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密度电阻率法物探技术及其应用

合集下载

高密度电阻率法应用(含举例、图解)

高密度电阻率法应用(含举例、图解)

高密度电阻率法在岩溶探测上的应用[摘要]简要介绍了高密度电阻率法的基本原理,详细分析了一个探测实例,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说明了利用高密度电阻率法进行岩溶探测是一种有效的探测手段。

[关键词]高密度电阻率法装置岩溶0 引言衢州一窑上高速公路某段为挖方段路基,挖方高度为6—8m,该路段路基部分开挖至路基设计标高时,显露出直径大小不一的孔洞7个,人工插入钢钎发现孔洞深浅不一,伴有涌水现象,洞口有扩大趋势。

为了查清地下孔洞的分布范围,为进一步的治理提供依据,决定利用地球物理勘查方法进行探测,接受委托后,笔者随即对工区进行了早期调研,根据委托方提供的钻孔资料及野外踏勘,场地的地层自上而下有:亚粘土、卵石含亚粘土、碳质泥岩、灰岩等。

表1为该区各地层岩石的电阻率,由表可以看出,这些岩石的电阻率差异是明显的,适合进行电法勘查工作。

灰岩区内的不良地质现象主要是土洞和溶洞、溶蚀带,从地质资料可知,土洞是发育在覆盖土层中,要么是空的,要么充填很松散的土、电阻率偏高,而土层的电阻率又普遍偏低,因此,土洞在等值线剖面中的反映是仅次于土层中的高阻异常;溶洞位于基岩面以下,由溶蚀带逐渐溶蚀形成的,多充填有水土,从而电阻率偏低,由于完整灰岩的电阻率普遍偏高,因此在灰岩面下明显的封闭或半封闭低阻异常基本上是有充填溶洞的反映,不能封闭的带状低阻异常则是溶蚀带的反映,由于土洞、溶洞发育的位置、形状、大小都难有规律可循,根据委托方的勘查要求以及工区的地质地球物理前提,确定了利用高密度电法进行孔洞勘查。

高密度电法获取信息量大,分辨率高,在岩溶地区地下岩溶分布空间定位中有许多成功的例子。

1 高密度电阻率法概述高密度电阻率法是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一种电法勘探新技术,它在工程勘察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基本原理与传统的电阻率法完全相同,所不同的是高密度电法在观测中设置了较高密度的测点,现场测量时,只需将全部电极布置在一定间隔的测点上,然后进行观测。

高密度电阻率法在隧道勘察中的应用

高密度电阻率法在隧道勘察中的应用

高密度电阻率法在隧道勘察中的应用
高密度电阻率法是一种地球物理探测方法,通过测量地下电阻率分布来获取地下岩土体的结构和性质信息。

在隧道勘察中,高密度电阻率法可用于以下应用:
1. 地质勘察:通过测量地下电阻率来获取地下岩土体的分层结构,了解地质构造、岩性变化和地下水位等信息,为隧道设计提供地质背景资料。

2. 地下水勘察:高密度电阻率法能够检测到地下水的存在和分布,并确定地下水位的深度和流动方向,为隧道施工和排水设计提供依据。

3. 地下空洞勘察:高密度电阻率法可以检测到地下空洞和岩溶洞穴等不稳定地质体,帮助确定隧道施工中可能遇到的风险区域,采取相应的支护措施。

4. 含水层勘察:通过高密度电阻率法可以判断含水层的存在、厚度和含水性质,提供隧道施工和排水设计所需的含水层参数。

5. 工程施工监测:在隧道施工过程中,高密度电阻率法可用于监测地下水位和岩土体的变化,及时发现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和安全隐患。

总之,高密度电阻率法在隧道勘察中可以提供关于地质构造、岩土性质、地下水位和地下空洞等信息,为隧道的设计、施工和安全管理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工程物探-高密度电阻率法

