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高中语文第四单元构建精神家园自读文本西西弗的神话学业分层测评鲁人版必修4
2018版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构建精神家园 自读文本 西西弗的神话学案 鲁人版必修4

西西弗的神话痛苦哲学人活着还是痛苦的好。
痛苦比快乐更普遍地充斥着人生,痛苦比快乐更能体现人生。
快乐是短暂的,甚至是虚构的,而痛苦则更为现实和持久地存在着。
痛苦更能使人感悟生命,实现生命的价值。
生命诞生,就意味着痛苦的伴生。
小时候痛苦着要长大,长大了痛苦着要成熟,成熟后又痛苦着年轻的拼搏无惧,而老年人则痛苦着倾向于童年,常做出儿童的举动。
生命的欲望产生痛苦。
小欲望产生小痛苦,大欲望产生大痛苦,欲望不止则痛苦不止。
而人是有欲望的动物,没有欲望则人不成其为人。
所以人是充满痛苦的,没有痛苦的人也就不成其为人。
少小离家是痛苦,情场失意是痛苦,功名无望是痛苦,买卖不利是痛苦,知己难遇是痛苦,老来丧子更痛苦。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飞絮,梅子黄时雨。
”就连珍珠也是痛苦围绕沙粒建造的殿宇。
往者尚未谏,来者还要追。
彼情可待成追忆,直到今日仍惘然……最终无论是谁,他都不得不承认,人生的所有存在都是痛苦。
那么快乐呢?钱钟书先生的比喻是:快乐在人生里好比是引诱小孩子吃药的方糖,更像是跑狗场里引诱狗赛跑的电兔子。
快乐只不过是人生的诱饵而已,它永远也不会成为人生的主角。
我们常说的“永远快乐”这句话,不但渺茫得不能实现,而且荒谬得不能成立。
快乐的绝不会永恒。
说永远快乐就好像说四方的圆形、静止的动作一样自相矛盾。
要永久就向痛苦里去找吧。
但是人生虽然充满痛苦,却并不悲观。
正是因为有了这受之不尽的痛苦,人的精神才最大范围地得以解放。
痛苦磨炼人的意志,痛苦解放人的心灵,痛苦激发人的生机,痛苦增强人的生命力。
而人正是在痛苦以及征服痛苦的战斗中,才最高限度地享受了生命。
人活一世,谁也不愿白走一遭。
因此基于体悟生命之意义、实现生命之价值,人活着是痛苦好!微感言: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礼记·学记》赏读:玉如果不琢磨就不能成为器物,人如果不学习就不懂道理。
鲁人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四单元构建精神花园练习含答案

第四单元测评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何谓“精神”?就字源来讲,“精”是细微之义,“神”是能动的作用之义。
文化的基本精神就是文化发展过程中精微的内在动力,也就是指导民族文化不断前进的基本思想。
文化的基本精神是一定文化创造出来,并成为该文化思想基础的东西。
中国文化丰富多彩,思想博大精深,因而中国文化的基本思想也不是单纯的,而是一个包括诸多要素的统一体系。
这个体系的要素主要有四点:刚健有为,和与中,崇德利用,天人协调.其中"天人协调"思想主要解决人与自然的关系;"崇德利用"思想主要解决人自身的关系,即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的关系;"和与中"的思想主要解决人与人的关系,包括君臣、父子、朋友等人伦关系;而"刚健有为"思想则是处理各种关系的人生总原则.四者以"刚健有为"思想为纲,形成中国文化基本思想的体系。
"刚健有为"思想源于孔子,到战国时期的《周易大传》已见成熟。
《周易大传》提出来的“刚健有为”思想包括“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两个方面。
《象传》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天体运行,永无已时,故称为“健”。
君子法天,故应“自强不息”。
“自强不息”也就是努力向上,绝不停止。
《周易大传》所说的“刚健”,还有“独立不惧”、“立不易方”之义,也就是孟子所说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的独立人格。
《象传》又说:“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坤”即顺,“载物”就是包容许多物类。
