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下册同步导练答案

高中历史必修下册同步导练答案

1、58.“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一诗描绘的史实出现在()[单选题] *

A.唐朝

B.北宋

C.南宋(正确答案)

D.元朝

2、结束下图所示多政权并立局面的历史事件是[单选题] *

A.秦的统一

B.隋的统一

C.元的统一(正确答案)

D.唐的统一

3、图2为中国古代局部人口分布变化图。这反映出()[单选题] *

A.经济重心南移(正确答案)

B.海外贸易拓展

C.疆域面积扩大

D.商品经济繁荣

4、19世纪的德国法学家耶林说,罗马人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再一次以宗教,末一次以法律。这里的以法律征服世界,指的是罗马法( )。[单选题] *

A.是罗马共和国第一部成文法典

B.规定发放津贴鼓励公民参与政治

C.规定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

D.是近代很多西方国家法律的基础(正确答案)

5、元代最优秀的杂剧作家关汉卿的代表作品是()[单选题] *

A.《窦娥冤》(正确答案)

B.《牡丹亭》

C.《长生殿》

D.《桃花扇》

6、割香港岛和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的条约分别是()?[单选题] *

A. 《南京条约》和《虎门条约》

B. 《南京条约》和《望厦条约》

C. 《马关条约》和《虎门条约》

D. 《南京条约》和《北京条约》(正确答案)

7、28.辽、宋、夏、金时期的政治特点是()[单选题] *

A.地方军阀割据

B.南北政权对峙

C.民族政权并立(正确答案)

D.战乱长期不息

8、47.梁山好汉黑旋风李逵与兄弟逛街,这条街上有人说书、唱曲、卖饮料、相面算卦、杂耍、表演等。请问他们走到了当时被称为什么的地方()[单选题] *

A.专门制造房瓦的瓦厂

B.食客盈门的酒楼

C.娱乐兼营商业的瓦子(正确答案)

D.好汉比武的描台

9、大师西去悲难禁,毕昇功德世长流”。“功德”指的是()[单选题] *

A.造纸术

B.雕版印刷术

C.活字印刷术(正确答案)

D.指南针

10、五代十国局面形成的主要历史根源是()[单选题] *

A. 唐末农民起义

B. 藩镇割据(正确答案)

C. 宦官专权

D. 朋党之争

11、武则天前后执政近半个世纪,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宋庆龄认为她是“封建时代杰出的女政治家”。武则天得到肯定的主要原因是()[单选题] *

A.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B.她在位期间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正确答案)

C.她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

D.她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

12、44.一个未能完成统一大业的开国皇帝,却能够与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和成吉思汗等雄君霸主并称于世;一袭黄袍加身,成就了他的霸业,开创了以文臣治国、重文轻武的时代。材料中的这位“开国皇帝”是[单选题] *

A.李世民

B.赵匡胤(正确答案)

C.杨坚

D.赵构

13、北宋时期东京每年从南方运输粮食600万石左右;南宋时,苏、湖、常、秀(秀水,今浙江嘉兴)有“天下粮仓”之美称。上述现象表明()[单选题] *

A.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B.江南地区开始开发

C.东南地区赋税沉重

D.经济重心逐渐南移(正确答案)

14、91.以下材料共同说明了东汉时期()[单选题] *

A.手工技艺精湛

B.绘画水平高超

C.农业技术发达

D.医学成就卓越(正确答案)

15、“中世纪中期的宗教文化……处处崩裂有声,一些裂缝日益扩大,关于人的新鲜思想的涓涓细流从中流出。”“新鲜思想”的流出是指[单选题] *

A.基督教产生

B.文艺复兴发生(正确答案)

C.新航路开辟

D.启蒙运动兴起

16、下列人物,哪位是唯物主义思想家()。[单选题] *

A.司马迁

B.班固

C.张衡

D.王充(正确答案)

17、36.小明正在收集李时珍、宋应星、徐光启的图片资料,据此分析,他正在为下列哪一图片展做准备()[单选题] *

A.明朝科技的辉煌(正确答案)

B.清朝文学的发展

C.明朝建筑顶峰

D.清朝书画展

18、90.下列属于我国古代杰出的医学家及其成就的是()[单选题] *

A.曹雪芹和《红楼梦》

B.宋应星和《天工开物》

C.郦道元和《水经注》

D.张仲景和《伤寒杂病论》(正确答案)

19、64.宋代城市商业繁荣,在“通晓不绝”的夜市和“终日居此,不觉抵暮”的瓦子(文娱场所)里,随处可见流连忘返的市民身影。这一生活景象最能表明[单选题] *

A.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正确答案)

B.市已遍布城内各处

C.文娱场所多由官府经营

D.坊与市已没有区别

20、27.在抗击新冠肺炎的日本援华物资上有“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的字样。据考证这与唐朝高僧东渡日本的故事有关。这位高僧是[单选题] *

A.张骞

B.玄奘

C.鉴真(正确答案)

D.晁衡

21、71.某班同学对“文景之治”与“光武中兴”盛世局面的形成开展探究性学习,得出其形成的共同点如下,其中正确的是①都减轻刑罚②都减轻赋税③都在思想文化上实行高压政策④都是在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时出现的()[单选题] *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正确答案)

D.②③④

22、某同学搜集了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等人物资料进行探究性学习,他探究的主题是()[单选题] *

A.汉赋的兴起

B.唐诗的繁荣

C.宋词的发展(正确答案)

D.元曲的流行

23、唐代天宝年间统计的全国户数,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的户数占5%,以北占到5%;《太平寰宇记》所载北宋初期全国户数,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的户数已占1%,以北则为9%。与唐代天宝年间相比,北宋初期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的户数增长幅度较大,这一变化可以推断

