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加哥学派
芝加哥学派

芝加哥学派是西方资产阶级经济学流派之一。
其成员主要是在美国芝加哥大学任教、信奉新自由主义经济哲学、强调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的一批经济学家,也有个别不曾在该校任教,但因其学术观点和政策倾向而被认为是该学派成员。
该学派的主要代表在20世纪30年代前后有 J·瓦伊纳(1892~1970)、富兰克·H·奈特(1885~1972)、(1899 ~1946)等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有F.von 哈耶克、乔治·施蒂格勒(1911~)、M·弗里德曼(1912~2006)等人。
芝加哥经济学派的成员坚定地支持新古典经济学价值理论的经济分析,在其政策建议中频现以“自由市场”为基础的自由主义思想,同时采取一贯反对滥用数学形式主义,并乐意放弃精密严谨的一般均衡理论的逻辑推理而倾向于更具有结果导向的部分均衡分析的方法论。
“芝加哥经济学派”与“经济学帝国主义”联系在了一起,所谓的“经济学帝国主义”就是指将经济推理的应用方法推向传统上认为是其他领域的特区,如政治科学,法学,历史学和社会学等。
芝加哥学派的主要观点有:①极端强调个人自由:极端强调个人自由,反对个人专断和“权威”;在国家必须干预经济的情况下,强调“法治”,反对“人治”。
主张建立一种货币体制,在该体制下,一国的货币信用流通量取决于某种以法律形式规定的“规则”,而不是取决于货币当局相机抉择所采取的政策措施。
②特别强调完全竞争的市场机制在经济中的功能:特别强调完全竞争的市场机制在调节资本主义经济运行中的重大功能,强烈主张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干预应减少到必不可少的最低限度。
③三个政策目标此长彼消: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自由、经济效率与分配均等这三个政策目标,经常是此长彼消,顾此失彼,不可得兼的。
例如,为了减缓失业,必须承受一定的通货膨胀,而要稳定物价,又必须让更多工人在相当长时期内处于失业状态。
又如,增加政府转移支付和保障社会福利支出,有助于减缓资本主义自由竞争带来的收入分配的不均和阶级矛盾,但为此必须征收高额累进所得税,在一定条件下妨碍资本积累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芝加哥学派

芝加哥学派(生态学派、生态学理论)这一理论运用生态学和社会学的观点研究犯罪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由20世纪20年代末美国芝加哥大学的一批社会学者创建,故又称为芝加哥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有罗伯特·帕克(Robert E·Park)、欧内斯特·伯吉斯(Ernest N·Burgess)、克利福德·肖(Clifford Shaw)和亨利·麦凯(henry D·Mckay)等人。
20世纪二三十年代,随着美国城市化进程日益加速发展,城市的犯罪问题日益突出。
在这种情况下,帕克等社会学家以美国第二大城市芝加哥为实验基地,深入调查研究城市的社会结构,分析了城市的经济、政治、文化、人口、种族等因素与犯罪之间的关系。
调查结果显示,城市化进程导致城市社会阶层、人口密度、种族关系、社会心理、居住方式、交通通讯等方面发生巨大的变化。
社会成员如果不能适应城市环境的这种变化,就会导致失范、越轨和犯罪行为的发生。
(一)同心圆理论经过调查他们发现,犯罪率在城市中心的周围地区最高,随后向郊区逐渐下降,愈是远离市中心周围地区,犯罪率愈低。
贫困、疾病等情况也是如此。
他们的结论是,这种生态现象是城市化过程中的自然产物。
他们将芝加哥市划分为围绕同一圆心而形成的五个区域,即中心商业区、中间地带(工厂区)、工厂住宅区、中上层住宅区、郊区和卫星城。
犯罪大多发生于中间地带,即工厂区。
因为相对于自然社区,中间地带人口流动大,混杂的人口造成了有利于犯罪发生的环境。
(二)社会解组理论这种理论还指出,人们通常生活在家庭、学校、邻里等群体之中,以亲属、朋友、友爱、邻里等关系为内容的非正规社会关系对于约束人们的行为作用很大,地区性的集体发挥着社会监督的功能。
而城市化进程则使这种非正式的社会关系解体,使集体作为非正式社会监督单位的作用显著下降,传统集体的习俗规范和理想受到削弱,并逐渐消失。
随着工商业深入市区,人口流动频繁,社会文化日益多元化。
芝加哥学派与德意志制造联盟

推动高层建筑发展
芝加哥学派主张建造高层 建筑,认为这是提高城市 空间利用率和解决城市拥 挤问题的重要手段。
注重材料和结构
芝加哥学派强调利用新型 材料和结构形式,以实现 建筑的轻量化、坚固和美 观。
德意志制造联盟在建筑领域的应用
