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高强度螺栓检验要求
高强螺栓检测的相关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钢结构用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大六角螺母、垫圈技术条件》GB/T 1231—20061.本标准规定了钢结构用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大六角螺母、垫圈及连接副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及包装。
本标准适用于铁路和公路桥梁、锅炉钢结构、工业厂房、高层民用建筑、塔桅结构、起重机械及其他钢结构摩擦型高强度螺栓连接4.4 连接副扭矩系数试验4.4.1 连接副的扭矩系数试验在轴力计上进行,每一连接副只能试验一次,不得重复使用。
扭矩系数计算公式如下:TKP d式中:K一扭矩系数;T——施拧扭矩(峰值),单位为牛米(N·m);P——螺栓预拉力(峰值),单位为千牛(kN);d——螺栓的螺纹公称直径,单位为毫米(mm)。
4.4.2 施拧扭矩T是施加于螺母上的扭矩,其误差不得大于测试扭矩值的2%。
使用的扭矩扳手准确度级别应不低于JJG 707—2003中规定的2级。
4.4.3 螺栓预拉力P用轴力计测定,其误差不得大于测定螺栓预拉力的2%。
轴力计的最小示值应在1 kN以下。
4.4.4 进行连接副扭矩系数试验时,螺栓预拉力值P应控制在表8所规定的范围内,超出该范围者,所测得扭矩系数无效。
发生转动,否则试验无效。
4.4.6 进行连接副扭矩系数试验时,应同时记录环境温度。
试验所用的机具、仪表及连接副均应放置在该环境内至少2 h以上。
5 检验规则5.1 出厂检验按批进行。
同一性能等级、材料、炉号、螺纹规格、长度(当螺栓长度≤100 mm 时,长度相差≤15 mm;螺栓长度>100mm时,长度相差≤20 mm,可视为同一长度)、机械加工、热处理工艺、表面处理工艺的螺栓为同批;同一性能等级、材料、炉号、螺纹规格、机械加工、热处理工艺、表面处理工艺的螺母为同批;同一性能等级、材料、炉号、规格、机械加工、热处理工艺、表面处理工艺的垫圈为同批。
分别由同批螺栓、螺母、垫圈组成的连接副为同批连接副。
各类高强度螺栓的相应规范与验收方法

各类高强度螺栓的相应规范与验收方法一、主控项目内容:1、钢结构制作和安装单位应按《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按规定分别进行高强度螺栓连接摩擦面的抗滑移系数试验和复验,现场处理的构件摩擦面应单独进行摩擦面抗滑移系数试验,其结果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查数量:见《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检验方法:检查摩擦面抗滑移系数试验报告和复验报告。
2、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连接副终拧完成1h后、48h内应进行终拧扭矩检查,检查结果应符合《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规定。
检查数量:按节点数抽查10%,且不应少于10个;每个被抽查节点按螺栓数抽查10%,且不应少于两个。
检验方法:按《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规定。
3、扭剪型高强度螺栓连接副终拧后,除因构造原因无法使用专用扳手终拧掉梅花头之外,未在终拧中拧掉梅花头的螺栓数不应大于该节点螺栓数的5%。
对所有梅花头未拧掉的扭剪型高强度螺栓连接副应采用扭矩法或转角法进行终拧并作标记,且按第二条的规定进行终拧扭矩检查。
检查数量:按节点数抽查10%,但不应少于10个节点,被抽查节点中梅花头未拧掉的扭剪型高强度螺栓连接副全数进行终拧扭矩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及按《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规定。
