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秋季学期第二次月考物理试题(不含答案)

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秋季学期第二次月考物理试题(不含答案)
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秋季学期第二次月考物理试题(不含答案)

2017-2018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九年级物理试题

温馨提示:

1.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6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3.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4. 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题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个小题,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12小题只有一项

符合题目要求,选对得3分;第13~15小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4分,选

对但不

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厨房中的物理,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炒菜时闻到香味是扩散现象

B.利用天然气煮饭是因为天然气热值较高、污染小

C.在汽油机的压缩冲程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D.利用水比热容较大的特点来冷却汽车发动机

2.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多

B.物体的内能增加,一定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

C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但功和热量是不同的物理量,单位也不同

D.冰水混合物吸热时,温度不变,内能增大

3.关于电路的知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验电器的工作原理是同种电荷互相吸引

B.只要电路闭合,即使电路中没有电源,电路中也一定有电流

C.马路两旁的路灯,晚上同时亮早晨同时灭,它们是串联的

D.楼道中的电灯是由声控开关和光控开关共同控制的,只有在天暗并且有声音时才能亮,所以声控开关、光控开关及灯是串联的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带正电的物体时会相互排斥

B.摩擦起电的实质是正电荷发生了转移

C.金属导体中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就是电流的方向

D.家庭中使用的电热水器的发热体用的是超导材料

5.小天用电热水壶将1kg20℃的水加热至70℃,在这个过程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c水=4.2×103J/(kg·℃)]()

A.水吸收的热量为2.1×105J

B.电热水壶消耗的电能全部转化为水的内能

C.水的温度升高,它的内能减小

D.水的温度升高,它的比热容变大

6.如图所示,R1是定值电阻,R2是滑动变阻器,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当滑动变阻器R2的滑片P 向b端滑动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第6题图第7题图第8题图

A.电压表V的示数不变,电流表A1的示数变小,A2的示数变大

B.电压表V的示数变小,电流表A1的示数变大,A2的示数变小

C.电压表V的示数变大,电流表A1的示数不变,A2的示数不变

D.电压表V的示数不变,电流表A1的示数变小,A2的示数不变

7.有两个阻值不同的定值电阻R1、R2,它们的电流随电压变化的I-U图线如图所示。如果R1、R2串联后的总电阻为R串,并联后的总电阻为R并,则关于R串、R并的I-U图线所在的区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R串在Ⅱ区域,R并在Ⅲ区域

B.R串在Ⅲ区域,R并在Ⅰ区域

C.R串在Ⅰ区域,R并在Ⅱ区域

D.R串在Ⅰ区域,R并在Ⅲ区域

8.如图所示的电路,闭合开关,观察发现灯泡L1亮、L2不亮。调节变阻器滑片P,灯泡L1的亮度发生变化,但灯泡L2始终不亮。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A.灯泡L2灯丝断了

B.滑动变阻器短路了

C.灯泡L2短路了

D.滑动变阻器接触不良

9.小明在医院看到一种输液警报器,当管内药液流完时,电铃发声,报警器内部电路如图所示,其中R是一个随药液量减少而变小的电阻。当闭合开关,输液报警器工作时,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第9题图第10题图

A.开始输液时,电流表示数最大

B.输完药液时,电压表示数最小

C.输完药液时,电铃响的原因是其两端电压最大

D.开始输液时,电铃不响的原因是电铃没有电流通过

10.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为4.5V, L1、L2是小灯泡, 当开关S闭合时, 电压表的示数为

1.5V, 忽略温度对灯丝电阻的影响, 则()

A.L2两端的电压为1.5V

B.L1两端的电压为1.5V

C.L1与L2的灯丝电阻之比为2∶1

D.通过L1与L2的电流之比为1∶2

11.关于家庭电路及安全用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低于220V的电压对人体都是安全的

B.只有人体接触带电体时才会发生触电事故

C.试电笔是用来测试物体是带正电还是带负电的

D.用电器使用三线插头是为了防止漏电而采取的安全措施

12.在生活中,我们会遇到这些情况:(1)开关中的两个线头相碰。(2)插头中的两个线头相碰。

(3)电路中增加了大功率的用电器。(4)户外输电线绝缘皮损坏。在上述情况中,可能引起家庭电路中空气开关跳闸的是()A.(1)和(2) B.(2)和(3) C.(2)和(4) D.(1)和(4)

物质比热容/[J/(kg·℃)] 物质比热容/[J/(kg·℃)]

水 4.2×103冰 2.1×103

酒精 2.4×103铝0.88×103

水银0.14×103铜0.39×103

A.同种物质的比热容不一定相同

B.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性质,与物质的状态无关

C.质量相等的水和酒精,吸收相等的热量后(均未沸腾),酒精的温度变化较大

D.质量相等的铝块和铜块吸收相等的热量后,铜块的温度一定较高

14.如图所示的电路,开关S由断开到闭合时,电流表的示数由0.3A变到0.5A,滑动变阻器R2消耗的电功率为4.5W,则:()

第14题图第15题图

A.通过电阻R1的电流为0.2A

B.滑动变阻器R2连入电路的电阻值为50Ω

C.电压表示数为15V

D.1min电阻R1产生的热量为270J

15.如图甲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6V且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后,滑片P从b端移动到a 端的过程中,电压表示数U与电流表示数I的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R1的电阻为10Ω

B.滑动变阻器的最大电阻为20Ω

C.电路消耗的最小功率为1W

D.电路消耗的最大功率为3.6W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6分)

16.2017年3月,我国在南海海底开采出天然气水合物,俗称“可燃冰”,它是由天然气和水在

高压低温的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结晶物质,可燃冰能量密度大,1m3的可燃冰释放出约0.8m3的水和160m3的天然气, “能量密度大”是指它的________(选填“密度”“内能”“热量”或“热值”)大,完全燃烧10m3的可燃冰可释放出________J的热量。(天然气的热值为7×107J/m3)

17.如图,电源电压5V,R1=5Ω,R2=10Ω,当闭合开关后,两电表有示数且保持稳定,则甲电表的示数为________,乙电表的示数为________。

18.如图甲所示,把标有“6V3W”的灯泡L和滑动变阻器R串联接入恒定电压为9V的电源上,通过L的电流I与L两端电压U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则L正常发光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是________Ω;当电路中电流为0.4A时,L的实际功率是________W。

三、实验与作图题(本题26分)