君子应效法大地的胸怀,包容各个方面的人,容纳不同的意见,使他人和万物都得以各遂其生。
《周易大传》认为,健是阳气的本性,顺是阴气的本性,在二者之中,阳健是居于主导地位的。
而从上述两句话的关系来看,自强不息是自立之道,厚德载物是立人之道;自立是立人的前提,立人是自立的引申。
可见,刚健有为的思想以自强不息为主,同时包含厚德载物的系统。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建构精神家园单元测试 鲁人版必修4

第四单元检测题(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组是() A.囹圄.(yǔ)阏氏..(yān zhī)缧.绁(léi)B.缑.王(ɡōu) 且鞮..侯(qiě dī)槛.阱(jiàn)C.着.重(zhuó) 昆邪..王(hún yé) 衰竭.(jié)D.一旦.(dàn) 倜傥..(tì tǎnɡ) 黑黝黝.(yǒu)解析B项“且鞮”应读“jū dī”。
答案 B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前扑后继捋触须深邃恪守B.苦思冥想专心致至亵渎熨帖C.死有余辜绰有余裕辐射坍圮D.矫揉造作杀一儆百癖好宏亮解析A项扑—仆;B项至—志;D项宏—洪。
答案 C3. 依次填入下面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打开这本教科书,你会发现这是一座溢彩流光的美的殿堂。
在这里,你能体会到“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不羁精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聆听到“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浅斟低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徜徉在唐诗宋词这座美的殿堂,你一定会目眩神迷,流连忘返。
①倾听到“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迈高歌②感受到“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仁者光辉③小桥流水,杏花春雨,透露出宋词沁人心脾的韵味④大漠孤烟,长河落日,折射出唐诗丰盛热烈的光彩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C.③①②④D.④③②①解析先唐诗,后宋词。
既要注意上下文的衔接,又要注意和末句中“唐诗宋词”的照应。
答案 B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津门两家企业同传捷报:在日本遭抢注的“狗不理”商标终于完璧归赵....,回到了“狗不理”集团。
B.现在我们单位职工上下班或步行,或骑车,为的是倡导绿色、低碳生活。
【语文】鲁人版必修4精练精析:自读文本 西西弗的神话(带详细解析)

西西弗的神话【学业达标评价】一、阅读下文,完成1~4题。
1.为什么说“西西弗是个荒谬的英雄”?(答案不超过40字)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源:学+科+网]答案:因为他为了对大地的无限热爱而将自己的整个身心致力于一种没有效果的事业中。
2.第二段中“他比他搬动的巨石还要坚硬”是指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是指他明明意识到自己的努力是徒劳的,但能够走出自己的不幸,超出自己的命运,享受自己的胜利,他的意志比巨石还要坚硬。
3.第三段中谈到工人劳动意在说明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意在说明主人公有意识的时候,重复无效的劳动是痛苦的;当主人公所行的每一步都依靠成功的希望所支持的时候,痛苦也就不存在了。
西西弗是一个走出了痛苦的英雄。
4.第四段中“荒谬胜利的法则”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化痛苦为欢乐,从而享受胜利的幸福。