()[单选题] *

A.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

B.我国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出现

C.北宋完成了对全国的统一

D.北民南迁进一步促进了南方发展(正确答案)

24、23.抱有“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之决心,揭竿而起反抗秦朝的人物有①刘邦②陈胜③吴广④项羽()[单选题]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正确答案)

D.③④

25、岳飞《满江红》中有词曰:“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词中的“胡虏”最有可能是指()[单选题] *

A.契丹

B.女真(正确答案)

C.党项

D.蒙古

26、19世纪中后期,地主阶级洋务派和资产阶级维新派都主张学习西方,他们所进行的近代化探索活动()?[单选题] *

A. 极大地动摇清政府的统治

B. 彻底否定了中国传统文化

C. 加速了政治民主化的进程

D. 有利于传播西方先进思想(正确答案)

27、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请你说说唐朝馈赠给我们今天最大的礼物是()[单选题] *

A.诗(正确答案)

B.三省六部制

C.行省

D.科举制

28、下列史学著作中论及当时统治者的是()[单选题] *

A.《史记》(正确答案)

B.《汉书》

C.《后汉书》

D.《资治通鉴》

29、在雅典公民大会上,公民可以通过将贝壳或石子投于壶中的方式,来对城邦事务进行表决。这反映了当时雅典城邦( ) [单选题] *

A.法制严明

B.政治民主(正确答案)

C.经济发达

D.文化繁荣

30、19.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在内容与风格上具有不同特点,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单选题] *

A.阶级出身不同

B.思想性格不同

C.生活背景不同(正确答案)

D.艺术追求不同

高中历史必修下册同步导练答案

高中历史必修下册同步导练答案 1、58.“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一诗描绘的史实出现在()[单选题] * A.唐朝 B.北宋 C.南宋(正确答案) D.元朝 2、结束下图所示多政权并立局面的历史事件是[单选题] * A.秦的统一 B.隋的统一 C.元的统一(正确答案) D.唐的统一 3、图2为中国古代局部人口分布变化图。这反映出()[单选题] * A.经济重心南移(正确答案) B.海外贸易拓展 C.疆域面积扩大 D.商品经济繁荣

4、19世纪的德国法学家耶林说,罗马人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再一次以宗教,末一次以法律。这里的以法律征服世界,指的是罗马法( )。[单选题] * A.是罗马共和国第一部成文法典 B.规定发放津贴鼓励公民参与政治 C.规定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 D.是近代很多西方国家法律的基础(正确答案) 5、元代最优秀的杂剧作家关汉卿的代表作品是()[单选题] * A.《窦娥冤》(正确答案) B.《牡丹亭》 C.《长生殿》 D.《桃花扇》 6、割香港岛和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的条约分别是()?[单选题] * A. 《南京条约》和《虎门条约》 B. 《南京条约》和《望厦条约》 C. 《马关条约》和《虎门条约》 D. 《南京条约》和《北京条约》(正确答案) 7、28.辽、宋、夏、金时期的政治特点是()[单选题] *

A.地方军阀割据 B.南北政权对峙 C.民族政权并立(正确答案) D.战乱长期不息 8、47.梁山好汉黑旋风李逵与兄弟逛街,这条街上有人说书、唱曲、卖饮料、相面算卦、杂耍、表演等。请问他们走到了当时被称为什么的地方()[单选题] * A.专门制造房瓦的瓦厂 B.食客盈门的酒楼 C.娱乐兼营商业的瓦子(正确答案) D.好汉比武的描台 9、大师西去悲难禁,毕昇功德世长流”。“功德”指的是()[单选题] * A.造纸术 B.雕版印刷术 C.活字印刷术(正确答案) D.指南针 10、五代十国局面形成的主要历史根源是()[单选题] * A. 唐末农民起义 B. 藩镇割据(正确答案)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二同步练习题 第11课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含答案)

第四单元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 第11课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一、选择题 1. 曾有西方学者指出:“……工业革命则使城市主宰世界。”下列叙述能为此提供佐证的是( ) A.城市先于工业诞生于世 B.城市化是工业革命条件之一 C.工业化加速城市化发展 D.城市化是工业革命的直接产物 【答案】C 【解析】材料信息“工业革命则使城市主宰世界”说明工业革命推动了城市化进程。由此可知,工业化加速城市化发展能为此提供佐证,故C项正确;城市先于工业诞生于世、城市化是工业革命条件之一不符合材料信息,A、B两项错误;城市化是工业革命的间接产物,D项错误。 2.1760年,英国5万—10万人的城市只有1个,1851年达到13个。1851年,英国的英格兰和威尔士的城市人口总和已经超过农村人口,城市人口比重达到50.2%。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 A.农业快速发展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B.圈地运动使农村人口急剧减少 C.工业革命加快英国的城市化进程 D.交通运输的发展加快人口流动 【答案】C 【解析】根据“1760年”“1851年”可以看出材料反映的是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由“1760年,英国5万—10万人的城市只有1个,1851年达到13个。1851年,英国的英格兰和威尔士的城市人口总和已经超过农村人口,城市人口比重达到50.2%”并结合所学可知,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人口结构,促进了许多新兴城市的产生,加快了城市化进程,故C项正确。 3.1858年是伦敦泰晤士河的“奇臭年”,就连河边议会大厦的窗上也不得不挂起一条条浸过消毒药水的被单,原本清澈宜人的“母亲河”变成了奇臭无比的污水河。材料反映了工业革命( ) A.带来环境污染问题 B.城市化进程加快 C.大大提高了生产力 D.产业结构的调整 【答案】A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二同步练习题 第12课 水陆交通的变迁(含答案)

