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普查表
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登记表

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登记表摘要:一、人口普查背景及意义1.人口普查的定义和作用2.国际人口普查的发展历程3.中国人口普查的历史沿革二、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登记表的特点1.普查对象和范围2.普查内容和方法3.普查数据处理和分析三、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登记表的具体内容1.人口基本信息2.人口结构与分布3.人口变动情况4.人口质量与素质四、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登记表的意义和价值1.对国家决策和规划的指导作用2.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3.对人口科学研究的支持作用正文:一、人口普查背景及意义人口普查是指对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内的全部人口进行的一次性、全面、系统的调查登记。
人口普查是了解人口基本状况、人口结构、人口分布、人口变动等情况的重要手段,对于国家制定政策、编制规划、监测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国际人口普查始于18世纪,经过近300年的发展,人口普查已成为世界各国广泛采用的一种调查方法。
中国人口普查历史悠久,自1953年开始,我国已进行了多次全国性人口普查。
二、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登记表的特点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登记表是在前两次人口普查的基础上,根据国家发展的需要和实际情况进行的一次全面调查。
其主要特点如下:(1)普查对象和范围:本次普查的对象是我国大陆范围内的全部人口,包括城市和农村、汉族和少数民族等。
普查范围涵盖了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人。
(2)普查内容和方法:普查内容主要包括人口基本信息、人口结构与分布、人口变动情况、人口质量与素质等方面。
普查方法采用全面调查、逐户登记的方式进行,保证了数据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3)普查数据处理和分析:本次普查采用了电子计算机技术处理数据,大大提高了数据处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通过对普查数据的分析,为国家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三、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登记表的具体内容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登记表的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人口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民族、文化程度、职业等基本信息。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普查表填表说明

第一人
人 记 第二人 录
按人填报的项目
第三人
(三)填写单位
• 普查表短表和普查表长表以户为单位填写,每张 表可填写5人,超过5人的户可酌情增加普查表。
• 境外人员普查表,也以户为单位填写,每张境外 人员普查表可填写4人。
• 死亡人口调查表以普查小区为单位填写,每张死 亡人口调查表可填写9人。
(四)填写方式
以后死亡的人仍要登记普查表短表或普查表长表。 • (二)2010年11月1日零时以后发生迁移的人,仍在原住地登记。
• 普查小区内全部人口包括以下两部分人:
➢ 2010年11月1日晚居住在本普查小区内的人(不
管此人户口在哪、中国人还是外国人)
➢ 户口在本普查小区,2010年11月1日晚未居住在本 普查小区内的人(不管离开本小区多长时间)
填写死亡 人口表
2010年 11月1 日零时
本人/户口在本普查小区的人
无论户口 在何处
无论本人 在何处
无论何种身 份、国籍
填写短表、 长表或境 外人员表
•10月31日晚 •住本户
•现有人口
•户口不在
•户口在
•户口在, •10月31日晚 •未住本户
•户籍人口
外籍
现场登记的掌握
• 操作:先问现有人口(普查标准时点居住人口), 再问户籍中外出人口 问清离开户口登记地时间
第一步
全 表 第四步 审 核 !
第三步
• 人记录的填写顺序
– 人记录从上至下顺序填写(第一人、第 二人……)
– 按人填报的项目从左至右顺序填写(R1、 R2……)
• 两个约束条件:
•
1,跳填项
•
2,限填项(年龄、性别)
• 例:高中在校生、大学在校生应填劳动力项目 R17到R23
人口普查登记表范本

