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广场设计要素初探(强烈推荐)
城市广场设计方案解析

城市广场设计方案解析城市广场作为一个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提供了交流与休闲的场所,还扮演着城市文化和社会生活的核心象征。
广场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功能、环境与美学,确保成为居民和游客喜爱的地点。
以下是对城市广场设计方案的深入解析。
功能性设计城市广场的首要任务是满足使用者的多功能需求。
从日常休闲、文化活动到市场交易,广场的设计应灵活多变。
划分不同功能区域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手段。
比如,可以设立专门的休息区、儿童游乐区和开放式的表演舞台等。
在这些区域之间,应通过绿化带或小道进行自然衔接,既保持功能的明确性,又增强了使用的便捷性。
除了区域的划分,还需要合理的设施配置。
座椅、阳伞、清晰的指示牌、休闲娱乐设施等都是必不可少的元素。
座椅应考虑满足不同年龄层次的用户需求,例如为老年人设计的坐凳需更为宽敞、稳固。
设置适量的垃圾桶,保持广场的清洁,给予游客和居民一个舒适的环境。
环境与生态影响现代城市广场的设计越来越重视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引入绿色植被不仅可以提升广场的视觉美感,更能起到降温、净化空气的作用。
选择本地植物种类可以更好地适应当地气候,降低养护成本,同时提升生态多样性。
水体的引入也是一种有效的环保设计手段。
喷泉、溪流等水景,不仅增加了广场的美观,还给人们带来愉悦的听觉与视觉享受。
透水铺装材料的运用能有效改善雨水渗透,减少城市内涝风险。
美学设计美学不仅关乎形式,也关乎使用者的感受。
设计师可以通过雕塑、艺术装置和视觉引导等元素,为广场增添独特的艺术气息。
选择具有地方特色的艺术品,可以强化广场的文化认同感,让人们在使用空间的也能感受到浓厚的地方文化。
在广场整体布局中,设计师可以运用对称、节奏和比例等原则,创造视觉上的平衡与和谐。
光影的运用也极为重要。
从不同角度看,广场应展现出不同的风貌。
夜间灯光的设计不仅可以增加安全感,还能营造出迷人的氛围。
社会互动与社区参与城市广场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到社区的参与感。
舆论反馈与公众参与是提升广场使用率的重要途径。
初探城市中心广场的景观设计

个城 市 的代 表或象 征. 一个 有个性 特 色的 中心 广场 , 仅使 市 民感到 亲切 和 愉悦 , 且 能唤起 他 们 强 不 而
烈的 自豪 感和 归属感 , 从而更 加热爱 他们 的城市 . 个性 的创 造不 是凭 空 得来 的 , 它要 求 对城 市 广场 的功 能、 地形 、 区位 与周 围环境 的关 系 以及在城 市空 间环境体 系 中的地位作 全 面的分析 .
摘
要 : 市中心广场是城市 中心 区的重要景观 , 城 是城市 面貌的集 中体现. 在进行景观设计 的时候 , 要综合
考虑各种 因素 , 充分调动各种有利 因素 , 形成一个 完整统一、 富多彩的广场景观 . 丰
关 键 词 : 市 ; 场 ; 观 设 计 城 广 景 中图 分 类 号 :U 8 T 94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篇 号 :0 82 4 ( 00 0 -0 30 1o - 12 1 )40 8 -3 4
广 场在维 护生 态上 所起 的作用 , 一是 要提供 足够 的绿化 面积 , 给城 市一 个 能呼 吸的 “ 绿肺 ” 二是 要 ; 创造一 些 自然 的景 观 , 人们 重 回 自然 的怀 抱 ; 让 三是 把 广 场及 周 围 的小 环境 作 为 一个 小 的生态 圈来 考 虑, 使人 、 城市 、 自然 形成 一个 有机 的 、 自然 的整体 l1 . 4
1 景 观 设 计原 则 []
1 1 以人 为 本 .
