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修辞学亚里士多德修辞学16页PPT
亚里士多德PPT

人物简介
亚里士多德被称为古代第一个“百科全书式”的学者.著述 据说有一千多种,已查到目录有360多种,涉猎物理学、逻辑 学、形而上学、自然哲学、伦理学、政治学、经济学、心 理学、诗学、修辞学、植物学、动物学,还有《论灵魂》、 《论天》、《论生灭》、《气象学》、《动物志》等著作, 内容不仅遍及当时的所有知识和学术,而且还为后来几千年 的历史奠定了基本的学科体系,具有法典的地位. 作为柏拉图的得意门生,其思维风格与柏拉图迥异.诚如罗 素所说:“作为一个哲学家,在许多方面和所有他的前人都 非常之不同.他是第一个像教授一样地著书立说的人:他的 论著是有系统的,他的讨论也分门别类,他是一个职业的教 师而不是一个凭灵感所鼓舞的先知.他的作品是批判的、细 致的、平凡的,而没有任何巴库斯激情主义的痕迹.柏拉图 思想中的奥尔弗斯成份在亚里士多德里面被冲淡了,而且被 掺进了一剂强烈的常识感.
《诗学》是亚里士多德专门讨论悲剧、喜剧和史诗的著 作,也是西方历史上第一部系统讨论艺术的著作.它通过 对大量悲剧、喜剧作品以及荷马史诗的分析,展开了对 于艺术的本体论问题、艺术的基本性质和艺术的美感特 征的论述. 亚里士多德深刻揭示了艺术与现实和历史的关系. 不仅 肯定人们的历史生活是艺术的本源,还要求艺术的理性 内容必须与生活的内在逻辑具有统一性. 在西方美学史上,关于艺术如何表现历史和现实生活的 问题,以及艺术与真理的关系问题,一直是一个重大的理 论问题.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在亚里士多德那里,他特别强调美的“整一性”,这种整一 性,把秩序、匀称等比例关系与有机整体的内在统一结合 起来,把形式的美感与形而上的善结合起来,连接了感性的 美与理性的、精神的美,内在地沟通了美本体与艺术的关 系,表述了一种从具体到抽象的比较系统的美学思想,比毕 达哥拉斯学派和柏拉图前进了一步. 而且,他明确肯定了艺术对于历史生活“可然律和必然律” 的揭示,可以达到对于历史真理性的把握.他与柏拉图由此 开辟了这个话题两条相对的路向,展示出艺术与真理的关 系的深刻内涵. 关于悲剧情节、性格的整体要求,以及关于悲剧观众心理 特征的论述,涉及悲剧性的本质,揭示了悲剧范畴的重要内 涵.关于艺术起源的思想,是西方最早的艺术起源理论.与当 代的某些艺术起源理论非常接近,得到人类学研究成果的 证实.仍然具有当代的意义
《亚里士多德》课件

亚里士多德曾在雅典的柏拉图学 园学习,并最终成为了一名哲学
家和科学家。
亚里士多德的教育背景
亚里士多德在雅典的柏拉图学 园学习了20年,这是他接受的 主要教育。
在学园中,他学习了数学、天 文学、音乐、政治学和形而上 学等方面的知识。
柏拉图对亚里士多德的影响深 远,使他成为了柏拉图主义者 。
亚里士多德的学术贡献
01
02
03
奠定逻辑学基础
亚里士多德提出的逻辑学 理论,如三段论、推理等 ,对后世逻辑学的发展产 生了深远影响。
形而上学思想
亚里士多德提出的实体论 、本质论等思想,对中世 纪经院哲学和近代西方哲 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伦理学思想
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思想 ,如德性伦理、幸福主义 等,对后世伦理学的发展 产生了重要影响。
02
逻辑学领域
亚里士多德提出的逻辑推理系统在某些情况下过于简化,无法处理复杂
的逻辑问题,与现代逻辑学相比存在局限性。
03
形而上学领域
亚里士多德认为物质世界由形式和质料组成,这种观点在解释物质世界
的本质和起源时存在困难,与现代物理学和形而上学的观念存在冲突。
亚里士多德思想引发的争议
伦理学领域
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主张中存在着一些争议,例如他认为奴隶制 是合理的,这种观点在现代社会中受到质疑和批判。
《亚里士多德》德的哲学思想 • 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 • 亚里士多德的影响 • 亚里士多德的局限与争议
亚里士多德简介
01
亚里士多德的生平
亚里士多德出生于公元前384年 的希腊,是色雷斯地区的斯塔吉
拉城。
他的父亲是马其顿国王的御医, 因此他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对现代科学的影响
亚里士多德与古典修辞理论的集大成之作

