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汽车产业对外贸易与汽车产业发展关系的实证研究
我国自由贸易区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理论与实证共3篇

我国自由贸易区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理论与实证共3篇我国自由贸易区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理论与实证1我国自由贸易区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理论与实证自由贸易区在促进国家经济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促进全球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我国加大了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力度并取得了不小的成果。
本文旨在探讨我国自由贸易区的经济增长效应,通过理论与实证研究来展示自由贸易区对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一、自由贸易区的理论基础自由贸易区是由一些国家或地区成立的自由贸易区域,通过自由化贸易政策使得区域内各国互通有无,便捷了贸易往来,促进经济融合。
自由贸易区建立的理论基础是比较优势和互补优势。
比较优势理论是指各国应当专业化生产具有自己比较优势的商品和服务,以此增强自己的国际竞争力和产品质量;互补优势理论是指各国可以互相补充缺点,比如一个国家原材料该国没有,而其他国家有,这时候他们就可以建立贸易联系,双方都能得到好处,这种优势互补形成了自由贸易区。
二、自由贸易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我国经济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促进外贸发展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可以极大地简化出口申报,降低申报成本,同时还可以推动我国产业的转型升级。
在这个背景下,我国的外贸、外资和国际竞争力都会得到进一步提高。
(二)提高创新能力建立自由贸易区,可以推动我国产业和企业加快创新步伐,并从中学习到外部先进技术,推动我国产业链的进一步升级。
通过更广泛、地区组合,将促进各国/地区开展科技合作,共同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三)促进人才流动自由贸易区内不同国家或地区尤其是相邻各自人才流动发生频繁,这也促进了人们心灵上的交流学习,相互学习,也促进了不同地区企业之间的合作与沟通。
三、自由贸易区的实证分析自由贸易区实际运作中取得的成果也得到了经济学家的认可。
深圳福田自贸区、上海自贸区和广东自贸区都成为了全世界关注的焦点,而深圳自贸区的贸易量增速在2015年接近60%,这也让人们重新审视了自由贸易区的重要性。
中国汽车产业出口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录1 导论 (26)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26)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28)1.3 论文的结构及主要内容 (31)1.4 论文的研究方法 (31)2 中国汽车产业出口现状 (32)2.1 中国汽车产业总体出口现状 (32)2.2 出品产品结构 (33)2.3 出口市场分布 (34)2.4 出口主体结构 (35)2.5 汽车出口企业研发支出 (36)2.6 中国汽车产业出口存在的问题 (37)3 中国汽车产业出口的影响因素识别 (38)3.1 全员劳动生产率(LP) (38)3.2 研发支出(R&D) (39)3.3 FDI流入 (39)3.4 汽车工业总产值 (40)4 中国汽车产业出口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40)4.1 变量选取和数据来源 (40)4.2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41)4.3 基于OLS的估计结果 (41)4.4 基于V AR模型的估计结果 (43)5 中国汽车产业出口的对策建议 (46)5.1 完善配套产业链条 (46)5.2 政府应营造宽松公平的市场环境 (46)5.3 加大研发投入力度 (46)结语 (47)参考文献 (47)致谢.......................................................................................................... 错误!未定义书签。
