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课件

合集下载

心理健康讲座PPT课件

心理健康讲座PPT课件

健康不仅是指身体没有疾病, 还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状态、社会适 应良好和有道德。
每个人的心就像一棵大树一样, 需要阳光空气才能茁壮成长。
自信
善良
健康心灵的大树
独立
乐观
勇敢
坚强 乐于助人
不健康心灵的大树
自闭 撒谎
暴躁
叛逆
攀比
孤独 不自信
TWO
学生心理问题
THE SCENERY DESIGN
同学们的疑惑
学生心理问题表现 3
攀比
爸爸妈妈常常拿孩子的成绩与别的同学比较,于是,很多同学开始会过分在意别人的看 法,不甘心输给别人。于是,就样样想跟着别人,变得浮夸,害怕落于人后。而这种攀比 不仅表现在学习成绩的比较,还表现在物质,金钱,甚至是外貌的比较。
学生心理问题表现 4
孤独
通过调查发现有些学生常常觉得自己是茫茫大海上的一叶孤舟, 性格孤僻,不愿意与人交往,却抱怨别人不理解自己,不接纳自 己。心理学把这种心理状态称为闭锁心理,由此产生的一种感到 与世隔绝,孤独寂寞的情绪体验称为孤独感。
我们在学习生活中会不会出现了 以下一些情况,同学们可以对比一 下,看自己是不是也有类似的烦恼。
学生心理问题表现 1
自责倾向
自责倾向是指当发生不如意的事情时, 经常认为自己不好,对自己所做的事抱 有恐惧心理。
学生心理问题表现 2
叛逆
由于同学们正处于成长过渡期,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迫切希望摆 脱家长和老师的监护,反对成人把自己当成小孩子,同时,为了表现自己的与 众不同,易对任何事情持批判的态度。逆反心理,容易偏激,由于知识经验的 扩展和加深,逐渐长大的学生开始用批判的眼光来看待周围的事物。
那同学们该做些什么呢?

心理健康教育ppt课件

心理健康教育ppt课件
1
分类:分为心理障碍、心理疾病、心理问题等
2
常见心理障碍:焦虑障碍、抑郁障碍、强迫障碍等
3
预防与早期干预
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01
早期筛查:及时发现潜在的心理健康问题
02
心理咨询: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帮助个体解决心理问题
03
社会支持:建立社会支持网络,提供心理援助和帮助
观察法:观察患者的行为、情绪等表现
脑电图、脑成像等神经影像学技术:了解大脑功能状态
面谈评估:通过与患者交流了解其心理状况
生理指标:如心率、血压等生理指标的变化
诊断标准与分类
常见心理疾病: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人格障碍等
4
常见心理问题:人际关系问题、职业发展问题、情绪调节问题等
5
诊断标准:根据症状、病程、严重程度等综合评估
演讲人
心理健康教育
目录
01
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02
心理健康的评估与诊断
03
心理健康的维护与调适
04
心理健康的普及与推广
1心理Biblioteka 康的重要性身心健康的基石心理健康是身体健康的基础
心理健康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
心理健康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心理健康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
影响生活质量
01
02
03
04
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密切相关
03
资源利用:利用社区、学校、医院等提供的心理健康服务和资源
02
社会支持:家庭、朋友、同事等提供的情感支持、信息支持和实际支持
01
4
心理健康的普及与推广
心理健康教育
4
3
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学校、社区、企事业单位等

