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味饮料企业标准

合集下载

风味饮料(食品安全企业标准)

风味饮料(食品安全企业标准)

风味饮料(食品安全企业标准)风味饮料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风味饮料的产品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净化水为原料,辅以果葡糖浆、白砂糖、浓缩果汁或花生酱、食品添加剂(柠檬酸、DL-苹果酸、冰醋酸、柠檬酸钠、黄原胶、羧甲基纤维素钠、瓜尔胶、果胶、山梨酸钾、甜蜜素、安赛蜜、D-异抗坏血酸钠、六偏磷酸钠、二氧化钛、阿斯巴甜、三氯蔗糖、柠檬黄、日落黄、β-胡萝卜素、焦糖色、胭脂红、苋菜红、亮蓝、食用香精)经调配、均质、灭菌、灌装等工序制成的风味饮料。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 1886.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六偏磷酸钠GB 1886.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冰乙酸(又名冰醋酸)GB 1886.2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柠檬酸钠GB 1886.2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 D-异抗坏血酸钠GB 1886.39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山梨酸钾GB 1886.3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环己基氨基磺酸钠(又名甜蜜素)GB 1886.4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黄原胶GB 1886.4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天门冬酰苯丙氨酸甲酯(又名阿斯巴甜)GB 1886.6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焦糖色GB 1886.21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亮蓝GB 1886.22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胭脂红GB 1886.23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羧甲基纤维素钠GB 1886.23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柠檬酸GB 276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GB 276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4481.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柠檬黄GB 4479.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苋菜红GB 4789.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总则GB 4789.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GB 4789.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计数GB 4789.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GB 4789.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GB 4789.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霉菌和酵母计数GB 4806.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用塑料树脂GB 5009.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水分的测定GB 5009.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灰分的测定GB 5009.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铅的测定GB 5009.2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苯甲酸、山梨酸和糖精钠的测定GB 5009.3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合成着色剂的测定GB 5009.8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胡萝卜素的测定GB 5009.9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环己基氨基磺酸钠的测定GB/T 5009.140 饮料中乙酰磺胺酸钾的测定GB 5009.18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展青霉素的测定GB 5009.24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二氧化钛的测定GB 5009.25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多种磷酸盐的测定GB 5009.26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阿斯巴甜和阿力甜的测定GB 6227.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日落黄GB 710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饮料GB 771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 882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β-胡萝卜素GB/T 12143 饮料通用分析方法GB/T 12456 食品中总酸的测定GB 1269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饮料生产卫生规范GB 1310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糖GB 1732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工业用浓缩液(汁、浆)GBT 18706 液体食品保鲜包装用纸基复合材料GB 1929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包装饮用水GB/T 20882 果葡糖浆GB 2225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三氯蔗糖(蔗糖素)的测定GB 2553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三氯蔗糖GB 2553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果胶GB 2554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乙酰磺胺酸钾GB 2554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 DL-苹果酸GB 2557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二氧化钛GB/T 28118 食品包装用塑料与铝箔复合膜、袋GB 2840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瓜尔胶GB 2992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致病菌限量GB 306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用香精GB/T 31121 果蔬汁类及其饮料NY/T 958 花生酱JJF 1070 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75号《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123号《食品标识管理规定》3 产品分类按产品配方不同分为以下11个产品。

果味茶饮料企业标准

果味茶饮料企业标准

果味茶饮料企业标准一、前言。

果味茶饮料作为一种受欢迎的饮品,受到了消费者的喜爱。

然而,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果味茶饮料企业需要建立起一套严格的标准,以确保产品质量和企业形象。

本文将就果味茶饮料企业标准进行详细探讨,以期为相关企业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原材料选择。

1.茶叶,应选择优质的茶叶作为原料,确保茶叶的新鲜和品质。

2.果味添加剂,果味茶饮料的口感和品质与果味添加剂的选择密切相关,因此应选择天然、健康的果味添加剂,避免使用人工合成香精和色素。

三、生产工艺。

1.酿造工艺,果味茶饮料的酿造工艺应严格按照标准操作流程进行,确保产品口感和品质的一致性。

2.杀菌技术,在生产过程中,应采用先进的杀菌技术,确保产品的卫生安全。

四、包装设计。

1.包装材料,应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食品包装材料,确保包装的安全性和卫生性。

