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伦斯·韦努蒂与异化翻译
翻译的归化和异化理论

例如: 1.Love me, love my dog. 爱屋及乌。 2.a lion in the way 拦路虎 3.lick one’s boots 拍马屁 4.Diamond cuts diamond 棋逢对手 5.A flash in a pan 昙花一现 6.Have one foot in the grave 风烛残年 7.To grow like mushrooms 雨后春笋 8.One boy is a boy,two boys half a boy,three boys nobody.一种和尚
Differences
However, this does not mean the two pairs are just one. There are som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m. When a translator resorts to either literal translating method or free translating method, he puts his attention mainly to the linguistic factors of the source text and tries his utmost to keep the original meaning in the target text.
Domestication refers to the target-culture-oriented translation in which unusual expressions to the target culture are exploited and turned into some familiar ones so as to make the translated text intelligible and easy for the target readers.
韦努蒂

2.异化翻译:韦努蒂的“抵抗策 略”(resistancy)
1)韦努蒂首先追溯了英美文化中归化翻译 (domesticating translation)的历史 • 从10世纪的英国开始,通顺的翻译就成了英语翻 译的规范。 • 翻译的目的是使另一种文化变得可以理解。这一目 的往往包含着一种把外国文本完 全归化的危险。 • 以这个角度来说,归化的翻译也起到了巩固目的语 文化规范的作用。就英美文化而 言,这是一种文化 殖民主义表现。
2.异化翻译:韦努蒂的“抵抗策 略”(resistancy)
5)韦努蒂批评了当代英美的翻译流派中以奈达为 代表的归化翻译理论
• 说奈达是想把英语中透明话语的限制,强加在每一种外 国文化上,以符合目的语文化的规范。
• 反对英美传统的归化,主张异化的翻译。 • 他称这种翻译策略为“抵抗”(resistancy)。所谓“抵 抗”,就是抵抗目的语文化的种族中心主义。
建议
•归化和异化的翻译在目的语文化中起着各自不 能互相替代的作用,完成各自的使命。两种翻 译方法各有其所,永远并存。
•但译者采用何种翻译策略,最终取决于目的语 文化的意识形态,赞助人的力量以及翻译诗学, 取决于翻译的目的和读者的对象。
普通英语句子的基本结构便深入到我的骨髓里——这可 是件了不起的事。
异化翻译的优点
文化方面
翻随着文化的发展,各种文化趋于统一。
倾国倾城 her beauty was such as to overthrow cities and ruin states He made you for a highway to my bed, but I, a maid, die maiden widowed. A: 他要借着你做相思的桥梁,可是我却要做一个独守空 阁的怨妇死去。(朱生豪译) B: 他本要你做捷径,登上我的床,可怜我这处女,活守寡, 到死是处女。(方平译)
劳伦斯韦努蒂与异化翻译

校园英语 / 翻译探究劳伦斯·韦努蒂与异化翻译山东科技大学/张帆【摘要】本文研究翻译研究派的集大成者、美籍意大利学者劳伦斯•韦努(Lawrence Venuti,1953-)的翻译思想。
通过介绍劳伦斯•韦努蒂翻译理论中的几个重要概念来昭示一种能够负载和交汇异质文化的翻译文本, 彰显翻译活动的主体。
韦努蒂的解构主义翻译理论使翻译活动的意义得以重新解释。
这不仅赋予西方译学研究以后现代的品性, 也值得中国译学反思。