摘要中国的汽车工业是中国的重要产业,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从而使“小汽车”进入了千家万户。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放缓,向更加平稳的态势发展,因此追求质量成为重中之重。
面对复杂的市场经济环境和国际态势,中国在变化的同时世界同样在变化,中国在过去几十年对汽车产业的努力拼搏,不断精进也极大的促进了中国汽车的出口。
未来汽车流通业也会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变化,为此,如何发展汽车行业以及如何促进中国汽车的出口是重要的问题。
我国东北汽车产业集群发展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I 省 份 总 产 值 工 业 增 加 值 主 营 业 收 入 整 车 产 量 整 车 销 量
( 亿元 )
吉 林 省
黑 龙 江 省
万辆 , 其 中轿 车年生产能力为 4 5 万辆左右 , 发动机 生产数量达
( 亿元 )
l O 9 1
6 4
( 亿 元)
3 4 8 9
2 4 3
( 万辆 )
1 6 7 . 9 7
3 3 . 9 8
( 万辆 )
1 6 6 . O 9
3 4 . O 5
到1 4 0 万台。 辽宁省汽车产量同比增长 5 6 . 3 %, 其中轿车同比增
长6 0 . 1 %; 轻型客车 同比增长 1 3 . 9 %; 多功能 乘用车 产量同 比增
政 府 政 策
【 关 键 词 】 东北 地 区 汽 车 产 业 产 业 集 群
一
业集群 的发展实际上表现 出了典 型的“ 多核式” 模式, 即在某一 特定 的区域 内 , 整个服 务体系及各 类配 套企业都 围绕 几家整车
、
我 国 东 北 汽 车 产 业 集 群 发展 的 总体 状 况
二、 变 量 选 取 及 数 据 说 明
1、 变量 选取
部件以及各类专用 车的研发 、 生产 与贸易基地 , 微轻 型车 、 中高 级轿车 、 中重型卡车 等各 类车型齐全 。截至 2 0 0 8 年底 , 吉林规 模 以上整 车制造企 业 9 家, 汽 车零部件 4 6 1 家, 改 装车企 业 1 8 家, 摩托 车企业 1家 , 外资及 合资企业 9 0多家 , 行业 从业 人 员 达1 9 万 余人 , 其 中研 发人 员近万人 。近年来 , 吉林省 汽车产业 积极 与外界联 系 , 通过与 跨国公 司合作提 升技术 水平 , 创 新能 力得到 了显著 提高 。目前的不足 之处主要体现在 产学研脱 节 、 国际市场 尚未打开 以及 自主研发能力不足等方面 。 黑龙 江省 目前共有汽车零部 件 、 专 用车 以及整 车生产企业 2 2 7 家 。其中 ,汽车零部件企业 2 0 4 家 、专用车及改装企业 2 O 家、 整车生产企业 3 家。行 业从业人 员达 6 0 9 1 6 人, 每年 汽车产 量达 3 4 万辆 、 专用汽车 1 万辆 、 发动机 9 0 万台( 套) 左右 。2 0 1 0 年, 黑龙江全年生产整车数量为 3 3 . 9 8 万辆 , 销售 3 4 . 0 5 万辆 , 特
汽车制造业与上游产业关联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外商直接投资视角的分析

效应 。
2 .密切产业 间联系 随着跨 国公 司大量 的对外投 资 . ( 水平 或垂 直 ) 的溢 出实际 发生 应该影 响更大 . 上 而基 于 自
系。 投资 国产业 生产技 术的革 新将带 动被投 资 国的产业 升
球 范围内进行 最有效 率 的区位配 置 . 而形成 一种 由多个 从 国家共 同参 与某特 定产 品或服 务 制造 过 程 的 国际分 工协 作 网络 。 越来越 多 的生产 和相 关经 营活 动被转 移 到国外 . 由于两 者 有 着共 同的分工 基础 .从 而两 者 之 间 的变 动有 着密 切联
首先 , 为实 现利 润 最大 化 . 国公 司希望 尽可 能地 减 跨
级. 被投资 国市场 的稳定 也将 直接 为母 国产业 的平 稳发展 少水平 溢出 。 因为模 仿 与劳动力 流动会 导致其公 司特 定优 提 供支持 。此外 . 跨国公 司 与被投 资 国的联 系并不 局限 于 势的丧 失 , 它们 将不再 可 能做 到“ 与那些 对 当地市 场 、 消费
二 、研 究 假 设
和信 息流动 对其极 有 帮助 ; 另一方 面 , 供 (orig 产生 筹 Sucn )
的后 向联系商直接投 资 作 为上游产 业 的外 商直接 投 资与汽车制 上游供 应商 的知识 扩散 中获 益 。一方 面 , 当地市场 的渗 对
造业 的关联关 系如何 . 汽车 制造 业发 展过程 中的作 用 如 透在 跨 国公 司子 公 司与 产 出品 用户 之 间产 生的前 向联 系 在
何. 是一个 值得研究 的问题 。
效应发生 作用 的 . 即上 游外 资产业 对汽 车制造业 发展 的带 动作 用 的理 论依据 是外 商直接 投资溢 出效应理论 。 随着 外商直 接投 资理 论研究 的进 展 . 近年学 者开始逐