[来源:Z&xx&]二、围绕屈原这个历史人物,请你运用夹叙夹议的写法写一段文字,表达对屈原的理解和赞美之情,不超过250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逆流而上,一位老者在水一方。
他那爬满皱纹的额头,那微微弓着的瘦弱身躯,那沉吟江边满脸的迷茫……我忆起了,他,“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屈原!他在江边徘徊着……突然,仰天长叹:“天啊!为何你这般对待我?圣上啊,你为何听信谗言,疏远我啊!天下之大,无人明吾心意也!”纵身一跃,投入了滚滚奔流的江水之中……我欲哭无泪,欲助无能。
高中语文单元综合测评4第4单元建构精神家园鲁人版必修4(2021年整理)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单元综合测评4 第4单元建构精神家园鲁人版必修4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单元综合测评4 第4单元建构精神家园鲁人版必修4)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单元综合测评4 第4单元建构精神家园鲁人版必修4的全部内容。
第4单元建构精神家园(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基础巩固(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史公牛马走...牛马走:仆人B.近乎卜祝..之间卜祝:掌握占卜和祭祀时赞辞的官C. 独阏氏..、子弟在阏氏:匈奴王的称号D.加以老母系保宫..保宫:汉代少府官署【解析】阏氏:匈奴王后的称号。
【答案】C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导学号:64412070】信仰是人类特有的精神活动,人类之所以不同于动物,就在于其理解追求的精神层面。
________。
一个民族如果没有一种科学、健康的信仰,也难以产生共同的目标和一致的认同感,进而丧失前进的动力。
①是人类的精神家园的价值归宿②不能成为一个完整的人③它为人类生活提供了价值追求的动力和目标④一个人没有信仰,就会失去生活的意义和目标⑤信仰表现为人类对崇高价值目标的敬仰和追求A.⑤③①④②B.①③④⑤②C.⑤②①④③D.④②③①⑤【解析】⑤③①一组与前面的句子相衔接,④②一组与后面的句子相衔接。
【答案】A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①人们通过网络可随时与世界连接,电子阅读的便捷,使人不免产生忧虑:还有多少人会钟情于纸质阅读呢?那神圣的文学阅读,是否会成为好景不再的明日黄花....?②月光下,山墙那边传来一阵笛声,只听它时而低回婉转,时而穿云裂石....,众人都听得痴了,就连墙上映着的竹影也仿佛听懂似的轻轻摇曳着。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建构精神家园单元测评鲁人版必修4

第四单元测评(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何谓“精神”?就字源来讲,“精”是细微之义,“神”是能动的作用之义。
文化的基本精神就是文化发展过程中精微的内在动力,也就是指导民族文化不断前进的基本思想。
文化的基本精神是一定文化创造出来,并成为该文化思想基础的东西。
中国文化丰富多彩,思想博大精深,因而中国文化的基本思想也不是单纯的,而是一个包括诸多要素的统一体系。
这个体系的要素主要有四点:刚健有为,和与中,崇德利用,天人协调。
其中“天人协调”思想主要解决人与自然的关系;“崇德利用”思想主要解决人自身的关系,即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的关系;“和与中”的思想主要解决人与人的关系,包括君臣、父子、朋友等人伦关系;而“刚健有为”思想则是处理各种关系的人生总原则,四者以“刚健有为”思想为纲,形成中国文化基本思想的体系。
“刚健有为”思想源于孔子,到战国时期的《周易大传》已见成熟。
《周易大传》提出来的“刚健有为”思想包括“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两个方面。