二、一般项目:1、高强度螺栓连接副的施拧顺序和初拧、复拧扭矩应符合设计要求和国家现行行业标准《钢结构高强度螺栓连接技术规程》的规定。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资料。
检验方法:检查扭矩扳手标定记录和螺栓施工记录。
2、高强度螺栓连接副终拧后,螺栓螺纹外露应为2~3扣,其中允许有10%的螺栓螺纹外露1扣或4扣。
检查数量:按节点数抽查5%,且不应少于10个。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3、高强度螺栓连接摩擦面应保持干燥、整洁,不应有飞边、毛刺、焊接飞溅物、焊疤、氧化铁皮、污垢等,除设计要求外摩擦面不应涂漆。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4、高强度螺栓应自由穿入螺栓孔。
高强度螺栓孔不应采用气割扩孔,扩孔数量应征得设计同意,扩孔后的孔径不应超过1.2d(d为螺栓直径)。
高强度螺栓连接终拧质量实体检验要求

项目
施拧方法
检验方法
抽查数量
大六角头高强度螺栓连接节
点
扭矩法施
工
(1)用小锤(约0.3kg)敲击螺母对高强度螺栓进行普查是否有漏拧。
(2)检查时先在螺杆端面利螺母上划一直线,然后将螺母拧松30。后,再用扭矩扳手重新拧紧,使两线重合,测得此时的扭矩应符合《钢结构高强度螺栓连接技术规程》JGJ82的要求,误差在±10%者为合格。
按节点数抽查3%,且应不少于10个节点;对于每个被抽查的节点应按螺栓数抽查10%,且不少于2个螺栓。
转角法施
工
(1)普查初拧后在螺母与相对位置所画的终拧起始线和终止线之间所夹的角度应达到规定值;
(2)在螺杆端面(或是垫圈)和螺母相对位置画线,然后全部卸松螺母,再按规定的初拧扭矩和终拧角度重新拧紧螺栓,测量终止线与原终止线画线间的夹角,应符合《钢结构高强度螺栓连接技术规程》JGJ82的要求,误差在±30。者为合格。
扭剪型高强度螺栓连接节点
扭剪型专
用紧固扳
手
扭剪型扭剪型高强度螺栓按大六角头高强度螺栓规定进行终拧质量检查。
高强度螺栓检验标准

高强度螺栓检验标准高强度螺栓是工程结构中常用的连接元件,其质量和性能直接关系到工程结构的安全可靠性。
为了保证高强度螺栓的质量,需要进行严格的检验,以确保其符合相关的标准和要求。
本文将介绍高强度螺栓的检验标准,以供参考。
一、外观检验。
1. 螺栓表面不得有裂纹、砂眼、气孔等缺陷;2. 螺纹应清晰、完整,无明显的划痕和变形;3. 螺栓的外观应平整,无明显的变形和划伤。
二、尺寸检验。
1. 螺栓的直径和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允许的公差范围内;2. 螺栓的螺纹尺寸应符合相关标准规定,螺距、螺纹高度等均需满足要求;3. 螺栓的螺纹长度和螺母的螺纹长度应符合配合要求,确保连接的牢固性。
三、力学性能检验。
1. 螺栓的拉伸强度和屈服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需进行拉伸试验和屈服试验;2. 螺栓的弯曲强度和扭转强度也需要进行相应的试验,确保其满足使用要求;3. 螺栓的硬度应符合相关标准规定,需进行硬度测试,确保其硬度值在允许范围内。
四、化学成分检验。
1. 螺栓的材料应符合相关标准规定的化学成分要求,需进行化学成分分析;2. 合金元素的含量应在允许范围内,确保螺栓的材料质量;3. 金相组织检验也是必不可少的,以验证螺栓材料的组织结构是否符合要求。
五、表面处理检验。
1. 螺栓的表面处理应符合设计要求,如镀锌、磷化等,需进行厚度和附着力的检验;2. 表面处理层不得有脱落、气泡、氧化等缺陷;3. 表面处理层的耐腐蚀性也需要进行相应的试验,确保其在不同环境下的耐蚀性能。
六、包装和标识检验。
1. 螺栓的包装应符合相关标准规定,保护螺栓不受损;2. 包装上的标识应清晰、完整,标注了螺栓的型号、规格、材料、数量等信息;3. 包装和标识也需要进行相应的检验,确保其符合要求。
总结,高强度螺栓的检验标准涉及外观、尺寸、力学性能、化学成分、表面处理、包装和标识等多个方面,需要进行全面、严格的检验,以确保其质量和性能符合设计要求。
只有经过严格的检验,高强度螺栓才能保证其在工程结构中的安全可靠性,确保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高强螺栓检测的相关标准