人口普查登记表范本近几年,我国每逢10年就会进行一次全国性的人口普查。
这项重要的国家事务不但能够反映人口数量和结构的变化,还可以为制定国家经济、社会政策提供有效依据。
而作为人口普查的基础,每一个公民都需要认真填写人口普查登记表。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介绍人口普查登记表范本的基本要素和填表注意事项,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参与到人口普查工作中来。
一、人口普查登记表的基本要素人口普查登记表是我们国家为了实现全面、准确、详尽的人口普查信息收集而制定的表格。
为了体现科学、严谨、规范的统计要求,人口普查登记表首先要包括以下基本要素:1. 姓名、性别和年龄:这是最基本的人口统计指标,也是判定一个人的年龄阶段、婚姻状况、劳动力等方面情况的基础。
普查员需要仔细核对填表人提供的姓名、性别和年龄信息,确保准确无误,以便后续统计工作的进行。
2. 民族:我国民族众多、分布广泛,因此,在人口普查登记表中特别设置了民族一栏,以便更好地反映民族分布情况。
3. 工作和学习情况:人们在工作和学习上的情况直接关系着国家的经济发展以及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人口普查时,填表人需正确反映自己或家庭成员的工作和学习状况,包括工作岗位、单位名称、学校名称等信息,在统计分析时有利于科学地评估国家劳动力资源和发展状况。
4. 婚姻状况:婚姻对女性的生育和家庭责任、对子女的成长教育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影响。
在人口普查登记表上,婚姻状况是需要填报的一项必备信息。
5. 户口和居住信息:户口和居住信息是判断一个人所在地、行政区划等情况的关键信息。
普查员需要仔细核对填表人提供的户口和居住信息,以便后续处理、核算和统计工作的进行。
二、如何填写人口普查登记表在填写人口普查登记表时,需要掌握以下几个技巧:1. 核实填报人信息的身份证:身份证能准确反映填报人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户口等信息,而且能保证填报信息的准确性。
因此,在填写人口普查登记表时,普查员应首先核实填表人的身份证信息。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表短表填写规范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表短表填写规范 (金盆岭校区居住的学生)请注意:请在填表时,一定在公共部分上方空白处写上寝室长的联系电话,以及寝室所在公寓楼栋及寝室编号。
注:划“○”(如②)表示应按实际情况圈填正确项;“√”表示应按实际情况填写内容的项目;“╳”表示不由个人填写;椭圆表示根据实情圈填其中一项;“0”则表示因无内容,填“0”。
一、公共部分:二、户记录部分(H1-H6):三、人记录部分(R1-R12):第二栏及以下各栏填写的同室学生,圈“9” 第一个填写的学生为户主,圈“0” 每方框一个字,竖填姓名 R3、R4、R5,R10、R11、R12:按实情圈填和填写R6:在校学生均属于居住在本普查小区,故均圈填“1.本普查小区”。
户口迁入学校的学生(大一、研一新生除外),属户口登记地在本居委会,即没有离开户口登记地。
R7圈填“1.”;R8圈填“1.”;R9不填户口未迁入学校的学生(含大一、研一新生),属已离开户口登记地。
原籍户口在长沙市天心区金盆岭派出所,但不在学校内(赤岭路9号或45号)的,R7圈填“2.”;原籍户口在长沙市天心区,但不在金盆岭派出所的,R7圈填“3.”;R8据实圈填“2.”→“9.”,R9圈填“3.”户口未迁入学校的学生(含大一、研一新生),属已离开户口登记地。
原籍户口在外地,即长沙市天心区以外的,包括长沙市“芙、开、雨、岳”4区和“长、望、浏、宁”4县均属“其他县(市、区)”,R7圈填“4.”,并在下栏据实填写户口所在的XX 省(区、市)、XX 地(市)、XXX 县(市、区);R8据实圈填“2.”→“9.”,R9圈填“3.”户口已迁入学校的大一、研一新生,因还未正式统一上户,属“户口待定”。
R7圈填“5.”,并直接跳填R11。
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表填写说明

