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先天性髋臼发育不良

合集下载

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全髋关节置换术

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全髋关节置换术

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全髋关节置换术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是一种常见的儿童髋关节疾病,其发病率约为1000个新生儿中的1个。

严重的DDH患者,在未经有效治疗的情况下,会导致全髋关节功能障碍,造成严重的疼痛和残疾。

全髋关节置换术是一种治疗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导致的关节疾病的手术方法,用于改善疼痛和获得功能恢复。

全髋关节置换术是一种重大手术,需要进行全麻。

手术开始时,外科医生会通过切开软组织,暴露髋臼和股骨头。

然后将患者的坏死股骨头切除,并粗略清理髋臼和盆腔中的软组织。

接下来,医生将股骨柄插入骨轴,确保骨轴与股骨尺寸相匹配,然后将假体插入髋臼中。

最后,医生将软组织缝合,并决定是否植入假体头部。

全髋关节置换术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固定型和可调型。

固定型假体是一种直径较大的假体,可以稳固地嵌入髋臼和股骨中,并且不可更换。

可调型假体允许医生在手术过程中调整假体尺寸和位置,以确保最佳配合和功能恢复。

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指征包括:1)DDH患者合并髋关节疼痛、功能障碍、强直或髋关节已经严重病变;2)保守治疗无效;3)骨质疏松或骨关节炎等合并疾病已经得到有效控制;4)年龄在40-60岁之间,具有较长的术后寿命。

术前评估是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前的重要步骤。

通过X线、CT以及相关检查,可以了解患者的病情和髋关节的发育情况,并确定最合适的手术方案和假体选择。

术后恢复是全髋关节置换术的重要环节。

术后患者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康复训练和功能锻炼,以促进髋关节功能的恢复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康复期间,患者需要采取一些预防措施,以避免关节脱位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此外,患者还需要定期进行复查和随访,以确保术后效果的稳定和持久。

总的来说,全髋关节置换术是一种治疗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导致的关节疾病的有效方法。

通过适当的手术选择和恰当的术后康复,患者可以获得较好的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提高。

髋臼发育不良ct诊断标准

髋臼发育不良ct诊断标准

髋臼发育不良ct诊断标准
髋臼发育不良CT诊断标准有:
1.髋臼角过大。

髋臼角指的是髋臼的倾斜角度,正常情况下应在一定范围内,但在髋关节发育不良时,髋臼角会增大。

2.Perkin方格脱位。

通常在正常情况下,股骨头应该在髋臼范围内,并保持良好的覆盖率。

然而,在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情况下,股骨头可能会偏离正常位置,导致脱位。

3.股骨头覆盖率低。

在髋关节发育不良中,股骨头和髋臼之间的覆盖率较低,即无法覆盖到预期的1/4或距离髋臼较远直接脱出。

造成小孩患有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原因可能是胚胎发
育过程中姿势不正确,或者受到压迫和活动不足,导致股骨头和髋臼之间的磨合不良。

早期干预对于髋关节的恢复非常重要,及时干预可以帮助小孩的髋关节恢复到正常位置,而延迟干预可能会导致不可逆的后果。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可咨询医师。

婴儿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危害大吗.doc

婴儿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危害大吗.doc

婴儿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危害大吗
一、婴儿髋关节发育不良这种病起病慢,病程长,常常是双侧发育不良,而股骨头发育多为正常,主要表现为髋臼的发育不良,表现为髋臼平浅,倾斜度大,对股骨头的包容不够,甚至呈半脱位伴有髋外翻,扭曲和牵拉周围血管加重股骨头的缺血,甚至坏死。

二、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在新生儿或婴儿期,由于没有下地行走,症状多不明显,若怀疑病变,需做相应体检,如髋外展受限,蛙式试验阳性,完全脱位时,Ortolani征阳性可确诊。

至幼儿时期,患儿开始走路时间较正常孩子晚,单侧脱位者,双侧臀位皱褶不对称,患肢短缩,臀部变宽,步态蹒跚或鸭步行走,到儿童时期畸形步态更严重。

三、先天性髋内翻先天性髋内翻是发育畸形疾病,出生数月即可发现,女性多于男性。

在患儿开始行走后,出现跛行摇摆步态,形似鸭步,多由于畸形导致臀肌肌力减弱形成。

患者颈干角变小,股骨颈变短,可在股骨头下缘形成股骨颈假关节。

逐渐形成髋关节不稳,最后导致股骨头坏死。

通过对婴儿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危害大吗的了解,我们也意识到婴儿髋关节发育不良的重要性,尤其是新生儿出生后一定要定期的进行体检,在出现问题要及时进行治疗,尽量不要错过最佳治疗时期,以免对宝宝以后成长道路上带来更大的伤害。