保持心理健康主题班会PPT课件

保持心理健康主题班会PPT课件

正面影响
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会对我们的人际关系、家庭和社会产生积极影响。
什么是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指一个人能够正常地适应社会,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并能够有效地控制和管理自己的情绪与行为。它不仅包括情绪稳定、思维清晰,还包括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积极的生活态度。
心理健康的核心在于自我认知、自我调节和自我发展,只有做到这三点,才能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
焦虑和抑郁
焦虑和抑郁是目前最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会影响个人的工作和生活。
压力过大
过度的工作压力、学习压力或生活压力可能导致情绪失衡。
自我认知问题
对自我认知不足或不准确会影响人际交往和自我发展。
人际关系困扰
与他人的误解、冲突或隔阂会给心理造成负担。
如何应对焦虑和抑郁
1
认识情绪
了解焦虑和抑郁的症状及成因
如何评估自己的心理健康状态
1
自我认知
密切关注自己的情绪、思维和行为模式。
2
社交表现
评估与他人互动的质量和效果。
3
生活品质
检视日常生活中的满足感和幸福感。
4
功能水平
评估完成日常任务的能力和效率。
5应对能力观察应对压 Nhomakorabea和挑战的能力。
评估自己的心理健康状态需要从多个角度入手,包括自我认知、社交表现、生活品质、功能水平和应对能力等方面。通过观察这些指标,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持和改善。
保持心理健康
探讨如何提升心理健康,培养积极和平的心态,拥抱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by w k
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身心健康
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密切相关,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助于预防疾病,提高生活质量。

统编版(2024)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10课保持身心健康-《滋养心灵》PPT课件

统编版(2024)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10课保持身心健康-《滋养心灵》PPT课件

小俊遇到了什么问题?你能体会到小 俊的心理感受吗? 小俊为什么主动到学校心理咨询室寻 求老师的专业帮助?你有什么调节自 身状态的好办法?
滋养心灵,需要我们保持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一种良好而持续的心理状态,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 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并能有效地激发个人潜能。在日常生活中, 主动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掌握自我调节的方法,必要时积极寻求专业帮助,都
第五部分
单元思考与行动
情境思考
“在学校举办的读书会上,一位同学分享 了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 成的》中的一段话。“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 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 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 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 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 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 而斗争。’”
参考以下提示,以“生命 的力量”为题,开展班级 演讲活动。
生命的力量 选择一本书的精彩片段
生命的力量 搜集身边人的生命故事
生命的力量 讲述自己的成长经历
统编版(2024)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下节课再见
第三单元 珍爱我们的生命 第十课 保持身心健康
汇报人:XXX
方法与技能 增强生命任性的方法
2 培养幽默感 笑一笑可以帮助自己放松肌肉,缓解压力,同时可以从中体悟生活 智慧、人生哲理。
方法与技能 增强生命任性的方法
3 积极寻求帮助 和信任的人或者专业心理咨询师谈自己的问题,可以舒缓紧张感, 在增进信任感的同时获得心理上的支持,以及一些具体的经验、建议。
方法与技能 增强生命任性的方法
结合你读过的相关书籍, 谈谈对生命的理解。
制订一份科学的家庭身心健康提升计划。 活动提示:

《心理健康培训》ppt课件

《心理健康培训》ppt课件

心理治疗
在心理咨询师的建议下,接受适当的 心理治疗,解决深层次的心理问题。
药物治疗
在医生或心理咨询师的指导下,合理 使用药物治疗某些心理疾病。
互助支持
参与心理健康相关的互助小组或支持 团体,与经历相似的人分享经验,获 得情感支持。
心理健康的自我评估
04
自我评估的方法
观察自己的情绪和行 为
留意自己近期的情绪变化、行为模式以及社
生理和心理健康的状态。
睡眠障碍的分类
包括失眠、过度睡眠、睡眠呼 吸暂停综合症等。
睡眠障碍的后果
可能导致疲劳、注意力不集中 、情绪波动等问题,长期睡眠 障碍还可能引发其他健康问题 。
解决睡眠障碍的方法
建立规律的睡眠习惯、避免刺 激性物质和活动、寻求医疗帮
助等。
自我认知与自尊问题
自我认知与自尊问题
自我认知和自尊心是个人心理健康的重要方面,出现问题会影响个体 对自身价值和能力的评价。
自我认知与自尊问题的表现
如自我怀疑、自卑感、自我价值不稳定等。
自我认知与自尊问题的后果
可能导致情绪波动、社交困难、生活满足感降低等问题。
解决自我认知与自尊问题的方法
通过自我探索和认知调整来提高自我认知和自尊心,同时也可以寻求 心理咨询和治疗帮助。
保持心理健康的方法
03
健康的生活方式
规律作息
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 有助于调节身体机能, 提高心理状态。
《压力管理》
全面介绍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
介绍如何应对和管理生活中的压力。
《情绪调节技巧》
提供情绪调节的方法和技巧,帮助管 理情绪。
1.谢谢聆 听
《心理健康培训》 ppt课件
汇报人:可编辑