《象传》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天体运行,永无已时,故称为“健”。
君子法天,故应“自强不息”。
“自强不息”也就是努力向上,绝不停止。
《周易大传》所说的“刚健”,还有“独立不惧”“立不易方”之义,也就是孟子所说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的独立人格。
《象传》又说:“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坤”即顺,“载物”就是包容许多物类。
君子应效法大地的胸怀,包容各个方面的人,容纳不同的意见,使他人和万物都得以各遂其生。
《周易大传》认为,健是阳气的本性,顺是阴气的本性,在二者之中,阳健是居于主导地位的。
自强不息是自立之道,厚德载物是立人之道;自立是立人的前提,立人是自立的引申。
可见,刚健有为的思想以自强不息为主,同时包含厚德载物的系统。
作为中国文化基本精神的“刚健有为”精神,其具体表现为凝结的文物、制度、风俗,可谓俯拾皆是。
配套K12高中语文第4单元建构精神家园自读文本西西弗的神话教师用书鲁人版必修4

自读文本 西西弗的神话[预习——夯实基础][知识·梳理]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一、单音字分歧.(qí) 谴.责(qiǎn) 扼.住(è) 恣.意(zì) 荒谬.(miù) 藐.视(miǎo) 栩.栩如生(xǔ) 面颊.(jiá) 允诺.(nuò) 渺.渺(miǎo) 憧.憬(chōng) 深邃.(suì) 黑黝.黝(yǒu) 虔.诚(qián) 面颊.(jiá) 巢穴.(xué) 二、多音字1.组词辨析法(1)率⎩⎪⎨⎪⎧轻率.(shuài)效率.(lǜ) (2)磨⎩⎪⎨⎪⎧磨.难(mó) 石磨.(mò) (3)丧⎩⎪⎨⎪⎧丧.失(sàng)丧.钟(sāng) (4)尽⎩⎪⎨⎪⎧穷尽.(jìn)尽.管(jǐn) (5)数⎩⎪⎨⎪⎧历数.(shǔ)基数.(shù)数.见不鲜(shuò) (6)折⎩⎪⎨⎪⎧折.磨(zhé)折.本(shé)折.腾(zhē) 2.语境辨析法 (7)在寒冷的冬季,这样新鲜.(xiān)的水果在市场上是鲜.(xiǎn)有的。
(8)他宁.(nìng)愿忍受孤独的生活,也不愿打破这里宁.(níng)静的环境。
第2步写字形——奥妙无穷方块字(1)⎩⎪⎨⎪⎧zì(恣)意zī(姿)态 物zī(资)(2)⎩⎪⎨⎪⎧停xiē(歇)jié(竭)尽hè(褐)色 (3)⎩⎪⎨⎪⎧荒miù(谬) 纰miù(缪) 寂liáo(寥)(4)⎩⎪⎨⎪⎧面jiá(颊)xiá(狭)隘 要xié(挟)(5)⎩⎪⎨⎪⎧ji āng (僵)直 jiāng(缰)绳边jiāng(疆)(6)⎩⎪⎨⎪⎧ch ōng (憧)憬 tóng(瞳)孔 莽zhuàng(撞 )第3步辨词语——于细微处细斟酌1.明确词义(1)言过其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栩栩如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无济于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原指言语浮夸,超过实际才能。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4单元建构精神家园自读文本西西弗的神话教师用书鲁人版必修4(含答案)

自读文本 西西弗的神话[预习——夯实基础][知识·梳理]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一、单音字分歧.(qí) 谴.责(qiǎn) 扼.住(è) 恣.意(zì) 荒谬.(miù) 藐.视(miǎo) 栩.栩如生(xǔ) 面颊.(jiá) 允诺.(nuò) 渺.渺(miǎo) 憧.憬(chōng) 深邃.(suì) 黑黝.黝(yǒu) 虔.诚(qián) 面颊.(jiá) 巢穴.(xué) 二、多音字1、组词辨析法(1)率⎩⎪⎨⎪⎧轻率.(shu ài)效率.(lǜ) (2)磨⎩⎪⎨⎪⎧磨.难(mó) 石磨.(mò) (3)丧⎩⎪⎨⎪⎧丧.失(sàng)丧.钟(sāng) (4)尽⎩⎪⎨⎪⎧穷尽.(jìn)尽.管(jǐn) (5)数⎩⎪⎨⎪⎧历数.(shǔ)基数.(shù)数.见不鲜(shuò) (6)折⎩⎪⎨⎪⎧折.磨(zhé)折.本(shé)折.腾(zhē) 2、语境辨析法(7)在寒冷的冬季,这样新鲜.(xiān)的水果在市场上是鲜.(xiǎn)有的。
