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努蒂异化翻译理论研究综述_陆少辉
韦努蒂的归化和异化翻译观

韦努蒂的归化和异化翻译观译文论坛中有一个受人尊敬的翻译专家韦努蒂,他发表了一篇文章《归化与异化翻译观》,就探讨翻译在文化移植中对文本的不同处理方法提出了他的看法。
他的观点非常重要,因为它为很多文本翻译研究以及读者理解文本提供了参考依据。
韦努蒂认为,翻译可以有两种处理方式:归化和异化。
归化处理指的是通过使译文与目标语言和文化惯例结合,以达到与原作尽可能一致的效果;异化处理指的是保留外来语言和文化的特性,以显示其与原作的差异。
韦努蒂认为,最佳的翻译方法应该是根据原文的特点和译文读者的需求来挑选最合适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根据翻译的文本类型以及读者的知识程度来选择最合理的翻译方法。
根据他的分析,如果翻译的文本是艺术性或宗教性文本,这种文本更倾向于归化处理,主要是为了使读者可以更容易地理解文本内容,使之与目标语言和文化惯例更加贴近;而如果翻译的文本是历史或科学内容,此类文本比较倾向于异化处理,主要是为了让读者更有效地领会译文内容,使之显示更多的差异。
此外,韦努蒂还认为,文本在目标语言和文化中的表现,也应当受读者知识程度的限制,这也是选择归化或异化处理的重要依据之一。
因此,假如读者没有深刻理解原文,可能就会使用归化处理,以便于读者更容易理解;而假如读者有深层次的文化和历史背景,就可以使用异化处理,以便于读者更有效地理解文本。
总的来说,韦努蒂的“归化和异化翻译观”非常重要,他的观点指出了翻译文本在文化移植中的不同处理方式。
其实,无论是归化还是异化,翻译者都应当根据原文的特性和读者的需要,选择最适合的翻译方法,以保持原文内容不变,使得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
同时,翻译者还要考虑到读者的知识程度,从而挑选最合理的归化或异化处理方式。
最后,翻译者有责任为读者提供一个更加贴近原文的文化移植结果。
质疑韦鲁蒂的“异化”翻译策略——不能自圆其说、经不起翻译实践检验的“异化”翻译策略

New Explanations of Lu Xun's Keep Foreigness and Venuti Lawrence's Foreignization 作者: 李田心
作者机构: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广东广州510545
出版物刊名: 武夷学院学报
页码: 59-65页
年卷期: 2015年 第1期
主题词: 鲁迅 贡献 韦鲁蒂 不能自圆其说 新解
摘要:中国一些翻译理论家将韦鲁蒂的Foreignization翻译成"异化"并使之成为流行的译名。
研究发现Foreignization翻译成"异化"是误译,正确译名是"洋化"或者"外化"。
韦鲁蒂的"异化"(Foreignization正确译名"洋化"、"外化")违背翻译本质和翻译的目的,是反翻译。
鲁迅对世界翻译理论做出巨大贡献,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出"归化"翻译策略和"保存洋气"翻译策略的学者。
中国翻译理论界只认可韦鲁蒂的domestication(被译成"归化")和"异化"(Foreignization正确译名"洋化"、"外化")。
可是,鲁迅早在韦努蒂60年之前提出的"归化"和"保存洋气"被淹没和覆盖在韦努蒂的domestication(被译成"归化")和"异化"Foreignization(正确译名"洋化"、"外化")之中了。
中国翻译理论界将鲁迅的"保存洋气"与韦努蒂的"异化"Foreignization(正确译名"洋化"、"外化")划等号,可是实际上鲁迅的"保存洋气"与韦努蒂的不能自圆其说的"异化"Foreignization是完全不同的两码事。
劳伦斯·韦努蒂与异化翻译

劳伦斯·韦努蒂与异化翻译作者:张帆来源:《校园英语·上旬》2016年第09期【摘要】本文研究翻译研究派的集大成者、美籍意大利学者劳伦斯·韦努(Lawrence Venuti,1953-)的翻译思想。
通过介绍劳伦斯·韦努蒂翻译理论中的几个重要概念来昭示一种能够负载和交汇异质文化的翻译文本,彰显翻译活动的主体。
韦努蒂的解构主义翻译理论使翻译活动的意义得以重新解释。
这不仅赋予西方译学研究以后现代的品性,也值得中国译学反思。
【关键词】归化异化译者隐身抵抗翻译一、引言美籍意大利学者劳伦斯·韦努蒂(Lawrence Venuti,1953-)是当今美国翻译理论界的领军人物,是当今美国译学界最重要的翻译理论家。