亚里士多德与古典修辞理论的集大成之作——《修辞学》亚里士多德(Aristotle,384BC-322BC)出生于马其顿(Macedonia)邻近的希腊移民区斯塔吉拉(Stagira),其父是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Philip Ⅱ)的宫廷御医,母亲也出生于医学世家,他曾经跟随父亲学习医学。
父亲去世后,17岁的亚里士多德于公元前367年迁居到雅典并就读于柏拉图的阿卡德米学园,在那里学习生活长达20年,这段时期对他的一生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亚里士多德刚进学园的前3年,柏拉图正游学于西西里,因而亚里士多德有较大的空间开拓自己对哲学的研究,并对自然科学尤其是生物学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公元前347年柏拉图去世后,他的侄子斯珀西波斯(Speusippus)成为学园的继承人并极力推崇柏拉图哲学中的数学倾向,这令本来在思想上就与柏拉图有较大分歧的亚里士多德更加无法忍受,于是他便离开了雅典移居到先前的学友赫米亚斯(Hermias)的管辖地——小亚细亚(Asia Minor)的阿索斯(Assos),充当赫米亚斯的顾问,之后他又移居到列士波斯岛(Lesbos)上的米提勒涅城(Mytilene)。
在这个岛城上,亚里士多德和他的学生狄奥弗拉斯特(Theophrastus)一起搜集了许多生物学上的数据,并对许多动植物做出了令人惊叹的观察记录。
现在有些动物以亚里士多德为种名,就是因为他在二千多年前就已经对他们做了深入的观察和纪录。
公元前343年左右,在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劝说下,亚里士多德开始担任13岁的亚历山大(也就是后来的亚历山大大帝(Alexander the Great))的老师,在道德、政治、文学、修辞学以及哲学等诸多领域对他进行教育,直至公元前340年。
之后他便一直居住在马其顿与为数不多的几位学生一起研究哲学。
公元前338年,腓力二世在克罗尼亚(Chaeronea)的战役中大败以雅典为首的反马其顿盟军,希腊不得不臣服于马其顿,实现了希腊许多哲学家们统一希腊的梦想。
古典修辞学-亚里士多德《修辞学》

说服手段 非人工 指那些先已存在, 修辞者无从用其心计的证据, 如法定 证人、合法的证言以及合同等。 人工 并非事先存在, 而是通过一定方法的应用由修辞者产生 (“发明”) 的。可细分为三类: 诉诸修辞者人格, 诉诸受众情感, 诉诸言说中蕴含的 “说服性” 即道理 (logos)。 修辞证明 “论证” (sullogismos) 和 “例证” (epagōgē) 话题与修辞发明 话题 一般话题 (koinoi topoi) 和 具体话题 (idioi topoi) (最主要的四个)一般话题 “什么是有可能或不可能发生的”, “过去是否曾发生过这种事”, “将来是否可能发生”, “多大程 度上如此”。
修辞的分类 审议性言说 (deliberative speech), 庭辩性言说 (forensic speech), 表现性言说 (epideictic speech)。 审议修辞诉诸负责裁决未来事态发展的裁判, 旨在规劝或劝止 (dissuasion), 它面向未来, 以趋利避害为目的。 庭辩修辞诉诸负责裁决过往事件的裁判, 或指控或辩护, 它面向 过去, 以弘扬正义、惩处不义为目的。 表现修辞诉诸负责评判言说者能力的观众, 或褒扬或谴责, 它面 向现在, 以区分荣辱为目的。
以 “可能与不可能” 为例, 包括以下话点:
* 如果某事物的反面存在着或曾经出现过, 这一事物也可能存在着或曾经出 现过; * 如果两件相似事物中的一件有可能发生, 另外一件也一样; * 如果更难以发生的事有可能发生, 更容易的必然也是如此; * 如果某事物可能达到美好的境界, 这一事物完全可能达到一般境界; * 如果开头是可能的, 就可能有结尾; 如果有结尾, 当然有开头; * 如果某事物的后续发展状态有可能存在, 其前期发展状态也一样 …… (1392a)
第四讲亚里士多德及其哲学25页PPT