这是 贯穿广 场设计 始终 的宗 旨性原 则 . 为城 市 的主人 , 做 广场 的使用 者 , 市 的一切 都 是为 人服 务 城 的, 广场更是 如此 . 它是 人们 进行 交往 、 会 、 乐 、 憩等 活动 的场 所 , 计 目的 , 集 娱 休 其设 就是使人 们更方 便 、 舒适 地进行 各种 活动 . 景观设 计 一定要研 究广 场上人 们 的视 觉感 受 、 心理 需要 以及 行 为 特征 , 造 出丰 创 富多彩 、 各具 特 色 的广 场景 观 , 足不 同年龄 、 同性 别 、 同阶层 、 同 目的等 的多样 化需求 . 满 不 不 不
城市文化广场设计

城市文化广场设计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文化广场作为城市中的重要公共空间,扮演着社会交流、文化互动、休闲娱乐的重要角色。
城市文化广场的设计既要满足人们的日常需求,又要体现城市的文化特色和时代精神。
本文将就城市文化广场设计的要素进行讨论,并介绍一些成功案例。
一、规划布局城市文化广场的规划布局是设计的基础。
合理的规划布局应该兼顾人流、交通、景观、设施等方面,确保广场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首先,广场的尺度与位置选择要考虑到周边的人流与道路交通情况,方便市民的出行。
其次,广场的景观布局应该注重美观与实用,将自然环境与城市元素相结合,创造舒适宜人的氛围。
最后,广场的设施配置要满足市民的需求,如休闲座椅、儿童游乐设施、公共厕所等。
二、文化内涵城市文化广场作为城市的文化载体,应该体现地域文化与时代风貌。
设计师可以选择适合当地特色的建筑风格,运用艺术装饰、雕塑等手法表达城市的文化内涵。
同时,广场可以举办文化艺术活动,如音乐会、舞蹈表演、绘画展览等,以丰富市民的文化生活,提高城市的文化品位。
三、多功能性城市文化广场设计要充分考虑多功能性,以满足市民不同的需求。
除了广场本身的功能,设计师可以设置咖啡店、餐厅、商店等商业设施,给市民提供更多选择。
同时,广场还可以划分出活动区、休闲区、运动区等不同功能区域,满足市民的不同需求。
例如,活动区可以设置舞台和观众席,方便举办各类活动;休闲区可以布置休闲座椅、花坛等,供市民放松身心;运动区可以建设篮球场、太极广场等,满足市民的运动需求。
四、可持续发展城市文化广场设计要注重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将环保、能源节约等要素融入设计中。
例如,设计可以采用自然通风、采光等技术,减少对能源的消耗;设置太阳能光伏发电设备,减少对传统电力的依赖。
此外,设计师还可以在广场周围种植绿化植物,增加植被覆盖率,改善空气质量。
成功案例: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北京奥林匹克公园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主场馆,其广场设计融合了历史文化和现代气息,成为北京市民喜爱的休闲活动场所。
城市广场建设的人文设计考量

城市广场建设的人文设计考量城市广场作为城市中心的重要公共空间,不仅具有功能性,还应注重人文设计。
人文设计考虑了广场的人性化、社交性以及文化与艺术元素的融入,使广场成为城市居民愿意聚集和交流的场所。
本文将探讨城市广场建设的人文设计考量,以及如何在广场设计中实现美观与实用的平衡。
1.空间布局与流线在城市广场的人文设计中,空间布局起着重要的作用。
合理的布局能够提供方便的行人路线和舒适的活动空间。
例如,完善的人行道系统、交通引导标识和无障碍设施可以提高广场的可达性和可用性。
广场应该充分考虑人们的流动性,合理安排座椅、花坛等元素,以提供休憩和互动的场所。
2.绿化与景观城市广场的人文设计应注重绿化与景观的融合。
植被的引入可以改善空气质量、提供防晒和减少城市热岛效应。
合理规划的景观设计可以增加广场的美感和吸引力。
例如,花草树木的种植、水景的设置以及雕塑艺术品的摆放都可以增加广场的艺术氛围和人们的视觉享受。
3.文化与艺术元素城市广场的人文设计考量还应包括文化与艺术元素的融入。