中国汽车出口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我国汽车出口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一、我国汽车出口的发展现状1. 我国汽车出口总体情况近年来,我国汽车出口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趋势。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汽车出口总额为454.7亿美元,同比增长1.4。
我国汽车出口规模稳居世界前列,已成为全球汽车市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 主要出口国家与地区我国汽车出口地区主要包括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和东欧等地区。
其中,亚洲地区占据了我国汽车出口的绝大部分份额,尤其是东南亚国家和地区成为我国汽车出口的重要目的地。
3. 出口汽车品牌和类型我国汽车出口主要品牌包括一汽大众、上汽通用、长城汽车等国内知名品牌,同时还有一些国际知名车企在我国设厂生产后进行出口。
出口车型以乘用车和商用车为主,涵盖了轿车、SUV、客车、货车等多种类型。
4. 面临的挑战我国汽车出口面临着外部市场需求波动、贸易摩擦加剧、技术壁垒等多方面挑战。
另外,我国汽车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仍然相对较弱。
二、我国汽车出口的对策研究1. 加强市场调研,拓展出口市场针对外部市场需求波动的挑战,我国汽车出口企业需要加强市场调研,深入了解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消费需求和政策环境,以便抓住市场机遇,拓展出口市场。
2. 提升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为了提高我国汽车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企业需要加大技术研发投入,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推动自主品牌汽车走向国际市场。
3. 优化出口政策,降低贸易壁垒面对贸易摩擦加剧的挑战,我国汽车出口企业需要积极争取有利的出口政策支持,同时与国际贸易组织和相关政府部门进行合作,降低贸易壁垒,为出口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4. 强化品牌建设,提升国际影响力加强国际营销推广,提升我国汽车品牌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可以帮助我国汽车出口企业在国际市场上获得更多的竞争优势,提升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盈利能力。
结语我国汽车出口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但也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通过加强市场调研、提升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优化出口政策、强化品牌建设等对策的实施,我国汽车出口有望实现更加稳健和可持续的发展,不断扩大国际市场份额,实现全球布局,成为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助推器。
中国汽车进出口贸易对汽车产业的影响分析——实证分析

需 要 说 明 的是 : 响 汽 车 行业 的 因素 是 多 种 多样 的 . 要 包 影 主 括 : 观 经 济 、 车行 业 的 政 策 、 定 资 产 投 资 、 车 的进 出 口 宏 汽 固 汽 额 、 车 技 术 、 车 价 格 水 平 、 费 者 的 购 买 力 水 平 、 车 的 税 汽 汽 消 汽 费、 汽车 信 贷 、 会 人 口数 及其 组 成 、 油 价 格 、 后 服 务 和 环 境 社 石 售 污 染 等 由 于本 文 主 要 研 究 的是 中 国汽 车 进 出 口贸 易 的 影 响 因 此 .在 上 述诸 多 因素 中选 取 了汽 车 进 出 口额 作 为 主要 影 响 因 素
口 均是 汽 车 产 业 经 济增 长 的 G a g r因 :加 大 中 国汽 车 进 口和 r e n
立 回归 方 程 .对 中 国 汽车 进 出 口贸 易对 整个 汽 车 产 业 的影 响 进
行 了分 析 和 验 证
出 口, 能 带动 汽车 产 业 的发 展 。 最后 提 出政 策 建 议 : 加 大有 都 应 效进 口 同 时扩 大 出 口. 来促 进 资源 有 效 配置 、 高 整 个 汽 车 行 业 提
进 行 分 析
【 键 词 】 车 产 业 ; 车 进 口; 车 出 口 ; 整 检 验 ; agr 关 汽 汽 汽 协 Gr e n
检 验
作 为全 球 经 济 发展 的一 大 支 柱 产业 .汽 车 产 业 是 一 个 具 有