第五单元交通与社会变迁 第12课水陆交通的变迁 一、选择题 1. 秦朝建立后,陆续修建了以咸阳为中心的三种道路交通网络:一是向东直通燕齐地区、向南直达吴楚地区的驰道;二是从咸阳至九原的直道;三是北起僰道(今四川宜宾)到达滇池地区的五尺道。这些道路的修建客观上( ) A.促进了国家从分裂走向统一 B.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武力控制 C.有利于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 D.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一是向东直通燕齐地区、向南直达吴楚地区的驰道;二是从咸阳至九原的直道;三是北起僰道(今四川宜宾)到达滇池地区的五尺道”可知,秦朝建立后所修建的通向各个方向的交通网络客观上有利于加强各地区之间的交流和联系,故C项正确。秦朝建立后全国已经统一,故A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的是秦朝建立的交通网络的影响,无法得出中央对地方加强武力控制的结论,故B项错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是长期发展和交融的结果,与材料无关,故D项错误。 2.亚历山大征服战争后,在希腊化世界及其周边地区实际上形成了以西亚为中心,以地中海和中亚、印度为两端的新交通体系,在张骞到达中亚之前的公元前2世纪中后期,后来的丝绸之路西段(自帕米尔以西)实际上已经开通。这表明( ) A.张骞对丝绸之路开辟作出决定性贡献 B.丝绸之路的开辟具有历史的必然性 C.希腊文明的传播对丝绸之路开通的贡献 D.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自古以来就很频繁 【答案】C 【解析】材料指出在张骞到达中亚之前,丝绸之路西段已经开通,这一部分交通体系是希腊文明的传播范围,促进了丝绸之路的开通,故C项正确。材料指出张骞到达中亚之前丝绸之路西段实际上已经开通,不是在强调张骞的贡献,也没有指出开辟丝绸之路势在必行,故A、B两项错误;材料介绍公元前3世纪前后的中西交通,并没有提及中西经济文化交流的频繁,故D项错误。 3.隋唐时期的大运河北起涿郡,南到余杭,中经江都、洛阳,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联系起来。由此可知,当时隋唐大运河开通的社会背景是( ) A.北方商品经济空前活跃 B.江南经济的开发

高中历史(新人教版)必修下册同步习题: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同步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第1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基础过关练 题组一法西斯主义与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1.下表为一段时期内纳粹党党员及议席变化情况统计表。这反映出( ) 时间1928年1930年1932年纳粹党党员10.8万35万85万 国会议席12 107 230 国会名次9 2 1 A.德国民族复仇情绪高涨 B.国会长期受纳粹党控制 C.纳粹党使德国摆脱困境 D.德国民主制度日益健全 2.“1929年,全球性经济危机的爆发把德国经济直接推向崩溃的边缘,谁能把德国从危机中拯救出来,谁就会成为大众拥戴的领导者。1930年9月14日是德国走向独裁的关键的一天,那天共有640万选民把他们的选票投给了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及其领袖希特勒。”材料最能表明( ) A.纳粹党成为德国第一大党 B.经济危机对德国经济的打击沉重 C.德国民众拥护纳粹党执政 D.经济危机助推法西斯在德国的上台

3.20世纪30年代,德、日法西斯势力上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亚战争策源地形成。德、日法西斯专政建立过程中的相同点是( ) A.依靠军部法西斯势力夺权 B.利用经济危机引发的严重政治危机 C.依靠法西斯政党夺取政权 D.煽动民族复仇主义以获取广泛支持 4.一位政治人物曾经表示:“如果意大利向多瑙河、巴尔干扩张,会造成欧洲战争,如果他们在非洲沙漠通行无阻,或者就能安静下来。”这种说法主要是针对( ) A.一战时,意大利加入协约国一方作战 B.巴黎和会上意大利提出领土扩张要求 C.20世纪30年代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 D.二战前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内战 题组二第二次世界大战 5.1941年12月8日,罗斯福发表国会讲话:“我要求国会宣布,自1941年12月7日星期日日本无端发动这场卑鄙的进攻之时起,合众国与日本帝国之间进入战争状态。”这标志着( ) A.德意日结成了轴心国同盟 B.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出现 C.第二次世界大战发展到全球阶段 D.日本开始丧失战略上的主动权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二同步练习题 第1课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含答案)

第一单元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第1课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 一、选择题 1.下图为著名的撒哈拉沙漠中的塔西里·那杰岩画。一位学者认为,这幅美轮美奂的画作描绘了妇女采集谷物的场景。这可以佐证( ) A.原始人已过上定居的生活 B.当时还处于打制石器时代 C.采集渔猎时代的群体生活 D.农耕畜牧时代的个体生产 【答案】C 【解析】定居生活的标志是房屋,图片中没有涉及,故A项错误;图片中未涉及石器及其类型,无法得出是否属于打制石器时代,故B项错误;岩画描绘了妇女集体采集谷物的场景,符合采集渔猎时代的特征,故C项正确;材料中无法体现畜牧,也无法体现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生产,故D项错误。 2.从采集、渔猎向农耕、畜牧的转变,是人类历史上生产方式的第一次变革。这一变革出现的时间距今约( ) A.一万年 B.五千年 C.三千年 D.两千年 【答案】A 【解析】大约一万年前,原始的农耕和畜牧开始出现,故A项正确。BCD不符合史实,排除。 3.“人类第一次通过自己的活动来增殖天然的产品,从而改变了整个社会的经济面貌,对人类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这里的“活动”是指( ) A.采集渔猎 B.磨制石器 C.农业耕作 D.饲养动物