【关键词】归化 异化 译者隐身 抵抗翻译一、引言美籍意大利学者劳伦斯•韦努蒂(Lawrence Venuti,1953-)是当今美国翻译理论界的领军人物,是当今美国译学界最重要的翻译理论家。
在韦努蒂的翻译研究中,有一条中心线索贯穿始终,这条线索就是:韦努蒂以“异化”翻译贯穿始终,韦努蒂高举异化翻译大旗,以此将译者从隐身的后台推向显身的前台,将翻译研究从学术界的边缘推向中心。
韦努蒂的翻译研究涉及语言文化、社会、伦理,他也以此成就了翻译研究派集大成者的辉煌地位。
二、劳伦斯•韦努蒂的异化翻译理论在韦努蒂的翻译研究中,有一条中心线索贯穿始终,这条线索就是:韦努蒂以“异化”翻译贯穿始终。
“归化”和“异化”这对翻译术语是由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劳伦斯•韦努蒂于1955年在《译者的隐身:一部翻译史》中提出来的。
首先我们先来明确一下“归化”和“异化”的概念。
1.“归化”和“异化”。
“归化”是要把源语本土化,以目标语或译文读者为归宿,采取目标语读者所习惯的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的内容。
归化翻译要求译者向目的语的读者靠拢,译者必须像本国作者那样说话,原作者要想和读者直接对话,译作必须变成地道的本国语言。
归化翻译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译文,增强译文的可读性和欣赏性。
认为这种翻译类似于施莱艾尔马赫所反对的翻译方法:“尽可能让读者安居不动,而引导作者去接近读者”。
与施莱艾尔马赫有所不同的是,韦努蒂的归化翻译还包括译入语文化对文本的选择,即有意挑选那些能够采用归化翻译方法的外国文本,以便于将之同化到译入语主流文化当中。
《沉默之塔》鲁迅译本中的异化翻译策略

文学评论·外国文学《沉默之塔》鲁迅译本中的异化翻译策略李文静 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摘 要:劳伦斯•韦努蒂主张异化策略,提出在翻译中保留原文异质性成分,接受源语文本的语言差异和文化差异,使得翻译不受译入语文化的支配。
无独有偶,我国著名文学家及翻译家鲁迅先生也主张异化翻译策略。
他翻译的森欧外的短篇小说《沉默之塔》就是其中一个采用异化翻译策略的典型例子。
本文将原文与译文文本进行对比分析,从词汇和句子两个方面来分析鲁迅采用的异化翻译策略。
关键词:《沉默之塔》;鲁迅;异化;翻译策略作者简介:李文静(1989-),女,广东台山人,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外语外贸学院教学(日语);学历:日语语言文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翻译研究。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9)-17-138-02一、劳伦斯·韦努蒂的异化翻译理论韦努蒂的翻译理论指出,造成当代出版界译者通常是“隐形”的原因是:译者本身倾向于译成“流畅的”目的语,译出地道“可读”的译文,因此造成一种“透明的幻觉”。
另一方面,在目的语文化阅读翻译文本时,也要求翻译文本读起来流畅,让译文看上去根本不是译文,而是“原作”。
对于这种归化的翻译策略,韦努蒂是持相反意见的,他认为英美翻译中占主导的归化现象是“一种翻译的种族中心主义暴力。
他主张异化策略,意在通过突显原文的异质性成分,并保护其不受译入文化的支配,显示译者的存在,提倡译者“显形”。
[1]韦努蒂的这种翻译主张虽然有时会破坏目的语的语法和文化规范,从而给目的语读者带来一些阅读障碍,但是有利于提高译者的地位,有利于原语中的异质性元素进入目的语文化。
二、鲁迅的异化翻译策略主张1919年以前,文言文在中国社会中占据主导地位,是主要的书面用语。
虽然当时中国有一些开明人士主张向西方学习,但是依旧推行文言文,例如严复、林纾等许多在中国有着举足轻重地位的翻译家,大都是采用归化的翻译策略,使用文言文进行翻译。
翻译的归化和异化理论

Foreignization is a source-culture-oriented translation which strives to preserve the foreign flavor as much as possible in order to transfer the source language and culture into the target one.