广场可以成为艺术表演、文化展览和社交活动的场所。
例如,建立露天舞台、艺术家雕塑的展示区域、户外画廊等,为广场带来了更多的文化内涵和生活气息。
定期举办文化活动,如音乐会、舞蹈表演和手工艺市集等,也能够吸引更多人们参与其中。
4.设施与服务城市广场的人文设计要考虑人们的需求和便利性。
提供完善的设施和服务能够增加广场的吸引力和舒适度。
例如,在广场周边设置公共厕所、儿童游乐设施、休息区、自行车停车架以及无线网络等,方便居民的日常生活和活动。
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如咖啡店、酒吧和餐厅等,可以提供社交和休闲的场所。
城市广场的人文设计考量涵盖了空间布局、绿化与景观、文化与艺术元素以及设施与服务等多个方面。
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我们可以打造人性化、社交性和具有文化内涵的城市广场。
这些广场不仅提供了休憩和互动的场所,还促进了城市居民的交流和社区的发展。
在未来的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应重视城市广场的人文设计,为城市居民创造更美好的生活环境。
城市广场景观设计

雕塑、构筑物为标志性景观。
★ 站前广场:位于城市交通内外汇合处,如车站、机场、码头等处的广场。规划时,应
注意人车进出站时的分流,避免出现交叉和干扰,以保证安全;各条线路要分区明确、标 识清晰。
一、城市广场的分类及功能→2.交通广场 环岛交通广场效果图
一、城市广场的分类及功能→4.宗教广场
宗教广场主要用于宗教活动,其四周一般与宗教建筑和宗教纪念物等相连,方 便宗教人士聚会及举办宗教仪式等,有浓厚的宗教氛围,如罗马圣彼得广场。
一、城市广场的分类及功能→5.纪念性广场
纪念性广场是为纪念 某个人物或某个重要事件 而设计的广场,如南京中 山陵广场。因此,纪念性 广场一般会在广场中心或 侧面设计纪念雕塑、纪念 碑、纪念物等作为标志物。
三、城市广场景观设计的要点→2.城市广场的形态
城市广场是开放的公共空间,具有集会、交通集散、 商业服务及文化宣传等功能。现代城市广场有平面型和立 体型之分:平面型广场是常见的形式,指步行、车行、建 筑出入口、广场铺地等都处于一个水平面上,或略有上升、 下沉;立体型广场是指通过垂直交通系统将不同水平层面 的活动场所串联为整体的空间形式。上升、下沉和地面层 相互穿插组合,构成一幅既有仰视,又有俯视的垂直景观, 它与水平型广场相比,更具层次性,但其水平视野和活动 范围相对缩小。
三、城市广场景观设计的要点→3.城市广场的区域划分
城市广场的区域划分应融合自然要素,提供不同性质的活动空间,以适合不同年龄层、 不同文化层次的市民的社交与沟通需要。在广场景观设计中,可以不同活动内容进行区 域划分,如拍照、戏耍、玩水、闲谈、观景、打电话、小吃、选购等。区域的划分尽量 化大为小,集零为整,以提供多样化的活动空间。界面的变化及领域的划分,尽量采用 台阶、坡面等连接,使上下层的活动尽收眼底,并与城市产生有机联系,给人以视觉上 的愉悦。
城市广场设计说明

城市广场设计说明一、引言城市广场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城市的中心空间,也是市民休闲活动的场所。
具有良好的城市广场设计可以提升城市形象,加强市民的社交互动,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
本篇文档旨在阐述城市广场的设计原则和功能布局,以期提供指导和参考。
二、设计原则1. 人性化设计:城市广场设计应以人为本,注重市民的需求和舒适感。
设计师应综合考虑市民的休闲需求、交通便利性、安全性等方面,营造一个适宜人们居住和活动的空间。
2. 开放性设计:城市广场应该是开放、包容的空间,能够吸引不同年龄、背景的人群前来休闲娱乐。
广场的外部应有良好的通行性,方便市民进出。
3. 异地风情融合设计:城市广场的设计可以融合当地的历史文化特色和地域特色,打造一个具有独特风格和地方特色的空间。
同时,可以吸纳其他城市的元素,增加文化交流和多样性,使广场更具吸引力和独特性。