心理健康PPT课件

心理健康PPT课件
鼓励学生参与心理健康社团
支持学生自发组织心理健康社团,开展各类心理健康相关 活动,如心理剧表演、心理沙龙等。
建立有效心理危机干预机制
1 2 3
设立心理危机干预热线
为学生提供24小时心理危机干预热线服务,确保 学生在遇到心理危机时能够及时获得帮助和支持 。
建立心理危机预警系统
通过观察学生日常表现、定期开展心理测评等方 式,建立心理危机预警系统,及时发现潜在的心 理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04
CATALOGUE
心理治疗与干预措施
认知行为疗法
认知重构
帮助患者识别和改变消极的思维模式 和行为习惯。
放松训练
教授患者深呼吸、渐进性肌肉松弛等 技巧,以缓解紧张和焦虑。
暴露疗法
通过逐步暴露患者于恐惧或焦虑的情 境,减少其对特定刺激的恐惧反应。
人际关系疗法
人际沟通技巧
提高患者在人际交往中的沟通和 表达能力。
控制观察
在实验室或模拟情境中, 对被评估者施加某些控制 条件,观察其行为反应。
参与观察
评估者参与到被评估者的 活动中,以更深入地了解 其心理状态。
访谈法
结构式访谈
按照预定的问题和程序进 行访谈,收集被评估者的 信息。
半结构式访谈
在预定问题的基础上,允 许被评估者自由表达,评 估者进行引导。
非结构式访谈
学会应对压力与挫折的方法
01
识别并分析压力来源
02 学习放松技巧,如渐进性肌肉松弛法、瑜 伽等
03
积极应对挫折,调整心态和行动策略
04
寻求专业帮助,如心理咨询或心理辅导等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及充足睡眠
均衡饮食,保持适量运 动
培养健康爱好,丰富生 活体验

学习应对压力,保持心理健康主题班会PPT课件

学习应对压力,保持心理健康主题班会PPT课件

学会应对挫折与失败
01
总结词
02
详细描述
通过认识挫折与失败的意义、培养适应能力和寻求帮助,学会应对挫 折与失败。
认识挫折与失败的意义,如它们是成长的机会和学习的过程;培养适 应能力,如调整心态、接受现实并积极寻求解决方案;寻求帮助,如 向家人、朋友或专业人士寻求支持和建议。
培养积极心态与乐观情绪
儿童和青少年在面对压力时,更容易出现 情绪和行为问题,如厌学、逃学等。
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心理健康是生活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心理健康有助于提高人的创造力和生产力。 心理健康有助于增强人的社交能力和幸福感。
02
学习应对压力的方法
调整心态,积极面对压力
01
认识到压力是生活中常见的 现象,不要过分担心和恐惧
总结词
了解焦虑症的症状和体征,学习应对焦虑的技巧和方法。
详细描述
焦虑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问题,表现为持续的担忧、紧张和 恐惧。识别焦虑症的症状和体征可以帮助我们及时发现并采 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常用的应对方法包括深呼吸、放松训练 、积极思考、寻求支持和咨询等。
抑郁症的识别与应对方法
总结词
了解抑郁症的症状和体征,学习如何预防和应对抑郁症。
学习应对压力,保持心理健 康主题班会
目录
• 了解压力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 学习应对压力的方法 • 保持心理健康的日常习惯
目录
• 增强心理素质,提高抗压能力 • 了解常见的心理问题与应对措施 • 总结与展望
01
了解压力与心理健康的关 系
什么是压力?
01
压力定义
压力是当你认为自己面临的能 力和需求之间的不平衡时所产
生的一种情感和生理反应。
02
压力来源