19. (2分)如图所示的插座和电灯(带开关)是组成家庭电路的常用器件,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它们分别接入电路中。

20. (2分)声控开关在静音时处于断开状态,在接收到一定响度的声音时会自动闭合一段时间;某地下通道两端的入口处各装有一个声控开关来控制同一盏电灯,为确保行人不管从那端进入,电灯都能接通电源发光;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在答题卡上按题意要求将图中的电路连接完整。

21. (5分)小明用相同的酒精灯分别给水和煤油加热(如图甲),以探究水和煤油的吸热能力。

(1)本实验需要用到天平这一测量工具,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加热10min,水吸收的热量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煤油吸收的热量。

(3)根据实验数据,小明作出了水和煤油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由图象可知,水的沸点是______℃,煤油的比热容是______J/(kg·℃)。[c水=4.2×103J/(kg·℃)]

(4)若本次实验共消耗酒精20g,则这些酒精完全燃烧发出的热量是______J。(q酒精=3.0×107J/kg)

22.(9分)小张同学在做“测量小灯泡电阻”的实验中,所用器材如下:两节新干电池,标有2.5V 相同规格的小灯泡若干,两个滑动变阻器R1“10Ω1A”、R2

“20Ω 2 A”,开关、导线若干。

(1)请你根据图甲,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乙中的电路连接完整(要求:滑动变阻器滑片P右移灯泡变亮,且导线不交叉)。

(2) 闭合开关前,滑片P应位于________(选填“A”或“B”)端.正确连接电路后,闭合开关S,移动滑片P,小张发现小灯泡始终不亮,电流表指针几乎未偏转,电压表有示数,则故障原因可能是________。

A.小灯泡短路

B.滑动变阻器短路

C.小灯泡断路

D.滑动变阻器断路

(3)排除故障后,移动滑片P,依次测得6组数据,如表一所示。其中第2次实验时电流表表盘如图丙,此时电路中的电流为________A;第4次实验时灯泡电阻值为________Ω。由表一中的数据可知,小张选用的滑动变阻器应是________(选填“R1”或“R2”)。

(4)小张将这6组数据算得的电阻值取平均值作为小灯泡的电阻,这种数据处理方式是________(选填“合理”或“不合理”)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一

表二

(5)小张继续用图乙所示装置来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他分别把阻值准确的5Ω、10Ω、20Ω的定值电阻接入原小灯泡的位置,通过实验,记录电流表示数如表二所示。他发现通过导体的电流跟电阻不成反比,其原因可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8分)在“测量小灯泡额定功率”的实验中,小灯泡的额定电压U额=2.5V。

(1)图甲是测量小灯泡额定功率的实物电路图,图中有一根线连接错误,请在这根线上打“×”,并在图中改正(2分)。X k B 1 . c o m

(2) 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处于________(选填“断开”或“闭合”)状态

(3)闭合开关,发现灯泡发出特别耀眼的光,且此时电流表、电压表都有示数,则出现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排除故障后,移动滑片P直到电压表示数为_______,此时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则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________W。

(4)该实验还可以测定小灯泡的电阻,根据以上实验数据,这个小灯泡正常工作时的电阻为______Ω。

(5)下列描述小灯泡功率P随滑动变阻器阻值R变化情况的图象中,正确的是________。

四、综合应用题(本题共2个小题,共20分。解答时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公式和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目,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24.(10分)如表是某电热饮水机的铭牌数据,其电路原理图如图所示。该电热饮水机有加热和保温两种工作状态(由机内温控开关S0自动控制)。求:

(1)当开关S闭合、S0断开时,饮水机的功率是多大? (2)电阻R2的阻值是多少?

(3)若正常工作时电热饮水机加热的效率为90%,将一满水箱的水从20℃加热至80℃,需要多长时间?[c水=4.2×103J/(kg·℃),ρ水=1.0×103kg/m3]

实验次数 1 2 3

电阻R/Ω 5 10 20

电流I/A 0.30 0.20 0.12

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电压U/V 0.5 1.0 1.5 2.0 2.5 2.8

电流I/A 0.16 0.22 0.25 0.28 0.29

电阻R/Ω 3.1 6.8 8.9 9.7

25.(10分)某电饭锅简化电路如图甲所示,R1和R2均为定值电热丝,S、S1为自动开关,煮饭时,把电饭锅接入220 V电路中,电路中总电流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求

:

(1)电饭锅工作时的最大功率和最小功率。(2)电热丝R2的阻值。

(3)若电压降低,S1断开,这时电路中的电流始终为1A,10min内电饭锅产生的热量。

初中物理公式汇总一览表

物理量主要公式主要单位

长度(L)(1) 用刻度尺测(2)路程 (3)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s= (4)力臂=(5)液体深度

(6)物体厚度h= a=

Km、m、dm、cm、

mm等

1km=1000m

1m=100cm

面积(S)(1)面积公式S=ab S=a2S=πR2 =πD2

(2)体积公式 (3)压强公式

1m2=102dm2

1dm2=102cm2

1cm2=102mm2

体积(V)(1)数学公式V正=a3V长=Sh=abh V柱=Sh V球

=πR3(2)密度公式(3)用量筒或量杯V=V2-

V1 (4)阿基米德原理浸没时V=V排=F浮/ρ液g部分露出

时V排=V物-V露

1m3=103dm3

1dm3=103cm3

1cm3=103mm3

时间(t)(1)速度定义(2)功率(3)用钟表测量1h=60min 1min=60s

速度()(1)(2)则

声速υ= 340m / s

光速C = 3×108 m /s

1m/s=3.6km/h

质量(m)(1)重力公式(2)功的公式

(3)密度公式(4)用天平测量

1t=1000kg

1kg=1000g

1g=1000mg

密度(ρ)(1) 有

(2)压强公式

1g/cm3=1000

kg/m3

2019年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说课稿全套

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一册 名师精品说课稿 初中物理说课稿模板 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好! 我是_____号,我说课的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_____年级物理____册第____章第____节的内容,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学法、教法、教学程序、板书设计、教学反思七个方面来说这节课。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新课程标准要求课堂应注重让学生经历从生活到物理,从自然到物理的认识过程,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实验和活动,从被动到主动,在锻炼能力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技能,了解科技发展,从而融入到现代社会中。所以本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注重全员参与、让学生主动探究等方面作了一些努力。 2.教学难点重点 ①难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重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过程与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情感、态度与价直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说学情 九年级学生是初中的毕业年级,心智较为成熟,通过一年的物理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更加进步。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

