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感染病的优势与思路
中医药治疗肺炎克雷伯杆菌全耐药重症肺炎

中医药治疗肺炎克雷伯杆菌全耐药重症肺炎1. 引言1.1 概述肺炎克雷伯杆菌是导致肺炎的常见致病菌之一,尤其是在医院感染中占据重要地位。
随着抗生素的过度使用和滥用,肺炎克雷伯杆菌对多种抗生素出现耐药现象,甚至出现全耐药的情况,使得肺炎的治疗面临严峻挑战。
全耐药重症肺炎更是给临床带来了巨大的困扰,病情难以控制,病死率极高。
中医药作为中华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治疗理念和方法。
在治疗肺炎克雷伯杆菌全耐药重症肺炎方面,中医药展现出了其独特的优势。
通过调理人体的整体平衡、增强机体免疫力、清热解毒等方法,中医药可以有效地应对全耐药菌株带来的挑战,为患者带来新的治疗希望。
本文将探讨中医药治疗肺炎克雷伯杆菌全耐药重症肺炎的原理、临床实践证明、治疗方法以及疗效评估和并发症预防等方面的内容,旨在为临床提供更多治疗选择和参考,探讨中医药在肺炎治疗中的应用前景,为未来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1.2 研究背景肺炎克雷伯杆菌(Klebsiella pneumoniae)是一种常见的细菌,可以引起肺炎等呼吸道感染。
近年来,肺炎克雷伯杆菌的全耐药问题日益严重,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
目前,常规抗生素对于全耐药肺炎克雷伯杆菌的治疗效果已经不尽如人意,疗效不佳,导致患者病情反复或恶化,给临床治疗带来了一定困难。
面对全耐药肺炎克雷伯杆菌的挑战,中医药作为中华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现出了独特的治疗优势和疗效。
中医药注重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通过调理人体的气血津液,恢复机体的平衡,增强自我抵抗力,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一些临床实践和研究证明,中医药在治疗全耐药肺炎克雷伯杆菌感染方面具有一定的疗效,并且能有效缓解患者症状,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1.3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中医药在治疗肺炎克雷伯杆菌全耐药重症肺炎方面的作用和价值。
肺炎克雷伯杆菌是目前医学上较为难治和具有较高致死率的致病菌之一,且其全耐药性使其更加具有挑战性。
中医对抗病毒感染的独特见解

中医对抗病毒感染的独特见解一、中医理论体系对病毒感染的认识中医学认为,病毒感染属于“瘟病”范畴。
瘟病是一种由外邪入侵人体引起的疾病,其病因复杂,病机多变。
在中医理论中,病毒感染与自然环境、人体体质密切相关。
中医强调“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认为人体正气充足时,病毒难以入侵;一旦人体正气不足,抵抗力下降,病毒便乘虚而入。
二、中医诊断与治疗病毒感染的方法1. 诊断方法中医诊断病毒感染主要依靠望、闻、问、切四诊。
望诊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象等外在表现;闻诊听取患者的咳嗽、喘息等声音;问诊了解患者的病史、饮食、睡眠等情况;切诊通过触摸患者的脉象、体温等变化。
四诊合参,全面分析患者的病情,为治疗提供依据。
2. 治疗方法中医治疗病毒感染注重辨证论治,根据不同病毒类型和患者体质,采用清热解毒、祛湿散寒、养阴润燥等方法。
具体治疗方法包括:(1)中药治疗:中医常用具有清热解毒、抗病毒作用的中药,如金银花、连翘、板蓝根等,针对不同病毒感染制定相应的药方。
(2)针灸治疗:中医运用针灸刺激特定穴位,调节人体气血,增强免疫力,达到抗病毒感染的效果。
(3)推拿治疗:中医推拿通过按摩特定穴位和经络,促进气血运行,增强体质,提高抗病毒能力。
(4)食疗养生:中医认为“药食同源”,通过合理搭配食物,可以达到预防和治疗病毒感染的目的。
如适当食用清热解毒、养阴润燥的食物,如绿豆、菊花、蜂蜜等。
三、中医预防病毒感染的策略1. 增强体质:中医强调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提高正气,抵御病毒感染。