巨 大现 实利 益 和广 阔 发展 前 景 的 产业 。 国 内学 者 对 汽 车 产 业 的 研 究 多 集 中 于汽 车 产 业 的 发展 模 式 、 业竞 争 力 、 场 结 构 和市 产 市
我国汽车出口认证的现状探究

我国汽车出口认证的现状探究1. 引言1.1 我国汽车出口认证的重要性我国汽车出口认证的重要性在我国汽车产业发展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汽车出口认证是我国汽车行业走向国际市场的重要保障。
通过认证,我国汽车可以获得国际认可,打开国际市场,提升我国汽车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汽车出口认证可以提升我国汽车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水平。
认证标准的严格要求,促使企业提高产品质量,确保产品符合国际标准,从而提升产品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汽车出口认证还可以促进我国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
通过认证过程中的技术创新和管理提升,可以推动我国汽车产业从低端向高端发展,提升整体产业水平。
我国汽车出口认证的重要性不容忽视,是我国汽车产业发展不可或缺的一环。
1.2 我国汽车出口认证的现状我国汽车出口认证是指中国汽车制造商通过一系列程序和标准要求,获得国际认可,将产品销售到海外市场的过程。
随着中国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我国汽车出口认证的现状也日益重要。
我国汽车出口认证的政策法规不断完善。
政府部门加大监管力度,推动汽车企业严格按照规定进行认证申报和审核,保障产品质量和安全。
政府还积极与国际组织合作,提高我国汽车出口认证的国际化水平。
我国汽车出口认证的程序流程严谨规范。
从申请到审核再到颁发证书,每个环节都有明确的规定和标准,确保认证过程公正透明。
各个环节的配合紧密,大大提高了认证效率和准确性。
我国汽车出口认证的标准要求越来越严格。
国际市场对汽车产品质量、环保性能和安全性等方面的要求不断提高,我国企业必须不断提升技术和管理水平,适应国际标准,才能获得认证并顺利出口。
我国汽车出口认证的现状呈现出政策法规完善、程序流程规范、标准要求严格的特点。
随着我国汽车产业的不断壮大和国际化进程的加快,我国汽车出口认证将迎来更多机遇和挑战。
2. 正文2.1 我国汽车出口认证的政策法规1. 法律依据:我国汽车出口认证的法律依据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汽车产品质量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中国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实证分析

2 中国汽车产业 国际竞争力评价
本 文 定量 指标 评价 数值 采 用 的是 20 0 5—20 09 年 5年 的平 均值 , 某 些 特 殊 指标 由于 统 计 上 的 对 原 因 , 用 的是 可获 得 指 标 的 20 采 07—20 09年 3年
平 均值 ( 表 2 , 按 评 价 标 准 进 行 评 分 。定 性 见 )并
fo a t g fco sb s d o he t e r fi d sra n e n t n lc mp t n e.Th o g u si n ar rm c i a tr a e n t h o y o n u tili tr ai a o ee c n o r u h q e to n ie,
然资源与基础设施等 ; 需求条件是指一国市场对产
业 提供 的产 品的需求 程 度。波 特认 为 , 场需 求 程 市 度和需求质 量是提高 一 国产业 竞争 力 的前 提 ; 关 相 和支持产 业 是指 围绕 整个 产 业链 条 不 同环节 的细 影 响一 国 产业 国 际 竞 争 力 的 因素 很 多 , 外 有
上海汽 车 2Biblioteka 1.2 0 1 1 ・表 2 中国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定量指标数据
竞 争 力 指标 评 价 结 果 分 值 较 高 的指 标 是 , 产 业环 境竞 争力 指标 中 的“ D G P年 均增 速 ” 到 8 达 % 以上 , 值在 8分 档 ; 汽 车 产业 政 策对 企业 的 影 分 “ 响程度 ” 大 , 很 分值 在 8分档 ; 产业 市 场 竞 争 力 指 标 中的“ 内汽车 产 量 ” 1 0 万辆 以上 , 国 达 0 5 分值 在 8分 档 。产 业发 展竞 争 力 指标 中 的“ 资产 利 润率 ” 达到 5 以上 , % 分值在 8分 档 ;全员 劳动 生产 率增 “ 加值 ” 达到 1 9万 人/ , 年 分值 在 7分 档 ; 产业 产 品竞 争力 指标 中 的 “ 品性 价 比” 高 , 值 在 7 产 较 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研究导刊ECONOMICRESEARCHGUIDE总第172期2012年第26期SerialNo.172No.26,2012一、我国汽车产业对外贸易发展状况汽车产业作为我国装备制造业至关重要的一个部分,已经日渐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