《滋养心灵》保持身心健康PPT课件

《滋养心灵》保持身心健康PPT课件
思考:小明采取什么措施才能改善心理状况,促进心理健康? 提示
1.主动学习心理健康知识。 2.掌握自我调节的方法。 3.必要时积极寻求专业帮助。 4.磨练意志,增强生命韧性。
应对抑郁症的方法 1.药物治疗 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的使用药物 2.心理治疗 在心理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合理的心理疏导。同时也可以通过自我开导的 方法:多与朋友谈心,多听柔和的音乐;还应该参加一些大场合活动。日常生活中也 要注意保持好愉悦心情和状态,多参加一些有务三 怎样滋养心灵?(二) 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学习任务三 怎样滋养心灵?(二)
探究与分享 思考:如何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提示 1.学知识、长见识、练胆识,提升自己的底气与能力。
2.在生活实践中扩展生活阅历,提升人生境界,让生命 充满色彩与活力。
笔记整理三
怎样滋养心灵? (2)滋养心灵,需要我们不断丰富自己的精 神世界。 生命是一个逐渐丰富和发展的过程。我们要 学知识、长见识、练胆识,提升自己的底气与能 力;要在生活实践中扩展生活阅历,提升人生境 界,让生命充满色彩与活力。
只有拥有健康的心理和丰富的精神世界,才能有积极 的生活态度,才能看到生命中更多的光彩。提高生活质量, 我们不仅要爱护身体,还要滋养心灵。
学习任务一 为什么要滋养心灵?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第74页、77页内容,思考: 为什么要滋养心灵?
提示 (1)良好的生命状态既需要健康的身体,也需要健康的心理和 丰富的精神。拥有健康、和谐的内心世界,是我们幸福生活的 重要支柱。 (2)只有拥有健康的心理和丰富的精神世界,才能葆有积极的 生活态度和良好的人际关系,看到生命中更多的希望和光彩。
第三单元 珍爱我们的生命
第十课 保持身心健康
第二框 滋养心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格、应付方式、生活事件与社会支持
人格指的是:一个人稳定的、持续的、独 特的感知、体验、思维、应付与行为方式。即 个人全部心理过程特征之总和。
应付方式指的是:人们为了摆脱精神紧张 (stress)而采用的恢复情绪稳定、达到心理 平衡的一种心理机制,与本身固有的、无意识 的防御方式有关,常常大致分为积极的和消极 的两种。
列夫. 托尔斯泰说:“如果一个人 知道怎样去工作,怎样去爱,为他所爱 的人去工作,爱他所做的工作,他就可 以得到一个健康的人生。”
心理健康的人和正常人的概念是 有些不同的。心理健康是健康的一部
分,心理健康的人不一定是正常人 (如残疾人),正常人有时候也有心 理不健康的时候。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心理健康的特点
心理健康的人有五个共同的特点: 1、能自觉驾驭自己的生活,生活目标积极向上; 2、有正确的自我意识,能把握自己的真实现状和个人 特点; 3、能给予爱也能接受爱,情绪生活成熟健全; 4、对工作、对社会有高度的责任心,个性结构完整, 工作有成效; 5、人际关系积极稳妥,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美国国家卫生统计中心报告:1900 年