高强螺栓检测的相关标准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钢结构用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大六角螺母、垫圈技术条件》GB/T 1231—20061.本标准规定了钢结构用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大六角螺母、垫圈及连接副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及包装。
本标准适用于铁路和公路桥梁、锅炉钢结构、工业厂房、高层民用建筑、塔桅结构、起重机械及其他钢结构摩擦型高强度螺栓连接连接副扭矩系数试验4.4.1 连接副的扭矩系数试验在轴力计上进行,每一连接副只能试验一次,不得重复使用。
扭矩系数计算公式如下:式中:K一扭矩系数;T——施拧扭矩(峰值),单位为牛米(N·m);P——螺栓预拉力(峰值),单位为千牛(kN);d——螺栓的螺纹公称直径,单位为毫米(mm)。
4.4.2 施拧扭矩T是施加于螺母上的扭矩,其误差不得大于测试扭矩值的2%。
使用的扭矩扳手准确度级别应不低于JJG 707—2003中规定的2级。
4.4.3 螺栓预拉力P用轴力计测定,其误差不得大于测定螺栓预拉力的2%。
轴力计的最小示值应在1 kN以下。
4.4.4 进行连接副扭矩系数试验时,螺栓预拉力值P应控制在表8所规定的范围内,超出该范围者,所测得扭矩系数无效。
时,垫圈不得发生转动,否则试验无效。
4.4.6 进行连接副扭矩系数试验时,应同时记录环境温度。
试验所用的机具、仪表及连接副均应放置在该环境内至少2 h以上。
5 检验规则出厂检验按批进行。
同一性能等级、材料、炉号、螺纹规格、长度(当螺栓长度≤100 mm时,长度相差≤15 mm;螺栓长度>100mm时,长度相差≤20 mm,可视为同一长度)、机械加工、热处理工艺、表面处理工艺的螺栓为同批;同一性能等级、材料、炉号、螺纹规格、机械加工、热处理工艺、表面处理工艺的螺母为同批;同一性能等级、材料、炉号、规格、机械加工、热处理工艺、表面处理工艺的垫圈为同批。
起重机械高强度螺栓连接副及其检验

起重机械高强度螺栓连接副及其检验起重机械高强度螺栓连接副由高强度螺栓、螺母、垫圈等组成。
它们的作用是连接起重机械的各个部分,保证起重机械的安全和稳定运行。
起重机械高强度螺栓连接副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要求,具有一定的强度、韧性、耐热性和耐腐蚀性能,且能保证连接部位的刚性和精度。
(1)目测检验:检查高强度螺栓连接副的外观是否完好,表面是否有裂纹、氧化、变形等缺陷。
(2)测量检验:使用千分尺、卡尺等工具对高强度螺栓、螺母和垫圈的直径、厚度等尺寸进行测量,确保符合标准要求。
(3)拉力检验:通过应用力学原理,使用万能试验机对高强度螺栓连接副进行拉力测试,以检验其强度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4)化学成分检验:使用化学分析仪对高强度螺栓连接副中的材料成分进行检验,以确保符合标准要求。
(5)金相检验:使用金相显微镜对高强度螺栓连接副进行金相检验,以检查其组织结构和材料的质量。
4. 高强度螺栓的防松措施起重机械高强度螺栓连接副会因长期振动、震荡等原因而引起松动,因此必须采取防松措施。
常用的措施包括:(1)增加螺纹防松剂:在螺纹表面涂抹一定量的防松剂,可以有效地增加螺栓的摩擦力,避免其松动。
(2)使用弹簧垫圈:在螺栓连接处加装弹簧垫圈,在起重机械运行过程中,其带有的弹性能够起到防松作用。
(3)增加紧固力矩:在螺栓连接处增加一定的紧固力矩,可以使螺栓更加紧固,减少松动的可能性。
5. 结论起重机械高强度螺栓连接副是起重机械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其质量对起重机械的安全和稳定运行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必须严格遵守标准要求,采用科学的检验方法,加强防松措施,确保高强度螺栓连接副具有良好的性能和可靠的稳定性。
高强螺栓在钢结构中使用通用技术要求

