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刘若金传
古代名医 刘涓子 生平简介

古代名医刘涓子生平简介姓名刘涓子字暂无资料。
别名暂无资料。
去逝时间暂无资料。
所在朝代南北朝出生地区江苏京口(今镇江京口区)主要成就撰成《刘涓子鬼遗方》擅长领域外科手术代表作品《刘涓子鬼遗方》一、刘涓子简介:刘涓子(约370~450年),南北朝人,宋元嘉十九年(442年),撰成《刘涓子鬼遗方》,古代汉族医学经典著作之一。
又称《神仙遗论》。
据《隋书·经籍志》所载为十卷,今本则只存五卷,后刘涓子后人传与南齐龚庆宣而传世,原书又称《痈疽方》,经龚庆宣整理后,成今本《刘涓子鬼遗方》。
二、人物介绍:刘涓子(约370~450年),南北朝时江苏京口(今镇江京口区)人,善医学,尤精外科方术。
晋义熙六年(410年),随刘裕北征,专治被创者。
宋元嘉十九年(442年),撰成《刘涓子鬼遗方》,原10卷,今存5卷。
述其平生治病经验,分述痈疽病因及鉴别。
内容重于“金创”外伤疗法及痈疽发背,疥癣及发秃等治方。
使用炙法,薄贴法,针烙纸捻引流内外并治等疗法,均为当时突出医学成就。
元嘉二十年(443年),居秣陵(今南京》,另有《神仙遗论》等著作。
三、主要著作:《刘涓子鬼遗方》又称《神仙遗论》。
据《隋书·经籍志》所载为十卷,今本则只存五卷,后刘涓子后人传与北齐龚庆宣而传世,原书又你《痈疽方》,经龚庆宣整理后,成今本《刘涓子鬼遗方》。
四、学术内容:刘涓子所著《刘涓子鬼遗方》主要是介绍有关外科痈疽方面的知识,魏晋以后,服石之风渐盛,痈疽的发病率大增。
客观上要求提高对痈疽病的认识和改进治疗,《鬼遗方》正是在这个时期出现的。
此外,由于魏晋南北朝为中国南北分裂时期,战乱频多,故本书还涉及金疮、内伤、瘀血、外伤治疗,包括止痛止血,取出箭镞等等。
五、临床应用:《刘涓子鬼遗方》中对痈与疽首先从病机和症象方面作了明确的鉴别,对痈疽等证的辨脓,已经十分精细。
除辨别成脓与否以外,还特别指出发病部位与愈后的关系,说明严重痈疽症引发全身性感染的预后严重。
《灵枢经》析疑四则

《灵枢经》析疑四则
李今庸
【期刊名称】《湖北中医杂志》
【年(卷),期】1980(0)5
【摘要】现在流传的《灵枢经》一书,一般认为它是《黄帝内经》中的组成部份,成书的时间较早,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其中不少内容的文字保存了古义,以致许多学者都发生了误注。
这里特就《灵枢经》的内容摘出了数点,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写出了这篇“《灵枢经》析疑四则”一文,来和同志们共同研讨。
【总页数】4页(P1-4)
【关键词】《灵枢经》;《内经》;聂辟;肠胃;关格;脾胃病;六腑;喘不得卧;金医要略;素问;痈疡;颜师古注;《甲乙经》;张介宾;聂聂;小便闭;泻肺汤;七窍不通;张志聪【作者】李今庸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
【相关文献】
1.仲景书析疑四则 [J], 李今庸
2.古诗文析疑四则--关于动植物与自然地理环境的一些探索 [J], 李行健;黄晓红;武文慧;伍祥丽
3.《孔雀东南飞》析疑四则 [J], 何旭光
4.《采蒲台的苇》析疑四则 [J], 李德山
5.《黄帝内经太素》析疑四则 [J], 李今庸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论曹禾_医学读书志_的目录文献价值_张晓丽

52第11卷 第10期 2009 年 10 月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Vol. 11 No. 10 Oct .,2009的损伤[ J ] .中华耳科学杂志,2006,4 ( 1 ):65-68.[ 6 ] 张中桥.次声波可促进成骨样细胞增殖和分泌[ N ] .中国医药报,2006-12-A05.[ 7 ] 王斌,陈景藻,刘静,等.次声波对成骨样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J ]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 ( 25 ):83-85.