小孩髋部问题怎么办了解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

小孩髋部问题怎么办了解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

鼓励孩子积极参与康复和治疗
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 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和积极心态 引导孩子正确认识病情和治疗方案 鼓励孩子与医护人员积极配合,积极参与康复和治疗计划
关注孩子的情绪和行为变化
观察孩子的行为变化,了解 其背后的原因
与孩子沟通,倾听他们的感 受和想法
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给予 关心和支持
治疗方案:根据孩子的具 体情况,医生会制定个性 化的治疗方案,可能包括
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
康复计划:与医生讨论康复 计划,包括物理治疗、运动 康复、家庭护理等方面的内 容,帮助孩子恢复髋关节功
能。
定期复查方案和康复计划。
家庭护理和观察
病因和风险因素
病因:遗传、母体因素、环境 因素等都可能导致发育性髋关
节发育不良。
病理机制:发育性髋关节发 育不良是由于髋关节在发育 过程中出现了异常,导致关
节不稳定或者结构异常。
风险因素:早产、女性、家族 史、臀位产等都是发育性髋关
节发育不良的高危因素。
症状表现:发育性髋关节发育 不良的症状包括臀纹不对称、 下肢不等长、髋关节活动受限
筛查髋关节发育不 良、脱位等疾病
早期发现、早期治 疗,预防并发症的 发生
体检和筛查是预防 措施的重要一环, 家长应重视并积极 配合
避免长时间卧床或不活动
长期卧床或不活 动会导致肌肉萎 缩和关节僵硬, 增加髋部问题的 风险。
定期进行适当的 运动,如散步、 游泳等,有助于 保持髋关节的灵 活性和肌肉的力 量。
医生的诊断:通过体格检查和 必要的影像学检查,确定小孩 髋部问题的类型和程度。
注意事项:遵循医生的建议, 按时进行治疗和复查,同时注
意观察孩子的病情变化。

ddh名词解释

ddh名词解释

ddh名词解释一、DDH定义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the Hip,DDH),旧称先天性髋关节脱位(Congenital Dislocation 0fthe Hip,CDH),是指一系列髋臼和股骨近端畸形以及头臼相互关系异常的疾患,包含髋关节发育不良、半脱位及全脱位。

由于本病可于出生前及/或出生后生长发育过程中出现,1992年由北美小儿矫形外科学会(POSNA)更名为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islocationof the hip, DDH)并由国内外小儿骨科医师普遍接受。

DDH可以是非常轻微的髋臼发育不良,也可以是导致严重髋关节功能异常的髋关节半脱位或髋关节脱位。

二、DDH流行病学特征DDH是小儿最常见的髋关节疾患,致残率高。

DDH发病率与地区、种族、季节等因素有关,不同人种发病差异巨大,白种人发病率高,黑种人低,黄种人介于二者间。

新生儿期(0-28天)DDH的发病率在1-7%。

非洲发病率0.06‰,美国本土人发病率76.1‰,香港0.87‰--南澳大利亚10.5‰,西欧、北欧7~22‰。

我国DDH的发病率为0.91‰-186‰。

在我国寒冷的北方发病率比南方高,高原地区远远高于平原地区,这可能与当地生活习惯相关,如出生后不正确的双下肢直腿捆绑等错误襁褓方式。

一般秋冬季节9月至翌年2月出生的发病高于其他季节,可能因为该季节天气寒冷,新生儿多被包裹,双下肢伸直内收,以至婴儿被动伸髋和活动受限,可能导致该病的发生。

三、DDH常见危险因素目前为止,DDH的诊断和治疗方案比较明确,但是,DDH的致病原因及发病机制不清楚。

有关DDH的发病原因目前仍存在争议,目前认为环境因素(胎次、胎位、生产方式、羊水过少、出生后襁褓方式等)和遗传因素(性别、家族史、其它伴发畸形)共同参与DDH发病。