本文将从我国汽车产业对外贸易总量规模、贸易结构变化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总量规模分析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汽车对外贸易取得飞速发展。
图1显示,1990年,我国汽车进出口总额为13.3亿美元,2009年已经达到699.27亿美元,增长51.57倍,年均增长21.91%。
其中,汽车出口总额由1990年的1.28亿美元增加到2009年的368.12亿美元,增长286.59倍,年均增长32.72%;汽车进口总额由1990年的12.02亿美元增长到2009年的331.07亿美元,增长26.54倍,年均增长18.03%。
图1我国汽车对外贸易发展状况(亿美元)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1991—2010年)经济全球化为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机遇。
我国汽车对外贸易在整个进出口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汽车出口占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由1990年的0.2%上升至2009年的3.06%。
图2为我国汽车对外贸易占整体对外贸易的比重。
汽车进口贸易总额占全部进口贸易总额的比重及汽车进出口占总进出口的比重在二次移动平均后也呈现出整体上升趋势。
这也说明了我国汽车产业总体处于不断发展的状态下,并且这种趋势将得到持续。
然而,要完全发挥中国汽车产业的比较优势还必须通过产业结构升级和调整进出口商品结构。
图2汽车对外贸易在对外贸易总体中的比重汽车对外贸易在整个对外贸易中的份额相对提高使得汽车净出口作为中国外汇主要提供部门的地位和能力得到提高。
通过图3可以发现,中国汽车出口外汇贡献呈明显上升趋势。
1990—2004年,我国汽车的进口大于出口,但是从2005年开始,汽车贸易由逆差转为顺差,且这个顺差不断扩大:2005年汽车贸易顺差为13.37亿美元,2008年则扩大到182.92亿美元。
虽然受经济危机影响,我国汽车对外贸易顺差额在2009年缩小到37.05亿美元,但依旧能保持顺差状态,说明我国汽车的国际竞争力较强,经受住了国际市场的冲击。
汽车对外贸易从逆差逐步转为顺差,为我国的国民经济赚取外汇,也说明了汽车产业在我国基础工业中的重要地位。
图3我国汽车对外贸易外汇贡献度变化(净出口额)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1991—2010年)数据经整理所得(二)贸易结构分析由于中国汽车产业起步晚,基础薄弱,汽车整车对外贸易长期处于进口大于出口的地位。
中国汽车整车进口从1990—2004年一直处于大于出口的地位,中国汽车产业依赖外国市场。
2005—2008年,出口大于进口,并且差额不断扩大。
但由于世界金融危机最终波及实体经济,中国汽车整车出口也受到很大冲击,具体表现为2009年汽车出口较2008年减少31.11万辆。
中国汽车配件进出口贸易随着汽车产业的发展得到快速发展。
在整体上汽车配件出口与进口均得到快速发展,并且汽车配件出口增长较汽车配件进口增长更快,这也使得汽车配件出口成为中国赚取外汇的重要部分。
二、对外贸易促进汽车产业发展的机制(一)出口促进汽车产业发展的机制出口贸易使一国汽车需求的总量和结构发生变化,从而推动汽车产业结构演进,影响汽车产业的发展。
出口贸易还能使一国汽车产业通过国际分工获得较多的比较利益,并为该国汽车产业结构的演进提供信号和方向。
另外,一国可以通过贸易发现自身的比较优势,并围绕优势进行专业化生产和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汽车产业的发展,且随着经济的发展,比较优势发生变化,产业结构也就不断趋于高级化。
收稿日期:2012-07-19作者简介:徐喆(1991-),男,陕西绥德人,学生,从事国际贸易研究。
我国汽车产业对外贸易与汽车产业发展关系的实证研究徐喆(西北工业大学人文与经法学院,西安710129)摘要:从对外贸易与产业发展的视角,以我国汽车对外贸易与汽车产业发展的关系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研究,利用大量数据对中国汽车对外贸易与汽车产业发展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
建议从汽车产业自身进行调整,促进汽车产业结构升级,增加汽车对外贸易总量,并进一步协调产业政策与贸易政策的关系,从而使对外贸易在汽车产业健康成长中真正扮演发动机的角色。
关键词:汽车产业;对外贸易;经济增长;实证研究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 (2012)26-0024-0224——出口贸易能够促进汽车产业规模经济的形成。