[ 8 ] 牟静竹,曾光宇.次声危害及防护方法研究 [ A ] //2005年全国射线检测技术及加速器检测设备和应用技术交流会论文集,2005.[ 9 ] 郭发滨,董立峰.次声波在海啸灾害预警中的应用探讨[ J ].海岸工程,2007,26 ( 1 ):29-32.[ 10 ] 华兴恒,尹家增.次声波及其应用[ J ] .物理教师,2004,25( 9 ):41-42.[ 11 ] 晓维.辨认“声音指纹”保护濒危动物[ N ] .大众科技报,2008-08-05.[ 12 ] 用次声波聊天的大鸟[ N ] .科学时报,2003.[ 13 ] 韩冲芳,刘保江.次声波在临床医学及麻醉中的作用[ J ] .中国医药指南,2006,4 ( 1 ):109-110.[ 14 ] 兰敏华.次声波武器[ J ] .科学24小时,2007 ( 9 ):31.[ 15 ] 牛兰杰,李京华.次声在军事上的应用[ J ] .探测与控制学报,2007,29 ( 8 ):1-8.[ 16 ] 邵长今.次声波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 J ] .物理,1997 ( 10 ):612-616.1 曹禾与《医学读书志》撰写曹禾(?-1861)是清代道咸间的医学家,字畸庵,又字青岩。
原籍安徽含山,后徙居江苏武进。
他博学多闻,广搜博览,颇有著述,一生耿直,好读书,工吟咏,淡欲寡交,非治病足迹未至乡里,因此声名不及遐迩。
我国西部地区肺结核患者家庭经济负担现况调查

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我国西部地区属于欠发达 初治和复治患者'%)&治疗时间大于)周$包括强化
地区$结核病患病率高$约为东部地区的)B0倍.//$ 期和继续期患者(
结核病发病风险高于中部和东部地区.0/(目前关于 )&排除标准!%$&肺结核合并肺外结核患者'
我国西部地区肺结核患者家庭经济负担的研究较 %)&利福平耐药结核病患者'%/&国家结核病规划之
中国防痨杂志 年 月第 卷第 期 )%)/ $$ 01 $$ 34#,56,7#789:;<$=">:?9:;)%)/$@"AB01$="&$$
#$%)$#
#论著#
我国西部地负区担肺现结况核调患查者家庭经济
郝冬青李涛黄飞徐彩红
摘要目的了解我国西部地区肺结核患者的经济负担情况$为制定减轻肺结核患者家庭经济负担的政策
的开学读功附者放计能加科划扫包说学以一括明二扫作资维与者源此码读对服二为者论务维入的文码口交标背即互识景可提问码的获供答语得丰G音I上拓富KF介述展的绍增学的线值术开上该服圈放扩研务等科展究
!"#!$%B$''()"*&#++,B$%%%-..)$B)%)/%$/2
基金项目!结核业务日常运转%)/)($$& 作者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
数平均约为.%例(因此$需要抽取$.家县%区&级 人继续期的日平均费用补齐继续期疗程$若无此类
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作为调查点(
费用$则继续期填补同强化期患者(初治药物敏感
西部地区$)个省按照每个省分配$个调查点$ 肺结核患者强化期补齐至) 个月$继续期补齐至
读《本草述校注》浅析刘若金学术思想

读《本草述校注》浅析刘若金学术思想刘若金(18841936年)是20世纪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比较文学史、比较文学理论家,他的学术思想对当今的中国文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他的学术思想以《本草述校注》为中心,由此可以透视出他的学术思想。
正文《本草述校注》是刘若金在比较文学史和比较文学理论方面的主要著作,《本草述校注》集中探讨了比较文学史的内涵,对中国文学的思考,是刘若金在比较文学史学上的重要贡献。
刘若金在《本草述校注》中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比较文学史的理论和假说,最重要的是“比较法”、“历史观”、“变动观”和“术语鉴赏”。
