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秘密摘录笔记

童年的秘密摘录笔记
童年的秘密摘录笔记

【意】蒙台梭利(Montessori,M.)

导言

2015-08-04?16:22:23

人生最重要的阶段不是大学,而是出生后的最初三年,且学到的知识最多、最密集,

前言

2015-08-04?16:23:44

如今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身上的问题,最有力地证明了“教”并不是教育过程中最重要的部分,不过还是有人错误地坚持认为,儿童是通过成年人的教导和传授才被塑造成人的。

2015-08-04?16:24:31

事实上,以直接教导传授为主的教育往往会阻碍而不是促进儿童的自然发展。由于婴幼儿时期无法用来传授文化知识,所以生命的最初阶段被人们忽视了,但是这些表面上一无所用的时期却是最重要的。因为在那段日子里出现了一种惊人的独特现象:人的心智的产生和行为的发展。儿童将学会独立活动、操作、行走、交谈、思考和按照自己的意愿自我控制。这个过程的发生不是因为成年人的教导,而是儿童自己创造出来的。

第二章被告席上的成年人

2015-08-05?07:40:58

压抑”一词被弗洛伊德用来描述成年人深层心理失调的根源,其含义不言而喻。2015-08-05?07:48:08

在与儿童相处过程中,成年人千万不要变得自私自利、自我为中心。如果他们只是从自己的视角来看待与儿童心灵有关的一切,其结果就是不断增加对儿童的误解

2015-08-05?07:49:09

成年人是把自己看作儿童的创造者,并从自己与孩子关系的角度来评判儿童行为的优劣。这种成年人把自己的好恶作为判断儿童行为好坏的标准——他是绝对正确的,是孩子必须效仿的榜样,儿童表现出来的任何与他意愿相偏离的行为都被视为一种罪恶,并迫不及待地要去纠正。如果一个成年人如此行事,即使他坚信自己对儿童充满热情、爱以及为儿童牺牲的精神,他仍会在无意识中压抑儿童自身个性的发展。

第三章生物学的间奏曲

2015-08-05?07:53:43

胚胎的生长发育是个造物的奇迹,它是多么了不起,因为它是在秘密而孤独地完成自己的使命

第七章儿童心理发展

2015-08-06?07:43:03

这些例子应该让我们理解了儿童发展中的一个关键因素,儿童身上存在着一种生命冲动,它会引导儿童做出一些惊人的举动,如果不依循这份生命冲动行事,就意味着他们会变得无助和无能。成年人在这些不同状态下对儿童没有什么直接影响,但是如果儿童无法根据敏感期的内心指令做事,那么,一个自然的征服世界的机会就丧失了,而且是永远地丧失了。在心理发展过程中,儿童进行了真正奇迹般的征服行动,正因为我们对眼前这些奇迹熟视无睹,使我们成了麻木的旁观者。

2015-08-06?07:44:18

这个时候,什么都难不住他们,他们对一切都充满活力和热情

2015-08-06?07:44:34

每一分努力的成果都标志着他们能力上的增强,只有当目标实现时才会使他们产生疲倦和麻木的感觉。

2015-08-06?07:45:35

当一种心理激情耗尽时,另一种激情又会点燃,童年就是这样,通过持续不断的一次又一次的征服体验,给儿童带来快乐和幸福。这美丽的心灵之火燃烧不尽,人的精神世界的创造性工作才得以圆满实现。另一方面,当敏感期消失时,智力发展只能通过推理论证过程、自发的努力和辛勤的研究才能实现,而且对工作的厌倦会产生麻木冷淡的情绪,这就是儿童心理和成年人心理的本质区别。儿童有一种特殊的内在活力,能让他以不可思议的方式自然而然地征服困难,但是如果在他的敏感期内遇到了障碍,让他过于费力,他就会遭受某种困扰,甚至他的个性会被扭曲。我们对于这种精神折磨还知之甚少,但是大多数成年人都在无意识中背负了这些创伤。

2015-08-06?07:51:35

当婴儿屈起四肢,紧握双拳,抬起头转向正在说话的人,并把目光紧紧盯住这个人的嘴唇时,他就是在表现他所获得的快乐。

2015-08-06?07:52:20

儿童正在经历一段敏感期:神的指令降临在这个无助的生命身上,并以自己的精神来激励他。儿童内心的戏剧化经历是一部爱的戏剧,它在心灵的舞台上悄悄呈现,并时时吸引着儿童,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事实。这些不可思议的活动谦卑而默默地进行着,它们的发生必定会留下高贵的品质,这些品质将伴随孩子终生。2015-08-06?08:13:14

还有一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一个4个月大的婴儿,目不转睛地盯着一个正在说话的成年人的嘴巴,通过婴儿自己嘴唇的动作,特别是他的脑袋一动不动的神态,这个孩子表现出他被那个说话人的声音吸引住了。6个月的时候婴儿可以发出一

些独立的音节,但是在他能够发出这些声音之前,他一直在专心致志地听,并且悄悄地促使语音器官活跃起来,这表明他具备某种能够激发行为的心理原则。这种敏感性的存在可以从观察中发现,而不是在实验中得知。对这么小的孩子做心理实验,会造成他心理能量的过多流失,只会对婴儿心理活动的秘密工作方式产生不正确的认识。

2015-08-06?08:13:35

儿童的心理活动同样一定要用法布尔(Fabre)观察昆虫的方式来做观察。法布尔是把自己隐藏起来,这样,昆虫在自然环境下忙碌工作时,就不会被打扰。我们应该在儿童的感官开始有意识地积累外部世界的映象时就开始观察他,因为从那时起,生命开始依托其所处的环境而自发成长起来。

2015-08-06?08:15:51

一些明显的例子会告诉我们这种观察是多么简单,因为婴儿还不会站立,所以许多人坚持认为应该始终向他伸出援手。婴儿必须从他的周围环境,也就是从天地之间获得最初的可以感觉到的映象,但是大人却不允许他凝望天空,他只能注视着房间的天花板,天花板的颜色和他的床单一样通常是洁白而单调的,然而,他应该有机会去观看那些能够滋养他饥渴心灵的东西。父母们常认为需要用一些东西把婴儿的注意力从单调的环境中转移开来,结果,他们用一个球或其他一些东西捆扎成一串,悬挂在婴儿的头顶上。出于从环境中吸收各种图像的强烈渴望,头部还不会移动的婴儿,就会用眼睛追随着这个摆动的物体,由于他的位置和运动物体的位置是人为摆放的,他的努力就不是自然的而是有害的。

好一点的办法是把婴儿放在一个略微倾斜的平面上,这样他就能看到周围所有的事物了。更好的办法是把孩子带到花园里,他可以在那里看到鸟儿和鲜花,还有轻轻摇曳的各种草木。

婴儿应该在不同时间被放在同一个地方,这样他可以重复地观看同样的东西,学会怎样识别它们以及识别它们所处的相应位置,并学会区别活动的和不活动的物体。

第八章秩序敏感期

2015-08-06?08:23:04

儿童对找东西不感兴趣,而是对东西各归其位感兴趣。这个小男孩显然认为是教授没有理解这个游戏,如果不是把东西放在它们合适的位置上,这个游戏还有什么意思呢?

2015-08-06?08:26:00

如果游戏的目的就是快乐(而且事实上儿童对重复这种好笑的游戏乐此不疲),那么就必须承认,在儿童生命的某个阶段,他们的快乐就来自于发现东西待在它应该在的地方。“隐藏”对他们来说意味着把东西放在一个隐蔽的地方,再到那个地方去找,就像他们对自己说的那样:“你看不到它藏在哪儿,但是我知道它在什么地方,闭上眼睛也能找到它。”

这些都表明大自然赋予了儿童一种对秩序的敏感,这是一种内心的感觉,用来区

分各种不同东西之间的关系,而不是这件东西本身。它把相互依存的几个部分组合成一个完整的环境,当一个人适应了这样的环境,他就能管理他的行动以达成特定的目标。这样一种环境为和谐生活提供了基础。如果不能有序地排列组合,一堆心理意象的积累有什么用呢?这就像有了家具却没有房子去摆放它们。一个人认识各种物体,但是不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就像一个人生活在他无法摆脱的混乱状态之中。正是在童年时代,人们学习如何在生活之路上指导和控制自己。在敏感期中大自然赋予人类的第一个刺激与秩序相关,大自然一如既往地给予人类一个指南针,这将使人类能够在这个世界上自我引导。它就像一位老师,通过一张教室布局图,教给他的学生第一个地理概念。大自然还赋予了儿童在头脑中重现成年人讲话声音的能力。人类的智慧不是凭空而来,而是建筑在儿童敏感期的基础上。

第九章智力发展

2015-08-06?16:43:30

儿童的内在敏感性几乎持续到5岁,这让儿童以一种真正惊人的方式从他所在的环境中积累心理映象——他是一个积极的观察者,他通过感官接收这些图像,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像一面镜子一样被动。一个真正的观察者的行动来自于内在的冲动,这是一种感觉或一种特殊的体验,因此他接收到的这些映象是有所选择的。詹姆士

第十一章行走

2015-08-07?07:43:29

儿童行走能力的发展不只是等待它自行到来,而是要通过走路来发展。孩子迈出的第一步让父母感到如此快乐,这是一种征服自然的表现,也是生命从第一年走向第二年的一个规律性标志。学会走路对儿童来说是第二次新生,他终于从一个无助的生命转变为一个有活动能力的生命。儿童努力获得成功是他正常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但是在他迈出第一步之后还需要不断练习,获得平衡而稳定的步态是一个人持续努力的结果。在练习走路的过程中,儿童被不可避免的冲动驱使,他勇敢地甚至是鲁莽地做出尝试,就像一个真正的战士,他无所畏惧地向着胜利迈开脚步。儿童追求这一目标的强烈渴望,使得成年人在周围设置的安全防护措施实际上成了障碍,即使孩子的腿脚足够健壮有力之后,他们也把孩子关在游戏围栏里或是绑在婴儿车里。

第十二章手

2015-08-07?07:54:04

学会走路和说话这些复杂的活动,表明儿童已经在运动能力和表达能力上取得了初步胜利

2015-08-07?07:54:14

类所特有的特征,是思想的表达方式,行走就是人和其他所有动物共有的活动。

2015-08-07?07:54:29

动物与植物的区别在于“它能在空间移动”,这种运动是通过特殊器官实现的,比如四肢,行走方式成为动物的一项基本特征。

2015-08-07?07:55:19

相反,与智慧密切相关的特征是语言和手的活动

2015-08-07?07:55:54

我们推断史前人类在某些地方出现,依据就是他们最早用作工具的那些被凿碎并打磨光滑的石头,使用工具的能力标志着地球生物史上的一个新时代。那时人类将要表达的言论通过双手刻画在岩石上,成为人类历史的一种记录。人类独有特征之一就是能自由地使用双手,手臂是人类的智力工具而不只是运动工具,因为它们的运用是为智力服务的。人类不仅表现出比其他生物拥有更高的地位,也显示出人类天性根本上的协调一致。

2015-08-07?07:57:12

合乎逻辑的推论似乎是,如果我们希望促进儿童的智力发展,就应该从他最初的表现开始关注他的“智力活动”,即我们应该研究他的语言,以及他如何在劳作中使用他的双手。

2015-08-07?07:57:29

人类本能地认识到语言和肢体动作这两种智力外在表现的重要性,并把它们当作人类的独有特征,但是,他们对这种重要性的认识仅局限于成年人在社会生活中的某种象征性行为表现。

