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四大名医---姚贞白
云南四大名医——姚贞白

云南四大名医——姚贞白姚贞白(1910~1979) ,云南昆明人,姚氏医家第五代传人。
1940- 1948年任昆明市中医师公会负责人,滇,黔考试署中医师考评处处长。
建国后创立昆明市中医医院并首任院长,首批云南中医学院兼职教授,市卫生局副局长,历届省、市人大代表,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贞白自幼习医,聪颖过人,苦读医经、子史典籍,尽得家学真谛。
既长,游学大江南北,博采众长,1930年悬壶问世。
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逐步总结形成了一整套“以阴阳气血为整体,以气机变化为辨证线索,因地、因人、因病治宜”为特点的姚氏医学流派,为姚氏医家之集大成者。
他早年善治时病,晚年更精于内、妇诸疾,常引后汉郭玉传中“医之为言意也”,强调指出“正确的治则源于正确的诊断,而正确的诊断必基于对机体证候客观的病理病机分析”。
临证晰理精透、法有常变,医理处方时有创新。
姚于妇科诸疾,首重肝脾冲任,认为“妇女以血为本,血生于中,统于脾,藏于肝,注之冲宫,任阴为养;血因气而动,肝有疏泄调达之功,脾有温煦散精之力,冲领渗灌之能,而任具当养之权”。
故立法之际不骤补,不猛破,不偏于辛燥,不过用寒凉,从气血的整体观出发,结合肝脾冲任的特点,以“枢转气机,温宫养血,调益冲伤寒论任”而见长。
临证喜用逍遥散,谓其“深得庄子逍遥游旨趣,性味平和,调治气血,行中寓补,补中有清,以平淡清灵收功”。
他十分重视“天人相应”之理,通过对昆明地区气候变换的仔细观察,得出了“冬无苦寒、夏无苦热,温燥凉爽、四季如春”的认识。
故遣方用药,多以轻、灵、疏、和为特点,每收四两拨千斤之效。
贞白毕生致力于中医药事业的发展,精湛的医技和良好的医德有口皆碑,曾亲自授徒四十余人,创拟“姚氏资生丸”、“姚氏生精散”、“首乌延寿丹”等验方,并有《巽园医话》、《姚贞白医案》等著作传世。
毕生致力于我省中医药事业的继承和发展工作,1945年至解放前夕,贞白代理父荫轩公出任滇黔考评处中医考评主任,并参与昆明市中医师公会负责事务。
一药多能,云南姚氏妇科用这味药治妇科诸证

一药多能,云南姚氏妇科用这味药治妇科诸证姚氏医派,源于滇中,始于清乾隆年间,历经八代,名医辈出。
姚氏医派第五代传承人姚贞白为“云南四大名医”之一,他集姚氏医学之大成,提出了“以阴阳气血为整体,以气化原理为辨证线索,因人、因时、因地制宜”的流派学术思想。
第六代传承人姚克敏承启先贤,不断探索,又在原有基础上提出“以血为本,以气为动”的妇科证治纲领,并倡导“女子多郁火,气结百病生”之病因病机论,使姚氏中医妇科诊疗体系更具特色,形成具有独特流派思想的“姚氏中医妇科疗法”。
“姚氏中医妇科疗法”有别于传统妇科重在“补肾益精”之理法框架,特别强调机体气化功能,辨证首重肝脾冲任,并提出“运转机枢”的治法总旨,临证以逍遥散、保产达生丸、五子益冲汤、芪玉安泰丸等经验方为支撑,对妇科疾病等具有独特的疗效。
姚克敏,女,主任医师,姚氏医学流派第六代传承人、姚氏妇科代表性传承人,云南省荣誉名中医,全国首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一批全国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云南昆明姚氏妇科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代表性传承人,整理编写包括《姚贞白医案》在内的多部著作。
姚氏妇科对生麦芽的认识生麦芽是一味普通的中药,随处可见,药食两用,价格便宜。