在韦努蒂的翻译研究中,有一条中心线索贯穿始终,这条线索就是:韦努蒂以“异化”翻译贯穿始终,韦努蒂高举异化翻译大旗,以此将译者从隐身的后台推向显身的前台,将翻译研究从学术界的边缘推向中心。
韦努蒂的翻译研究涉及语言文化、社会、伦理,他也以此成就了翻译研究派集大成者的辉煌地位。
二、劳伦斯·韦努蒂的异化翻译理论在韦努蒂的翻译研究中,有一条中心线索贯穿始终,这条线索就是:韦努蒂以“异化”翻译贯穿始终。
“归化”和“异化”这对翻译术语是由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劳伦斯·韦努蒂于1955年在《译者的隐身:一部翻译史》中提出来的。
首先我们先来明确一下“归化”和“异化”的概念。
1.“归化”和“异化”。
“归化”是要把源语本土化,以目标语或译文读者为归宿,采取目标语读者所习惯的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的内容。
归化翻译要求译者向目的语的读者靠拢,译者必须像本国作者那样说话,原作者要想和读者直接对话,译作必须变成地道的本国语言。
归化翻译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译文,增强译文的可读性和欣赏性。
认为这种翻译类似于施莱艾尔马赫所反对的翻译方法:“尽可能让读者安居不动,而引导作者去接近读者”。
解读韦努蒂异化-同化翻译理论

解读韦努蒂的异化/同化翻译理论【摘要】韦努蒂的翻译伦理理论在构筑“异化”/“归化”这一对二元对立的同时对它进行了解构。
这一做法表明他遵循的是后结构主义的基本理论议程,即首先将翻译思想中处于支配地位的二元对立颠倒过来,然后通过新建对立的自我解构最终革除二元对立思维本身。
【关键词】韦努蒂理论异化/归化解构主义一、引言20世纪80年代开始,由于受社会哲学思潮和文艺理论批评的影响,西方就归化/异化的讨论起视阈、向度皆已发生变化,其研究不再停留在翻译内部如语言、问题、风格、语言文化等如何进行异化/归化转换这种提供翻译技巧的规定—指导性探讨上,而是拓展到翻译外部如翻译与社会、政治、意识形态等大文化如何发生互动的一种描述—解释性研究上来。
归化/异化问题因此跳出文本中心主义的纯语言转换的单一视界成为结构主义之后,尤其是后殖民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话题。
二、异化/归化翻译内涵韦努蒂表示他的异化翻译观来自于施莱尔马赫(schleiermacher)的那两篇“论翻译的不同方法”(on the different methods of translation)(1995:99)的文章。
从这篇文章中,我们明确看到施莱尔马赫对直译的重视,但有三点我们可能无法否认:其一,施莱尔马赫并没有使用归化和异化这对术语,他使用的术语是“释义”(paraphrase)和“模仿”(imitation);其二,他并没有说把读者推到作者的那种被韦努蒂称为异化的翻译必须要用古语去体现;其三,由于他的这篇文章讨论的主题是翻译的方法,因此并没有关注选材的问题,也没有关注政治问题。
任何对美国“文化研究”的发展和演变以及韦努蒂的整个心路历程有系统了解的人都知道他的理论体系既不单纯一致,也完全谈不上是一种静态结构。
韦努蒂既强调译语形式的选择,也强调原文文本的选择:选择译什么,关系到目标文化的价值体系;选择如何译,则关系到目标语言体系。
他于1995年出版的《译者的隐形——一部翻译史》以“历史”为纲绝非偶然。
从异化翻译的确立到存异伦理的解构:劳伦斯韦努蒂翻译理论研究

从异化翻译的确立到存异伦理的解构:劳伦斯韦努蒂翻译理论研究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全面探讨劳伦斯·韦努蒂的翻译理论,特别是他从异化翻译的确立到存异伦理的解构的演变过程。
韦努蒂作为当代翻译理论的重要人物,他的理论贡献对翻译实践和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从异化翻译的概念出发,阐述韦努蒂如何在这一基础上发展出存异伦理的翻译理论,并揭示这一理论对于解构传统翻译观念和伦理的重要性。
本文将概述异化翻译的核心思想及其在韦努蒂理论中的确立。
异化翻译强调保持原文的文化特色和语言风格,反对过度归化,即避免翻译过程中原文特色的丧失。
韦努蒂提倡异化翻译,旨在揭示翻译过程中被忽视的原文文化因素,促进文化交流和理解。
接着,本文将深入探讨韦努蒂如何从异化翻译发展出存异伦理的翻译理论。