工程物探-高密度电阻率法
高密度电阻率法勘探系统结构示意图
二、高密度电阻率法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方法
高密度电阻率法可以实现数据的快速采集和 微机处理,从而改变了电阻率法勘探传统的 工作模式,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减轻了 劳动强度,使电法勘探的智能化程度大大的 向前迈进了一步。
高密度电阻率法
一、高密度电阻率法的特点、应用范围 二、高密度电阻率法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方法 三、高密度电阻率法的工作流程 四、数据处理与解释
-AB/2(m)
1110 -5 -1 0 -1 5 -2 0 -2 5 -3 0 -3 5 -4 0 -4 5
1120
1130
1140
1150
1160
1170
1180
1190
1200
1210
1220
(a)原 始 视 电 阻 率 数 据 等 值 线 图
5 0 -5 -1 0 -1 5 -2 0 -2 5 -3 0 -3 5 -4 0 -4 5
-100
50
100
150
200
250
0
-50
50
100
150
200
250
(3)模型三:温纳装置
视电阻率断面
-AB/2(m)
-10 -20 -30 -40
20
40
60
80
100
电阻率反演断面
-5
-15
-25
20
40
60
80
100
Depth(m)
(4)实例一:施伦贝尔装置(岩溶勘查)
在730号点经钻孔验证: 0-9.8m为粘土; 9.8-15.2m为白云质灰岩; 15.2-18.6m为含砾粘土, 18.6-72.8m为白云质灰岩, 其中67.3-73.6m为溶洞。

高密度电阻率法及其在工程勘查中的应用

高密度电阻率法及其在工程勘查中的应用

高密度电阻率法及其在工程勘查中的应用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高密度电阻率法的发展、基本工作原理、野外工作方法和室内资料处理方法,以实例说明高密度电阻率法在工程勘查的工作应用,阐明充分研究工作区地质及地球物理条件,恰当选用物探方法,合理进行工作部署,从而取得良好的勘查效果的工作思路。

关键词:高密度电阻率法;电阻率;温纳装置;偶极装置;RES2DINV二维高密度电法反演软件1 高密度电阻率法的概述高密度电阻率法又称为电阻率影像法。

该方法实际上是一种阵列勘探方法,野外测量时只需将全部电极(几十至上百根)置于测点上,然后利用程控电极转换开关和微机工程电测仪便可实现数据的快速和自动采集,当将测量结果送入微机后,还可对数据进行处理并给出关于地电断面分布的各种图示结果。

高密度电法的基本设计思想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就由英国的地球物理工作者提出了。

英国学者所设计的电测深偏置系统实际上就是高密度电法的最初模式。

八十年代中期,日本地质计测株式会社曾借助电极转换板实现了野外高密度电阻率法的数据采集,只是由于整体设计的不完善性,这套设备没有充分发挥高密度电阻率法的优越性。

八十年代后期,我国地矿部系统率先开展了高密度电阻率法及其应用技术研究,从理论与实际结合的角度,进一步探讨并完善了方法理论及有关技术问题、研制成了几种类型的仪器。

近年来该方法先后在重大场地的工程地质调查、坝基及桥墩选址、采空区及地裂缝探测等众多工程勘察领域取得了明显的地质效果和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2 工作原理与仪器简介2.1 高密度电阻法的基本工作原理高密度电阻率法的基本工作原理与常规电阻率法大体相同,是以地壳中不同岩(矿)石的电阻率差异为基础,通过观测和研究人工电场的分布规律和特点,实现解决各类地质问题的一种电法勘探方法。

将直流电送入地下,在地下即可建立起人工电场。

如果在电场控制的范围内存在不同的导电岩(矿)石时,它们就会影响正常电场的分布,使正常电场产生畸变。

高密度电阻率法在铁路勘探中的应用

高密度电阻率法在铁路勘探中的应用

高密度电阻率法在铁路勘探中的应用摘要:简要介绍了高密度电阻率法的基本原理,列举探测效果较好的工程实例,通过对探测成果的物探解析,很好的完成了铁路勘察中的各项物探任务,说明了高密度电阻率法在铁路勘探中是一种有效的探测手段。