2.包装设计,包装设计应简洁大方、美观大方,符合消费者审美观念,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五、质量控制。

1.生产环境,果味茶饮料的生产环境应保持清洁整洁,确保产品的卫生安全。

2.质量检测,应建立起完善的质量检测体系,对原材料和成品进行严格的检测,确保产品的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六、市场监管。

1.宣传营销,企业在宣传营销过程中,应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不得夸大产品功效和做虚假宣传。

2.售后服务,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对消费者提供及时、有效的售后服务。

七、结语。

果味茶饮料企业标准的建立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只有严格遵守标准,才能生产出优质的果味茶饮料,赢得消费者的信赖和支持。

希望本文所述内容能够为果味茶饮料企业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帮助企业提升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风味饮料(食品安全企业标准)

风味饮料(食品安全企业标准)

风味饮料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风味饮料的分类、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水、生牛乳、乳粉、果蔬汁或浓缩果蔬汁、茶粉的全部或其中数种为主要原料,以发酵乳、炼乳、蜂蜜、稀奶油、可可粉、巧克力、燕麦粉、乳清蛋白粉、果蔬粉、核桃粉,花生粉,杏仁粉、麦芽糊精、果葡糖浆、乳酸菌饮料、柑橘纤维中的数种为辅料,添加或不添加白砂糖、食用葡萄糖,添加食品添加剂乳化剂(单、双硬脂酸甘油酯、蔗糖脂肪酸酯、硬脂酰乳酸钠、双乙酰酒石酸单双甘油酯、柠檬酸脂肪酸甘油酯)、稳定剂(三聚磷酸钠、六偏磷酸钠)、抗氧化剂(D-异抗坏血酸钠、维生素C(抗坏血酸))、防腐剂山梨酸钾、增稠剂(羧甲基纤维素钠、微晶纤维素、海藻酸钠(褐藻酸钠)、卡拉胶、结冷胶、果胶、黄原胶、瓜尔胶)、酸度调节剂(柠檬酸钠、柠檬酸、乳酸、L-苹果酸、DL-苹果酸)、甜味剂(甜蜜素、乙酰磺胺酸钾(安赛蜜)、阿斯巴甜(含苯丙氨酸)、三氯蔗糖、异麦芽酮糖、纽甜、木糖醇)、食用色素(胭脂红(仅限果味饮料)、红曲红(仅限果味饮料)、柠檬黄、日落黄、亮蓝、焦糖色(普通法)(仅限果味饮料)、叶绿素铜钠盐)、乙基麦芽酚、食用香精中的数种,以聚二甲基硅氧烷及其乳液为食品加工助剂,经调配、均质、杀菌、灌装、包装工序制成的风味饮料;以商业无菌生产的产品经调配、均质、灌装、密封、杀菌、冷却、包装工序制成的风味饮料。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317白砂糖GB1886.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六偏磷酸钠GB1886.2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柠檬酸钠GB1886.2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蔗糖脂肪酸酯GB1886.3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环己基氨基磺酸钠(又名甜蜜素)GB1886.39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山梨酸钾GB1886.2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D-异抗坏血酸钠GB1886.4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L-苹果酸GB1886.4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黄原胶GB1886.4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天门冬酰苯丙氨酸甲酯(又名阿斯巴甜)GB1886.6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焦糖色GB1886.6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单,双甘油脂肪酸酯GB1886.9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硬脂酰乳酸钠GB1886.10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微晶纤维素GB1886.169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卡拉胶GB1886.17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乳酸GB1886.18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红曲红GB1886.18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异麦芽酮糖GB1886.20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乙基麦芽酚GB1886.21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亮蓝GB1886.22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胭脂红GB1886.23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羧甲基纤维素钠GB1886.23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木糖醇GB1886.23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柠檬酸GB1886.24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海藻酸钠(又名褐藻酸钠)GB276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GB276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276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448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柠檬黄GB4789.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总则GB4789.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GB4789.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计数GB4789.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GB4789.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GB4789.1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霉菌和酵母计数GB/T4789.21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冷冻饮品、饮料检验GB4789.2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商业无菌检验GB4806.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玻璃制品GB4806.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用塑料材料及制品GB4806.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用纸和纸板材料及制品GB4806.9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用金属材料及制品GB4806.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用涂料及涂层GB5009.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果糖、葡萄糖、蔗糖、麦芽糖、乳糖的测定GB5009.1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铅的测定GB5009.18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展青霉素的测定GB5413.3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乳和乳制品中黄曲霉毒素M1的测定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6227.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日落黄GB/T6543运输包装用单瓦楞纸箱和双瓦楞纸箱GB710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饮料GB771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T9106.1包装容器铝易开盖铝两片罐GB9678.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巧克力、代可可脂巧克力及其制品GB9683复合食品包装袋卫生标准GB1167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乳清粉和乳清蛋白粉GB/T12143饮料通用分析方法GB1269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饮料生产卫生规范GB1310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炼乳GB1310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糖GB1475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维生素C(抗坏血酸)GB1488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GB1496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蜂蜜GB1520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淀粉糖GB1732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工业用浓缩液(汁、浆)GB/T17590铝易开盖三片罐GB/T18192液体食品无菌包装用纸基复合材料GB1930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生乳GB1930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发酵乳GB1964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乳粉GB1964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稀奶油、奶油和无水奶油GB20880食用葡萄糖GB/T20706可可粉GB/T20882果葡糖浆GB/T20884麦芽糊精GB2553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三氯蔗糖GB2553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果胶GB2553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结冷胶GB25539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双乙酰酒石酸单双甘油酯GB2554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乙酰磺胺酸钾GB2554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DL-苹果酸GB2556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三聚磷酸钠GB2640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叶绿素铜钠盐GB2805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2840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瓜尔胶GB/T29335爪式旋开盖GB2994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N-[N-(3,3-二甲基丁基)]-L-α-天门冬氨-L-苯丙氨酸1-甲酯(纽甜)GB2995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柠檬酸脂肪酸甘油酯GB3061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聚二甲基硅氧烷及其乳液GB306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用香精NY/T892绿色食品燕麦及燕麦粉NY/T1884绿色食品果蔬粉QB2357聚酯(PET)无汽饮料NY/T2672茶粉JJF1070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5)令第75号《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9)令第123号《食品标识管理规定》3分类3.1产品按口味不同可分为:果味(香)饮料、乳味(香)饮料、茶味(香)饮料、咖啡味(香)饮料和其他味(香)饮料。

