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异性伦理视角下韦努蒂异化翻译研究
从韦努蒂解构主义思想看翻译的异化与归化

AcademicEditionMarch2007Vol.4No.1CollegeEnglish一、异化与归化之争早在1813年,施莱尔马赫在一篇关于翻译的不同方法的演讲时就指出,“有两种翻译方法:译者要么尽可能不去打扰作者,而让读者向作者靠拢;要么尽可能不去打扰读者,而让作者向读者靠拢”(Lefevere1977:74)。
这两种方法就是我们后来说的“异化”和“归化”。
美籍意大利学者劳伦斯・韦努蒂(LawrenceVenuti)是一位解构主义翻译思想的积极创导者。
她用解构主义观点来建立她的翻译理论,她对翻译下的解构主义定义是这样的:“翻译是译者在理解的前提下,用目的语中的能指链来代替源语文本中的能指链的过程。
”因为意义是一个可能在无限的链上的关系和差异产生的效果,因此,意义永远是有差异和延迟的,永远不会是一个原文的整体。
无论是外国的文本,还是译文,都是派生的,都是由各种不同的语言和文化材料构成的。
因此,不论是外国的作者,还是译者,都不是原作者,同时也使作品的意义产生不稳定性,以致会超越作品的意图。
这与传统的翻译观念是大不同的,传统观念认为,作者是一个独特文本的原创者,文本是作者抒发自我感情的场所,它对文本有绝对的权威和最终的解释权,而译者的工作只能是对原文的模仿,译文既不抒发自我感情,也不独特,是原文的派生物。
在这一观念长久的统治之下的翻译,决定了将译者放在从属于作者、翻译从属于创作的地位。
译者的任务就是尽可能的增加译文相对于原文的忠实感和逼真感。
韦努蒂认为,作品的意义是多元的,一个译本只是临时固定了作品的一种意义,而且,这种意义的固定是在不同的文化假设和解释选择的基础上形成的,并受到特定的社会形式和不同的历史时代的制约。
意义是多元的,不定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统一的整体。
因此,翻译不能用数学概念那种意义对等或一对一的对应来衡量,而所谓确切翻译的规范、所谓“忠实”与“自由”的概念,都是由历史决定的范畴,所以译作的生存是由译作与译作所产生和被阅读的文化和社会条件之间的关系建立起来的。
《翻译、社区、乌托邦》之异化与文化再认识

《翻译、社区、乌托邦》之异化与文化再认识摘要:《翻译、社区、乌托邦》勾勒了劳伦斯·韦努蒂的基本翻译思想,在道德伦理的创作态度下,译者以保留外语文本文化为主要目的,借助本土“剩余物”等翻译途径在翻译社区努力实现源语与译语之间的文化交际,其核心就是“异化”概念下的翻译与文化保留,达到文化多元性。
关键词:异化文化外语文本本土译本剩余物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一引言劳伦斯·韦努蒂的翻译理论近些年在英语世界引起了极大关注,尤其是他的异化翻译理论给翻译界带来了一股新空气,开创了一片新领地,树立了一支新标杆。
他通过对西方翻译史的研究,分析批判以往翻译理论中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观点,从而提出了其具有解构性质的“文化存异”的异化翻译策略。
他认为翻译的目的不是要消除语言和文化的差异,而是要在翻译中努力建立一个文化多元性的“社区”,凸显一个多文化交际的语言世界,但同时他也表达了这种语言和文化的差异在现实世界意识形态中难以做到完美,仍然有个文化倾向。
2000年,韦努蒂在《翻译、社区、乌托邦》中,通过对异化与文化的深度分析,进一步阐述了翻译中保留源语文化,体现文化多元性的异化翻译策略。
二异化与文化在《翻译、社区、乌托邦》中的体现韦努蒂在《翻译社区乌托邦》中,分五个部分阐述了他的异化和文化的翻译思想。