2015-08-07?07:58:40

为了发展心智,在儿童的生活环境中必须有实物可听可看,因为他必须通过环境来自我发展,他需要有实物供他操作,为他的活动提供积极动力。但是在家庭环境中这种需要被忽视了,孩子周围环境中的物品都是属于成年人的,注定供成年人使用,而对孩子来说这些物品都是不能动的。什么都不让孩子动,就成了影响儿童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于是,如果孩子成功地抓到某件东西时,就会像一只饥饿的小狗发现一块骨头,并跑到一个角落里去啃咬它,想从无法提供营养的东西里寻觅营养,还要提心吊胆怕有人会来赶他走。

2015-08-07?07:59:29

。儿童会想扫地、洗碗碟或洗衣服、倒水、自己洗澡、自己梳头、自己穿衣服等等,儿童这种自然的趋势一直被称为“模仿”,但是这种表达并不准确。例如,儿童的这种行为与猴子的模仿操作是不同的,儿童的建构性活动有某种心理来源,是一种智力天赋。理解往往先于行动,当一个孩子希望做些事情时,他首先知道那是什么,他曾看到过别人这样做,所以他也渴望自己能这样做,他正是这样学会说话的。儿童无师自通地学会周围人们所说的语言,他记住了以前听到过的词语,但是他会根据当时的特定需要来使用这些词语。

2015-08-07?07:59:45

在使用词语的过程中,儿童并不是像鹦鹉一样学舌,他不是简单地模仿某个发音,而是运用已经获得并存储在记忆中的对词语的理解。儿童从来不是单纯地机械模

仿,如果我们要更加深刻地了解儿童的活动和他们与成年人的关系,我们就必须认识到这一点。

2015-08-07?08:02:08

尽管她理解孩子所作所为的必要性,但是她还是认为让孩子自己受累,并且花那么长时间做她举手就能完成的事情是错误的。

2015-08-07?08:02:15

即“舍不得孩子受累”其实是出于保护自己财物的需要。

第十三章节奏

2015-08-07?08:04:34

成年人做事有一种很自然的原则,即“付出最少的努力”,这一原则促使他采用最直接的方法,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达到目的。当成年人看到孩子费了好大力气去完成某些看起来毫无成效的事情时,就会觉得很痛苦,因为他自己可以立刻完成,而且做得更完美,所以他就会试图去帮助孩子。

2015-08-07?08:05:49

节奏不是随心所欲就可以改变的,它几乎像人的体型一样,是一个人固有的特征,我们在和与自己行动节奏相一致的人交往时会感到愉快,而被迫让自己适应他人的节奏时则会感到痛苦。

2015-08-07?08:07:19

成年人在与孩子相关的某些事情上也有类似表现,成年人会不自觉地阻挠儿童自然地、缓慢从容地做事,会像驱赶苍蝇一样要尽力摆脱这种烦恼。

相反,当孩子们表现出一种快速急促的节奏时,成年人倒是能够容忍的,他情愿忍受一个活泼好动的孩子制造出来的无序和混乱,这时他可以“用耐心武装自己”。但是,当孩子动作缓慢时,成年人就会认为必须出手干预,亲自代替孩子做事。可是,成年人这

第十六章理解力的缺乏

2015-08-07?17:11:48

看和听本身并不是那么重要,但是它们有一个更高的目标,通过看和听,一个人才能塑造和发展自己的个性

第十七章爱的智慧

2015-08-07?17:14:12

成年人说的话和做的事情对儿童来说是那么富有魅力,让儿童几乎为之着迷。2015-08-07?17:14:34

儿童把成年人所说的话牢牢地记在头脑中,好像刻在大理石上一样。

第十八章儿童的教育

2015-08-10?08:20:01

。他们表情呆板,目光疑惑,好像他们在生活中从来没有看见过什么东西。事实上他们是生活穷困、被忽略的孩子,在黑暗而破败的家庭中被抚养长大,他们的心智没有得到任何促进。每个人都能看出他们营养不良,他们需要吃饱饭,需要空气和阳光,他们就像小花苞,却似乎注定不会开放。

2015-08-10?08:21:06

她曾经学过做教师,但是中途放弃了,因此她既没有学历也没有成见,否则她在获得学历的同时也会获得成见

第十九章观察与发现

2015-08-10?08:26:05

类似事件不断发生,每一次当孩子们经历了这样一种体验之后,他们整个人就像是得到了很好的休息,充满了生机,好像体验到了某种巨大的快乐。

2015-08-10?16:43:14

书写是获得两方面收益的关键因素,它让手掌握了一种像说话一样的重要技能,并且创造出可以精确反映口头语言的第二种沟通方式。因此,书写是依赖于头脑和手的。

2015-08-10?16:50:18

那么相反的情况也会发生:一种富有激励作用的心理体验能够加快新陈代谢的速度,并因此会促进人的身体健康。我们和孩子们一起做的工作证明了这一点。如今,当

第二十章“方法”

2015-08-11?07:37:49

,这里有一个关于更深层平和的问题,即一种放空的状态,或者更好的毫无阻碍的状态,这是内心清澈明晰的源泉。这种平和存在于谦卑的心灵和纯净的智慧之中,是理解儿童所必需的,因此也是一个教师所必须具备的品质。

2015-08-11?07:40:09

“重复练习”和“自由选择”揭示出了真实的儿童。我们看到他在辛苦工作中的快乐和不知疲倦,因为他的活动就像一种心理上的新陈代谢,与他的生命和成长息息相关。选择,现在是他内心的指导原则,他充满热情地响应各种练习,比如安静练习。

2015-08-11?07:41:24

我们可以把他的喜好和自发展现自己的方式列出一个清单,我们还可以加上那些他认为浪费时间而不喜欢做的事情。

1. 他喜欢的事情:

重复练习

自由选择

控制错误

2015-08-11?07:41:41

分解动作

安静练习

社交中的良好礼仪

有序的环境

关注个人卫生

感官训练

与阅读无关的书写

阅读之前的书写

不需要书的阅读活动

自由活动中的纪律

2015-08-11?07:41:52

2. 他拒绝的事情:

2015-08-11?07:42:02

奖励和惩罚

拼写字词

集体课程

教学大纲和考试

玩具和糖果

教师的讲台

2015-08-11?07:42:21

他们真实自然的生命活力会避免犯错误。

2015-08-11?07:44:53

悲痛、沉默、情绪冷漠,他们吃不下,睡不着,夜晚可以听到他们哭泣的声音2015-08-11?07:45:34

修女中有许多人来自贵族家庭,

2015-08-11?07:45:58

为方式,她们把这些教给了求知欲永不满足的孩子们。他们学会了怎样像王子一样用餐,布置餐桌时则像艺术家那样精益求精。尽管他们已经对食物失去了本能的欲望,但是他们对自己所学到的新知识以及学会准确无误地进行各种活动感到很高兴

第二十一章娇生惯养的儿童

2015-08-11?07:48:40

另一类生活在特殊社会环境中的儿童是富人家的子弟,有的人很可能会认为,教育这些孩子比教育我们第一所蒙台梭利学校的贫困孩子或墨西拿的孤儿要容易得多,但是他们是如何“被转变”的呢?这些来自有钱人家的儿童,他们被社会所能提供的一切奢侈品包围,似乎享有很多特权。但是,欧洲和美国的老师们告诉了我他们对这些孩子的最初印象,并讲述了他们在消除这些印象时所遇到的困难,引用他们的这些经历就足以说明问题了。

2015-08-11?07:51:10

如果是穷人家的孩子,他们通常会立刻冲向那些提供给他们的教具,但是如果孩子是来自有钱人家,已经厌倦于精致的玩具,他们就极少会马上对教具的刺激做出反应

2015-08-11?07:52:03

这些孩子对各种教学用具都没有真正的兴趣,他们从一件东西转换到另一件东西,并不仔细思考和欣赏其中任何一件。有个孩子无法在同一个地方多停留一会儿,以至于他没有足够的时间坐下来动手操作任何分发给他的东西。在许多情况下,这些孩子的活动是漫无目标的,他们只是在教室里跑来跑去,毫不在意地损坏东西。他们碰撞桌子,打翻椅子,践踏发给他们教具。有时他们会在某处开始工作,然后又跑开,拿起另一件东西,然后又毫无理由地扔掉它。”

2015-08-11?07:52:28

这些孩子专注在某一项任务上的时间超不过几分钟,他们没有主动性,没有坚持不懈的毅力。他们常常像一群羊似的互相跟从着走来走去,当一个孩子拿起一件东西时,其余的人也想要同样的东西。有时他们只是在地板上打滚,把椅子撞翻在地。”

2015-08-11?07:53:19

开始对教具产生兴趣,他们原先看不上这些东西,以为是些愚蠢的玩具。这一新兴趣的结果是他们开始表现得像一个独立的生命了。当某件东西吸引了儿童的全部注意力,别的东西对他就再也没有一丁点吸引力了。这些孩子开始追求他们各自不同的兴趣爱好。

“当孩子发现了某些特别的东西,让他们自发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场战斗就取得了最终的胜利,有时这种激情会毫无征兆地突然来临

2015-08-11?07:54:43

“一旦儿童发现了让他们感兴趣的东西,就会改变不稳定的状态,学会集中精力。2015-08-11?07:55:16

从那天起,这个小女孩获得了自己的个性并开始发展,不再只是她姐姐的影子了。2015-08-11?07:57:33

正常儿童具有早熟的智慧,学会了战胜自己,生活在平静之中,喜欢有条不紊的工作而不是没有出息的偷懒。当我们从这个角度来看一个孩子时,我们会更恰当地把他的“转变”称为“正常化”。人类的真正天性隐藏在他自身之中,这种在胚胎里就被赋予的天性必须得到认识并允许它发展。

2015-08-11?07:58:43

他坚持不懈地奋斗,与可能淹没他正常发展的力量做斗争。

第二十二章教师的精神准备

2015-08-11?07:59:06

我们观察儿童的方式极为重要,只有教育理论知识是不够的。

2015-08-11?07:59:37

教师必须受到启蒙教育,他必须从研究自己的缺点和恶习开始,而不是过分专注于研究“儿童的发展趋势”,不是摆出“纠正儿童错误”的姿态,甚至也不是热衷于研究“原罪的影响”。首先要从你自己的眼睛里去除灰尘,然后你才会清楚地了解如何去除儿童眼里的灰尘

2015-08-11?08:00:35

教师这种内心的准备与宗教信徒所追求的“完美”是截然不同的,一位优秀的教师不需要完全消灭错误和缺点。事实上,一个不断追求自身内心生活完美的人,可能不会注意到他自身存在有碍于理解儿童的各种缺点。如果我们希望成为一个有能力的教师,就必须受到教育并愿意接受指导。

2015-08-11?08:02:20

尊重他人的意见可以让一个人克服傲慢;整治经济状况可以减少贪婪;对方强烈的反应会制止愤怒;为生活而工作的需要会战胜他人的歧视;社会习俗可以遏制放荡行为;不能轻易得到的奢侈品可以减少浪费;保持尊严的需要可以预防嫉妒。所有这些不同的外部因素都能对我们的内心生活产生一种持续而有益的影响,社会关系有助于我们维护道德平衡。

2015-08-11?08:02:40

我们是宁可犯错误,也不肯接受别人的批评。当我们不得不改变行为方式时,我们就本能地努力保全自己的面子,装作我们的选择是不可避免的。在我们所说过的小谎言中可以证明这一点,当我们没能得到某些自己渴望的东西时,我们就说:“我一点也不想得到它。”这是我们对外部阻力的本能反应