倡导传统与现代融合
社会科学
芝加哥学派在社会科学领域也具有广泛的影响,其强调实 证研究和科学方法的理论对社会科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 响。
德意志制造联盟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工业设计
德意志制造联盟在工业设计领域具有重要地位,其强调功能性和美 学的设计理念对现代工业设计产生了重要影响。
建筑与城市规划
德意志制造联盟在建筑和城市规划领域也具有广泛的影响,其强调 功能性和理性的设计理念对现代建筑和城市规划产生了重要影响。
定义
芝加哥学派是一个建筑、规划和 设计运动,强调功能主义、理性 主义和现代主义的设计理念。
特点
注重形式追随功能,强调设计的 功能性和实用性,追求简洁、明 快和高效的设计风格,注重材料 和技术的运用。
芝加哥学派的发展历程
起源
芝加哥学派起源于19世纪末的美 国,当时芝加哥是美国最重要的 工业城市之一,建筑和设计需求
,共同推动了现代经济学的发展。
社会科学
03
芝加哥学派和德意志制造联盟在社会科学领域也相互借鉴和合
作,共同推动了社会科学的发展。
06
总结与展望
对芝加哥学派与德意志制造联盟的总结
01
芝加哥学派
芝加哥学派是20世纪初美国建筑界的一个重要流派,强调 功能主义和理性设计,注重建筑的形式、材料和结构。其 代表人物包括路易斯·沙利文和弗兰克·劳埃德·赖特等。
芝加哥学派的传播思想及其影响

芝加哥学派的传播思想及其影响芝加哥学派是20世纪初兴起于美国芝加哥大学的一种经济学思潮,它以自由主义经济学为基础,主张个人自由和市场经济,并强调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有效性和重要性。
芝加哥学派的传播思想及其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芝加哥学派强调市场经济的优势。
他们认为市场是一个高效的机制,能够通过价格信号和竞争机制达到资源的最优配置。
芝加哥学派的经济学家们通过研究市场的运作机制以及供求关系的动态变化,试图揭示市场经济的内在规律。
这种思想对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并推动了市场化改革的进程。
芝加哥学派主张个人自由和自主选择。
他们认为,每个人都应该拥有追求自己利益最大化的自由权利,而政府介入经济活动会破坏市场机制的有效性。
芝加哥学派对政府管制持怀疑态度,认为政府的干预会导致资源的浪费和失衡。
这种思想对自由市场的推行产生了重要影响,为政府减少干预、鼓励个人自由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
芝加哥学派的思想对宏观经济政策产生了重要影响。
他们反对使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来调整经济波动,主张通过货币紧缩和财政收支平衡来维持经济稳定。
他们认为,市场经济具有自我调节的能力,通过自由竞争可以达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经济的自动治理。
这种思想对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出了一种新的思路,即避免过度的干预和调控,尊重市场机制的作用。
芝加哥学派对经济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们提出的理论和方法广泛应用于金融学、产业组织学、公共经济学等领域,并为经济学提供了一种新的分析框架。
尤其是他们关于市场机制和资本主义经济的研究成果,为后来经济学家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和借鉴。
芝加哥学派的思想对经济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推动了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的创新。
芝加哥学派的传播思想及其影响主要表现在强调市场经济的优势、主张个人自由和自主选择、对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以及对经济学的发展产生的重要影响。
芝加哥学派的思想对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学的进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芝加哥学派

(2) 指出“传播是一个社会心理的过程 ,在某种意义和某种程度上,个人能够 通过传播接受其他人的态度和观点,是 用人们之间的理性和道德秩序代替单纯 心理的和本能的秩序的过程.”