果味饮料4(食品安全企业标准)

果味饮料4(食品安全企业标准)

果味饮料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果味饮料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纯净水为原料,添加5%以上的浓缩蔬果汁,辅以白砂糖、食品添加剂(甜蜜素、柠檬酸、柠檬黄、日落黄、苯甲酸钠、食用香精、安赛蜜),经调配、过滤、杀菌、灌装等工序制成的果味饮料。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 317 白砂糖GB 1886.3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环己基氨基磺酸钠(又名甜蜜素)GB 1886.18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苯甲酸钠GB 1886.23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柠檬酸GB 276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4481.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柠檬黄GB 4789.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总则GB 4789.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GB 4789.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计数GB 4789.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GB 4789.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GB 4789.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霉菌和酵母计数GB 4806.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用塑料材料及制品GB 5009.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铅的测定GB 5009.2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苯甲酸、山梨酸和糖精钠的测定GB 5009.3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合成着色剂的测定GB 5009.9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环己基氨基磺酸钠的测定GB/T 5009.140 饮料中乙酰磺胺酸钾的测定GB 6227.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日落黄GB 710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饮料GB 771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T 10789 饮料通则GB/T 12143 饮料通用分析方法GB/T 12456 食品中总酸的测定GB 1269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饮料生产卫生规范GB 1732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工业用浓缩液(汁、浆)GB 1929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包装饮用水GB 2554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乙酰磺胺酸钾(安赛蜜)GB 2805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 2992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致病菌限量GB 306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用香精JJF 1070 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原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75号《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原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123号《食品标识管理规定》3 技术要求3.1 原辅料和添加剂要求3.1.1 原料3.1.1.1 纯净水:应符合GB 19298的规定。