普查表填写说明一、普查表的种类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表分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短表》《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长表》《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普查表》和《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死亡人口调查表》四种表。
二、标准时点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标准时点为2020年11月1日零时。
普查员在掌握普查标准时点时,应注意以下两点:(一)2020年11月1日零时以后出生的人不登记;2020年11月1日零时以后死亡的人仍要在普查短表中登记。
(二)2020年11月1日零时以后居住地发生变化的人,仍在原居住地登记。
三、普查对象普查对象是指普查标准时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自然人以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但未定居的中国公民,不包括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短期停留的境外人员。
(一)普查短表和普查长表的普查对象具体是指2020年10月31日晚住本普查小区的人,以及户口登记在本普查小区但2020年10月31日晚未住本普查小区的人。
1.2020年10月31日晚住本普查小区的人,无论其户口登记在何处。
2.户口登记在本普查小区,但2020年10月31日晚未住本普查小区的人,无论其外出时间长短、外出原因如何。
(二)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普查表的普查对象具体是指2020年10月31日晚住本普查小区的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
(三)死亡人口调查表的登记对象具体是指2019年11月1日至2020年10月31日期间本普查小区的死亡人口。
四、登记原则人口普查采用按现住地登记的原则,每个人必须在现住地进行登记。
普查对象不在户口登记地居住的,户口登记地要登记相应信息。
人口普查以户为单位进行登记,户分为家庭户和集体户。
集体户以一个住房单元为一户进行普查登记。
为便于理解登记对象,并考虑到普查中可能遇到的特殊情况,普查员在入户登记时可采取以下方式询问住户:应在您家普查登记的人包括:•2020年10月31日晚住在您家里的人。
•经常居住在您家,由于临时出差、探亲、旅游或值夜班等原因,2020年10月31日晚未住在您家的人(视为2020年10月31日晚住在您家)。
全国人口普查表

公 祖 父 媳 婿 孙 子 兄 弟 其 他 户 主 配 偶 子 女 父 母 岳 父 或
5. 6. 7. 8. 9. 0. 1. 2. 3. 4.
公 祖 父 媳 婿 孙 子 兄 弟 其 他 户 主 配 偶 子 女 父 母 岳 父 或
5. 6. 7.
公 祖 父 媳 婿 孙 子
D3.公民身 份证号码
D4.性 别
经 国 人 口 人 口 公
民地 址 :
H1.户别
1. 家庭户
2. 集体户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短表
省(区、市)
市(地、州、盟)
县(市、区、旗)
H2.本户应登记人数
1.
2020年10月31日晚居住本户的人数
(
)人
2. 户口在本户,2020年10月31日晚未住本户 男
的人数(
)人
乡(镇、街道)
普查区
本户2019年11月1日至2020年10月31日期间
3周岁及以上的人填报
15周岁及以 上的人填报
D10.离开户口登记地时 间
D11.受教育程度
0. 1. 2. 3. 4. 5. 6. 7. 8. 9.
工 作 学 习 随 同 拆 迁 寄/ 挂 婚 姻 照 料 为 子 养 老 其/ 他
1. 2. 3. 4. 5. 6. 7. 8. 9.
未 上 学 前 小 学 初 中 高 中 大 学 大 学 硕 士 博 士
未 上 学 前 小 学 初 中 高 中 大 学 大 学 硕 士 博 士
1. 是 2. 否
1. 2. 3. 4. 5. 6. 7. 8. 9.
没 有 不 满 半 年 一 年 二 年 三 年 四 年 五 年 十 年
0. 1. 2. 3. 4. 5. 6. 7. 8.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表长表

1.务工经商 2.工作调动 3.学习培训 4.随迁家属 5.投亲靠友 6.拆迁搬家 7.寄挂户口 8.婚姻嫁娶 9.其他
1.乡
2.镇的 居委会
3.镇的 村委会
4.街道
1.农业 2.非农业
1.本县市区 2.本省其他县 市区 3.省外:—
月
R9.离开户口 R10.户口 R11.户口 登记地原因 登记地类型 性质
5 周岁及 以上的人填报
R12.出生地 R13.五年前常住地
1.务工经商 2.工作调动 3.学习培训 4.随迁家属 5.投亲靠友 6.拆迁搬家 7.寄挂户口 8.婚姻嫁娶 9.其他
1.乡
2.镇的 居委会
3.镇的 村委会
4.街道
2.否
4.高中
5.大学专科
6.大学本科
7.研究生
1.在校 2.毕业 3.肄业 4.辍学 5.其他
10 月 25-31 日是否为取得 收入而工作了一小时以 上 1.是,上周工作时间—
单位详细名称:
本人从事的具体 工作:
→R23
小时 2.在职休假、学习,临时停 工或季节性歇业 3.未做任何工作 →R20
人都填报
R7.户口登记地
1.本村(居)委会 2.本乡(镇、街道)其他村(居)委会 3.本县(市、区)其他乡(镇、街道) 4.其他县(市、区),请填写下面地址 5.户口待定→R12
族 省(区、市)
市(地)
0.户主 1.配偶 2.子女 3.父母 4.岳父母
或公婆 5.祖父母 6.媳婿 7.孙子女 8.兄弟姐妹 9.其他
族
县(市、区) 1.本村(居)委会 2.本乡(镇、街道)其他村(居)委会 3.本县(市、区)其他乡(镇、街道) 4.其他县(市、区),请填写下面地址 5.户口待定→R12
全国人口普查表短表

