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铁离子与铁离子的性质和转化》教学设计(自备)
亚铁离子与铁离子的转化

亚铁离子与铁离子的转化亚铁离子与铁离子的转化及其在生物体中的作用亚铁离子(Fe2+)和铁离子(Fe3+)是铁元素(Fe)的两种氧化态。
在化学反应中,亚铁离子和铁离子可以相互转化,这种转化在生物体内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亚铁离子与铁离子的转化过程,以及它们在生物体内的生理功能。
亚铁离子和铁离子在水溶液中的转化是一个氧化还原反应。
当亚铁离子和氧气接触时,氧气将亚铁离子氧化成铁离子,并生成水。
这个反应可以简化为:4Fe2+ + O2 → 4Fe3+ + 2H2O反之,当铁离子和还原剂(如铁离子还原酶)接触时,铁离子会被还原成亚铁离子,同时还原剂被氧化。
这个反应可以简化为:4Fe3+ + 4e- → 4Fe2+这种氧化还原反应是生物体内一些关键生化过程的基础。
亚铁离子和铁离子在生物体内起着许多重要的生理作用,特别是在血液和细胞的代谢过程中。
亚铁离子在体内主要存在于铁蛋白中,这是一种可以储存和运输铁离子的蛋白质。
铁蛋白能够将亚铁离子吸附在其分子结构中,从而有效地避免其被氧气氧化成铁离子。
当亚铁离子需要被释放时,铁蛋白会通过一系列生化反应将其中的亚铁离子氧化为铁离子,从而释放出来。
铁离子是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中的关键组成部分。
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的一种蛋白质,它能够携带氧气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
血红蛋白中的铁离子可以与氧气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而在组织中释放氧气。
当血红蛋白中的铁离子被氧气氧化成铁红蛋白时,它会失去对氧气的亲和力,从而将氧气释放出来。
铁离子在细胞的代谢过程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细胞需要铁离子来合成DNA,RNA和许多重要的蛋白质。
铁离子还参与细胞中的呼吸链反应,这是一种将食物转化为可使用能量的过程。
此外,铁离子还参与体内的免疫反应,调节细胞的生长和分裂,以及许多其他生物化学过程。
然而,亚铁离子和铁离子过量或缺乏都会对生物体产生不利影响。
当体内铁离子过量时,它们可以与细胞和组织中的其它物质结合,形成自由基,导致细胞膜的氧化损伤和DNA的突变。
三价铁和亚铁的相互转化教学设计作品

三价铁和亚铁的相互转化教学设计作品教学设计作品:三价铁和亚铁的相互转化一、教学目标:1.了解三价铁和亚铁的特性和性质。
2.掌握三价铁和亚铁之间的相互转化的过程和条件。
3.能够运用化学方程式描述三价铁和亚铁的相互转化过程。
4.通过实验观察和实验数据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三价铁和亚铁的相关知识介绍PPT、实验设计和操作指导、实验器材和试剂准备。
2.学生准备:学生预先阅读相关知识,了解三价铁和亚铁的概念和性质。
三、教学过程:1.引入(10分钟)教师先通过PPT简单介绍三价铁和亚铁的概念和性质,引发学生对此的兴趣,并提问学生有关三价铁和亚铁的问题,激发学生思考的动力。
2.知识讲解(20分钟)教师详细讲解三价铁和亚铁之间的相互转化的过程和条件,并介绍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强调在转化过程中的温度、pH值、氧气和还原剂的作用。
通过实例和示意图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
3.实验操作(30分钟)教师布置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每组4-5人。
实验材料准备:a.实验试管:每组5支b.实验试剂:三价铁溶液、亚铁溶液、酸性条件的溶液(2.0mol/L 盐酸、2.0mol/L硫酸)c.实验器材:滴管、玻璃棒、移液管、钢针操作步骤:a.将三价铁溶液加入试管中,加入适量的酸性溶液后搅拌均匀。
b.分别加入亚铁溶液和空气,观察溶液的变化,并记录实验结果。
c.对比不同条件下的实验结果,分析三价铁和亚铁之间的相互转化情况。
4.实验结果分析和总结(20分钟)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分析三价铁和亚铁之间的相互转化情况,讨论转化的条件和影响因素。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总结出转化的方程式,并进行讲解。