首先,刘若金把比较法放在比较文学史研究的核心位置,他相信比较法比单一体制有更加客观的比较及更准确的分析。
其次,他认为历史观是研究中国文学史的重要手段,历史观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深入的理解和运用比较法。
此外,他倡导变动观,以此来认识文学史演变的趋势,从而实现文学史的发展过程。
最后,他倡导采用术语来鉴赏中国文学史。
《本草述校注》是刘若金比较文学史和比较文学理论研究的重要成果,也是他学术思想的核心和样板。
刘若金的学术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他强调比较法的重要性,提倡以比较法来研究文学史,以此来更加准确的揭示文学史的发展趋势以及有关文学的改变。
其次,他强调历史观的重要性,主张以历史观来理解和分析中国文学史有关的问题,运用比较法来理解历史演变趋势。
此外,他还强调变动观的重要性,主张以变动观来把握中国文学史的发展过程,以此来实现文学史的发展。
最后,他提倡采用术语来鉴赏中国文学史,以此来更好的理解中国文学史的内涵。
结论从刘若金的《本草述校注》中可以看出他的学术思想。
他主张比较法研究文学史,以历史观理解文学史,以变动观把握文学史演变趋势,采用术语来鉴赏中国文学史。
他的学术思想不仅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也是当今研究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基础。
脚病医师妙手回春

脚病医师妙手回春索颖;张丽【期刊名称】《北京物价》【年(卷),期】2001(000)011【摘要】今年年初的一天,一位年轻的妈妈带着走路一瘸一拐的儿子到某大医院医治那严重的“甲沟炎”,得到的答复是得“拔指甲”。
妈妈哪肯让儿子遭受痛苦,那不等于拔自己的指甲一样疼吗?只好另求他路。
听说清华池也能治脚病,妈妈又带着儿子报着试试看的心理来到“清华池脚病治疗中心”,只见修脚技师熟练地用修脚刀轻轻地将那一块儿扎入了肉里的指甲很快取了出来,接着是消毒、包扎、服药,患者当时就感到走路不那么疼了,第二大换药时就基本痊愈了,这简直是一个奇迹。
妈妈十分激动的对修脚技师说:“您让我儿子少受了多少痛苦啊!您真是妙手回春!”这名技师就是“清华池脚病治疗中心”的全国高级技师金启平先生。
身高1.80米、相貌堂堂,今年5【总页数】1页(P46-46)【作者】索颖;张丽【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714.1【相关文献】1.华佗再世妙手回春——记湖北省荆州地区中西医结合医院骨病风湿病专科夏银中医师 [J], 连生;2.妙手回春攻克肝病顽疾r——记雅安市姚洪俊诊所肝病专家姚洪俊医师 [J], 马玲3.2006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口腔助理医师应试指导(第二版·修订)口腔助理医师复习试题集(第二版)口腔助理医师考试全真模拟及精解(第二版)口腔医师考试全真模拟及精解(第二版) [J],4.妙手回春的推拿师──记济南军区青岛第一疗养院推拿医师邵维军 [J], 李新力5.国家一级(高级技师)针灸科医师、推拿按摩科医师、康复科医师、中医骨伤科医师、口腔科医师、中药药师《职业资格证书〉函授培训班 [J],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医学史_参考试题八_及答案

中国医学史参考试题八及答案一、名词解释1、医师2、大方脉3、麻沸散4、伊尹5、广惠司6、南丁格尔奖7、太医局8、陈藏器9、温病10、涪翁1、医师:《周礼?天官》中的记载,总管医药行政,下设士、府、史、徒等专职人员,还负责对医生的年终考核和各地疫情。
2、大方脉:为北宋官方卫生机构医学分科之一,是专治成人疾病的,大体相当于现代的内科。
3、麻沸散:为东汉名医华佗创制的中药全身麻醉剂,对后世影响颇大,历代的中药麻醉,都是在他的启发下发展起来的,惜已失传。
4、伊尹: 是商代宫廷里的一个厨师,善于烹调,相传他根据烹调经验创制了汤剂。
