间上来说,是指开元、天宝至大历初年的诗歌。

就诗歌特征来说,主要是指盛唐诗人所创作的具有昂扬雄浑、阔大恢弘的盛唐气象的诗歌。

所谓“声律风骨兼备”是就这一时期的诗歌内容和形式而言的。

盛唐诗歌的风骨主要包括:①诗人们能从观察宇宙历史的发展规律的高度对时代与人生进行积极思考;②诗人们在追求建功立业的道路上,显示了强烈的自信心和铮铮傲骨;③崇尚独立人格和高洁品质,这使他们的追求功名的热情少了些庸俗气,具有了理想的光彩。

盛唐诗歌的声律完备主要是指律诗体裁的成熟和普及,诗人们已经能娴熟地使用这一体裁表情达意并且将它发挥到了极致(杜甫是典型代表)。

古体与律诗的截然划分,以及歌行与绝句的兴盛,都是盛唐诗歌达到高潮的标志。

二、研读张九龄诗作《望月怀远》1、反复诵读诗作,说说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明确:全诗通过写月亮在海上升起,勾起两地相思之情,竟夕难眠,又觉得还是只有在梦中才能相见,描绘了对远行之人深切的怀念之情。

2、说说诗人是如何扣住“望”和“怀”来写景抒情的。

解析说明:着重寻找抒情主人公“望”月立足点的变化,来体会其对“远”人反复不止的思念。

同时,以此领会诗作处处紧扣诗题的写法。

(也可据此描摹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3、赏析首联“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体会其情感及境界的阔大。

解析说明:重点落在“明月”就是诗人,“明月”就是远人。

更重要的还在于,明月升起,普天同望,月即人,月成了思念的纽带,也成了共同思念的对象。

这样浩瀚的大海,皎洁的月色,群体的相望,便构成了情感和意境的雄浑阔大。

盛唐诗学案

盛唐诗学案

爱上唐诗爱上你——盛唐的诗歌和诗人们一、学习目标:1.了解盛唐诗“声律风骨兼备”的特点;2.初步感知盛唐诗的风格,为盛唐诗鉴赏积累相应知识。

二、学习过程:(一)走近唐诗朗读下列诗句,概括盛唐诗的特点。

1.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李白《别童子入京》举头望君门,屈指取公卿。

—高适《别韦参军》特点之一:2.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从军行》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高适《燕歌行》特点之二:3.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杜甫《旅夜书怀》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特点之三:4.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特点之四:(二)走进唐诗一个星座两个流派七位诗人1.一个星座指“双子星座”。

这里的“双子”是“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

他们分别代表了浪漫主义诗歌和现实主义诗歌的最高成就。

李白一生渴望功名而又傲视权贵,狂放不羁的人格特色同人生追求存在着强烈的矛盾,这使他的一生成为以诗下酒,以酒赋诗的一生。

杜甫禀承了良好的家学渊源,抱定“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志向去实现他的人生理想。

但命运似乎在捉弄他,最后在贫病交加中客死于湘江渔船。

尤其在晚年,身处草堂,心忧天下,体现了一位人民诗人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朗读李白的诗句,概括李白浪漫主义风格的特点:“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特点:2.两个流派指山水田园诗派和边塞诗派。

山水田园诗东晋陶渊明和南朝谢灵运分别开启了田园诗和山水诗,到了盛唐,山水、田园诗合流。

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侧重于歌咏自然景物中的山水田园。

山水田园诗在盛唐形成一个诗碑,至于山水田园诗之外的数量更多的写景诗反倒显得不很突出了。

古代优秀的山水田园诗,都是佳山胜水的自然美在艺术上的再现,因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给人以美的享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盛唐诗专题教案1
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
教学目标:
1.感悟盛唐诗歌“声律风骨兼备”的特点及其阔大雄浑、豪迈恢宏的艺术境界。

2.初步熟悉王维、孟浩然和高逋、岑参的生平事迹及其诗歌的主要特征。

3.初步了解盛唐边塞诗派和山水田园诗派的风格差异。

教学过程:
专题总论
盛唐诗歌就时间上来说,是指开元、天宝至大历初年的诗歌。

就诗歌特征来说,主要是指盛唐诗人所创作的具有昂扬雄浑、阔大恢宏的盛唐气象的诗歌。

所谓“声律风骨兼备”是就这一时期的诗歌内容和形式而言的。

盛唐诗歌的风骨主要包括:
①诗人们能从观察宇宙历史的发展规律的高度对时代与人生进行积极思考;
②诗人们在追求建功立业的道路上,显示了强烈的自信心和铮铮傲骨;
③崇尚独立人格和高洁品质,这使他们的追求功名的热情少了些庸俗气,具有了理想的光彩。

盛唐诗歌的声律完备主要是指律诗体裁的成熟和普及,诗人们已经能娴熟地使用这一体裁表情达意并且将它发挥到了极致(杜甫是典型代表)。

古体与律诗的截然划分,以及歌行与绝句的兴盛,都是盛唐诗歌达到高潮的标志。

盛唐是流派纷呈,风格众多,体裁和形式成熟、完备的时代。

社会各方面的现实生活,都在诗人的笔下以各种体制和风格得到充分的反映,
文学史家习惯按题材来划分流派,他们有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田园山水诗人,描写幽静、宁谧的自然世界;有以岑参、高适为代表的边塞诗人,歌颂从军报国,建功立业的英雄气慨。

最杰出的代表:李白、杜甫
如果以创作方法来划分这个时期的诗歌流派,成就最大,影响最远的,无疑是以李白为代表的浪漫主义和以杜甫为代表的现实主义。

李白和杜甫各以自己的诗歌天才、广博而精湛的艺术修养以及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对现实生活的深刻理解和认识,运用不同的创作方法,建立各自的艺术风格,从各方面表现了这个伟大而变动的时代,把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诗歌艺术推向高峰,他们不仅是唐代双峰并峙的伟大诗人,也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中这两个流派的最杰出的代表。

(1)山水田园诗人:
王维:《山居秋暝》
《鸟鸣涧》:“人闲桂花落”
孟浩然:《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解说】一幅清新朴实的农家风景画,呈现在读者面前。

诗人将恬静乐观的生活情趣,诚挚亲切的友情,纯朴浓郁的农村风俗,熔为一体,表现出和谐的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