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核素的衰变规律
放射性衰变规律知识点总结

放射性衰变规律知识点总结放射性衰变是指原子核自发地放出射线,转变为另一种原子核的过程。
这一现象在物理学、地质学、医学等众多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和意义。
下面我们来详细总结一下放射性衰变规律的相关知识点。
一、放射性衰变的类型1、α衰变α衰变是指原子核放出一个α粒子(即氦核,由两个质子和两个中子组成),从而转变为另一种原子核的过程。
α粒子具有较大的能量和电荷,穿透能力较弱。
例如,铀-238 经过α衰变会变成钍-234。
2、β衰变β衰变分为β⁻衰变和β⁺衰变。
β⁻衰变是原子核中的一个中子转变为一个质子,并放出一个电子和一个反中微子;β⁺衰变则是一个质子转变为一个中子,放出一个正电子和一个中微子。
β粒子(电子或正电子)的穿透能力比α粒子强。
3、γ衰变γ衰变通常是在α衰变或β衰变之后发生,原子核从激发态跃迁到较低能态时放出γ射线(即高能光子)。
γ射线的穿透能力很强。
二、放射性衰变的规律1、衰变常数(λ)衰变常数是表示某种放射性核素衰变快慢的物理量,它是单位时间内一个原子核发生衰变的概率。
不同的放射性核素具有不同的衰变常数。
2、半衰期(T₁/₂)半衰期是指放射性原子核数目衰变到原来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半衰期与衰变常数的关系为:T₁/₂= 0693 /λ 。
半衰期是放射性衰变的一个重要特征参数,它不随外界条件的变化而改变。
3、平均寿命(τ)平均寿命是指放射性原子核平均存在的时间,它与半衰期和衰变常数的关系为:τ = 1 /λ 。
三、放射性衰变的数学表达式假设初始时刻(t = 0)放射性原子核的数目为 N₀,经过时间 t 后,剩余的原子核数目为N,则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以下指数函数表示:N = N₀ e^(λt)这一表达式反映了放射性原子核随时间的衰变情况。
四、放射性衰变的应用1、地质年代测定通过测量岩石中放射性元素的衰变产物与剩余放射性元素的比例,可以确定岩石的形成年代,从而了解地球的演化历史。
2、医学诊断和治疗放射性同位素在医学诊断中,如 PET(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和SPECT(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可以帮助医生了解人体内部器官的功能和代谢情况。
放射性衰变基本规律

n pe
13 N13 C e e 7 6 e 7 Be eK 7 Li e 4 3
e
衰变
能量守恒:中微子和电子的能量和为常数 电荷守恒:中微子的电荷为0 角动量守恒:中微子的自旋为1/2 伴随电子产生的中微子:ve
子衰变产生的中微子:v
等核EC俘获和 +衰变同时存在,重核EC俘获占优势
衰变
64Cu
(T=12.7h) 2mec2
EC0.34(0.6%)
-0.573(40%)
1.34
EC1.68(40.4%)
64Zn
+0.66(19%)
64Ni
衰变
中微子假说
N
-衰变的能量谱是连续的,而原子
核是量子体系; 测不准关系不允许核内有电子, 衰变过程中的电子是如何产生的?