2015-08-11?08:03:02

我们不是努力去从内心完善自我,反而继续这种斗争。就像在其他战斗中一样,这时我们很快会发现,个人的努力成果是需要他人的帮助的。那些具有同样缺点的人会本能地彼此帮助,找到他们联合起来的力量。

2015-08-11?08:03:18

我们用高尚的幌子和强烈的责任感来掩盖自己的缺陷,就像战争中的进攻性武器被描绘成保卫和平的工具,我们对自身缺点的抵抗力越薄弱,就越容易编造借口。2015-08-11?08:03:49

当我们的错误受到批评时,我们发现自己很容易原谅这些错误,但是事实上我们保护的不是自己,而是我们的错误,把它们隐藏在我们称之为“美好事物”“必然性”“共同利益”等面具下面,我们渐渐地说服自己,把我们良心上明知是错误的东西当作真理,并且变得越来越难以改正。

总之,教师以及所有与青少年教育相关的人,都应该把自己从错误的泥潭里解放出来,这些错误会危害他们的工作,他们应该努力摆脱自身由傲慢和嗔怒所构成的基本缺陷,用如实的观点来看待它们。

2015-08-11?08:10:36

暴君是蔑视探讨辩论的,它在个体周围用公认的权威建起不可逾越的高墙,而成年人就是用公认的天赋权利来控制儿童,质疑这种权利就如同攻击某种神圣的统

治权一样。如果在原始社会暴君代表上帝,那么成年人对孩子来说就是神,和他毫无讨论的余地,儿童与其反抗,不如保持沉默,让自己适应一切。

2015-08-11?08:12:50

必须学习如何让自己谦卑起来,并且变得慈爱宽容。这些都是他必须获得的美德,这种内心的准备会给予他所需要的平和与宁静。

2015-08-11?08:13:04

,教师应该永远不要忘记他是一位教育者,他的使命就是教育的一部分。

第二十三章偏离正轨

2015-08-11?08:14:11

,例如模仿、好奇、反复无常和注意力不稳定,等等。这些儿童特征的消失表明,儿童的真正天性迄今为止并没有被了解,这一事实的普遍存在令人吃惊。但是,这并不新鲜,因为自古以来人类的双重天性就已经是公认的了,第一种是在人的创造过程就被赋予的自然本性,第二种天性是他的原罪

2015-08-11?08:15:16

,儿童所有行为偏差都有一个唯一的根源——儿童成长期的潜在能量应该通过实体化过程得以逐渐发展,而这个时候他所面临的恶劣环境让他无法实现其原始成长计划。

2015-08-11?08:16:06

,心理能量和身体活动这两种行为构成要素就会各自分头发展,“人就被分裂了”

2015-08-11?08:16:58

。他们开始动手做某件事情却又半途而废,因为他们的能量指向许多不同的对象,而不能在其中任何一个上面安定下来。即使成年人惩罚他们,或者耐心地容忍行为失调儿童犯错误和不守规矩的行为,实际上也是在支持和鼓励他们的幻想,把那些行为解释为儿童头脑的创造性倾向

2015-08-11?08:19:06

想象力丰富的儿童和人们想象的并不一样,他们的学习成绩都不是最好的,相反,他们取得的成绩很有限或者一无所获

2015-08-11?08:20:08

然而,产生偏差的儿童不能控制自己的思想,也不能正常发展他的智力,这本身应该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儿童智力的弱化不只发生在他的心灵逃离到幻想世界时,也表现为儿童变得失去勇气,以退缩到自我之中来寻求逃避。因此,这些儿童的平均智力水平要低于正常儿童,因为他们的能量已经迷失方向。他们就像骨折了的儿童,要想恢复身体健康就需要特殊的护理。但是,他们并没有得到所需要的精心治疗,以矫正心理失调,推动智力发展,而是经常受到威胁,一颗偏离正轨的心是不能被强迫矫正的,任何企图通过威胁的方式矫正他们的做法,都将激起某种心理防御。

2015-08-11?08:20:37

这种心理防御的外部表现并不是已被公认的那种萎靡不振和拒绝服从,而是一种完全不受意志控制的心理防御,会在不知不觉中阻碍人接收和理解来自外部的思想观念。

心理分析学家把这种现象描述为“心理障碍”

2015-08-11?16:49:01

具有腼腆性格的儿童也会把注意力转移到毫无价值的东西上,这些孩子占有东西的方式不同,他们不喜欢争吵,通常也不会互相争斗,而是倾向于积攒和隐藏东西

2015-08-11?16:49:35

犯罪儿童也有这样非理性的癖好。性格软弱退缩的儿童热衷于同样的活动,但是他们收集东西的习惯被认为是完全正常的。如果有人试图抢走孩子收集的这些东西,他们会竭尽全力设法保护。

2015-08-17?08:07:09

在任何人能够承担责任之前,都必须坚信他是自己行动的主人,对自己拥有信心。2015-08-17?08:07:35

失去信心最重要的原因是觉得自己什么也做不了

2015-08-17?08:08:35

让一个瘫痪的人去和另一个完全健康的人赛跑,他一定根本不想参加这个比赛。一个普通人也不会愿意在拳击场上与一位职业拳手相遇。力不胜任的感觉会让人气馁而不再努力,甚至没有勇气去尝试。成年人通过不断羞辱孩子并让他明白自己的软弱,因此挫伤了孩子行动的愿望,但是成年人并不满足于只是阻止孩子的活动,还不断地告诉孩子:“你不能那么做,即使只是尝试一下也没有意义。”2015-08-17?08:09:21

儿童就会产生一种叫作“自卑感”的心理障碍,这种障碍会在他心里固着下来,这是一种无能感和低人一等的感觉,它阻止了儿童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矛盾。2015-08-17?08:09:45

胆怯,做决定时犹豫不决,在困难和批评面前退缩不前,爱哭以及绝望的表情,都是由自卑感造成的痛苦状态。

2015-08-17?08:10:44

他能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感情,并且在所处环境中镇定自若。

2015-08-20?07:49:48

隐瞒一个人真实情感的社会习俗,是一种精神谎言,它帮助人自身去适应已成体系的不正常社会状态,但是也渐渐把爱变成了怨恨。它是潜伏在最深层潜意识中的可怕谎言。

第二十四章心理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2015-08-20?07:53:14

野生动物有一种主导本能,不仅诱导它们吃应该吃的东西,也衡量吃多少才对它们有益。的确,这是每个动物物种最具差异性的特征,无论它们吃得多还是吃得少,每个动物都是按照本能告诉自己应该摄入的食量来进食。

2015-08-20?07:58:19

所有这些不正因此非常精确地指出了某种至关重要的内在敏感性的消失吗?而这种敏感性本应对个人起到守护作用。如果这样一种敏感性消失的倾向与不可避免的死亡联系在一起,那它就应该在所有动物身上都能找到,但是,其他动物并非如此。我们必须说,每一种心理偏差都把人置于死亡之路,导致他走向毁灭。这种可怕的倾向有可能在儿童早期就会以一种几乎难以觉察的方式出现。

2015-08-20?07:58:41

因为人类的生理活动和心理生活是如此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而饮食中的异常情况为所有疾病打开了大门。有时候,一个人只是表面上生病,实际上那只是一种想象出来的疾病,其根源是在心理上。

第二十六章工作本能

2015-08-20?08:11:18

儿童通过工作回归到正常状态。这一发现已在世界各国儿童身上所做的无数实验中验正,这是我们在心理学和教育学领域获得的最有把握的事实依据。儿童对工作的渴望代表着一种至关重要的本能,因为不工作他就无法形成自己的人格,“人是通过工作来塑造自己的”。没有什么事情能够代替工作,无论是爱还是身体健康都不能代替工作的作用。而另一方面,如果这种工作本能偏离了正轨,那么无论是他人的榜样作用还是惩罚都于事无补。一个人把手作为他的人格工具以及智力和意愿的表达工具,帮助他掌控周围的环境,通过完成体力劳动来塑造自己。儿童的工作本能证明了工作对人类来说就是天生要做的事情,也是我们这个物种的特征。

2015-08-20?08:12:00

它已经被权欲、冷漠和依附引入歧途。在这种情况下,工作动力的产生只依赖于外部环境或两个不正常男人之间的相互争斗,因此,它成了被强迫的劳动,结果会产生严重的心理障碍,这就是为什么工作看起来如此辛苦而令人反感。

2015-08-20?08:12:39

但是,在良好的环境条件下,工作的愿望就会从内心冲动中油然而生,即使在成年人身上,它也呈现出一种完全不同的特征。当这件事情发生的时候,工作变成了美妙的、不可抗拒的事情,并且令人升华,超越异化的自我。在发明家的辛勤工作、探险家的探索发现和艺术家的绘画作品中,我们都可以发现这样的例子。当一个人专心投入时,他会变得拥有非凡的能力,并重新找回个性中属于人类的本能。这种本能就像一股强有力的激流从大地上喷涌而出,为人类带来新的生命力,这是文明真正进步的源泉。因为人类有一种工作的本能,通过工作,他们的生活环境得以完善。工作是人类的特征,人们创造更加轻松舒适生活环境的各种能力,直接关系到人类文明的进步。

在这样一个环境中,人们摒弃了某种自然的生活方式

2015-08-20?08:13:24

尽管如此,他们创造出来的新环境也不能被称为不自然的,因为它是超越了自然,而不是代替自然,也许对它最恰当的描述应该是超越自然的环境。人们逐步习惯于这种超越自然的秩序,这种秩序成了他们至关重要的生活元素。

在大自然的历史中,我们注意到新物种产生的缓慢进化过程,我们可以在动物的生命形态从海洋动物经过两栖动物走向陆地动物的过程中找到例子。与此类似,人类从自然生命开始,逐渐为自己创造出超越自然的环境,今天的人类不再只依靠自然来生活,但是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在充分利用可见和不可见的大自然的力量。

2015-08-20?08:14:25

人类不是简单地从一种极为重要的环境进入到另一种环境之中:他为自己建构起新的环境。现在人们是如此依赖这个环境,以至于无法离开这个超自然的创造物而生活,因此人的生活是依赖他人的。大自然并没有像帮助其他生物一样帮助人类,小鸟可以找到适合它们吃的食物和用来搭建鸟巢的材料,但是人却必须从其他人那里获得自己需要的东西。我们彼此依赖,每个人都要通过自己的劳动,为这个共同赖以生存的超越自然的环境作出贡献。

2015-08-20?08:16:22

。各种生物不仅维护自身的生存,也为其他物种的生存提供条件,它们在融洽和睦的关系中共同工作,动物为自己制造出比实际需要更多的东西,这就导致了剩余远远超过了生存的即时需要,它们因此可能被视为这个宇宙中的劳动者和自然法则的遵循者。人类,这个宇宙间最出类拔萃的劳动者,也必定要遵循这些普遍法则,他为自己建立起超越自然的环境,因为他有丰富的产品成果,这显然超出了简单的实际需要,而是与宇宙的秩序相关。

2015-08-20?08:18:31

如果一个孩子要成为他应该成为的人,他的发展就必须与他自己的主导本能紧密联系在一起,因此,正常的儿童教育才能造就出卓越的人。

第二十七章两种不同的工作

2015-08-20?08:20:08

不仅成年人生活节奏的加快成为儿童发展的障碍,而且机器的出现像旋风一样卷走了儿童最后的避难所。儿童不能再从事他应有的自然活动,成年人对他的过度关心主要是为了保护他避免生存危险,这种过度关心不断被放大,导致对儿童的伤害日益增长。现在儿童就像是世上的一个流浪者,无助而且被剥夺了自由,没有人想到要为他创造一个合适的环境,或是考虑到他的工作和活动需要。