如太极拳、八段锦等养生功法。
2. 调养精神:中医认为,情绪波动会影响人体免疫力。
保持心态平和,避免过度的喜怒哀乐,有利于预防病毒感染。
3. 健康作息:中医倡导早睡早起,保持充足的睡眠,有利于正气恢复和抵御病毒。
4. 饮食调养:中医提倡饮食有节,避免辛辣、油腻、生冷等刺激性食物,保持脾胃健康,增强抗病能力。
5. 中医防疫香囊:中医制作防疫香囊,内置具有抗病毒作用的中药,佩戴在身上,起到防疫作用。
感染科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外感发热(上呼吸道感染)诊疗方案(2015年度)1疾病名称【中医诊断】外感发热【西医诊断】上呼吸道感染2 诊断2.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中医内科常见疾病诊疗指南》(ZYYXH/T11—2008)。
2.1.1疾病诊断诊断要点:发热,初起常伴恶寒、咳嗽、头身疼痛。
有感受外邪病史。
理化检查:白细胞总数降低或升高,中性粒细胞增高,出现核左移。
主要症状:鼻和喉部烧灼感,咽痒或痛、鼻塞、打喷嚏、流涕、恶寒发热、无汗或少汗、头痛、全身不适、肌肉酸痛。
2.1.2证候诊断1)风寒束表证: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项强痛,鼻塞声重,鼻涕清稀,或有咽痒咳嗽,痰稀白,口不渴,肢节酸痛,舌苔薄白,脉浮紧。
2)风热犯表证:发热重,微恶风寒,鼻塞流黄浊涕,身热有汗或无汗,头痛,咽痛,口渴欲饮或有咳嗽痰黄,舌苔薄黄,脉浮数。
3)暑湿袭表证:恶寒发热,头重,胸腹闷胀,恶呕腹泻,肢倦神疲,或口中黏腻,渴不多饮,舌苔白腻,脉濡滑。
4)卫气同病证:自觉发热重,烦渴,小便短赤,舌红苔黄。
恶寒或恶风,或高热寒战,流涕,咽痒咽痛,头痛头胀,喷嚏。
舌红苔薄黄或黄腻,脉浮数或洪大。
2.2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内科学》第7版(陆再英、钟南山主编,人民出版社,2008年)。
症状:恶寒发热,鼻咽部不适、疼痛。
主要体征:鼻黏膜充血、水肿,有分泌物,咽部充血。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多为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比例升高。
3 治疗方案3.1中医辨证论治1)风寒束表证治法:解表散寒。
方药:荆防败毒散加减荆芥10g 防风12g 柴胡12g 前胡10g川芎10g 枳壳10g 羌活10g 独活10g茯苓10g 桔梗10g 甘草10g2)风热犯表证治法:解表清热。
方药:银翘散加味牛蒡子10g 薄荷3g后下生甘草10g 杏仁9g淡竹叶20g 连翘10g 荆芥穗10g 淡豆豉10g包煎银花15g 桔梗10g 桑叶10g3)暑湿袭表证治法:清暑祛湿。
方药:新加香薷饮加减香薷12g 银花20g 厚朴10g 甘草10g 连翘10g 半夏9g 滑石10g包煎4)卫气同病证治法:透表清气。
中西医结合优势与发展思路

中西医结合优势与发展思路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需求越来越高。
中西医结合作为一种新型的医疗模式,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中医和西医有着各自的特点和优势,在结合起来后可以互补优势,形成一种更加完善的医疗体系。
本文将从中西医结合的优势、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思路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中西医结合的优势1. 综合治疗效果更佳中西医结合可以充分发挥中西医各自的优势,实现互补互进,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中医强调整体观念,注重调理身体,而西医则注重病因病机。
在治疗疾病时,中医可以通过中药、针灸等手段调理身体,西医则可以通过手术、药物等手段直接治疗疾病。
中西医结合可以将两种医学模式的优势结合起来,提高治疗效果。
2. 对慢性病的治疗效果更好中西医结合在治疗慢性病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