定义Definition
归化(domestication)是指在翻译中采用透明、流畅的风格,最 大限度地淡化原文的陌生感的翻译策略。它应尽可能的使源语文本 所反映的世界接近目的语文化读者的世界,从而达到源语文化与目 的语文化之间的“文化对等”。
归化法是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的翻译方法, 是基于人类文化和语言 的个性而发展。要求译者向译语读者靠拢,采取译语读者习惯的译 语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的内容;
例子
① 异化可以在语音层上出现。例如: ballet译作“芭蕾舞” cigar译作“雪茄” laser过去译成“莱塞”,现译作“镭射”、“激光” 目前大街小巷都风行的“卡拉 OK”等。
② 异化可以在词语层出现。例如: “crocodile tears”译作“鳄鱼的眼泪” “an olive branch”译作“橄榄枝” “sour grapes”译作“酸葡萄” “the cold war”译作“冷战ove my dog. 爱屋及乌。 2.a lion in the way 拦路虎 3.lick one’s boots 拍马屁 4.Diamond cuts diamond 棋逢对手 5.A flash in a pan 昙花一现 6.Have one foot in the grave 风烛残年 7.To grow like mushrooms 雨后春笋 8.One boy is a boy,two boys half a boy,three boys nobody.一个和尚
浅析韦努蒂的翻译思想

浅析韦努蒂的翻译思想浅析韦努蒂的翻译思想摘要:通过对西方翻译理论和译本的研究,韦努蒂批判在西方翻译界占主导地位的归化翻译,指出英美文化中通顺流畅的归化策略导致译者“隐形”,并主张异化的翻译策略以阻挡英美文化的霸权。
该篇论文主要分析韦努蒂的核心思想,批判地分析异化翻译的积极意义和局限性,从而更好地指导翻译实践。
关键词:译者的隐形归化异化局限性美裔意大利学者劳伦斯.韦努蒂是解构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秉承该流派的思想,追求文化的多样性,主张“存异”而非“求同”,反对传统以译入语为倾向的归化翻译策略,提倡译者“显形”和异化的翻译策略以抵御英美文化的霸权主义。
一、译者的“隐形”韦努蒂在其专著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 A History of Translation 中提出“隐形”这个术语,用来描述译者在当代英美翻译界的状况。
在传统翻译中,对于外国文学的翻译一直以归化为主导,认为好的译文应该通顺流畅,读起来不像译文而且译者在翻译过程应力求“透明”让人没感觉到其存在。
这也就是韦努蒂所指的“不可见性”即译者应处于“隐形”的状态。
这主要原因在于:首先,译者本身倾向于译成“流畅”的英语。
译者以译入语文化为归宿,努力地使译文语言地道,符合译入语的语言习惯,从而提高可读性。
其次,译入语读者阅读翻译文本的方式。
不论是散文、诗歌、小说还是其他类型的题材,多数人所接受的译文是读起来流畅,没有任何语言或风格的独特之处,看上去译文已经反映了作者的实质意义,译文似乎不是译文而是原作。
这种流畅透明的翻译似乎符合忠实的准则,传达了原文的精神实质,但忽略了原文与译文,作者和译者的相互关系。
传统的翻译观认为译文是原著的派生,只有作者才能对文本拥有绝对的解释权,译者处于次要地位,译文从属于原文。
译者的任务是使译文通顺流畅,不得对译文干预,译者应尽可能地保持译文透明,减少翻译的痕迹,恪守忠实原文的准则。
因此,译者就会本着以译入语的语言特征和价值观念来同化外来语言。
谈跨文化翻译中的归化翻译与异化翻译

谈跨文化翻译中的归化翻译与异化翻译一、引言归化翻译(domesticating translation)与异化翻译(foreignizing translation)是美国学者劳伦斯·韦努蒂在1995年所著的《译者的隐身》(Translator’s Invisibility)一书中首次提出的。
根据韦努蒂的界定,归化翻译是译者为了制造出透明、通顺的译文而将异域文本中的“陌生性”降低到最低程度的翻译策略。
而异化翻译是译者为了故意对目的语文化的规范进行冲击而保留原作中一些“陌生性”的翻译策略。