1985 年
前十位死亡原因
总死亡率 1719 人/10 万人口 总死亡率 876.6 人/10 万人口 死亡原因 死亡原因 1、肺炎和流感 1、心脏病 2、结核病 2、恶性肿瘤 3、腹泻、肠炎和痢疾 3、心血管病 4、心脏病 4、事故 5、衰老、不明原因的病 5、流感和肺炎 6、血管性颅脑损伤 6、自杀和杀人 7、肾炎 7、糖尿病 8、事故 8、肝硬变 9、癌症和恶性肿瘤 9、动脉硬化 10、白喉 10、肺气肿、慢支和哮喘 疾病可能是因为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社会行为所导致的;
四、心理健康与应激的关系 精神紧张的来源: 1.生长发育; 2.恋爱婚姻与家庭内部问题; 3.学校与职业场所的问题; 4.社会共同面临的问题/个人特殊的遭遇。 如共同问题有—自然/人为灾难、移民、 社会歧视(缺陷/偏见)等。
心理健康与精神紧张(应激)的关系:
1、在应激状态下,个体有良好的应付机制、健 全的人格、有效的社会支持。能较好地处理应激, 仍然保持健康。 2、个人心理防御和应付机制失败,产生明显的 情绪变化,(如焦虑抑郁),出现急性应激反应、 心理生理障碍或神经症。 3、个人对应激的错误理解,产生与现实不符的 病理信念或明显的人格变化,出现精神病性表现。 4、精神紧张(stress)通过植物神经系统、代 谢内分泌系统或免疫系统等中介机制,使躯体器 官发生病理生理与病理组织改变,出现心身疾病。
电力工作者的特点
1、满足于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的“利他性” 需要,使生活有意义;
2、 培养个人应变能力,很好适应环境。
3、培养了自信,相信任何事情都是可以预见、 能够解决的。遇事不乱。
一、什么是健康
1、原来的健康观:早期人类与动物 相似,也是靠自身本能来保持健康的(找 草药)。 健康就是没有疾病——医学模式。 健康是任何个体或社会充分发挥其功 能的必要前提。 “健康就是有能力完成个人的日常活 动”
动机的冲突
• 接近-接近冲突:两个同等强 度的动机,只能选择其中之 一。 • 回避-回避冲突:两个同等强 度的威胁性动机,必须选择 其中之一。 • 接近-回避冲突:出现两种对 立动机而形成的动机冲突。
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伤残,而是在身 体上、心理与社会适应上良好的一种完满状态。 身体、智力、情绪十分调和。 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 有幸福感。 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 过有效率的生活。
马斯洛的心理健康标准 % 有足够的安全感; % 能充分地了解自己,并能对自己的能力 作出适度的评价; % 生活理想切合实际; % 不脱离周围现实环境; % 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 善于从经验中学习; % 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 能适度地发泄情绪和控制情绪; % 在符合集体要求的前提下,能恰当地满 足个性; % 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恰当地 满足个人的基本要求。
社会支持指的是:个体与个体之间,个体与群体 之间的依存关系。这种关系能使人应付短期挑战和应 激。即通过社会联系而获得的他人的支持。 社会支持可分为: 客观的支持:如物质、经济的帮助。“在坎坷的 人生中接近或利用其他个体、团体或较大社团的可能 性”Pearlin(1981); 主观的支持:体验到的被尊重、被理解、被支持 的情绪体验与满意程度。Ausubel(1958)“并不是说被 感知到的现实是真正的现实,但感知到的现实却是心 理的现实。而正是心理的现实作为实际的(中介的) 变量影响人的行为和发展。”(人际交往即是刺激源 也是支持来源)
3、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的相辅相成 心理可以影响生理:救火搬重物、 战伤不痛、久等不尿、心身疾病(高 血压、哮喘);
生理可以影响心理:流感时抑郁、 甲亢时容易激惹、残疾和慢性疾病的 无助感、SARS时的心理变化。
二、什么是心理健康
1843年,美国人W.Sweeter发表了 第一本心理卫生专著,标志此概念正式 被人接受。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一、什么是健康 二、什么是心理健康
三、心理健康的特点 四、心理健康与应激的关系 五、怎样保持与促进心理健康
开场白
心理健康的意义 1、有助于克服人的消极心理状态
2、有助于缓解人际冲突,改善交往环境
3、有助于塑造良好的个性,发展健全的 品格
4、有助于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社会竞争、快节奏、高效率会对 人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需要关注、 及时调整心理状态(平衡),以防止 “耗竭综合征(burn-out syndrome)。” 工作压力下常见的“4D综合征”: 抑郁(Depression);滥用药物 (Drugs)、酗酒(Drinking)、离 婚率高(Divorce)
随着社会结构性分化水平越高, 健康的定义就越不能仅仅依靠生理性功 能失调为依据。因为在社会上每一个人 都要去履行他自己的特殊职责,如果这 些职责不能完成,那么相互依赖和交织 在一起的工作的复杂网络(社会体系) 就会崩解。因此,心理健康、社会适应 良好也成为健康的组成因素。
2、世界卫生组织的健康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