在第一部分中,韦努蒂指出,本土译本很少跨文化交际,翻译理家应该进行伦理思考,并在其中找到在译本中如何保留或保护外语文本的异质性。
这里,韦努蒂提及的伦理思考是反对译本的归化作用,主要体现在本土术语、本土方言、语域等。
这种伦理态度同时具有政治性,标榜本土文化价值的过程就是陌生化过程,建立新标准过程,也是意识形态批判和制度改变的过程。
韦努蒂认为,由于这种伦理政治差异,译者应该寻求建立一个具有外国文化的社区来分享兼容,并允许外国文化来改正发展本土价值和制度。
韦努蒂通过伦理政治差异性分析翻译中应保留源语文化,凸显文化的多元性,树立不同于传统翻译理论的异化概念,进而指出文化社区建立就是这种异化翻译的有效途径。
浅析韦努蒂的翻译思想

浅析韦努蒂的翻译思想浅析韦努蒂的翻译思想摘要:通过对西方翻译理论和译本的研究,韦努蒂批判在西方翻译界占主导地位的归化翻译,指出英美文化中通顺流畅的归化策略导致译者“隐形”,并主张异化的翻译策略以阻挡英美文化的霸权。
该篇论文主要分析韦努蒂的核心思想,批判地分析异化翻译的积极意义和局限性,从而更好地指导翻译实践。
关键词:译者的隐形归化异化局限性美裔意大利学者劳伦斯.韦努蒂是解构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秉承该流派的思想,追求文化的多样性,主张“存异”而非“求同”,反对传统以译入语为倾向的归化翻译策略,提倡译者“显形”和异化的翻译策略以抵御英美文化的霸权主义。
一、译者的“隐形”韦努蒂在其专著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 A History of Translation 中提出“隐形”这个术语,用来描述译者在当代英美翻译界的状况。
在传统翻译中,对于外国文学的翻译一直以归化为主导,认为好的译文应该通顺流畅,读起来不像译文而且译者在翻译过程应力求“透明”让人没感觉到其存在。
这也就是韦努蒂所指的“不可见性”即译者应处于“隐形”的状态。
这主要原因在于:首先,译者本身倾向于译成“流畅”的英语。
译者以译入语文化为归宿,努力地使译文语言地道,符合译入语的语言习惯,从而提高可读性。
其次,译入语读者阅读翻译文本的方式。
不论是散文、诗歌、小说还是其他类型的题材,多数人所接受的译文是读起来流畅,没有任何语言或风格的独特之处,看上去译文已经反映了作者的实质意义,译文似乎不是译文而是原作。
这种流畅透明的翻译似乎符合忠实的准则,传达了原文的精神实质,但忽略了原文与译文,作者和译者的相互关系。
传统的翻译观认为译文是原著的派生,只有作者才能对文本拥有绝对的解释权,译者处于次要地位,译文从属于原文。
译者的任务是使译文通顺流畅,不得对译文干预,译者应尽可能地保持译文透明,减少翻译的痕迹,恪守忠实原文的准则。
因此,译者就会本着以译入语的语言特征和价值观念来同化外来语言。
尊重他者——论韦努蒂异化翻译理论的伦理观

人 际关 系 的道 德 规 范 , 与 “ 德 ” 提 , 现 代 常 道 并 在 汉语 中多为 “ 德 ” 替 代 。 因此 , 文 的 “t. 道 所 英 e h
is 译 为 “ 理 ” 是 “ 德 ” 要 视 不 同语 境 而 c” 伦 还 道 ,
态 度 ” 一 点 引起 了笔 者 的 兴趣 。 而 韦努 蒂本 人 这 也 曾在 《 翻译 的窘 境 : 论差 异 的伦 理 》 中引 用法 国
21 0 0拄
安 阳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8 7
尊 重 他 者
论 韦 努 蒂 异 化 翻 译 理 论 的 伦 理 观
马 强 和
( 郑州轻 工业学院 , 河南 郑州 4 0 0 ) 50 2
[ 摘
要] 本文 以解构 主义的伦理观为切人点 , 从对 待他 者 的道 德态度 上探讨 了韦努 蒂异 化理论 的伦理 观 , 理清 并
1 引 言 .