可见,归化翻译主要是遵循目的语文化当前的主流价值观,翻译时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将读者立于核心地位,充分考虑读者的文化背景,信息接受心理与接受习惯。
尤金·奈达(E u g e n e A Nida)是推崇归化翻译的代表人物。
他认为,“翻译即是交流,这个过程要看人们在听、说、读译文时所获得的是什么。
判断一个译本的效用不宜拘于相应的词汇意义、语法类别和修辞手段的对比,重要的是考察接受者正确理解和欣赏译语文本的程度。
”奈达认为成功的翻译就是要使译语读者产生与源语读者类似的反应。
而归化翻译能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避免文化冲突,从而达到文化交流的目的。
异化翻译的前提是:认为文化是有差异的。
主张异化的译者,不仅可以在译文的表达手段上异化,而且会选择对目的语中的外国文学规范提出挑战的外国文本来翻译。
劳伦斯·韦努蒂本人就是异化翻译的代表人物。
他提出了“反翻译”的概念。
这种翻译刻意在目的语的文本中, 在风格和其它方面突出原文之“异”。
劳伦斯·韦努蒂公开声言:“其目的是要发展一种翻译理论和实践,以抵御目的语文化占指导地位的趋势,从而突出文本在语言和文化这两方面的差异。
”归化翻译和异化翻译是当前翻译界近年来争论的热门话题,本文将从跨文化翻译的角度对这两种翻译策略做一对比,并探讨如何在两者之间寻找到平衡点。
从异化翻译的确立到存异伦理的解构:劳伦斯韦努蒂翻译理论研究

从异化翻译的确立到存异伦理的解构:劳伦斯韦努蒂翻译理论研究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全面探讨劳伦斯·韦努蒂的翻译理论,特别是他从异化翻译的确立到存异伦理的解构的演变过程。
韦努蒂作为当代翻译理论的重要人物,他的理论贡献对翻译实践和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从异化翻译的概念出发,阐述韦努蒂如何在这一基础上发展出存异伦理的翻译理论,并揭示这一理论对于解构传统翻译观念和伦理的重要性。
本文将概述异化翻译的核心思想及其在韦努蒂理论中的确立。
异化翻译强调保持原文的文化特色和语言风格,反对过度归化,即避免翻译过程中原文特色的丧失。
韦努蒂提倡异化翻译,旨在揭示翻译过程中被忽视的原文文化因素,促进文化交流和理解。
接着,本文将深入探讨韦努蒂如何从异化翻译发展出存异伦理的翻译理论。
存异伦理强调在翻译过程中尊重原文的异质性,保持原文的文化独特性和语言特色,同时注重译文的可读性和可接受性。
韦努蒂认为,翻译不仅是语言转换的过程,更是文化交流的过程,因此,存异伦理是翻译过程中应遵循的重要原则。
本文将分析韦努蒂存异伦理翻译理论对解构传统翻译观念和伦理的意义。
传统翻译理论往往强调译文的忠实性和流畅性,而韦努蒂的存异伦理则挑战了这种观念,强调在保持原文异质性的也要考虑读者的接受度。
这种观念的转变对于翻译实践和理论研究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有助于推动翻译学科的发展和创新。
二、异化翻译的确立异化翻译,作为一种翻译策略,其确立标志着翻译理论领域的一次重大转变。
这一转变的核心在于对翻译过程中原文与译文之间关系的重新认识。
在异化翻译的理论框架中,原文不再是被动地接受译者的改造,而是积极地参与到译文的构建过程中。
这种转变的背后,蕴含着深刻的哲学和文化思考,也反映了翻译理论研究者对翻译本质的不断探索。
劳伦斯·韦努蒂是异化翻译理论的重要推动者之一。
他通过对传统翻译理论的批判和反思,提出了异化翻译的理念。
韦努蒂认为,传统翻译理论过于强调译者的主体性和译文的流畅性,而忽视了原文的异质性和文化内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劳伦斯·韦努蒂与异化翻译
作者:张帆
来源:《校园英语·上旬》2016年第09期
【摘要】本文研究翻译研究派的集大成者、美籍意大利学者劳伦斯·韦努(Lawrence Venuti,1953-)的翻译思想。
通过介绍劳伦斯·韦努蒂翻译理论中的几个重要概念来昭示一种能够负载和交汇异质文化的翻译文本,彰显翻译活动的主体。
韦努蒂的解构主义翻译理论使翻译活动的意义得以重新解释。
