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名著阅读《红星照耀中国》同步练习含答案

合集下载

《红星照耀中国》中考名著阅读练习(二)(含参考答案)

《红星照耀中国》中考名著阅读练习(二)(含参考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答。

我第二次到北京期间,读了许多关于俄国情况的书。

我热心地搜寻那时候能找到的为数不多的用中文写的共产主义书籍。

有三本书特别深地铭刻在我的心中,建立起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我一旦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是对历史的正确解释以后,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没有动摇过……到了一九二〇年夏天,在理论上,而且在某种程度的行动上,我已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而且从此我也认为自己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

“我被派到上海去帮助组织反对赵恒惕的运动。

那年(一九二二年)冬天,第二次党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我本想参加,可是结果没有能出席。

我回到湖南,大力推动工会的工作。

9.下列各项填入空白处正确的一项是()(2分)
选文选自所著的《》一书,文中的“我”是。

A.斯诺红心照耀中国斯诺
B.斯诺红星照耀中国毛泽东
C.毛泽东红星照耀中国斯诺
D.毛泽东红心照耀中国邓小平
10.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第二次到北京期间,读了许多关于俄国情况的书”这个句子的主干是:我读书。

B.“许多关于俄国情况的书”和“大力推动工会的工作”这两个短语均是偏正短语。

C.“我热心地搜寻那时候能找到的为数不多的用中文写的共产主义书籍”一句中“热心”“搜寻”“找到”和“写”都是动词。

D.“我一旦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是对历史的正确解释以后,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没有动摇过”这句话的前后两个分句是假设关系。

答案:
9.B 10.A。

八上(中考)语文名著阅读《红星照耀中国》梯度训练1(含答案)

八上(中考)语文名著阅读《红星照耀中国》梯度训练1(含答案)

八上(中考)语文名著阅读《红星照耀中国》梯度训练11、填空。

(9分)(1)1936年,____国记者_____________冒着生命危险,穿越重重封锁,深入_ _____,深入根据地,深入西方媒体眼中的土匪聚集的地方,切实了解中国共产党人的生活经历和革命精神。

后来,他写成《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为了出版方便,曾易名《_________》。

(2)《红星照耀中国》的意义,首先在于它通过一个外国人的所见所闻,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_______和______的真实情况。

(3)《红星照耀中国》不仅刻画了毛泽东这一人物,还刻画了爱护部下、能与战士同甘共苦、身先士卒、平易近人的________,善良勇敢、真诚无私的_____ ___,爱憎分明、坚持原则、勇敢善战的“________”等人物形象。

1、(9分)(1)(4分)美埃德加·斯诺延安西行漫记(2)(2分)共产党红军(3)(3分)朱德徐海东红小鬼2、名著阅读(6分)(1)《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是以______的身份来到中国的。

(1分)(2)《红星照耀中国》刻画的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是________和_________。

(2分)(3)下面不是《红星照耀中国》中作者对彭德怀的印象的一项是()(3分)A.大公无私,他唯一的个人衣服,就是用缴获的降落伞做成的背心。

他为这件战利品而孩子气地得意,表现了他率真的个性。

B.乐观、豁达、勇敢的精神品质。

C.对有钱人的仇视,据说,如果他还在二百里外的地方,地主士绅都要闻风逃跑,哪怕有南京军队重兵驻守的地方也是如此,因为他以行军神出鬼没著称。

D.“兔子一般窜了出去”,抢先到达山顶,不仅表现了彭德怀身体健康,而且体现了他作为一名统率大军的指挥员不失活泼天真的个性2、(6分)(1)(1分)记者(2)(2分)毛泽东周恩来(3)(3分)C C项说的是贺龙。

3、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9分)我的直接目的地是西安——就是“西方平安”的意思。

《红星照耀中国》中考真题练习(含答案)

《红星照耀中国》中考真题练习(含答案)

《红星照耀中国》中考真题练习(含答案)1.阅读《红星照耀中国》,讲好中国故事。

(1)班级准备举行“走近领袖”故事会。

你认为应该选择哪些方面的内容来突显人物特点?请选择下面一个人物,参考目录,简要说明。

A.毛泽东B.周恩来C.彭德怀(2)向斯诺学习写故事,就纪实作品如何做到“用事实说话”这一点,你从斯诺的写作过程中得到怎样的启示?参考目录,结合你的阅读体会,加以阐述。

【答案】(1)示例1:A.毛泽东。

我认为应从他的童年生活和求学经历等方面来选择内容。

他童年时曾跟父亲进行“斗争”,上学时也曾因不满国文教员的粗暴而逃学罢课,这些可以突出他的反抗精神;他退学后到省立图书馆坚持执行“自修计划”,研读群书,长见识,开眼界。