比放射性:A’ = A/m (单位质量的放射性强度)
放射性衰变基本规律
半衰期测量 斜率法:中等寿命的放射性元素
ln A ln A0 lt
直接法:长寿命的放射性元素
l A/ N
740个 / 60s 6.0221023 103 238 4.87 1018 s 1
重轻子子衰变产生的中微子:v 中微子的质量:mv<10eV
衰变
-衰变的费米理论
费米认为:正像光子是原子不同状态之间跃迁的产物,中 微子是原子核中质子和中子之间转换产生的。 导致光子产生的是电磁相互作用,而导致中微子产生的是 2 弱相互作用。 2
-衰变概率公式:
I ( p ) dp
αβγ衰变的规律总结

αβγ衰变的规律总结α、β和γ衰变是放射性核衰变的三种常见形式。
它们都是放射性核素自发放出粒子或电磁辐射以达到稳定态的过程。
下面对它们的规律进行总结:一、α衰变:α衰变是指放射性核素放出一个α粒子,即一个质子数为2、中子数为2的氦离子。
α衰变的规律如下:1.α衰变是对重元素而言的:α衰变一般发生在重元素中,如铀(U)系列放射性核素。
这是因为重元素的核子数较多,核内的相互作用导致核力相对较弱,不足以克服库伦斥力,因而核强力作用下核子数较多的重元素倾向于α衰变来达到稳定态。
2.生成新的原子核并释放能量:在α衰变时,原子核会变成另一个具有较小质量数和原子序数的新原子核。
同时,放出的α粒子携带正电荷和动能。
这个过程中,核质量减少,因此释放的能量与质量差相关。
3.放射性核素半衰期长:α衰变的半衰期较长,一般在数千年至几十亿年之间,例如铀-238的半衰期为44.5亿年。
这是由于其放出的α粒子相对较大,具有较高的能量状态,进一步衰变所需的时间相对较长。
二、β衰变:β衰变是指放射性核素中的一个中子衰变为质子,并释放出一个带负电荷的β粒子(可以是电子e-或正电子e+)。
β衰变的规律如下:1.β-衰变与β+衰变:β-衰变是指中子转化为质子,并释放出一个电子,例如钴-60放射性核素。
β+衰变是指质子转化为中子,并释放出一个正电子,例如氯-37放射性核素。
2.生成新的原子核并释放能量:在β衰变时,核子的数量发生改变,进一步生成具有不同质量数和原子序数的新原子核。
放出的β粒子带有电荷和动能。
同时,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可能会产生伽马光子和可能的其他衰变产物。
3.半衰期较短:β衰变的半衰期通常较短,从几分钟到几十年不等,例如碳-14的半衰期为5730年。
这是由于β衰变涉及到较小的质量变化和粒子释放。
三、γ衰变:γ衰变是指放射性核素核外电子在跃迁时释放出γ光子,即高能量的电磁辐射。
γ衰变的规律如下:1.不改变原子核的结构:γ衰变不涉及原子核内的粒子数量变化,该过程只涉及到放出高能量的γ光子。
放射性核素的衰变规律

即:只有母核与子核的原子质量之差大于 两个电子的静止质量才可能发生β+ 衰变
精选课件
34
β+ 衰变的对象
• 丰质子的核素: 11C, 15O
精选课件
35
β+ 衰变的能量
• β+ 粒子的能谱与β- 粒子的能谱相似
精选课件
36
β+ 衰变的纲图
精选课件
37
β+ 粒子的命运
• 正电子湮没(annihilation) 当β+ 粒子的能量耗尽时,旋即与物质中的 电子结合而转化为电磁辐射的过程
• 短射程α粒子与长射程α粒子
精选课件
17
讨论和提问
(1~3分钟)
精选课件
18
α衰变的纲图(decay scheme)
精选课件
19
一个问题
• 从Ra-226的衰变纲图看,只有α和γ粒子的 发射,为何在发自镭源的射线(图3-1)中 显示有β粒子的发射?
精选课件
20
β衰变
beta decay
精选课件
• The three processes are electron emission, positron (positive electron) emission, and electron capture.