(3) 帕克描绘了传播的两种典型功能,即“参 “ 考”和“表达”功能,在参考功能中,传播的是思 “表达” 传播的是思 想和事实,在表达功能中,则表露出感情、态度和 表露出感情、 想和事实 表露出感情 情绪。作为整体的传播,它使社会团体走向联合、 情绪 一致和完整。它修正、规范了竞争,产生出道德秩 序,帕克认为,由于传播带来了更为接近和更加理 解,由于它用文化相互影响进程中的道德秩序代替 生物秩序,在长时间的进展中,它能减轻社会紧张 。
• 时代背景:美国向现代化社会 转变之时。工业化、都市化的 浪潮席卷全美,迅猛的变动带 来了诸多社会问题。
二、代表人物介绍
1、杜威 杜威是库利和帕克的老师
杜威向他们灌输了把社会作为有机体 有机体 这样一种深刻的观点。他认为,社会整 体的存在高于社会的个人的利益。他强 调传播的功能是使个人自由和社会责任 相协调,这一点促成了帕克和库利对传 播学的悉心研究,以此作为社会学分析 的关键范畴。
杜威关注的是“有组织的信息” “现代的贵任是将信息社会化,实现 信息对于社会实践的意义。”
——《批判伦理学大纲》(1981)
1892年出版《思想新闻》
19c20s-30s,杜威回到对现代传播的政 治和社会含义的思考。将传播过程作为 一种人人熟悉的日常项目 将传播看作 人人熟悉的日常项目和将传播看作 人人熟悉的日常项目 技术和物质进步的观念。 技术和物质进步9世纪90年代,杜威对传播的强烈兴 趣集中在那些改进了速度、力量和效率 的现代技术 现代技术上,他对于它们帮助科学研 现代技术 究的潜能充满热情。并且在后来的阶段 里,在研究传播这一现象时引入了参与 参与 和共享 共享的概念。 共享
芝加哥学派.

传播学科
• • • • • 芝加哥学派,认为传播是人类关系的本质,远远超出单纯的信息传递和交 流,传播创造和维持社会,探讨大众媒体在一个健全的民主制中的作用。 芝加哥学派对于传播理论与研究的影响 1 它代表着社会科学在美国的第一次繁荣,就那些重要的欧洲理论来说, 特别是德国社会学家西梅尔的理论来说,它起到了思想登陆点的作用。 2 它使美国有关社会问题的社会科学研究有了强烈的经验主义方向。 3 芝加哥学派的学者构成了一个以人类传播为中心的人格社会化的理论概 念体系。他们攻击对于人类行为的直觉解释,取而代之强调一种观点,即 后来被称为符号互动理论的观点。 4 芝加哥学派构筑了后来的以媒体效果为重点的大众传播研究的模型。 对传播学的贡献:使美国的社会科学研究有了强烈的经验主义方向;符号 互动论;佩恩基金研究。 代表人物:G·西梅尔(德国),C·H·库利,J·杜威,W·冯特,G·H·米德, R·E·帕克
•
•
建筑学派
一场大火引发的建筑革命
•
1873年10月8日,美国中西部城市芝加哥发生了一场火灾,熊熊大火烧毁了全市近 1/3的建筑。所谓祸兮福所倚,这场大火带来的重建,诞生了美国最早的建筑流派— —芝加哥学派。这是一个主要从事高层商业建筑设计的建筑师和建筑工程师群体, 他们的出现无疑促进了现代化大城市的诞生和发展。 时代背景 18世纪末、19世纪前期的美国,虽然作为一个独立的国家站在了世界的舞台上, 但在文化上依然是欧洲的附庸,建筑也同样。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美国的建筑没有形 成自己的风格,往往是欧洲流行什么,他们就仿效什么。在那段时间内,他们的地标 建筑如白宫、国会山、最高法院等,基本上模仿的都是欧洲的古典主义建筑,在城市 规划上也基本照搬当时欧陆的流行。更有甚者,当欧洲开始批判和反思盛行一时的折 衷主义时,美国依然乐此不疲——这样的行为,被批评为浮夸和暴发户的心态。 