关键词:高密度电阻率法;物探解析;铁路勘探0 引言随着近些年铁路建设的高速发展,工程物探在铁路勘察中的应用越来越多,高密度电阻率法作为一种阵列式电阻率勘探方法,因其方便、高效、数据密度大、勘探能力强等优点,在铁路勘察中应用广泛,并取得了较好的探测效果。

1 高密度电阻率法概述高密度电阻率法是日本地质计测株式会社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首先提出的,并通过手动转换实现了野外数据采集(董浩斌和王传雷,2003)。

随着近几十年来电法勘探新技术的发展,高密度电阻率法在铁路勘察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其原理与传统电法完全相同,差别在于高密度电阻率法在野外观测中设置了较高密度的测点,测量时,只需将全部电极布置在固定间距的测点上,进行现场观测。

在设计和技术实施上,高密度电测系统采用先进的自动控制理论和大规模集成电路,一次性布置较多数量的电极,而且电极之间可通过多路电极转换器自由组合,这样就可以在一次观测中提取多个剖面的地电信息,使电法勘探能像地震勘探—样使用覆盖式的测量方式(邓居智和刘庆成,2003)。

与常规电法相比,高密度电法具有以下优点(王兴泰,1996):(1)电极布设一次性完成,减少了因电极设置引起的干扰和由此带来的测量误差;(2)能有效地进行多种电极排列方式的测量,从而可以获得较丰富的关于地电结构状态的地质信息;(3)数据的采集和收录全部实现了自动化(或半自动化),不仅采集速度快,而且避免了由于人工操作导致的误差和错误;(4)可以实现资料的现场实时处理和脱机处理,根据需要自动绘制和打印各种成果图件,大大提高了电阻率法的智能化程度;(5)与传统电法相比,具有成本低、效率高、信息丰富、解析方便等优点。

高密度电阻率法物探技术及其应用

高密度电阻率法物探技术及其应用

高密度电阻率法物探技术及其应用作者:邱信强来源:《地球》2014年第01期[摘要]高密度电阻率法作为物探方法中的一种应用最为广泛的勘探方法,在特殊地质的勘探和工程勘查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我国地勘队伍在解决相应地质问题时带来许多便利之处。

本文主要通过对高密度电阻率法工作原理的研究,结合二维成像技术和正反演技术在工程中的运用,提出了一些针对不同环境下勘测时的注意事项。

[关键词]高密度电阻率法二维成像技术正反演技术[中图分类号] P631.3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4)-1-90-20引言高密度电阻率法基本工作原理与传统的电法勘探是相同的,主要是根据岩石、矿石以及不同地层、不同地质体等导电性的差异,通过地面的测定,研究人工或天然电场的分布特点和变化规律来推断地下电阻率分布,从而准确的推断出不同地质体的分布状况。

高密度电阻率法凭借其测试简便、效果好、成本低、效率高等优点在勘探工程中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

高密度电阻率法是一种快捷的地质勘探方法,其工作的范畴属于直流电阻率,其采用高密度的布点进行二维电断面测量,采集的数据量大、全面、准确、观测的精度高,在我国的工程地质与水文勘探中运用非常的广泛。

但是也存在许多的不足之处,例如在进行野外勘探时数据处理不够精准、正反演成像技术在进行图像分析时存在误差、二维成像技术的反演问题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勘测人员在理论与实际工程相结合的基础上进行研究,找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将高密度电阻率法应用更加的广泛。

1高密度电阻率法的工作原理高密度电阻率法的工作范畴包括数据的采集与数据的处理,与常规的电阻率法工作原理相同,主要是以地下介质之间的导电性的差异为基础,通过A、B两个电极向地下传递电流,然后在M、N电极之间测得电位差△V,从而求得该记录点的视电阻率值Qs=K△V/I。