【答案】C 【解析】农业的出现是人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第一次革命,人类开始从食物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生产者。农业耕作符合材料中“人类第一次通过自己的活动来增殖天然的产品”,故C项正确。ABD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4.考古挖掘发现,半坡遗址有密集的房屋、贮藏用的窖穴和饲养牲畜的圈栏。据此判断半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是( ) A.刀耕火种 B.游牧渔猎 C.农耕定居 D.铁犁牛耕 【答案】C 【解析】由材料“半坡遗址有密集的房屋、贮藏用的窖穴和饲养牲畜的圈栏”可看出,半坡原始居民过着农耕定居生活,故C项正确。ABD不符合题意,排除。 5.下图中的动物为骆马,其最早培育者是( ) A.班图人 B.印第安人 C.巴比伦人 D.斯巴达人 【答案】B 【解析】骆马是古代美洲印第安人最早培育的,故B项正确。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6.先秦时期,官方颁布的月令体著作中,将一年中每月的物候列出,表明动植物的生长情况,然后要求人们按照时令合理安排采集渔猎活动和农业生产。这反映出当时( ) A.自然科学有了长足进步 B.官方重视发展农业经济 C.争霸战争推动农业发展 D.耕作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官方颁布的月令体著作”“按照时令合理安排……农业生产”可知,先秦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二同步练习题 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含答案)

第一单元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第2课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 一、选择题 1.据史料记载,物种交流早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就已经开始,但往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范围主要局限于欧亚大陆。16世纪以来,物种交流的速度大大加快,且范围遍布全球。该变化主要得益于( ) A.耕作技术进步 B.新航路的开辟 C.工厂制的建立 D.欧洲价格革命 【答案】B 【解析】16世纪以来,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从各民族彼此孤立逐渐发展成为一个整体,物种交流的速度大大加快,其范围逐渐遍布全球,故B项正确。ACD不符合题意,排除。 2.哥伦布到达美洲时,新旧大陆唯一相同的作物是棉花,唯一共有的家畜是狗。欧洲人给美洲带来了马、牛羊、猪等牲畜和一些禽类,以及各种麦类、甘蔗、咖啡等。美洲则向世界贡献了玉米、马铃薯、西红柿、菠萝等。材料表明,早期殖民扩张( ) A. 扩大了洲际贸易的范围 B. 形成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 C. 推动了洲际物种的交流 D. 促进了种族交流及其重新分布 【答案】C 【详解】从材料看到“欧洲人给美洲带来了马、牛、羊、猪等牲畜和一些禽类,以及各种麦类、甘蔗、咖啡等。美洲则向世界贡献了玉米、马铃薯、西红柿、波萝等”说明早期的海外扩张有利于不同大洲之间物种的交流,故C项正确。材料显示洲际物种交流看不出扩大了洲际贸易的范围,A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形成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B错误。材料没有体现种族交流信息,D错误。 3.几百年前某位著名海上探险家认为“海上探险是为了像所有的男子汉都欲做到的那样,为上帝和陛下服务,将光明带给那些尚处于黑暗中的人们。”该材料表明海上探险是为了( ) A.成为真正的男子汉 B.满足资本主义发展需要 C.巩固封建王权专制 D.传播基督教

第13课 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同步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第13课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同步练习 1.拉美独立运动爆发后,欧洲神圣同盟决定派兵镇压。但是,英美反对欧洲大陆国家

A.促进了拉美地区各国的发展 B.传播了民族民主革命思想 C.打击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 D.摧毁了资本主义殖民体系 6.拉丁美洲人民经过艰苦斗争,于19世纪20年代基本获得独立。但国家独立以后,普遍实行军事独裁统治,而英美等国在“援助”的幌子下,加紧了对拉丁美洲的经济侵略和政治渗透。这反应拉丁美洲 A.经济发展水平较低B.旧殖民体系的未能触动 C.民族国家没能实现D.民族民主革命仍未完成 7.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人民掀起了反帝反封建的新高潮,这被列宁称为“亚洲觉醒”。这一时期,亚洲兴起新型民族解放运动的决定因素是 A.帝国主义侵略手段的变化B.亚洲经济结构的变化 C.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D.无产阶级政党的建立 8.1913年10月,墨西哥革命领导者卡朗萨在一次演说中说,革命的目的“不仅是分配土地、有效选举、在社会财富的分配上人人平等,而是更伟大、更神圣的事业,这就是确立实现正义、谋求平等、消灭强权的民族意识。”这说明革命() A.代表广大无产阶级利益B.兼具民族民主主义性质 C.得到了广大人民的支持D.旨在推翻帝国主义压迫 9.1905年印度人民反英斗争出现新高潮,1905—1911年伊朗发生了立宪革命,1911年中国爆发了辛亥革命。这些事件可以用来说明() A.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爆发B.非洲国家的英勇抗争 C.第三世界国家走向联合D.古老的亚洲开始觉醒 10.20世纪初,一场革命风暴席卷亚洲。列宁于1913年5月7日在《真理报》上发表文章,对这场新的革命风暴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和热情的赞颂,称之为“亚洲的觉醒”,他认为是亚洲各国人民民族忧患意识和民主改革意识觉醒,这一觉醒的根本前提是:

高中历史(新人教版)必修下册同步习题:第二单元达标检测(同步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单元达标检测 (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一份公元1050年的文献记载了英国赫思堡恩修道院中的一些状况:“在复活节,他们还应缴纳两只母羊、两只羊羔,他们必须用自己的时间给这些羊洗刷、修剪。”这表明欧洲中古时期庄园的农奴( ) A.每逢节日向领主缴纳地租 B.缴纳实物、劳役两类地租 C.已经被剥夺全部人身自由 D.对所受剥削与压迫充满仇恨 2.马渭源在《马克斯·韦伯与中西传统社会结构对比研究》中认为,“西欧封建制下封臣的服从具有双重性:封臣的服从除了对领主个人化的服从外,他还必须服从‘一种有关责任与荣誉的相当严格的法典’”。这表明( ) A.封建制下的权力具有绝对的专制性 B.封臣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与义务 C.封臣与领主之间的关系具有契约特征 D.封建领主对封臣具有绝对控制性 3.中国西周分封制与西欧中古时期封建等级制有相似之处。其中维系上下级关系的纽带都是( ) A.土地与义务 B.领导与服从