这不仅赋予西方译学研究以后现代的品性,也值得中国译学反思。
【关键词】归化异化译者隐身抵抗翻译
一、引言
美籍意大利学者劳伦斯·韦努蒂(Lawrence Venuti,1953-)是当今美国翻译理论界的领军人物,是当今美国译学界最重要的翻译理论家。
在韦努蒂的翻译研究中,有一条中心线索贯穿始终,这条线索就是:韦努蒂以“异化”翻译贯穿始终,韦努蒂高举异化翻译大旗,以此将译者从隐身的后台推向显身的前台,将翻译研究从学术界的边缘推向中心。
韦努蒂的翻译研究涉及语言文化、社会、伦理,他也以此成就了翻译研究派集大成者的辉煌地位。
二、劳伦斯·韦努蒂的异化翻译理论
在韦努蒂的翻译研究中,有一条中心线索贯穿始终,这条线索就是:韦努蒂以“异化”翻译贯穿始终。
“归化”和“异化”这对翻译术语是由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劳伦斯·韦努蒂于1955年在《译者的隐身:一部翻译史》中提出来的。
首先我们先来明确一下“归化”和“异化”的概念。
1.“归化”和“异化”。
“归化”是要把源语本土化,以目标语或译文读者为归宿,采取目标语读者所习惯的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的内容。
归化翻译要求译者向目的语的读者靠拢,译者必须像本国作者那样说话,原作者要想和读者直接对话,译作必须变成地道的本国语言。
归化翻译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译文,增强译文的可读性和欣赏性。
认为这种翻译类似于施莱艾尔马赫所反对的翻译方法:“尽可能让读者安居不动,而引导作者去接近读者”。
与施莱艾尔马赫有所不同的是,韦努蒂的归化翻译还包括译入语文化对文本的选择,即有意挑选那些能够采用归化翻译方法的外国文本,以便于将之同化到译入语主流文化当中。
“异化”是“译者尽可能不去打扰作者,让读者向作者靠拢”。
在翻译上就是迁就外来文化的语言特点,吸纳外语表达方式,要求译者向作者靠拢,采取相应于作者所使用的源语表达方
式,来传达原文的内容,即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
使用异化策略的目的在于考虑民族文化的差异性、保存和反映异域民族特征和语言风格特色,为译文读者保留异国情调。
韦努蒂所倡导的异化翻译的实质是:(1)选择要翻译的外国文本和翻译策略时,选择使用那些被译入语主流文化价值观所排除在外的外国文本和翻译策略”。
(2)要采用多种异化手段来翻译,这些手段能够使读者觉得这是翻译而不是原作。
2.译者的隐身。
韦努蒂从后殖民主义的角度探讨翻译,认为翻译研究的范围应该包括影响翻译过程的文化和政治因素,并进一步将翻译方法与主流话语的意识形态相联系。
他从英美出版界出版的翻译作品的数量只占出版作品的总数的2.5%—3%得出(英美)强势国家和(非英语国家)弱势国家之间进行的翻译活动并不是一种平等交流,而是存在着一种文化霸权。
通过对英美翻译历史的研究,他得出英美文化中译者和译作实际上处于“隐形”状态,并进一步指出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译者本人倾向于“流畅”的翻译,努力使译本语言地道,“可读性”强,从而使读者产生译文“透明”的幻觉;(2)译入语文化中的不同读者层解读翻译文本的方式。
译文读起来流畅,使人们觉得这不是翻译,而是‘原文’时,出版商、评论家和读者认为这样的翻译作品才是可以接受的。
3.抵抗策略。
韦努蒂认为造成译者隐形的原因是由于归化翻译是英美翻译界的主流翻译方法所致,因此他主张“异化”翻译,号召译者采取抵抗翻译策略,以显示自己在翻译中的存在。
异化翻译与施莱艾尔马赫所赞成的“尽可能让作者安居不动,而引导读者去接近作者”的翻译方法极为相似。
但韦努蒂的异化翻译的内涵更为宽泛。
不仅包括译者所采用的翻译方法,而且还包括译者选择要翻译的内容,即译者在“选择要翻译的外国文本和翻译策略时,选择使用那些被译入语主流文化价值观所排除在外的外国文本和翻译策略”。
他认为,异化翻译能够“抑制翻译中种族中心的暴力”,抑制英语国家‘暴力’的归化翻译文化价值观。
因而异化翻译又被称作是‘抵抗翻译’即译者通过采用不流畅的翻译手法,突出翻译作品中外国文本的外来身份并保护原文本不受译入语文化意识形态的控制,从而使自己不再是翻译的隐形人。
三、异化理论中存在的问题
