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大典》第一课时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

《开国大典》第一课时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
《开国大典》第一课时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

《开国大典》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感受开国大典时,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

2、学习生字词。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同学们,每个星期一,我们都要在学校的广场上举行升旗仪式,此时,我们的心情是多么激动啊!你们知道时谁在什么地方升起了我们伟大祖国的第一面五星红旗吗?

2、对呀!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带领全国人民推翻了国民党的黑暗统治,建立了伟大的新中国。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举行了开国大典。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此诞生了。

3、解题:

板书课题,齐读。

典?大典?分别是什么意思?(创建国家的重大典礼。)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完成练习,课件出示:

时间:_________________

地点:_________________

参加成员:_______________

参加人数:_______________

大典内容:_______________2、交流:时间:1949年10月1日。

地点:北京。

参加成员: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各位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代表、工人、农民、商人、市民、各校师生、各机关工作人员、城防部队、外国来宾。

参加人数:30万人。

大典内容:会场、大典、阅兵、游行。

过渡:

就让我们来到会场,看看会场的布置吧!

三、学习第一段

1、读读第二、三自然段,当解说员,介绍一下会场:

生自由准备→看课件准备→指名学生说→齐读。

2、读第四自然段,思考:

你有什么感受?从哪些词句体会到的?

生自由准备→交流分析→小节板书。

形成如下板书:

成员多、来得早、人数多、热情高、秩序好。

四、总结延伸

天an门广场上人如此之多,气氛如此热烈,我们一起期待大典的到来吧!

【板书设计】

26、开国大典

会场

大典

阅兵

游行

成员多、来得早、人数多、热情高、秩序好

开国大典教案

开国大典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无比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并领悟文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记述、重点突出、有详有略的表达方法。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体会重点语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第七自然段。 3.帮助学生认识“耸、渠、钮、枳、聂”;会写“防、耸、旗、擎、渠、钮、徐、枳、融、司、缓”;理解“典礼、城防部队、擎、徐徐上升、缓缓、就位、肃立、瞻仰”等词语。 4.引导学生进行小练笔,培养学生的合理想象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开国大典盛况,正确领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难点: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体会重点语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掌握11个生字,理解新词。 2.掌握课文大意。学习第一段,感受会场上喜庆的气氛。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出示课题,读题。 2.理解题意。开国:建立新的国家;典: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大典:隆重的典礼。 3.介绍时代背景 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以来,领导全国人民为推翻压在头上的三座大山进行了可歌可泣的顽强斗争。八年抗战,多少英雄儿女前赴后继、浴血奋战、保家卫国;三年的解放战争,中国人民终于推翻了蒋介石的反动统治,迎来了全国的大解放,迎来了“开国大典”的盛况。从此,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了。

二、学习生字新词 要求: 1.自己读课文,学会字词。 2.划出课文中解释课题的一句话。 3.课文写了哪几个场面?划出场面间的连接句。 4.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三、反馈交流 1.说说开国大典分为几个场面? 2.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开国大典的? (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记叙。根据会场、典礼、阅兵、游行四个动人场面写的。)3.交流疑难,解决部分问题。 四、学习第一部分 1.朗读课文第一部分。 2.读完这段你有什么感受? 理解重点句: “总数达三十万人。” “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 “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 “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向海上的波浪。” (理解:到会群众范围广:“四面八方、汇集”而来;来得早:早上六点钟就入场;到会人数多:成了人海;热情高:直奔,五更天摸着黑;次序好:按照预定的地点排列。)3.选择一句,读出庄严、隆重、热烈的气氛。 【作业布置】 1.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 2.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体会重点语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课文思想感情,并领悟文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记述、重点突出、有详有略的表达方法。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开国大典》五年级语文教案范文

《开国大典》五年级语文教案范文 一、学习第二部分。 1.默读课文,理清典礼过程。 默读本段,理一理典礼的过程。 (宣布典礼开始→奏国歌→升国旗→放礼炮→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阅兵式→群众_。) 简要叙述开国大典的典礼过程。 2.通过分析比较,想想哪些场面写得特别详细?哪些场面写得较为简略? (领悟文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记叙的写作特点。) (1)教师适时引导 (阅兵式最能体现开国大典的盛况。受检阅的部队有海军、步兵、炮兵、战车师、骑兵、空军,兵种很多。) (2)联系上下文说说句子的含义,体会思想感情。 理解1:“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指的是毛主席的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用“庄严”和“雄伟”形容这声音不是一般的声音,它是非常庄重、严肃、雄壮、伟大的,这一宣布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这声音“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说明这一宣告已传遍中华大地。“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指全国各地。“长城”、“大江”代表中国,再用“内外”、