C.俸禄与效忠 D.土地与赋税 4.英国乡村的拾穗惯例由来已久,穷人可以捡拾贵族庄园收割后土地上遗落的麦穗,贵族不得反对,富人则无此权利。许多穷人依赖拾穗为生。但到了18世纪末,高等民事法院应农场主的诉讼,公开否定了拾穗的合法性。这一现象( ) A.强化了对私有财产的保护 B.体现出资产阶级统治的残酷性 C.不利于工业革命的发展 D.反映了英国社会道德的沦丧 5.13世纪的很多城市成了自由城市,在这样的城市里,市民是自由人,享有财产权。部分城市还有权选举市长、市政官员,它们享有独立的行政、司法、财政、铸币、军事防卫以及对外宣战、媾和等权力。以上内容表明这些城市是( ) A.工商业者的集散地 B.教皇控制的领地 C.相对自治的“共同体” D.领主控制的庄园 6.某学者研究英国早期城市化的基本情况如下表所示: 时间全国总人口城市总人口 城市人口 所占比例1520年240万13万 5.42% 1600年411万 33.5万 (伦敦约22万) 8.15%(伦敦约占5.35%) 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城市化( )

第8课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同步练习(含答案)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第8课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一、单选题 1. 达•芬奇在绘画时常思考,一个人哭时看起来是什么样;笑的时候,身体内在的情形——肌肉、骨头和筋——又是什么样子。于是,他对人的遗体进行解剖和研究。这表明,达•芬奇()A. 旨在进行实验科学研究 B. 刻意表现奔放情感 C. 探求对人体的理性认识 D. 否定天主教神学理论 2.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在历史作用上的一致性主要表现在() ①弘扬人文主义②追求政治民主③否定君主制度④促进思想解放。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3. 15至16世纪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变化,如君主专制的建立、文艺复兴运动的发展和宗教改革的兴起等显示了() A.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B. 西欧社会的转型 C. 国际政治体系的初建 D. 整体世界的形成 4. 雕塑家罗丹参观博物馆时,面对一些人物塑像,曾有感而发地说:“瞧!伏尔泰对面的卢梭,目光中含有无限精微的气息,那是18世纪诸人物的共同性格。”罗丹所谓的“18世纪诸人物的共同性格”是指() A. 以理性思考社会,反对专制,提倡民主与法制 B. 反对教会的封建束缚,主张“信仰得救” C. 批判君权神授,提出天赋人权,建立民主共和国 D. 批判宗教神学,提倡人性,主张三权分立 5. “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与发展,开辟了理性辩证地看待客观世界的方法,从而为理性主义奠定了基础,进而推动了启蒙运动的产生。”下列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有() ①哥白尼的“日心说” ②蒸汽机的发明 ③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 ④内燃机的出现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6. 欧洲人首次深刻感受到他们生活在一个全新的时代,正如当时一位著名作家所说“现在,每一位有思考能力的人都要感谢上帝挑选他们生活在这一新的时代,一个充满希望和前途的时代,它业已为过去上千年世间上可比拟的众多拥有高贵心灵的人而欢欣鼓舞。”下列代表人物中属于这个时代的是() A. 苏格拉底 B. 达•芬奇 C. 加尔文 D. 卢梭 7. 排巫运动发生在近代早期的欧洲,1580至1660年间是排巫运动最狂热的时期。其间,许多人被迫害致死,其中95%是女性,多为衰老贫困的单身女性。“排巫运动”的发生,表明经历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欧洲() A. 仍然缺乏理性精神 B. 科学精神高涨 C. 需要继续进行反教会斗争 D. 人文精神增强 8. 中世纪的佛罗伦萨又称“高塔之城”,城中建筑狭而高耸,窗户又少又小,只能提供最低限度的光线和空气。到了14世纪,一些显贵家庭的建筑线条简朴,窗高而小,但是内部带一个露天庭院保证充足的光线和空气流通。这个变化() A. 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 B. 宣告了理性时代来临 C. 否定了罗马教皇的权威 D. 保持着对教会的忠诚 9. “文艺复兴之父”被特拉克收裁了大量古典作家的书信,手稿,他从发现的西赛罗信札中认识了生活中和学术上的四客罗。也了解了罗马共和国晚期政治和文化原貌。他未完成的《四京罗传记》仍被视为“新史学第一项重大的成就”。被特拉克意在(() A. 恢复古典文明而貌 B. 设计理想社会蓝图 C. 弘扬科学革向 D. 弘扬古代人文理念 10. 卢梭强调人权,同时他把社会集体类比为生物有机体,认为它有自己的意志,即“公意”;并且认为,任何人拒不服从公意的,全体就要迫使他服从公意。材料表明卢梭认为()A. 社会契约与人权难于调和 B. 思想解放应高于社会实践 C. 人权推动了社会契约发展 D. 集体利益应高于个人利益 11. 建筑是社会文化的折射。在中世纪,由于人们关心死者的灵魂能否得救,因此修建陵墓时大多注重表现死者生前的功德和对上帝的虔诚。到十五世纪时,陵墓的修建则突出了世俗因素,更多地表现死者生前的生活和业绩。这一转变主要是由于()

第5课 古代非洲与美洲 同步练习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含答案)