县(市、区)
乡(镇、街道) 街道)
普查区
普查小区
建筑物编号
H3.本 户 应 登 记 人 数
H4.2009年11月1日-2010年10月31日 2009年11月 2010年10月31日 出生人口 死亡人口
H5.本户住房建筑面积
H6.本户住房间数
(不包括厨房、过道、厅)
1. 家庭户 2010年10月31日晚居住本 户口在本户,2010年10月31日晚未 男 女 住本户的人数: 2. 集体户 户的人数: 人 ____ 号 人 人
R6.民族
R8.户口登记地
出生于: ______年 ______月
1. 本普查小区 2. 本乡(镇、街道) 其他普查小区 2.非农业 3. 本县(市、区) 其他乡(镇、街道) 3.户口 4. 其他县(市、区) 待定→R12 ____省(区、市) 市(地) 县(市、区)
0. 务工经商 1. 工作调动 2. 学习培训 3. 随迁家属 4. 投亲靠友 5. 出差 6. 拆迁搬家 7. 寄挂户口 8. 婚姻嫁娶 9. 其他
0. 务工经商 1. 工作调动 2. 学习培训 3. 随迁家属 4. 投亲靠友 5. 出差 6. 拆迁搬家 7. 寄挂户口 8. 婚姻嫁娶 9. 其他
1. 是 2. 否
1.未上过学 2.小学 3. 初中 4. 高中 5. 大学专科 6. 大学本科 7. 研究生
户编号:
本户共_____张
1. 本普查小区 2. 本乡(镇、街道) 其他普查小区 3. 本县(市、区) 其他乡(镇、街道) 4. 其他县(市、区) ____省(区、市) _____市(地) _____县(市、区) 5.港澳台或国外
1. 没有离开户口 登记地→R12 2. 半年以下 3. 半年至一年 4. 一年至二年 5. 二年至三年 6. 三年至四年 7. 四年至五年 8. 五年至六年 9. 六年以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户口在何地 离开户籍地多久 手机号码
31日是否入住
寝室 318 319 320 321 322 323 325 327 328 329 330
姓名 常守印 康玉杰 常威威 邓武周 张大伟 李慧 张德祥 陈达 张乾辉 徐晨 孙炳武 易细根 吴忠邯 张传志 程坤露 钟正浩 黄德寿 董双银 张红民 郭瑜珍 林桂嫩 林宏伟 黄修一 刘国平 魏旺 魏国薄 秦平山 王亮 毛榜强 王合强 付朝斌 党保忠 魏乾阳 赵国强
寝室 303 305 306 307 308 309 310 311 312 313 315 316 317
姓名 陆庆 赵汉虎 罗济华 钟峰景 郭微 邓传勇 常怡山 杜国军 孙以周 詹朝荣 朱光灿 汪荣生 廖书甫 朱杰 唐中华 王抗 彭本贵 汪锦 汪景波 纪亮亮 李鹏伟 徐超 陈爱灵 王国明 李康念 黄礼彬 席祥 危小平 潘孝余 董宇科 范仕飞 刘锡焜 王雄建 徐广涛 李先华 张猛俊 汪纪文
户口是否在老家 离户籍地多久
手机号码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1日是否入住
寝室 507-1 507-2
508-1
508-2
510-1 512-1
姓名 盛跃良 张来 李余 刘中涛 汤树达 邓光亮 赵智 沈健 王雄杰
户口何地 离开户籍地多久 手机号码 31日是否入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