(8)他宁.(nìng)愿忍受孤独的生活,也不愿打破这里宁.(níng)静的环境。
第2步写字形——奥妙无穷方块字(1)⎩⎪⎨⎪⎧zì(恣)意zī(姿)态 物zī(资)(2)⎩⎪⎨⎪⎧停xiē(歇)jié(竭)尽hè(褐)色 (3)⎩⎪⎨⎪⎧荒miù(谬) 纰miù(缪) 寂liáo(寥)(4)⎩⎪⎨⎪⎧面jiá(颊)xiá(狭)隘 要xié(挟) (5)⎩⎪⎨⎪⎧ji āng (僵)直 jiāng(缰)绳边jiāng(疆)(6)⎩⎪⎨⎪⎧ch ōng (憧)憬 tóng(瞳)孔 莽zhuàng(撞 )第3步辨词语——于细微处细斟酌1、明确词义(1)言过其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栩栩如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无济于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原指言语浮夸,超过实际才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读文本西西弗的神话[语言运用层]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导学号:23980156】(1)在湖南娱乐频道2015年百姓春晚的第二场录制现场,来自长沙的8个老爷子将韩国女子组合“少女时代”的代表作《Gee》跳得__________。
(2)在著名剪纸艺术家朱曼华家中,祖孙三代九口人共同创作了《百羊图》,这套剪纸__________,散发出浓浓的年味和胶东乡土气息,堪称精品。
(3)装上这款手机软件之后,父母即使不在家里,甚至和孩子不在同一个城市,但只要打开手机,就能够用自己的声音,______________地给孩子讲一个精彩的故事。
A.绘声绘色惟妙惟肖栩栩如生B.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绘声绘色C.绘声绘色栩栩如生惟妙惟肖D.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绘声绘色【解析】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好,非常生动、逼真。
①句是说8个老爷子将“少女时代”的《Gee》模仿得非常逼真,所以用“惟妙惟肖”。
栩栩如生:形容非常逼真,像活的一样。
②句强调《百羊图》这套剪纸艺术性极高,剪纸上的羊像活的一样,所以用“栩栩如生”。
绘声绘色:形容叙述、描写生动逼真。
③句是说给孩子讲故事讲得生动,所以用“绘声绘色”。
【答案】 D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导学号:23980157】A.许多著名作家大都把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著作视为自己的必读书,而像鲁迅、纪德、加缪等人,不仅撰写有见解的论文,还认真阅读其作品。
B.《咬文嚼字》执行主编表示,流行语评选要弘扬正能量,拒收“小鲜肉”“约吗”等热词入选的原因是由于它们不符合道德规范造成的。
C.朱光潜说“炼字就是炼意”,而一篇文章到底好不好,关键要看它真正和作者表达的心境相调和。
D.这一百多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闻传播媒介日趋多元化,传播手段日趋现代化,新闻对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
【解析】A项,“许多”“大都”重复,去掉一个;“不仅撰写有见解的论文,还认真阅读其作品。
”语序不当,应为“不仅认真阅读其作品,还撰写有见解的论文。
”B项,“原因是……造成的”杂糅。
C项,“好不好,关键要看它真正和作者表达的心境相调和”两面对一面。
【答案】 D3.下面几个句子的顺序已打乱,若将它们整合成一段语意连贯的话,应该怎样排序呢?在横线上写出序号即可。