慢性病的治疗需要长时间的治疗和调理,中医的中药和针灸等手段可以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
西医则可以通过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手段直接治疗疾病。
中西医结合可以将两种医学模式的优势结合起来,提高治疗效果,延缓病情发展。
3. 疑难杂症的治疗效果更佳中西医结合在治疗疑难杂症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
疑难杂症往往需要综合治疗,中西医结合可以将中医的中药、针灸等手段和西医的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手段结合起来,综合治疗效果更佳。
二、中西医结合的发展现状中西医结合在我国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但还存在一些问题。
1. 人才不足中西医结合需要具备中医和西医知识的医生,但目前我国中西医结合人才不足,这是中西医结合发展的一个瓶颈。
2. 医疗体系尚未完善中西医结合需要建立完善的医疗体系,包括中西医结合的诊疗标准、医疗机构的建设等。
目前我国中西医结合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这也是中西医结合发展的一个问题。
3. 知识面不够广泛中西医结合需要医生具备广泛的知识面,需要了解中医和西医的各种诊疗方法,但目前医生的知识面还不够广泛,这也是中西医结合发展的一个问题。
三、中西医结合的未来发展思路1. 加强人才培养中西医结合需要具备中医和西医知识的医生,因此需要加强人才培养。
中医药治疗病毒感染性疾病的优势

中医药治疗病毒感染性疾病的优势作者:董文平摘要:病毒虽然结构简单,但是极易变异,且多数病毒有多个血清型,所以当今西医仍无安全有效的理想治疗药物,也无理想的疫苗来预防,可谓难防难治。
笔者就自己对中医药学的学习认知及对病毒的认知,谈一谈中医药在治疗病毒感染性疾病方面的优势、诊疗思路、中医药在治疗病毒感染性疾病的展望方面的一些想法,目的在于能为病毒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提出一些探索和启示。
关键词:中医药治疗病毒性疾病优势无论是在人类认识到病毒感染能引起严重传染病的现今,还是在还没有病毒这个概念的远古,病毒感染性疾病都无时无刻不在危害着人类的健康。
尤其是现今的AIDS病毒、禽流感病毒、各型肝炎病毒等所引起的各种疾病对人们生命健康的危害是越来越突出,越来越严重。
然而西医在病毒感染性疾病面前却是难防难治。
祖国传统中医药对病毒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无论是在诊断思路方面,还是在治疗用药方面都有其独特之处。
一、病毒感染性疾病的治疗现状目前西医在病毒感染性疾病面前是难防难治,好多病毒更本就没有安全有效的疫苗来进行预防,几乎所有病毒都还没有安全有效的治疗药物。
(一)病毒感染性疾病为何难防我们能否在短期内开发出有效的疫苗来预防艾滋病、流感、非典等病毒感染性疾病呢?天花的灭绝,至少需要两个前提:其一是人类是该病毒的唯一宿主。
其二是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自始至终在免疫学上保持稳定。
遗憾的是,由于存在广泛的基因突变,绝大多数致病性病毒有多种血清型,有多种宿主。
因此,尽管20世纪40年代就开发出了流感疫苗,尽管目前已开发出异源疫苗、重组疫苗、亚单位疫苗、多肽疫苗等多种疫苗,但实践证明,对新一轮流感流行,这些疫苗的预防作用甚微。
同理,由于艾滋病存在多种毒株又极易突变,所以这方面工作目前尚无重大突破。
DNA疫苗的思路通过载体把病毒DNA转移到宿主细胞内,使病毒DNA在宿主细胞内表达的蛋白质而激发特异性免疫反应。
动物试验的结果表明,该法所需的抗原量较小,所激发的特异性免疫应答强。
中医药对慢性炎症的治疗研究

中医药对慢性炎症的治疗研究慢性炎症是指疾病持续时间较长、病程逐渐发展的炎症过程。
慢性炎症可以出现在人体的各个部位,如关节、皮肤、肺部等,并且常伴有疼痛、红肿、功能障碍等症状,给患者的生活造成极大的困扰。
虽然现代医学在治疗慢性炎症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中医药作为一种传统的治疗方法,也在对慢性炎症的治疗上有着独特的优势和积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中医药对慢性炎症的治疗研究。