精选课件
22
β- 衰变(negative beta decay)
• 放射性原子核自发放出β- 粒子,变为原子 序数加1而质量数相同的核素的过程
精选课件
42
电子俘获的对象
• 丰质子的核素
精选课件
43
电子俘获的能量
• 子核与中微子的能量都是单一的(杨福家 引述王淦昌探测中微子的思想)
放射性核素半衰期

放射性核素半衰期
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衰变至原来数量的一半时所需要的时间,叫半衰期。
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长短差别很大,短的远小于一秒,长的可达数十万年。
原子核的衰变规律如下:
N=No×(1/2)(t/T)
其中:No是指初始时刻(t=0)时的原子核数t为衰变时间T为半衰期
N是衰变后留下的原子核数。
在物理学上,一个放射性同位素的半衰期是指一个样本,其放射性原子衰变至原来数量的一半所需的时间。
半衰期越短,代表其原子越不稳定,每颗原子发生衰变的机会率也越高。
由于一个原子的衰变是自然地发生,即不能预知何时会发生,因此会以机会率来表示。
每颗原子衰变的机率大致相同,做实验的时候,会使用千千万万的原子。
从统计意义上讲,半衰期是指一个时间段T,在T这段时间,一种元素的一种不稳定同位素原子发生衰变的概率为50%。
“50%的概率”是一个统计概念,仅对大量重复事件有意义。
当原子数量“巨大”时,在T时间,将会有50%的原子发生衰变,从数量上讲就是有“一半的原子”发生衰变。
在下一个T时间,剩下未衰变的原子又会有50%发生衰变,以此类推。
但当原子的个数不再“巨大”时,例如只剩下20个原子还未衰变时,那么“50%的概率”将不再有意
义,这时,经过T时间后,发生衰变的原子个数不一定是10个(20×50%)。
放射性元素衰变的快慢是由原子核部自身决定的,与外界的物理和化学状态无关。
常用放射性核素半衰期表。
放射性衰变的种类和规律ppt课件

二、基本衰变类型
1. 衰变
+ +
+
++
+
+
+ +
放射性母核
238U → 234Th + 4He + Q 粒子得到大部分衰变能, 粒子含2个质子,
2个中子
238U4He + 234Th
从母核中射出 的4He原子核
7
AX AY 4 Z X ZY -2
α衰变表达式:
元素周期表 左移2格
A Z
X
21
α 衰变 β+ 衰变
β- 衰变 衰变
22
第二节 衰变纲图
Decay scheme用以综合反映某核素放射性衰变的主要特征和数的示意图
23
第三节 衰变的基本规律
➢ 对于由大量原子组成的放射源,每个原子核都可能发生衰变,但不是所 有原子在同一时刻都发生衰变,某一时刻仅有极少数原子发生衰变。放 射性核素衰变是随机的、自发的按一定的速率进行,各种放射性核素都 有自己特有的衰变速度。放射性核素原子随时间而呈指数规律减少,其 表达式为: N=N0e-λt
λ: decay constant t: decay time e: base of natural logarithm
24
1、衰变规律
指数衰减规律 N = N0e-t
N0: (t = 0)时放射性原子 核的数目
N: 经过t时间后未发生衰变的放射性原子核 数目
:放射性原子核衰变常数(单位时间内一个原 子核衰变的几率)
正电子衰变 137N → 136C + β+ + υ + 1.190MeV
β射线本质是高速运动的电子流
6放射性衰变的基本规律

W.F.Libby(利比) 14 C 鉴年法的先驱
由于宇宙射线的质子流、大气组分相对恒 定,故上述次级中子流也相对恒定,使得 14 6C 的产生率保持恒定,经相当时间后产出与衰 变达平衡,其数目保持不变.而大气中的 12C 是稳定核素. 14 C的半衰期: 5730a 研究表明: 12 大气中 N 1 . 3 10 14 /N 12 C C
A t t NB( t ) N A0 ( e e ) B A A N A ( t )( 1 e ( B A
A B B
A
)t
)
原子核物理概论
1.暂时平衡
§6 放射性衰变的基本规律
A B ; TA TB A t t NB( t ) N A0 ( e e ) B A A ( N A ( t )( 1 e B A A N A( t ) B A NB( t ) A AB A N A ( t ) B A AA B A
29
Si p P Si e : T 2.5 min
30 30
原子核物理概论
§6 放射性衰变的基本规律
5.放射性单位
放射性活度A:为了表示某放射源的放射性强弱, 人们引入放射性活度A,定义为单位时间内发生衰 变的原子核数:
dN t t A N N 0e A0e dt
原子核物理概论
§6 放射性衰变的基本规律
3.平均寿命
对于某种放射性核素,有些核早衰变,有些 核晚衰变,即有的寿命长,有的寿命短,所有原 子核寿命的平均值τ称为平均寿命。
0
Ntdt
N0
T 1.44T ln 2
第二章放射性衰变

三、多次级联衰变 如果母体是长寿命,各代子体与母体相比寿 命都短的多,则经过一定时间后(约大于子 体中最大半衰期的五倍),母体与各代子体 将达到长期平衡,这时各代子体的数量都不 随时间变化,他们的放射性活度相等.