【导学号:23980158】①它从荒诞感的萌生到荒诞概念的界定出发,进而论述面对荒诞的态度与化解荒诞的方法并延伸到文学创作与荒诞的关系②《西西弗的神话》从创意、酝酿到写作、定稿,是在1936到1941年的几年间断续写成的③但它仍具有内在的哲理上的完整性与系统性④这一系列论述构成了20世纪西方文学中最具有规模、最具有体系的荒诞观【解析】③中“它”指的是《西西弗的神话》,可排定②③的顺序;④中“这一列论述”指的是①的内容,据此可排定①④的顺序。
【答案】②③①④4.仿写画线的句子。
汉字往往能引发人们的联想,由汉字“人”联想展开,用比喻来形象地阐述“人是什么”这一问题。
人是什么?帕斯卡尔说,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
加缪说,人是西西弗斯,每天都好像在推一块石头上山,石头不停地滚下来又推上去。
其实从“人”这一汉字的联想来看,可以获得许多感悟:人是由一“撇”和一“捺”组成的,组合起来就像一个“坡”,人就是在不停地爬坡下坡中度过一生的,人是需要直面困难的勇气的。
【解析】先研究画线句,哪些是需要保留的基本句式框架,哪些地方是需要自己构思的,喻体要找准,下文的陈述要与该喻体对应。
【答案】“人”字的一“撇”和一“捺”,组合后就像一个屋顶,人是需要有栖居的精神小屋的庇护的。
(或者,“人”字的一“撇”和一“捺”,组合起来后就像鸟的翅膀,左翼是物质,右翼是精神,人是仰仗这两翼才飞翔的)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0个字。
【导学号:23980159】如果可以选择,____①____,我也不会。
但我愿意在人生旅程中偶尔有点孤独,因为没有它,生活不可能完整。
每个人都要思考自己孤独中的种种问题,只有在思考中才能自由,____②____。
人生来就是单独的,____③____,单独地走向生命的终点。
要记住,就是住在一个挤满了人的房子里,我们也是独立的个体。
【解析】根据后一句,中心词应该是“孤独”,第①空所填的意思是人们都不愿意选择孤独;第②处,根据前文,句式应该一致,意思大概是“活着”之类的,第③处根据后一句的意思,大概是“人生的意义”之类的,句式应该一致。
【答案】①谁都不会选择长久孤独②只有在思考中才能生存③单独地寻找人生的意义[阅读提升层]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导学号:23980160】放逐于世界边缘的局外人谷立立1960年,年仅47岁的加缪因为车祸意外殒命。
苏珊·桑塔格曾在《反对阐释》一书中将加缪归为“作为受难者之典范的艺术家”。
纵观加缪一生,“受难者”的形象总与他息息相关:生于北非贫民窟,不足一岁失去父亲,少年时因罹患无法治愈的肺结核几乎失学。
生活似乎从一开始就为他画上了休止符,但这不是结束,而是一种开始。
疾病作为加缪的“绝望和挑战”,“一半是宿敌,一半是催化剂”。
在他,这不是隐喻,而是真实的存在。
他时刻感知到生命的短促易逝,更时时陷入孤独,却从未妥协。
从此,与荒诞的抗争,成为加缪小说和戏剧书写的唯一命题,更是贯穿其一生的人生哲学。
加缪的荒诞哲学,虽无完整的理论体系,却绝非凌空蹈虚,皆源于其对生存的高度认知与敏锐感悟。
我们读《局外人》,总是惊异于叙述的冷静克制、主人公默尔索对待世事的无动于衷,于是想当然地将加缪与“冷漠”“厌世”等负面形容画上等号。
真实的加缪并非如此。
生活于他,虽极为“悲伤”,但仍有“热情”。
他认为,诞生到一个荒诞世界上来扮人唯一真正的职责是活下去,是意识到自己的生命、自己的反抗与自己的自由。
如果说《局外人》是其荒诞哲学的首度展示,那么《西西弗的神话》则可以看作是这一理念的最佳诠释。
希腊神话中背负着沉重诅咒、永远推着石头上山的悲剧人物,何以在加缪笔下摇身一变成了主动抗争的英雄?这是一种暗示,隐隐对应着作家积极的人生观——生活虽是无望的,荒诞始终多于幸福,但正如小说《鼠疫》里所写,即使世界荒芜如瘟疫笼罩之下的小城奥兰,只要一息热情尚存,绝望就不致吞噬人心。
加缪的文字虽是隐忍的,他的态度却是显而易见的。
漠不关心、冷漠超然,抑或悲观厌世,从来与他无缘。
终其一生,他秉持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训诫,“热爱生活本身更甚于热爱它的意义”,满含着热情介入这生活,以期摆脱局外人的身份。
他以手中之笔针砭时政、挑战荒诞,新闻、文论、时评、小说、戏剧,无所不写,只为了唤醒世间囿于生存之累的芸芸众生。