出口贸易能扩大市场规模,这是因为国家之间进行贸易有利于将各国的个别市场结合成为统一的世界市场。
这种统一的世界市场远远大于任何一个国家的国内市场。
在进行出口贸易的条件下,每一个国家可以进行专业化生产,生产较少的种类,这样,每一种汽车产品都能扩大生产规模,为世界市场生产,发挥规模经济的效益。
(二)进口促进汽车产业发展的机制产业结构的不断高级化是汽车产业长期发展的核心内容。
进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促进汽车产业结构的演进:第一,通过技术和先进设备进口优化本国要素供给结构,为汽车产业结构升级提供条件,同时,使资源优化配置,引导国内生产要素流向高技术、高效率的汽车生产部门,推进国内汽车产业结构的深化和高层次化。
第二,进口国内已有的汽车产品会加剧国内市场的竞争,促使本国汽车厂商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产品价格,淘汰效率低下的落后产业,推动产业结构演进。
第三,进口国外的新产品,可对本国的汽车生产和汽车消费活动产生“示范”效应,培育国内需求,促使汽车产业生产能力的提高和相关产业的发展,进而完成汽车产业结构的演进。
我国汽车产业的创新活动与汽车对外贸易之间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这种联系是通过更为广阔的市场、更为频繁的信息交流和更加激烈的竞争对创新活动的刺激而实现的,而进口贸易在这方面的表现更为明显。
技术进步是汽车产业发展的主导性带动因素,进口贸易可以通过促进技术进步来促进汽车产业发展:第一,对外贸易是一国获得技术的重要渠道,任何一国哪怕是最发达的国家都不可能仅依靠自身发明来满足本国技术进步所需的大量技术。
我国汽车产业自主开发技术能力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因此,技术引进是实现技术进步的主要途径。
第二,对外贸易引入国际竞争,促使国内汽车厂商不断改进技术和进行技术创新,增加人力资本开发投资和研究与开发的投入,从而使得汽车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增强。
(三)进出口共同作用促进汽车产业发展的机制发展对外贸易必然会激发企业的创新机制,推动技术进步,促进汽车产业发展。
首先,技术和设备的进口将直接促进国内汽车生产的发展和生产率的提高,节省了创新成本。
其次,出口的扩大将提升这种创新活动所能获得的收益,从而反过来刺激本国汽车企业的产品和技术的创新,带动汽车产业的发展。
发展对外贸易,能加速资金积累,促进汽车产业的发展。
一般说,对外贸易从三个方面促进一国的资金积累。
一是出口部门往往能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能提高积累率,从而加速发展。
二是外贸的发展为引进外资提供必要的条件。
三是对进口竞争部门提供刺激。
因此,对外贸易可以使汽车企业更好地实现资本积累,扩大生产规模,从而促进汽车产业的发展。
三、我国汽车对外贸易与汽车产业发展关系的实证检验结论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的研究表明,不同的经济条件下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有所不同,因此,我国汽车对外贸易与汽车产业发展的关系与整个国家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不同。
本文将通过实证分析,考察汽车进出口与汽车产业发展的关系,为我国汽车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1.汽车产业与汽车对外贸易发展之间存在长期和短期稳定的关系。
2.汽车产业发展能够显著地促进汽车对外贸易的发展。
我国汽车产业自20世纪80年代起发展迅速,随着外商投资以及中外合资在汽车行业上的引入,汽车产业逐步体现出其发展潜力。
在汽车产业发展过程中,逐渐涌现了一批具有自身核心技术的自主品牌,如比亚迪、吉利、奇瑞、力帆等,它们的发展对我国汽车产业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进而也促进了我国汽车对外贸易的发展。
3.汽车进出口对汽车产业发展的影响不大。
四、建议及对策1.加强技术的自主开发,提高汽车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第一,当前中国汽车产业走的是以引进为主和以组装为主的产业依附型发展道路。
在短期内选择此条路线还行,但是,从长远看,中国不能永远走引进—落后—再引进之路,也不能永远是世界汽车巨头的装配车间,中国应该走引进—消化—开发—自主创新的产业主导型发展道路。
政府应该采取优惠政策,激励汽车生产企业提高研发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
积极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品牌。