4. 绿色环保设计:城市广场应注重绿化和环境保护。
可以在广场中设计花坛、绿地和休闲区,为市民提供清新的空气和舒适的环境。
使用环保材料,合理利用自然能源和节约资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三、功能布局1. 中央广场:中央广场是整个城市广场的核心区域,可以设置喷泉、雕塑等装饰品,展现城市的形象和特色。
可以提供集会、文化活动等场所,吸引市民和游客。
2. 娱乐休闲区:为了满足市民的休闲娱乐需求,可以设置游乐设施、户外健身器材等。
同时,也可以设置休闲椅子、凉亭等设施,方便市民休息和聚会。
3. 商业区:城市广场可以设置商业区,为市民提供各类商店、餐馆和咖啡店等。
商业区不仅能丰富市民的生活娱乐选择,还可以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
4. 绿化带:城市广场的绿化带是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种植各类花草树木。
绿化带可以提供清新的空气和视觉愉悦的景观,也有助于减少城市的噪音和空气污染。
5. 步行系统:为了提升广场的通行便利性,可以设计步行系统,连接广场的各个功能区域。
步行系统应该有良好的人流引导设计,同时也考虑到不同人群的行动便利性。
城市广场景观设计要素

城市广场景观设计要素城市广场是城市公共空间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它不仅是城市文化、社交和商业活动的重要场所,也是城市形象的重要体现。
因此,城市广场景观设计至关重要。
以下是城市广场景观设计的要素:1. 空间布局城市广场的空间布局应该合理,能够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例如,广场中应该有足够的休息区、活动区、绿化带和交通区域。
此外,广场的布局应该考虑到人流量和交通流量,以确保广场的交通畅通和人员安全。
2. 绿化设计绿化是城市广场景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绿化可以增加广场的美观度,提高空气质量,减少城市热岛效应。
在绿化设计中,应该考虑到植物的种类、颜色和高度,以及植物的养护和管理。
3. 水景设计水景是城市广场景观设计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水景可以增加广场的美观度,提高空气湿度,减少城市噪音。
在水景设计中,应该考虑到水景的大小、形状和位置,以及水景的养护和管理。
4. 灯光设计灯光是城市广场景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灯光可以增加广场的夜间美观度,提高广场的安全性。
在灯光设计中,应该考虑到灯光的亮度、颜色和位置,以及灯光的节能和环保。
5. 艺术装置设计艺术装置是城市广场景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艺术装置可以增加广场的文化氛围,提高广场的艺术价值。
在艺术装置设计中,应该考虑到装置的材料、形状和位置,以及装置的维护和管理。
6. 建筑设计建筑是城市广场景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筑可以增加广场的建筑美学价值,提高广场的文化氛围。
在建筑设计中,应该考虑到建筑的材料、形状和位置,以及建筑的功能和使用。
综上所述,城市广场景观设计要素包括空间布局、绿化设计、水景设计、灯光设计、艺术装置设计和建筑设计。
这些要素相互关联,相互影响,需要综合考虑,以达到最佳的设计效果。
城市广场设计要点

城市广场设计要点城市广场啊,就像是城市这张大脸上的灿烂笑容,要是设计不好,那可就成了尴尬的鬼脸了。
首先呢,空间布局得像一场精心编排的舞蹈。
不能太拥挤,不然就像一群胖子挤在电梯里,动都动不了。
要有开阔的区域,像大海一样能容纳下人们的各种活动,又要有一些巧妙的角落,就像躲猫猫的小天地,给人一种神秘又有趣的感觉。