贝尔 曼 , non e n 法 国 当代 翻译 理论 家 、 A t eB ma , i 翻 译家 、 学家 , 最早 提 出“ 哲 是 翻译 伦 理 ” 念 的学 概 者 , 法 国后 结 构 主义 翻译 批 评学 家 , 的后结构 是 他
19 9 5年 , 国英语 翻译 理论 家 劳伦 斯 ・ 努 美 韦
主义 翻译 理 论 成 果 对 翻译 研 究 产 生 了 巨大 的影
响, 在全 球掀 起 了解 构 主 义大 潮 , 他也 成为 翻译文
为“ 归化 ” 是 “ 取 民族 中心 主 义 的态 度 , 外 就 采 使
语 文本 符 合译 入 语 的文 化 价 值 观 , 原 作 者 带 人 把 译 入语 文 化 ” “ 化 ” “ 这些 文 化 价值 的一 种 ;异 是 对 民族偏 离 主 义 的压 力 , 受 外 语 文 本 的语 言及 文 接 化 差异 , 读 者 带 人 外 国情 境 ” 把 。这 些 理 论 阐 述 在 一开 始 就在 我 国 翻译界 引起 了广 泛 的讨论 和 争 鸣, 对我 国 的翻译 理论 与 实践 活动 产生 了重 要 的 、 积 极 的影 响 , 也促 进 了翻译 学术 的发展 , 由于 见 但 仁 见智 的 原 因 , 中 也不 乏 个 别 学 者 对 此 理论 有 其
劳伦斯韦努蒂与异化翻译

校园英语 / 翻译探究劳伦斯·韦努蒂与异化翻译山东科技大学/张帆【摘要】本文研究翻译研究派的集大成者、美籍意大利学者劳伦斯•韦努(Lawrence Venuti,1953-)的翻译思想。
通过介绍劳伦斯•韦努蒂翻译理论中的几个重要概念来昭示一种能够负载和交汇异质文化的翻译文本, 彰显翻译活动的主体。
韦努蒂的解构主义翻译理论使翻译活动的意义得以重新解释。
这不仅赋予西方译学研究以后现代的品性, 也值得中国译学反思。
【关键词】归化 异化 译者隐身 抵抗翻译一、引言美籍意大利学者劳伦斯•韦努蒂(Lawrence Venuti,1953-)是当今美国翻译理论界的领军人物,是当今美国译学界最重要的翻译理论家。
在韦努蒂的翻译研究中,有一条中心线索贯穿始终,这条线索就是:韦努蒂以“异化”翻译贯穿始终,韦努蒂高举异化翻译大旗,以此将译者从隐身的后台推向显身的前台,将翻译研究从学术界的边缘推向中心。
韦努蒂的翻译研究涉及语言文化、社会、伦理,他也以此成就了翻译研究派集大成者的辉煌地位。
二、劳伦斯•韦努蒂的异化翻译理论在韦努蒂的翻译研究中,有一条中心线索贯穿始终,这条线索就是:韦努蒂以“异化”翻译贯穿始终。
“归化”和“异化”这对翻译术语是由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劳伦斯•韦努蒂于1955年在《译者的隐身:一部翻译史》中提出来的。
首先我们先来明确一下“归化”和“异化”的概念。
1.“归化”和“异化”。
“归化”是要把源语本土化,以目标语或译文读者为归宿,采取目标语读者所习惯的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的内容。
归化翻译要求译者向目的语的读者靠拢,译者必须像本国作者那样说话,原作者要想和读者直接对话,译作必须变成地道的本国语言。
归化翻译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译文,增强译文的可读性和欣赏性。
认为这种翻译类似于施莱艾尔马赫所反对的翻译方法:“尽可能让读者安居不动,而引导作者去接近读者”。
与施莱艾尔马赫有所不同的是,韦努蒂的归化翻译还包括译入语文化对文本的选择,即有意挑选那些能够采用归化翻译方法的外国文本,以便于将之同化到译入语主流文化当中。
韦努蒂的归化和异化翻译观

韦努蒂的归化和异化翻译观译文论坛中有一个受人尊敬的翻译专家韦努蒂,他发表了一篇文章《归化与异化翻译观》,就探讨翻译在文化移植中对文本的不同处理方法提出了他的看法。
他的观点非常重要,因为它为很多文本翻译研究以及读者理解文本提供了参考依据。
韦努蒂认为,翻译可以有两种处理方式:归化和异化。
归化处理指的是通过使译文与目标语言和文化惯例结合,以达到与原作尽可能一致的效果;异化处理指的是保留外来语言和文化的特性,以显示其与原作的差异。
韦努蒂认为,最佳的翻译方法应该是根据原文的特点和译文读者的需求来挑选最合适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根据翻译的文本类型以及读者的知识程度来选择最合理的翻译方法。