存异伦理强调在翻译过程中尊重原文的异质性,保持原文的文化独特性和语言特色,同时注重译文的可读性和可接受性。
韦努蒂认为,翻译不仅是语言转换的过程,更是文化交流的过程,因此,存异伦理是翻译过程中应遵循的重要原则。
本文将分析韦努蒂存异伦理翻译理论对解构传统翻译观念和伦理的意义。
传统翻译理论往往强调译文的忠实性和流畅性,而韦努蒂的存异伦理则挑战了这种观念,强调在保持原文异质性的也要考虑读者的接受度。
这种观念的转变对于翻译实践和理论研究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有助于推动翻译学科的发展和创新。
二、异化翻译的确立异化翻译,作为一种翻译策略,其确立标志着翻译理论领域的一次重大转变。
这一转变的核心在于对翻译过程中原文与译文之间关系的重新认识。
在异化翻译的理论框架中,原文不再是被动地接受译者的改造,而是积极地参与到译文的构建过程中。
这种转变的背后,蕴含着深刻的哲学和文化思考,也反映了翻译理论研究者对翻译本质的不断探索。
劳伦斯·韦努蒂是异化翻译理论的重要推动者之一。
他通过对传统翻译理论的批判和反思,提出了异化翻译的理念。
韦努蒂认为,传统翻译理论过于强调译者的主体性和译文的流畅性,而忽视了原文的异质性和文化内涵。
对韦努蒂异化翻译理论的批判性研究

对韦努蒂异化翻译理论的批判性研究摘要:美国翻译家韦努蒂提出的异化翻译理论引起了新一轮的对译者地位,以及对异化归化翻译策略的讨论。
本文对韦努蒂的异化翻译理论作出一定的分析,认为虽然异化翻译观有它一定的进步性,有助于译者地位的提高和文化的交流和补充,但是更有很大的局限性,从而总结出在翻译中应该采取异化归化相结合的翻译方法。
关键词:韦努蒂异化翻译批判性分析近些年来,随着翻译者对文化交流与传播重要性的认识的逐渐加强,美国翻译家韦努蒂的翻译理论受到了广泛的重视。
他批判了以往翻译中占主导地位的归化翻译策略,主张翻译应该“存异〞而非“求同〞,要让译者在翻译中现身,提出了异化的翻译策略。
国内外很多人士都已经对韦努蒂的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作了大量的研究。
有的对他的翻译理论著作进行解读,总结其翻译思想,肯定了其理论的先进性;有的从他的翻译理论的根底入手,分析其解构主义的理论根底;有的将韦努蒂与其他翻译家的翻译观进行比照研究;有的从文化与社会的角度,讨论其翻译思想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最初大家似乎都是跟随韦努蒂的翻译思想,认为异化翻译确实优于归化翻译,都赞异化贬归化,大家讨论的都是异化翻译策略的长处,但是慢慢地有人站出来对韦努蒂的异化观提出了质疑。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根底上对韦努蒂的异化翻译理论进行了批判性分析。
一、韦努蒂的异化翻译理论韦努蒂的异化翻译观主要表达在他的著作thetranslatr’sinvisibility:ahistryftranslatin(1995)和thesandalsftranslatin:tardsanethisfdifferene(1998)中。
他的异化翻译主要是建立在解构主义和后殖民主义的理论上的。
他用“隐身〞一词来描述英美文化下译者的地位。
韦努蒂(1995:20)认为译者“隐形〞是由于归化翻译是英美翻译界的主流翻译方法所致。
该种翻译使“外国文本的种族中心让位于英美译入语的文化价值观(anethnentriredutinfthefreigntextttargetlanguageulturevalues)〞,而透明、流畅等要求使译者风格“隐形〞,译文几乎没有“异味〞。
文化翻译理论韦努蒂

文化翻译理论韦努蒂
韦努蒂(Venuti)是文化中文翻译理论方面的一位重要学者。
他提出了翻译中的“文化”概念,并通过对翻译实践和文化影响的深入研究,探讨翻译对于文化的塑造和传承的重要性。
韦努蒂主张翻译应该不仅仅是语言之间的转换,更应该是文化之间的转化。
他认为,翻译是一种“重写”活动,通过在翻译过程中体现源语言文化的元素,可以传递和保留源文化的信息和价值观。
他强调翻译的目标应该是创造一种跨文化的对话,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韦努蒂还提出了“归化”和“异化”两种翻译策略。
归化是指翻译过程中将源语言文化元素转化为目标语文化元素,使翻译作品更加容易理解和接受。
异化则是尽可能保留源语言的文化特色和独特性,使翻译作品保持与原文的差异,以引起读者对于不同文化的思考和探索。