风味饮料标准

风味饮料标准

风味饮料标准风味饮料作为一种受欢迎的饮品,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随着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和营养健康的关注不断增加,风味饮料的质量和标准也变得愈发重要。

本文将就风味饮料的标准进行探讨,以期为相关行业提供参考和指导。

首先,风味饮料的原料选择至关重要。

在制作风味饮料时,应选择新鲜、优质的水果、蔬菜或其他食材作为主要原料。

这些原料应当符合国家相关标准,没有过期或变质现象。

同时,在加工过程中应尽量减少添加化学成分,避免对消费者健康造成潜在危害。

其次,风味饮料的生产工艺也需要符合一定的标准。

生产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加热、冷却、灭菌等步骤,确保风味饮料的卫生安全。

同时,生产设备和生产环境也需要符合相关的卫生标准,避免对风味饮料质量造成影响。

另外,风味饮料的包装和储存也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风味饮料的包装材料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保证不会对风味饮料的口感和品质产生影响。

同时,在储存过程中,应避免阳光直射、高温和潮湿环境,确保风味饮料的新鲜度和安全性。

此外,风味饮料的标签和说明也需要符合一定的标准。

风味饮料的标签应清晰明了,标注产品的名称、原料成分、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

同时,产品说明中应明确指出风味饮料的适用人群、食用方法、注意事项等内容,确保消费者能够正确使用风味饮料。

最后,风味饮料的质量检测和监管也是确保风味饮料质量的重要手段。

相关部门应加强对风味饮料生产企业的监督检查,确保其生产过程符合标准要求。

同时,对市场上的风味饮料进行定期抽检,确保产品质量达标。

综上所述,风味饮料的标准涉及原料选择、生产工艺、包装储存、标签说明、质量检测等多个环节。

只有严格遵循相关标准,才能确保风味饮料的质量和安全,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希望相关行业能够重视风味饮料的标准化工作,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安全、健康的风味饮料产品。

风味饮料标准

风味饮料标准

风味饮料标准风味饮料是一种受到广泛喜爱的饮品,它可以带来清凉的口感和丰富的口味体验,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随着风味饮料市场的不断扩大,消费者对于风味饮料的品质和安全性要求也越来越高。

因此,建立风味饮料的标准是非常必要的,这不仅可以保障消费者的权益,也可以促进风味饮料行业的健康发展。

首先,风味饮料的原料选择是非常重要的。

风味饮料通常包括水、糖、酸味剂、香料、色素等原料,这些原料的选择直接关系到风味饮料的口感和品质。

因此,在制定风味饮料标准时,需要对原料的选择进行严格规定,确保原料的安全、卫生和质量。

其次,风味饮料的生产工艺也是需要规范的。

从原料的配比到生产过程的控制,都需要严格按照标准进行操作,以确保风味饮料的口感和品质稳定。

此外,对于风味饮料的包装和储存也需要进行规范,以防止外部环境对风味饮料造成影响。

除此之外,风味饮料的添加剂使用也是需要重点关注的。

在风味饮料的生产过程中,可能会添加一些防腐剂、甜味剂、增稠剂等,这些添加剂的使用需要符合相关的食品安全标准,且需要在产品标签上明确标注,以便消费者了解风味饮料的成分和营养信息。

此外,对于风味饮料的质量检测和监管也是非常重要的。

风味饮料生产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对原料、生产过程、成品进行全面监控和检测,确保风味饮料的品质符合标准要求。

同时,相关监管部门也需要加强对风味饮料市场的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不合格产品,保障消费者的权益。