19世纪以前芝加哥是美国中西部的一个小镇,1837年仅有4000人。由于美国的 西部开拓,这个位于东部和西部交通要道的小镇在南北战争之后急速发展起来,到 1890年人口已增至100万。经济的兴旺发达、人口的快速膨胀刺激了建筑业的发展。 而发生在市中心的这场大火灾,更加剧了对新建房屋的需求。 要多快好省地在短时间内新建大量房屋,在当时已有的材料和建筑手段中,芝加 哥的建筑师们选择了这样一种建筑:高层、铁(或钢)框架、箱式结构。用铁构成的 箱式框架足以承担重量,外墙已无承重功能;铁框架便于搭建,外面敷上石料或混凝 土一层楼就出来了。高层建筑便于容纳更多的人,这些做法的出发点都是为了赶时间, 弥补火灾的损失,却恰恰符合经济派
芝加哥学派

பைடு நூலகம்
十三、芝加哥学派:
19世纪70年代美国的建筑界却兴起了一个重要的流派—芝加哥学派这个学派突出了功能在建筑设计中主导地位,明确了功能与形式的主从关系,力图摆脱折衷主义的羁绊,使之符合新时代工业化精神。
特点:芝加哥学派包括了众多的建筑师,他们建筑设计的共同特点是注重内部功能,强调结构的逻辑表现,立面简洁、明确,并采用了整齐排列的大片玻璃窗,突破了传统建筑的沉闷之感。
代表人物:(1)沙利文是芝加哥学派的中坚人物和理论家。他最先提出的的“形式追随功能”口号,成立了现代设计运动最有影响立的信条之一。(代表作)1899年设计了芝加哥施莱辛格-马耶百货公司大厦完整体现了他建筑理念,达到了19世纪高层建筑设计的高峰。
(2)莱特美国最著名的建筑师,在世界上也享有盛誉。莱特吸收和发展了沙利文“形式追随功能”的思想,力图形成一个建筑学上的有机整体概念,即建筑的功能、结构、适当的装饰以及建筑的环境融合为一体,形成一种适于现代的艺术表现,并十分强调建筑艺术的整体性使建筑的每一个细小部分都与整体相协调。家居设计与他的建筑一样,是以一系列简单的部件构成的,构图十分洗练。
芝加哥学派

芝加哥学派芝加哥学派诞生于1910年左右的美国,被认为是美国传播学的源头。
当时,芝加哥大学的第一任校长哈珀致力于将该校办成美国主要的研究型大学之一,并对探索新知和面向社会十分推崇,于是为芝加哥学派的诞生提供了自由的土壤。
芝加哥学派为何衰落?1.结构功能主义与定量研究的结盟力量巨大,新的社会学研究范式出现,并更加适应当时美国社会的需要。
而芝加哥学派排斥定量方法,这无疑显得有些落后。
2.二战后,美国急于发展经济和政治,对社会加强了意识形态的控制,而芝加哥学派提倡的自由观念和理想主义受到了主流意识形态的压制,这让他们得不到资金和社会资源的支持,日渐式微。
3.芝加哥学派内部近亲繁殖,以及其关注的议题逐渐淡出人们视野,成果不受重视。
总的来说,是芝加哥学派本身的研究重点与美国当时的国情不符,再加上研究视野狭窄,方法有局限性,最终导致了衰落。
一、芝加哥学派:社会学起源于欧洲,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学系是在美国成立的。
芝加哥派的主要学术成就:1.芝加哥学派开拓了现代城市社区的研究道路2.芝加哥学派形成了人文区城市理论3.芝加哥学派推动了社会学调查研究方法的完善4.芝加哥学派创建了符号互动论二、结构功能论:兴起于20世纪30年代,即世界经济危机时期,代表人物是帕森斯和默顿。
结构功能论的关注焦点在于社会均衡是如何维持和不断修复的,在结构功能论看来,社会首先是一个整体。
1.帕森斯认为任何社会若要生存就必须具备维持系统所必须的一般条件:①适应:;②达鹄;③整合;④维模2.默顿:《社会理论与社会结构》提供了一种更具弹性的功能分析方法。
三、冲突理论:冲突理论渊源于马克思的社会思想,马克思的阶级斗争理论被认为是最早、也是最深刻和最透彻的冲突论。