1、亚氏的“第一哲学”:
科学分类思想:逻辑学、理论科学、实践科学、 制作科学四类是亚氏对科学的分类,而“第一哲 学”即是讲形而上学的,属于理论科学。
形而上学之含义:形而上学是研究“有”本身, 以及“有”凭本性具有的各种属性,是研究一切 事物的产生、灭亡、运动、变化的最根本、最原 始原因,即“第一因”的学问。
后来他离开吕克昂去了阉人赫尔米亚斯那里,这 个人是阿塔纽斯的僭主,他和赫尔米亚斯感情甚 笃,赫尔米亚斯还把自己的女儿或侄女许配给他, 从而用姻亲留住了他。
阿里斯提波在《古代显贵》的第一卷中说,亚里 士多德爱上了赫尔米亚斯的情妇,在得到赫尔米 亚斯同意后娶了她。阿里斯提波还说,他创造了 一首赞歌以纪念赫尔米亚斯;
“潜在的”有两种含义,一是指一种形成状态, 二是指它在行为中的实行。在后者意义上,醒着 的人可说是有灵魂的,在前者意义上,睡着的人 可说是有灵魂的。正是为了把睡着的人包括在内, 亚里士多德补充了“潜在的”这个词。
总的说来,他的勤奋和创新非同一般,这从他众 多的著作目录可以看出来,这些著作其数目将近 400篇,而且还只是列出那些真实性没有争议的 著作。因为还有其他很多成文著作和敏锐的口头 格言也归属于他。
手持弓箭的波斯国王不公正地杀害了这个人,这 违反了诸神的神圣法律,因为那个国王打败他, 不是在血腥战斗中光明正大地使用长矛,而是在 一个亲信的帮助下使用背信弃义的卑鄙手段。
亚里士多德的著作主要有:
《工具篇》:《范畴篇》、《解释篇》、《分析 前篇》、《分析后篇》、《论题篇》、《辨谬 篇》;
《物理学》、《动物学》、《论灵魂》;
此外,他还认为灵魂也是无形体的,还将其定义 为潜在地具有生命的自然有机体的第一圆满(即 实现)。用“实现”这个词他指的是永远无形体 的形式的东西。据他说,这种“实现”有两重: 或者是潜在的;或者它是确定的。
最新亚里士多德PPT课件

2,摹仿是人的本性
一般说来,诗的起源仿佛有两个原因,都是出 于人的天性,人从提的时候起就有摹仿的本 能 。人对于摹仿的作品总是感到快感……我 们看见那些图像所以感到快感,就因为我们一 面在看,一面在求知,断定每一事物是某一事 物。
3、诗比历史更富有哲学意味
“诗人的职责不在描述已发生的事,而在于描 述可能发生的事,即按照可然律或必然律是可 能的事。诗人和历史家的差别在于,历史家描 述已发生的事,而诗人却描述可能发生的事, 因此,诗比历史更接近于哲学、更严肃的;因 为诗所说的多半带有普遍性,而历史所说的则 是个别的事。所谓普遍性是指某一类人,按照 可然律或必然律,在某种场合下会说些什么话, 做些什么事,——诗的目的就在此,尽管它给 所写的人物安上姓名。”
《诗学》
《诗学》成书在亚里士多德游历外邦归来雅典 之后,是他成熟时期的美学思想结晶。现存 《诗学》共二十六章,内容大体分三部分:(1) 第一至五章,论述艺术的本性是摹仿,据以区 别各种艺术形式,追溯艺术的起源和历史发展。 (2)第六至二十四章及第二十六章,论述悲剧 的特征及构成要素,比较史诗和悲剧。(3)第 二十五章,分析批评者对待人的一些指斥,提 出反驳的原则与方法。
“性格”则占第二位。悲剧是行动的摹仿,主 要是为了摹仿行动,才去摹仿在行动中的 人。
“性格”指显示人物的抉择的话,[在某些场 合,人物的去取不显著时,他们有所去取]; 一段话如果一点不表示说话的人的去取, 则其中没有“性格”。
他认为悲剧人物的性格特点是:1.性格必须 善良;2.性格必须合适;3.性格必须与一般 人相似;4.性格必须一致。
他认为有三种创作方法:“他必须摹仿下列三 种对象之一:过去有的或现在有的事、传说中 的或人们相信的事、应当有的事。”第一种偏 于再现,第二种偏于表现,第三种是再现与表 现的统一。他显然主张第三种,把第三种创作 方法看成是最理想的创作方法。认为“从诗的 要求来看,一种合情理的不可能总比不合情合 理的可能较好。
亚里士多德的修辞学理论