最后,风味饮料的营养和健康标准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风味饮料的营养价值和健康性也成为消费者选择的重要考量。

因此,在制定风味饮料标准时,需要对风味饮料的营养成分进行规定,确保风味饮料符合营养均衡和健康饮食的要求。

总之,建立风味饮料的标准对于保障消费者权益、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通过严格的标准和规范,才能生产出口感好、口味纯正、安全健康的风味饮料,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推动风味饮料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风味饮料企业标准

风味饮料企业标准

Q/YCYH 备案号:宜昌市永和食品有限公司企业标准Q/YCYH 01—2011风味饮料2011-03-01发布2011-08-01实施宜昌市永和食品有限公司发布前言风味饮料,在目前尚无可直接引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情况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的有关规定,并遵循GB-T1.1和GB/T1.2《标准化工作导则》的有关规定,为提供生产、交货验收和监督检查的依据,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由宜昌市永和食品有限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宜昌市永和食品有限公司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宜昌市永和食品有限公司。

本标准起草人:王心东.陈吉鹏.杨娟.本标准主要审核人:张文忠本标准由宜昌市永和食品有限公司负责解释。

本标准自2011年03月01日起实施,2011年08月01日起所生产的风味饮料应符合本标准。

风味饮料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风味饮料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标签、包装、运输及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生活饮用水为原水,以食用香精(料).食糖和(或)甜味剂.酸味剂等作为调整风味主要手段,经加工制成的饮料。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2760 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 7718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 12456 食品中总酸的测定方法GB/T 4789.21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冷冻饮品.饮料检测GB/T 5009.11 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GB/T 5009.12 食品中铅的测定GB/T 5009.13 食品中铜的测定GB/T 12143.1 软饮料中可溶性固形物的测定方法折光计法JJF 1070 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2005]年第75号令3要求3.1原料要求3.1.1水应符合GB 5749的规定3.1.2白砂糖应符合GB 317的规定3.1.3食品添加剂的食用品种和加入量:应符合GB 2760的规定,质量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

GB 10789 饮料通则介绍

GB 10789 饮料通则介绍
2010-11-10 7
2
标准的适用范围
将“本标准适用于经包装的乙醇含量小于 0.5%(m/V)的饮料制品”,修订为“本 标准适用于饮料的生产、研发以及饮料产 品标准和其它与饮料相关标准的制定”。 修订后明确提出和其它相关饮料产品的标 准的关系,如GB 2760,GB 14880中涉及 饮料的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范围时,在安全 可靠的前提下,应以本标准的类别作为基 本依据。
2010-11-10
29


11

11 原标准第 3 章第 9 条修改为本标准的第 5 章第 11 类别,本类别不进行定义,设定其 意义是为企业的产品开发预留下空间。
2010-11-10
30
种类析义
碳酸饮料类
原标准的碳酸饮料分为5种,修订后的碳酸饮料减为4个种类。 ——撤销了低热量型,在GB 13432中对低热(能)量液体食品有明确的 要求,饮料应遵循该要求;
将“软饮料”修改为“饮料”,更适合我 国通用词语习惯,易于各类人群理解。
2010-11-10
6
2
标准的适用范围
将 GB 10789 - 1996 的 “ 本 标 准 规 定 了 软 饮 料 (又称非酒精饮料)的类别、定义和种类”,修 订为“本标准规定了饮料的分类、类别、种类和 定义、技术要求”。将分类区分为类别和种类。 类别为分类中的大类,对每个类别给出明确的定 义,便于饮料相关产品及饮料安全性标准制定时 采用;种类为每个类别中的细分,相对比较具体, 适宜和本标准的技术要求相结合制定产品标准。 技术要求单设一章提出,明确了本标准可以控制 的技术参数,有利于企业生产和监督检查。
茶饮料类
茶饮料(茶汤)
茶浓缩液
调味茶饮料
复合茶饮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5]年第75号令
3
3.1原料要求
3.1.1水应符合GB 5749的规定
3.1.2白砂糖应符合GB 317的规定
3.1.3食品添加剂的食用品种和加入量:应符合GB 2760的规定,质量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
3.2感官指标(见表1)
表1感官指标