2015-08-20?08:20:23

因为有两种生活方式,即儿童的生活方式与成年人的生活方式,所以,我们必须相信有两种明显不同的社会问题以及两种本质上不同的工作方式。

成年人有自己的任务需要完成,即建设一个超越自然的环境,他必须利用自己的智慧和外在努力去从事生产性劳动,这种工作通常既是社会性的也是集体性的。2015-08-20?08:20:49

为了完成他的工作任务,他必须自愿遵从有组织的社会规范以实现共同目标。2015-08-20?08:25:36

儿童与这个成年人的组织化社会毫无关联,他的“王国”当然“不属于这个世界”,对那个人们在自然基础上建成的人造世界来说,他只是个陌生人。儿童像一个不合群的人似的进入这个世界,他无法让自己适应这个社会,不能对它的生产力作出贡献,也不能对这个社会的结构产生影响,恰恰相反,他成了公众秩序的干扰者。只要有成年人在的地方,儿童就会成为干扰源,即使是在自己家里,他在这样的地方也依然是不合群的。他对成年人的环境缺乏适应能力,他天生积极主动,而且在本质上也无法放弃这种活力,于是这一情况更加严重。

成年人倾向于压制儿童的活力,因为他们不希望自己被打扰或被招惹,他们企图让孩子变得被动。儿童被限制在托儿所或者学校里,他被成年人责骂,并被“流放”到这些地方,直到他长大到某个年龄,能够生活在成年人世界不再惹麻烦。只有到那时,儿童才会被社会接纳。在此之前,他必须服从成年人,就像一个被剥夺了公民权利的人。儿童把成年人当成君王和主人,必须永远服从他的命令,而且不能提出上诉。

2015-08-20?08:25:58

儿童必须白手起家,让自己成功进入成年人社会,与儿童相比,成年人像上帝一样高大而有力,而且只有从他那里儿童才能获得生活必需品。成年人是儿童的创造者、统治者、监护人和恩人,从没有任何人像儿童依赖成年人那样全然地依赖一个人。

2015-08-20?08:27:32

只有通过儿童,人才能成为一个人,成年人无法参与到这项劳动当中,与儿童被排除在成年人世界之外相比,成年人更是被绝对排除在儿童世界之外。我们可以说,儿童的劳动与成年人的劳动大为不同,甚至完全相反,那是一种在成长过程中由心灵能量带来的潜意识的劳动。它是一种创造性劳动,让我们回想起

2015-08-21?07:40:59

当人第一次被创造出来时所发生的事情,会在所有人来到这个世间时重演,所以,我们一再重复说:“儿童是人类之父。”成年人所有的力量都来自儿童所拥有的完成天赋使命的潜能。让儿童成为一个真正的劳动者的事实是,他并不是仅仅通过静止不动和沉思内省就发展成为一个人

2015-08-21?07:41:14

相反,他投身于积极的工作中,通过不断劳动在进行创造。另外我们还要知道,儿童是通过也是在利用成年人使用和改造的同一个外部环境来从事这种劳动的。儿童通过锻炼得到成长,他的建设性努力形成了发生在外部世界的一种真正的工作。

一个成年人的完美取决于他在童年所付出的努力。

2015-08-21?07:52:23

即儿童并不遵循最小化努力原则,而是完全相反,他在没有什么远期目标的工作上会花费大量精力,而且动用他所有的潜能来完成每一个细节,而每个外部目标和活动的重要性都是次要的。环境和儿童内心生活的完善之间有着惊人的关系,一个人实现心灵升华并不是依靠对外部事物的迷恋,他只是适时地利用它们来完善自己的内心生活。与这种人相比,过着普通生活的人则迷恋一些外在目标,并不惜一切代价追求它们,有时在某种程度上还会损害健康,甚至丧失灵魂。2015-08-21?07:52:59

成年人与儿童之间另一种明显不同在于,儿童并不寻求收益或帮助。儿童必须自己完成他的工作,并且必须坚持到底,没有人能代替他承受压力和长大成人,儿童也不可能加快成长的速度。成长中的生命一个特有的特征是,它必须遵循某种时间表,既不允许拖延也不允许加速。大自然是严厉的,对于伴随功能性偏差所产生的哪怕丝毫违反自然规律的行为,都会以名为“发育迟缓”的异常行为或病态行为来施以惩罚。

2015-08-21?07:51:38

儿童拥有的驱动力和成年人是不同的,成年人总是因为一些外部动机而行动,要求他付出艰苦努力和巨大牺牲,但是如果一个人要完成这一使命,他就必须从自己的童年中汲取勇气和力量。

2015-08-21?08:00:17

儿童应该被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环境包围。这样一种环境不是为了让儿童去征服和享受,而是一种能够促进他完善各种活动的手段和工具,这个环境显然必须由理解儿童内在需要的成年人来准备

第二十八章主导本能

2015-08-21?08:05:38

自然界中有两种生命形态:一种是成熟的,另一种是尚未成熟的。这两种类型的生命相当不同,甚至彼此完全相反。成年生命的特征是努力奋争,这些冲突可能像法国博物学家拉马克所描述的那样,是来源于对环境的适应,或者像达尔文所阐述的那样,也许有竞争和自然选择方面的原因。后者的冲突类型不仅促进了生物种群的生存,也通过性的征服实现了自然选择。

社会的进步也许可以与发生在成熟动物身上的事情做比较,人类必须付出不懈的努力才能维持他们的生活,并保护自己不受敌人伤害;他们在让自己适应环境的过程中要面对艰辛和困难,于是转向了爱和性征服。达尔文追溯了进化的起源,即生命逐渐完善的过程,以及适者生存和物种之间的竞争。唯物主义历史学家以同样的方式把人类的进化归因于人与人之间的竞赛和竞争。

2015-08-21?16:33:22

因此,有一种本能并没有一个现存的目标,它表现得不可抗拒,服从内在指令去做必须做的事情,去爱值得爱的东西

第三十章儿童的权利

2015-08-24?07:34:22

如果一个孩子家境贫寒,社会不会认为对他有任何责任,他在物质、道德和智力的穷困之中长大。社会并不要求父母做好准备,为他们的孩子提供良好的照顾。国家在起草制定官方文件时是那么严格,对微不足道的礼节都那么谨小慎微,并迫切希望对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加以管控,却一点也不关心未来的父母保护孩子的能力,以及为孩子提供良好发展条件的能力,也没有为帮助这些父母承担起他们的责任提供任何准备或指导工作。即使现在,所有希望组建家庭的男人和女人所必须做的事情,也不过是获得一张结婚证并举行一个结婚仪式而已。

2015-08-24?07:35:54

儿童并不仅仅是在家庭中受苦,他们不得不忍受社会通过学校强加给他们的苦难。长时间地俯身在书桌前学习怎样读写,导致脊柱压缩和胸腔狭窄,这使他们更容易罹患肺结核;长期在光线不充足的条件下读书会导致近视;而且长时间被限制在狭小拥挤的空间里,使他们的身体普遍虚弱。

2015-08-24?07:36:21

而他们遭受的不只是一种身体上的苦难,还有一种精神上的苦难。被迫学习带来了恐惧、厌倦和神经衰弱,他们变得灰心丧气,天生的快乐被忧郁的心情取代。2015-08-24?07:36:56

一般来说,家庭几乎完全不考虑这些问题,父母只是希望孩子学得越快越好,这样他们就不用在教育上花费更多的钱了。他们对孩子学习本身并不关心,也不是为了提高孩子的文化修养,他们只是在履行一种需要花费金钱的社会义务,他们感兴趣的事情不过是孩子应该用尽可能少的时间获得一份社会通行证。

2015-08-24?07:39:41

社会所犯下的最大罪行就是浪费了本应该用于儿童的财富,却用这些钱去做会损害儿童和破坏社会自身的事情。

多看笔记来自多看阅读 for iOS

发自我的 iPhone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1500字范文多篇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1500字范文多篇童年的秘密读后感1500字 《童年的秘密》一书是蒙台梭利于1936年7月出版的,该书是蒙台梭利对“幼儿之谜”的探索和解答,集中地阐述了蒙台梭利的儿童教育观。 我之所以选择这本书,是因为对儿童的世界充满了好奇。作为一名未来的小学教师,我们将来要面对的教育对象正好是儿童,对他们有一定的了解,有助于未来我们更好地去进行教育工作。在我看来,童年时期是人生中一个重要的时期,除了生理发展外,儿童的心理发展也是需要得到我们的重视的。 《童年的秘密》作为一本风靡全球的教育名著,对儿童的世界进行了十分有益的探索和解答。在书中蒙台梭利列举了大量的例子,这令我印象深刻。确实,直到现在,我们的生活中,都仍然出现着像书中列举的那些错误的教育孩子的行为。是的,许多家长都是把自己的希望寄托在孩子的身上,但是却忽视了孩子们的内心感受,这是很不利于孩子们成长的。 《童年的秘密》中有一段是这么说的:“人们对儿童心理上的创伤仍然知之甚少,但是他们的伤痕大多数是由成人无意识地烙上去的。”这些创伤,几乎全部都是因为我们不了解儿童的心理所造成的,我们自以为是为了孩子好,但其实却造成了相反的后果。好心办坏事的例子,太多了。大人都自以为是地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不会去考

虑儿童的感受,这样就会违背儿童的心理愿望。这样反而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成人无法理解儿童对感兴趣事物的热爱,他们对一切都习以为常,并认为自己了解这些事物。所以他们感到乏味和疲倦,他们对工作不再热爱,开始被动行事,儿童时期的那种专注、探索、发现和创造也自然随之消失。蒙台梭利认为:成人需要一个新人去唤醒他们,用他们早已失去的那种富有的活力的勃勃生机再次激发他们,成人需要一个以不同方式行事的人给他们以更好的生活启发。在成人的眼里,孩子热衷于一些琐碎的、毫无用处的事物,他们为此感到不可理喻,他们认为孩子的自由探索行为是很幼稚的,这个过程是很缓慢的,他们企图将一切事情代劳。但对于孩子来说,这些探索是可喜、有趣的,他们从中得到了满足感,也为此感到愉悦。 在此书中,作者列举了大量例子来支撑她的论点。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天生具有秩序感,成人不应以自己的意志去打乱这种秩序。例如,一个小女孩在旅游时睡在一个有栏杆的儿童小床内,当她回到公寓内只能和大人睡在大床上时,她便哭闹,怎么哄也不停。直到最后拿两个枕头围成一个直角成为她记忆中的栏杆时,她才安心地睡觉,不再哭闹。这是因为之前有栏杆的儿童小床给了她支撑感和安全感,一旦这种秩序被打乱,儿童便变得焦虑。一件东西放错了地方就严重地打乱了这个小孩关于一些东西应该如何安放的记忆模式。而往往成人不理解儿童,不明白儿童哭闹的原因,则认为儿童是没有缘由地“发脾气”,对儿童进行训斥。这类似的例子在我们生活中很常见。发展儿