DDH患儿多与以下因素相关,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小儿髋关节发育不良dr诊断标准

小儿髋关节发育不良dr诊断标准

小儿髋关节发育不良dr诊断标准
小儿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 DDH)是指婴幼儿期髋关节发育异常或不完全,是一种常见的儿童髋
关节疾病。

早期诊断对预防并治疗小儿髋关节发育不良至关重要。

为了确保及时准确的诊断,医学界制定了一系列的诊断标准。

以下
是小儿髋关节发育不良的诊断标准:
1. 体格检查,包括进行髋关节的外观检查、关节活动度检查、Barlow试验和Ortolani试验。

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发现潜在的
髋关节问题。

2. 影像学检查,X光片、超声波检查和磁共振成像(MRI)等
影像学检查可以帮助医生确定髋关节的发育情况,包括髋臼的形态、髋臼的深度和髋关节的位置等。

3. 临床症状,包括髋关节不对称、步态异常、髋部疼痛等症状,这些症状也可以作为诊断的参考标准。

4. 家族史,家族中是否有类似疾病的病例,也可以作为诊断的
参考依据。

以上是小儿髋关节发育不良的一般诊断标准,但具体诊断还需
结合患儿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临床经验。

一旦确诊为小儿髋关节发
育不良,及时的治疗和干预将对患儿的康复和发育起到重要的作用。

因此,家长在发现孩子有相关症状时,应及时就医,以便尽早进行
诊断和治疗。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ppt课件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ppt课件

流行病学调查
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通常包括髋臼发 育不良、髋关节半脱位和完全脱位。新生 儿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发病率约为1/ 1000。左髋发病多于右髋,双髋发病亦多 于右髋。女性多见,男女比约为1:5。而 且,第一胎儿童发病率高。白种儿比黑种 儿的发病率高,美国西南部印第安黑人中 发病率高,而中国人的发病率相对较低。
头臼明显不适应,臼大头小:髋臼成形 术。
头臼基本适应:改变髋臼方向的手术;如: Salter截骨术、三联截骨术、髋臼周围截骨 术(PAO,Ganz)、髋臼旋转截骨术(RAO) 等。
典型病例(POA Ganz截骨术)
典型病例
贺某某,女性,52岁。 右侧DDH(CROWE I型)
典型病例
林某某,女性,33岁,右髋关节脱位(CROWE II型)
术前准备
骨盆和股骨近段正侧位x线,了解关节脱位的程度和骨质情况。 由于髋臼发育不良的骨性解剖学特点和关节周围软组织的挛缩, 拍片时我们常常获得一个外旋状态下的X线片,这一点可以根 据X线片上小转子影响的增大得到证实,在这种X线片上选择的 假体往往偏小。因此,术前计划时需要把股骨颈和股骨近段放 在平行的平面上进行拍片,由于股骨颈的前倾增大,拍片时股 骨应轻度内旋。
疾病分型
手术适应症
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全髋关节置换术,有一定的 难度,特别是高位脱位的病例,手术难度相当 大,术后效果相对较差;同时由于此类病人骨 盆与股骨发生骨质耗损,一旦假体松动,日后 行翻修术也十分困难。故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全 髋关节置换术病人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适应 证应从严掌握。对于年轻的病人应该首先考虑 骨盆截骨术(Chiari,Salter,Steel orn—截骨), 防止骨性关节炎的发生,以期髋关节的功能能 延长至中年甚或更长时间。

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_百度百科

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_百度百科

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_百度百科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好治.先天性髋关节脱位(CDH)又称为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 DDH)是一种对儿童健康影响较大的病变,如能作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临床效果是满意的。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又称为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是导致儿童肢体残疾的主要疾病之一。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其发生率世界各地区有较明显差别,我国并没有完全整的统计资料,就上海某些产院调查的约为0.91‰,北京地区为3.8‰,沈阳某院为1.75‰,香港为0.07‰,这些资料都不够全面,也不能反映我国的发生率,估计我国的发生率大概为1‰。

约20%的先髋脱位有家族史;80%的先髋脱位是第一胎;沈阳某院新生儿普查家族遗传为1/14,加拿大多伦多儿童医院226例中只有4例有遗传史;遗传因素并非为先髋脱位发病的重要因素。