金戈铁骑制作 二O 一O 学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 九年级物理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下列关于物体运动的描述,以地面为参照物的是( ) A .月亮躲进云里 B .太阳从东方升起 C .列车内的乘客看到树木后退 D .观光电梯上的乘客看到地面远去 2、自从汤姆逊发现了电子,人们开始研究原子内部结构。科学家提出了许 多原子结构的模型,在二十世纪上半叶,由卢瑟福提出的、最为大家接受的原于 结构模型与图1( )最相似? 图1 3、能比较方便地用来表示银河系大小的长度单位是 ( ) A .光年 B .m C .nm D .km 4、下列方法中,能使铁块质量发生变化的是 ( ) A .放在火上烤 B .熔成铁水 C .放到月球上 D .在砂轮上磨过之后 5、通常说“铁比棉花重”,它的实质是指 ( ) A .铁的质量比棉花的质量大 B .铁的体积比棉花的体积大 C .铁的硬度比棉花的硬度大 D .铁的密度比棉花的密度大 6、对于密度公式ρ=m/V 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九年级物理月考试卷第1页 共8页】 A .密度ρ与物体的质量m 成正比 B .密度ρ与物体的体积V 成正比 C .密度ρ与物体的质量m 和体积V 都有关 D .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密度ρ在数值上等于质量m 与体积V 的比值 7、下列物体中,质量为50kg 的物体可能是( ) A .一头大象 B .一只鸡 C .一个人 D .一只蚂蚁 8、小宇同学进行“体质与健康测试”结果如下,其中单位不符合物理学规 定的是( ) A .质量58kg B .身高170cm C .握力40kg D.“50m 跑”速度8m /s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1分) 9、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 ,它 ( 随着、不随 )物体的状态、形状、位置的变化而变化。 10、调节托盘天平时,把天平放在 上,把游砝放在标尺左端的 。调节横梁右端的 ,使指针指对准 或者观察到指针在 左右两边摆动格数相等,这时横梁平衡。 11、如图2所示,有形状和质量相同的3个烧杯,分别盛有质量相等的3种不同的液体,它们分别是水、盐水和色拉油,请根据图形通过公式 ,判断出A 杯中盛的是 ,B 中盛的是 ,C 杯中盛的是 。 A B C 图2 12、冬天暴露在室外的自来水管很容易冻裂,这是因为冬天气温低于0o C 时,自来水管中的水要结冰,因为水结冰后 不变,而冰的密度比水的 ,所以冰的体积比水的 ,就会把自来水管撑裂。 【九年级物理月考试卷第2页 共8页】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总分 得分 学校 _____年级 班 姓名 考 生 答 题 不 要 超 过 此 线

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物理第一次月考试卷

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物理第一次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 1. 海南省作为国际旅游岛,是世人安居和旅游圣地,海南省年平均气温约为() A . 38℃ B . 25℃ C . 0℃ D . 10℃ 2. “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的青睐。下列对古诗文中涉及的热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 .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雾凇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B .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C .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D .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3. 祖国的山河一年四季美景如画,如图中的描述属于凝华的是() A . 春天,冰雪消融 B . 夏天, 白雾飘渺C . 秋天,霜满枝头D . 严冬,冰雕变小 4. 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的是 A . 春天的早晨,玉舍公园里弥漫在山间的白雾 B . 夏天的早晨,明湖湿地公园里小草上形成的露珠 C . 秋天的早晨,乌蒙大草原牧草叶子上形成的霜 D . 冬天的午后,妥乐村银杏树上慢慢消融的冰凌

5. 如下图是四位同学“用温度计测量某种液体温度”的实验操作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操作是 A . B . C . D . 6. 炎热的夏天,小红从冰箱冷冻室中取出一些冰块放入可乐杯中,经过一段较长时间后,杯中的冰块全部变成了液态水,下面的图象能正确反映冰块物态变化过程的是 A . B . C . D . 7. 以下给出的物质属于晶体的是() A . 松香 B . 沥青 C . 玻璃 D . 海波 8. 汽油机在某个冲程中,进气门和排气门都关闭,活塞向上运动,此冲程是 A . 吸气冲程 B . 压缩冲程 C . 做功冲程 D . 排气冲程 9. 如图所示,塞子从试管口跳出,是由于水蒸气对塞子做了功,这个过程中能量的转化是()

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期中测试卷-附答案

期中二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事件中在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上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 搓手取暖 B. 玩滑梯,臀部发热 C. 放大镜聚光烤焦纸片 D. 压缩空气 【考点】物体内能的改变. 【难度】易 【专题】图析法;分子热运动、内能. 【分析】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两种:做功和热传递. 做功的实质是能量转化的过程,即:内能和其他形式能的相互转化. 热传递的实质是能量转移的过程,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有温度差. 【解答】解:ABD、搓手取暖、玩滑梯以及压缩空气都是克服摩擦做功使手的内能增加的;

C、放大镜聚光烤焦纸片是通过热传递使纸的内能增加的; 显然C选项与其它三个选项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不同.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改变物体内能有两种方式,结合生活实际解决问题. 2.水的比热容比煤油的大.如图,用规格相同的两试管分别装上质量相同的煤油和水,隔着石棉网同时对两试管加热.哪一图线能反映该实验情况() A.B.C.D. 【考点】比热容. 【难度】易 【分析】比热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同种物质比热相同,不同物质比热一般不同.水和煤油的比热不同,质量相同,在吸收相同热量时,升高的温度不同;在升高相同温度时,吸收的热量不同. 【解答】解: A、B 用规格相同的两试管分别装上质量相同的煤油和水,放在同一只烧杯中加热,相同时间两种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A、B图象均错误; C、D 由于水的比热较大,在质量相同、加热时间相同也就是吸收的热量相同时,水温升高的较小.C选项正确,D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将物理规律以图象或统计图表的形式呈现,体现了数学学科的基础性和工具性,应