1.刘易斯・A・科塞:功能冲突论。
《冲突的社会功能》社会冲突不只是具有破坏的反功能,也具有正功能。
2.达伦多夫:辩证冲突论。
《工业社会的阶级和阶级矛盾》。
达伦多夫认为,“我们称作社会分层的不平等体系,只不过是社会权力结构的派生物”这属于社会分层理论的冲突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概括地讲巴洛克艺术有这么一些特点:
• • 1、豪华。它既有宗教的特色又有享乐主义的色彩; 2、激情。它打破理性的宁静和谐,具有浓郁的浪 漫主义色彩,非常强调艺术家的丰富想象力; • 3、它极力强调运动,运动与变化可以说是巴洛克 艺术的灵魂; • 4、综合。巴洛克艺术强调艺术形式的综合手段, 例如在建筑上重视建筑与雕刻、绘画的综合,此外,巴 洛克艺术也吸收了文学、戏剧、音乐等领域里的一些因 素和想象。 • 这些特征体现在建筑上,便是外形自由,追求动态, 喜好富丽的装饰和雕刻、强烈的色彩,频频使用穿插的 曲面和椭圆形空间。沙利Fra bibliotek有句很有名的口号:
• 形式追随功能。
• 在《建筑的装饰》中,他是这样写道:我要 说,为了美学的利益,我们在若干年内应当 完全避免装饰的使用,使我们的思想高度集 中于那些造型完美且适度裸露的建筑上…… 装饰是精神上的奢侈品,而不是必需品,因 为我们发现了未经装饰的物象的巨大价值, 也发现了它们的局限性。 • 要理解这段话,是需要先了解下当时的 历史背景的。我们知道,巴洛克艺术在历史 上曾经风靡一时。不可避免的,建筑也深受 巴洛克艺术左右。巴洛克艺术产生于16世纪 下半期,它的盛期是17世纪,进入18世纪, 除北欧和中欧地区外,它逐渐衰落。
• 凡事都有两面性。这么说吧,一方面,巴洛 克风格打破了对古罗马建筑理论家维特鲁威 的盲目崇拜,也冲破了文艺复兴晚期古典主 义者制定的种种清规戒律,另一方面,巴洛 克建筑过分追求华贵气魄与表皮,建筑的立 面装饰甚至到了繁琐堆砌的地步。 • 因此,沙利文的这句“形式追随功能” 是有着划时代的意义的。不夸张的说,由这 里开始,一洗巴洛克风情一统天下的局面, 现代建筑的洗练风格开始逐渐明朗。 • 相应的,沙利文也将他这种游走于温和保 守和尖锐之间的观点诉诸于他的建筑。他设 计的所有建筑,都没有完全摆脱“装饰”。
• 芝加哥建筑学派也是美国最早的、以芝 加哥为中心兴起的一个代表地标性建筑 新风格的建筑流派;1871年芝加哥大 火后,整个城市面临重建的繁重任务,吸 引了来自欧美各地的大批建筑师,嗣后 又面临美国西部的开发,芝加哥城市飞 速发展,在重建与新建城市的高层商业 建筑中给了建筑师们以更多的实践机会, 促进了该学派的发展。
芝加哥学派
Chicago School
定义:
• 这里的所谓芝加哥学派,是指芝加哥 市的建筑而言,这是美国建筑界与世界 建筑界对芝加哥市建筑成就的赞美之词。
简介
• (Chicago School) 美国最早的建筑流派,是 现代建筑在美国的奠基者。 芝加哥学派突出 功能在建筑设计中的主要地位,明确提出形 式从功能的观点,力求摆脱折衷主义的羁绊, 探讨新技术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强调建筑 艺术应反应新技术的特点,主张简洁的立面 以符合时代工业化的精神。 • 芝加哥学派的鼎盛时期是1883年~1893年之 间,它在建筑造型方面的重要贡献是创造了 “芝加哥窗”,即整开间开大玻璃,以形成 立面简洁的独特风格。在工程技术上的重要 贡献是创造了高层金属框架结构和箱形基础。
西尔斯大厦
完
谢谢观看!