6、高强度螺栓连接构件的孔应采用钻孔,孔径应符合表2的规 定。
7、高强度螺栓的孔距和边距应符合表3的规定。
8、型钢构件的拼接采用高强度螺栓连接时,其拼接件应采用 钢板,型钢斜面应加斜垫板。
(二)复验
1、凡外购入库待用的,应分别按批随机抽查硬度。
2、凡以随机图样外订货的钢结构用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连接 不(应一副在)连连,接接处构应摩件擦制复面造上的验作基任本螺何要标求栓记。连接副的最小保证载荷、扭矩系数,并达到 GB/T 1231-2006的规定值。 d) 连接副扭矩系数的复验(或试验)应将螺栓穿入轴力计,测出的螺栓预拉力P0 应控制在表9所规定的范围内,同时,应测定施加
3、垫圈 3.1制造应符合GB/T 1230-2006的规定。 3.2 钢结构用高强度垫圈硬度试验应符合GB/T 1231的规定。
4、 螺栓、螺母的螺纹 4.1螺纹的基本尺寸应符合GB/T 196普通粗牙螺纹的规定,螺 栓螺纹公差带按GB197的6g,螺母螺纹公差带应按GB/T 197 的6H。 4.2 螺栓的螺纹末端应符合GB/T 2的规定。 5 、螺栓、螺母的表面缺陷 应分别符合GB/T 5779.1、GB/T 5779.2的规定。 6 、螺栓连接副的扭矩系数 应符合GB/T 1231-2006的规定。 7 、其它尺寸及形位公差 螺栓、螺母、垫圈的其它尺寸及形状与位置公差应符合GB/T 1228、GB/T 1229、GB/T 1230、GB/T 1231、GB/T 3103.1及 GB/T 3103.3的C级产品规定。
高强螺栓在钢结构中使用通用技术要求
高强螺栓扭矩检查标准

高强螺栓扭矩检查标准高强螺栓扭矩检查是工程施工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它直接关系到工程结构的安全可靠。
在进行高强螺栓扭矩检查时,需要严格按照标准操作,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高强螺栓扭矩检查的标准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
一、检查前的准备工作。
在进行高强螺栓扭矩检查之前,需要做好以下准备工作:1. 确认检查的螺栓规格和型号,以及所需的扭矩数值范围。
2. 准备好相应的扭力扳手和扭矩表,确保其准确度和可靠性。
3. 对工作人员进行相关的安全培训,确保其了解操作规程和安全注意事项。
二、检查操作流程。
1. 清理螺栓孔和螺栓表面,确保无油污和杂物。
2. 将扭力扳手按照规定的扭矩数值进行调校,并进行零位校准。
3. 使用扭力扳手对螺栓进行逆时针松动,直至松开。
4. 用合适的工具将螺栓拆卸下来,检查螺栓和螺栓孔的状况,确保无损坏和变形。
5. 清理螺栓孔和螺栓表面,再次确认无油污和杂物。
6. 涂抹适量的润滑脂,确保螺栓的装配和拧紧过程顺畅。
7. 将螺栓装配到螺栓孔中,并用力旋紧到规定的扭矩数值。
8. 使用扭力扳手对螺栓进行顺时针拧紧,直至无法再拧动。
9. 对拧紧后的螺栓进行检查,确保其安装牢固,无松动现象。
10. 记录下每个螺栓的扭矩数值和检查结果,以备后续的验收和跟踪。
三、注意事项。
1. 在进行扭矩检查时,要确保工作环境安静,避免外界干扰。
2. 检查人员要穿戴好相关的防护用具,确保人身安全。
3. 在使用扭力扳手时,要注意其使用范围和限制,避免超负荷使用。
4. 对于不同规格和型号的螺栓,要使用相应的扭矩数值进行检查,避免混淆和错误。
5. 在检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操作流程进行,确保每个步骤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通过本文的介绍,相信大家对高强螺栓扭矩检查标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只有严格按照标准操作流程进行检查,才能保证工程结构的安全可靠。
希望大家在工程施工中能够严格遵守相关标准,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金马高强紧固件有限公司
SHANGHAI JINMA HIGH STRENGTH FASTENER CO.,LTD.