先髋脱位发病率以女孩占绝对优势,我国统计男女之比为1:4.75. 地区与种族的发病率有很大差别,这与遗传因素、环境影响和生活习惯有关;习惯背背婴儿的民族发生率低,如南非、中非一些地区,爱斯基摩人,朝鲜族人和广东、香港地区;喜欢用捆绑方法的民族,使新生儿髋关节固定于伸展、内收位,其发生率明显增高,如北意大利,北美印地安人,德国和北斯堪地那维亚半岛以及我国汉族的习惯。

冬季出生的婴儿,其发生率明显增高。

臀位产发病率较高,国外约23%,上海26%,沈阳28.5%,正常生产中只占5%;臀位产发生先髋脱位较头位产高10倍;剖腹产发生先髋脱位较阴道产高,上海统计占30%,有显著差异,同时发现剖腹产中体重重的婴儿发病率高。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主要病理特点是:①髂腰肌紧张、挛缩,压迫髋臼的入口;②关节囊变形呈葫芦样;③股骨头颈变形,主要有股骨头呈椭圆形,股骨颈短,股骨颈前倾角增大;④髋臼变形,主要有髋臼窝浅小,呈三角形,髋臼指数增大,关节盂唇内卷;⑤股圆韧带增粗变长,关节软骨变性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辑版ppt
1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断 (2)
1、早期诊断:新生儿普查极为重要。 大腿内侧皮纹不对称、腹股沟不
对称、臀纹不对称、脱位侧髋部增 宽、股三角空虚、大转子上移、双下肢不等长,蛙式试 验(+)、Allis征(+)
编辑版ppt
1
诊 断 (2)’
有家长叙述病史时讲到:给患儿把尿时 可感觉髋部弹响,这就是Barlow征(弹出 试验)、Ortolani征(+)。
发育性髋发育不良
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
编辑版ppt
1
命名
北美小儿矫形外科学会(POSNA) 于1992年将先天性髋关节脱位(CDH) 更名为发育性髋发育不良(DDH)。
编辑版ppt
1
分类
1、髋臼发育不良:又称髋关节不稳定, X片常以髋臼指数增大为特征。
随年龄增长及负重的影响,关节囊顶部的持 重部位可显著增厚,达3~8mm。
编辑版ppt
1
DDH的病理变化(6)
C、圆韧带:脱位后圆韧带改变不一,部分 病例拉长、增宽和肥厚。部分病例可局部消 失或完全消失。
正常小儿圆韧带内血管在不同时期发生 变化,脱位者多数栓塞,但这与治疗后的缺 血坏死等合并症多无关联。
编辑版ppt
1
发 病 率 (3)’
@ 相反如意大利北方、德国有的民族 及我国北方习惯用捆绑方式,使新生儿 髋关节固定于伸直内收位,其DDH 的 发病率明显增高。
编辑版ppt
1
发 病 率 (4)
5、季节因素: 冬季出生的婴儿,发病率明显增高。
可能因为天气寒冷,婴儿被紧紧包裹, 髋关节处于伸直内收位,使得不稳定 的髋关节发生了脱位。 6、胎位与发病率:
DDH患儿的站立、行走均比正常婴幼 儿晚,Trendelenberg征(+)。
编辑版ppt
1
诊 断 (3)
2、X光片: 髋臼指数:髋臼外缘向髋臼中点连线与H线
(Hilgenereiner线)相交所形成的锐角。 Perkin方格:自髋臼外缘向Y-Y线划一垂线,将
髋臼分成四个象限。
编辑版ppt
临床统计臀位产婴儿DDH发病率较 高,国外报道约23 ‰ ,上海26 ‰ 。臀位 产较之头位产DDH的发病率高达10倍。
编辑版ppt
1
病因
尚不明确。以多基因与多因素解释较合乎逻辑。 @ 多基因指双亲中一方或双方存在几个
异常活跃的基因,虽在家族中无特殊分布模 式,但可遗传,也可能为基因突变的结果。
@ 多因素指胎位、季节、关节松弛。 臀位产发病率约为16~30 ‰,秋冬季