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欧姆定律》教案

17.2 欧姆定律 【学习目标】 理解欧姆定律,能运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 【重点难点】 理解欧姆定律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学习内容一:欧姆定律 学习指导:阅读课本P78-P79文字内容与插图,基本概念、定义用红笔作上记号。 【自学检测】 1.通过导体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这就是欧姆定律。 2.欧姆定律的定义式:I =U /R 。 3.在国际单位制中,U 的单位是V ,R 的单位是Ω,电流的单位是A 。 【合作探究】教师巡视辅导。 1.请写出欧姆定律的另外二个推导式。 答:U =IR ,R =U /I 2.完成例题1:一辆汽车的车灯接在12 V 电源两端,灯丝电阻为30 Ω,求通过灯丝的电流? 分析:已知U =12 V ,R =30 Ω,则应该运用公式I =U /R 来计算。 学生独立完成计算。 3.完成例题2:如图17.2-1所示,闭合开关后,电压表的示数为6 V ,电流表的示数为0.3 A ,求电阻R 的阻值。 分析:已知U =6 V ,I =0.3 A 求电阻R ,则应该运用公式R =U /I 来计算 学生独立完成计算。 4.能用上述方法来测量导体的电阻吗? 答:根据公式 R =U /I 可以知道,如果知道了导体两端的电压和流过导体的电流,就可以利用这个公式来计算出导体的电阻。 5.阅读P79科学世界,了解气敏电阻的工作原理。尝试画出电路图。 答: 6.由I =U R 变形得到R =U I ,某同学认为:“导体的电阻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通过它的电流成反比”这句话对吗?

答:不对,导体电阻是导体本身一种性质,与电压、电流无关,但电阻的大小等于它两端电压和流过的电流的比值。 【展示交流】教师掌握情况。 【精讲点拨】 1.在运用欧姆定律来进行计算的时候,所有的单位都要先换算成国际单位。 2.欧姆定律公式中的I、U、R是针对同一段导体,同一时刻而言的。在计算的时候要一一对应。如果一个题目中有多个U、I、R,应用不同的下标加以区别,同一电阻的U、I、R要用相同的下标。 【即时练习】 某定值电阻两端是2.5 V,此时流过的电流是300 mA,此时电阻的阻值是多少?当电阻两端的电压为0时,它的电阻阻值是多少? 【当堂练习】见训练案基础部分 非常感谢!您浏览到此文档。为了提高文档质量,欢迎您点赞或留言告诉我文档的不足之处,以便于对该文档进行完善优化,在此本人深表感谢!祝您天天快乐! 后序 亲爱的朋友,你好!非常荣幸和你相遇,很乐意为您服务。希望我的文档能够帮助到你,促进我们共同进步。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术业有专攻,尺有所长,寸有所短,希望你能提出你的宝贵意见,促

2020-2021九年级物理上学期物理第一次月考

第5页,共6页 第6页,共6页 密 封 线 学校 班级 姓名 考号 密 封 线 内 不 得 答 题 2020-2021学年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初三物理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共14小题,满分28分,每小题2分) 1.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 .春天花香扑鼻 B .夏天雾霾笼罩 C .秋天落叶飘舞 D .冬天大雪纷飞 2.用分子的观点对下列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 .氧气被压缩装入钢瓶﹣﹣分子间有间隔 B .破碎的玻璃无法复原﹣﹣分子间存在斥力 C .闻到路边怡人的花香﹣﹣分子不停地运动 D .两块表面平滑的铅块紧压后会结合起来﹣﹣分子存在引力 3.一箱汽油用掉一半后,下列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它的密度变为原来的一半 B .它的比热容变为原来的一半 C .它的比热容变为原来的两倍 D .它的质量变为原来的一半 4.关于温度、热量、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热量越多 B .温度高的物体的内能一定比温度低的大 C .0℃的冰块的内能一定为0 D .温度相同的两物体间不会发生热传递 5.在如图所示事例中,不属于做功改变内能的是( ) A .冷天搓手取暖 B .空气被压缩时内能增大 C .烧水时水温升高 D .反复弯折铁丝,铁丝的弯折处会发热 6.如图所示是内燃机的四个冲程,其中属于压缩冲程的是( ) A . B . C . D . 7.对于燃料的热值,下列说法中,属于正确理解的是( ) A .燃料的热值跟燃料燃烧时放出的热量成正比 B .燃料的热值跟燃料的质量成正比 C .容易燃烧的燃料热值一定大 D .燃料的热值与燃料的种类有关系,与燃料的质量和燃烧状况无关 8.如图是甲、乙两通草球相互作用的情况,由此可知( ) A .甲、乙两球一定带异种电荷 B .甲、乙两球一定带同种电荷 8题图 C .只有甲球带电 D .无法确定 9.如图所示的是一种按钮开关的构造截面图,图中C 是按钮, D 是外壳,A 、B 各有接线柱与电路相连,其中( ) A .A 、B 是导体,C 、D 是绝缘体 B . C 、 D 是导体,A 、B 是绝缘体 9题图 C .A 、B 、C 是导体,D 是绝缘体 D .A 、B 、D 是导体,C 是绝缘体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 第十三章热和能 第一节分子热运动 1、扩散现象: 定义: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扩散现象说明:①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②分子之间有间隙。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只是扩散的快慢不同,气体间扩散速度最快,固体间扩散速度最慢。 汽化、升华等物态变化过程也属于扩散现象。 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 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2、分子间的作用力: 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①当分子间距离等于r0(r0=10-10m)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相等,合力为0,对外不显 力; ②当分子间距离减小,小于r0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增大,但斥力增大得更快,斥 力大于引力,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 ③当分子间距离增大,大于r0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减小,但斥力减小得更快,引 力大于斥力,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引力; ④当分子间距离继续增大,分子间作用力继续减小,当分子间距离大于10 r0时,分子 间作用力就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了。 第二节内能 1、内能: 定义: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 内能的单位为焦耳(J)。 内能具有不可测量性。 2、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 ①温度:在物体的质量、材料、状态相同时,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温度降低,内能减小;反之,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却不一定升高(例如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要不断吸热,内能增大,而温度却保持不变),内能减小,温度也不一定降低(例如晶体在凝固的过程中要不断放热,内能减小,而温度却保持不变)。 ②质量:在物体的温度、材料、状态相同时,物体的质量越大,物体的内能越大。 ③材料:在温度、质量和状态相同时,物体的材料不同,物体的内能可能不同。 ④存在状态:在物体的温度、材料质量相同时,物体存在的状态不同时,物体的内能也可能不同。 3、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①做功: 做功可以改变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少(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主要是机械能)的相互转化的过程。