中学生《童年的秘密》心得体会1000字精选5篇

中学生《童年的秘密》心得体会1000字精选5篇 《童年的秘密》全书分为三大部分,介绍了儿童生理、心理各阶段的发展,儿童的教育,爱的智慧,成人与儿童的冲突等等。蒙台梭利从生理学、心理学、社会学和教育学的角度为我们提示了童年的秘密,让我们得以更深刻地了解和理解儿童。下面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了“《童年的秘密》心得体会1000字”,欢迎阅读与借鉴! 《童年的秘密》心得体会1000字1 读完《童年的秘密》一书,我的归纳主要是从四个纬度来进行整理,即幼儿生理和心理的发展;幼儿的教育原则及环境;幼儿的心理歧变。 第一:幼儿生理和心里的发展。从事物是始终处在不断变化和发展的角度来看,蒙台梭利指出,儿童期是人的一生发展中最重要的时期。在不断地生长和发展变化过程中,幼儿的发展包括了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发展,这种发展是一种儿童个体生理和心理“实体化”的过程。 第二:幼儿教育的原则及环境。在儿童对外界事物处在敏感期内,正是儿童发展的关键期。由此,如果幼儿能得到满足其内心需要的活动他们就能聚精会神的不断地反复的练习这一行为,直至这一行为达到其所处的年龄得承受范围内甚至对于一些天才儿童这种发展会超越几个年龄发展阶段。之所以强调这一点,是想告诉我们的幼儿教育者,幼儿的好奇心会驱使着儿童不断周围的事物发生了解的兴趣,由此教育者,不应该限制儿童感知的范围,而是尽可能的多为其提供环境,这样幼儿就会获得更多的感兴趣的事物,儿童通过对一个个感兴趣的事物不断地重复练习,就会为儿童今后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的空间,即使由敏感性形成的个体能力,在今后的发展中,并未有什么格外的突出发展,但对儿童的综合能力的提高是会有帮助的。总之,教师要尽可多的为儿童提供能够使儿童重复练习的环境。二是自由选择。幼儿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心理需要来选择所要感知的事物。因此,作为幼儿教育者始重要牢记不要限制儿童的自由选择性,需要做的是尽可能多的为幼儿提供发展环境,以满足儿童的自由选择。 第三:幼儿心理歧变的分析。幼儿在发展过程中,如果遇到了一个充满敌意和不相容的环境,加上成人的盲目指导与压制及不和幼儿心理发展的不正确的干涉,会引起儿童心理发展歧变。蒙台梭利总结出幼儿心理歧变主要有八种表现:心灵的神游、心理障碍、依附、占有欲、权力欲、自卑感、恐惧、说谎。在幼儿身上,这些心理歧变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的。因此,一个幼儿有可能同时拥有几种心理歧变。心理歧变作为一种功能性的失调,会使幼儿的心理处于紊乱的的状态。由此,作为幼儿教育者必须及早的发现这些问题,同时要及时的运用各种有针对性的手段和措施,较及时,较快速的解决存在的心理歧变的问题。当然了,对于这些心理歧变,由于复合的形式不同,也就要求教育者应用不同的解决方案。所以要求教育者,要在实践中充分的积累各个方面解决问题的经验与手段,以便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 第四:成人与儿童冲突的克服。在儿童发展的过程中,尽管成人为儿童做了他们所能做的一切,甚至为了儿童的成长采取了各种手段和方法,但这并不意味着儿童一定能够发展的很好,因为成人只是从他的角度出发来认为儿童应该怎样发展,怎样发展会更好。这样成人就使儿童用“自己的身体,别人的大脑”在发展,而并非是儿童利用自己的身体和自己的大脑并辅之成人的帮助来发展。当然,家长也不希望自己的付出会给孩子的发展其副作用,只是因为他们的无意识行为会影响儿童在其自身发展规律支配下的正常发展。 《童年的秘密》心得体会1000字2 以前没当幼儿园教师之前,认为几乎每个人都可以担任幼儿教师,但自从接触之后才知道,幼儿教师不仅要有爱心、耐心和照顾孩子的能力,而且要具备幼儿教育的理论知识。我自从当了幼儿教师之后,不断地向同事学习他们的工作能力,而且园里也给予我们理论上的学习。这次我阅读了《童年的秘密》,说实话,刚开始打开看主要是写关于幼儿一些行为及其心理

读《童年的秘密》有感蒙台梭利

读《童年的秘密》有感蒙台梭利读了《童年的秘密》这本书,这本书是由伟大的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撰写的,通过自己在"儿童之家"的教育实践得出了正确的教育方法,揭示了儿童心理发展的秘密,通过对本书的阅读,也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童年的秘密》全书分为三大部分,作者从生理学、心理学、社会学和教育学的角度为我们提示了童年的秘密,让我们更深刻地了解和理解儿童。书中有几部分让我感受很深。 其中的一段话引发了我的思考“在与儿童打交道时,成人就会变得不再是自私自利和自我为中心了。以往,他们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看待影响儿童心灵的一切,结果就不能理解儿童。由于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观点,成人把儿童看作是“心灵里什么也没有的人”,必须由他们尽力去填塞;把儿童看作是“孤弱的和无活力的人”,成人必须为他们做所有的事情;把儿童看作是“缺乏精神指导的人”,必须不断地给予指导。总之,成人把自己看作是儿童的创造者,并从他们自己与儿童行为的关系的角度来判断儿童好或坏。成人使自己成了儿童善良和邪恶的试金石,成人是一贯正确的,儿童必须根据他的既定标准来塑造,儿童在任何方面偏离了成人的方式就被当作是一种罪恶,成人必然会迅速加以纠正。一个成人如此做法,即使可以确信他对儿童充满着激情和爱以及为儿童的牺牲精神,他也会无意识地压抑儿童个性的发展”。

的确如此,无论是作为家长还是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总喜欢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要求孩子。而很少能够真正静下心来,停下步伐来倾听孩子内心深处真正的想法。因为这样的自我中心,自以为是,无形中伤害着孩子,抹杀着孩子最真实的想法。比如:我们班有一位孩子身上有很多的闪光点,聪明、活泼,遇到事情能够自己动脑筋去思考,有自己的思想和小主意。但是,他的身上也有一些不容忽视的缺点,调皮、不遵守规则、爱使小性子等等,这也让我们非常的头疼。我们有时也会采取比较强硬的方法来达到“教育”的目的。但是,这种“一味强硬”的方法,却抹杀了孩子天性中的那种活泼和纯真,让孩子不能表达自己的情绪,不能将自己真实的想法流露出来。 书中指出“成人通过他自己的行动来代替儿童的行动,不仅仅表现在行动方式上,而且可以微妙地把他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儿童。当这种情况发生时,那已不是儿童在行动,而是成人替代儿童在行动。” 我们总是急不可耐地,想要孩子一步登天。当看到孩子在生活中做事、学习上或解决问题时达不到我们心目中的速度,我们总忍不住有些着急、不耐烦的表现,甚至会取而代之,三下五除二。这样的替代行为其实在我们做父母、做老师的过程中经常发生,或许根本没有想过这会成为了孩子发育成长的最大障碍。所以我们需要有更多的耐心等待孩子、陪伴他们按照自身的发展节奏一步步地慢慢成长! 书里还有一段话是这么说的“要帮助一个儿童,我们就必须给他提供一个能使他自己自由发展的环境。儿童正处于创造和发展的时期,完全应该为他敞开大门。事实上,他正在创造自我,也就是说,

童年的秘密读书心得

童年的秘密读书心得《童年的秘密》全书分为三大部分,介绍了儿童生理、心理各阶段的发展,儿童的教育,爱的智慧,成人与儿童的冲突等等。蒙台梭利从生理学、心理学、社会学与教育学的角度为我们提示了童年的秘密,让我们得以更深刻地了解与理解儿童。在读全书的过程中,有一种情感一直在深深地吸引着我成人对儿童缺乏理解。教育与生活本身的目的就就是一个理性的人能够支配自己的行动,使得她的行动不仅仅因为感官的刺激而本能地应用,而就是受理性本身的控制。如果一个人无法达到这个目的,她就不能获得理性的人所渴望的那种人物角色的统一。成人无法理解儿童对感兴趣事物的热爱,她们对一切都习以为常,并认为自己了解这些事物。所以她们感到乏味与疲倦,她们对工作不再热爱,开始被动行事,儿童的那种专注、探索、发现与创造也自然随之消失。成人总就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教育孩子,根本不管孩子的感受与想法,常常就是大人与孩子产生冲突的原因。虽然孩子在年幼时对父母的这些强迫没有反抗能力只能接受,但长期如此对孩子的个性发展有很大的影响。这种冲突所产生的后果几乎会无限扩展,就像一块石子扔进平静的湖面时传出去的波一样。在成人的眼里,孩子热衷于一些琐碎的、毫无用处的事物,她们为此感到不可理喻,她们认为孩子的自由探索行为就是很幼稚的,这个过程就是很缓慢的,她们企图将一切事情代劳。但对于孩子来说,这些探索就是可喜、有趣的,她们从中得到了满足感。比如,孩子会要求自己系鞋带,她们会完全沉迷在这些在大人瞧来就是再简单不过的工

作中,在一遍遍的尝试、重复中探索、发现、兴奋着、愉悦着,但大人们瞧不下去了,最后穿衣穿鞋等基本生活技能完全由成人代劳。而蒙台梭利很重视儿童的基本生活技能训练,她做了专门用于训练儿童扣扣子、系绳子的工具。《童年的秘密》中还提到新教育的基本目的就是发现儿童与解放儿童。试想今天,我们在解读孩子的一百种语言,在创造的幼儿教育中发展孩子的多元智能,在关注孩子的生活世界中努力为孩子创造回归以人为本的生态式教育环境……所做的一切不正就是源自于发现儿童的渴望,我们所孜孜追求的不正就是真正意义上的幼儿的解放与童年的真义不?作为教师,我们无疑就是深爱着自己的学生的。然而,很多的时候,我们总就是在抱怨,我们那样的辛苦那样的劳累那样的甘于清贫那样的不计名利,而学生们面对我们的良苦用心却似乎总就是无动于衷。其实,这一切的尴尬都只因我们对学生的爱过于武断、包办与专制。对学生,爱就是立场,爱的智慧则就是境界。苏霍姆林斯基说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晶莹透亮的露珠就是美丽可爱的,却又就是十分脆弱的,一不小心露珠滚落,就会破碎,不复存在。学生的心灵,就如同露珠,需要教师与家长加倍呵护。这种保护就就是一种教育。以上就就是我读《童年的秘密》一书的主要感受。我想每个童年秘密的发现、教育方法的实施、孩子的点滴进步都将成为我今后不断努力、不断前进的动力!读《童年》有感500字《童年的缤纷日记》读后感《童年的秘密》读后感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_心得体会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 本文是关于心得体会的童年的秘密读后感,感谢您的阅读! 篇一:童年的秘密读后感 《童年的秘密》告诉我们,教育可以采用一种帮助儿童的自然发展的方式去保护和培育儿童,从而对这些自然特性产生影响。所以教育首先要做的事情是“发现儿童真正的本性,进而帮助他正常发展”。在这里,除了环境和材料之外,某些条件是特别重要的,那便是“成人中立的特征”。蒙特梭利创办的第一个儿童之家,那些父母是文盲,他们忙于生计而无暇多份精力给孩子,他们的教师是毫无野心和先入之见的普通劳动妇女,这就导致了一种理智的沉静。教师必须沉静。他是一种更深沉的平静,一种空白,或更好的、无阻碍的状态,这种状态是内心清晰的源泉。这种沉静由心灵的谦虚和理智的纯洁组成,是理解儿童所必不可少的条件。 于是,我知道了一般传统教学法的老师与蒙特梭利教学法的老师的根本不同:一般传统的学校,老师只是认识小朋友的行为,知道要照顾他们,也知道为了教育他们应该做些什么; 蒙特梭利的老师,眼前应是一位还没有被认识、完全有待于被了解的孩子。站在孩子旁边,观察孩子。让孩子在自理中获取生理的独立,在自由选择中获取意志的独立,在无止尽的独立工作中获取思想的独立。也就是说,我们要追随儿童。让“他们的生命自然地展现,就像莲花在散发出芬芳的花香时,伸展出百色花瓣以接受阳光的哺育。 篇二:童年的秘密读后感 《童年的秘密》中还提到:新教育的基本目的是发现儿童和解放儿童。试想今天,我们在解读孩子的“一百种语言”,在创造的幼儿教育中发展孩子的多元智能,在关注孩子的生活世界中努力为孩子创造回归以人为本的生态式教育环境……所做的一切不正是源自于发现儿童的渴望,我们所孜孜追求的不正是真正意义上的幼儿的解放和童年的真义吗? 作为教师,我们无疑是深爱着自己的学生的。然而,很多的时候,我们总是在抱怨,我们那样的辛苦那样的劳累那样的甘于清贫那样的不计名利,而学生们面对我们的良苦用心却似乎总是无动于衷。其实,这一切的尴尬都只因我们对学