诺贝尔文学奖的授奖词称他“不断地确认人类处境之荒诞,然而其背后却非荒芜的否定主义”,也正是对此种“介入”的肯定。
在短暂的一生中,加缪始终是一个游离于边缘的局外人。
加缪精神上有“囹圄”之感,这和其早期经历无不相关,但更直接的伤害,自然非后期政治上的纷争与最终被排斥的际遇莫属。
20世纪50年代初,由于在对待斯大林主义的态度上意见相左,加缪与萨特彻底决裂,其后他逐渐成为左派文人攻击的标靶,被以萨特为掌门人的巴黎人文学界斥为异类,从此,生活在局外人一般的被放逐状态之中。
在阿尔及利亚战争①期间,这“局外人”的身份更是越演越烈,终至无法收拾。
一直以来,加缪始终以阿尔及利亚公民自居。
这片土地的一草一木在牵动其敏感内心。
作为书写的原乡,阿尔及利亚更时时出现于其小说及戏剧创作之中。
从早期的《局外人》《鼠疫》《卡利古拉》,再到遗作《第一个人》,自杀、冷漠、罪咎、绝对的恐怖,虽构成加缪书写的主题,其下却潜藏着何其相似的关键词,比如,阳光、大海、沙滩。
作为“乌脚”(当地话,意指白人移民)后裔的他,身份极为尴尬,“既不属于东方也不属于西方”(帕慕克语)。
他一直试图在战争与和平的罅隙间寻得某种微妙的平衡——他不愿自己的“妈妈”遭受意外的横祸,亦不愿记忆里“无法割舍”的美好尽数毁于硝烟。
因此,加缪本着“不做受害者,也不当刽子手”的原则,希冀通过非暴力的和平手段解决争端。
在彼时日渐高涨的民族独立风潮之下,这和平主张更近乎美好的想象,是一厢情愿的空谈,双方均无法认同。
然而,世事的吊诡也正在于此,追求和平的人反倒成了阻挠和平的帮凶。
彼时,加缪腹背受敌,就连昔日的战友②也成了势不两立的敌人。
现实的屡屡受挫,无疑将他推入孤绝的深渊。
从此,他避居乡间,不问政事,只在日记中涂抹彷徨与失落,或在戏剧中寻找往日的荣光,渐渐归于“最终的沉默”。
这种无为,既非“江郎才尽”的无奈之举,亦非明哲保身的权宜之计,而是“一个人与他所处的环境之间旷日持久的对抗”,源于理想主义者对自我信念的坚持,是加缪一生对抗错误、矛盾和踯躅的具体例证。
【注】①阿尔及利亚战争:50年代中期,阿尔及利亚民族主义者不断袭击法国殖民地当局和普通的法国人,法国方面派出军队镇压。
②昔日的战友:指萨特。
6.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加缪生于北非贫民窟,不足一岁失去父亲,少年罹患无法治愈的肺结核影响他一生,常常让加缪陷入绝望,1960年年仅47岁的加缪因为车祸意外死亡。
B.《局外人》这篇小说的主人公默尔索对待世事无动于衷,小说的叙述冷静克制。
但这并不能因此就将加缪与“冷漠”“厌世”等负面形容画上等号。
C.《鼠疫》是加缪的小说代表作之一,描写了瘟疫笼罩之下的小城奥兰一片荒芜的世界,隐忍的文字鲜明地表达了“生活虽是无望的,荒诞始终多于幸福”的主旨。
D.加缪出生于阿尔及利亚,他对这片土地抱有深厚的情感,但是他既不属于东方也不属于西方,这让他选择了局外人的身份来看阿尔及利亚战争。
E.加缪后来避居乡间,不问政事,渐渐归于“最终的沉默”,表面上是无为,实际上体现了他对所处的环境的对抗和对自我信念的坚持。
【解析】A项,“肺结核影响他一生”于文无据,“常常让加缮陷入绝望”与原文矛盾:C项,“生活虽是无望的,荒诞始终多于幸福”并不是《鼠疫》的全部主旨,“只要一息热情尚存,绝望就不致吞噬人心”也是《鼠疫》的主旨;D项,“他选择了局外人的身份”不正确。
【答案】BE7.诺贝尔文学奖的授奖词称加缪“不断地确认人类处境之荒诞,然而其背后却非荒芜的否定主义”,请简要分析其含意。
【解析】理解句子的几种方法:(1)抓住关键词语理解。
(2)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
(3)根据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写作目的理解句子。
解答本题,可抓住关键词“人类处境之荒诞”“非否定主义”,联系上文“漠不关心、冷漠超然,抑或悲观厌世,从来与他无缘。
终其一生,他秉持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训诫,‘热爱生活本身更甚于热爱它的意义’”,满含着热情介入这生活,以期摆脱局外人的身份”“与荒诞的抗争,成为加缪小说和戏剧书写的唯一命题,更是贯穿其一生的人生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