5、广惠司:是元代的医疗机构,多修制御用的回回药物,后在其下属专设有回回药物院。
6、南丁格尔奖:为纪念国际护理学先驱南丁格尔而设立的世界最高护士奖。
7、太医局:为北宋设立的专门教育机构,曾将著名的“三舍法”推广到医学教育中。
8、陈藏器:唐代医家,著有《本草拾遗》10卷,他所创的“十剂”分类,丰富了方剂学的基本法则。
9、温病:是多种外感急性热病的总称,包括传染性与非传染性两类,而主要是前者。
10、涪翁:是东汉时期活动于四川涪水附近的民间医学家,在针灸学和诊断学方面很有造诣,著有《针经》、《诊脉法》传于世,早佚,其再传弟子郭玉是东汉和帝时太医丞。
二、填空1、早在1700多年前,华佗就创制并应用了中药全身麻醉剂____,施行了腹部手术。
3、张元素的代表学术理论为____和____,李杲的代表学术理论为____,4、宋代董汲所撰《____》是一部较全面的脚气病专著。
4、西周时期专门用来治疗疮疡的外用腐蚀药称为____。
5、河间学派是____形成的先导。
6、《外台秘要》作者代____,书中首次记载了用____法鉴别诊断黄疸病的轻、进退。
7、南朝陶弘景所撰《____》是继《____》之后我国药物学的又一次总结。
8、《本草发挥》的作者____。
9、王清任的代表著作是____。
10、唐代医家孙思邈被后世誉为____,其代表著作为《____》和《____》。
医案六则

远:差错很大。
息:脉息。
辟:闭阻。 宛:通‚郁‛,郁 结。
爲陰石柔齊治之;中寒,即爲陽石 剛齊治之。‛臣意曰:‚公所論遠 矣。扁鵲雖言若是,然必審診,起 度量,立規矩,稱權衡,合色脈、 表裏、有餘不足、順逆之法,參其 人動靜與息相應,乃可以論。論曰: ‘陽疾處內、陰形應外者,不加悍 藥及鑱石。’夫悍藥入中,則邪氣 辟矣,而宛氣愈深。診法曰:‘二 陰應外、一陽接內者,不可以剛 藥。’剛藥入則動陽,陰病益衰, 陽病益著,邪氣流行,爲重困於俞, 返回主页 忿發
返回主页
返回
建中汤:即小建中汤(桂枝汤倍用芍药加饴糖), 有建中补脾,调和气血之功。 加当归、黄芪成 ‚当归补血汤‛ ,有补气 生血之功效。
返回主页
返回
梁武帝萧衍(464-549年): 南朝梁的建立者。公元502-549年在位。曾任 齐雍州刺史,镇守襄阳。乘齐内乱,起兵夺取帝位。 重用士族,大建佛寺,并三次舍身同泰寺。公元 547年接受东魏大将侯景的归降。后二年景引兵渡 江,攻破都城,他饥饿而死。长于文学,精乐律, 曾创制准音器四具,名‚通‛;又制长短不同的笛 十二支以应十二律,并善书法。
注重介绍临证心得经验古代医案医案六则翻译医古文医案六则医古文翻译医案六则医案六则原文医案六则重点句子翻译医案六则医案六则重点句子金水六君煎医案柴松岩医案10则吴南京医案一则医案六则译文医古文医案六则翻译论语六则论语六则原文论语六则翻译论语六则阅读答案论语六则教案医案六则案六则六则则?返回主页医家传记医家论著医话方书本草历代医案其他文史著作宋许叔微伤寒九十论现存最早的医案专集
返回主页
自负:自恃。
委顿:疲乏困顿。 曩:先前。 室:妻子。
負清暑良劑。孟秋痢大作,初三晝 夜下百許次,紅白相雜,絕無渣滓, 腹脹悶,絞痛不可言。或謂宜下以 大黃,先生弗顧也,竟用參、术、 薑、桂漸愈。猶白積不止,服感應 丸而痊。後少嘗蟹螯,復瀉下委頓, 仍服八味湯及補劑中重加薑、桂而 愈。夫一身歷一歲間耳,黃連苦茗, 曩不輟口,而今病以純熱瘥。向非 先生,或投大黃涼藥下之,不知竟 作何狀。又病室孕時,喘逆不眠, 用逍遙散立安,又患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北省中医药研究院
宅德华 (我)德。若金,用汝作碗
湖北历史上四大名医,一为滞水庞安 时,生于北宋,以善治伤寒而著称;一为罗 田万全,生于明代,在儿、妇科等临床医学 方面卓有成就;一为霸春李时珍,与万全同 时而稍晚,其《本草纲目》的学术成就具有 世界性影 H向;二为潜江刘好金,生于明末 初,是继李时珍后兴起的-位本草学家。 刘若金为进士出身,官至刑部尚书,故 人称刘尚书,或称大司寇(清代俗称刑部尚
南通政司、右参议,摆副都御史,巡抚闺 广,历迁刑部尚书。时中原兵戈扰攘,义军 囚起,明王朝江河日下,知事不可为,遂于 崇祯七年(五十岁)坚乞骸致仕归。移家隐 居潜江,题所读书屋曰"日自然轩",自号盏 园逸雯,杜门谢客,著述自怡。 若金生平于书无所不读,凤好轩岐之 学。中年多病,常以医药自辅,选方疗病, 聊用娱慰。弃宫归隐后,潜心于医方本草。 尝谓本草之书,自《本经》以下,代有增 益,至明李时珍,搜罗百氏,访采四方,毕 二十七年之功,著成《本草纲目 , 载药