3
霉菌计数,cfu/mL

20
酵母,cfu/mL

20
3.5生产加工过程的卫生要求应符合GB 12695的规定。
4.
4.1感官指标:取本品50ml混合均匀的被检验样品倒入洁净无色透明的容器内,置于明亮处,迎光观察其外观,并在室温下嗅其气味,口尝其滋味判定。
4.2可溶性固形物
按GB12143.1规定的方法检测。
项目
指标
色泽
具有本品种应有的色泽
气味和滋味
具有所加食品香料应有的气味和滋味,酸甜适口,无异味。
组织状态
液态,透明。
杂质
无肉眼可见杂质
3.3
表2理化指标
项目
指标
可溶性固形物(20℃折光计法)/( mg/L)≥
0.5
总酸(以柠檬酸计),(g/L)
1.0-5.0
总砷(以As计),(mg/L)≤
0.2
铅(以Pb计),(mg/L)≤
2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2760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
GB 7718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本标准起草人:王心东.陈吉鹏.杨娟.
本标准主要审核人:张文忠
本标准由宜昌市永和食品有限公司负责解释。
本标准自2011年03月01日起实施,2011年08月01日起所生产的风味饮料应符合本标准。
风味饮料
1
本标准规定了风味饮料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标签、包装、运输及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生活饮用水为原水,以食用香精(料).食糖和(或)甜味剂.酸味剂等作为调整风味主要手段,经加工制成的饮料。
GB 12456食品中总酸的测定方法
GB/T 4789.21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冷冻饮品.饮料检测
GB/T 5009.11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
GB/T 5009.12食品中铅的测定
GB/T 5009.13食品中铜的测定
GB/T 12143.1软饮料中可溶性固形物的测定方法折光计法
JJF 1070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
4.3总酸
按GB12456规定的方法检测。
4.4总砷
按GB/T5009.11规定的方法检测。
4.5铅
按GB/T 5009.12的规定方法检测.
4.6铜
按GB/T 5009.13的规定方法检测.
4.7
按GB/T4789.21规定的方法检测。
4.8
按JJF 1070规定的方法检测.
5检验规则
5.1检验分类
检验分为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
5.1.1出厂检验
5.1.1.1每批产品出出厂前应进行出厂检验。
5.1.1.2出厂检验项目:感官指标、净含量、总酸、可溶性固形物、菌落总数、大肠菌群。
5.1.2型式检验
5.1.2.1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委托法定质检部门进行型式检验:
a)在本产品的原料、工艺有大的改变,可能影响产品的质量时;
1
风味饮料,在目前尚无可直接引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情况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的有关规定,并遵循GB-T1.1和GB/T1.2《标准化工作导则》的有关规定,为提供生产、交货验收和监督检查的依据,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由宜昌市永和食品有限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宜昌市永和食品有限公司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宜昌市永和食品有限公司。
b)产品停产六个月后,重新恢复生产时;
c)正常生产情况下,每年进行二次;
d)本次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结果有较大差异时;
e)当用户对产品质量有较大异议时。
5.1.2.2型式检验项目为本标准3.2、3.3、3.4规定的检验项目。
5.2组批和抽样
以每日生产的同一品种、同规格的产品为一批,每批共抽取20盒,分成三份,分别作为感官、理化、微生物指标和留样检验。
0.05
铜(以Cu计),(mg/L)≤
5
防腐剂(苯甲酸.山梨酸)
应符合GB2760规定
甜味剂(糖精钠.甜蜜素.乙磺胺酸钾)
应符合GB2760规定
其它食品添加剂
按符合GB2760规定
3.4微生物指标微生物指标应符合表3的规定。
表3微生物指标
项目
指标
菌落总数, cfu/mL

100
大肠菌群, MPN/100mL
5.3判定规则
砷、铅、铜、微生物指标有一验项目中有一项指标不符合本标准,应重新取样进行复检,复检结果中有一项不符合本标准即判定为不合格品,不合格品不得出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