根据他的分析,如果翻译的文本是艺术性或宗教性文本,这种文本更倾向于归化处理,主要是为了使读者可以更容易地理解文本内容,使之与目标语言和文化惯例更加贴近;而如果翻译的文本是历史或科学内容,此类文本比较倾向于异化处理,主要是为了让读者更有效地领会译文内容,使之显示更多的差异。
此外,韦努蒂还认为,文本在目标语言和文化中的表现,也应当受读者知识程度的限制,这也是选择归化或异化处理的重要依据之一。
因此,假如读者没有深刻理解原文,可能就会使用归化处理,以便于读者更容易理解;而假如读者有深层次的文化和历史背景,就可以使用异化处理,以便于读者更有效地理解文本。
总的来说,韦努蒂的“归化和异化翻译观”非常重要,他的观点指出了翻译文本在文化移植中的不同处理方式。
其实,无论是归化还是异化,翻译者都应当根据原文的特性和读者的需要,选择最适合的翻译方法,以保持原文内容不变,使得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
同时,翻译者还要考虑到读者的知识程度,从而挑选最合理的归化或异化处理方式。
最后,翻译者有责任为读者提供一个更加贴近原文的文化移植结果。
解读韦努蒂异化-同化翻译理论

解读韦努蒂的异化/同化翻译理论【摘要】韦努蒂的翻译伦理理论在构筑“异化”/“归化”这一对二元对立的同时对它进行了解构。
这一做法表明他遵循的是后结构主义的基本理论议程,即首先将翻译思想中处于支配地位的二元对立颠倒过来,然后通过新建对立的自我解构最终革除二元对立思维本身。
【关键词】韦努蒂理论异化/归化解构主义一、引言20世纪80年代开始,由于受社会哲学思潮和文艺理论批评的影响,西方就归化/异化的讨论起视阈、向度皆已发生变化,其研究不再停留在翻译内部如语言、问题、风格、语言文化等如何进行异化/归化转换这种提供翻译技巧的规定—指导性探讨上,而是拓展到翻译外部如翻译与社会、政治、意识形态等大文化如何发生互动的一种描述—解释性研究上来。
归化/异化问题因此跳出文本中心主义的纯语言转换的单一视界成为结构主义之后,尤其是后殖民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话题。
二、异化/归化翻译内涵韦努蒂表示他的异化翻译观来自于施莱尔马赫(schleiermacher)的那两篇“论翻译的不同方法”(on the different methods of translation)(1995:99)的文章。
从这篇文章中,我们明确看到施莱尔马赫对直译的重视,但有三点我们可能无法否认:其一,施莱尔马赫并没有使用归化和异化这对术语,他使用的术语是“释义”(paraphrase)和“模仿”(imitation);其二,他并没有说把读者推到作者的那种被韦努蒂称为异化的翻译必须要用古语去体现;其三,由于他的这篇文章讨论的主题是翻译的方法,因此并没有关注选材的问题,也没有关注政治问题。
任何对美国“文化研究”的发展和演变以及韦努蒂的整个心路历程有系统了解的人都知道他的理论体系既不单纯一致,也完全谈不上是一种静态结构。
韦努蒂既强调译语形式的选择,也强调原文文本的选择:选择译什么,关系到目标文化的价值体系;选择如何译,则关系到目标语言体系。
他于1995年出版的《译者的隐形——一部翻译史》以“历史”为纲绝非偶然。
韦努蒂_异化_理论话语的修辞分析

的探讨和思考,诸如尊重异国文化、避免文化霸 权和保护弱小文化等。这不能不在相当程度上归 因于韦努蒂异化理论话语的成功。不仅如此,随
“存异伦理”(ethics of difference)是韦努蒂 着韦努蒂异化观的提出,翻译中对语言文化问题
的“异化”理论主要话语之一。在 1995 年初版 发行的《译者的隐身》中,异化作为一种“翻译
二、话语与修辞
马赫的理论进行了高度概括,同时给予创造性的
以论辩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当代西方修辞理
继承和发展。一方面,他对施莱尔马赫的理论作 论认为,修辞是“(出于交际目的)有效运用象
了如下解读:归化翻译法旨在尽量减少译文中 征性表达取得交际效果的系统研究和实践活动”
的异国情调,为译语读者提供一种自然流畅的译 (Herrick, 2001: 4),它“旨在影响听众接受某种
范围也更加扩大,正如他自己在《翻译研究文选》 术是最高的艺术”,是修辞最为核心的原则之一。
中所总结的,在《翻译之耻》中,他进一步扩大了 为此也才有“真正的雄辩并不刻意追求雄辩”一
对意识形态的批判,开始审视既离不开翻译,同时 说。(刘亚猛,2004: 26; 2008: 235)
6
2010年 第4期
文,把作者带到国内来;而异化翻译法的作用则 思想,并付诸相应行动”(ibid: 12)。换句话说,