在进行现场的勘测时,只需要将全部的电极合理的安放在一定距离的测点上,然后将多芯电缆连接到由单片机控制多路电极自动转换开关,这样机器就能够根据自身的需求进行电极与测点之间的自动转换。

采空区探测高密度电阻率法的应用

采空区探测高密度电阻率法的应用

采空区探测高密度电阻率法的应用采空区探测是矿山工作中不可缺少的手段之一,它通常利用地球物理现象作为探测手段,如重力法、磁法、电法、声波法等。

其中电法是一种非常常用的采空区探测手段,特别是高密度电阻率法。

高密度电阻率法是利用电流在不同密度介质中的流动情况进行探测的方法。

在采空区探测中,矿山地质通常具有高密度电阻率,因此利用高密度电阻率法可以有效地探测到采空区存在的情况。

在高密度电阻率法中,通常使用四电极法进行探测。

这种方法是利用四个电极分别放置在测区四个不同位置(通常分别称为A、B、M、N电极),通过电流在这些电极间的流动来探测矿山地下采空区的情况。

具体操作过程中,将两个电极放置在地表面,另外两个电极则放置在较深的地下。

接通电源后,电流将流动到测区,并在输出端测量电位差。

从电位差的数据可以推断出测区与地面之间的电阻率,从而推断出测区的地质情况。

高密度电阻率法的优点在于它可以探测到非常深的地下情况,特别是难以到达的矿山采空区。

同时,它的探测结果精度高、可靠性也很强,在矿山地质研究、资源评估、工程评价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局限性。

例如,地面条件和气候情况都会影响探测的结果,同时,仪器的准确性和使用方法也非常重要。

因此在进行高密度电阻率法探测前,需要对场地的选址和探测目标进行充分的调研和分析,以确保探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总之,高密度电阻率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采空区探测手段,它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种矿山地质研究和矿产资源评估工作中。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仪器的准确性和使用方法等一系列因素,以提高探测数据的精度和可靠性。

工程物探-高密度电阻率法

工程物探-高密度电阻率法
测量信号用电极转换开关送入微机工程电测仪,并将测量 结果依次存人随机存储器。将数据回放并送人微机便可按 给定程序对原始资料进行处理。
二、高密度电阻率法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方法
高密度电阻率法勘探系统结构示意图
二、高密度电阻率法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方法
高密度电阻率法可以实现数据的快速采集和 微机处理,从而改变了电阻率法勘探传统的 工作模式,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减轻了 劳动强度,使电法勘探的智能化程度大大的 向前迈进了一步。
(c)非均匀初始模型的反演结果
(5)实例二:二极装置(古城墙勘查)
-AB/2
-5
视电阻率断面 -10
-15
5 0
10
15
20
25
30
35
40
-5
反演断面 -10
Depth(m)
-15
5
10
15
20
25
30
35
(6)实例三(矿产勘查) 实测视电阻率断面
-50
-100
-150
-200
50
100
150
正演:已知地下介质物性参数的空间分布信 息,获取与物性参数有关的数据,这个数 学或物理实现过程,就被成为正演。
反演:根据获取与物性参数有关的数据,反 推地下介质物性参数的空间分布信息,这 个数学或物理实现过程,就被成为反演。
Depth(m)
1、正演——有限元法
-10 -20 -30
(a)正演模型 10m
数据处理阶段 成果应用阶段
三、高密度电阻率法的工作流程
2、排列的合理设计
电极的排列长度和点距的大小直接影响着高密度电法对地下目标 物的勘探能力。 1> 点距越小对目标体的探测精度相对越高, 2> 但是如果电极数不变,随着点距的减小,排列长度也相应减小, 从而也减小了探测深度,影响了对埋深较大的异常体的探测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密度电阻率法物探技术及其应用
[摘要]高密度电阻率法作为物探方法中的一种应用最为广泛的勘探方法,在特殊地质的勘探和工程勘查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我国地勘队伍在解决相应地质问题时带来许多便利之处。