教师适时总结和补充相关知识,帮助学生完善对知识的掌握。
5.课堂小结(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掌握三价铁和亚铁的相互转化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学习相关知识,并提出问题和解答疑惑。
四、教学评价:1.教师通过课堂的提问和学生的实验操作情况,评价学生对三价铁和亚铁的认识和理解情况。
《铁盐和亚铁盐的性质与转变》教学设计

《铁离子和亚铁离子的的相互转化》教学设计上饶县中学郭谣贵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通过学习掌握铁盐、亚铁盐的相互转变。
②通过学习,了解探究性学习的一般过程。
③进一步熟悉氧化还原反应理论,提高对理论认知水平。
④学生自己动手实验,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采用探究式学习方法,通过自主设计实验、自主操作、自主分析现象,最终得出相应结论的过程,认识铁盐和亚铁盐的化学性质,同时了解实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会与他人的合作与交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学习培养自己大胆置疑,勇于实践的科学探索精神。
②锻炼自己与他人沟通合作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③培养自己不怕困难,面对失败百折不挠的勇气和毅力。
二、教学分析1、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依据《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化学必修①第三章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中“铁的重要化合物”开发的一节实验探究课。
在上一章中,教材安排了氧化还原反应理论的教学。
根据我个人的理解,编者之所以将氧化还原反应理论安排在元素化合物知识前介绍,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习元素化合物时,进一步熟悉理论,增强感性认识,从而加深对该理论的理解,最终达到能自觉运用理论指导元素化合物学习的境界。
首先,我依据课标,根据教材,从所教学生实际出发,着眼于他们的终生发展而设计“Fe2+与Fe3+的相互转化”这一探究性学习课题,不仅可以让学生深刻认识铁盐和亚铁盐的性质,也是氧化还原反应理论教学的良好素材。
其次,此处的实验反应原理简单,操作也多是试管实验,适合安排实验探究。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感受实验探究的一般过程,为以后的探究性学习积累宝贵经验。
第三,“Fe2+与Fe3+的相互转化”在途径选择上表现出较大程度的多样性,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互相学习、合作探究的机会。
2、学情分析:首先,教材在第一章中就向学生介绍了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使得学生有了基本的实验技能,让这节课的探究活动成为了可能。
其次,本节课的实验设计和操作的难度不大,适合学生采用探究的方式开展学习。
亚铁离子与价铁离子的相互转化(课件)

Dr.Feng
说课内容
1、教材分析
2、学情分析 3、教学方法
4、教学过程 5、教学评价与反思
亚铁离子与价铁离子的相互转化
2
1 教材分析
苏教版 高中化学必修Ⅰ
专题三第二单元第2课时
亚铁离子与价铁离子的相互转化
3
1 教材分析
1
教材的内容和地位
本节课是在学习氧化还原和 离子反应的基础上,介绍Fe2+ 和Fe3+的性质、相互转化及检 验等。本节内容的学习可以 使学生加深对氧化还原和离 子反应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 用,使学生学以致用,将化 学学习与生产生活联系
堂
开拓思维,启迪智慧
的
回归课本习题
主
人
Dr.Feng
亚铁离子与价铁离子的相互转化
14
感谢您的聆听 您的关注使我们更努力
此课件下载后可自行编辑修改 关注我 每天分享干货
亚铁离子与价铁离子的相互转化
15
2
教学目标
了解Fe、Fe2+和 Fe3+的化学性质及 其相互转化的条件 了解Fe2+和Fe3+的 常用检验方法。 体验在理论指导下 进行实验探究的过 程
3
教学重点、难点
知识:铁及其化合 物间的转化。 方法:探究物质性 质的科学方法 学生核心素养的培 养;实验方案的设 计。
亚铁离子与价铁离子的相互转化
苹果含有丰富的铁元素,多吃苹果可以补铁,这是真的吗?