“南北”这样相对的词语,既表达了全国各地的意思,又使语言非常生动、整齐、有力。“全国人民一齐欢跃起来”,“欢跃”,欢腾跳跃。毛主席的宣布,震动了全中国,使全中国人民感到无比欢快、无比激动、无比自豪,它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联系下文,课文对_广场庆典的描述,正是“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的写照和缩影。) 看书上插图:这是董希文的红色经典油画《开国大典》,形象逼真地再现了毛主席在_城楼上宣告新中国诞生了的生动而宏大的场面。 指导朗读:把重点词语表达的感情通过恰当的停顿、节奏、轻重处理用声音表现出来。 自己读、朗读、齐读 指导背诵第七自然段。 理解2:“接着是一个战车师,各种装甲车和坦克车两辆或三辆一排,整整齐齐地前进;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 理解3:“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 (因为人民解放军的队伍威武雄壮,它是人民的武装,是新生的人民共和国的强大安全保障。群众看到自己的武装那样强大,战士那样威武,用欢呼来表达自己激动的心情,用喊声和掌声表达着对人民军队的热爱之情。) 理解4:“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示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开国大典教案

开国大典教案 教材分析: 本课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诞生无比自豪、激动的感情。课文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来叙述。先讲大会开始前会场上的情况;然后讲典礼的主体部分——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升国旗、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接着讲阅兵式的盛况;最后讲群众游行。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3.领悟本课按照事情发展顺序,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记叙的表达方法,感受宏大的场面。 教学重难点: 体会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成立感到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学习场面描写。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谈话导入。 1、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组图片,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看到了旧中国落后的一面、看到了人民受压迫的一面,看到了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2、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以来,领导全国人民为推翻压在头上的三座大山进行了可歌可泣的顽强斗争。八年抗战,多少英雄儿女前赴后继、浴血奋战、保家卫国;三年的解放战争,中国人民终于推翻了蒋介石的反动统治,迎来了全国的大解放,迎来了“开国大典”的盛况。从此,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了。 让我们一起跟随历史的车轮回到1949年的10月1日,这是不平凡的一天,这是划时代的一天,在这天发生了什么事情?《开国大典》请大家和老师一起书空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直观的感受,让学生感受到旧中国的贫穷落后,体会到开国大典的重要性。 二、理清脉络,概括文章内容。 1、课文你读过了吗?好的。那老师来考考你,请你迅速的浏览课文,告诉老师课文的主要内容。 1949年10月1日,30万群众聚集在(天安门广场),满怀(无比喜悦和激动的心情)参加了开国大典,瞻仰(第一面五星红旗升起),

开国大典教案教学设计

开国大典教案教学设计 6、开国大典 教材简析 《开国大典》通过对新中国成立盛况的记叙,表达了全国人 民为新中国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情感。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正确领会课文中心思想,感受开国大 典中,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了解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2.学会3个生字,理解20个词语,学习排比句。学有余力 的学生可认识双关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6~8自然段。 重点与难点 重点:体会开国大典盛况,正确领会课文中心思想。 难点:含义较深的句子理解。 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法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3个生字,理解部分新词。

2、掌握课文大意,按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 3、学习第一段,感受会场上喜庆的气氛。 教学过程: 一、解题 1、出示课题,读题。 2、理解题意。开国:建立新的国家;典: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大典:隆重的典礼。 3、根据课题提出疑问。 二、自学 要求:1、读通课文,学会字词。 2、划出课文中解释课题的一句话。 3、课文写了哪几个场面?划出场面间的连接句。 4、解决疑难,发现疑难。 三、交流 1、试说课题意思。 2、分段。(根据会场、典礼、阅兵、游行四个动人场面可以分为四段) 教案设计 3、交流疑难,解决部分问题。随机学习生字新词。 四、阅读(第一段) 1、指名分节读课文。 2、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是“大典”?

3、选择一句,读出庄严、隆重、热烈的气氛。 4、随机学习重点句。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 2、完成作业本第1、2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感受开国大典中,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 2、背诵第6~8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阅读第二段。 1、理清典礼过程。 默读本段,理一理典礼的过程。 (典礼开始,领导就位)——(奏国歌)——(毛主席宣布政府成立)——(升国旗,鸣礼炮)——(宣读公告) 简要叙述开国大典的典礼过程。 2、自由读,感受人民群众的心情。(激动、兴奋、喜悦) 3、划出反映人们心情的句子,理解基础上练习朗读。 二、阅读第三段 1、自由读,用一个词概括阅兵式的特点,划出写人民群众观看阅兵式心情的句子。

开国大典优秀教案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 7《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擎”、“诞”等8个生字,会写“盏”、“栏”等13个生字,会读“协商、汇集、预定”等25个词语。 2.能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理清课文的脉络,体会课文场面描写的方法。 3. 感受新中国诞生的激动、自豪之情,并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珍惜新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及毛主席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 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 教学准备: 关于开国大典的一段视频与阅兵过程中的影像资料。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复习生字词语。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第7课,首先我们复习生字。 盏、爆、坦、距、阅、帜、栏、汇、渠 二、介绍背景,观看视频,引入课题。