九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九年级物理学业水平测试题 第I卷(选择题共24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题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要求) 1.对下列现象的成因解释正确的是() A.早春,河中的冰逐渐消融﹣﹣汽化 B.盛夏,剥开包装纸后冰棒会冒“白气”﹣﹣熔化C.深秋,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液化 D.严冬,堆起的雪人逐渐变小﹣﹣升华 2.如图,烧杯与试管中均装有冰块,用酒精灯加热烧杯底部,在烧杯内冰块逐渐熔 化成水的过程中()A.试管中的冰块不会熔化 B.试管内的冰块会熔化一部分 C.烧杯内水温低于0℃ D.烧杯内水温高于0℃ 3.生活中我们会看到这样的现象:现象一,剥开棒冰纸时,棒冰周围冒“白气”,现象二,在寒冷的冬天户外的人不断呼出“白气”,这两种现象产生原因分别是() A.棒冰局部升华,呼出的水蒸气液化 B.棒冰局部升华,户外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C.棒冰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呼出的水蒸气液化 D.棒冰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户外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 4.夏天,小丽将冰水和热水分别注入常温下的两只透明烧杯中,如图所示,一会儿发现两只烧杯的杯壁上都有一部分出现小水珠,变得模糊了。针对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两杯都在内壁出现了水珠 B.甲、乙两杯都在外壁出现了水珠 C.甲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 D.甲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 5.如图所示,在平底烧瓶内装有少量的水,用打气筒向瓶内打气, 观察到许多物理现象,其中分析错误的是() A.往瓶内打气时,外界对瓶内气体做功 B.往瓶内打气时,瓶内气体内能减少 C.塞子跳出时,看到瓶内有白雾出现,是液化现象 D.塞子跳出时,瓶内气体温度降低 6.某单缸四冲程汽油机转速1500r/min,则1min该汽油机的冲程和燃气做功次数是()A.3000个,6000次 B.6000个,3000个C.3000个,750次 D.750个,3000次 7.如图是四冲程汽油机做功冲程的示意图。汽油燃烧产生高温高压的气体推动活塞向下运动,在活塞向下运动的过程中,汽缸内气体的()

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册知识点全集

第十三章第一节分子热运动 1、物质是由分子或者原子构成的。10-10m 肉眼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 灰尘尘土炊烟花香饭香甲醛烟味吐出的烟雾PM2.5 臭豆腐的味道消毒液的气味下列能用分子热运动来解释的:(只要能看到的都不是)。 2、扩散现象分子扩散(X)扩散速度V气>V液>V固 (红棕色)二氧化氮应在下面(两个瓶子也能平着放),原因: 如果二氧化氮在上面也能混合,不能说明原结论。理由:二氧化氮密度大于空气密度,重力作用对实验产生影响。 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扩散现象说明: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称为分子热运动。 0℃的冰,分子也在运动。 分子之间有间隙(酒精和水混合)(海绵、弹簧) 4、温度影响分子热运动。分子运动越剧烈,物体温度越高。物体温度越高,分 子热运动越剧烈。冷水热水中混合墨水炒菜腌和炒 5、分子之间有引力(固体液体的分子不至于散开、玻璃板接触水面、铅柱难以拉开) 同时存在 分子之间有斥力(固体液体很难压缩) 6、分子相距很远,彼此之间几乎没有作用力(破镜难圆、气体具有流动性)。 7、课后题2、3、4题 第十三章第二节:内能 1、分子势能做功:转化(区分外界 对物体,还是物体对外界) 内能(物体的,不是分子的)(等效的)(两张图片)

温度---分子动能热传递:转移 2、影响内能的因素:温度、质量、物态、体积 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X) 3、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静止的物体、0℃的物体、机械能为零的物体都有内能。 4、热量是个过程量、内能是个状态量。不能说“含有”、“具有”。只能说“吸收”、“放出”。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是热量而不是温度。 5、热传递的条件:必须有温度差,由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 热量可以由内能少的物体传向内能多的物体。 6、内能 温度升高,物体内能一定增加。 吸收热量,物体内能一定增加。 温度热量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不一定增加。(晶体熔化、 液体沸腾) 只有指向内能的是正确的物体温度升高,不一定吸收热量。(还有可能是做功) 物体内能增加,不一定吸收热量。(还有可能是做功) 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不一定升高。(晶体熔化、液体沸腾)7、燃料燃烧,推动火箭。题目如果强调是燃烧,则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如果强调是做功,则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8、课后题1、2题 第十三章第三节:比热容 1、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见实验专题)。 2、比热容的计算公式:_____________。吸热能力就是放热能力。 3、水、冰、煤油的比热容。

九年级物理上学期月考试卷含解析苏科版

2016-2017学年江苏省连云港市新浦中学九年级(上)月考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图中正在使用的机械,属于费力杠杆的有()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某人体重为500N,经测定,他的手臂最大可发挥700N的力.若这个人用一个定滑轮来提升重物,那么他所能提起的最大物重为() A.1200 N B.700 N C.500 N D.200 N 3.下列关于功和功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做功时间越长,功率一定越小 B.做功越多,功率一定越大 C.功率越大,做功一定越快 D.功率不同,做功多少一定不同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有杠杆静止不动时才能称作杠杆平衡 B.杠杆平衡时,支点必须在杠杆的中间 C.杠杆在水平位置静止才能称作杠杆平衡 D.杠杆匀速转动,也可以称作杠杆平衡 5.下列有关机械效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A.机械效率可以提高到100% B.机械效率总小于1 C.功率大的机械机械效率高 D.机械效率越高,有用功就越多 6.如如图所示杠杆,O是支点,中间挂一重物G,如果在杠杆的另一端M处加一个力F使杠杆平衡,且要求所加的力要最小,则这个力() A.应沿MQ方向B.应沿MP方向C.应沿MN方向D.可沿任意方向 7.某学生从底楼匀速走上二楼,第一次花费30s,第二次花费20s.则两次上楼过程中,学生所做的功() A.第一次较大B.第二次较大 C.两次一样大D.不知楼高不好判断 8.一台机器的机械效率为80%,当它完成1000J的总功时,所做的有用功为()A.1000J B.800J C.400J D.200J