韦努蒂的文化中文翻译理论对于翻译学界产生了重要影响。
他的观点提醒人们在翻译过程中不仅要关注语言的准确性,还要考虑文化的传承和多样性。
他的研究为翻译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导,并推动翻译学科的发展。
韦努蒂解构主义异化翻译理论的创新与不足-应用语言学论文-语言学论文

韦努蒂解构主义异化翻译理论的创新与不足-应用语言学论文-语言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1 引言解构主义就是要打破现有的单元化的秩序,重新建立新的秩序。
解构主义的一大特点就是结构主义所提倡的二元对立,真理的、第一性的东西,即一系列的逻各斯,认为没有权威或是中心。
解构主义者的重要分析方法是观察二元对立,最后认为这些二元分类实际上不是以任何固定或绝对的形式存在着的。
解构主义产生以后,许多学术领域都借其研究和思想拓展了自己研究的新视野,在翻译研究领域也形成了解构主义学派,劳伦斯韦努蒂(LawrenceVenuti) 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他的创新在于从文化学视野建立解构主义异化翻译理论。
语言文字不只是一种符号系统,而且是文化载体,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翻译本质上是一种跨文化的语言交际行动。
韦努蒂认为翻译面对两种文化差异,不可能完全忠于原文。
他以抵抗式翻译解构英美文化霸权主义,以彰显译者的主体性解构译者隐身,以读者与作者断裂解构忠实观。
2 以抵抗式翻译解构英美文化霸权主义要么译者尽量不惊动原作者,让读者向他靠近,要么不干扰读者,请作者向读者靠近。
(转引自杰里米芒迪《翻译学导读》,2001:28)这是德里希施莱尔马赫(Friedrich Schleiermacher)在一次名为《论翻译的不同方法》的演讲中提出的。
上文所说的两种方法,一个是让作者向读者靠拢,另一种是向作者靠拢,分别对应的是归化和异化,施莱尔马赫提倡的是异化。
他认为翻译越是忠于原文本的语言特色和修辞,译作对读者就越是异国化。
韦努蒂的异化翻译(foreignizing translation) 的内涵则比施莱尔马赫的更加丰富,不光涵盖了翻译策略,还包括对于外国文本的选择。
他将翻译置于与一个大的文化系统中,考察了在翻译中英语国家文化的霸权主义(在英美文化中,提倡的是通顺的归化翻译策略,这其实是对原语弱势文化的侵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春岁月2000年,郭先生发表的“韦努蒂及其解构主义的翻译策略”较系一、异化论简述统地阐发了韦努蒂的异化翻译理论。
他认为韦努蒂的异化翻译理1813年,德国著名翻译理论家施莱尔马赫在其论文《论翻译论是进步的,在倡导国际平等对话的未来有很大发展空间。
同年的方法》中提出:“翻译只有两种方法:要么译者尽可能让作者稍晚,他在专著《当代美国翻译理论》中更系统地阐述了韦努蒂安居不动,让读者去接近作者,要么译者尽可能让读者安居不异化翻译理论的来源、内容及其影响。
至此,韦努蒂的“异化翻动,让作者去接近读者。
”当代法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安托瓦纳·译”理论被基本完整地引进国内。
贝尔曼在1985年发表的论文《翻译及对异的考验》中指出翻译是近年来,国内外如火如荼地讨论着归化与异化。
国内译界赞对“异的考验”,并对其作出了详尽的解释。
他认为应该把异作扬并接受了韦氏异化论。
以“韦努蒂”为篇名检索词在中国期刊为异去接受。
在贝尔曼等人的影响下,美籍意大利学者劳伦斯·全文数据库中检索,从1999到2011年有74篇文章标题中包含“韦韦努蒂批判地继承了施莱尔马赫的观点。
1995年,他在专著《译努蒂”。
除了对他著作的书评之外,国内对韦努蒂翻译思想的讨者的隐身》中,将施莱尔马赫谈及的第一种方法称为“异化论很多是从哲学解构主义翻译观或翻译伦理角度深入剖析他的异法”,第二种方法称为“归化法”。
化理论。
这说明国内翻译界对其理论的研究已从表层的语言操作韦努蒂的异化翻译理论是在文化霸权和后殖民主义背景下和转入深层次的哲学考量。
解构主义的哲学基础上诞生的。
异化论不仅仅是话语策略或词语刘英凯1987年发表了“归化——翻译的歧路”后,主张翻译选择的策略问题,它打破了传统翻译理论将焦点置于语言层面的要重视异化的观点成为主流。
2002年,王东风表述了韦努蒂集中束缚,与翻译方法、外语文本的选择和读者的接受息息相关。