多引录。大法以药物生成之时,察五气五色 五昧,探其阳阴升降之理,并以针对人体脏 腑经络阳阴升降之变,指导临床应用;或以 药物之临床疗效,如单方之应用,复方之配 伍等,验证药性,充实药效。理论联系实 际,较之金元之家"凭空结撰属金属木入肺 入肝"之说更上一层。 康熙三年( 1664 年) ,若金年已八十, 仍神明清朗,言谈不衰,盖得轩岐摄养之 力。时《本草述》已成,竞陵举子吴骥来 访,嘱为其书作序。次年,无疾而逝,寿八 十一。临终前诲二子曰: "1585 年)。
作舟梧;若岁大旱,用汝作霖雨"之义。原 籍江西安福,生于万历十三年(
少年有经国志,性刚介耿直,为人严整,喜 分别伦类,面忻人过。早岁务科名,为文以清
iil;
真深健为法度,好苦思,自出
~JL 抒。三十七
岁时中天启辛茵举人,四十一岁时巾乙丑进 士。初授肯田(在福建〉知县,调知
约筒,提要钩玄,历时六年,撰成《本草述 钩玄机卷类药品均与原书同而文辞精简, 更加切合临床实用。此外,阳湖(今江苏〉 医家张琦,赤节录《本草注》编成《本草述 录
6 卷。其后,同里蒋溶取张琦节本再加 9 卷。道光
忡辑,撰成《萃金裴本草述录
末,冈州(今广东〉医家赵其光,集刘若 金、徐灵胎、叶天士、陈修园四家本草注, 撰成《增补四家本草原义 (又名《本草求 原 )27 卷。以上诸家,均在《本草述》基 础上删繁节耍,重新撰录,发扬而光大之。 古人有云 z 不为良相,便为良医。如 JJJ 若金者,可谓近之。若金以半世功名半世 医,而终以医闻,惠当世而利后人,其功莫 大焉。
i市城
(在陕西) ,所到处,人咸称之。寻迁南京 吏部主事,转郎巾,出淮海兵备。至淮,抑 豪强,锄奸泪,疏淤河,兴水利,颇有政 声。奏绩于上,晋升嘉奖,益为当事者所 忌。不得意,自投劫状,去职还里。刚肠直 节,闯于朝野。已而上知其忠诚干练,诏起
IG为大司寇)
0
I可值明末丧乱,牙
7 金弃钉归
国,隐居潜江达三十年之久,终以医名闯干 后世,学者尊称之曰刘沿江。 ;(f金字用汝,别字云密。其命名用意, 盖取《尚书 说命 : "可夕纳诲,以辅台
1892 种,世称集本草之大成,体载宏整,无 复可加。然而,博采多门,囊括今古,或择 焉未精,或语焉未详,亦不能无所缺憾。于 是,另IJ 出抒轴,重为删订,独以考校药性为 事,详其未备,发其余蕴,纠其违缪,冀以 贯通诸说,成一家言。用心三十年,稿凡十 易,至八十岁著成《本草述》一书,于《本 草纲目》之外,另 IJ 树一格。 《本草述》者,书各取"述而不作"之 意。全书 32 卷, 80 余万言,我药 491 种,分 为水、火、土、金、石等 32 部,分部次序与
微尚所寄,不可刊布人间,恐触世所忌,可 存者独《本草述》耳。"后次子刘提为淳安 令,于康熙三十八年( 1699 年〉刊刻其父遗
书,但及《本草述》而不及其他,盖遵父遗 嘱。若金工书法,草书最佳,然不轻为人 作,今亦不传。 《本草述》出,为世所珍,踵其后者, 又有数家。乾隆年时,海昌(今浙江〉医家 苏廷珑,见《本草述 彻", "曲畅旁遇,义无弗
"但文繁理富,一时未易卒读,于是
摘录大要,诠次成文",编成《药义明辨》 18卷。道光年时,立飞进(今江苏)医家杨时 泰,得《本草述 "爱不择手",遂为删繁
《本草纲目》略同。每:药下叙述产地、形态、 采收、药性、主治、附方以及禁忌、修治等 项,引述前人,抒发已见,作者的观点冠以 "愚按"二字。诸项以药性、主治为重点, 前者集录金元医家,性味归经诸说,后者论 述适应证候、用药要点、药理探讨、用药方 法、配伍宜忌等,凡涉专治兼治、主证次证 者,亦 i 羊辨之。至于产地、形态、采收,叙 述较略,旨在推阔药性产生形成之本源,为 分析药理,指导药用张本,附方多简便实 用,为证实药效而设。间有为人治疾的验案 及个人服药经验,亦附记于相应药物条下。 "愚按"为全书论药之精华,洋洋洒洒,议 论宏肆,辨析入微,但枝蔓繁冗处亦不少。 采用资料除金元诸大医家之外,明末医家缪 希盔、卢之颐、李中梓、张三锡诸子论说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