姓名:王义博 学号:090380040 班级:09专升本环艺 指导老师:刘翔
沙利文代表作品
• • • • 1: 芝加哥礼堂大楼 2: 担保大厦 3: 卡森、皮雷与斯科特大楼 4: K.A.M. Temple
•
沙利文主持设计的“ 芝加哥C P S百 货公司大楼” 描述了 “高层、铁框架、 横向大窗、简单立面”等建筑特点,立 面采用三段式:底层和二层为功能相似 的一层,上面各层办公室为一层,顶部 设备层。以芝加哥窗为主的网络式立面 反映了结构功能的特点。芝加哥CPS 是芝加哥建筑学派中有力的代表作。
芝加哥C P S百货公司大楼
• 建于1899~ 1904年间,由 著名建筑师、芝 加哥学派的中 坚人物L.H.沙利 文设计。芝加哥 CPS大厦是芝 加哥建筑学派中 人有力的代表作。
• C.P.S百货公 司大楼的立面 采用三段式处 理手法,以 “芝加哥窗” 为主的网络式 立面反映了功 能与结构的特 点。
•
• 1891年,设计温赖特大厦(位于密苏里州圣路易市) • 1892年,与师从他的弗兰克.劳埃德.赖特(这位学生后 来也是声名远播,声势极盛)密切合作设计芝加哥昌利 住宅 • 1895年,与阿德勒分道扬镳 • 1896年,设计保证大厦(位于纽约州布法罗市) • 1899-1904年,设计施莱辛格和梅耶百货大楼(现名卡 尔逊.皮里.司各特) • 1907-1919年,设计中西银行大厦 • 1924年,卒于纽约,享年68岁。
沙利文
• 1856年,出生于美国波士顿 • 1872年,就读于麻省理工学院 • 1873年,在弗兰克.弗内斯事务所工作了 • 一年,结识了同为建筑师的约翰.埃德尔曼 • 1874年,就读于巴黎美术学院 • 1875年,在约翰.埃德尔曼的介绍下,进入芝加哥的建筑事 务所—先是威廉.勒.巴郎.詹尼事务所,接着是但克马尔.阿 德勒事务所 • 1881年,成为但克马尔.阿德勒事务所合伙设计师 • 1886年,阿德勒事务所接受芝加哥大礼堂的设计委托。这 栋11层高的建筑处于阿德勒和沙利文之手,于1889年建成。 (不夸张地说,这栋建筑对芝加哥文化,不论在工艺技术 或者设计构思上都作出了全面贡献,对沙利文本人而言, 这也是其个人风格改变的序曲)
影响
• 19世纪70年代,芝加哥学派作为一个 自发形成的建筑艺术流派,集结了一批 具有同样价值观的建筑设计师,这帮人 在建筑风格创新,尤其在高层建筑造型 与结构选型方式上达到的成就产生了世 界性的影响力,这是近现代其他新建筑 艺术运动所难以比拟的。
意义
• 芝加哥学派(Chicago School)的出现是以 建筑艺术创新、实用主义盛行、新工程技术 和美国城市用地紧张为历史背景的,其主要成 就涵盖高层建筑设计的各个方面;芝加哥学 派建筑艺术风格所表达的时代精神,对于今 天中国国情下的建筑发展方向有一定的借鉴 意义,而“务实创新的时代精神”对于今天 从事与建筑行业相关的人们依然有很大的启 示意义,这本身也是一种认识的重新挖掘、 一种知识的重新发现。
芝加哥学派
• 这个学派主张建筑功能第一,“形式永 远服从功能的需要,这是不变的法则”, “功能不变,形式也不变”。其代表人 物有建筑师伯纳姆、詹尼、艾德勒霍拉 伯特和路易斯· 沙利文(1856-1924) 等。通过这些建筑师的工作,从芝加哥 开始,美国兴起了建造摩天大楼的热潮。
起源
• 工程师詹尼(William Le Baron Jenney 1832~1907)是芝加哥学派的创始人,他 1879年设计建造的第一拉埃特大厦。1885年 他完成的“家庭保险公司”十层办公楼 (Lnsv rancr uilding),标志芝加哥学派的真 正开始,是第一座钢铁框架结构。沙利文是 芝加哥学派的一个得力支柱,他提倡的“形 式服从功能”为功能主义建筑开辟了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