亚里士多德的修辞学理论古希腊时代是思想睿智大放光彩的时代,各种哲学思想轮番上场,探讨着世界如何形成的问题,探讨着人怎样认识世界的问题。
在争鸣中,哲学家们都以语言为武器追求真理,讲演、论辩之风日盛。
因此,时代的需要也迫使社会产生了掌握讲演术、论辩术的需求。
柏拉图就曾认为,讲演术是“任何城市里的人们本身的自由和对他人的统治的最大利益和原因”,因为,“言语能够说服法庭上的法官、议会的议员、会员以及一切集会上(不论是什么样的国民集会)上所有的人”。
于是,雄辩家纷纷登场。
雄辩名篇也不断展现。
如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的《在雅典五百公民法庭上的答辩》,著名演说家德谟西尼的《斥腓力演说》等,都是辩论讲演中的珍品,千古传诵。
在这一时期,希腊社会也出现一批专门收取学费以传授修辞学、讲演术和论辩术的人。
由于这些人中的著名代表普罗泰戈拉第一个自称“智者”,所以,人们把他们叫做“智者学派”。
这些智者们大都具有相对主义、怀疑主义、感觉主义倾向,在早期,由于他们所传授的是实用的知识,所以也很受人尊敬,如普罗泰戈拉和智者学派的另一著名代表人物高尔吉亚,就都以传授讲演术和修辞术而闻名于世,普罗泰戈拉还以其为传授辩论术而做出的贡献,被世人称为“辩论学之父”。
但随着社会日益增长的政治、诉讼等方面的实际需要,智者学派中的一些人,对辩论的表达方式的重视超过了对问题实质的重视,有的甚至到了对事物的是非黑白不管不顾的地步。
为了纠正这风气,苏格拉底做了很多工作,以各种针锋相对的态度跟智者派斗争。
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继承了这种谨慎、认真、细致的态度,要求演讲者以求真之心进行演讲、辩论,否则再动听再煽情的演讲也是无益甚至是增加思维的混乱。
亚里士多德的修辞学理论恰好反映了这一点。
修辞学在古希腊语中并非指写作的艺术技巧,而是指演讲艺术,或称“雄辩术”。
所谓的修辞学家就是指演说家,亚里士多德认为修辞学是“在每一事例上发现可行的说服方式的能力”,目的在于说服人。
亚里士多德 PPT课件

对于亚里士多德而言,他所面临的全部任务就在于 消除理念世界和可感世界之间的鸿沟,解释一般和 个别的真实关系。——而这,不仅仅是逻辑的主要 任务,也是哲学的任务。
认识事物,无非是认识它的各种属性和“是什么” 的定义。认识的形式和规则就是从一般到特殊的推 论,这就是三段论推理。
亚里士多德确立了形式逻辑的基本内容,提出了形 式逻辑的三大规律(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 研究了概念判断和推理的逻辑形式,首创了三段论 的三种格以及规则(后来经院哲学家又加上第四格)
参见《论题篇》
他是有史以来第一个全面系统地为科学知识分类的哲学家和思想家。 分类的依据是:知识的目的
理论知识 实践知识 创制知识
是为着自身而被追求的知识。包括 物理学、数学、第一哲学(神学)
是为了行动而被追求的知识。包括 伦理学、家政学、政治学
是为了创作和制造而被追求的知识。 包括修辞学、诗学、辩证法
质料因 形式因 动力因 所为因
形式因
在具体事物上质料与形式是对立的,不可转化,绝对 的;超出具体事物,质料与形式的对立就是相对的; 形式高于质料
潜能与实现
亚里士多德哲学中最重要的一对范畴
质料和形式是从静态分析事物的结构、回答本源问题 潜能与实现是从动态的角度,说明事物的运动、变化 和生成,宇宙万物何以生成
亚里士多德多次强调感觉和经验只能认识个别而不能认识普遍
技术
技术即知识,技术可以传授,经验不可以。知与 不知的标志就在于可不可传授。技术分为两类, 一种技术实用,另一种技术只供消磨时间而无实 用,后一种更智慧。因为它不是为了实用。
智慧
有经验的人比有感觉的人智慧,有记忆的人比有 经验的人智慧,思辨学科比创造学科更智慧。可 以称作智慧的知识应该是最普遍的、最不容易认 识的、最确定的、最善于传授的、为了自身而被 认识的、具有最权威指导作用的知识——即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