在毛主席的领导下,全中国人民经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国结束了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这一天,去看看当时的情景,感受一下激动人心的盛况吧! (接着学生观看开国大典视频,老师相机作出说明解释) 三、进入课文学习,整体感知。 (一)、默读课文,请学生说一说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描述开国大典的? 大典之前大典进行中大典结束(二)、学生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大典的盛况?(学生默读后回答) 会场布置 板书典礼仪式 阅兵仪式 群众游行 (三)、接下来同学们按照课文的叙述顺序为课文划分层次结构。 (学生划分好后,抽学生回答并讨论怎么划分的) (四)、学生自由阅读课文后,说说自己觉得开国大典的场面师怎么样? 隆重的庄严的热烈的 (五、)讨论:课文描写的这4个场面中,哪个场面最隆重、最盛大?(阅兵仪式) (六)、学生回答后,引导大家走进这最隆重、最盛大的阅兵式,一

开国大典优秀教学设计

《开国大典》教学实录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会读会写。 2、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抄写课文第七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26课开国大典,齐读课题。生读。 师:注意典是个生字。典在这儿是什么意思?在哪儿见过这个词语? 生:……结婚典礼毕业典礼开学典礼 师:典的前面加上一个“大”字,这会是怎样的典礼? 生:隆重的、盛大的 师:再来看“开国大典”,你读懂了什么? 生:这是新中国成立时隆重而盛大的典礼。 师:带着这样的体会再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 1、我会认 师:预习是学习的开始,课前完成预习卡的同学请举手。 举起的可都是会学习的小手,考考你。课件出示字词。 生读 师评价:读得真好,字正腔圆,作为奖励,你带大家读一遍。 2、我会写 师:看来咱们都是词语掌握小能手,生字都会认了,写的怎么样呢?老师课前检查了同学们的预习卡,写得真好,不仅漂亮美观,而且干净整洁,看起来赏心悦目。但老师发现“瞻”这个笔画比较多的字出现了问题。在写这个笔画多的字时注意占格。看老师写,(师板书)把这个字在本子上写一写。 学生写,师提醒:遇到笔画比较多的字时不要着急,一笔一画,工工整整,这样写出来的字才能方方正正、美观大方。 (夸学生占格准、写字舒展大方) 3、我会想 师:我们继续交流预习卡的第三部分,谁能根据提示说说你对课文的概括。课件出示 (生根据预习填空,根据学生填空板书:会场布置典礼仪式阅兵式、群众游行。) 师:多会读书啊,你们选用的词语不仅准确,而且想当精炼。在今后的语文学习中,就可以像这样:理清文章顺序,抓住主要事件情节,用最简练的语言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课件出示) 师:这不是简单的四个短语,每个短语的背后都呈现着生动的场面。这节课,就让我们先走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开国大典》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本单元以“走近毛泽东,感受他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为人文主题,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场面描写和人物描写的一些基本方法”为语言训练目标,安排了《长征》《开国大典》《青山处处埋忠骨》《毛主席在花山》这四篇课文。其中,《开国大典》记叙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揭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全文共15个自然段,场面描写是课文的一大特点:群众进场、举行典礼、阅兵式、群众队伍游行等众多场面都描绘得有声有色,令人激动万分,突出了开国大典的喜庆、庄严、隆重、热烈气氛。记叙详实、条理清楚、用词准确是课文的另一大特点。 由于课文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远,学生对新中国诞生前后的历史背景知识了解甚少,因此通过课文的学习去感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为教学的难点。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这是教学的重点。根据以上分析,教学本课采用“把握特点,突出重点,以读为主,扎实训练”的教学方法。

二、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抄写课文第七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抓住人民为新中国诞生而激动、自豪的场面,体会中国人民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 4.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自主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收集“开国大典”的相关资料。 四、教学课时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5个生字,理解部分新词。 2.掌握课文大意,按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 3.学习第一段,感受会场上喜庆的气氛。 教学过程 一、释题导入,引出“大典”