第二,大力培养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人才是我国汽车产业施行自主创新的重要方面之一,是提高汽车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捷径,一方面要增加人力资源开发的投资力度,另一方面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合理的用人机制,促使创新人才脱颖而出。
第三,增强自主研发能力。
增强自主研发的可以通过以下途径:一是加大对研发基金的投入;二是走产学研相结合之路,将研究所、高校的科研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并加大与国际汽车研究设计机构的合作开发,为自己积累下丰富的设计与开发经验;三是企业要深挖自己技术与人才的潜力。
2.升级汽车产业结构,提高整体竞争力。
汽车产业发展的基本都是走集团化、大批量生产道路。
针对中国企业目前情况,我们应该有目的性地推进汽车产业结构的调整和重组,整合发展,扩大企业规模效益,提高竞争力。
资源合理配置,避免重复建设,企业可以采取纵向一体化战略,建立相关后备支持产业部门,也可以加强与零部件企业间的合作,形成技术联盟,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
3.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不断加剧、国际汽车产业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要尽可能地借助跨国汽车公司的力量,运用市场的力量,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积极融入汽车产业的国际分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汽车工业核心竞争力。
4.扩大对外贸易规模,大力调整进出口商品结构,努力提高产品质量。
加大汽车产品的进口,从而带动汽车产业技术水平的提高,也能使本国的汽车企业更好地利用国外资源,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扩大对外贸易,使我国汽车企业更好地实现资本积累,有助于我国汽车产业实现规模经济的发展。
5.贸易政策与产业政策配合实施。
在贸易政策上,国家应继续坚持对出口企业的优惠政策,同时,充分利用世贸组织相关原则保护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1]陈李萍.食品贸易与我国食品工业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D].无锡:江南大学,2008.[2]朱彦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理论及实证分析—中国的经验[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08.[3]赵俊.我国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D].镇江:江苏大学,2008.[4]吴进红.对外贸易与江苏产业结构升级[J].南京社会科学,2006,(3):134-139.[5]王桤伦.对外贸易与中国产业结构高度化进程实证研究[J].技术经济,2006,(2):24-27.[6]徐晓玲.对外贸易与中国经济增长关系考察[J].商业经济研究,2008,(14):32-33.[7]刘希宋,邱瑞,张玉喜.基于VAR模型的对外贸易与产业结构关联分析[J].商业研究,2009,(9):146-149.[8]高铁梅.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与建模EViews应用及实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9]何哲,孙林岩,王雅宁.外贸对于中国制造业产业发展的影响[J].统计与决策,2008,(11):112-114.[10]刘希宋,邱瑞.我国对外贸易与产业结构关系动态分析[J].统计与决策,2009,(4):110-111.[11]陈建华,马晓遥.中国对外贸易结构与产业结构关系的实证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008,24(2):1-5.[1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13]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中国进口总值统计[EB].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网站,2011-01-21.[责任编辑王佳]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