本文主要通过对高密度电阻率法工作原理的研究,结合二维成像技术和正反演技术在工程中的运用,提出了一些针对不同环境下勘测时的注意事项。

[关键词]高密度电阻率法二维成像技术正反演技术
0引言
高密度电阻率法基本工作原理与传统的电法勘探是相同的,主要是根据岩石、矿石以及不同地层、不同地质体等导电性的差异,通过地面的测定,研究人工或天然电场的分布特点和变化规律来推断地下电阻率分布,从而准确的推断出不同地质体的分布状况。

高密度电阻率法凭借其测试简便、效果好、成本低、效率高等优点在勘探工程中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

高密度电阻率法是一种快捷的地质勘探方法,其工作的范畴属于直流电阻率,其采用高密度的布点进行二维电断面测量,采集的数据量大、全面、准确、观测的精度高,在我国的工程地质与水文勘探中运用非常的广泛。

但是也存在许多的不足之处,例如在进行野外勘探时数据处理不够精准、正反演成像技术在进行图像分析时存在误差、二维成像技术的反演问题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勘测人员在理论与实际工程相结合的基础上进行研究,找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将高密度电阻率法应用更加的广泛。

1高密度电阻率法的工作原理
高密度电阻率法的工作范畴包括数据的采集与数据的处理,与常规的电阻率法工作原理相同,主要是以地下介质之间的导电性的差异为基础,通过A、B两个电极向地下传递电流,然后在M、N电极之间测得电位差△V,从而求得该记录点的视电阻率值Qs=K△V/I。

在进行现场的勘测时,只需要将全部的电极合理的安放在一定距离的测点上,然后将多芯电缆连接到由单片机控制多路电极自动转换开关,这样机器就能够根据自身的需求进行电极与测点之间的自动转换。

测量的数据通过电极转换开关传输到微机工程电测仪,根据实测的电阻率剖面数据,通过专业的计算机软件进行反演数据处理,就可以获得地层电阻率的分布状况,从而推断出地层结构的分布状况[1]。

2高密度电阻率法的工作方法与数据处理
2.1高密度电阻率法的工作方法
针对不同的使用环境,我们要采取不同的观测方法,高密度电阻率法的工作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二极法是采集剖面数据的主要方法,主要是通过将一个供电电极与测量装置放在假定无穷远处,然后对其中的某一电极供电与其它电极之间形成电位差,从而形成二维电阻率断面图。

第二:三电位电极系主要是将温纳四极、偶极、及微分按照一定的工作顺序将其连接在一起对于测量远电极的电位差时非常的方便。

第三:三极装置对于测量异常体的分辨能力与剖面拼接点特性具有较强的使用价值[2]。

2.2数据的采集与处理
高密度电阻率法的数据采集系统由主机、多路电极转换器及电极系三部分组成,主机主要通过通讯电缆和供电电缆向电极供电、接收和存储信息,然后再通过数据处理软件进行数据的处理。

高密度电阻率法的数据处理包括修饰性数据处理与实质性数据处理,修饰性数据处理是实质性数据处理的前提。

由于受到地质条件、电阻率、地质噪音等因素的影响,数据的采集经常会出现较大的误差,为了得到更加真实的数据,往往要对这些数据进行初级的处理。

在进行初级数据处理时主要包括无穷远电极校正、去除突变点、数据拼接与转换、数据滑动平均等处理。

实质性数据处理主要包括地形改正、比值处理、畸变值处理、二维反演等。

最后在计算机平面上形成二维图像呈现出来[1]。

3二维成像技术的应用
在二维成像技术中,正演是反演的基础,反演技术是实现高密渡电阻率法层析成像的前提。

采用高密度法进行地质勘探,实质上就是将正、反演技术进行进一步的推广,特别是反演问题,在实际勘探工程中经常会出现许多问题。

3.1正、反演技术应用探讨
我们将地球给定的模型和初始边界作为求解地球物理场的问题成为正演问题,反演问题是地球物理中最核心、最普遍的问题。

其工作的原理是根据地面上的观测信号推测地球内部与信号有关部位的物理状态。

因此,求解方法和对所求解的评价成为地球物理反演的主要研究对象。

由于正演是反演的基础,加上地球物理场的复杂性,我们在进行计算时只有少部分规则的模型才有具体的解析表达式,才能够求出准确的数据,但是,我们勘测的实际工程其模型都是不规则的,很难求出准确的数据。