一、中医药治疗慢性炎症的理论基础中医药治疗慢性炎症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中医药的整体观念:中医药注重人体的整体,认为疾病是由于机体内外环境的失调引起的,治疗慢性炎症时,中医药更注重调整全身的平衡,而不是简单地针对患处进行局部治疗。
2. 中医药的辨证施治:中医药治疗疾病时,首先需要诊断辨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施治。
对于慢性炎症患者,根据疾病的不同表现,中医药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如清热解毒、祛湿利水、和血散结等。
3. 中医药的药物选择:中药在治疗慢性炎症中具有广泛的应用,根据患者的辨证情况选择不同的中药进行治疗。
中药可以通过调节人体的免疫功能、减轻病变组织的炎症反应、促进组织修复等方式来治疗慢性炎症。
二、中医药治疗慢性炎症的研究进展中医药在治疗慢性炎症方面的研究进展较为广泛,下面将重点介绍几个相关的研究领域:1. 中药复方的应用研究:中药复方是指将多种中药组合在一起应用,以增强其治疗效果。
许多研究表明,中药复方在治疗慢性炎症时具有较好的疗效。
例如,某些中药复方可以降低炎症细胞的活性,促进炎症组织的修复。
2. 中医针灸疗法的研究:针灸作为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治疗慢性炎症方面也有一定的应用。
研究表明,针灸可以调节人体的生理功能,改善免疫系统的功能,从而对慢性炎症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
3. 中医草药的筛选研究:中医草药对于治疗慢性炎症具有重要的作用。
目前,许多研究致力于从中医草药中筛选出具有抗炎作用的有效成分,并探讨其作用机制。
基于登革热防控经验之岭南中医药防控 急性传染病的特色及优势探讨

基于登革热防控经验之岭南中医药防控急性传染病的特色及优势探讨1. 引言1.1 疾病背景介绍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蚊子叮咬传播。
病毒感染后,患者常出现发热、头痛、肌肉疼痛等症状,严重时可引发出血、休克甚至死亡。
登革热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广泛流行,是全球范围内的公共卫生问题。
近年来,随着全球化和气候变化的影响,登革热的流行趋势呈现增长的趋势,给社会和人民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
特别是在岭南地区,受其独特的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影响,登革热的传播更加频繁和严重。
岭南地区是我国南方地区的一个广泛地理概念,包括广东、广西、福建、湖南、江西和海南等省份。
这些地区多雨多湿,气温适宜,是蚊虫滋生的理想环境,因此登革热在这里尤为容易传播。
为了有效应对登革热这一急性传染病,防控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而岭南中医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急性传染病防控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深入研究岭南中医药在急性传染病防控中的应用和优势,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字数:256】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旨在探讨基于登革热防控经验的启示,深入分析岭南中医药在急性传染病防控中的应用情况,从而揭示其独特的特色和优势。
通过研究岭南中医药在防控急性传染病中的策略,探讨其对急性传染病防控的潜力和启示。
借助本研究,旨在加强中西医结合在急性传染病防控中的重要性,为提高防控工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通过深入研究和详细论述,为岭南中医药在急性传染病防控中的应用和推广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践指导,以期为急性传染病防控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经验。