生麦芽性味甘平,有疏肝解郁、健脾养胃、行气消积、养心安神、消烦止汗、除痰化癥、回乳(大剂量)、通乳(小剂量)等功效,可以灵活应用于各种妇科病证的治疗方药中。
姚氏医派治疗妇科疾病注重肝、脾、冲、任,并倡导三焦气化理论,顺应脏腑的正常生理功能,与自然环境相呼应,因时、因人、因地的学术观点,在临床实践中获得了良好疗效。
生麦芽作用于心、肝、脾、胃等脏腑,能健脾、养胃、和中,资后天之本以充先天之精;疏肝以助肾行气,肝气调畅,中焦气机升降有序,血随气行,疏布精微,营养五脏六腑,滋养冲任胞宫,充盈肾精肾气;养心之液以宁心之神。
妇科用药中有些药物比较滋腻,容易阻塞气机,碍脾运化,生麦芽补中有疏,养而不腻,能调和诸补益药的滋腻之性,有静水行舟之效、滴水穿石之能,堪称“国之二老”。
云南姚氏男科“以精为体,以气为用”论治纲领初探

云南姚氏男科“以精为体,以气为用”论治纲领初探作者:王寅高林杨小洁姚济白来源:《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21年第08期摘要:云南昆明姚氏医学流派倡导气化学说,提出“以阴阳气血为整体,气化原理为辨证线索,因人、因时、因地制宜”的诊疗纲领,第七代传人姚济白继承家学,并在长期男科临床实践中,总结出了男科“以精为体,以气为用”的论治纲领。
男科诸病,其症虽异,而其理皆因精、气失常所致,故治疗应紧扣这一病机,以补虚填精、通调气化功能为主。
关键词:云南姚氏医学流派;男科疾病;学术思想中图分类号:R69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21)08-0013-04云南姚氏医学流派在滇有260余年历史,至今已传承八代,是在云南中医界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中医学术流派之一。
第五代传人姚贞白先生作为姚氏医学集大成者,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与研究中总结了“以阴阳气血为整体,气化原理为辨证线索,因人、因时、因地制宜”的诊疗纲领[1],构建了姚氏医学的诊疗体系,极大提升了姚氏医学的学术层次。
第六代传人姚克敏老师在妇科临床实践中总结了“以血为本,以气为动”的妇科论治纲领[2],进一步丰富、拓展了姚氏医学在妇科领域中的指导意义,丰富了姚氏医学的学术内涵,并形成了独具特色、颇具影响的姚氏妇科学术流派。
第七代传人姚济白老师虽幼承家学却投身于中医男科领域,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依托姚氏医学的诊疗纲领,又有所拓展,提出了“以精为体,以气为用”的男科论疗纲领,让姚氏医学理论在更多的临床范围都得到进一步丰富、提高。
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观念的改变,男性的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
虽然中医男科学的发展较晚,但中医对男性疾病的认识历史悠久,在诊治男科疾病方面有着丰富的见解和独特的优势。
经查阅文献,与“以精为体,以气为用”同义的男科诊疗思想尚未有学者提出。
同时,“以精为体,以气为用”作为姚氏男科的学术纲领,言简意赅,特点鲜明,符合中医对男性生理病理的认知,对临床指导性强,可以极大地影响医者在临床的中医思维框架构建,故作以下理论初探,以供同道参考。
每日一学:姚贞白妇科医案专栏:经闭四年案

每日一学:姚贞白妇科医案专栏:经闭四年案姚贞白妇科医案专栏经闭四年案周某,女,30岁,思茅专区干部。
1958年8月。
初诊:结婚近十年,从未生育,平时月经常过期,量少,色紫黑,有块状,经期当中,感腰酸腹胀。
腹中有块,往来流动,胀痛无常。
平时头昏神倦,饮食不思,睡卧不宁,夜尿频数,渐至身体孱弱,肌肤消瘦。
曾经当地中医多方诊治,或行攻破,或用温补,效果不明。