《开国大典》优质课教案

《开国大典》优质课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文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诞生无比自豪、激动的感情,展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们特别是毛泽东的领袖风采。 课文按照时间顺序、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叙述。讲了群众进场、典礼仪式、讲阅兵式的盛况、最后讲群众游行。 本文主要通过对开国大典一个个场面的描写来表现人民自豪、激动的感情,展现毛泽东的领袖风采。在记叙大会开会前这一部分,课文先交代了举行开国大典的时间、地点和参加典礼的人员和人数,然后描述了会场的布置和群众队伍的场面。虽然典礼还没开始,但我们从参加会议的人员、人数,主席台的布置,会场上群众队伍的场面,分明感受到了这个典礼的盛大和隆重,也感受到了参加典礼的人们那种激动、兴奋的心情。 通过课文的学习去感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领袖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 1、理解文中“大典”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场面气氛的热烈和人民的自豪、欢欣鼓舞的情感。 3、通过学习文章场景中描写毛主席和群众的点面结合的写法,学习场面描写。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人们热爱新中国、热爱领袖的思想感情。 2、学习典礼的主体部分,了解场面描写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 师:课件。生:课前预习,了解开国大典。 五、课时安排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结合生活,谈话引题。 揭示课题,板书:开国大典。 2.解释课题,理解“大典”、“开国”。齐读课题。 (二)理清顺序 1.浏览课文, 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开国大典的,记叙了哪些场面?用简练的语言取小标题进行概括。 2.学生交流归纳。群众进场、典礼仪式、阅读式和游行 (三)学习“典礼仪式” 1.默读课文5──10自然段,看看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了。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抓住“一齐”体会群众的热情及对祖国和毛主席的热爱之情。 2.交流感受。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7 开国大典 部编版

《开国大典》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找出课文中描写热烈、庄严气氛的句子,进行批注。 2.学习课文阅兵式部分,继续学习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 教学重点 体会场面描写的方法。 教学难点 感受毛主席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理解题意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理解题意。 开国:建立新的国家;典: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大典:隆重的典礼。 二、默读课文,梳理场面 出示默读要求: 从群众入场到举行游行,课文写了哪几个场面?(课文写了群众入场、典礼进行、阅兵仪式、群众游行四个场面。) 三、探究场面,感受气氛 1.学习群众入场:你从哪里看出这是“大典”?(参加人数多、会场布置隆重、群众来自四面八方) 2.学习典礼进行、阅兵仪式、群众游行: 默读,找出课文中描写热烈、庄严的气氛的句子做批注。〔批注要求:作者用了……(方法或词语),突出了……(联系上下文中的

主语)的……(特点),让人感到……”〕 预设学生汇报: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阵排山倒海的掌声……跟群众见面了。(预设:这句话作者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突 出了会场的庄严热烈,让人感到自豪。) 这庄严的宣告,……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预设: 这句话作者用了反复的写法,突出了会场的庄严热烈,让人感到自豪。)起初是全场肃静,……全场就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预设: 这句话作者用了“肃静”和比喻的修辞手法,突出了会场的庄严热烈,让人感到自豪。) 他读到“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这一句的时候,……观礼台上同时响起一阵掌声。(预设:这句话作者用了“热烈”一词,突出了会场的热烈,让人感到自豪。) 群众看见了,……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预设:这句话 作者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会场的庄严热烈,让人感到自豪。)两个半钟头的检阅,……还觉得不能够表示自己心里的欢喜和 激动。(预设:这句话作者用了两个“不断地”,突出了会场的热烈,让人感到自豪。) 群众游行就在这时候开始,……高声欢呼“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岁!”(预设:这句话作者用了“高声欢呼”,突出了会场的热烈,让人感到自豪) 3.学生汇报完,分小组朗读,体会人们自豪、激动的心情。 四、整合阅读图书第41页《长安街——狂欢奔腾的河》第五自然段 1.小组合作学习要求: (1)阅读课文阅兵仪式场面描写部分,说说课文是怎样描写这 个场面的?(预设:按出场次序进行描写,还写了毛主席和群众的表

《开国大典》优秀教案评选

《开国大典》教案设计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小学五年级学科:语文 2、课时:1课时 3、学生课前准备:上网查找资料回顾建国六十年大庆的视频,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 (一)、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二)、抓重点词、句研读课文。 内容分析: 《开国大典》是第九册最后一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根据课标对五年级的要求,本单元以“走近毛泽东,让学生去感受他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为人文主题安排了《长征》《开国大典》《青山处处埋忠骨》《毛主席在花山》,其中,《开国大典》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由于课文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对新中国诞生前后的历史背景知识了解甚少,“体会中国人民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自然就成了教学难点。为完成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难点,在教学中,我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方法,以读带悟帮助同学真正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由于本文作者用场面描写表达了中国人民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深厚的思想感情,所以应让学生抓住场面中的重点语句品读感悟,读中悟情。 教学要求 知识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进行“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的初步训练。 能力目标: 能做到阅读要有一定速度,学会自读自悟,学习如何与小组成员合作学习。 情感目标: 1、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感受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 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2、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难点: 1、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 2、找出并理解课文中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体会当时人物的情感。 教学方法:https://www.360docs.net/doc/552742300.html,/question/351329229.html 1、“读、思、议、导”结合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按照让学生“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最后由教师“点拨引导”的阅读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就是让学生先把课文“读一读”,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能发现问题,做到整体感知课文所要表达的一个大概意思是什么,运用怎样的写作顺序;然后让学生“想一想”作者这样写的目的;再“议一议”,不仅要找到以上问题的答案,还要“议一议”你对哪些问题或哪个句段、人物、环节感兴趣,感兴趣的原因是