1.3 研究意义急性传染病在当今社会依然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
传染病的爆发会给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带来重大影响,因此加强对急性传染病的防控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传统的中医药防控急性传染病的方法已经在实践中得到验证,具有一定的效果和优势。
岭南中医药作为中医药中的重要流派,对于防控急性传染病也有着独特的贡献和丰富的经验。
中医学对病毒性呼吸道感染的诊治思路课件

04
中医学对病毒性呼吸道感染的中药治
疗
中药汤剂治疗
中药汤剂治疗是中医学中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 针对病毒性呼吸道感染,中医学通常会根据患者 的具体病情和证候,制定个性化的中药汤剂治疗 方案。
中药汤剂治疗病毒性呼吸道感染时,通常会根据 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征,选择具有清热解毒、宣 肺止咳、化痰平喘等功效的中药,如麻杏石甘汤 、银翘散等。
扶正祛邪
扶正祛邪是中医学治疗病毒性呼吸道感染的基本原则之一,其目的是提 高机体免疫力,清除体内病毒,缓解病情。
中医认为,扶正祛邪的方法应标本兼治,扶正以补虚固本为主,祛邪以 清热解毒为辅。常用的扶正药物包括人参、黄芪、枸杞子等具有补气养
阴功效的中草药。
除了药物治疗外,中医学还强调通过改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等方式来 扶正祛邪,如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适当的锻炼等。
缓急。
观察舌苔的颜色、质地、 形状等,判断病情的性
质和病位。
观察皮肤的颜色、温度、 湿度等,判断病情的寒
热虚实。
观察痰、鼻涕、大便等 排泄物的颜色、质地等, 判断病情的性质和病位。
闻诊
听声音
听患者的声音高低、强弱、清浊 等,判断病情的寒热虚实。
嗅气味
嗅患者的口气、汗味等,判断病 情的寒热虚实。
问诊
清热解毒是中医学治疗病毒性呼吸道感 染的重要原则之一,其目的是清除体内
的热毒,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病情。
中医认为,病毒性呼吸道感染通常与外 感风热有关,因此清热解毒的方法多采 用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利咽功效的中草 药,如金银花、连翘、板蓝根、大青叶
等。
除了药物治疗外,中医学还强调饮食调 理和起居调理,如多食用清淡易消化的 食物,避免过度劳累等,以辅助清热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整体观念---决定对抗性与保护性相结合
抗生素在阻止感染性疾病的传播流行、降低 其发病率和病死率方面功不可没,其作用主 要表现在对病原微生物的直接对抗。
然而感染性疾病的病理表现不仅仅是病原微生 物的侵入,还包括免疫功能的失调和脏器病理 组织的损伤,特别是在后期病变中,脏器病理组 织的损伤占据主要地位,但抗生素对组织器官
感谢聆听!
的修复是无能为力的。
整体观念---决定对抗性与保护性相结合
中医整体观念决定其治疗是对抗病原体与保护脏器 组织、保护免疫机能相结合。给予清心开窍、熄风、 滋养阴液、益气固脱等法有增强心肌功能、肺的呼 吸功能、纠正电解质紊乱、减少脑细胞损害等作用。
感染疾病往往导致免疫功能降低,单纯的对抗治疗 有削弱机体免疫的倾向,而中医清热解毒、凉血养 阴等法在对抗病原体的同时有增强免疫机能作用。
在当今限制抗生素滥用的医疗背景下,对一般 急性感染性疾病能在温病学理论指导下最大程 度的使用中药,提高抗生素的替代率,减少菌株 变异、耐药及人体免疫功能紊乱后的机会感染, 其社会效益、经济效益都是相当可观的。
总结
中医药治疗感染性疾病具有早期干预、对抗病原体 与保护脏器组织及免疫功能相结合、多法联用,综合 协同,在各个环节调动机体内在因素,祛除疫毒,无明显 毒副作用的优势,提出加强对新发感染病特别是病毒 性感染性疾病的防治研究,探讨发病规律,早期介入,截 断治疗,辨病与辨证结合,整体调整与专病专药结合的 治疗思路。强调重视温病学课程的地位,培养温病学 人才是发挥中医防治感染病优势的需要。