韦努蒂的异化翻译理论扩大了翻译研究的范围,使人们在讨论翻译方法时不仅仅局限于语言层面,而是考虑到译者的翻译活动还受到意识形态、政治等多方面的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这从一定程度上来说都有利于我们从翻译历史的角度来较为客观地考察翻译活动和译者的地位。
然而,韦努蒂的异化翻译理论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
1.没有考虑到文学翻译的目的和接受者的需求。
按照韦努蒂的分析,由于英美文化翻译界中存在着大量的归化翻译,许多欧美翻译理论家提倡‘流畅’的归化翻译,绝大多数翻译家也在
采用归化翻译,这样势必导致弱势国家的文学作品在译入到强势国家中去时产生一种文化霸权,因而他呼吁译者来进行“抵抗”翻译,不“流畅”的翻译,以抵抗这种文化霸权。
当今西方著名的翻译家格罗斯曼伊迪丝翻译Garcia Marquez的翻译目标是“如果Garcia Marquez会用英文写作,他肯定也会这样写”翻译学者Tyldesley Esther在课堂上对她的学生强调再三的却是“不要受翻译界什么异化翻译理论的影响,好的翻译应该自然、地道,能为英语读者所接受”。
如在翻译贾平凹的《闲人》时,其中有一段谈到闲人同他的女朋友“就会同骑一辆车子招摇过市,姑娘分腿骑在后座上,腿长而圆象两个大白萝卜”。
她说一般英语读者读到这里就会感到困惑,因为把腿比做“turnip”在英语里不是说腿好看,而是说特别难看,因为英国的萝卜粗短且颜色为紫红色。
2.异化翻译能否改变英美国家的翻译状况值得怀疑。
A Pym在其书评“Venuti's Visibility”中,对韦努蒂的异化翻译提出了质疑——如果译者拒绝流畅翻译,英美的翻译状况就会改变吗?Pym 一针见血地指出,韦努蒂号召译者“反抗流畅翻译”,但实际上却是除了他本人作为一个翻译理论家进行实验性的翻译实践外,英美翻译界少有译者响应。
即使有译者响应,Pym 也怀疑他们的翻译作品能否被出版社接受出版。
而且出版商和他们的编辑无论从经济的角度来说,还是从读者的角度来看都喜欢“流畅”的归化翻译。
多数编辑在工作中最为关注的是翻译应该在译入语中“读起来不错”。
3.归化翻译具有普遍性,并不仅仅是强势国家的主流翻译方法。
Pym指出,尽管韦努蒂在倡导他的异化翻译观时,关注的对象是英美国家的翻译作品中存在的霸权倾向,但是归化的翻译手法在翻译成其他语言的作品里也普遍存在,如巴西、西班牙和法国的翻译作品都是如此。
异化翻译的对象主要是一小撮世界主义知识分子,而异化翻译所存在的理论基础实际上就是“文化精英主义”。
文化精英分子瞧不起普通大众,嘲笑他们要求容易理解、读来省事的翻译。
韦努蒂在强调利用翻译方法来反抗文化霸权的过程中,无疑把自己摆到了文化精英的位置。
四、结论
虽然韦努蒂本人也已经认识到他所提倡的异化翻译存在着问题,如异化翻译这一概念是主观的、相对的。
韦努蒂还指出异化翻译和归化翻译不是两元对立的,而只是“具有启发性的概念,旨在引起人们的思考和研究”。
他解释说,“归化翻译和异化翻译这两个概念根据具体情况是可以变化的,它们只有在作品被翻译并产生影响的具体文化情景下才能够被定义”。
这样看来,异化翻译和归化翻译之间的界限就变得极为模糊了。
韦努蒂融汇各种思想资源,几乎他所有翻译概念都是借鉴别人提出的,而这毫不影响他由此构筑的话语体系的原创性和完整性。
参考文献:
[1]Munday,Jeremy.2001.Introduction Translation Studies:Theories and
Applications[M].London:Routledge.
[2]Pym,A.1996(1).Venuti’s Visibility[J].Target.
[3]Venuti,Lawrence.2004.The Translation on Studies Reader.London:Routledge.
[4]封一函.论劳伦斯·韦努蒂的解构主义翻译策略[J].文艺研究,2006,(3).
[5]郭建中.韦努蒂及其解构主义的翻译策略[J].中国翻译,2000,(1).
[6]刘亚猛.韦努蒂的“翻译伦理”及其自我解构[J].中国翻译,2005,(5).
[7]马会娟.对Lawrence Venuti 异化翻译理论的再思考[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