开国大典教案

开国大典》教案 教材分析: 本文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诞生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展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们特别是毛主席的领袖风采。 课文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叙述。先讲大会开始前会场上的情况; 然后讲典礼的主体部分——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升国旗、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 接着讲阅兵式的盛况;最后讲群众游行。 本文主要通过对开国大典一个个场面的描写来表现人民自豪、激动的心情,展现毛主席的领袖风采。 学生分析: 《开国大典》这篇文章篇幅较长,3000 多字,学生默读一遍最快也要3 分钟,朗读一遍至少要6 分钟。要在课内将这么多容量的信息一下子或者说面面俱到地加以逐一讲解的话,恐怕是无法完成的。因此,我认为可以从课文的重难点入手,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长文短教。课堂中再有机地拓展到课外内容,从各方面了解祖国成立的相关资料,了解旧中国屈辱的历史,再一次体会当时举国上下,人们当家做主的那种自豪的感情。 开国大典距今已经有很长的时间了,对小学生来说,从语言文字去感知当时庄严、隆重、热烈的气氛,体会人民激动,兴奋的心情与对党、新中国、毛主席、解放军的热爱之情,是有相

当的难度。为此,需要搜集中国人民遭受压迫、奴役、侵略的文字材料和影像资料,并在课前交流,增加感性认识; 教学时可利用声像资料创设情境、引导想象、体会心情、激发感情,再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反复研读,以达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的生字词。 2. 了解文章的记叙顺序,学习文中的排比句。 3.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背诵6-8 自然段。教学重点: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第七自然段,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感受毛主席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出示课题,读题。 理解题意。 开国:建立新的国家; 典: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大典: 隆重的典礼。 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开国大典”。 中国共产党自1921 年成立以来,领导全国人民为推翻压在头上的三座大山进行了可歌可泣的顽强斗争。八年抗战,多少英雄儿女

《开国大典》教案优质课完美版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之七 第一课时 ↘谈话激情,导入新课 ①同学们,你们知道1949年的10月1日是什么日子吗? 学生结合课外收集的相关资料简单汇报已有知识。 ②过渡:(出示图片:中国贫穷落后、人们衣衫褴褛的情景。) 师:在旧中国,人民吃不饱、穿不暖,过着暗无天日、牛马不如的生活。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长期的浴血奋战、不懈的奋斗努力,我们终于翻身解放了,从此人民当家做了主人,过上了幸福的生活。1949 年10月1日,是我们新中国的诞生之日。这一天,世界的目光都集中到了天安门广场,因为在这里,新中国举行了她那隆重的开国大典。(出示图片:开国大典的情景。) 师: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这一天,去看一看当时的情景,感受一下那激动人心的盛况吧!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练习读课文,自学生字,了解课文大意。 a.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思考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b.反馈自学生字词情况。 正确连线,解释词语,练习造句,找出近义词: 擎檐瞻 qǐnɡqínɡzhān yán 擎着:往上托;举。(造句练习) 瞻仰:恭敬地看。(造句练习) 分别找出“汇集”、“擎着”、“提着”的近义词。 ②质疑解疑。 简单问题当时解决,和理解课文有关的问题,引导学生随着深入学习课文时再解决。 ↘细读课文,品味理解 ①练习分段。 a.默读思考:课文是按照什么样的顺序描述开国大典盛况的?按照课文的叙述顺序分段。 b.学生讨论。 明确:课文是按照开国大典之前、大典进行中、大典结束这样的顺序安排材料的。 第1段:大典前天安门广场的情况。 第2段:大典中毛主席宣告、升国旗、宣读公告。 第3段:阅兵式盛况。 第4段:天安门广场灯光辉煌的景象和群众游行队伍的情况。 第5段:大典结束后光明充满整个北京城。 ②披文入境。 此时此刻,你就是一名参加开国大典的摄影记者,你会选拍哪几个难忘的镜头?为什么? 明确七个镜头: 大典前的会场;毛主席宣告;升国旗;读公告;阅兵式;群众游行;大典结束。 ③合作研读。 请选拍相同镜头的同学组成学习小组,通过合作给这些照片配上解说词(口头准备)。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开国大典》教学设计、反思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修改 【教材分析】 《开国大典》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八组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叙述,通过对典礼前、典礼中、阅兵式和群众游行四个场面的描写,再现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的开国大典的盛况。全文字里行间,让我们感受到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诞生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虽然文中,对毛泽东的直接描写虽不多,但是通过对其言行的描写和庄严的会场环境以及人们激动的欢庆场面的烘托,能够让我们清晰地感受到毛泽东的领袖风采,也能感受到他是深受人民爱戴的领袖,他的伟大形象历历在目。 【学情分析】 《开国大典》这篇文章比较长,因此需要学生在课前熟读课文,做好充分的预习。另外开国大典距离现在已有60多年的时间了,学生对新中国成立前后的这段历史不够了解,因而这段历史对于学生来说,是相对陌生的。带着这种陌生感,要想让学生很好地从语言文字中感受开国大典当时庄严、隆重而又热烈的气氛,体会人民对毛主席、对新中国、对中国共产党和人民解放军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是有难度的。这就需要让学生在课前了解相关的知识,搜集有关的资料,并在课前交流,为课堂上的学习做好必要的准备。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抓住文中的重点语段反复研读,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长文短教,恰当运用影像、文字资料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引起他们的共鸣,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典礼、协商、诞生、擎着、 汇集、瞻仰、飘拂、宣告”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抄写课文第七自然段。 3、理清文章脉络,了解课文是按照典礼前à典礼中à阅兵式à群众游行这样的顺序来记叙开国大典的,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4、通过抓住重点词语、结合背景资料、朗读等方法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5、学习场面描写及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表现人物的方法。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课前预习,收集阅读近百年来中国人民遭受帝国主义侵略、奴役的事例及相关资料,并进行讨论交流,对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历史有大概地了解。 2、制作多媒体课件及准备图片视频资料。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今天咱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请同学们看老师写课题。 谁能说说,“典”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典礼)