高强度螺栓检验要求
序试验项目试验方法试验标准备注
1最高硬度
硬度试验
2最咼表面硬度
3最小抗拉强度R m /
MPa
4规定非比例延伸0.2%的
应力
R p0.2 MPa拉力试验
GB/T3098.1-2000
5机械加工试件的断后伸
长率A/%
6机械加工试件的断面收缩率Z/%
7最小冲击吸收功K V8 / J冲击试验GB/T229-2007
8最大脱碳层脱碳试验GB/T3098.1-2000金相法、硬度法9表面缺陷表面缺陷检查GB/T5779.1-2000目视、探伤试验10化学成分化学分析GB/T3077-1999
11公差等级量具检测GB/T3103.1-2002
12连接副扭矩系数检查扭矩系数试验参照GB/T1231-2006
13防腐性能盐雾试验GB/T18684-2002
说明:
一、硬度试验:
硬度应在头部、末端或杆部进行测定,常规检查在去除试件的镀层并经适当处
理后进行。
如果超出最高硬度,则应在距末端一个螺纹直径的截面上、1/2半径
处再次进行试验,其硬度值不得超过最高硬度。
表面硬度应在末端或六角平面上测定(以HV0.3维氏硬度试验为仲裁试验)拉力试验:
试验方法参照《
GB/T229-2007金属材料夏比摆锤冲击试验方法》,可以根据设 计需要,满足在低温条件下的能量吸收功(如:试验在-40。
条件下不小于27J )
四、脱碳试验:
首先螺栓取样做机加工试件,对于 M36X 730-10.9螺栓 加工尺寸下图可供参
考。
检测以下性能:
1、 抗拉强度:F/A 。
小处)
2、 屈服强度:F L /A O
F :试件最大拉力载荷 A o 试件原始截面积(最
F
L :
试件屈服时拉力载荷
3、断后伸长率:
L 0
100%
L i :试件断后标距
L o 试件原始标距
(A 。
AJ
100%
A 1试件断后截面积(最小处)
三、冲击试验:
冲击试验块取样按照《GB/T2975-1998钢及钢产品力学性能试验取样位置及 试样制备》
mm
L o )
4、断面收缩率: b) 2S
mm
8.9脱碳试脸:表面碳势评定
用适当的测虽方法(& 9. 2・1条或8. 9. 2. 2条)在螺纹纵向截面上进行试验,以确定基体金属区的离度(E)和全脱碳层的深度(G)是否在规定的极限内(图5)・G的最大值和E的最小值均应符合表3规定。
1 一全脱破从.
2 —不完全脱碳廉.3—中径线;4 一基体金嵐
H.-ft大实体条件下外嫖纹的牙型高度
图5脱碳层分布图
8.9.1定义
& 9-1.1基体金属硬度
恰好在显示渗碳或脱碳造成的硬度增加或减少之前最接近表面的硬度(测试时,沿芯部向外径横切).
8.9-1.2 脱碳
通常指黑色金属材料(钢)表面碳的损耗。
& 9.1.3不完全脱碳
由丁碳的损耗已使I叫火马氏体轻度变色,且硬度明显地比相邻基体硬度低的脱碳.
& 9.1.4全脱碳
由于碳全部损耗•在金相检查中只能看到铁素体组织的脱碳。
8.9.1.5 瑙碳
使基体金属表面增加碳含址的结果.
& 9.2测量方法
8. 9.2.1金相法
本方法可同时测定E值和G值。
对已完成热处理工序的螺栓、螺钉或螺柱,从距离末端约半个螺纹直径(1/2/)的部位,沿螺纹中心线截取纵向截面的试件。
为进行研磨和抛光•可将试件安装在夹具中或最好嵌入辘料中。
安装后,对表面进行研腫和抛光,直到可进行金相检査。
通常,浸入3%的硝酸乙醇腐蚀液(浓缩硝酸与乙醇混合液),能显示由于脱碳而造成的金相结构的变化。
除非与用户另有协议,否则应放大100倍进行检査。
如果显微镜带有毛玻璃屏,则町藉助刻度直接测秋脱碳的程度.如用目镜测时,则应使用带I•字准线或刻度的。
8. 9.2.2硬度法(不完全脱碳的仲裁方法)
硬度测笊方法仅适用于螺距P>1. 25 mm的媒纹.
在图6所示的3个点上,测定维氏硬度。
E值按表13规定。
采用载荷应为300 g o
HWHW+30
图6脱碳层试验的硬度测址法
表13 和E的数值mm
2)按表3中5.16项的规定计算。
第3点的硕度应在螺纹中径线上,并在测定第1点和第2点硬度相邻的牙上进行测笊。
第2点的维氏硬度值应等于或大于第】点硬度值减占30个维氏硬度单位。
此时•未脱碳层的高度E应符合表13的规定。
第3点的维氏硬度值应等于或小于第1点硬度值加I: 30个维氏硬度单位。
高于30个维氏硬度单位,表示已渗碳,是不允许的。
全脱碳层达到表3规定的最大值•则不能釆用硬度法。
注:应当注意区分•硬度的增加是由于渗碳还是热处理或表面冷作硕化而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