第5课古代非洲与美洲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 1. 墨西哥建筑师和景观城市主义者Echeverria设计了一座特斯科科湖生态公园,这将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公园,公共空间和绿色基础设施占地面积达1.43亿平方米。该项目的创意最有可能受到哪一古代美洲文明的影响?() A. 阿兹特克文明 B. 玛雅文明 C. 印加文明 D. 爱斯基摩文明 2. 古代非洲和古代美洲都曾创造灿烂的文明,在其发展过程中的共同之处有() ①由于自然环境阻碍而独立发展 ②各自文明发展进程相对缓慢、落后 ③两大洲文明中都包含巨石建筑 ④古代文明因殖民者入侵而消亡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3. 每个文明都有自己的文明符号。下列农作物中,原产地位于非洲的是() ①甜高粱②棉花 ③西瓜④茶叶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4. 英国的非洲学学者托马斯·霍奇金写道:“如果考虑到伊斯兰教思想氛围和基督教思想氛围之间的差别,14世纪廷巴克图的一位市民可能会发现,自己呆在14世纪的牛津城里也感到比较安逸。16世纪,他或许仍能找到这两座大学城之间的许多共同点。但是,到19世纪时,两城之间的鸿沟则变得很深了。”这表明() A. 伊斯兰教思想和基督教思想无本质差别 B. 非洲在发展过程中逐渐落后于西方 C. 非洲经历了独特的发展历程 D. 非洲文明与西方文明同步发展 5. 早在殖民者入侵前,印第安人就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但印第安文明大多起源于交通不便的峡谷盆地和高原地区,内部交流较少,发展相对缓慢,在近代以前没有达到成熟的程度。这可以用来说明()

A. 美洲各区域间没有交流 B. 美洲内部间战争频繁 C. 地理环境影响社会进程 D. 美洲文明落后于世界 6. 考古学家指出:“从美洲印第安文明的形成时期到西班牙人入侵这样漫长的时期内,没有一件实物或一篇记录足以证明秘鲁和中美洲之间确实存在着相互影响与接触。”这表明古代美洲地区的文明 A. 相互联系,不断交往 B. 各自独立,相对隔绝 C. 战争不断,冲突激烈 D. 多元发展,相互交融 7. 下列不属于古代印第安人创造的文明是() A. 玛雅文明 B. 马里文明 C. 阿兹特克文明 D. 印加文明 8. 印第安人在世界上绝不是愚昧和落后的象征,以玛雅、阿斯特克和印加人所创造的文明为代表的美洲古代文明独立地在美洲广阔的土地上产生、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光辉成就。下列属于美洲古代文明成就的是() ①玛雅文字②金字塔③太阳历④20进制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9. 美国学者指出“在白人踏上美洲几个世纪前,危地马拉、墨西哥和安第斯高地的印第安人已经拥有几乎具有一切文明特征的较高的文化”。这些“较高的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有 ①玛雅文化②印加文化③阿克苏姆文化④阿兹特克文化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0.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阿兹特克人是后来才进入墨西哥的,他们在特斯科科湖的一些岛屿上定居下来,通过建造“浮动园地”来扩大耕地面积,使其人口和财富剧增。由此推断建造“浮动园地”的主要原因是() A. 岛屿众多,不利于农业生产 B. 人口增长,耕地面积不足 C. 肥沃的淤泥利于耕种 D. 岛屿拥挤导致人口大量减少 11. 在印第安人的部落和村社中,玉米磨坊设置在村镇中心,因为家家户户都要磨面,所以磨坊也是全村的重要社交场所。有时村民大会也在这里举行,从而又使磨坊与“权力”联系在一起。这反映了()

第20课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同步练习题(含解析)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第20课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一、选择题 1.1947年,苏联不少地区缩小集体农庄基本劳动组织的规模,成立劳动组,并实行包产到组的制度。负责全国农业领导工作的安德烈也夫在《真理报》撰文指出:“集体农庄劳动基本形式越个体化……对发展粮食和畜牧业越有成效”。这些探索() A.改变了苏联农业的社会主义性质B.冲破了斯大林模式对农业的束缚 C.拉开了战后苏联经济改革的序幕D.反映了苏联社会摆脱困境的愿望 2.从1953年起赫鲁晓夫在乌克兰和苏联南部地区发起玉米种植运动,后来推广到全国各地区。如表是苏联农业中玉米的种植面积数据(单位:万公顷),据此可知当时苏联() A.已经基本解决农业落后的问题B.改变了集体农庄的生产体制 C.农业生产仍然受制于传统体制D.充分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3.赫鲁晓夫认识到了“经济管理方面过分集中”的弊端,但他对“社会主义经济的性质是计划经济”坚信不疑。勃列日涅夫则重申“计划工作是社会主义条件下国民经济领导的中心环节和核心”。据此可知,苏联的改革() A.扩大了企业的自主权B.打破原本的个人崇拜 C.受到传统模式的束缚D.激化国内的社会矛盾 4.有学者形容某个苏联领导人“他是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的一名代表人物,他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而另一只脚却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淖之中而不能自拔”。这段材料反映的是() A.列宁主导实施了新经济政策 B.斯大林建立高度集中体制 C.赫鲁晓夫改革未突破旧体制 D.戈尔巴乔夫改革最终失败 5.1956~1965年,苏联“骨干”军事工业的数量增加了50%,其工人数的增加也超过了50%,按可比价格计算,其总产值增加了21倍。据此可知,这一时期苏联() A.经济改革取得了重大突破B.经济比例失调状况并未改善