(初中美术教案)开国大典

开国大典 初中美术教案 刘杨 课型:单一课 教学方法:讲述、欣赏与思考。 一、教学目的 通过对油画《开国大典》的讲述与欣赏,使学生了解中国现代绘画艺术的伟大成就,提咼学生对油画中国民族化特点的欣赏能力,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热情。 二、教学重点 作品的艺术处理及民族绘画与西洋绘画结合的特点。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 1、教具:大幅《开国大典》印刷品一张,[富有民族特色的工笔画和年画各 一幅。 2、学具:教材,笔记本。 四、教学步骤

(一) 组织教学:检查学生课前准备。 我们知道,中国的民族绘画 ——中国画,是以线条、墨色来表现形体、质感, 并与诗、书、画、石相结合,达到 形神兼备” 气韵生动”的效果。(出示中国 画、 年画挂历)而西洋画中的主要画种----油画,却以丰富、能表现复杂的色调层 次, 能绘声绘色地表现人物形象。今天让我们来欣赏具有中国特色的油画------《开 国 大典》(出示油画《开国大典》) (三) 作者介绍: (四) 艺术欣赏: 1、 主题思想:作品是一幅深为群众欢迎的革命历史画。它表现了新中国开 国大典的宏伟壮阔的场面,再现了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这一划时代的一刻。 2、 作品欣赏: 1)《开国大典》概括:画宽 4.05米,高2.3米,油画。 _____ 年至于953年 作,现藏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 画面主体为毛泽东主席和其它中央领导人在天安门城楼上。 代表着亿万中国 人民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这庄严 的声 音,响彻天安门广场,回响在祖国大地,震撼着全世界。 导入新课:

画面上,国家领导人虽只在左侧占画面三分之一的部分,但在暖调子的红灯笼、红柱子、红地毯的衬托下,非常醒目。毛泽东主席健朗魁伟的身姿处于画面中心,也体现了领导全中国的核心之核心,并与远方千千万万的群众遥相呼应,共同为中国历史掀开新的一页而自豪。画家在构图、设色、人物等场面的处理上,体现出一个泱泱大国的气魄和风度。如果你到过天安门城楼上,会更加体会到作者构图的大胆与巧妙。画家在画面上加宽了左右两边红柱子的实际距离,并把右边的一组红柱子搬到画面之外;将栏杆、地毯、游行队伍平行舒展开去使宏大的群众场面得以充分表现。 天安门座北朝南,中央领导人本是面向南方站在毛泽东主席后面,处于逆光之中并背向观众。画家大胆地将中央领导人的位置移至左侧一角,从而消除了逆光与背向观众的现象,使画面显得更加明丽而喜气洋洋。再细看,毛主席的集团也不是面向正南方。另外,典礼当天是阴天有雨的天气,画家却把它改为秋高气爽的晴朗天气,使人有天随人愿、清爽欢快之感。所有这些大胆的改动,一般人看画时都并不会察觉,不会去分析这些情况给人的印象是,该画真实地、恰如其分地表现了开国大典的盛况。非如此不可。这就是艺术家大胆而高超的构图技巧,从而体现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艺术不是生活毫不走样的复制”艺术的真实,不是生活的真实。艺术的表现,是由主题的需要而决定的。 画家在此画中努力使西方的油画技法与我们民族的审美观相适应,特别在色彩处理上,强调色彩的单纯,对比强烈。红地毯、红灯笼、红柱子及远处红旗的海洋与蓝天、绿树形成对比基调,使画面热烈而明快的;金黄色的菊花与蓝天、白云的对比。既点明了秋高气爽的季节,又与黄色的灯穗相呼应,增强了华贵灿烂、富丽堂皇的欢庆气氛。总之,画中强调了物体的固有色,减弱了随光线、环