这一内容可以体现他强烈的自律意识和求知欲。

示例2:B.周恩来。

我认为要从他所受的教育和革命经历等方面选择内容。

本有文学天赋的他,后因接受“开明”教育,而投身到社会革命中,这体现了他“书生造反者”的特点;后来,他组织了上海起义、八一起义等,这些经历体现了他的革命追求和信仰。

示例3:C.彭德怀。

我认为应从他的日常生活细节和军事才能登方面来选择内容。

他脱棉衣给小号手的细节体现了他从心底爱护民众,体贴部下的特点,他讲述游击战术的内容能突显他的谋略和智慧。

(2)斯诺通过采访红军将领、深入红军生活、对话农民、拍摄照片等方式,搜集掌握了许多关于红色中国的真实材料;融入真切的感受和体验,客观地撰写了《红星照耀中国》这部纪实作品。

他深入一线搜集资料的方式和客观的写作态度值得我们借鉴。

2.我到后不久,就见到了毛泽东,他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突出。

我在一刹那间所得的印象,是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的面孔,可是在好几天里面,我总没有证实这一点的机会。

本段文字选自,在这之前,作者斯诺见到了。

斯诺在那一刹那间对毛泽东的印象是: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但是全文斯诺对毛泽东还进行过其它评价,请说说斯诺对毛泽东的其他两个印象。

中考名著阅读《红星照耀中国》综合测试卷及答案

中考名著阅读《红星照耀中国》综合测试卷及答案

中考名著阅读综合测试卷——《红星照耀中国》说明:1.本测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本测试共包括三大题型38小题:填空题、选择题、综合题和阅读分析题3.后面附有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40分)1.《红星照耀中国》的题材是______________,斯诺西行的出发点是______________,第一个目的地是______________。

2.1937年苏维埃活动的地方,就在中国这条最容易闹灾的河流的这个大河套里——________北部、甘肃东北部和______________东南部。

3.当时,西安的两大军阀是西北军的______________和东北军的______________,当时的陕西省主席是邵力子。

4.周恩来毕业于南开中学,后来到法国留学,并且创立共产党支部。

回国后曾经担任________的秘书。

5.苏维埃政府对农民最有重要意义的四项举措是______________、取消高利贷、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西北四马”指的是______________、马步芳、马鸿宾、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是长征中关系最重大的一个事件。

______________曾经在这里全军覆没。

8.红四方面军早在一九三三年就在______________建立了根据地,它经过河南到达四川的长征是由______________和张国焘领导的。

9.陕西革命根据地的建立者是______________,他牺牲后埋葬在瓦窑堡。

10.红军的工业重镇是__________,主管财政的是__________,主管教育的是____________。

11.张学良派自己的专机去保安县,接了三个共产党代表___________、叶剑英__________到两安。

12.红军大学三个打网球教员______________、政委蔡树藩、政委伍修权。

13.红军中军官的平均年龄是______________岁,红军平均年龄是______________岁。

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同步检测附答案解析

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同步检测附答案解析

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一、积累运用(共6题;共18分)1.下列关于《红星照耀中国》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全书共12篇,主要内容包括:关于红军长征的介绍;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主要领导人的采访;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政策;红军的军事策略;作者的整个采访经历和感受等。

B. 作者真实地记录了自1937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

C. 作者在书中说中国红军的长征实际上是一场战略撤退,称赞长征是一部英雄史诗。

D. 作品是按照“探寻红色中国”的时间顺序来记录见闻的。

2.下列关于名著《红星照耀中国》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文笔优美纪实性强的作品,作者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

B. 《红星照耀中国》描绘了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坚韧不拔、英勇卓绝的伟大斗争画卷,展示了他们平凡而伟大的精神风貌。

C. 《红星照耀中国》不仅在政治意义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而且在纪实文学创作的艺术手法上也成为同类作品的典范。

D. 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中唯独对长征表达了鄙夷之意,断言长征实际上是一场决策上的失败。

3.根据名著内容填空。

(1)《红星照耀中国》又名《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题目中“红星”象征着________。

(2)她惊奇地发现,在贫瘠的中国西北部,竟聚集了中华民族的精华。

作为美国的新闻记者,他在华采访的主要地点是________。

(3)作者在《红星照耀中国》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

”这次“大迁移”指的是________。

4.根据名著内容写出以下描述的是中国共产党的哪几位领袖人物。

①二十六岁就成了广州政治生活中的一个领袖人物,被任命为著名的黄埔军校秘书,做了布留赫尔将军的亲信,布留赫尔将军当时是黄埔军校的第一号俄国顾问。

________②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度过的生活中发生了很多事情,他的政治思想在这个时期开始形成。

八上名著阅读《红星照耀中国》

八上名著阅读《红星照耀中国》

八上名著阅读《红星照耀中国》练习参考答案一、知识填空(每空1分,共20分)1.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2.时间3.朱德4.江西瑞金5.重新分配土地6.西安事变7.敌疲我打8.中国工农红军9.鲁迅宋庆龄10.根据斯诺的采访路线,补全下图。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解析】“作品态度不褒不贬”表述有误,作品含有明显的赞誉意味。