高中历史(新人教版)必修下册同步习题: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同步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第2课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 基础过关练 题组一古代文明的扩展 1.(原创)古代埃及文明主要向叙利亚和巴勒斯坦扩展。埃及新王国时期,势力曾达到两河流域。古巴比伦王国首次实现了两河流域的统一,把势力伸展到地中海东岸;亚述帝国不仅统一了整个两河流域地区和小亚细亚的一部分,而且一度征服埃及。这些文明的扩展( ) A.推动了城邦国家的发展 B.扩大了人类文明的交流 C.促进了行省制度的完善 D.形成了统一的社会风俗 2.古代埃及文明主要向叙利亚和巴勒斯坦扩展,西亚文明从两河流域南部向周边地区扩张,古代希腊人则以移民和殖民方式向地中海和黑海地区扩大影响。造成这种不同扩展方式的主要因素是( ) A.社会分工与生产效率 B.文明开化的程度 C.社会组织与管理系统 D.经济形态的影响 3.公元前8世纪,希腊出现了一场持续了两个世纪的大规模海外殖民运动,建立了一系列独立于母邦的殖民城邦。这些新建立的殖民城邦中的成员可以平均分配殖民地的土地,共同参与新城邦的管理。这一现象的影响是( ) A.确立了希腊在地中海的海上霸权 B.导致了城邦制度的建立

C.刺激希腊本土城邦的社会变革 D.推动小农经济的复苏 题组二古代世界的帝国 4.波斯国王大流士一世宣称:“凡忠信之士,我赐予恩典;凡不义之人,我严惩不贷……凡我给他们的一切命令,他们都遵行不误。……靠阿胡拉马兹达之佑,我统治了这个王国。”材料主要说明了( ) A.国王是波斯王国的核心和最高主宰 B.大流士以严酷法律治国 C.波斯帝国建立起较完善的官僚体系 D.波斯国王相信“君权神授” 5.马克思说:“希腊的内部极盛时期是伯利克里时代,外部极盛时期 是亚历山大时代。”希腊“外部极盛时期”对世界文明产生的深远影响是( ) A.促进了海外贸易的发展 B.促进了基督教文明的传播 C.推动了民主政治的发展 D.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汇 6.远征以前,亚历山大认为只有希腊民族才真正具有开化的文明。随着远征,他却产生了一个伟大的想法,想让波斯人、希腊人与马其顿人结为友好的同伴。这表明( ) A.非希腊民族都是野蛮的民族 B.马其顿顺利征服了波斯帝国

高中历史(新人教版)必修下册同步习题: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同步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第六单元世界殖民体系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第12课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基础过关练 题组一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化 1.巴西的文化具有多重民族的特性,巴西作为一个“民族大熔炉”,有来自欧洲、非洲、亚洲等其他地区的移民。这里人们使用的官方语言最有可能是( ) A.俄罗斯语 B.葡萄牙语 C.西班牙语 D.意大利语 2.16世纪,西班牙政府规定:其殖民地只许同宗主国贸易,不许与其他国家贸易,而且这种贸易只能由王室授予少数商人来垄断,并主要集中于塞维利亚港。这一规定( ) A.有助于增加西班牙财政收入 B.意在限制资本原始积累 C.保障了西班牙海外殖民优势 D.造成西班牙的衰弱和落后 3.据统计,15世纪末拉丁美洲的人口大约是1 330万,到17世纪中叶下降到1 000万左右。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欧洲国家的殖民扩张 B.奴隶贸易的盛行 C.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扩展 D.工业革命的开展

题组二亚洲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 4.马克思在分析英国和印度的关系时说:“英国工业愈是依靠印度市场,英国(工)厂主们就愈是感到在他们摧残了印度本国的工业之后必须在印度造成新的生产力。”马克思表达的核心意旨是( ) A.英国对印度市场的依赖性过高,导致国内技术革新动力不足 B.英国在印度发展近代工业是出于自身发展的需要 C.英国的技术支持和资本输出是印度近代工业发展的主要原因 D.对印度的殖民侵略,已经成为英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5.《泰晤士报》曾评论英国东印度公司“在人类历史上它完成了任何一个公司从未肩负过,和在今后的历史中可能也不会肩负的任务”。这里的“任务”是指( ) A.开辟新的航路,连通各个大洲 B.开拓海外贸易,发展资本主义 C.进行殖民掠夺,积累原始资本 D.顺应全球化潮流,开拓海外市场 6.将下列亚洲国家沦为殖民地的时间顺序正确排列应是( ) ①印度②菲律宾 ③缅甸④朝鲜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①④③② D.②①③④

高中历史(新人教版)必修下册同步习题: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同步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第七单元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 演变 第14课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基础过关练 题组一帝国主义与世界大战的酝酿 1.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在谈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欧洲形势时说:“欧洲变成一只‘火药桶’,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引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火星”是( ) A.三国同盟形成 B.“巴尔干同盟”的建立 C.三国协约形成 D.萨拉热窝刺杀事件 2.下表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列强经济实力及其占有殖民地情况表。这一状况直接导致( ) 项目英德法美1870年工业产量所占位次 1 4 2 3 1913年工业产量所占位次 3 2 4 1 1913年殖民地面积所占位次 1 4 2 5 A.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B.抢夺殖民地的斗争白热化 C.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D.英美矛盾成为最主要矛盾

题组二第一次世界大战 3.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美国和德国都是后起之秀,都是采用新技术成果的模范。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这两个国家却成为对立面。导致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德国成为美国盟国的敌对国 B.美国和英法有着历史的渊源 C.美、德资本扩张的矛盾和冲突 D.德国的潜艇战损害了美国利益 4.马恩河战役使战争双方陷入旷日持久的阵地战,战役一结束,德国参谋总长毛奇就向德国皇帝报告说:“陛下,我们已经输掉了战争!”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 A.英法军队战斗力相对强大 B.“施里芬计划”破产,德军将陷入两线作战的境地 C.俄军在东线发动进攻 D.当时战略主动权已经转移到协约国一方 5.1917年4月,美国对德宣战,在此影响下中国、巴西等国相继对德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真正演变为全球性战争。由此可知“全球性战争”是( ) A.科技进步的负产品 B.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 C.世界整体化的产物 D.国家利益至上的恶果