《开国大典》教案

26《开国大典》 蒙阴县第二实验小学公金萍 一、教材分析 《开国大典》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本单元以“走近毛泽东,感受他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为人文主题,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场面描写和人物描写的一些基本方法”为语言训练目标,安排了《长征》《开国大典》《青山处处埋忠骨》《毛主席在花山》这四篇课文。其中,《开国大典》记叙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揭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全文共15个自然段,场面描写是课文的一大特点:群众进场、举行典礼、阅兵式、群众队伍游行等众多场面都描绘得有声有色,令人激动万分,突出了开国大典的喜庆、庄严、隆重、热烈气氛。记叙详实、条理清楚、用词准确是课文的另一大特点。 由于课文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远,学生对新中国诞生前后的历史背景知识了解甚少,因此通过课文的学习去感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为教学的难点。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这是教学的重点。根据以上分析,教学本课采用“把握特点,突出重点,以读为主,扎实训练”的教学方法。 二、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生字组成的词

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抄写课文第七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抓住人民为新中国诞生而激动、自豪的场面,体会中国人民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 4.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 2.学生准备:自主预习课文,收集“开国大典”的相关资料。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看老师板书一个字“典”,谁能说说“典”在这儿的意思? 2、“典”的前面加了一个“大”,板书(大)这会是怎样的典礼? 3、板书(开国),看了课题,你读懂了什么? 4、一个新的国家的诞生,这是多么重大的事件啊!这隆重盛大的典礼也正是为了迎接新中国的诞生而举行的。带着这样的理解,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梳理课文。 1、课前,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这么盛大的典礼,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都写了哪些盛大隆重的场面? 2、在学生说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群众进场—举行典礼—阅兵式中——群众游行”,相继板书。

《开国大典》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二单元人教(部编版)

7《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一、课文内容分析 《开国大典》是统编教材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组课文的第三课精读课文,本组教材以“重温革命岁月”为专题。《开国大典》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的开国大典的盛况,按照盛典进行的顺序,通过对盛典一个个场面的描写,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诞生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展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领袖的风采。 课文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叙述。先讲大会开始前会场上的情况;然后讲典礼的主体部分──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升国旗、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接着讲阅兵式的盛况;最后讲群众游行。 在记叙大会开会前这一部分,课文先交代了举行开国大典的时间、地点和参加典礼的人员和人数,然后描述了会场的布置和群众队伍的场面。虽然典礼还没开始,但我们从参加会议的人员、人数,主席台的布置,会场上群众队伍的场面,分明感受到了这个典礼的盛大和隆重,参加典礼的人们那种激动、兴奋的心情。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第三学段,学生经过前五年的学习,已经掌握了理解词语的方法,在读中能够初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并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资料搜集能力。另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对学生已经提出了“注意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的要求。

但开国大典的写作背景距今70多年,当时的时代背景远离学生的生活世界、情感世界,由于课文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学生对新中国诞生前后的历史背景知识了解甚少,那么理解课文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场面描写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自然就成了教学难点。 三、教学目标 1.会写“政、宾”等14个字,会写“政府、外宾”等20个词语。 2.体会“阅兵式”这个场面中点面结合的描写方法。 3.了解开国大典盛况,结合重点词句,感受热烈、庄重的气氛,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体会“阅兵式”这个场面中点面结合的描写方法。 难点: 了解开国大典盛况,结合重点词句,感受热烈、庄重的气氛,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视频导入,揭示课题

《开国大典》的教案设计

开国大典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中的生字及词语。 2、结合课文,训练提高阅读速度,并养成边读边思考的习惯。 3、了解课文,描述开国大典盛况的顺序。 教学重点: 读课文,了解课文描述开国大典盛况的顺序。 教学难点: 结合课文,训练提高阅读速度,掌握一句一句读书的方法,并 养成边读边思考的习惯。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讨论交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1949年10月1日这一天是什么日子吗?这一天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是我们国家的生日。从1949年10月1日这一天起,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们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全中国人民翻身解放,当家做主人,过上了自由幸福的生活。所以这一天对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来讲都是十分重要的。这一天,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隆重的开国大典。今天我们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了解当时的盛况。 二、检查预习。 1.检查生字、词。 (1)正确读生字。(提示学生注意区别檐与瞻的读音的不同) (2)查字典,联系字义,记住字形。 “檐”指屋顶向旁伸出的边沿部分。例如:房檐、廊檐等。课文中指天安门的“城楼檐下”,均与建筑物是木料有关,所以“檐”字左半部是“木”。 “瞻”往前或往上看的意思。课文中指三十万人一齐瞻仰徐徐上升的五星红旗。“瞻”字左半部是“目”。 “擎”上下结构,注意下面是“手”。 2.检查学生读课文。 三、朗读课文。 分组读课文,使学生对课文有概括的了解。