1N1 2 N2 3 N3
例题:已知镭的半衰期为1620a,从沥青 铀矿和其它矿物中的放射性核素数目 N(226Ra)与N(238U)的比值为3.51×10-7, 试求238U的半衰期。
核原子的质量必须大于衰变后子核原子和 氦核质量之和。
M X (Z, A) MY (Z 2, A 4) M He
通常把α衰变过程中放出的能量称为衰变能, 记作Ed,其关系式为
Ed E EY Mc2 [M X (MY M He )]c2
3、α 粒子能量和衰变能的关系 衰变前母核静止,动量为零,则有:
A
m M
NA
ln 2 T1/ 2
m M
NA
0.6931 6.022 1023 1.657 108 60
4.2 1013 Bq
当 A 100mCi 3.7 109 Bq 时,有
m
AM
N A
AM N A ln
2
T1
/
2
3.7 109 60 1.657 108 8.8105 (克) 88微克 6.022 1023 0.693
2、β 能谱的特点: ①β射线的能量是连续分布的; ②有一确定的最大能量Emax,它近似等
于β衰变能; ③曲线有一极大值,即在某一能量处强
度最大。
二、中微子 1、中微子假说 泡利在1930年指出,只有假定在β
衰变过程中,伴随每一个电子有一个轻 的中性粒子(称之为中微子ν)一起被 发射出来,使中微子和电子的能量之和 为常数,方能解释连续β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β+ 衰变的对象
• 丰质子的核素: 11C, 15O
β+ 衰变的能量
• β+ 粒子的能谱与β- 粒子的能谱相似
β+ 衰变的纲图
β+ 粒子的命运
• 正电子湮没(annihilation) 当β+ 粒子的能量耗尽时,旋即与物质中的 电子结合而转化为电磁辐射的过程
• 湮没辐射(annihilation radiation) 正电子湮没时产生的电磁辐射:能量均为 0.511MeV,反向发射的两个光子
Gamma decay
• type of radioactivity in which some unstable atomic nuclei dissipate excess energy by a spontaneous electromagnetic process • In the most common form of gamma decay, known as gamma emission, gamma rays (photons, or packets of electromagnetic energy, of extremely short wavelength) are radiated • Gamma decay also includes two other electromagnetic processes, internal conversion and internal pair production
α衰变
Alpha decay
α衰变的定义
• 放射性原子核自发放出α粒子而变为另一种 原子核的过程 • type of radioactive disintegration in which some unstable atomic nuclei dissipate excess energy by spontaneously ejecting an alpha particle
放射线的分类及本质
放射性(radioactivity)
• 原子核自发放出α、β、γ等粒子的性质 • the spontaneous disintegration of atomic nuclei, with the emission of usu. penetrating radiation or particles (Oxford) • property exhibited by certain types of matter of emitting energy and subatomic particles spontaneously. It is, in essence, an attribute of individual atomic nuclei. (EB) • Note: a major source of heat in the interior of both the Earth and the Moon is provided by radioactive decay. (EB)
• α粒子的实质:高速运动的氦原子核
α衰变的方程
A Z
X
A4 Z2
Yα
4 2
或: • 例:
A Z
X
A4 Z 2
Y He
218 84
222 86
Rn
Po α
注:衰变过程满足质量数守恒、电荷守恒、 能量守恒以及动量守恒
α衰变的衰变能和衰变条件
• 衰变能: Q (mZ mZ 2 m ) c 2
β衰变小结
• β衰变都是同量异位素之间的跃迁
• β衰变包括β- 衰变、β+ 衰变和电子俘获(EC) • 发生β- 衰变的是丰中子的核素,而发生β+ 衰变和电子俘获(EC)的是丰质子的核素 • 有些放射性核素能同时发生三种β衰变
能同时发生三种β衰变的放射性核素
讨论和提问
(1~3分钟)
γ衰变
Gamma decay
β- 衰变(negative beta decay)