又经西医检查,认为有子宫肌瘤及卵巢囊肿可能。
注射黄体酮、卵巢素、链霉素等针水,亦未好转。
后又改用草药十余次,月经遂闭止不通,迄今已四年余。
患者精神极感痛苦,乃专程来昆,往我院治疗。
脉象乍按弦细而紧,重取沉濇无力,舌苔薄腻少津。
中医诊断:长期闭经,攻补针药杂投,气血两虚,肝脾受病,冲任损伤,属血症气瘕之候。
先宜:滋养冲任,调达肝脾,再行气活血,舒络通经。
处方:苏条参15克,炒柴胡9克,鹿角霜15克,炙别甲15克,当归15克,川芎6克,炙香附6克,茯神15克,炒杭芍9克,川续断9克,西砂仁6克,生甘草3克。
二诊:前方服五剂后,腰酸腹胀稍减。
仍感头昏,神倦,食欲欠佳,夜卧不宁。
腹中痛胀如故,仍无定处。
夜尿尚数。
此闭经日久,血症气瘕,兼而有之。
脉转弦缓,重取细濇,舌仍薄白微腻。
续用前方加减。
处方:苏条参15克,当归18克,川芎6克,炒柴胡9克,炙别甲15克,鹿角霜9克,紫丹参9克,炙香附6克,元胡索9克,西砂仁6克,生甘草3克,炒小茴香6克,荔枝7枚。
三诊:上方连服十余帖后,患者腰腹部瘕积未散,有时大如鸡卵,有时缩如蚕豆,忽胀忽消,痛无定处,发无定时。
食眠渐好,大便正常,尿仍频,头尚晕。
此服药后,冲任渐得滋养,肝脾较为调和,而体弱气虚,不能行血。
脉象弦细,尺部沉渣,舌淡红。
续用原方化裁,兼佐通经活血之剂。
处方:苏条参15克,炒柴胡6克,全当归15克,老川芎6克,元胡索9克,炙香附6克,生三七粉4.5克(分次兑服),紫丹参9克,郁金6克,川续断9克,粉丹皮6克,生甘草3克,打荔枝7枚,紫苏叶4.5克。
舒肝颗粒异病同治机理探析

舒肝颗粒异病同治机理探析昆明中药厂生产的舒肝颗粒临床应用多年,在治疗妇科疾病、皮肤科疾病、神经精神性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内分泌疾病等方面临床效果显著,本文从舒肝颗粒的来源、组方理论、组方特点等方面探析其异病同治的机理。
标签:舒肝颗粒;异病同治;郁火舒肝颗粒是依托云南四大名医、姚氏医学流派第5代传人姚贞白先生的组方思路、用药习惯,由昆明中药厂研发出的在滇中地区乃至全国家喻户晓的中成药。
1舒肝颗粒来源舒肝颗粒主要由当归、白芍、白术、醋香附、柴胡、茯苓、薄荷、栀子、牡丹皮、甘草组成,来自经方丹栀逍遥散。
逍遥散出自宋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集疏、养、柔于一方,有调肝治郁之效[1],原方主治驳杂诸疾:“治血虚劳倦,五心烦热,肢体疼痛,头目昏重,心悸颊赤,口燥咽干,发热盗汗,减食嗜卧及血热相搏,月水不调,脐腹胀痛,寒热如疟,又治室女血弱阴虚,荣卫不和,痰嗽潮热,肌体羸瘦,渐成骨蒸”。
逍遥散衍化出了许多有效良方,代表方如丹栀逍遥散,柴胡疏肝散等,形成了逍遥散类方[2]。
丹栀逍遥散出自明·薛己《内科摘要》,“加味逍遥散治肝脾血虚发热……或月经不调,肚腹作痛,或小腹重坠,水道涩痛,或肿痛出脓,内热作渴等症”。
舒肝颗粒(昆明中药厂生产)是在丹栀逍遥散的基础上去掉煨生姜加香附而成。
方中加入醋香附增强了疏肝理气止痛的作用,重点治疗肝气不舒、肝郁气滞的症状,对于心烦意乱、胸腹胀闷、口苦咽干、略有郁热以及黄褐斑等症状有很好的治疗效果,既能缓解工作对女性的压力,也在潜移默化中,调整身体阴阳平衡,散热清凉,令女性心情舒畅、舒爽无限。
2昆明姚氏中医学术观点由清乾隆末年传承8代,历时250余年的昆明姚氏中医学,本着“以阴阳气血为整体,以气化原理为辨证线索,因人、因地、因时为治疗特点”的独特的学术观点。
以“辨证机要,首重肝脾冲任;因证立法,旨在运转机枢;详审病因,强调郁火为患;熟谙标本,治分层次缓急;善用逍遥,循古而有创新”为诊治特色。
云南四大名医:戴丽三、吴佩衡、姚贞白、康诚之