行业PPT模板:/hangye/ PPT素材下载:/sucai/ PPT图表下载:/tubiao/ PPT教程: /powerpoint/ Excel教程:/excel/ PPT课件下载:/kejian/ 试卷下载:/shiti/ PPT论坛:
多法联用,综合协同---解除病原体毒素
中医对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是通过多途径、多环 节、多靶点发挥作用来清除病原体的。如温病 学中的清热法、凉血法、化湿法、化瘀法、通 下法等,根据病情需要诸法联用,既可直接杀灭 或拮抗细菌、病毒,又能通过调动机体内在因 素祛除病邪,排出毒素。
某些感染性疾病中的危重证,其病因病机相当复 杂,存在诸多环节,根据不同发展阶段的邪正关 系侧重及临床证候表现的差异,采用扶正与祛邪 方法并用,在直接杀灭、拮抗细菌、病毒的同时, 扶助正气,促进损伤组织的修复,稳定机体内环
重视后期调理
中医对感染病的后期调理更具优势,可 将外感病辨治与内伤辨治方法结合,注 意清除余邪,扶助正气,对瘥后饮食起居 进行调理,促进损伤脏腑组织的修复。
重视温病学地位
温病学理法方药一线贯穿,对于指导临床感染性 疾病的辨治有重要意义。中医药在病毒感染性病 变、病变进入慢性期或缓解期以及原因不明或病 因病理复杂的病变方面,有较明显优势。
中医药治疗感染病的优势与思路
2017级规培医师 环境变差,病毒性感染 性疾病越来越多,成为当前医学界面临的一大课题, 尤其是近年来接踵而至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 ),人禽流感等威胁着人们的健康。面对新 的病毒性感染性疾病流行,医学界感到措手不及,一 时难以寻找直接对抗性的干预治疗,而中医在防治 感染性疾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辨病与辩证相结合--整体调整与专病专药结合
专病专方专药对温疫治疗行之有效,这是历史上 温疫学家共同的治疗经验。专方专病体现了对疫 病病因特异,病位、病机传变规律性的认识,值得 借鉴。
如吴又可的达原饮、余霖的清瘟败毒饮、杨栗 山的升降散,他们每以专方针对整个疫病治疗, 意在针对性强,但也不忽视辨证,在辨证基础上 制定专方,在专方的基础上针对个体不同情况 进行加减,随证变化。
证论治理论,提高临床疗效。
早期介入,截断治疗
对于感染性疾病应早用中药,“乘人气血未乱,肌 肉未消,津液未耗,患者不至危殆,投剂不至掣肘” 之时拔除病根。掌握病变发展规律,把握疾病本 质有预见性的抢先一步,“先安未受邪之地”,拦 截病邪深入。
治疗中不仅要着眼于疫毒本身,更要重视机体 的抗病能力,以利于在各个环节调动机体内在 因素,祛除疫毒。排毒解毒与扶正法相结合,攻 补兼施,保护脏器免遭或减轻受损,是治疗感染 性疾病的重要思路,是截断病情发展的重要环 节。
PPT模板下载:/moban/ 节日PPT模板:/jieri/ PPT背景图片:/beijing/ 优秀PPT下载:/xiazai/ Word教程: /word/ 资料下载:/ziliao/ 范文下载:/fanwen/ 教案下载:/jiaoan/
辨证论治---决定对疾病的早期介入
抗生素对病原微生物有强大的杀灭和抑制作 用,但是在病原体还未查找清楚的情况下,难 以发挥作用直接进行对抗性的干预治疗。
而中医根据症状或证候群即可审证求因, 据因处方,针对中医病因早期治疗,减弱 病原体毒力及其对人体器官的损害、对 免疫系统的破坏,为争取治疗赢得时间。
中医药治疗感染病的优势与思路
A
中医治疗感染病的优势
辨证论治,整体观念,多法联用,综合协同
B
中医治疗感染病的思路
重视对新发难治性感染病的研究,早期介入, 辨病与辩证相结合,重视后期调理
中医治疗感染病的优势
辨证论治---决定对疾病的早期介入 整体观念---决定对抗性与保护性相结合 多法联用,综合协同---解除病原体毒素
境,可提高临床疗效。
中医治疗感染病的思路
重视对新发难治性感染病的研究 早期介入,截断治疗 辨病与辩证相结合 重视后期调理 重视温病学地位
重视对新发难治性感染病的研究
中医药在疫病防治中有过辉煌的历史,有着 独特的理论,积累了丰富经验,为感染性疾病 的防治提供了原始依据。
重视中医对感染性疾病防治的研究,尤其 是新发病毒性感染性疾病的研究,发挥中 医药优势和特色,探讨发病规律,创新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