《童年的秘密》读书心得体会

《童年的秘密》读书心得体会 《童年的秘密》读书心得体会 当了妈妈后,自然而然比较关注一些幼儿书籍。有时候真的非常好奇,宝宝们的小脑袋到底在想什么?怎么样的环境才有利于孩子成长?一本《童年的秘密》,不尽让我们成年人感到羞愧,愧对于上帝托付给我们的孩子。我们真的了解孩子吗? 我们家小孩现在两岁,家里的东西有了变化,或者放的位置发生了变化,他就火眼金星,一下子就能发现。他的喜羊羊气球,一直在门口鞋柜子上放着,有天收拾拿下来了,立即被他发现,“嗯嗯”个不停,指指气球,指指鞋柜。直到我们放上去才行;毛绒玩具原来在他的小床上放着,有天放在了沙发上,被他发现,还必须物归原位。特别是前天中午家里来了客人,孩子想跟我们一块吃饭,可是到了他午休的时间了,我就把他抱到床上,把罩衣给他脱了,结果他嚎啕大哭悲痛欲绝,我怎么安慰都不是。最后我又把罩衣给他穿上了,他马上就平静下来了。看了《童年的秘密》,我才知道:这就是儿童对秩序的热爱,自然界赋予儿童对秩序的敏感性,一旦秩序被破坏,孩子会感到不安,就强烈要求恢复原状。大人在这一点比孩子的敏感性差远了,根本注意不到什么东西移位了。孩子认为气球就应该是在鞋柜上的,毛

绒玩具就应该在他小床上的,可能孩子认为到吃饭的时候了,罩衣就应该穿在身上。孩子就是通过这些外部秩序而认识她周围的环境,并理解他自身与环境的关系。如果孩子的这种秩序感经常被破坏,孩子会通过叫喊来表达自己的痛苦,甚至会采取生病的形式表达自己的焦虑。这本书真的让我受益匪浅. 有句话印象很深刻,是这么说的:"人们对儿童心灵上的创伤仍然知之甚少,但是他的伤痕大多数是由成人无意识地烙上去的"这些创伤,几乎全部都是因为我们不了解儿童的心理所造成的,我们自以为是为了孩子好,当然我们的出发点是好的,可是用错了方法,这造成了相反的后果,好心办坏事的例子,太多了。而《童年的秘密》里蒙台梭利或者指出常识性做法的谬误,或者提出了一些我们未曾想到过的地方,因此这本书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来说非常值得一看。 这本书里的好的观点是在太多,我现在就讲几个对我感触比较深的片段吧。敏感期,这是蒙台梭利理论体系中的重要一点,我们知道,蜜蜂的幼虫都要经过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里所有的雌幼虫都可能成为蜂皇。但这个蜂群只选择一只雌幼虫作为蜂皇。工蜂为她准备一种称为"蜜蜂食料"的特殊食品。被喂了这种极美的食物之后,这个被选中的雌幼虫就成为这个蜜蜂群体的蜂皇。如果工蜂挑选她时,她已经年岁较大,就不可能成为一只蜂皇,因为她已经不再会有贪婪

童年的秘密读书报告

《童年的秘密》读书报告 《童年的秘密》是1936年7月第五次国际蒙台梭利会议在英国牛津召开之际出版的,本书分为三篇、共四十八章。我们所借的这本书是由梁海涛译,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蒙台梭利从心理学、生理学、社会学的角度为我们揭示了童年的秘密。 作者玛利亚·蒙台梭利,医学博士、医生,是世界著名的儿童教育家,被誉为“我们期待教育和世界和平的伟大象征”,也是“20世纪赢得欧洲和世界承认的最伟大的科学的和进步的教育家之一”。1907年,她在罗马贫民区圣洛伦索开设了第一所“儿童之家”,创立了蒙台梭利教育体系,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和观念掀起了一场儿童教育理论改革。她的足迹遍及全世界,她的儿童教育理论和方法超越了不同地域、民族、宗族和世界狭隘的界限,受到了世界各地普遍的关注和积极的评价。而《儿童的秘密》是蒙台梭利最为著名和流传较广的一部教育著作。 阅读过这本书后,发现本书的很多看法是很不一样的,她提出了很多我们对待儿童的误区,并给予意见。例如:书中提出,当婴儿出生时,大家都会为父母担心,会说母亲受苦了,但其实婴儿也是受苦的。人们对待婴儿应该特别地小心谨慎,婴儿在出生前,始终在母亲身体的“襁褓”里,从未被抚摸过,因此,在他出生后,应该给婴儿安排一个光线暗和非常安静的环境中,书中还提及在婴儿出生时和第一个月里,没必要包裹婴儿,因为婴儿需要温暖的外界环境,而不是衣服。由于婴儿出生前一直在温暖的母体里,本身没有足够的热量适应外界的温度,而衣服只能起保温的作用,如果外界环境是温暖的,衣服就阻碍了婴儿身体从外界环境接受热量。因此,人们应该安排一种适合婴儿裸体的环境。不仅如此,对待婴儿要尽量减少用手接触他,借助一些轻软的东西提起儿童,使其体态好像在出生前一样。 从生理和心理学出发,蒙台梭利认为“婴儿自出生起就有真正的精神生活”,只是还不会表达,而且婴儿有潜意识的本能,有劳动的本能和学习的自主意识,因而,必须营造适合的环境,才能使而儿童得到正常化发展。 书中还提及到“敏感期”这一观点,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应该按照他们在敏感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 《童年的秘密》全书分为三大部分,介绍了儿童生理、心理各阶段的发展,儿童的教育,爱的智慧,成人与儿童的冲突等等。蒙台梭利从生理学、心理学、社会学和教育学的角度为我们提示了童年的秘密,让我们得以更深刻地了解和理解儿童。 在读全书的过程中,有一种情感一直在深深地吸引着我:成人对儿童缺乏理解。“教育和生活本身的目的就是一个理性的人能够支配自己的行动,使得他的行动不仅仅因为感官的刺激而本能地应用,而是受理性本身的控制。如果一个人无法达到这个目的,他就不能获得理性的人所渴望的那种人物角色的统一。”成人无法理解儿童对感兴趣事物的热爱,他们对一切都习以为常,并认为自己了解这些事物。所以他们感到乏味和疲倦,他们对工作不再热爱,开始被动行事,儿童的那种专注、探索、发现和创造也自然随之消失。 成人总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教育孩子,根本不管孩子的感受和想法,常常是大人和孩子产生冲突的原因。虽然孩子在年幼时对父母的这些强迫没有反抗能力只能接受,但长期如此对孩子的个性发展有很大的影响。这种冲突所产生的后果几乎会无限扩展,就像一块石子扔进平静的湖面时传出去的波一样。在成人的眼里,孩子热衷于一些琐碎的、毫无用处的事物,他们为此感到不可理喻,他们认为孩子的自由探索行为是很幼稚的,这个过程是很缓慢的,他们企图将一切事情代劳。但对于孩子来说,这些探索是可喜、有趣的,他们从中得到了满足感。比如,孩子会要求自己系鞋带,他们会完全沉迷在这些在大人看来是再简单不过的工作中,在一遍遍的尝试、重复中探索、发现、兴奋着、愉悦着,但大人们看不下去了,最后穿衣穿鞋等基本生活技能完全由成人代劳。而蒙台梭利很重视儿童的基本生活技能训练,她做了专门用于训练儿童扣扣子、系绳子的工具。 《童年的秘密》中还提到:新教育的基本目的是发现儿童和解放儿童。试想今天,我们在解读孩子的“一百种语言”,在创造的幼儿教育中发展孩子的多元智能,在关注孩子的生活世界中努力为孩子创造回归以人为本的生态式教

2020《童年的秘密》读书心得6篇

《童年的秘密》是幼儿教育家和改革家玛利亚。蒙台索利撰写的,通过自己在“儿童之家”的教育实践得出了正确的教育方法和疗救之方,下面是整理了《童年的秘密》读书心得,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的《童年的秘密》,书中的前言部分简要的介绍了蒙台梭利的生平和儿童教育观。她创办“儿童之家”,从事儿童的心理和教育研究,撰写教育著作,促进了儿童教育事业的发展。全书分为三大部分,介绍了儿童生理、心理各阶段的发展;儿童的教育;爱的智慧;成人与儿童的冲突等等。其中很多部分让我值得揣摩、思考和回味。 《童年的秘密》中有一段是这么说的:“人们对儿童心理上的创伤仍然知之甚少,但是他的伤痕大多数是由成人无意识地烙上去的。”这些创伤,几乎全部都是因为我们不了解儿童的心理所造成的,我们自以为是为了孩子好,但其实却造成了相反的后果。好心办坏事的例子,太多了。蒙特梭利在儿童的秩序感一章中举了很多极易引起共鸣的例子,看的时候可能很多父母会说,是的,我的小孩就是这样,由于错误的解读,大人常将孩子这些行为解释为无理取闹,而强制要求孩子妥协。 虽然某些要求我们不理解小孩的想法,但只要没什么伤害性,为何不顺着小孩的意思呢?当事情按着小孩的预期发生,他比较会有安全感,我们大人不也较喜欢用习惯的方式做事嘛。当满足了小孩很小的要求,大人将很惊讶地看到小孩竟可以完全的顺从,不然小孩就会奋力的争取,如果长期外在发生的事都不是他能"控制"的,有可能会产生无用感,对小孩意志力的培养极为不利。 成人无法理解儿童对感兴趣事物的热爱,他们对一切都习以为常,并认为自己了解这些事物。所以他们感到乏味和疲倦,他们对工作不再热爱,开始被动行事,儿童的那种专注、探索、发现和创造也自然随之消失。蒙台梭利认为:成人需要一个新人去唤醒他们,用他们早已失去的那种富有的活力的勃勃生机再次激发他们,成人需要一个以不同方式行事的人给他们以更好的生活启发。在成人的眼里,孩子热衷于一些琐碎的、毫无用处的事物,他们为此感到不可理喻,他们认为孩子的自由探索行为是很幼稚的,这个过程是很缓慢的,他们企图将一切事情代劳。但对于孩子来说,这些探索是可喜、有趣的,他们从中得到了满足感。 讲一个我身边的例子,我的小侄女在刚刚会走路的时候有一个很“奇怪”的习惯,就是喜欢捡地上的小东西,像小纸片之类的,冬天亦是如此,由于冬天的衣服穿很多,他弯下腰很困难,但是她依旧乐此不疲,大人们有的觉得她小小年纪很爱干净,但大多把这个当成笑话看,然后阻止她继续这么做。今天我才明白大人们的错误,小侄女在捡纸片事件中,她不是为了把纸片捡起来扔进垃圾筒来保持干净这一结果,而是在充分享受这个有趣的过程,这个动作在充分运用她的拇指与食指,对她的动作技巧训练帮助很大,从而对她的大脑发育也有很大帮助,我了解到,在很多幼儿园有一个训练项目就是让幼儿用拇指和食指拾小豆子。现今,大人们想尽方法发展自己宝宝的智力,但无知的大人们却失去了生活中很多可以锻炼他们宝宝的机会,这些机会简单、普通让家长完全忽视掉了。 最后提一点,既然我们知道成人不可以按自己的意愿让孩子做什么不做什么,那么就应该放手让孩子自己去探索、发现。但这种放手有没有一个限度呢?是不是要完全抛弃自己的想法呢,难道没有经过任何修剪的小树苗长大之后其弯弯曲曲的样子就真的好看吗?成人的经验就真的帮不了孩子什么吗?我看不是,成人的放手是有前提的,首先得确认孩子的探索