四、学生默读课文,边默读,边思考,准备讨论。 学生讨论: 1、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描写开国大典盛况的? (课文是按照开国大典之前、大典进行中、大典结束这样的顺序安排材 料的。 大典进行中是全文的重点部分。这一部分又按大典进行程序写了三个内 容,即: 第一,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 第二,五星红旗徐徐升起; 第三,毛主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 写完这三件事,写阅兵式的盛况 再写天安门广场灯火辉煌,群众游行的情况 最后写大典后光明充满北京城。) 2、按照课文的叙述顺序分段,并说出各段的主要内容。 (第1段:大典前天安门广场的情况。 第2段:从典礼开始到毛主席宣读公告为止。 第3段:阅兵式盛况。 第4段:天安门广场灯光辉煌的景象和群众游行队伍的情况。 第5段:大典结束后光明充满整个北京城。) 五、作业:读课文,画出不懂的词语和句子。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及毛主席宣告的伟大历史意义。 2、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较深的句子。 3、背诵“下午三点整……观礼台上同时响起一阵掌声”。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及毛主席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 教学方法: 朗读感悟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1段课文。 1.指名读第1段课文。(老师强调朗读要求,有感情地一句一句地认真读。)2.学生默读,思考,讨论: (1)开国大典是在什么时间举行的?在哪里举行的?有哪些人参加?参加大典的总人数是多少?(指出文章开头向我们清楚地交待了以上五个问题。)

26《开国大典》教案设计

26开国大典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本课教学设计重在通过自读自悟,勾画批注,合作学习,展开想象,有感情地朗读等方法使学生感悟文本内容,体会参加开国大典的人民群众激动、兴奋、自豪的心情,领略毛泽东的伟人风采,同时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通过比较句子,体会并掌握文中用词的精妙;通过快速读、细读、品读等的学习活动,训练学生略读、精读、有感情地朗读的能力。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1)搜集有关开国大典的资料。(2)制作多媒体课件及准备图片、视频资料。 2.学生准备:(1)熟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2)搜集有关开国大典的图片、文字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进入情境,兴趣阅读 1.教师板书:1949年10月1日,北京,开国大典。 2.请同学们用以上内容说一句话。请在“开国大典”前加上一个词语。 3.教师简介文章背景资料(也可以让学生畅谈):1949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是祖国的生日。在中国共产党和伟大领袖毛泽东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这三座大山的压迫,翻身得解放,当家做了主人,过上了幸福自由的生活。所以这一天对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这一天,在天安门广场上举行了盛大的开国大典。今天,我们就通过学习课文来了解当时的盛况。 4.教师板书课文题目。 设计意图:由于本课内容距离学生比较远,学生体会起来比较困难,所以开课伊始利用三个词语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开国大典的隆重和盛大就显得尤为重要,同时借助资料的引入为下文的学习奠定基础。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详细讲解)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详细讲解)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无比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并领悟文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记述、重点突出、有详有略的表达方法。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体会重点语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第七自然段。 3、帮助学生认识“渠、钮、帜、聂”;会写“防、耸、旗、擎、渠、钮、徐、帜、融、检、司、缓”;理解“典礼、城防部队、擎、徐徐上升、缓缓、就位、肃立、瞻仰”等词语。 教学重、难点: 1、体会开国大典盛况,正确领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体会重点语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新课。 1、出示课题,读题。 2、理解题意。开国:建立新的国家;典: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大典:隆重的典礼。 3、介绍时代背景。 (放一段《开国大典》电影片段然后介绍。)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以来,领导全国人民为推翻压在头上的三座大山进行了可歌可泣的顽强斗争。八年抗战,多少英雄儿女前赴后继、浴血奋战、保家卫国;三年的解放战争,中国人民终于推翻了蒋介石的反动统治,迎来了全国的大解放,迎来了“开国大典”的盛况。从此,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了。

要求: 1、自己读课文,学会字词。 2、划出课文中解释课题的一句话。 3、课文写了哪几个场面?划出场面间的连接句。 4、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三、反馈交流。 1、说说开国大典分为几个场面? 2、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开国大典的? (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记叙。根据会场、典礼、阅兵、游行四个动人场面写的。) 3、交流疑难,解决部分问题。 四、学习第一部分。 1、朗读课文第一部分。 2、读完这段你有什么感受? 理解重点句: “总数达三十万人。” “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 “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 “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理解:到会群众范围广:“四面八方、汇集”而来;来得早:早上六点钟就入场;到会人数多:成了人海;热情高:直奔,五更天摸着黑;次序好:按照预定的地点排列。) 3、选择一句,读出庄严、隆重、热烈的气氛。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 2、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