云南四大名医:戴丽三、吴佩衡、姚贞白、康诚之“四”这个数字,从谐音上来说,西方人一般不喜欢它,认为它不吉利,而按照中国人的谐音,却也是可以引申为事事如意的它与中医有着很大的关联,如中医有四大经典,传统中医名方有四物汤、四君子汤等,中医史上有金元四大家、温病四大家,北京有四大名医乃其实,在云南现代中医史上,也有四大名医,即戴丽三、吴佩衡、姚贞白、康诚之。
他们是云南现代中医史上杰出的代表人物,不仅有较好的临床效验,在学术上也各有特色。
戴丽三戴丽三:(1901 -1968),字曦,号徐生,我省著名中医学家,云南昆明人自幼随父清代名医戴显臣学医1919年悬壶昆明,其后四十九年行医生涯,潜心攻研岐黄之道中医临床诸科中尤擅内科、妇科、儿科,临床屡起疑难重证,在我省人民群众中享有较高声誉八1950年6月应邀出席第一届全国卫生工作会议。
返滇后毅然放弃私人诊所,是云南省中医界第一个参加政府工作的医师。
1955年被国务院任命为云南省卫生厅第一任副厅长、中医协会主任后,他就竭尽心力地为云南省中医事业的建设和发展作贡献。
他不拘一格降人才,从全省推荐调聘有才能的中医积极参加政府卫生教育部门工作。
创办了全省性中医提高进修班,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宝贵经验传授给学员,并积极开展学术经验交流活动,使当时云南的中医学术水平在质的方面保持全国中上水平。
由于他卓著的工作连续当选为我省一二-届人民代表,省政协一、二、三届委员。
戴丽三之所以有较高的中医学术水平,除继承家学,还与他重视中医四大经典重视实践有关。
更关键的是他还重视科学的思维方法,他推崇辩证唯物主义,融哲理医理为一体,编写了《中医辩证原理》一书,强调要深入探讨中医学的科学性,必须以辩证法作为研究中医的思想方法,才能领会中医的实质和特质。
如他用桂枝汤,突破了以往只重治外感的观念,灵活应用可治疗外感内伤十二类之多,真正发挥了天下第一方的效用。
戴丽三以其精深的医术造诣,独树一帜,自成一家,成为云南中医界的学术流派之一。
云南本土姚氏医学流派渊源探微

云南本土姚氏医学流派渊源探微【摘要】简述兰茂《滇南本草》和《医门览要》两部中医药学著作的特点,梳理云南本土姚氏医学流派的的特点,分析两者间关于时令病“三因制宜”、妇科病“运转枢机”、内科病“气化原理”的主要观点及其联系,并对滇中地区本土医学流派的区域特性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兰茂;《滇南本草》;《医门览要》;姚氏医学流派【中图分类号】R2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5)20-0038-021《滇南本草》的特点兰茂在中医药学方面最突出的贡献主要是著有《滇南本草》和《医门览要》两部中医药学著作。
《滇南本草》作为我国现存最早且较完整的一部地方性本草著作,成书年代早于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140余年。
同时《医门览要》作为附本指导临床诊断及用药,同《滇南本草》一并流传于世,为云南中医药领域留下了大量宝贵的资料,为云南本土中医学术流派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滇南本草》成书于明英宗正统元年(1436年),全书共3卷,是一部记述西南高原地区药物的专著。
《滇南本草》中部分药物还有植物形态,图文并茂。
全书约10万字,共收载药物五百余种,附方数百首,病案数十例。
全书其中半数以上药物“为云南特产,或仅为云南各民族所使用”[1],具有独特疗效。
《滇南本草》继承了《神农本草经》以来传统本草学的理论体系和论述方法,以较为完整的中医药学理论体系为指导。
根据兰茂自己和民间用药的经验,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进行整理研究,进行了长期的药物实地考察和医疗实践。