盂唇过度增大、内翻可阻碍复位,尤其合并 头臼不称时,常常复位失败。。
编辑版ppt
1
DDH的病理变化(5)
B、关节囊:正常关节囊起于髋臼缘、止于大 小转子间嵴,新生儿关节囊厚度约0.5~1mm。 脱位使关节囊拉长,其前方由于髂腰肌压迫而 出现压迹,造成挛缩,甚至呈现葫芦状,阻碍 股骨头复位。
有时拉长的关节囊与髂骨翼产生粘连,关节 囊前方完全覆盖髋臼缘,形成类似皮鼓臼,造 成复位不能。
脱位后肌肉收缩使头向前旋转,前倾角变大,可达 60度以上。
@前倾角增大或颈干角加大(髋外翻),均造成 DDH复位后不稳定性增加。
编辑版ppt
1
DDH的病理变化(3)
D、骨盆与脊柱:脱位侧骨盆常伴发育异常, 如:假臼形成、髋臼基底增厚、坐骨结节分 开、耻骨联合增宽等。
单侧脱位后骨盆发生倾斜、代偿性脊柱侧 弯出现,并随年龄加重。
发病率高;吴守义统计DDH及正常儿童各 200例,DDH关节松弛占34~45%,正常 只有8~12%。
编辑版ppt
1
DDH 的病理变化 (1)
1、骨骼的变化:
A、髋臼:正常呈拱形球窝状,DDH患儿随生 长发育逐渐变浅、呈三角形,髋臼外上方发育 最差、呈斜坡形,承受的压力超过正常一倍多, 久之造成关节软骨面磨损、发生退行性变。
编辑版ppt
1
DDH的病理变化(7)
D 、肌肉:脱位后髋周肌肉均相应发生挛缩、 肌腱纤维变性,其严重程度与年龄和脱位高度 成正比。治疗时应重视松解,以防止复位后髋 臼和股骨头之间压力急剧增加,导致股骨头缺 血坏死。尤其要重视内收肌和髂腰肌的处理, 特别是髂腰肌切断,极有利于提高难复性病例 的复位成功率。
2、髋关节半脱位; 3、髋关节脱位; 4、先天性髋脱位,又称畸胎型髋脱位。
编辑版ppt
1
发 病 率 (1)
1、不同国家、地区、人种差异很大。 @国外统计:美国9.1~13.3‰;意大利北 部9~12‰;英国南安普敦2.3‰; @美国白种人1~2‰;黑人罕见。 @我国:上海0.91‰;北京地区3.8‰;香 港0.07‰; @我院统计资料:0.87‰。
编辑版ppt
1
DDH的病理变化(8)
E、髋臼横韧带:脱位后髋臼横韧带 比正常更为突出、硬韧和增宽,甚而 影响股骨头中心复位,因此手术中必 须切断。
编辑版ppt
1
诊 断 (1)
早诊断、早治疗非常重要!
充分应用解剖发育知识,尤以股骨头 二次骨化中心未出现前更为重要,认 真发现异常体征及X线的异常,方能 及早正确地诊断。
B、股骨头:正常呈球形,脱位后由于受压变 为不整的椭圆形,头臼不称可造成复位困难。 关节软骨面一般光滑。
脱位可使得股骨头骺发育迟缓、二次骨化中 心出现延迟。
编辑版ppt
1
DDH的病理变化(2)
C、股骨颈:可变短变粗。 颈干角:DDH可合并发生髋内、外翻。 前倾角:正常新生儿25~35度,随年龄逐渐减小。
编辑版ppt
1
发 病 率 (2)
2、家族遗传因素: 约有20%的DDH病人具有家族史。
3、性别因素: 女孩占绝对优势,我国统计男女 之比为1:5。
编辑版ppt
1
发 病 率 (3)
4、地区与种族之间的发病率差异很大,这与 遗传因素、环境的影响以及生活习惯等有关。 @如南非、中非有的民族以及我国南方人民习 惯背婴儿,这样婴儿的髋关节经常保持在屈曲、 外展外旋位,DDH的发病率显著降低。
双侧脱位腰椎前凸显著增加、臀部后翘、 骨盆较为垂直。
编辑版ppt
1
DDH的病理变化(4)
2、软组织变化:严重程度与年龄、脱位高度 成正比。
A、盂唇:胚六周,髋臼和股骨头之间由间 质细胞连接而出现间隙,中间的间质细胞逐渐 吸收,形成关节腔。任何刺激使间质细胞停止 吸收,即出现盂唇。胚7~8周,关节囊、髋臼 盂缘形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