亚铁离子与价铁离子的相互转化
11
LOGO5 教学评价与反思
实验创新点
有兴趣 有机会 有能力
取材源于生活和课本
内容具有趣味性和探究性
铁离子与亚铁离子互换教案

一教学中问题《铁化合物及亚铁化合物的相互转化》的内容是以两者间相互转化为主,兼带铁及其化合物的相关性质的一节归纳总结课。
对这节课,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通过学生以前的知识积累直接告诉学生哪些物质可以实现两者间的相互转化,并且补充一些新的例子,拓展学生的视野,最后通过练习相关的方程式来巩固。
总体来说,学生是被动的接受,一节课除了方程式,还是方程式。
二解决问题办法怎样使这节课变得新奇有趣,并且让同学容易接受,就成了我一直在思索的问题。
调节课堂气氛的最好方法就是加入师生互动,如增加提问和学生实验等,同时也能让学生更容易接受这部分枯燥的内容。
根据教师的思路,可将本节课大致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引入,通过实验时用的试剂FeSO4溶液的保存,引入铁化合物及亚铁化合物的相互转化;第二、三部分是通过实验的演示分别来说明两者的转化,并且提供一些可以实现转化的例子;第四部分是归纳总结,结合Fe向Fe2+和Fe3+的转化以及Fe2+和Fe3+向Fe的转化,得出“铁三角”。
其中二、三两个部分的实验是根据教科书中《活动与探究》改编来,提供实验仪器和试剂,通过讲述原理及要求,再在教师的引导下,设计出实验的步骤,然后由学生进行操作,描述实验现象,最后再由教师来归纳总结。
具体的教学过程如下:探究实验:铁化合物和亚铁化合物相互转化的探究目的:探究铁化合物和亚铁化合物相互转化的条件试剂:0.1mol·L-1FeCl3溶液、0.1mol·L-1FeSO4溶液、新制氯水、铁粉、KSCN溶液要求:1、请根据氧化还原基本原理,提出有关铁化合物和亚铁化合物相互转化的条件的假设2、设计铁化合物和亚铁化合物相互转化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并且记录现象Fe2+和Fe3+的相互转化实验以探究实验一:Fe2+ → Fe3+为例:引导:Fe2+ → Fe3+需要氧化剂,上面哪些试剂符合这一要求呢?答:新制氯水和双氧水问:那这个实验要如何设计呢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几滴新制实验设计:向盛有1mL 0.1mol·L-1 FeSO4的氯水,振荡试管,再向试管中加入3滴KSCN溶液,观察实验现象。
《亚铁离子与铁离子的性质和转化》教学设计

《亚铁离子与铁离子的性质和转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亚铁离子和铁离子的化学性质;2.掌握亚铁离子和铁离子之间的互相转化反应;3.能够分析和解决与亚铁离子和铁离子相关的问题。
二、教学重点:1.亚铁离子和铁离子的性质;2.亚铁离子和铁离子之间的转化反应。
三、教学难点:1.理解亚铁离子和铁离子之间的转化反应过程;2.分析和解决与亚铁离子和铁离子相关的问题。
四、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1.教学内容:(1)亚铁离子的性质:化学式、颜色、氧化还原性等。
(2)铁离子的性质:化学式、颜色、氧化还原性等。
(3)亚铁离子和铁离子的相互转化反应。
2.教学方法:(1)讲述法:通过讲解亚铁离子和铁离子的性质和转化反应过程,引导学生理解相关概念和原理;(2)实验法:通过实验演示亚铁离子和铁离子的转化反应,观察实验现象,验证理论知识;(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与亚铁离子和铁离子相关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向学生提出问题:“你知道什么是亚铁离子和铁离子吗?它们有什么特点和性质?”引起学生对本堂课的兴趣。
2.知识讲解(20分钟)(1)介绍亚铁离子的性质:化学式为Fe2+,呈淡绿色,具有较强的氧化还原性。
(2)介绍铁离子的性质:化学式为Fe3+,呈黄色,具有较强的氧化还原性。
(3)讲解亚铁离子和铁离子的相互转化反应:亚铁离子可以被氧气氧化为铁离子,而铁离子也可以被还原为亚铁离子。
3.实验演示(25分钟)(1)实验1:将含有亚铁离子的溶液滴加入含有氧气的溶液中,观察溶液的变化。
(2)实验2:将含有铁离子的溶液滴加入还原剂溶液中,观察溶液的变化。
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亚铁离子和铁离子的转化反应过程和实验现象。
4.讨论与分析(25分钟)(1)讨论亚铁离子和铁离子的转化反应过程,并总结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2)分析与亚铁离子和铁离子相关的化学方程式与计算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彭爱军《Fe3+、Fe2+的鉴定与转换》教学设计

《Fe3+、Fe2+的鉴定与转换》教学设计湖南省耒阳市第一中学彭爱军【课题】Fe3+、Fe2+的鉴定与转换【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Fe2+、Fe3+的检验方法及相互转化。