“《滇南本草》的资料来源主要有四个方面:其一,对云南各地,主要是滇中地区的药物实地考察的资料,包括各种药物的产地、生产环境、生态、品种等;其二,收集民间防治疾病的用药经验;其三,是兰茂及其弟子、再传弟子长期为各族人民防治疾病的临床经验;其四,吸取祖国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历代医家的医疗经验。
”[2]通过药食同源的瓜果蔬菜、补益脾肾的药物、药酒等以达到养生目的的思想,亦别具一格。
姚氏启阳丸治疗男性性功能障碍和不育症100例临床体会

姚氏启阳丸治疗男性性功能障碍和不育症100例临床体会目的:探讨姚氏启阳丸治疗男性性功能障碍和不育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昆明市中医院男性病专科门诊10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口服姚氏启阳丸进行治疗,治疗后分析年龄、证型、剂量等与疗效的关系。
结果:性功能障碍患者治疗总有效率855%优于不育症患者的789%(P<005);20~30岁的总有效率为82.6%,30~45岁的总有效率为867%,优于45~60岁的22.2%(P<005);肾阳虚、脾肾阳虚型患者有效率分别为959%、818%,优于其他证型(P<005);姚氏启阳丸常规治疗剂量为每日60克,如果无效,加大剂量或延长疗程,可取的较好的效果。
结论:姚氏启阳丸治疗20~45岁年龄段男性肾阳虚和脾肾阳虚所致的性功能障碍、不育症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标签:姚氏启阳丸;性功能障碍;不育症男性性功能障碍,是指男性性行为和性感觉异常,表现为性生理的反常或缺失,常见的表现有阳痿、性欲减退、早泄等,是男科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男性不育症,是指男性因精气不足而丧失生育能力的一种病症,精液异常或性功能障碍都会导致。
性功能障碍和不育症对患者心身健康及家庭会造成较严重的影响。
姚氏启阳丸是云南四大名医姚贞白先生的祖传之方,该方补而不峻,疗效确切,是姚派用药特点中“轻灵”、“于平淡中见神奇”的代表。
尤其对于肾阳不足的患者功效显著,临床常用来治疗男性性功能障碍或不育症肾阳虚型的患者。
笔者以姚氏启阳丸治疗男性性功能障碍和不育症患者100例,临床收效明显,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研究100例患者均为本院男性病专科门诊的就诊病人,年龄22~57岁,包括20~30岁者46例,30~45岁者45例,45~60岁者9例。
其中,性功能障碍62例,20~30岁15例,30~45岁38例,45~60岁9例;不育症38例,20~30岁31例,30~45岁7例,45~60岁0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四大名医---姚贞白
姚贞白(1910~1979) ,云南昆明人,姚氏医家第五代传人。
贞白自幼习医,聪颖过人,苦读医经、子史典籍,尽得家学真谛。
既长,游学大江南北,博采众长,1930年悬壶问世。
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逐步总结形成了一整套“以阴阳气血为整体,以气机变化为辩证线索,因地、因人、因病治宜”为特点
的姚氏医学流派,为姚氏医家之集大成者。
他早年善治时病,晚年更精于内、妇诸疾,常引后汉郭玉传中“医之为言意也”,强调指出“正确的
治则源于正确的诊断,而正确的诊断必基于对机体证候客观的病理病机分析”。
临证晰理精透、法有常变,医理处方时有创新。
姚于妇科诸疾,首重肝脾冲任,认为“妇女以血为本,血生于中,统于脾,
藏于肝,注之冲宫,任阴为养;血因气而动,肝有疏泄调达之功,脾有温煦散精之力,冲领渗灌之能,