2.(×)【解析】该作品没有体现“及时性”。

3.(√)4.(×)【解析】“鄂豫皖根据地”表述有误,应该是“西北根据地”。

5.(×)【解析】“红色窑工”是徐海东,“教育委员”是徐特立。

6.(√)7.(×)【解析】这些都是朱德的经历。

8.(×)【解析】红军的大部分是青年农民和工人,只有极少部分是商人。

9.(×)【解析】表述夸大,《红星照耀中国》主要记述作者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虽然第1次向世界介绍了长征,但并没有“全方位记录”。

10.(√)三、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D2.A【解答】根据原著“我们在黎明之前离开西安府,那一度是“金城汤池”的高大木头城门在我们的军事通行证魔力前面霍地打了开来,拖着门上的链条铛铛作响。

在熹微的晨光中,军用大卡车隆隆驶过飞机场,当时每天都有飞机从那个机场起飞,到红军防线上空去侦察和轰炸。

”可知,“红色的大门”是指“红军与国民党的分界线”。

3.A【解析】A选项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的胜利结束;B选项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C选项平型关大捷和台儿庄战役胜利分别发生在1937年和1938年;D选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发生在1936年12月。

4.B【解答】ACD.正确。

B.有误,作者这样评价周恩来:“他显然是中国人中间最罕见的一种人,一个行动同知识和信仰完全一致的纯粹知识分子。

中考名著阅读《红星照耀中国》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海南省中考语文真题)

中考名著阅读《红星照耀中国》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海南省中考语文真题)

(三)名著阅读(6分)
12.(1)走近作品,补全读书卡片。

(2分)
读书卡片
书名①《》
作品②
作品类型纪实作品
作品简介1936年,作者深入西方媒体眼中的“土匪聚集的地方”,客观真实地记录了他的所见所闻,向世人介绍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发展
历程。

此书是“忠实描绘中国红色区域的第一本著作”。

(2)点赞“红星”,品评人物形象。

(4分)
“红星”1;他面容瘦削,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凸出。

我在一刹那间所得的印象是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的面孔。

“红星”2:他个子清瘦,中等身材,骨骼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长又黑,外表上仍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

他确乎有一种吸引力,似乎是羞怯、个人的魅力和领袖的自信的奇怪混合的产物。

他讲英语有点迟缓,但相当准确。

①根据以上文段信息,写出这两位“红星”人物的姓名。

(2分)
【甲】“红星”1:【乙】“红
星”2:
②从以上“红星”人物中选一位,结合原著中该人物事迹品评人物形象。

(2分)
12、(1)①红星照耀中国②埃德加•斯诺
(2)①毛泽东周恩来②示例:【甲】毛泽东,他的财物只有一卷铺盖,几件随身衣物,伙食同每个人一样,在退学后到湖南省立图书馆坚持自学,研读群书,由此可以看出他生活俭朴、勤奋好学等品质。

【乙】周恩来,第一次与作者见面时用英语打招呼,为他规划采访行程,揽着红小鬼的胳膊在乡间散步,体现出周恩来平易近人、热心周到的品格。

中考名著阅读《红星照耀中国》综合测试卷及答案

中考名著阅读《红星照耀中国》综合测试卷及答案

中考名著阅读综合测试卷——《红星照耀中国》说明:1.本测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本测试共包括三大题型38小题:填空题、选择题、综合题和阅读分析题3.后面附有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40分)1.《红星照耀中国》的题材是______________,斯诺西行的出发点是______________,第一个目的地是______________。

2.1937年苏维埃活动的地方,就在中国这条最容易闹灾的河流的这个大河套里——________北部、甘肃东北部和______________东南部。

3.当时,西安的两大军阀是西北军的______________和东北军的______________,当时的陕西省主席是邵力子。

4.周恩来毕业于南开中学,后来到法国留学,并且创立共产党支部。

回国后曾经担任________的秘书。

5.苏维埃政府对农民最有重要意义的四项举措是______________、取消高利贷、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西北四马”指的是______________、马步芳、马鸿宾、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是长征中关系最重大的一个事件。

______________曾经在这里全军覆没。

8.红四方面军早在一九三三年就在______________建立了根据地,它经过河南到达四川的长征是由______________和张国焘领导的。

9.陕西革命根据地的建立者是______________,他牺牲后埋葬在瓦窑堡。

10.红军的工业重镇是__________,主管财政的是__________,主管教育的是____________。

11.张学良派自己的专机去保安县,接了三个共产党代表___________、叶剑英__________到两安。

12.红军大学三个打网球教员______________、政委蔡树藩、政委伍修权。

13.红军中军官的平均年龄是______________岁,红军平均年龄是______________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