是故意使译文冲破目的语常规,保留原文中的异 修辞行为是“通过有效利用象征手段影响人们的
国情调,把外国文本中的语言文化差异注入目的 思想、感情、态度、行为的一门实践”(刘亚猛,
语中,把读者送到国外去(2004: 20)。另一方面, 2004: 2)。在西方修辞看来,所有言语行为都属
施莱尔玛赫之后,赞同异化翻译法的还有如西 班牙哲学家何塞·奥尔特加·伊·加西特(Ortegay Gasset)。 在 20 世 纪 30 年 代 发 表 的“ 翻 译 荣 辱 谈”(The Misery and the Splendor of Translation)一 文中,加西特甚至提出,惟有异化才是真正意义上 的翻译,“只有在我们逼着读者脱离自己的语言习 惯,迫使其向原作者的语言习惯靠近,才是真正意 义上的翻译。”(ibid: 108)他认为“很显然,一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差异性伦理视角下韦努蒂异化翻译研究
差异性伦理视角下韦努蒂异化翻译研究
引言:
近年来,翻译研究领域逐渐引入了伦理视角的探讨,探讨翻译活动所涉及的伦理问题以及翻译行为对不同文化、社会群体的影响。
其中,差异性伦理视角强调翻译涉及的差异性问题,从多元文化的角度探讨翻译中的异化现象。
本文将探讨韦努蒂异化翻译,并从差异性伦理视角还原其背后所蕴含的多元文化意识。
一、韦努蒂异化翻译概述
韦努蒂异化翻译(Venuti, 1995)是指翻译中的一种策略,即译者有意识地在目标语文化中保留源语文化的特征,从而使得翻译文本更加鲜活生动,更好地体现源文化的独特性。
在此过程中,翻译者意识到源文化和目标文化之间的差异,并通过异化的方式强调这种差异。
二、差异性伦理视角下的异化翻译
差异性伦理视角关注翻译行为中的差异性问题,它承认翻译不仅仅是简单的传递信息,而是涉及到不同文化、社会背景的沟通与交流。
在翻译过程中,由于源语和目标语之间的差异,翻译者常常需要做出选择,而异化翻译就是其中一种选择。
差异性伦理视角认识到异化翻译并非是为了更好地满足目标文化读者的需求,而是为了保留源文化的独特性,从而实现文化间的对话与交流。
三、韦努蒂异化翻译的多元文化意义
3.1 打破文化认同主义
异化翻译破解了传统翻译方法中的文化认同主义思维,即
只追求文化统一和传播源语文化的文化霸权。
通过异化翻译,翻译者有意识地保留源文化特征,为读者提供了一个更加多元、多样的文化视角。
这种做法在推动文化的多元性和平等性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3.2 重塑文化形象
异化翻译强调保留源文化的特征,有助于重塑和突出一些被边缘化或忽视的文化形象。
通过将一些在目标文化中不常见的特征或文化元素保留在译文中,异化翻译为读者提供了接触不同文化的机会,促进了对于其他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3.3 多元文化意识的传递
异化翻译通过保留源文化的特征,使得译文能够更好地展现文化的多样性和多元性。
它有助于传递多元文化意识,引导读者思考和尊重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促进跨文化交流和理解。
结论:
基于差异性伦理视角的韦努蒂异化翻译不仅仅是一种翻译策略,更是一种推动文化多元性、平等性和包容性的行动。
通过异化翻译,译者能够帮助读者跳出自身文化的限制,接触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视角和价值观。
在翻译活动中,我们应该秉持多元文化意识,尊重文化差异,推动文化交流与融合,实现更加平等、开放和多元的社会共存
综上所述,异化翻译作为一种翻译策略,在推动文化的多元性和平等性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通过保留源文化的特征,异化翻译不仅能重塑被边缘化或忽视的文化形象,还能传递多元文化意识,促进跨文化交流和理解。
在翻译活动中,我们应该秉持多元文化意识,尊重文化差异,推动文化交流与融合,实现更加平等、开放和多元的社会共存。
异化翻译的应
用能够帮助读者跳出自身文化的限制,接触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视角和价值观,从而促进全球文化多样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