而任具当养之权”。
故立法之际不骤补,不猛破,不偏于辛燥,不过用寒凉,从气血的整体观出发,结
合肝脾冲任的特点,以“枢转气机,温宫养血,调益冲伤寒论任”而见长。
临证喜用逍遥散,谓其“深得
庄子逍遥游旨趣,性味平和,调治气血,行中寓补,补中有清,以平淡清灵收功”。
他十分重视“天人相应”之理,通过对昆明地区气候变换的仔细观察,得出了“冬无苦寒、夏无苦热,温燥凉爽、四季如春”的认识。
故遣方用药,多以轻、灵、疏、和为特点,每收四两拨千斤之效。
贞白
毕生致力于中医药事业的发展,精湛的医技和良好的医德有口皆碑,曾亲自授徒四十余人,创拟“姚氏
资生丸”、“姚氏生精散”、“首乌延寿丹”等验方,并有《巽园医话》、《姚贞白医案》等著作传世。
姚贞白的学术思想,源于内难、长沙、金元诸子、温热病学以及历代各大家。
如“虚痨发热”数案,他
本内经阴阳离合论:“少阳为枢”之机理,从枢转少阳,以平谧脏腑阴阳为总旨,取伤寒论之柴胡、白
虎等方经义,又灵活融化温病学之养阴生津、清热化燥及历代治虚痨法,更加重视患者之体质及妇、
儿特点。
故能拟就一系列程序井然之治则及方药,收到显著的疗效。
他确认“病同证异”的客观病理现实。
对“眩晕”、“脉管炎”、“紫斑”、“黄疸”、“中风”、“霍乱”、“蛔厥与厥阴伤寒”等病之不同案例,从不
同的角度着手,析理精透,法有常变。
同时,强调标、本、缓、急在每症中的规律性,重视初、中及
后期治则和方义的机转权变。
在各诊次之间,认为要有一定的衔接性和连贯性,就必须紧紧地把握着
症候机理内在的线索。
他既重治标,更重治本,而又不忘调理善后。
以治标为先导,意在清理层次,
剖露本质,为治本创造条件,如“咳喘”、“咳嗽痰厥昏睡症”、“烧咳伤阴闭经”等案皆为显例。
调理善后,则为固本要着。
治疗特点,早年善治时病,晚年尤精内、妇诸疾。
他极其重视中医“天人相应之理”,重视四时气候对人体气血之危害浸淫。
长期以来,通过对昆明地区气候的仔细观察,对气象资料的分析,得出:“冬无
苦寒,夏无苦热,温燥凉爽,生长昆明,深体昆明气候四季如春”,因之刚峻猛烈、大辛、大寒、对机
体均不相宜。
他以内经“上焦如雾”,“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为主导,综合前辈医学家治疗表症的成果,吸取昆明地区医学门道的治验心得,积祖、父辈的治疗经验,首创“清宣疏化”为昆明地区四时祛邪大法。
春三月宜辛凉清化、拟创薄荷饮;夏三月宜芳香疏导,拟创藿曲平胃;秋三月宜清凉甘淡,拟创
玄麦桑杏;冬三月宜辛温疏利。
拟创葛根防风饮。
继承与发展中医姚贞白毕生致力于我省中医药事业的继承和发展工作,1945年至解放前夕,贞白
代理父荫轩公出任滇黔考评处中医考评主任,并参与昆明市中医师公会负责事务。
1935-1949年,先
后带徒20余人,刘彬(1945年卒)、朱光海、赵伯伦、张浩然、张文彦、杨德安、姚克敏皆受其业。
1930年贞白与胞弟创建“姚济药号”,1939年在西郊马街子苏家村创“姚济药号”分号。
1937年胞弟姚
济逝世,再建“姚济医药室”于云瑞东路,贞白讲究中药质量,选材认真,聘请著名药工,重视药物的煎、炒、炮、炙传统操作。
“姚济医药室”在昆30多年,先后培养精通炮制中药、药物操作程序的中药技师40余人,为我国的医学事业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杰出贡献1956年,在中共昆明市委、市人民政府、市卫生局的领导下,创建昆明市有史以来的第一
所中医院----昆明市中医院,并任院长。
并健全了中药的传统科室:内科、骨科、儿科、妇科,推拿按摩、针灸、皮肤、风湿、痔漏;成立中医病床,继承传统的中药煎、炒、炮、灸操作程序;创办中医班,聘请市内中医名宿为之讲授中医典籍,为中医事业的发展培养了大批骨干。
中医事业呈现出一派
生气蓬勃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