9.如图所示,作用在杠杆一端且始终与杠杆垂直的力F,将杠杆缓慢地由位置A拉至位置B,力F在这个过程中()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先变大后变小 10.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在10s内将300N的重物匀速提升3m,已知动滑轮重30N,不计摩擦,则() A.利用滑轮组所做的有用功是450J B.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是s C.拉力的功率是99W D.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80% 二、填空(每空2分,共22分) 11.动滑轮也可以看做是杠杆,从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特点看,动滑轮实质上是杠杆(省力/费力),使用它可以,但是不能. 12.功率是描述物体的物理量.某机械铭牌上写着“功率”,它表示的意思是.13.重300N物体沿水平方向运动时,受到阻力是物重倍,若重物在水平外力作用下,恰能以5m/s匀速运动,则在外力作用下1分钟内做功J,此时外力做功的功率W.14.一根杠杆,动力臂与阻力臂之比是5:3,要使杠杆平衡,则动力和阻力之比为.这是一个杠杆.(省力、费力或等臂) 15.起重机在20s内把重物匀速提到楼顶,起重机所做的总功是4×104J,额外功是×104J,则起重机的总功率是W,机械效率是. 三、作图与实验(每空2分,共40分) 16.如图所示,画出a、b图中各力对支点O的力臂l1和l2 C图,杠杆在图示位置平衡,作出人施加在杠杆上的最小作用力. 17.如图甲所示,利用铁架台、带有刻度的杠杆、细线、数量足够的钩码等实验器材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安徽省九年级上学期物理月考试卷(10月份)

安徽省九年级上学期物理月考试卷(10月份)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18.0分) (共6题;共16分) 1. (3分)(2019·琼海模拟) 下列数据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A . 普通中学生步行的速度约为10m/s B . 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0g C . 普通中学生做一次深呼吸用时约为50s D . 一支铅笔受到的重力约为8N 2. (3分) (2018九上·内蒙古月考) 如图所示把凉牛奶放在热水中加热,经过一段较长时间,它们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 水和牛奶最后温度相同 B . 水的温度变化比牛奶小 C . 甲是水温度变化图象 D . 牛奶温度变化比水慢 3. (3分)(2020·闵行模拟) 下列物理量能反映物质特性的是() A . 质量 B . 电流 C . 密度 D . 电压 4. (3分)(2017·南岗模拟) 如图是足球运动员踢足球时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球被脚踢出去时,球受到脚的作用,脚不受到球的作用 B . 头顶球使球飞出去,说明力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 C . 足球被守门员接住过程中,球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D . 空中飞行的足球,若它所受的力全部消失,它一定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5. (2分)“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影响”的实验如图所示.关于实验操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将小车从斜面不同高度释放,让小车从粗糙程度不同的水平面上移动 B . 将小车从斜面不同高度释放,让小车从粗糙程度相同的水平面上移动 C . 将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释放,让小车从粗糙程度不同的水平面上移动 D . 将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释放,让小车从粗糙程度相同的水平面上移动 6. (2分) (2017九上·莒县期中) 市教育局明确要求全市所有中小学均为无烟学校,各学校会议室里均张贴了如图所示的标志,这主要是考虑到在空气不流通的房间里,只要有一个人吸烟,整个房间就会充满烟味,这是因为() A .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B . 分子之间有作用力 C . 分子间有间隙 D . 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 (共2题;共6分) 7. (3分)(2019·莘县模拟) 分别用如图所示的两个滑轮组,将同一物体提升到相同高度。若物体受到的重力为100N,动滑轮的重力为10N.把物体匀速提升1m的过程中,(不计绳重和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甲、乙两滑轮组所做的有用功都是100J B . 甲滑轮组所做的有用功为200J,乙滑轮组所做的有用功为300J C . 甲、乙滑轮组中绳子的自由端的拉力相等 D . 甲和乙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相等 8. (3分) (2017九上·赵县期末) 下列关于比热容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 物体的比热容跟温度有关 B . 物体的比热容跟物体吸收和放出的热量有关

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知识点梳理(人教版)

九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梳理(人教版) 第十三章热和能 第一节分子热运动 1、扩散现象: 定义: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扩散现象说明:①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②分子之间有间隙。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只是扩散的快慢不同,气体间扩散速度最快,固体间扩散速度最慢。 汽化、升华等物态变化过程也属于扩散现象。 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 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2、分子间的作用力: 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①当分子间距离等于r0(r0=10-10m)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相等,合力为0,对外不显 力; ②当分子间距离减小,小于r0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增大,但斥力增大得更快,斥 力大于引力,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 ③当分子间距离增大,大于r0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减小,但斥力减小得更快,引 力大于斥力,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引力; ④当分子间距离继续增大,分子间作用力继续减小,当分子间距离大于10 r0时,分子 间作用力就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了。 第二节内能 1、内能: 定义: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 内能的单位为焦耳(J)。 内能具有不可测量性。 2、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 ①温度:在物体的质量、材料、状态相同时,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温度降低,内能减小;反之,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却不一定升高(例如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要不断吸热,内能增大,而温度却保持不变),内能减小,温度也不一定降低(例如晶体在凝固的过程中要不断放热,内能减小,而温度却保持不变)。 ②质量:在物体的温度、材料、状态相同时,物体的质量越大,物体的内能越大。 ③材料:在温度、质量和状态相同时,物体的材料不同,物体的内能可能不同。 ④存在状态:在物体的温度、材料质量相同时,物体存在的状态不同时,物体的内能也可能不同。 3、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①做功: 做功可以改变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少(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主要是机械能)的相互转化的过程。

西藏九年级上学期物理12月月考试卷

西藏九年级上学期物理12月月考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12题;共24分) 1. (2分) (2019九上·北部湾月考) 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灯泡能发光的电路是() A . B . C . D . 2. (2分)关于电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铜导线的电阻比铁导线的电阻小 B . 导体的电阻越大,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越多 C . 某学校教学楼中,同时发光的电灯越多,电路的总电阻越小 D . 导体两端的电压越大,导体的电阻越大 3. (2分) (2018九上·江夏期中) 下列关于材料的导电性能及其应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A . 绝缘体不易导电,是因为绝缘体内部几乎没有电荷 B . 生活中通常用铜、铝做电线的线芯,是因为它们的导电性能好 C . 半导体的导电性能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可以制作二极管、三极管等 D . 用超导材料制造电子元件,可不必考虑元件的散热问题 4. (2分) (2017九上·南通月考) 如图所示的电路,要使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左滑动时灯泡变亮,变阻器接入电路的方式可以是()