《童年的秘密》读书心得

《童年的秘密》读书心得 《童年的秘密》全书分为三大部分,介绍了儿童生理、心理各阶段的发展,儿童的教育,爱的智慧,成人与儿童的冲突等等。蒙台梭利从生理学、心理学、社会学和教育学的角度为我们提示了童年的秘密,让我们得以更深刻地了解和 理解儿童。 在读全书的过程中,有一种情感一直在深深地吸引着我:成人对儿童缺乏 理解。“教育和生活本身的目的就是一个理性的人能够支配自己的行动,使得 他的行动不仅仅因为感官的刺激而本能地应用,而是受理性本身的控制。如果 一个人无法达到这个目的,他就不能获得理性的人所渴望的那种人物角色的统一。”成人无法理解儿童对感兴趣事物的热爱,他们对一切都习以为常,并认 为自己了解这些事物。所以他们感到乏味和疲倦,他们对工作不再热爱,开始 被动行事,儿童的那种专注、探索、发现和创造也自然随之消失。 成人总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教育孩子,根本不管孩子的感受和想法,常常 是大人和孩子产生冲突的原因。虽然孩子在年幼时对父母的这些强迫没有反抗 能力只能接受,但长期如此对孩子的个性发展有很大的影响。这种冲突所产生 的后果几乎会无限扩展,就像一块石子扔进平静的湖面时传出去的波一样。在 成人的眼里,孩子热衷于一些琐碎的、毫无用处的事物,他们为此感到不可理喻,他们认为孩子的自由探索行为是很幼稚的,这个过程是很缓慢的,他们企 图将一切事情代劳。()但对于孩子来说,这些探索是可喜、有趣的,他们从中 得到了满足感。比如,孩子会要求自己系鞋带,他们会完全沉迷在这些在大人 看来是再简单不过的工作中,在一遍遍的尝试、重复中探索、发现、兴奋着、 愉悦着,但大人们看不下去了,最后穿衣穿鞋等基本生活技能完全由成人代劳。而蒙台梭利很重视儿童的基本生活技能训练,她做了专门用于训练儿童扣扣子、系绳子的工具。 《童年的秘密》中还提到:新教育的基本目的是发现儿童和解放儿童。试 想今天,我们在解读孩子的“一百种语言”,在创造的幼儿教育中发展孩子的 多元智能,在关注孩子的生活世界中努力为孩子创造回归以人为本的生态式教 育环境……所做的一切不正是源自于发现儿童的渴望,我们所孜孜追求的不正 是真正意义上的幼儿的解放和童年的真义吗? 作为教师,我们无疑是深爱着自己的学生的。然而,很多的时候,我们总 是在抱怨,我们那样的辛苦那样的劳累那样的甘于清贫那样的`不计名利,而学生们面对我们的良苦用心却似乎总是无动于衷。其实,这一切的尴尬都只因我 们对学生的爱过于武断、包办与专制。对学生,爱是立场,爱的智慧则是境界。 苏霍姆林斯基说: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幼小 的心灵。晶莹透亮的露珠是美丽可爱的,却又是十分脆弱的,一不小心露珠滚落,就会破碎,不复存在。学生的心灵,就如同露珠,需要教师和家长加倍呵护。这种保护就是一种教育。

读《童年的秘密》有感

读《童年的秘密》有感 读完《童年的秘密》这本书,我感触最深的就是:我们作为成人,必须时时刻刻设身处地地为儿童着想。 在现实生活中,正如蒙台梭利所说:“成人把自己看作是儿童的创造者。”成人把小孩当作自己的私有财产,他们认为自己不应该也不需要去理解儿童,他们经常要求儿童按照他们自己的意愿做事,却不管儿童到底想不想做。成人们经常有这样一种观念,就是把儿童当作没有思想的肉体,认为儿童什么也不懂,自己要求他们做什么,他们就应该做什么,而且认为儿童根本不应该知道要这样做的原因。其实这些错误归根结底就是成人根本不了解儿童。蒙台梭利说过20世纪是儿童的世纪,在现今21世纪,儿童得到了更大的重视,更是儿童的世纪。而我们要做到尊重儿童,促进儿童健康全面的发展就必须做到时时刻刻设身处地地为儿童着想。 首先,我们应该去理解儿童,时时刻刻地为他们着想。 从生物学的角度看,一个儿童在这世上生存和生活是不易的。他来到这个世上必须经过受精卵、胚胎发育、出生等过程,在这发育的过程中不容许出任何差错,否则出生后将不是一个健康的婴儿,当婴儿出生时,其必须经过剧烈的挣扎,随后我们才能听到一种颤抖的声音,以前从未听到过,因为它来自一个以前从未运动过的喉咙,随之激动、喜悦之情也瞬间挂上了父母的面孔,因为我们都知道婴儿来到这个世上是不易的。随着儿童的成长,由于他们身体,智力等各方面发育都不及成人,他们会经常受到外界的侵扰,如患病等,他们能在这个世界上生存下来也是不易的。 从自然环境的角度看,儿童在这个世界上要经历巨大的痛苦。胎儿是在一个没有任何袭击、没有丝毫温度变化和绝对安宁的液态环境中长大的,当他来到这个陌生的与之前环境完全相反世界上时充满的只是痛苦,而我们却无法体会和理解他的这种痛苦,我们只知道他是活的,一个可爱的生命来到了这个世上。当儿童长大时,由于他们的生活经验不及我们成人,在生活的环境中有很多事情会难倒他们,我们不能因为我们自己能做到就给他们以不屑。 从社会环境的角度看,儿童并没有得到我们真正的关心。当一个儿童刚出生时,所有人关心的却是他的母亲,因为她经受了很大的痛苦,难道儿童没有经受

《童年的秘密》读书笔记优秀范文800字5篇

《童年的秘密》读书笔记优秀范文800字5篇《童年的秘密》中蒙台梭利深刻地揭示了儿童心理发展的秘密,说明成人对儿童的阻 碍和压抑是导致儿童出现心理偏差的根本原因,并通过自己在“儿童之家”的教育实践指出 了正确的教育方法和疗救之方。那么《童年的秘密》读书笔记怎么去写呢,以下是小编整 理的《童年的秘密》读书笔记800字范文5篇,希望可以分享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读了意大利着名教育家和改革家玛利亚·蒙台梭利的《童年的秘密》,觉得这本书真 的让我了解了很多,特别是书中讲到我们成人对儿童缺乏理解,在与儿童打交道的过程中,成人会慢慢变得自私自利,或者以自我为中心,只会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看待与孩子有关的 一切,这样最终结果只能使他们之间误会越积越多。儿童并不是什么也不懂,有时候成人应该站在儿童的角度看待事情,多欣赏儿童,也要对自己的行为多做自我反省。 书里还提到:我们无论多么热爱自己的孩子,从他一出生,我们就本能的开始对他提防,凭着一种本能的守财欲,我们赶紧保护拥有的每一件东西,即使是毫无价值的破烂。 从孩子一出生起,成人的心理就被这样一种思想支配,管住这个孩子,不能让他惹麻烦, 看住他。在成人的眼里,孩子热衷于一些琐碎的、毫无用处的事物,他们为此感到不可理喻,他们认为孩子的自由探索行为是很幼稚的,这个过程是很缓慢的,他们企图将一切事情代劳。 对于孩子来说,这些探索是可喜、有趣的,他们从中得到了满足感。比如,孩子会要 求自己拧瓶盖、吃饭、穿鞋等,他们会完全沉迷在这些在大人看来是再简单不过的工作中,在一遍遍的尝试、重复中探索、发现、兴奋着、愉悦着,但成人们看不下去了,最后一切 事务全部由父母代劳。 儿童成长的步伐需要成人的等待,书中举例:带孩子出去散步的时候,当孩子停下来 的时候,大人也应该停下脚步等待孩子,可是,现实生活中,我们大人往往会因为自己不 愿等待,不断的催着孩子往前走。有时候对儿童的尊重,我们人还是动物做的好,像小象 跟着象群走,走累了,停下来时,大象也会停下来等待。看到这里我想到了曾经看到带着蜗牛去散步的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就是让我们知道,尊重儿童成长步伐。 我觉得成人真的应该承认自己的错误,对儿童的成长我们真的不能再干预太多,有时 候成人的“冷眼旁观”,对于儿童未尝不是一种好的选择。 看这本书,解开了心中有些疑惑,更愿意去站在儿童的角度去看待事情,感觉让自己 的理论知识也增加了不少,看来多看书真的还是有这个必要的。