植被的选择也很关键。
不能光种那些中看不中用的花花草草,就像选美只看脸蛋不管内涵。
得有大树,大树就是广场的大伞啊,夏天的时候往下面一坐,那凉爽劲儿就像突然钻进了冰箱里。
而且花草的搭配得像时尚搭配师搞出来的造型,五颜六色又和谐自然。
再说这广场上的设施,座椅不能是那种硬邦邦的像石头一样的存在,得像温柔的沙发一样,让人坐上去就不想起来。
路灯也不能是那种病恹恹的光线,要像舞台上的聚光灯一样明亮又温暖,这样晚上的广场才不会阴森森的,而是像一个充满魔力的夜间乐园。
水景也是个加分项。
小喷泉不能像个小尿壶一样弱不禁风,得是那种气势磅礴的,像龙吐水一样壮观。
要是有个小池塘,里面的水得清澈得像镜子,能让人们看到自己美美的倒影,而不是像一潭浑水,感觉里面住着怪物。
地面的材质要耐磨,就像战士的铠甲一样。
可不能是那种走两步就破个洞的,不然就像穿了纸糊的鞋子在走路。
而且要有一定的防滑性,不然下雨天人们在上面走就像在滑冰场里的旱鸭子,摔得四脚朝天。
对于广场的色彩,不能搞得像个大花脸一样花花绿绿得让人眼花缭乱。
得像一幅淡雅的水墨画,简洁又大方,让人们看了心里舒服。
还有啊,广场的入口要像好客的主人张开的双臂,热情地欢迎人们的到来。
不能是那种让人找半天还找不到的小缝隙,那感觉就像去朋友家做客结果被关在门外一样糟糕。
周边的建筑也要和广场和谐相处,不能像一个高傲的公主和一群小乞丐站在一起。
要互相映衬,形成一种美的视觉享受。
在功能分区上呢,要有动区和静区。
动区就像一群活力四射的小猴子玩耍的地方,充满活力和喧闹。
静区就像安静的小绵羊休息的草地,给人宁静的感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广场设计要素初探
一城市广场历史回顾
我国历史上城市广场的演变是由“市”而来,南宋时期,由于商品买卖进一步专业化,市场根据形势的发展要求,以崭新的姿态重新组合,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
人们在“市”的周围,为了进行商品交换,构筑了大量的建筑以适应其需要。
这种自然形成的商品空间具有广场空间的某些特征,也可以称为我国广场的自然发展雏形。
从世界范围来看,城市广场是在多种因素影响下形成和发展,突出的有以下三种因素:其一是社会文化因素,社会文化不同必然显现出不同的城市广场风格和做法。
其二是政治宗教因素,君主集权统治下的广场多以体现君主的权威为目的;宗教统治下的广场多以体现神的意志为目的;民主制度下的城市广场根据人们的生活需求演变而来。
其三是经济因素,经济活动直接影响着广场土地使用,推动着整个城市的发展。
总之,在数千年的城市发展过程中,城市广场的范畴在不断地发展演变,通过以下资料可概括出广场的历史:
⑴“广场”源自古希腊,最初用于议政和市场(FORUM ),是人们进行户外活动和社交的“城市的起居室”,其特性、位置是松散和不固定的;
⑵从古罗马时代开始,广场的使用功能逐步由集会、市场扩大到宗教、礼仪、纪念和娱乐等,广场也开始固定为某些公共建筑前附属的外部场地(PLAZA);
⑶中世纪意大利的广场功能和空间形态进一步拓展,它作为城市的“心脏”,在高度密实的城市中心区创造出具有视觉、空间和尺度连续性的公共空间,形成与城市整体互为依存的城市公共中心广场(SQUARE)雏型;
⑷巴洛克时期,城市广场最大程度上与城市道路联成一体,广场不再单独依附于某一建筑物,而成为整个道路网和城市动态空间序列的一部分;
⑸现代城市广场的范畴再次延伸,不仅市政、商业广场等是城市的主要广场,较大的建筑庭院、建筑之间的开阔地等也具有广场的性质,城市广场作为开放空间,其使用进一步贴近人的生活【2】。
二城市广场定义
广场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拥有与城市相同的历史。
古今中外,对广场定义众说不一。
凯文•林奇认为“广场位于一些高度城市化区域的中心部位,被有意识地作为活动焦点。
通常情况下,广场经过铺装,被高密度的构筑物围合,有街道环绕或与其相通。
它应具有可以吸引人群和便于聚会的要素。
”
王珂、夏健、杨新海编著的《城市广场设计》一书中对城市广场的定义较有概括性,书中表述“城市广场的定义需要包括场所、内容、构成、使用方式和意境五个方面的基本限定。