2、通过学生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及分析综合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教学中通过实验和探究,让学生对探究的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在试验和探究过程中,积累一些科学假设、对比实验方法。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组实验探究,让学生体会科学研究的乐趣,体验合作和动手过程的积极的情绪,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Fe3+、Fe2+的性质【教学难点】探究性式学习方法的熟练掌握【课型】新授课【教具准备】硫酸亚铁补血口服液、FeSO4、铁粉、氢氧化钠溶液、新制氯水、H2O2、硝酸、维生素C、硫氰化钾、酸性KMnO4、FeCl2溶液、FeCl3溶液【教学过程】【引入】展示一种补血口服液。
【提问】药店里有很多补血口服液,那么,补血“补”的到底是Fe3+还是Fe2+呢?【板书】Fe3+、Fe2+的鉴定与转换一、Fe3+、Fe2+的鉴定【探究1】学生利用前面的已有知识储备和桌上的试剂进行实验探究。
观察FeSO4、FeCl3,看是否可以从物理性质上加以鉴别?【学生】讨论、归纳:FeSO4溶液为浅绿色,FeCl3溶液为棕黄色。
【板书】 1、看颜色鉴定:Fe2+溶液为浅绿色,Fe3+溶液为棕黄色【提问】口服液的颜色并不是上述二种颜色(口服液的其他成分的颜色干扰),那怎么鉴定呢?【引导】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储备,帮助学生分析得出方案:转化为氢氧化物后鉴定。
【探究2】学生小组实验。
【学生】归纳结论。
【板书】 2、转化为氢氧化物后鉴定:Fe3++3OH-=Fe(OH)3↓红褐色沉淀Fe2++2OH-=Fe(OH)2↓白色絮状沉淀,进而转化为灰绿色、红褐色沉淀。
4Fe(OH)2+O2+H2O=4Fe(OH)3【过渡】查找资料可知Fe3+与KSCN溶液反应可以显示出红色。
化学《亚铁离子和铁离子的转化》教案

Fe2+ 和Fe3+ 的转化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Fe、Fe2+ 和Fe3+的复原性和氧化性。
2.通过探究实验进一步理解氧化复原反响的相关知识。
过程与方法:1.通过Fe2+ 和Fe3+的相互转化探究实验,学生学会用氧化复原反响原理。
2.预测和验证未知物性质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氧化复原反响的普遍存在,并能举例说明生活、生产中常见的氧化复原反响。
2.通过了解铁与人体健康的内容,知道化学无处不在,并且能更好地为人类效劳。
教学重点难点:1.用氧化复原反响原理预测和验证物质性质的科学方法。
2.实验探究方案的设计。
3.学生掌握铁各个价态的相互转化关系,进一步稳固氧化复原反响的知识。
教学过程:〔学生已经贮备铁、铁的氧化物、铁的氢氧化物、Fe3+的检验和氧化复原反响等知识。
〕展示:复原铁粉、FeCl2溶液、FeCl3溶液,观察颜色状态。
思考交流1:根据氧化复原反响的相关知识,分析Fe、FeCl2、FeCl3中铁元素的价态,指出Fe、Fe2+ 和Fe3+中,哪些具有复原性,哪些具有氧化性,哪些既具有复原性又具有氧化性学生:具有复原性:Fe和Fe2+具有氧化性:Fe3+既具有复原性又具有氧化性:Fe2+设疑:Fe2+ 怎样才能转变为Fe3+,Fe3+ 怎样才能转变为Fe2+呢学生:实验1 FeCl3溶液中参加铁粉充分反响后,溶液棕黄色变浅绿色,滴加KSCN溶液不变红色。
2Fe3+ + Fe == 3Fe2+实验2上层清液加氯水,溶液变红色。
2Fe2++ Cl2 == 2Fe3+ + 2Cl-学生总结:Fe2+ 能被较强的氧化剂氧化成Fe3+;Fe3+ 能被较强的复原剂复原成Fe2+。
思考交流2:化学实验室在FeSO4溶液里加铁粉防止Fe2+氧化;工业上利用FeCl3溶液腐蚀铜箔制印刷线路板。
你能说出其中的道理中吗写出发生反响的离子方程式。
学生:2Fe3+ + Fe == 3Fe2+,2Fe3+ + Cu == 2Fe2+ + Cu2+思考交流3:提供试剂药品:细铁钉,锌片、FeCl2溶液、FeCl3溶液、稀硫酸、NaOH溶液、氯水、KSCN 溶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e2+与Fe3+的性质和转化》教学设计
绍兴县鉴湖中学高一备课组
一、设计思想:
本节课主要研究的Fe2+与Fe3+的性质区别和转化,根据新课程内容特点、学习目标的确定、学习者情况的分析,可把实验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推测、设计探究实验以及学生自主实验探究认识Fe2+与Fe3+的区别和转化。
从而强化学生自主参与实验探究的意识。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思考化学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学习方法的改变。
最后由学生尝试用简洁的图示方法自主构建“铁三角”关系。
二、教学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重点介绍了Fe2+与Fe3+的区别和转化。
二价铁和三价铁的相互转化是本节课的难点,启发学生运用氧化还原的观点理解转化的实质,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反应过程。
增加二价铁离子与三价铁离子相互转化的实验方案设计,并组织学生对设计的方案进行评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价铁离子的检验可采取边讲边实验的方法,要求学生在观察、分析实验后,总结铁的化合物和亚铁化合物相互转换的知识分析和解释,以求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重点与难点:
重点:铁盐和亚铁盐的转变;铁离子的检验
难点:二价铁和三价铁的相互转化
2、重点与难点:
重点:铁盐和亚铁盐的转变;铁离子的检验
难点:二价铁和三价铁的相互转化
3、学情分析:
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在初中科学中已经学习了铁的物理性质和基本的化学性质如与氧气、硫单质、酸的反应及金属间的置换反应,在专题2中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在本部分第一课时学习铁的化学性质,了解了铁与不同的氧化剂反应可能生成二价铁也可能生成三价铁以后,自然会产生“Fe2+和Fe3+有什么区别,Fe2+和Fe3+在什么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的问题,教师在授课时必须抓住学生这种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生喜欢自己动手做实验的学习心理,结合学生已经接触的常见氧化剂和常见还原剂,通过对Fe2+和Fe3+的性质、Fe2+和Fe3+之间相互转化规律的自主探究,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更好地理解Fe2+和Fe3+之间的相互转化规律,同时在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提高提出假说、设计探究方案、获得探究结论等科学探究能力。
三、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使学生理解铁盐和亚铁盐的性质
使学生理解铁盐和亚铁盐的相互转变
使学生掌握铁离子的检验方法
2、能力目标:
(1)通过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操作,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能力和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2)通过新旧知识联系,培养学生知识迁移、扩展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
(1)对学生进行事物间相互转化及转化条件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认真细致的科学精神,使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积极性得到进一步发展。
四、教学准备:
1、学生用品:(四人一组),铁粉、0.1mol/LFeCl3溶液、0.1mol/LFeCl2溶液、KSCN溶液、新制氯水、溴水、铜片、双氧水、毛笔、小烧杯、试管、试管夹。
2、教师用品:与学生用品相同。
五、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
六、教学过程设计:
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正确记录实验结果,指导学生书写离子方程式。
溶液都变成血红色:Cl2+2Fe2+==2Cl-+2Fe3+ Br2+2Fe2+==2Br-+2Fe3+
指导学生完成实验。
学生实验五:
用玻棒蘸取FeCl3溶液,滴在湿润的淀粉-KI试纸,观察现象;用滴管吸取一定量的FeCl3溶液均匀地在铜片上划一个“+”,过一段时间观察现象。
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正确记录实验结果,指导学生书写离子方程式。
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2I-+ 2Fe3+ ==I2 + 2Fe2+
铜片上出现一个“+”凹槽:Cu + 2Fe3+ == Cu2+ + 2Fe2+
演示实验二:
在试管里注入少量0.1mol/L FeCl3溶液,加入Vc粉末,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
再滴入几滴KSCN溶液,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
现象:溶液的黄色逐渐变浅,滴入几滴KSCN溶液后,溶液不变血红色!
结论:Vc粉末具有还原性,能将Fe3+还原成Fe2+!
指导学生归纳总结“铁三角”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自主构建“铁三角”。
三、学以致用、归纳总结指导学生阅读教材、通过交流讨论归
纳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中如何应
用Fe2+与 Fe3+相互转化的性质
学生通过交流讨论、归纳:
1、防止切开的苹果“生锈”,可用保鲜膜
以隔绝空气;
2、配制含Fe2+的溶液加铁粉;
七、教学内容小结:
本节课是新课改下的一堂新课。
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了大量学生实验。
真正把实验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发现新问题,设计新实验,解决新问题,将探索引向深入。
使学生整体把握本节主要内容,有利于掌握新知识。