A . C接M,D接N B . C接M,B接N C . A接M,D接N D . A接M,B接N 5. (2分)(2014·贺州) 如图所示的电路图,开关S接到a时,电压表示数为9V,开关S接到b时,电压表示数为4V,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电源电压为9V B . 灯L1两端的电压为4V C . 灯L2两端的电压为4V D . 灯L1和灯L2的总电压为9V 6. (2分)(2020·长宁模拟) 图所示电路中的元件均完好,R1的阻值大于滑动变阻器R2的最大阻值。闭合开关后移动R2的滑片时,关于三个电压表的示数,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A . V1的示数等于V2的示数 B . V1的示数等于V的示数 C . V1与V2的示数之和增大 D . V1示数的变化量大于V2示数的变化量 7. (2分)(2017·新疆) 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不变,AB为铅笔芯,开关闭合后,当滑片M在某一位置时,电路的总功率为P,电流表A1 , A2的示数分别为I1、I2;当滑片M滑到另一位置时,电路的总功率仍为P,电流表A1的示数变为I1′,且I1′= I1 ,此时电流表A2的示数变为I2′,则()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物理第二次月考试卷新编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物理第二次月考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共10题;共30分) 1. (3分)(2019·兴化模拟) 下列估算最接近实际的是() A . 普通课桌的高度约为0.3m B . 一个中学生的质量的为50kg C . 日光灯正常工作时的电流约为2A D . 成人正常呼吸一次的时间约为0.1s 2. (3分)(2017·黄冈模拟) 为了验证玻璃在加热烧红时也能导电,同学们利用白炽灯,灯丝已断的灯泡玻璃芯,酒精灯、插头、导线若干,设计了下面所示的四种方案,其中合理的是() A . B . C .

D . 3. (3分)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 . 在果品店里能闻到水果的香味 B . 用盐水腌蛋,一段时间后蛋会变咸 C . 早晨扫地时,常常看到室内阳光下尘土飞扬 D . 洒在桌面上的酒精,过一会儿都蒸发了 4. (3分)(2019·潍坊) 某款售水机可通过刷卡(闭合“感应”开关)或投币(闭合“投币”开关)接通供水电机取水;光线较暗时“光控”开关自动闭合,提供照明。下列简化电路中符合要求的是() A . B . C .

D . 5. (3分)(2019·襄阳) 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当滑动变阻器滑片P向右滑动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电流表A1的示数变大 B . 电压表的示数变大 C . 电压表V的示数与电流表A2的示数的比值变大 D . 电压表V的示数与电流表A2的示数的乘积变大 6. (3分) (2018九上·阳信月考) 下列流程图是用来说明单缸四冲程汽油机的一个工作循环及涉及到的主要能量转化情况。关于对图中①②③④的补充正确的是() A . ①压缩冲程②机械能转化为内能③做功冲程④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B . ①压缩冲程②内能转化为机械能③做功冲程④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C . ①做功冲程②机械能转化为内能③压缩冲程④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D . ①做功冲程②内能转化为机械能③压缩冲程④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7. (3分) (2019九上·广州月考) 将质量相同的甲、乙、丙三块金属加热到相同的温度后,放到上表面平整的冰块上,经过一定时间后,冰块形状基本不再变化时的情形如图所示。则三块金属块的比热容c甲、c乙、c

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册 综合检测卷(有答案)

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册全册综合检测卷 时间:70分钟满分:90分 班级:______姓名:______得分:______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6分;将答案直接写在横线上,不必写出解题过程) 1.“端午佳节,粽叶飘香”,家家户户都包粽子。煮粽子是通过__________方式改变粽子内能,同时人们能闻到粽子的香味是________现象。 2.在烈日当空的海边玩耍,你会发现沙子烫脚,而海水却是凉凉的,这是因为海水的__________较大。 3.世界上很多发明都是受到生活现象的启发而萌生的创意,比如:蒸汽机和汽油机,它们工作时,能的转化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汽油机是热机的一种,若转速是1800r/min,此汽油机每秒钟完成________个做功冲程。 5.摩擦起电的原因是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能力不同,摩擦起电的过程不是创造了电荷,只是电荷____________。 6.你会计算通过圆环的电流吗?如图所示,一根粗细均匀的金属圆环上有A、B、C、D四个点,已知通过弧ADB的电流为0.3A,通过弧ACB的电流为0.3A,则通过整个圆环的总电流为________A。 7.当加在某导体两端的电压为6V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为0.5A,则该导体的电阻为________Ω;若使该导体通电1s所消耗的电能为____________J。 8.如图所示,请根据小磁针的指向在图中标出磁感线的方向和电源的正、负极。 第8题图第9题图 9.如图所示,将灵敏电流计和导线组成的闭合电路,放入某一磁场中(只有部分导线位于磁场中),图中的“×”号表示磁感线方向垂直于纸面向内。当磁场沿纸面开始向上移动时,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向右偏转;当磁场沿纸面开始向下移动时,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将向________(选填“左”或“右”)偏转。 10.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有很多中国城市居民使用智能手机,其中有些用户会使用智能手机访问互联网,手机间通话和收发信息是利用__________工作的。核电站是利用原子核________(选填“聚”或“裂”)变来发电的。 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1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 11.以下说法中,不是分子动理论基本观点的是() A.分子间存在着引力和斥力 B.常见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原子构成的

2019-2020年九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V).docx

2019-2020 年九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V)一、选择题(每个题目只有一个选项,每题 2 分,共 24 分) 1.我国幅员辽阔,相同纬度上内陆地区的昼夜温差比沿海地区大,其主要原因是 () A.地势的高低不同C.日照的时间不同B D .水和陆地的比热容不同 .离太阳的远近不同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有气体之间才能发生扩散B.只有液体之间才能发生扩散C.只有固体之间才能发生扩散D.一切物体分子都作无规则的运动 3. 下列有关生活现象中,不能用分子动理论来解释的是() A.阳光下,湿衣服很快干了 B.轻轻地掸一下,衣服上的灰尘 " 跑 " 了 C.迎风吹来了醉人的花香 D.衣柜中的樟脑丸过一段时间消失了 4.物体放出热量时,它的温度(A.一定降低B C.一定不变D ) .一定升高 .可能降低也可能不变 5.某同学为提高热机效率提出了四种办法,其中错误的是()A.尽量减少各种热损失B.尽量减少克服摩擦额外消耗的功C.尽量减少输出功力D.尽量使燃料充分燃烧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萝卜放在泡菜坛里会变咸,这个现象说明分子是运动的 B.两块表面干净的铅块压紧后会结合在一起,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 C.锯木头时锯条会发热,这是通过热传递使锯条的内能发生了改变 D.太阳能热水器是通过做功把光能转化为内能的 7.关于温度、内能、热量三者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 B.物体温度升高,一定吸收了热量