目前,对于反演问题的求解主要有有限差分法、有限单元法、积分方程法和边界单元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的勘测技术人员在反演求解中求出了电阻率层析成像的新方法,解决了在没有线性模型条件下进行反演的技术问题,使得我们的反演技术更加的全面化、智能化。

此外三维电阻率反演技术也有了很大的发展[2]。

3.2层析成像技术
层析成像技术主要是针对勘察对象从各个方向进行内部投影数据的采集,用其反映目标体内部的物性值分布,作为断面再构成图像的一种技术,这一技术首先在医学界有了有了较为广泛的应用。

但是,随着P.博伊斯发表了地球物理层析成像开拓性工作方面的文章。

他们利用地震波的传播时间来探测钻孔之间的主要构造界面,为这一技术在勘探界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层析成像技术主要是利用勘测设备在勘探区域的各个方向通过直流电场来研究地下介质电阻率分布,然后通过电阻率的分布来判断地质结构。

由于地质构造的不同,一次电流在介质中的分布会发生变化,从而产生电位差。

计算机处理系统将测到的电位差转换为电阻率,由于我们采用的是多方位的数据采集,因此,我们能从多方位观测到投影图像,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电阻率图像[3]。

4高密度电阻率法野外勘测研究
利用高密度电阻率法在进行野外的勘测时,数据的采集与处理是十分重要的,但由于外界环境的影响以及我们在进行勘测时受到各种客观因素的制约,我们得到的数据经常会出现较大的误差,因此,我们在进行野外的勘测时,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并且采用正确的测量方法。

4.1准备工作
由于环境的不同,我们所勘测的对象也是不同的,在勘测之前,我们要针对勘测对象的分布形态和物理性质收集相关的资料,然后确定观测装置与电极间距,由于地质结构的不同,我们要选用与之相适应的勘测仪器来进行数据采集,这样能够使我们的勘测数据更加的准确、有效。

4.2测量阶段
在进行测量时,要先检查接地电阻,在接地电阻检测过程中,如发现接地电阻全部为零,表明电极短路;如发现电阻值固定不变,原因是电极转换开关上的MN 与主机上的MN 接线柱接反,在确保电阻准确无误之后再进行勘测。

4.3数据的采集
在进行数据的采集,通过会有十~几百毫安的电流从地层中流过,这些电流是非常危险的,因此,在进行勘测时要远离勘测地点,必要时要有专人进行看护或者设置一些警示标志。

数据采集过程应尽量避免和一些爆破作业、电力作业等同时进行[4]。

5结语
高密度电阻率法作为一种方便、实用的层析成像技术已经应用于我国的各个
行业,例如矿区的勘探、地下管道的探查、物探找水等工程。

但是,我们的技术人员还要不断的创新,通过在各种工程环境中的应用,不断的总结经验,改进这一技术的不足之处,使其能够在更加复杂的地质环境中进行勘测,数据更加的准确。

参考文献
[1]王兴泰等.二维电阻率图像重建的一种新方法[J].物探与化探.1995.
[2]杨文采.地球物理反演的理论与方法[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6.
[3]刘蕾.高密度电阻率法反演成像及其应用[D].成都理工大学,2003.(03):66-70.
[4]王兴泰,李小琴.电阻率图像重建的佐迪(Zohdy)反演及其应用效果[J].物探与化探,1996,(03):228~23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