读《童年的秘密》一书读后感

读《童年的秘密》一书读后感 几天前偶尔看都一本关于揭秘童年的书——叫做《童年的秘密》。它是一本揭开儿童成长奥秘的革命性观点的书籍。书的作者蒙特梭利是著名的教育家,是现代儿童教育理念的里程碑式人物。她的著作被译成37种语言文字,很多国家设立了蒙台梭利协会或蒙台梭利培训机构,以她名字命名的蒙台梭利学校遍及110个国家。 书中提出了儿童发育中的一个“敏感期”的观点,是一本了解儿童发育和成长秘密的生动著作。在书中,蒙台梭利详细而生动地描绘了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揭开儿童成长奥秘的革命性观点。它让世人了解到,儿童具有丰富的潜能,但儿童只有在一个与他的年龄相适合的环境中,他的心理生活才会自然地发展,并体现他内心的秘密。而有些儿童之所以不能正常地发育和成长,主要是因为受到成年人的忽视和压抑。幼儿教育的原则和方法应是理解、尊重儿童,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为儿童实现自身的潜能提供所需的协助。 当然蒙台梭利教育方法也存有着一定的局限性,如过度强调工作对儿童身心发展的作用,而轻视游戏的作用,把游戏仅视为闲暇时的一种快乐的消遣;过度强调教具的价值,而贬低玩具的价值;具有神秘主义和宗教色彩等等。所以,我们在学习和借鉴蒙台梭利教育理论方法的过程中,结合具体情况加以利用、改造和创新。 蒙台梭利教育法之所以能影响整个世界的教育体系,关键在于她在总结卢梭、裴斯泰格齐、福禄贝尔等人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革命性的儿童观点。她认为儿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内在生命力”,这种生命力是一种积极的、活动的、发展着的存有。教育家、教师和父母应该仔细观察和研究儿童,了解儿童的内心世界,发现“童年的秘密”;热爱儿童,尊重儿童的个性,促动儿童的智力、精神、身体与个性自然发展。她还利用第一手观察资料和“儿童之家”的实验,提出了一系列相关儿童发展的规律。 蒙台梭利认为,每个孩子都需要去观察,对外界作出反应,去学习,去集中注意力,甚至让自己独处。为此,蒙台梭利一直致力于打破已有的教育传统,寻求了解孩子和爱孩子的新方法。在本书中,她描述了孩子的特性,传授了如何更充分地唤起孩子学习热情的方法。正如蒙台梭利所言:“即便是对那些非常幼小孩子的教育,我们的目的不应是为他们上学准备,而是为了他们的生活。”通过这本书能够了解儿童的生理、心理成长规律,然后结合自已宝宝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实行教育和引导,我觉得“自由而不放任”的观点很重要。 通过对书的阅读让我受益匪浅,今后我会多阅读相关幼儿教育的书籍,是自己的业务水平得到长远的发展。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2000字_1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2000字 《童年的秘密》这本书的作者玛利亚蒙台梭利,是享誉全球的幼儿专家,意大利历史上第一位学医的女性和第一位医学女博士。她独创的“蒙氏幼儿教育法”风靡了整个西方世界,深刻的影响着世界各国,她还反思了成人对儿童的教育,指出儿童的很多问题源于成人对儿童的错误方式以及对他们产生的压抑,向成人提出了警示。本书的内容共有30章,好的观点实在很多,我就对我感受比较深的几点阐述一下吧。1、成人应该受到控告—在成人中进行彻底的变革在与儿童相处的过程中,成人会慢慢变得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即使他们能够说服自己这是出于对儿童的爱和自我牺牲,但实际上他们却在无意识中压抑了儿童个性的发展。2、儿童发展的秘密儿童在敏感期拥有一种特殊的内在活力,能够以惊人的方式自然而然的吸收和学习。当儿童的敏感性受到外界的干扰和阻碍时,他们就会产生抑郁或愤怒的情绪。我们不能漠视儿童的心里发展,应该去帮助他们。这种帮助并不在于塑造儿童,在于观察儿童心理发展的外在表现,为儿童的心灵成长提供支持。3、睡眠失调是儿童成长的障碍成人应该努力去了解儿童的需要,这样才能给儿童提供一个适宜的生长环境,满足儿童内在的需求。不要把儿童当做没有生命的个体,不要在他们年幼的时候随心所欲地支配他们,在他们长大以后还要求他们惟命是从。成人必须认识到:在儿童成长中,成人只能起一种次要作用;成人必须尽可能地了解儿童,这样才能给儿童提供适当的帮助。因为儿童比成人弱小的多,要想让儿童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成人就一定要控制自己,学着倾听孩子的心声,并把孩子和倾听孩子的心声当成一项神圣的职责。请把儿童当做人看,而不是成人的附属品,儿童应该是一个完整的个体,在社会在生活的意义上,要做到儿童与成人的平等。4、儿童的教育—“儿童之家”的三条准则儿童只有生活在一个不受约束的环境中,即在一个与他们的年龄相适应的环境中,才能使他们的心理生活自然而然地获得发展,并展现他们内心的秘密。儿童对活动的需要几乎比食物的需要更为强烈。教育所要求的只有一项:通过孩子的内在力量来达到自我的学习。儿童应该得到成人的爱,而不是成人忙于生活所残余的爱。儿童心灵上的许多烙印,都是成人无意间烙下的。5、偏离正轨的儿童(神游、抵触、依附、占有欲、支配欲、自卑感、恐惧、说谎)当游移不定的心灵找不到可以停靠的对象时,就容易被图像和符号所吸引,一旦儿童发生这种心理失调,就会坐立不安、到处乱动等表现。这些孩子看上去活力充沛、难以控制,但他们进行的活动却毫无目的。他们可能刚刚着手做一件事情,但没过一会就将其抛之脑后,又开始干新的事情,因为他们的心思分散到许多不同的事物上,无法集中在某个对象上。对于儿童由于心理失调表现出的这种散漫和不守规矩,成人可能会进行惩罚或者耐心地容忍对待,但实际上,对儿童的这种幻想,我们是持赞成和鼓励的态度的,并把它视为儿童创造性的表现。6、父母的使命父母不是孩子的创造者,只是他们的监护人。父母应真挚地关怀孩子,将保护孩子作为崇高的使命来履行,为了这个使命,父母应该将落到大自然赋予我们的爱孩子的本能上的灰尘洗涤干净,努力去理解这份爱的本质。父母对子女的爱,应该是发自内心的深刻情感的外露,而不应存在有任何私心或懈怠。这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应引起父母的重视,父母也应为了儿童的权利而抗争。通过读阅《童年的秘密》这本书,让我颇受感悟,从中认真反思,自己在教育孩子方便有很多错误的方面。日常生活中运用大人的权力去抑制了孩子的自发性活动,孩子是独立而特殊的存在,他有权接受正规和非正规的教育,以及有权享有促进身体、心理、精神道德、智能的权利。面对孩子的成长,我们应该像蒙台梭利那样,学会观察、学会引导、学会等待,用“有准备的”适宜环境引导孩子的内在生命力,并耐心的等待孩子完成其内在的心理变化,而不是用我们成人自以为是的“对孩子好”去打扰其破茧而出的过程,造成人所皆知的“拔苗助长”的严重后果。特别是在今天我们国家的教育环境下,为了“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孩子除了考试、作业之外还要上各种兴趣班、补习班、家教等等,试问小小的心灵是否能承受呢?

童年的秘密读书心得

童年的秘密读书心得《童年的秘密》全书分为三大部分,介绍了儿童生理、心理各阶段的发展,儿童的教育,爱的智慧,成人与儿童的冲突等等。蒙台梭利从生理学、心理学、社会学和教育学的角度为我们提示了童年的秘密,让我们得以更深刻地了解和理解儿童。在读全书的过程中,有一种情感一直在深深地吸引着我成人对儿童缺乏理解。教育和生活本身的目的就是一个理性的人能够支配自己的行动,使得他的行动不仅仅因为感官的刺激而本能地应用,而是受理性本身的控制。如果一个人无法达到这个目的,他就不能获得理性的人所渴望的那种人物角色的统一。成人无法理解儿童对感兴趣事物的热爱,他们对一切都习以为常,并认为自己了解这些事物。所以他们感到乏味和疲倦,他们对工作不再热爱,开始被动行事,儿童的那种专注、探索、发现和创造也自然随之消失。成人总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教育孩子,根本不管孩子的感受和想法,常常是大人和孩子产生冲突的原因。虽然孩子在年幼时对父母的这些强迫没有反抗能力只能接受,但长期如此对孩子的个性发展有很大的影响。这种冲突所产生的后果几乎会无限扩展,就像一块石子扔进平静的湖面时传出去的波一样。在成人的眼里,孩子热衷于一些琐碎的、毫无用处的事物,他们为此感到不可理喻,他们认为孩子的自由探索行为是很幼稚的,这个过程是很缓慢的,他们企图将一切事情代劳。但对于孩子来说,这些探索是可喜、有趣的,他们从中得到了满足感。比如,孩子会要求自己系鞋带,他们会完全沉迷在这些在大人看来是再简单不过

的工作中,在一遍遍的尝试、重复中探索、发现、兴奋着、愉悦着,但大人们看不下去了,最后穿衣穿鞋等基本生活技能完全由成人代劳。而蒙台梭利很重视儿童的基本生活技能训练,她做了专门用于训练儿童扣扣子、系绳子的工具。《童年的秘密》中还提到新教育的基本目的是发现儿童和解放儿童。试想今天,我们在解读孩子的一百种语言,在创造的幼儿教育中发展孩子的多元智能,在关注孩子的生活世界中努力为孩子创造回归以人为本的生态式教育环境……所做的一切不正是源自于发现儿童的渴望,我们所孜孜追求的不正是真正意义上的幼儿的解放和童年的真义吗?作为教师,我们无疑是深爱着自己的学生的。然而,很多的时候,我们总是在抱怨,我们那样的辛苦那样的劳累那样的甘于清贫那样的不计名利,而学生们面对我们的良苦用心却似乎总是无动于衷。其实,这一切的尴尬都只因我们对学生的爱过于武断、包办与专制。对学生,爱是立场,爱的智慧则是境界。苏霍姆林斯基说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晶莹透亮的露珠是美丽可爱的,却又是十分脆弱的,一不小心露珠滚落,就会破碎,不复存在。学生的心灵,就如同露珠,需要教师和家长加倍呵护。这种保护就是一种教育。以上就是我读《童年的秘密》一书的主要感受。我想每个童年秘密的发现、教育方法的实施、孩子的点滴进步都将成为我今后不断努力、不断前进的动力!读《童年》有感500字《童年的缤纷日记》读后感《童年的秘密》读后感

《童年的秘密》心得体会

《童年的秘密》心得体会 有关《童年的秘密》心得体会 有关《童年的秘密》心得体会1 读了意大利着名教育家和改革家玛利亚·蒙台梭利的《童年的秘密》,觉得这本书真的让我了解了很多,特别是书中讲到我们成人对儿童缺乏理解,在与儿童打交道的过程中,成人会慢慢变得自私自利,或者以自我为中心,只会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看待与孩子有关的一切,这样最终结果只能使他们之间误会越积越多。儿童并不是什么也不懂,有时候成人应该站在儿童的角度看待事情,多欣赏儿童,也要对自己的行为多做自我反省。 书里还提到:我们无论多么热爱自己的孩子,从他一出生,我们就本能的开始对他提防,凭着一种本能的守财欲,我们赶紧保护拥有的每一件东西,即使是毫无价值的破烂。从孩子一出生起,成人的心理就被这样一种思想支配,管住这个孩子,不能让他惹麻烦,看住他。在成人的眼里,孩子热衷于一些琐碎的、毫无用处的事物,他们为此感到不可理喻,他们认为孩子的自由探索行为是很幼稚的,这个过程是很缓慢的,他们企图将一切事情代劳。但对于孩子来说,这些探索是可喜、有趣的,他们从中得到了满足感。比如,孩子会要求自己拧瓶盖、吃饭、穿鞋等,他们会完全沉迷在这些在大人看来是再简单不过的工作中,在一遍遍的尝试、重复中探索、发现、兴奋着、愉悦着,但成人们看不下去了,最后一切事务全部由父母代劳。

儿童成长的步伐需要成人的等待,书中举例:带孩子出去散步的时候,当孩子停下来的时候,大人也应该停下脚步等待孩子,可是,现实生活中,我们大人往往会因为自己不愿等待,不断的催着孩子往前走。有时候对儿童的尊重,我们人还是动物做的好,像小象跟着象群走,走累了,停下来时,大象也会停下来等待。看到这里我想到了曾经看到带着蜗牛去散步的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就是让我们知道,尊重儿童成长步伐。 我觉得成人真的应该承认自己的错误,对儿童的成长我们真的不能再干预太多,有时候成人的“冷眼旁观”,对于儿童未尝不是一种好的选择。 有关《童年的秘密》心得体会2 读了意大利着名教育家和改革家玛利亚·蒙台梭利的《童年的秘密》,觉得这本书真的让我了解了很多,特别是书中讲到我们成人对儿童缺乏理解,在与儿童打交道的过程中,成人会慢慢变得自私自利,或者以自我为中心,只会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看待与孩子有关的一切,这样最终结果只能使他们之间误会越积越多。儿童并不是什么也不懂,有时候成人应该站在儿童的角度看待事情,多欣赏儿童,也要对自己的行为多做自我反省。 书里还提到:我们无论多么热爱自己的孩子,从他一出生,我们就本能的开始对他提防,凭着一种本能的守财欲,我们赶紧保护拥有的每一件东西,即使是毫无价值的破烂。从孩子一出生起,成人的心理就被这样一种思想支配,管住这个孩子,不能让他惹麻烦,看住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