C.物体吸收了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D.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 8. 在下列过程中,利用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钻木取火 B.用锯锯木板,锯条发热 C. 用热水袋取暖 D.两手互相搓搓,觉得暖和 9.如图是单缸四冲程内燃机的四个冲程的示意图,下列四组关于这种内燃机一个工作 循环中四个冲程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丙、丁、乙、甲 B.乙、丁、甲、丙 C.乙、甲、丁、丙 D.甲、乙、丙、丁 10.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用锯锯木头,锯条发热,这是通过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 B.四冲程汽油机的做功冲程使汽车获得动力 C.0 ℃的冰块,内能为零 D.温度相同的两物体间不会发生热传递 11.在 1 个标准大气压下, 1kg20℃的水吸收了3.78 × 105J 的热量后,其温度为 ( ) A.80 ℃ B.90℃ C.100℃ D.110℃ 12. 下列能量的转化中,属于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是( ) A. 点燃爆竹,爆竹腾空而起 B. 汽车紧急刹车,轮胎发热 C. 内燃机燃烧燃料提供动力 D. 给电炉通电,电炉发热 二、填空题(每空 2 分,共40 分) 13. 冬天,双手反复摩擦,手会感到暖和;用嘴对着双手" 呵气 " ,手也会感到暖和。前者是利用__________方式增加了手的内能,后者是利用_________方式增加了手的内能。 14.木炭的热值是 3.4 × 107J/ kg,完全燃烧500g 木炭,能放出________J的热量。做饭时,厨房里弥漫着饭菜的香味,这是____________现象。用修正液覆盖错字时,常闻到刺 鼻的气味,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 的原因 . 15.在我国实施的“西气东输”工程中,西部的优质天然气被输送到缺乏能源的东部地

湖北省九年级上学期物理月考试卷

湖北省九年级上学期物理月考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11题;共22分) 1. (2分)常见的自然现象,能用分子运动知识解释的是() A . 春天柳絮飞扬 B . 夏天荷花飘香 C . 秋天落叶飘零 D . 冬天雪花飘飘 2. (2分) (2018九上·沾化期末) 热机的广泛使用已成为一个国家工业化程度的标志,人类的现代生活已越来越离不开各种热机,热机从根本上改变着我们的世界.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 . 热机是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 B . 内燃机完成一个工作循环对外做功两次 C . 使用热值大的燃料可提高热机效率 D . 采取有效措施可以使热机效率达到100% 3. (2分)(2016·新泰模拟) 关于功和能的认识,错误的是() A . 相同时间内,热机做功越多,热机效率越大 B . 物体的机械能增大,物体的内能可能不变 C . 在热机的做功冲程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D . 反复弯折铁丝,弯折处变热,说明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4. (2分)将两个滑动变阻器作如图所示的的连接后要使滑动变阻器的阻值最大,P1、P2的位置分别在() A . P1、P2都在最左端; B . P1在最左端,P2在最右端; C . P1、P2都在最右端; D . P1在最右端,P2在最左端 5. (2分) (2017九上·南沙期末) 如图,导体A、B是由同种金属材料做成的,A和B长度相等,但A比B 的横截面积大.当S闭合后,()

A . A的电阻大于B的电阻 B . 通过A的电流小于B的电流 C . A两端的电压等于B两端的电压 D . 在相同时间内,电流通过A所做的功小于电流通过B所做的功 6. (2分)下列过程中,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 A . 灯泡发光 B . 给蓄电池充电 C . 风力发电 D . 电动机带动水泵抽水 7. (2分) (2017九上·安丘月考) 小刚同学用如图所示的电路研究电流跟电阻的关系.在实验过程中,当A、B两点间的电阻由5Ω更换为10Ω后,他下一步的操作是() A . 记录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 B . 将变阻器滑片向左移动 C . 将变阻器滑片向右移动 D . 增加电池的个数 8. (2分) (2017九上·重庆期中) 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动时,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 电流表A示数与电流表A2示数的差变大

初三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一、温度 1、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单位: ①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 ②常用单位是摄氏度(℃)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 ③换算关系T=t + 273K 3、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 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 分类及比较: 分类实验用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计 用途测物体温度测室温测体温 量程-20℃~110℃-30℃~50℃35℃~42℃ 分度值1℃1℃0.1℃ 所用液体水银煤油(红)酒精(红)水银 特殊构造玻璃泡上方有缩口 使用方法使用时不能甩,测物体时不能离开物体读数使用前甩可离开人体读数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二、物态变化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及吸热放热情况: 1、熔化和凝固 ①熔化: 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水晶、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食盐、明矾、奈、各种金属 熔化图象: ②凝固: 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凝固图象: 2、汽化和液化: ①汽化: 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 定义: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叫蒸发。

影响因素:⑴液体的温度;⑵液体的表面积⑶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 作用:蒸发吸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制冷作用。 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沸腾条件:⑴达到沸点。⑵继续吸热 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②液化: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 方法:⑴降低温度;⑵压缩体积。 3、升华和凝华: ①升华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吸热,易升华的物质有:碘、冰、干冰、樟脑、钨。 ②凝华定义: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放热 第五章《电流和电路》复习提纲 一、电流 1、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方向的规定:把正电荷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3、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 电路中有电源电路为通路 4、电流的三种效应。 (1) 、电流的热效应。(2)、电流的磁效应。(3)、电流的化学效应。 5、单位:(1)、国际单位:A (2)、常用单位:mA 、μA (3)、换算关系:1A=1000mA 1mA=1000μA 6、测量: (1)、仪器:电流表, (2)、方法: ①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 ②电流要从电流表的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否则指针反偏。 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最大测量值。 ④绝对不允许不经用电器直接把电流表连到电源两极上,原因电流表相当于一根导线。 三、导体和绝缘体: 1、导体:定义:容易导电的物体。 常见材料:金属、石墨、人体、大地、酸碱盐溶液 导电原因:导体中有大量的可自由移动的电荷 2、绝缘体:定义:不容易导电的物体。 常见材料: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等。 不易导电的原因:几乎没有自由移动的电荷。 3、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一定条件下,绝缘体也可变为导体。 四、电路 1、组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