高中历史(新人教版)必修下册同步习题: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同步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第八单元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 第18课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基础过关练 题组一冷战与两极格局 1.1946年,美国驻苏联大使馆代办乔治·凯南在发给华盛顿的电报中说:“美国不能依靠外交谈判和苏联打交道,而必须也能够依靠实力来抵制苏联的扩张,同时不会引起美、苏之间的全面军事冲突,因为苏联的力量弱于西方。”这表明当时( ) A.美国开始对苏联采取冷战政策 B.美国已出现遏制苏联的思想 C.美苏战时合作关系完全破裂 D.美苏已爆发了直接军事冲突 2.“冷战格局是人类社会在应对现代性矛盾和危机过程中,依据不同的政治理念而追求不同的发展目标所导致的制度性裂变。”材料表明“冷战格局”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美苏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 B.国家利益冲突加剧 C.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对立 D.战时同盟基础丧失 3.美国国际关系研究者肯尼思·华尔兹指出,冷战期间,“从利害关系的大小和斗争的力量来看,意识形态在美国和苏联的外交政策中都从属于利益,这两国的行为与其说是像救世主领导人的行为,不如说是传统大国的行为”。材料反映出美苏冷战( ) A.充满了意识形态色彩 B.具有不均衡的特点

C.实质是争夺国家利益 D.以救世主的面目出现 4.右图是冷战时期一位苏联画家就马歇尔计划的实施所创作的漫画——《华尔街的援助》。作者意在表明( ) A.美国缺乏复兴欧洲的经济实力 B.战后初期的西欧经济出现了危机 C.美国援助西欧的目的是控制西欧 D.马歇尔计划使欧洲联合成为泡影 题组二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成长 5.1958年戴高乐重新执政后,提出建立以法、德为核心、将美国排除在外的“欧洲人的欧洲”;通过“缓和、谅解、合作”逐步实现“从大西洋到乌拉尔的欧洲”,最终走出“雅尔塔”。这一外交方针的提出( ) A.表明美国的霸主地位开始动摇 B.说明法国主导欧洲联合 C.有利于世界格局的多极化发展 D.最终摆脱了美国的控制 6.不结盟运动以支持各国人民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以及发展民族经济和民族文化为任务。进入21世纪后,不结盟运动则着重强调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推行平等、互不侵犯、多边主义等原则,并为来

2020-2021学年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同步练习:第1课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第1课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原卷版) 一、单项选择题 1.人类的耕作方式经历了刀耕、锄耕、犁耕三个不同的阶段,下列工具属于锄耕阶段的是() ①石刀②石耜③石锄④耧车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2.古代埃及、印度、希腊、中国等文明呈现出独立发展的多元特征,这主要是因为()A.大河与高山阻隔了文明交流B.自然环境和历史发展的不同 C.生产力发展水平低限制交流D.政治动荡导致文明交流受阻 3.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变成食物的生产者,人类由游牧到定居生活方式的变化,主要由于()A.农耕和畜牧业产生B.早期城市出现 C.私有制逐渐产生D.国家开始形成 4.以下关于人类文明产生的前提,说法正确的是() A.私有财产的出现B.社会分工的发展 C.农业畜牧业产生D.阶级和国家产生 5.文明的发祥总是和河流密切相关。西亚的中心地带荒凉而干旱,这片漫无边际的沙漠,如今看来毫无生气,可它却拥有多个“世界之最”:最早建立的城市,最早的成文法典,最早的文字,甚至最早的药典,等等。苏美尔人、阿卡德人、巴比伦人、亚述人及迦勒底人共同创造了这一古老、辉煌的文明。 孕育这一文明的是() A.尼罗河流域B.两河流域C.印度河流域D.黄河流域 6.古代世界最初的文明多出现于大河流域。下列选项中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A.南亚印度河流域——苏美尔文明B.北非尼罗河流域——古埃及文明 C.欧洲多瑙河流域——古印度文明D.西亚两河流域——古希腊文明

7.阿拉伯人有一句谚语:“人类惧怕时间,而时间惧怕金字塔。”历经四千多年风雨沧桑的金字塔,仍巍然屹立在茫茫沙漠的边缘,见证着人世间的变迁。金字塔的建造者是() A.苏美尔人B.雅利安人C.古埃及人D.古罗马人 8.古巴比伦王国的一部法典规定:杀死或伤害奴隶不算犯罪,只须向主人赔偿损失,就算了事;盗窃或隐藏他人奴隶者处死;消灭他人奴隶标记者断指或处死;殴打自由民或反抗主人的奴隶处割耳之刑。 这说明该法典的实质是() A.体现自由平等B.体现“君权神授” C.维护奴隶主的利益D.规定严格的等级制度 9.右图展示的制度来自于() A.古埃及 B.古巴比伦 C.古印度 D.古希腊 10.公元前6世纪时,释迦牟尼创立宗教,反对婆罗门种姓的优越地位,提出“众生平等”,力图在宗教领域内破除种姓之间的严格界限。他认为,种姓之间没有贵贱之分,看人不应分种姓出身,应看其行为和才能。与上述材料相关的宗教是() A.佛教B.道教C.基督教D.伊斯兰教 11.《汉谟拉比法典》规定: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伤害同等地位的自由民的眼睛等,必须遭到同样损害; 但如损害无公民权的自由民的眼睛,则只需赔偿一点钱财。这说明该法典具有() A.等级性B.公平性C.随意性D.民主性 12.有学者认为:“虽然说这种民主对于古代雅典是一种必然,但对整个世界历史却是偶发性的个案,也没有多么重大的实际推广价值”。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雅典民主制具有其独特性B.雅典民主制有其内在弊端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