• 放射性原子核自发放出β- 粒子,变为原子 序数加1而质量数相同的核素的过程 • β- 粒子的实质:高速运动的电子
β- 粒子能谱之谜
β- 粒子能谱之谜
• β- 粒子能谱是连续谱
• 泡利中微子假说 • 费米弱相互作用理论
β- 衰变的方程
A Z
M Z M Z 1
i
c
2
• 即:只有母核与子核的原子质量之差大于 壳层电子的结合能(相应的质量)才能发 生电子俘获 • 从能量条件看,能发生β+ 衰变的,也能发 生电子俘获,反之则不尽然
电子俘获的对象
• 丰质子的核素
电子俘获的能量
• 子核与中微子的能量都是单一的(杨福家 引述王淦昌探测中微子的思想)
即:当母核的原子质量大于子核的原子质 量时才能发生β- 衰变
β- 衰变的对象
• 丰中子的核素: 3H, 14C
β- 衰变能的分配
• 绝大部分衰变能被β- 粒子和反中微子带走, 子核带走的反冲动能微不足道 • β- 粒子的最大能量(Em)等于衰变能 • β- 粒子的平均能量约为衰变能的1/3,而反 中微子的平均能量约为衰变能的2/3
Marie Curie
• born Nov. 7, 1867, Warsaw, Poland, Russian Empire died July 4, 1934, near Sallanches, France • Polish-born French physicist famous for her work on radioactivity and twice a winner of the Nobel Prize. With Henri Becquerel and her husband, Pierre Curie, she was awarded the 1903 Nobel Prize for Physics. She was then sole winner of the 1911 Nobel Prize for Chemistry. She was the first woman to win a Nobel Prize
X Y β ν
A Z1
• 例: 实质:
99 42
Mo
99m 43
Tc β ν
n p β ν
β- 衰变的衰变能和衰变条件
• 衰变能: Q (mZ mZ 1 me ) c
2
(M Z M Z 1 ) c
• 衰变条件:
2
M Z M Z 1
( M Z M Z 2 M ) c
• 衰变条件:
2
M Z M Z 2 M
即:只有比较重(A>140)的原子核才可能发 生α衰变
α衰变的对象
• 丰质子的核素
α衰变的动能分配
• α粒子的动能远大于子核的反冲动能 或:衰变能绝大部分被α粒子带走 • 原子核的基态与激发态
F Oβ ν
p n β ν
β+ 衰变的衰变能和衰变条件
• 衰变能: Q (mZ mZ 1 me ) c 2
(M Z M Z 1 2 me ) c
• 衰变条件:
2
M Z M Z 1 2 me
即:只有母核与子核的原子质量之差大于 两个电子的静止质量才可能发生β+ 衰变
第三章 放射性核素的衰变规律
Radioactive decay
目的
• 熟悉各种衰变的特点
• 掌握衰变规律与活度计算 • 了解放射性平衡及放射系
内容
• • • • • • α衰变 β衰变 γ衰变 衰变规律 放射性平衡 放射系
引言
• • • • • • • 放射性的发现:贝可勒尔与居里夫妇 放射线的分类及本质 放射性与放射性核素的概念 自发的含义 核衰变的概念与分类 各种放射性核素通过衰变趋向β稳定线 对各类衰变,要求熟悉其含义、方程、对 象、能量和纲图
放射性核素(radionuclide)
• • • • 具有放射性的核素 a radioactive nuclide (Oxford) a radioactive nuclide (Merriam-Webster) radioactive isotope (radioisotope): any of several species of the same chemical element with different masses whose nuclei are unstable and dissipate excess energy by spontaneously emitting radiation in the form of alpha, beta, and gamma rays (EB)
Pierre Curie
• born May 15, 1859, Paris, France died April 19, 1906, Paris • French physical chemist and cowinner of the Nobel Prize for Physics in 1903. He and his wife, Marie Curie, discovered radium and polonium in their investigation of radioactivity.
讨论和提问
(1~3分钟)
电子俘获
• 原子核俘获轨道电子的衰变过程
• K俘获 原子核俘获K层电子的衰变过程
• 注:俘获K层电子比俘获其他壳层电子的概 率都大
电子俘获的方程
A Z
Xe Y ν
A Z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