异而深刻地探讨的“异化”与“归化”这两个概念,并指出二者间化翻译要尽量保留源语的语言与文化特点,让读者尽可能多的了难以调和的矛盾,将二者之争引入最高点。
他阐述了韦努蒂和罗解异国风情、异国文化和异国的语言特点,以丰富本族语言的表宾逊对异化翻译的定义。
作者认为目前在国际译坛中,异化翻译达。
用异化翻译来抵抗种族中心主义和文化帝国主义,目的是要的声音要响亮些,归化派在理论上暂时没有做出强有力的回应。
发展一种抵抗以目的与文化价值观占主导地位的翻译理论和实2003年,许钧在其著作《翻译论》中对韦努蒂的理论持赞赏践,以体现译文在语言和文化上的差异。
异化论是促进民族平的态度。
他同意韦努蒂的观点:翻译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形成文等、尊重各种文化的有效方式,在反对欧美文化霸权、保护文化化身份。
对文化差异的压制会阻挡翻译的进步角色。
生态、提高译者和译文的文化地位方面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2004年,任淑坤从“原创与翻译”“流畅与抵制”和“主流二、国外研究现状与剩余”三个方面对韦努蒂的翻译理论进行阐释和评析。
韦努蒂美国阿肯色大学的库赛博士通过阿拉伯语译成英语的大量的的思想逆潮流而动,对翻译研究者开启了不同的思路。
案例的研究对比,阐述了他对异化翻译策略和归化翻译策略的看2005年,刘亚猛明确指出韦努蒂的著作《翻译之耻——为存法。
他认为韦努蒂的异化翻译策略更有助于保持原文的身份。
对异伦理的最终确立鼓与呼》让读者对韦努蒂陌生化。
韦努蒂由一目标语读者来说,它是可靠信息的来源。
异化翻译策略是一种丰开始构筑了“异化”与“归化”的二元对立,使“异化”翻译由富化的策略,克服了寻找不可译的文化项目对等词的难题,使得边缘发展至中心;同时又对其进行了解构。
经过仔细审视《翻译翻译显性,更忠实;拓宽了目标读者的知识,丰富了目标语的语之耻》这本书,会发现韦努蒂推出了“存异伦理”和“化同伦言和文化系统等等。
而这些正是任何翻译理想化的终极目标。
他理”。
这一组处于过渡时期的新概念把“异化翻译”与“归化翻认为归化不仅剥夺了源语言文本的文化背景和文化身份,造成许译”之间的对立由策略和政治层面上升到了道德伦理层面。
实际多重要信息的流失,而且剥夺了目标语文本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应上,这一举措使得这一二元对立不可避免的内在断裂和矛盾凸显获得的知识。
库赛博士通过实例分析,认为异化翻译实实在在地出来。
在刘亚猛看来,这实际上实现了该对立的自我解构,即触到了翻译的本质。
“归化”同样不可忽视。
此时,韦努蒂提出了许多亟待解决的问异化翻译理论在国内外引起了很大反响,有赞成也有反对的题。
声音。
皮姆在“韦努蒂的显身”中表明异化翻译理论的软肋在于2006年,封一函介绍了韦努蒂理论中的几个重要概念来昭示夸大了翻译在集中化抑或标准化语言上的作用。
他主要提出了三一种能够负载和交汇异质文化的翻译文本,彰显翻译活动的主个反对的观点:第一,即使译者拒绝采用流利的翻译方法,翻译体。
他指出韦努蒂揭示了翻译话语中的民族中心主义和文化霸权现状不可能得到改变;第二,归化策略的采用与源语和目的语文主义的实质,以此提出“抵抗式翻译”、“症状阅读”和“妄用化之间的力量对比没有关系;第三,皮姆借用图瑞的干扰容忍度式忠实”诸种翻译策略。
此举不仅赋予西方译学研究以后现代的法则,质疑韦努蒂的抗阻式翻译策略是否能经受实践检验。
品行,也值得中国译学反思。
同年,对异化论持否定态度的马会Crisafulli指出绝对二元论和错误的方法论是韦氏理论的两个主要缺娟在阐明异化论实质的基础上,以实例说明了该理论在翻译研究陷。
首先,韦努蒂的抵抗式翻译不能促进民主文化交流,译者无中所存在的问题。
首先,异化论没有考虑到文学翻译的目的和接法以韦努蒂倡导的方法成功地改变民主价值观。
其次,极端异化受者的需求;其次,异化翻译能否改变英美国家的翻译状况值得不仅会导致本民族人们固有观念的加强,这种“怪异化”还将疏怀疑;第三,“流畅”的归化翻译具有普遍性,不仅仅是强势国远译文与读者的距离。
再有,该翻译策略是针对将弱势文化翻译家的主流翻译方法。
最后,她还指出了异化翻译的理论基础及其成强势文化时,用以抵制文化霸权。
在将强势文化翻译成弱势文可能的负面影响。
化时,他质疑这一策略是否能起到相同的作用。
还有学者从读者2007年,蒋饶华和张景华着重围绕三个问题展开了讨论:1)的接受程度和译者选用翻译策略等角度进行评价。