尝试将城市广场定义为:城市广场,是为满足多种城市社会生活需要建设的,以建筑、道路、山水、地形等围合,由多种软、硬质景观构成的,采用步行交通手段,具有一定的主题思想和规模的节点型城市户外公共活动空间。
其中,
城市社会生活包括政治、文化、商业、休憩等多种活动;主题思想则指表现城市风貌和文化内涵,及城市景观环境等多重目的;节点型是指城市空间中的核型空间形态”。
由此可以看出,城市广场的概念要广义得多,大到形成一个城市的中心或一个公园,小到一块空地或一片绿地,除街道外,是城市公共空间的另一种重要空间形式。
城市广场突出地反映了城市的特征,为市民提供了室外活动和公共社交的场所。
三广场的类型
广场的功能决定了广场的性质和类型。
按广场的主要性质一般可分为以下六种【3】。
宗教广场:早期的广场多修建在教堂、寺庙或祠堂对面,为举行宗教庆典仪式、集会、游行所用。
在广场上一般设有尖塔、宗教标志、坪台、台阶、敞廊等构筑设施。
然此类广场,现已兼有休息、商业、市政等活动内容。
如:栖霞寺的殿前广场。
市民集会广场:这类广场常常是城市的核心,多修建在市政厅和城市政治中心所在地,供市民集会、庆典、休息活动使用。
一般由行政办公、展览性建筑结合雕塑、水体绿地等形成气氛比较庄严、宏伟、完整的空间环境。
一般布置在城市中心交通干道附近,便于人流、车流的集散。
鼓楼广场扮演南京的市民集会广场的作用。
交通广场:火车站、汽车站、航空港、水运码头及城市主要道路交叉点,是人流、货流集中的枢纽地段。
火车站广场是典型的交通集散广场,如:南京车站站前广场。
纪念广场:为了缅怀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常在城市中修建一种主要用于纪念活动的广场。
用相应的象征、标志、碑纪等施教的手段,教育人、感染人,以便强化所纪念的对象,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
如:中山陵、雨花台广场。
商业广场:现代的商业广场,往往集购物、休息、娱乐、观赏、饮食、社会交往于一体,成为人们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常与步行街结合设置。
如:新街口广场。
休息娱乐广场:此类广场是居民城市生活的重要行为场所,是市民接受历史、文化教育的室外空间。
包括花园广场、文化广场、水上广场,以及居住区和公共建筑前设置的公共活动空间。
广场的建筑、环境设施均要求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如:汉中门广场。
四南京市主要城市广场植物多样性调查
南京地区位于江苏省西南部,北纬31°14′~32°37′,东经118°22′~119°14′,属中亚热带与北亚热带交界处,森林植被以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为主。
所以,在城市广场的植物配置上,应适当考虑常绿树种在所有植物种数中所占的比例。
对南京市区七大城市广场,即汉中门、鼓楼、月牙湖、明故宫、水西门、山西路、雨花广场,进行了调查。
其结果表明南京市城市广场中常绿植物在植物的总种数中所占的比例大约为1/ 3。
这个数据较符合南京地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为主的森林植被,这说明设计者已开始注重植物造景和生态学的相结合,注重发挥常绿植物在人工景观中的生态效益。
然而,这些常绿树种的选择的局限性却较大,缺少特色和创新。
各大广场的常绿树种的重复率至少在70%以上。
常绿乔木主要集中在香樟、女贞、广玉兰、龙柏、雪松、棕榈、杜英、枇杷、石楠、桂花、构骨、日本五针松。
常绿灌木则以红花檵木、瓜子黄杨、大叶黄杨、海桐、山茶、栀子、杜鹃、八角金盘、珊瑚树、金丝桃、火棘、十大功劳、南天竹、云南黄馨、洒金千头柏、月季、洒金桃叶珊瑚、夹竹桃等为主。
常绿攀援植物以木香、常春藤、络石为主。
常绿地被植物是以马蹄金、麦冬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