韦努蒂异化翻译理论的内涵;2)韦努蒂的译者著作权思想与其异三、国内研究现状化翻译理论的内在联系;3)韦努蒂的异化翻译理论是否属于解构郭建中教授对异化翻译理论的介绍大约是国内译界最早的。
韦努蒂异化翻译理论研究综述□ 陆少辉(贵州大学外国语学院, 贵州 贵阳 550025)【摘要】韦努蒂的异化翻译理论在国内外的研究已有十几年之久,相关文章也不在少数。
本文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尤其对国内研究现状的综述,以时间为线索对近几年的研究发展情况予以概述,以期对该理论发展脉络有更清晰、系统的认识,使读者在实践过程中游刃有余。
【关键词】韦努蒂;异化翻译理论;国外研究现状;国内研究现状2013年05月下青春岁月为部分,那么本段落就体现了支持性目的关系:No matter what you do or where you go from here, you will carry the (1)We’re not as cynical as the pundits believe. We are greater than memory of the history we made together and you will have the lifelong the sum of our individual ambitions, and we remain more than a collection appreciation of a grateful president(c).of red states and blue states. We are and forever will be the United States 六、结语of America.目的原则为语篇连贯分析开拓了一种新的语用研究思路。
本2、澄清性目的关系研究发现,目的原则不仅可以用于说明性语篇连贯分析,它同样一个段落中若后面的斜体部分的言语行为对前面的内容进行适用于劝说语篇连贯分析。
同时,目的原则可以使语篇连贯分析补充与解释,则本段落体现了澄清性目的关系:由微观向宏观层面拓展即从段落内部延伸到段落间:在宏观层面(2)Now, we will disagree, sometimes fiercely, about how to get there. 上,它更有效的揭示出语篇的结构布局及其宏观连贯特点和层As it has for more than two centuries, progress will come in fits and starts. 次;在微观层面上,它更有效的揭示出段落内部的主要连贯关系It's not always a straight line. It's not always a smooth path.及特点,由此证明了目的原则在语篇理解与分析中的强大解释力3、对比性目的关系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一个段落中若后面的斜体部分与前面所述内容相异,则本段落体现了对比性目的关系:【参考文献】[1] 廖美珍. 问答:法庭话语互动学[M]. 北京: 中国社科院, 2002.(3)This country has more wealth than any nation, but that’s not [2] 廖美珍. 目的原则与语篇连贯分析[J].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5(5): 351-what makes us rich. We have the most powerful military in history, but 357.that’s not what makes us strong. Our university, our culture are all the [3] 廖美珍. 目的原则和目的分析——语用研究新途径探索(上)[J]. 修辞学envy of the world, but that’s not what keeps the world coming to our 习, 2005(3).shores.[4] 廖美珍. 目的原则和目的分析——语用话语分析新途径(下)[J]. 修辞学习, 2005(4).4、复合性目的关系[5] 胡曙中. 现代英语修辞学[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 138, 这里的“复合”指有些段落内部同时呈现两种或两种以上的174.单一目的关系,从而形成多重连贯关系,如例(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